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320国道到张崇刚青岛股票集团往北可以到哪

撰稿人:中共火铺镇党委
火铺镇人大
火铺镇人民政府
政协火铺镇联络组
火铺镇位于盘县(红果)西部,具体位置在东经104&23&00&P~104&26&36&P,北纬25&35&00&P~25&42&15&P。东西宽2.2公里,南北长12公里。东北分别与红果镇的亦资、沙沱接壤,西与东南和平关镇为毗邻,南抵云南富源县。总面积为42.17平方公里。火铺镇政府驻原671厂厂外百货商店楼。
火铺镇现辖5个行政村、六个居委会。即火铺、坡上、李子树、沙淤、滥泥箐村和大麦地、练山坡、机关、向东坡、二十二、选煤厂居委会。村下设28个村民组。全镇2989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892人,占全镇人口的93.3%。平均每平方公里709.03人。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极少,有彝、苗、白、青、回、藏、布依、水、蒙古等族,生活方式与汉族基本同化。
火铺镇西南高,东北低。大部属中山深切割地形,仅火铺村、滥泥箐村等少数沟谷地带,海拔高程最高点&&料角山为2280.8米,最低点&&王家庄沟谷为1733米。境内相对最大高差达541米。一般为250米左右。一般高程在1800&1600米之间,平均降雨量1300&1400毫米,雨季主要分布在5&8月份。平均气温13&14℃。1&4月份为季风季。风力为3&5级,有时达7&8级。年平均风速1.7米/秒,春季达17米/秒。一年中夏季短,春秋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300天左右。
全镇土地面积为63060亩。其中岩溶地和未开发利用地共39257亩,占总面积的62.25%。已开发利用地23803亩,占总面积的37.75%。
土地利用现状
分配比例(%)
城镇居民及工矿用地
交通道路用地
未利用土地
境内农耕地主要出产:玉米、洋芋、稻、荞、麦、豆类、芭蕉芋、兰花籽、甘薯等。
元末明初时期,境内由东到西有黔滇古驿道通过,长12公里,宽3米多。30年代,修建了320国道线。解放后,320国道线改修完善。过镜铁路长4公里,设有火铺站停靠,西去昆明,东往贵阳,南经兴义接南宁。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通往沙淤村各组的四级公路已经竣工,通往羊城坡的四级公路(羊岔公路)正在建设当中。坡上、火铺两村水泥路到村连组,柏火公路(二级路面)从离政府1公多里的尖山开始横穿滥泥箐村接接镇胜高速红果东站的柏火公路(二级路面)正在施工,境内交通便捷。
境内矿藏丰富。以煤为主,另外金、铁、铝、锌、铜、石灰石、耐火粘土、磷矿石、石英石、天然气均有分布。
截至2004年底,镇境内已探明煤总储量为33063.9万吨。火铺矿经改扩建后,从原设计能力120万吨/年扩建为240万吨/年。从1970年至2004年底,火铺矿累计生产原煤3741.46万吨。镇有证民营煤矿经过&整合&,由2007年前的5对煤井整合为4对煤井。在整改中,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放在首位。2007年底,镇辖煤矿共生产原煤50.2万吨,焦煤15.38万吨,洗精煤12.6万吨,收入达45292万元。
2004年3月18日,精煤公司决定成立火铺矸石发电厂。同时,经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精煤公司党委决定,成立中共火铺矸石电厂与火烧铺电厂总支委员会。至此,火铺矸石电厂与火烧铺电厂实行&两个机构,一个领导班子&的管理模式。
镇辖佳兴洗煤厂、闽航焦化厂、世纪光大焦化厂、华鑫矸石砖厂、雄业矸石砖厂、恒达磷化有限责任公司、火铺镇耐火材料厂、大兴乙炔气厂8个大型企业单位和504个服务行业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发展着。
1972年,火铺公社从浙江聘请2名农技师来培训蔬菜栽培骨干。1969&1973年从云南请来2名药材栽培技术人员在现坡上村4组所在地指导种植三七、人参、党参,从公社林场抽人外出培训,在场部所在地种植天麻,均获成功。1979年公社书记骆绍彬、主任张星华留住具有高中文化水平以上的8名教师,招聘本科生2名,充实师资力量。
1978&1982年,火铺中学办过两期戴帽高中班,培养学生118人,1人被高校录取。截至1998年止,火铺中学为中专、高中技校输送合格学生818名。1970年火铺矿在李子树建立第一小学,次年在大麦地建立第二小学,缓解了工农兵子女上学难的矛盾。到2007年底,全镇共有小学(含矿小)8所,学生2561人,教师196人。两所幼儿园(含矿办一所),有学前儿童338人。两所初级中学(含矿办一所),学生1472人,教师144人。境内有矿医院一所,床位82个,医务人员47人,设备齐全。
