直拍握法中logo应该和拍柄保持几厘米?

你现在的位置:&&&&&&至今商业电影仅两部有70毫米胶片直拍IMAX满屏片段!
至今商业电影仅两部有70毫米胶片直拍IMAX满屏片段!
怀疑东莞万达IMAX是否正品的朋友,请记住,至今商业电影仅两部有真正70毫米胶片IMAX满屏镜头片段!(转载自东莞万达电影论坛)阿凡达IMAX胶片长度17公里多;即一万七千多米长 (可能应该还得要翻一倍,因为是3D版,需要双机一起分别投放对应左右眼)(我是按标准IMAX每1秒钟放映的胶片长1.7米,每分钟则是102.6米,阿凡达166分钟来算出的)东莞万达据说是花了100多万买的拷贝另附IMAX详细介绍 (二楼,三楼)70毫米胶片IMAX才是王道至今商业电影仅两部有真正IMAX全屏镜头片段!全程IMAX标准制作的目前只有风光片或者科普片或说目前真正部分采用IMAX规格摄制和放映的商业片仅有的2部一是蝙蝠侠黑暗骑士,有近30分钟片段 (国内没有引入)二是变形金刚2,有十分钟左右片段,四个场景这两部电影放到真正IMAX时,会变成像老电视屏一样约4:3填满整个屏幕阿凡达要是想放 4:3 的标准IMAX屏只能去掉左右在转上IMAX胶片时就4:3标准比例来做(这不可能,浪费70毫米胶片清晰度;更是丢失左右画面)要么在投放时放大画面,挡住左右来放(有人说国外IMAX版阿凡达是方形满屏也许就是这样子干的)真这样做法根本就是毛病还有某些人所谓的有个别IMAX影院是满屏的,没错,可那个屏本来就不是标准约4:3的IMAX屏而是宽屏另35毫米胶片其实本身也是约4:3的,老电影就是1.37:1的画面1.85:1是胶片上下留空;“遮幅宽银幕”(Flat Widescreen),也有人称为“标准宽银幕”(即相当于平时所说的16:9)“遮幅宽银幕”的胶片画面跟放映画面一致,但帧画幅中有很多地方没能用上。2.35:1是胶片全部利用,但此时画面是压缩的,例如人全部变成瘦高个;即满胶变形&&“变形宽银幕”(Anamorphic Widescreen,或Scope Widescreen)。“变形宽银幕”倒是把帧幅用得挺足,可就是画面是压扁的;录制与投放时都要进行转换,不过人眼也看不出破绽,清晰度比1.85:1的稍高。另外还有超35mm胶片,1.33:1画面,在原35MM基础上充分利用,宽了2.9mm(占用声轨),高度增加2.6mm(帧之间的间隔变小)后期剪辑时,可以裁成1.85的画面,也可以裁成2.35的画面,还可以裁成4:3或16:9的电视画面。这样,一下子变出几个不同版本的(但每一种版本都会在原画面上取舍而丢失部分有效画面)。这样,就能同时兼顾电影市场、有线电视、DVD市场。特别是DVD,可以发行“全屏版”、“剧场版”、“宽银幕版”,一部电影来回捣腾着卖(有时候你可能会看到宽高比1.78,2.40,2.39……之类的数字。基本上可以当作1.85=1.78;2.35=2.39=2.40)又因为数字摄影机的成像器件基本都是超35而现在阿凡达就是数字摄影机拍摄的,所以IMAX版也是有可能是充分利用尽可能转成4:3画面的(晕死,讲到这,把自已给也绕进去了;难道IMAX公司还真发行了两种不同版本的IMAX胶片版?不过至今商业电影仅两部有真正70毫米直拍的IMAX满屏片段这点是肯定的;东莞万达这个是70MM胶片版也绝对不会假;是否真另有阿凡达IMAX4:3版只能日后判断了,此前从来没听过非70mm胶片直拍的也转成4:3IMAX来放)一是宽屏版,多左右画面,少上下画面 二是方屏版,多上下画面,少左右画面 (个人仍怀疑阿凡达IMAX是否真有方屏版,毕竟宽屏商业电影去掉左右画面来放的意义不大;只是有某贴说是在悉尼世界最大IMAX看的阿凡达是标准方屏)IMAX为了推广其影院系统,推出了一个DMR技术应用于更多商业片的发行。处理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制片公司把影片的35mm胶片拷贝交给IMAX,后者运用DMR技术,以最高解析度扫描35毫米胶片的每个画格,将其转为数字画面;然后,使用专有图像增强技术,对每幅画面进行优化,最后冲印在70mm胶片上。经过翻转成IMAX来放映的商业片至今只300多部,都是原来的宽屏比例但用70毫米胶片与专用投影播放器投在IMAX大屏效果可是强得多多阿凡达也是全程宽屏且其IMAX胶片版不仅上下留空,连左右两边也按导演要求被留空了一些(有些浪费70毫米胶片的有效利用面积,其不仅上下留空,连左右也空出一点)《黑暗骑士》就成了史上第一个有“原装”IMAX画面的故事片。全片有20多分钟的画面是用IMAX拍摄的,其余部分仍是35mm。电影放映时,IMAX部分是全银幕的方形画面,35mm部分仍是2.35的宽银幕画面。虽然两种画面大小不一样,但观看的时候并没有突兀的感觉在IMAX影院观看《变形金刚2》,一旦放到专门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动作场面镜头时,画面比例将变为1.43:1,画面将充满整个大银幕。数字IMAX一般都是宽屏幕(详见四楼国内IMAX厅资料)因为建筑物横向做长相对容易,坚直高度较难;除非一开始就要整体设计好。不过长沙的原胶片已改成数码了 苏州也正在改数码中,但眼红阿凡达的火爆,准备抢上IMAX阿凡达3D版 (已于1月15日晚八时正式播放胶片)所以这两个影幕仍是之前留下来的接近4:3的大屏但数码IMAX对原大屏的利用面积就更小了现国内数字IMAX都是双2K投影根本与胶片没得比亮度也不够,有时会缩小投影宽度来保证亮度以后换成4K后,放宽屏电影会与胶片差不多但如果还有像黑暗骑士与变形金刚2这样的片子,有真正IMAX画面也只有70毫米胶片才是王道,清晰度可达6K而且是约4:3比例的,(放到这些画面时,换成数字IMAX的宽屏,要么仍去掉上下而全屏,要么去掉左右投在中间放)--------------------------------------------------------------------------------------------------------------网友 johntqin:不对吧, 我3号凌晨看第一场,感觉是满屏的,就算不满,也绝对没有现在反应的那么小的明显朋友从外地来看,我都不太有信心推荐去了我觉得现在不满屏的原因,是你们把前三排的垃圾位置也卖出去了,所以要把图象调小一点第一场前面三排没坐人另外,音响非常差,还比不上金逸最小那个厅,建议把音量放大点--------------------------------------------------------------是4号凌晨才对吧,首映也许一开始是调整为全屏播放因为毕竟看着两边留空有点怪怪的后来就改回来了(例如:观赏2D电影时有518+130个座位;观赏3D电影有518个座位, 这是由于立体电影受限于光学折射角所造成的可用座位数差异结果)东莞万达IMAX厅座位有两种颜色,估计就是为了区别2D与3D版缩小一些的画面确实能有效利用全部座位(据说导演也是要求本片留出一定黑边)另东莞万达IMAX的音响主要是声音不够大缺乏震撼感,声道效果还是可以;去看过两次变形金刚2不管怎么样,东莞万达这个IMAX是国内商业影院屏幕最宽的28米,左右留出部分黑边仍可以接受,国内只四家胶片IMAX阿凡达========================================================================================================胶片IMAX电影会比数字IMAX电影画质好一个档次。数字IMAX确实是先进技术,但只不过是高成本胶片下的最新的低成本解决方案,笼统来说,数字IMAX画质只有胶片IMAX的一半。可惜在高速画面时24FPS实在跟不上,模糊感一样很重,希望日后数码摄像机发达后能至少达到60FPS以前有过48FPS的IMAX胶片,因成本太高于2000年停用了。同一部片子,只有全屏时是真正IMAX片段,IMAX胶片直拍,清晰度比35MM或数字高清转录的70MM清晰得太多。目前真正部分采用IMAX规格摄制和放映的商业片仅有的2部,《蝙蝠侠:黑暗骑士》有30多分钟,《变形金刚2》4个场景IMAX的运营成本也很高,这些设备的运营要比35mm影院多出3—4倍电费,此外还有氙灯损耗(每个6000美元,可使用500小时),每年还得为使用设备而交付一大笔许可费(起码5万美元),一年保修期过后,每年还需支付年度维修费,多则10万美元,少则3万美元。IMAX胶片拷贝3万美元左右广州大学城的广东科学中心的巨幕影院屏幕宽29米、高22米,故意比东莞的稍大一点点,不过非商业化。(非商业化的超越者:中国科技馆新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影院之一,该影院银幕宽29.58米、高22米,可容纳632位观众,并设有残疾人专用座位//或//中国科技馆巨幕影院,银幕宽29.58米、高21.93米,是世界大型巨幕影厅之一,可容纳626位观众。)IMAX电影使用70毫米15尺孔的电影胶片,有效画面面积是普通的35毫米胶片的十倍,一般的70毫米宽银幕胶片的三倍如果你在IMAX影院观看《变形金刚2》,一旦放到专门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动作场面镜头时,画面比例将变为1.43:1,画面将充满整个大银幕。IMAX专用的胶片是传统的35毫米胶片的10倍,是标准的70毫米胶片的3倍,结合独特的IMAX放映技术后具有极佳的画面清晰度。另外,其拍摄成本是用35毫米胶片的四倍。