1983年建镇卫生院和镇卫生所,床位21个,医务人员18人。2005年,私立永泰医院、仁爱医院建立,两所医院共有床位40个,医务人员20人。有私人诊所4个。
1982年,文化站建立,1994年7月更名为火铺镇文体广播站,2003年又更名为火铺镇文化服务中心。2007年12月再次更名称火铺镇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
1970年火铺公社将坡上大队黄土坡生产队南坡山地灌木区划为林场,育苗、造林由场部管理。1990年镇党委政府又将坡上村、火铺村与滥泥箐村三村相接的荒山地划为综合林场。1991年林业管理站建立,70年代初,火铺、坡上大队建立老年队林场各一个,全镇造林面积达31800亩,森林覆盖率达51.40%。
1965年10月成立火铺粮管所,1999年8月撤销。同时成立盘县火铺粮油经营有限公司,现在仍存在。
2003年成立交通管理站。1993年在320国道线2514公里处建立火铺加油站。1983年建立火铺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优良品种。1989年11月成立火铺水利站,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火铺公社于1972年成立畜牧兽医站,管理畜禽防疫工作,直至现在。1998年9月成立火铺镇扶贫工作站,2003&2007年底,发放小额贷款406.5万元,涉及农户1350户。2005&2006年,为无房户改造房18户,享受财政扶贫资金76400元。计生工作1982年前属妇联抓,1992年成立火铺镇计划生育服务站,2003年6月,成立火铺镇流动办。1984年,火铺工商所建立,1986年工商办公楼竣工。1994年9月,设立盘县地方税务局火铺地税分所,2001年10月更名为盘县地方税务局火铺地税征收分局,管理火铺平关地税征收。2005年完成税收10﹐257﹐323元。境内设有盘县信用联社火铺信用社和工商银行盘县支行火铺分理处两个金融机构。1997年7月成立火铺镇劳动就业服务站,2003年更名为劳动保障事务所。2008年2月与低保办、农村合作医疗站合并,名为社会救助与劳动保障所。
火铺镇人多地少,人均占地不足0.3亩,完全靠农耕奔小康已经不是现实。镇党委政府面临实际、拓宽思路,贯彻科学发展观。既抓农、林、牧、副的发展,又要抓教育、科技、煤炭的发展。加强建筑业、运输业、加工业、商业的协调发展,带领9000多群众奔小康已不是遥远的事了。
1、1969年3月,火铺公社从贵阳红星拖拉机厂买来火铺第一台拖拉机(工农牌10型),交给革委会主任张星华驾驶。
2、1969年4月,火铺公社汽车修配厂建立。革委会主任张星华兼厂长。有车床30型、20型各一台;有刨床、钻床各一台。从省外请技师培训职工20余人,学习和掌握技术,最快最好的是陈正邦、彭老憨、裴大王。
3、1970年4月,火铺公社从洛阳买来第一台推土机(75型),安排白丙臣驾驶。
4、1972年4月,火铺公社从洛阳买来第一台60型大型推土机,安排段金荣驾驶。
5、1970年5月至1973年5月,火铺公社使用机械先后在李子树谢家坟、滥泥箐北山将地改田65亩;在羊场坡推平煤厂厂址16亩,在枧槽沟推出鱼塘3亩,推到各村去的公路37公里。
6、1974年5月,火铺公社从昆明买来3辆昆明牌载重汽车(属盘县公社级第一次购进汽车),交给白丙臣开1号车,周小海开2号车,段金荣开3号车。
7、1975年10月,火烧铺电厂职工刘志义买来火铺第一台电视机(12英寸黑白电视),用六七一差转台收播成功。
8、1982年4月,火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区级镇。
9、1982年7月15日,火烧铺建镇,名称为火烧铺镇。
10、1985年火烧铺镇建农贸商店(4个门市部,1个旅社)。
11、1986年3月,火烧铺镇召开第一届党代会。
12、1986年5月,火铺矿北山丫口食堂被滥泥箐村村民打砸抢,闹事者两人被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13、1986&1991年,火烧铺镇建有8个煤厂,机修厂、焦化厂、洗煤厂、耐火材料厂各1个。
14、1990年4月18日,火烧铺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盘县特区火烧铺镇(1990&2000)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15、1992年4月撤并建,火烧铺镇更名为火铺镇。