在这几支宣传片中,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IMAX超大画面的效果。片头的IMAX Logo吊足俺的胃口,但影片播映时却还是普通电影的画质,很一般,虽然明知这些大片的所谓IMAX版本只会少数片段做特殊处理,但我之前期望整体都会好一点点的,而且尽管我定的是倒数第五排的票,传闻中的最佳位置,实际观感还是太前不舒服,遂捶胸顿足、失望不已。终于等到山林战斗那一段,电影切换成IMAX标准的全画面、超高清,效果惊艳、目不暇接,只恨只有几分钟长,然后俺又晕乎乎地等到大力神出场,再来几分钟的IMAX画面,爽得我和朋友都不停地赞叹---也就这几分钟给俺们的奔波和沮丧带来一丝安慰,电影终了时,大家就不停地YY,要是全片都是按照IMAX的标准制作就好了!片中只有几分钟的IMAX标准片段感到遗憾,美国的IMAX版也是如此吗?是的,所谓的大片IMAX版都是这样的。全程IMAX标准制作的目前只有风光片或者科普片。
--------------------什么都略懂一点,生活才多彩一些。楼主
IMAX是加拿大IMAX公司发明的一种电影标准。普通电影都是用35mm胶片放映,IMAX是使用70mm胶片。IMAX和普通电影最主要的区别是它的银幕。普通35mm电影的大银幕通常是18mX12m,如果再大,胶片的颗粒就会很明显,画面质量就不好了。70mm胶片的画幅比35mm胶片大很多,在相同的放大倍率下,可获得的画面就比35mm大。而且IMAX是横着使用胶片的,画面就更大。一块标准IMAX银幕的大小是28mX20m,有5层楼高,相当的壮观。这种超大银幕的画面冲击力是任何普通电影无法企及的。以往的IMAX电影(故事片),在前期的时候用35mm胶片拍摄。后期进行“减弱颗粒处理”,把35mm画幅的内容放到70mm胶片上,做成IMAX放映拷贝。这样的做法虽然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清晰度方面仍比不上“原装的”IMAX电影制作。所谓原装,就是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到放映全部使用IMAX画幅的胶片。完整的IMAX制作,在前期使用65mm胶片拍摄(无声轨),后期加上声轨,印在70mm胶片上做成IMAX放映拷贝。IMAX因为胶片比35mm大很多,制作成本也比35mm电影高,大约是35mm电影6倍左右的成本。因此,以往的IMAX故事片都没有在前期拍摄65mm胶片。由于上集蝙蝠侠非常成功(35mm转IMAX),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想在这集直接用IMAX拍摄。经过忽悠,投资方同意部分动作场面使用IMAX拍摄。于是,《黑暗骑士》就成了史上第一个有“原装”IMAX画面的故事片。全片有20多分钟的画面是用IMAX拍摄的,其余部分仍是35mm。电影放映时,IMAX部分是全银幕的方形画面,35mm部分仍是2.35的宽银幕画面。虽然两种画面大小不一样,但观看的时候并没有突兀的感觉。在清晰度方面,IMAX部分的画面可以用“无与伦比”来形容。近几年的IMAX我全都看过,但像这次的清晰度还是第一次看见。特别是从天空俯拍的大场景,居然能看清地面汽车的细节,而那些汽车的大小不到画面的百分之一,太令人惊讶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香港那段IMAX画面,比直接在太平山顶看维港还清晰。至于说剧情。如果你喜欢蝙蝠侠,那肯定会喜欢这部电影。好莱坞每年大约有8部左右电影会发行IMAX版,都是视觉享受为主的动作类电影,因此不用太计较IMAX的剧情,看得爽才是最主要的。不过,我要说,那个小丑演得非常棒,把其他人的表演完全盖掉。可惜那位老兄今年初英年早逝,太遗憾了。由于IMAX的市场需求小,加上专利权,目前也只有IMAX公司生产IMAX电影摄影机。因为IMAX是横走片,所以IMAX摄影机的胶片盒是横放的。1000英吋(300m)的65mm胶片,在IMAX摄影机上只能拍3分钟的素材,吃胶片的胃口比一般摄影机大太多太多了。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汉语发音可读作“艾麦克斯”)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整套系统包括以IMAX规格摄制的影片拷贝、放映机、音响系统、银幕等。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完全可以在更大的银幕播放,而且迄今为止不断有更大的IMAX银幕出现。 &&为了加强电影的视觉震撼。