16、1992年,请求解决村民农转非问题的报告,涉及村民972户3942人,总耕地面积有220.566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55亩。
17、1992年,撤销火铺镇党委,建立中共火铺镇委员会和火铺镇纪律检查委员会,建立盘县特区火铺镇人民武装部。
18、1992年1月18日,刘开义受市委表彰。
19、1992年5月18日,收回火铺矿长期征用而未用的1200亩土地的报告。
20、1993年5月2日,火烧铺镇6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7人。
21、1993年,拆区并乡建镇后火铺镇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22、1994年5月10日,671厂搬迁到清镇。
23、1993年10月13日,火铺矿矸石山用地征用火铺村部分土地。
24、1994年6月1日,火铺镇党委、政府搬迁到671厂百货商店楼办公。
25、1994年,启动以工代赈坡改堤及水毁工程任务。
26、1994年,第一届党代会选举产生火铺镇委员会,火铺镇纪律检查委员会。
27、1994年8月24日,火铺中学从火铺镇坡上村辖地搬迁到671厂原学校校址,附设小学。
28、1995年,火铺镇村规民约公布。
29、1995年3月,成立火铺镇初级卫生保健组织。
30、1995年3月1日,火铺中学与附设小学分开管理,盘县特区教委党组书记、局长刘民全给小学命名为&火铺镇天池小学&。
31、1995年6月6日,火铺镇辖区1456户6145人,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
32、1990年,火铺镇王家庄大型焦化厂破土动工。
33、1991年,火铺镇王家庄焦化厂、洗煤厂竣工,并投入生产。
34、1996年3月8日,陈志时无证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1人。
35、1996年3月22日,召开火铺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36、1996年6月30日,火铺镇李子树村谢家坟吴德洪无证煤窑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9人。
37、1996年11月,确立火铺杜鹃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38、1996年11月17日,会议决定修建大板桥至火铺公路总投资432万元。
39、1996年,经市级验收认定,火铺镇已达基本无盲镇标准。
40、1996年12月19日,成立火铺劳动就业服务站。
41、1997年,成立火铺镇禁毒领导小组。
42、1997年4月9日,中共盘县火铺镇第一届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43、1997年5月19日,关于火铺镇人饮供水工程管理问题的请求报告。
44、1997年7月7日,火铺镇五煤厂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8人。
45、1997年11月26日,火铺镇引进&JW焦炉&项目选址的报告。
46、1997年11月27日,《火铺村关于筹建建材厂的请示报告》的批复。
47、1998年取缔土法炼焦。
48、1998年2月7日,坡上村张小益关里沟无证煤窑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9人,伤1人。
49、1999年1月,召开火铺镇第三届人代会,何胜敏为人大主席,黄和平任政府镇长。
50、1999年3月30日,刘长江煤厂发生重大瓦斯事故,死亡12人。
51、1999年5月8日,刘三江无证煤厂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5人。
52、1999年11月4日,火铺清水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6人。
53、1999年12月,火铺镇人民政府与火铺镇羊场坡村二组村民何海波签立火铺镇二煤厂(待办证矿)承包合同(期限:1999年12月1日&2005年11月30日)。
54、1999年12月,火铺镇人民政府与火铺镇李子树村五组村民张树银签立火铺镇四、五煤厂(待办证矿)承包合同书。(期限:1999年12月1日至2005年12月30日。)
55、1999年12月1日,火铺镇请示将原671化工厂住宿区的房地产权划归火铺镇管理。
56、火铺镇人民政府与火铺村一组村民邹小海签立煤焦公司承包合同(期限:2000年4月1日至2003年4月1日)。
57、2000年1月19日,火铺镇计生办呈报关于新建计生服务站的报告。
58、2000年4月1日,火铺镇人民政府与火铺镇农工商店代表张叶仙签定承包合同(期限:2000年4月1日至2003年4月1日)。
59、2000年7月25日,火铺镇关于追加4个焦化厂建厂指标的请示报告。
60、2000年9月,火铺镇人民政府与裴兴文签立火铺镇焦化一煤矿承包合同书,期限为2000年9月1日至2004年8月30日。
61、2000年11月,火铺镇村民与火铺矿发生用电纠纷,火铺矿工人打伤村民6人,其中女同志1人。
62、2000年11月13日,火铺镇人民政府与滥泥箐村五组村民李国政签立火铺镇焦化厂承包合同。承包期:2001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
63、2000年12月4日,火铺镇焦化厂改造申请批复:县计划与经济局同意立项,该项目所选炉型为九六联体炉,建成后,每年生产改良焦5万吨,获销售收入900万元/年,利润总额95万元。缴纳税费22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7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
64、2000年12月22日,火铺镇政府关于建机焦厂的呈报请示报告。
65、2001年4月27日,火铺镇坡上村二组与三组五组土地权属单位的处理决定,争议地名:&小尖山&,决定:属于火铺镇管理。
66、2001年10月4日,火铺镇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67、2001年11月,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工程。
68、2002年,实行退耕还林。
69、2002年2月,关井压产。
70、2002年2月,矸石电厂征用火铺村部分土地。
71、2002年4月,火铺镇农村税费改革。
72、2002年5月,镇实施&千村万户&生态工程。
73、2002年5月,镇团委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74、2002年9月,发放小额扶贫贷款,发展畜牧事业。
75、2002年10月,减免受灾农户农业税。
76、2003年,闽航焦化厂建立,租用滥泥箐村部分土地。
77、2003年,火铺镇开始建沼气池。
78、2003年,火铺镇实行零户统管。
79、2003年,火铺镇开始发放低保。
80、2003年2月,火铺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81、2003年3月,筹建小城镇项目&&工矿区商业街的请示。(批复:2003年10月10日)。
82、2003年4月,火铺镇营盘公墓实行规划管理。
83、2003年8月,火铺镇第二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工作开展。
84、2003年12月,乡镇卫生院上划到县卫生局统一管理。
85、2003年12月,实行机构改革。
86、2004年6月,火铺镇创建科普示范村。
87、火铺矸石大坝出现险情,火铺镇抽调应急分队紧急避险。
88、2005年7月,火铺镇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
89、2005年8月,受地质灾害影响,火铺村四组急需搬迁。
90、2005年11月,火铺镇政府办公楼改造筹建。
91、2006年8月,火铺镇第四次党代会召开。
第一章&&行政建置
第一节&&党政建置沿革
任职起止时间
党委副书记
主持党委工作
1983&1984.01
1984.01&1988.04
1988.05&1992.04
1987&1993.03
1993.03&1996.03
1993.03&1997.01
1997.01&1998
1996.03&1998.02
1999.01&2001
2004年至今
2006年至今
2005年至今
第二节&&团委妇联建置沿革
镇团委书记、副书记(主持工作)任职时间一览表
任职起止时间
2007年胡磊获&市级优秀团干&;
2008年5月,团委组织所有团员献爱心捐款抗震救灾。
1994&1999.05
1999.05&2002.01
团委副书记
2002.01&2005
2005年至今
火铺镇妇联主席任职时间一览表
任职起止时间
第三节境&&域
火铺公社东起青色底沟,西至花家山,宽2.2公里,南起祭白雨,北至王家庄,全长12公里。东、西、北、南分别与亦资、平关、沙陀、云南富源接壤。1982年7月15日火铺建镇,把亦资乡境内的汽车修配厂和磷肥厂插花地段划拨给火铺镇管理。直至红果建镇才划入红果镇。