在IMAX之前,出现了两种大画面放映系统:Cinemascope和VistaVision,这两套系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诸如安装复杂、操作困难、画面质量不稳定等影响了可观性。因此都没有得到推广,IMAX的三名加拿大发明者(Graeme Ferguson、Roman Kroitor和Robert Kerr)早先也研究与Cinemascope相仿的多投影机大银幕放映系统,但他们在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的试验不够理想,出现了不少技术问题,因而促使他们转向研发新的单放映机、单摄影机式的大银幕放映系统。最终催生了IMAX的问世。 &&IMAX影片为了大幅增加影像的解析度,而采用了特殊的65毫米底片及其专用摄影机摄制,然后冲印成70毫米胶片,传统70毫米胶片的影像尺寸为48.5毫米×22.1 毫米,而IMAX胶片的影像尺寸为69.6毫米×48.5毫米,即“15/70”格式——胶片每格上有15个齿孔。因此,IMAX影片的每格画面的感光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每格画面的10倍、传统70毫米胶片的3倍。从而决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电影更清晰、更亮丽。这种胶片的拷贝非常笨重,放映时需要专门的起重设备或集合多人之力才能搬动。由于尺寸比一般的胶片大得多,所以IMAX胶片的进片速度也是一般胶片的三倍,每6毫秒就放映一格,每1秒钟放映的胶片长1.7米,每分钟则是102.6米,因此,时长两小时的IMAX影片,其胶片长度有12.312公里。 &&因为传统70毫米胶片在放大500多倍(即布满银幕)后图形不稳定,因此IMAX特别采用一种“波状环行”(Rolling Loop)的技术用于影片放映,增加了一个压缩空气装置来加速胶片传动,并把一个圆柱形镜头放在放映机前端,在放映过程中保持真空状态。IMAX放映机用螺钉固定,四颗螺钉和齿轮把放映机固定在完全水平的状态。IMAX放映系统还通过增加凸轮控制臂来抵消放映过程中的细微晃动,而其快门长度也比传统设备长大约20%。放映机的灯泡亮度惊人,功率最大(15千瓦)的IMAX放映机发出的灯光,甚至在月球上都能看得见。所以,IMAX放映系统造价高昂,而且重达1.8吨以上。&&IMAX放映机精密度最高,功率最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先进水平。其运作的可靠性及稳定性的关键所在,是采用了独特的"波状环行"(ROLLING L00P)进片技术;这项技术是使电影胶片如波浪般沿水平方运行。在放映过程中,每一画格都由真空装置牢牢吸附在镜头的后部,使画面的稳定性大大超过任何常规标准,而图像更是水晶般清晰。IMAX放映机15千瓦的灯箱的功率之大,人的肉眼可以看见它在月球上发射出的光点。&&IMAX体验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音响。IMAX六声道超级音响系统包含有超低音频道。专门为IMAX影院设计的Sonics声源均衡喇叭系统是影院内每个地方的音量和音质完全相同,观众无论坐在哪儿都能享受同样质量的音响效果。为了使声音传播畅通无阻,银幕上还有成千上万个小孔。同时,大坡度的座位设计使得每个观众的视野无阻碍。 &&IMAX影院的构造也与普通电影院有很大的分别。根据形状的不同,IMAX银幕分为矩形幕和球形幕两种,前文所述的标准IMAX幕尺寸指矩形幕,而球形幕的直径可达三十米。球形幕主要放映全天域电影(IMax Dome,旧称OmniMax)。此类电影采用“鱼眼”镜头拍摄,使得180度的景物能成像于平坦的胶片上。放映时再采用另一个鱼眼镜头即可让全景重现银幕。 &&由于IMAX画面解析度极高,观众可以更靠近银幕,一般所有座位的范围都在一个银幕的高度内 (而普通传统影院座位跨度可达到8~12个银幕)。而且座位倾斜度也比一般影院大(球形幕的放映厅倾斜度达23度),以便观众能够更好地面向银幕中心。 &&IMAX3D则是IMAX立体影片的放映技术, IMAX3D使用两盘IMAX专用的15/70胶片,一盘胶片对应一只眼睛,通过偏振过滤眼镜或红外同步系统配合电子眼镜以提供两个单独的图像。结合IMAX巨幕,IMAX3D能够产生逼真的全视野立体效果。 大体上,两千万。目前IMAX的影院60%分散在北美,40%分散在全球各地,造价惊人。比如,东莞的万达影厅的IMAX造价高达1300万人民币,其银幕稳坐中国第一大银幕的宝座,堪称亚洲第一巨幕。IMAX影厅设计的规格如下 影厅温度:放映中18-27度/无放映10-32度(全年24小时控温) 影厅湿度:40-60%(全年24小时控湿) 动用二千多万打造的IMAX专属影厅,铺设纯羊毛地毯,挑高13米的空间设计,以蓝色调及黄色的LED流线灯呈现此一壮阔及富丽的观影殿堂。采用最严格的隔音标准,每一面墙都用六层的石膏板加上中空的吸音阻绝,其吸音效果是一般影厅的二~三倍,无论是影厅侧墙、银幕后方、影厅后墙、天花板及地面都有绝佳的吸音设计。100吨的专属空调系统全年24小时计算机控温环境,特别采用进口消音箱将空调些微的气流噪音完全消弭,加上极佳的吸音环境,使影厅中的空间背景噪值维持在25db以下,这是非常不容易达到的环境条件,更是超越了THX的标准。 IMAX影厅内共设有20排座位,座位皆采阶梯式环状设计,无论是那一个位置均可享有最佳之观影视野。 观赏2D电影时有518+130个座位;观赏3D电影有518个座位, 这是由于立体电影受限于光学折射角所造成的可用座位数差异结果。 巨幕IMAX技术规格介绍 巨幕 IMAX 放映室,主要由放映操作机房以及眼镜清洗机房组成。 在放映操作机房中除IMAX放映系统一套之外,尚有配置一套35mm放映机,因此在未来,IMAX影厅也可以用作一般35mm商业片播映用途。 放映室温度:20-24度恒温 (全年控温)。 放映室湿度:45-55度恒湿 (全年控湿) 。 在放映室的环境要求中除恒温恒湿外,对于灰尘的控管也是绝对的要求,特别于放映室的空气循环系统中设立空气滤净机,使空气滤净率达95%以上.。 放映操作机房主要设备是一只主控制台,一台四灯箱(每只2.4千瓦)双镜头放映机(包含四只整流器),一只音响柜(包含7只功放,播放服务器,混音器,同步器,通讯器,不间断电源),两台三层片盘机(各自有独立的电源供应),一只倒片组片台,一只不间断电源(为放映机和片盘机供电)。 在洗镜室中的配置为一套全自动3D眼镜洗镜设备。 在以上工作空间都使用绝佳的隔音及壁震材料,足以吸收设备运转时所产生的噪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放映投影窗玻璃,该玻璃窗采用双面光学玻璃,中间抽取真空,以完全阻绝放映机组运转噪音对影厅内之传递。 由于放映室空间对于空调环境的要求条件严苛,故在主空调系统外还另设一套,由紧急备电系统所提供运转的空调系统。以维持全年24小时的空调运转要求。 IMAX 放映系统介绍IMAX 放映系统造价:约二千万元 IMAX Projector放映机为MPX型,为IMAX最新式的设备,也是中国所拥有最先进的3D放映设备。 进口地:加拿大 重量: 907kg 特色:MPX放映机不需要水冷机组,其四只灯箱分别配有独立电源供应。MPX放映机独特的光学设计在利用效率和均匀度上大大优于传统35mm光学设计。 MPX放映机为目前最新型的放映设备,单机双镜头,是一台体现出精密加工组装以及计算伺服控制技术的设备。延续了IMAX专利的“环状波纹”输片技术以保证影片稳定性。计算机伺服控制技术确保左右眼睛画面同步每秒24格输出。 两台片盘机各三层。供片及收片盘采用光电以及力臂感应胶片速度,伺服电机调节速度以保证供收片盘以及放映机同步,以确保胶片稳定安全。该片盘机可连续放映,场间无需倒片操作。 IMAX Platter 自动收放片系统又称为QTRU (Quick Turn Reel Unit)设备重量:1000kg 最大承载片长为150分钟影片. 这是一套供应影片给放映机的系统, 采用五层的片盘设计(举例使用: 第一层:3D左眼影片进片;第二层:3D右眼影片进片;第三层:3D左眼影片收片;第四层:3D右眼影片收片;第五层:备用或放2D影片)。 采用光学感测技术来决定影片同步输送的速度,也同时利用电子转速控制系统来侦测影片同步回收的速度,这也是IMAX非常先进的供片装置。IMAX数字音响设备巨幕 IMAX Digital Sound System 数字音响设备 MPX音响系统与传统的DTAC系统有很大不同。 5只主扬声器以及4只低音扬声器组成的低音组构成了MPX的扬声器系统。 IMAX音频公司对每部电影重新混音,并利用DVD光盘将音轨复制到音频播放服务器中,全数字播放处理以确保高保真清晰音效重现。 IMAX音效工程针对东莞影城实际建筑声学环境精细调校IMAX音响系统,确保每位临场观众都能够感受到独特的IMAX体验。
--------------------什么都略懂一点,生活才多彩一些。
- 2K数字版(画质指数:2K)    就从现在大家越来越熟悉的全高清FULLHD说起。现在大家采购电视或摄像机时都熟悉了全高清和1080p的说法,即画面分辨率达到,标准的蓝光碟BD的节目也支持这一分辨率。与此对应,DVD格式的最大分辨率只有720X480,不到蓝光的一半。    而大家在电影院看到的数字版电影,目前主流的是2K,分辨率(国内还有一些低档的1.3K的投影机,分辨率)。其实也就比BD高了一点,所以家里用PS3看BD,清晰度已经和电影院差别不大了。        - 35mm胶片版(1K-2K)    而传统的胶片版就复杂一些。本来电影胶片一般不标称分辨率,一定要推算,优质的35mm电影胶片对应分辨率约4K,或略好于4K;而且后期制作的母带的分辨率视制作水平也是有分别的,好的大概4K左右,差点的3K。然而我们有幸看电影母带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因为电影院播放的是经过N次“拷贝”的拷贝。拷贝质量好的,分辨率大概也就刚过2K的水平,差的分辨率甚至不足1K,而且会随着放映次数增多而衰减。拷贝放映场次一多,就会被划伤,画面上会有黑雨丝;影片受到多次高温烘烤,画面会褪色,片基翘曲就会导致失焦。看起来胶片版的画质不会超过2K的主流数字版。不过,胶片电影的优势在于硕大的画面能造成的强烈震撼感和胶片特有的质感、色彩风格和景深效果,也会有偏好者。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在电影院里观看的电影的画质水准主要有4个决定因素。前两个是摄制载体:A.摄影设备,B.制作规格;后两个是放映载体:C.拷贝规格,D.放映设备。        - 4K数字版(4K)    目前商业故事片70%还是采用35mm胶片的电影摄影机。刚才提到这类胶片素材可以制作4K(分辨率为)的母带,这里有个DI数字中间片的概念。它是基于胶片拍摄的生产流程,利用胶片扫描仪将胶片扫描成高分辨数字图像,利用数字后期生产流程创作完整的数字母版成片,最终再将成片转回胶片、或超高清分辨度的数字影院系统(2K或4K)。目前SONY公司旗下的电影大都采用4K规格做后期制作。    虽然绝大多数的连锁影院装备的放映设备依然是标准的2K-DLP系统,采用了德州仪器开发的数字光学处理(DLP)技术。但索尼公司也推出了世界上目前唯一商业化的4K放映设备占据了少数高端市场,并发行了如《蜘蛛侠3》等影片的数字4K版本。目前上海新开业的金逸影院中环店就采购了一台4K数字放映机,另外港汇的永华也有一台。        也有越来越多的电影采用了全数字摄影,比如卢卡斯星战前传2和3、超人归来等。但目前这些大片采用的数字电影摄像机其实只有的分辨率,正好与2K放映水准相当。所以目前用数字电影摄像机拍摄的影片反而无法制作出数字4K版本。            - IMAX胶片版(6K)    说到此就要讲IMAX的概念了。IMAX(指ImageMaximum“最大影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底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可以在更大的银幕播放。目前上海只有和平影都一家商业IMAX厅,科技馆只放映科教记录片,而北京有3家了。IMAX为了大幅增加影像的解象度,采用了特别的70mm底片,而真正的IMAX影片应该以70mm的胶片摄影机拍摄。    使用IMAX摄像机的理论分辨率达18K(每帧像素),但是电影工作室无法处理这样大小的画面,相应的他们将分辨率降低至不到原先的一半,到只有8K这一电影胶片扫描的最大分辨率。因此目前电影工业母带制作的极限就是8K,而IMAX影院放映70mm胶片时分辨率可以达到6K,也算是商业放映的极限了吧。    虽然从技术角度来看,IMAX是相当出色的电影格式,但一直以来它并未能普及。制作与播放IMAX的费用与运送困难使它的播放时间较普通电影为短(一般为40分钟,近年亦有90分钟的IMAX影片出现),题材大多为适合于科技馆等机构播放的纪录片。目前真正部分采用IMAX规格摄制和放映的商业片仅有的2部,《蝙蝠侠:黑暗骑士》有30多分钟,《变形金刚2》4个场景。前者在中国没有公映,后者我在北京UME华星影院看过,那水晶版剔透的巨幅影像,真是享受。        - IMAX DMR版(4K-6K)    而IMAX为了推广其影院系统,推出了一个DMR技术应用于更多商业片的发行。处理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制片公司把影片的35mm胶片拷贝交给IMAX,后者运用DMR技术,以最高解析度扫描35毫米胶片的每个画格,将其转为数字画面;然后,使用专有图像增强技术,对每幅画面进行优化,最后冲印在70mm胶片上。像今年上映的《哈利波特:混血王子》和《变形金刚2》(该片的大部分场景)等绝大多数IMAX的故事长片都是IMAXDMR。其画质我想是高于4K、低于6K的水准吧。        - IMAX数字版(2K-4K)    然而,IMAX胶片拷贝制作费用抑制了其发展。公司又大力推广所谓的IMAX数字影院系统。该系统原理是:IMAX把制片公司送来的电影拷贝,使用DMR技术加工,制作成“数字影院打包”(DCP),这种格式的分辨率能达到4K,然后就可以使用硬盘等方式保存并送交给影院放映了,这样一份拷贝的成本就低了。影院需要配置的IMAX数字放映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两台2K分辨率的数字放映机,这种数字放映机采用了德州仪器开发的数字光学处理(DLP)技术;一台由DoremiLabs公司特制的播放服务器;以及IMAX自有的图像增强设备。两台放映机投射的画面是迭加的,所以一副影片画面的实际分辨率还是2K,但新的IMAX放映系统能够增强图像的保真度,画质要比使用一台放映机时更好。像北京石景山万达就号称是亚洲第一家数字IMAX影院,但其实他的画质是打了折扣的,只有高于2K、低于4K的水准。IMAX为了经济效益反而要不遗余力推广这种次优的东西,今年的《星际迷航》就只发行了数字IMAX版本。        中国还有更山寨的做法。为了不使片源少的IMAX厅闲置,北京UME华星搞了个数字巨幕,实际就是把普通数字2K的素材投到IMAX的巨幕上,达不到品质硬被放大后清晰度当然惨不忍睹,这是有点涉嫌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了。                现在说到3D电影了,随着2008年第一部真人3D数字电影《地心游记》在中国受到欢迎,越来越多的3D电影走进人们视线。当然动画电影做3G有天然的优势,从09年开始,几乎所有的动画巨制都会发行3D版本了。这次的《阿凡达》,将把真人3D电影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说是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        目前世界上3D的放映系统主要分为5类,在中国的影院也都有采用。    * XPAND系统    数字的3D从技术上分主动式和被动式。所谓主动式就是利用眼镜左右镜片的高速切换来实现3D效果,这个主要是使用XPAND系统nuvision3D技术。主动的系统安装很方便,影院只要一个控制影院内所有眼镜什么时候切换的信号控制器就行。但是缺点是眼镜成本很高,一副一般要一两百美元。大家如果去看3D电影,发现眼镜做工很好有XPAND的LOGO,接受信号的那就是用这种系统的了。中国影院采用的比较多,比如上海金逸中环店就是用这个技术。            * RealD系统    被动系统现在影院用的比较多,被动系统的眼镜很便宜。RealD就是这一类,在北美市场有80%以上的份额。但由于要专门的金属屏幕,不同于平常播放2D的白幕,在中国只有上海美罗城的柯达一家采用这个技术。        * 杜比系统    考虑到采用主动式眼镜及金属幕的不便,杜比3D技术的设计理念和实现优势就是采用被动式眼镜和适用于白色银幕。所以大部分中国影院用的这个系统。        以上这些3D技术现阶段都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亮度太低,无论使用主动还是被动的放3D时候的发光效率只有原来的10%(RealD是15%)换算成亮度大概是2D的1/4到1/5。所以如果影院本来灯泡的寿命就差不多了,看3D会觉得非常暗。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看3D电影都觉得太暗影响观感,而柯达的RealD相对而言最获好评。        * 双机3D 或单机双镜头3D    现在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双机3D分别放映左眼和右眼内容,亮度可以大大提高,但是由于成本问题国内影院使用的很少,现在就是传奇时代影城有一套BARCO双机3D放映系统。另外苏州马上要开业的嘉禾影城也装了一套。这两家影院的3D效果会比使用单机的影院好很多很多。    而索尼在其4K数字放映机的基础上推出了单机双镜头的3D解决方案。由于4K超高清晰的芯片可以轻松容纳2个2K的画面,单机同时输出两个2K画面,3D放映平滑流畅,全无高频闪烁和画面模糊现象,消除了3倍频时差式单机3D系统放映的视觉疲劳和眩晕感,是目前图像质量最好的单机3D放映系统。我估计其效果比双机3D还是要差一点。上海金逸中环影城不知道是否会将它的4K索尼放映机应用到3D电影的播放(这个大家要注意,如果它放映的阿凡达的XPAND厅,不采用4K索尼机的话,就和其他影院的数字3D厅没有优势了。而它即使用于放映2D数字,因拷贝只有2K,也远远无法输出4K的内容。我印象中索尼放映机主要是搭配RealD的技术)。        *IMAX 3D    IMAX3D则是IMAX立体影片的放映技术,IMAX3D使用两盘IMAX专用的70mm胶片,一盘胶片对应一只眼睛,通过偏振过滤眼镜(被动式)或红外同步系统(主动式)配合电子眼镜以提供两个单独的图像。结合IMAX巨幕,IMAX3D能够产生逼真的全视野立体效果。IMAX3D技术不仅使用世界最大的IMAX底片,并且使用双胶片分开录制、播放左眼及右眼的影像,使得影像更立体清晰,色彩也更鲜明。    不过真正用IMAX 3D摄制的片子非常少,都是些记录片,比如DeepSea。当然多数时候是放映由数字3D技术摄制的、经过DMR技术转制的影片。播放时又有胶片和数字两个系统。应该胶片系统效果会好一点,因为有6KX2的潜力,数字则还是2KX2。另外,由于无论是胶片版还是数字版,IMAX播放3D是双机系统,因此其整体表现一定是优于单机的普通数字3D的。台湾的发烧友也证实了数字IMAX 3D的版本好于索尼4K RealD(双镜头系统)的版本。        不过,阿凡达主要是表现3D效果的,其画质分辨率本身并不算顶尖。整部电影大约使用了8部SONY的HDC-F950数字电影摄影机,和8部CineAltaF23数字电影摄影机。其中两两组合,共开发了8套双机的3D摄制系统。此3D摄影系统被命名为:Fusion Camera-3DSystem。而这两种机型虽属顶尖,但都是的分辨率水准的。IMAX数字3D和双机3D都是输出2个2K的画面,应该和摄影规格匹配的。当然,其后期电脑制作和DMR转制是否会明显提高IMAX胶片版的品质,或使得IMAX数字3D明显优于双机3D的版本,就有待观影证实了。        综上所述,选择观看阿凡达的版本排序是:    IMAX胶片版(上海和平影都)& IMAX数字版(北京石景山万达)& 双机3D数字版(北京传奇时代)& 索尼4K3D数字版(上海金逸中环也许是)& RealD单机3D数字版(上海美罗城柯达)& 其他单机3D数字版 & 2D数字2K版& 2D胶片版            可以说,随着蓝光播放系统和家庭影院系统的普及,传统35mm胶片和2K数字2D电影已经没有多少优势了,除了时效性和社交需要,能把人们吸引进电影院的,就是超高清、超大银幕的IMAX或4K版本,以及栩栩如生的3D了。这是电影技术的未来。    从未来发展看,用两个4K数字电影摄影机组成的3D摄影系统摄制,并由2个4K数字电影放映机播放的解决方案,应是未来3D电影的发展方向。而在画质上,希望采用IMAX水准摄影机的电影越来越多,更多的欣赏到《黑暗骑士》那样惊艳的画面。而无需改造的普通影院,更多的播放4K版本的数字电影。
--------------------什么都略懂一点,生活才多彩一些。
国内放IMAX阿凡达的影院数字1. 北京华星影城双安店(高18米,宽26米,总面积468平方米,座位数387)2. 北京石景山万达影城(高12.6米,宽21.3米,总面积268平方米,座位数433)3. 长春万达欧亚影城(13.4米,高21.8米,总面积292平方米,座位数556)4. 长沙万达影城(16.5米,宽22.5米,总面积371平方米,座位数425)&&(原是胶片,所以接近矩形)5. 天津中影国际影城(高13米,宽21.5米,总面积279.5平方米,座位数377)6. 无锡大世界影城(高10.6米,宽19.1米,面积202平方米,座位数378)7. 昆明百老汇影城(高12米,宽21米,总面积252平方米,座位数294)8. 武汉环艺影城(高15米,宽22米,总面积330平方米,座位数648)胶片9. 上海和平影都(高15米,宽20米,总面积300平方米,座位数358)10. 中国电影博物馆(高21米,宽27米,总面积567平方米;座位数403)11. 东莞万达影城(22米,宽28米,总面积616平方米,座位数561)12. 苏州科文& && && & (IMAX胶片以于1月15日晚八点开始正式商业放映)& && && && &&&现全国是四家胶片版IMAX阿凡达& & 以上可以看到,东莞万达的屏其宽度是最长的,28米,放宽屏电影仍是最大。
--------------------什么都略懂一点,生活才多彩一些。
LZ你不装逼我们还是好朋友:
IMAX是65毫米的胶片,不是70毫米;
内地绝大多数是用的数字片源,不是胶片片源;
最后,万达是用X-LAND。
--------------------
参与话题讨论,请先
874名成员7个主题
可用积分:3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乒乓球直拍技术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