第四节&&行政区划
火铺公社辖火铺、坡上、李子树、羊场坡、沙淤、滥泥箐6个大队,以及火铺矿、火铺选煤厂、火烧铺电厂、671厂,1982年7月15日建镇后,大队改为村,原火铺公社行政区域不变。建镇后,亦资乡内的汽车修配厂、磷肥厂在行政上隶属火铺镇管辖。
第二章&&行政村
第一节&&火铺村
火铺村位于火铺中部。是原火铺公社和建镇时镇党委政府机关所在地。辖4个村民组。与坡上村交错穿插。境内有火铺矿、火烧铺电厂、火铺矸石电厂、火铺选煤厂、工商所、地税所和国税所、工行盘县支行火铺分理处、火铺信用社、火铺镇卫生院、火铺卫生所、火铺矿医院12个单位。东临红果镇孙家屯村五里尚组,西至花家山,南抵李子树村筲箕湾,北靠坡上村,村委会距火铺镇人民政府3.5公里。全村有539户1734人,耕地面积408亩,林地面积1530亩,工矿公路用地256.22亩,现建有砖混结构房237栋914间。
农作物有:玉米、洋芋、稻(已无水田)、蔬菜。
矿产:以煤为主。320国道线和2208铁路线平行穿过火铺村,水泥路连村到户,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汽车105辆,两轮和三轮摩托车65台。村民主要就业于国有矿、民营企业、运输、蔬菜种植、育林、做小生意。人均收入2800元/年,学龄儿童入学率100%,该村现有电话机(含手机)431台,电视机539台。
第二节&&坡上村
坡上村主体位于火铺中心区北面,辖6个村民组,在箐铺路两侧,建有砖混结构楼房、平房36栋,住户48户,与火铺矿家属杂居。六组是2003年从滥泥箐搬迁62户到小尖山落户的,由民政局拨款120万元,自筹资金80万元。境内有大麦地、练山坡两个居委会和矿子弟小学、镇中心小学、龙凤幼儿园(私立)、供销社、蔬菜公司。村委会距火铺镇人民政府4公里。全村596户1966人。耕地面积1827亩。矿区占用地1500亩。林地830亩。建镇以来全村建砖混结构楼房、平房420栋1620间。水泥路进村连户、出入方便,有村建娱乐场所一个,占地500平方米。全村青壮年大部份就业于国营矿和民营企业。其余劳动力种植蔬菜、养殖、育林、运输、做小生意。
农作物:玉米、洋芋、稻(已无水田)、蔬菜。
矿产:以煤为主。
全村现有汽车30辆,拖拉机5台,两轮和三轮摩托&&&&&&15辆。人均收入2800元/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现有电话机含手机568部。电视560台。
第三节&&李子树村
李子树村位于火铺镇东南部,2005年李子树村和羊场坡村合并为一个村,名为李子树村,村委会设在李子树,辖李子树、三道沟、谢家坟、羊场坡、羊毛土、筲箕湾6个村民组。境内有火铺矿南采区、民营企业有李子树煤矿、羊场坡煤矿、世纪光大焦化厂。村委会距火铺镇人民政府3公里。全村有651户&&&2387人,耕地面积1659.6亩,矿区占地1253.87亩。林地1450亩。
农作物:玉米、稻、麦、洋芋、荞、瓜、豆。
矿产:煤,1#、3#、5#、7#、10#、12#、17#等煤层浅埋地底,向乐民方向延伸。铁矿、铜矿均有分布。两条改建的泥沙公路交于三道沟,载重汽车直达羊场坡。本村有汽车103辆,拖拉机2台,两轮和三轮摩托车10辆。劳动力大部分就业于火铺矿和民营企业。其余人员从事农耕、育林、运输。人均收入3300元/年,有村级小学一所,电话(含移动电话)530部,电视机650台。
第四节&&沙淤村
沙淤村位于火铺镇南端,村委会辖上沙淤、下沙淤、简槽沟。
西与平关镇大石洞、三间房相邻,南与云南富源大河乡接壤。平均海拔1800&2000米,1&4月属季风季,干旱,风力4&6级,高寒多雾,年平均气温9&10℃。5&8月属雨季,湿润凉爽,全村村民554户2040人。耕地面积890亩。林地面积3340亩。
农业主产:洋芋、玉米、荞、兰花籽。
矿藏:石灰石、石英砂岩、红色粘土,初探有天然气。
上下沙淤无水源,70年代前,人畜饮用望天水、屋檐水、山塘积水。78年,火铺公社书记骆绍林拨款8万余元从8里外的枧槽沟引水入沙,结束了上下沙淤无水源的历史。同时,建民办公助的小学一所。泥砂公路修到沙淤。2007年10月&2008年5月,火铺镇政府出资33万元,交通局出资75万元修建火铺沙淤通村公路,长13.5公里,宽6.5米。沙淤小学重建竣工已投入使用。
现在,沙淤村有70%的劳动力从事农耕和育林,30%的青壮年就业于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年人均收入2800元/年。全村共有电话498部,手机150部,电视机540台。
第五节&&&&滥泥箐村
滥泥箐村位于火铺镇北端。与红果镇云沟村和翻坡组相邻。村委会辖北三、滥泥箐、王家庄。全村共有415户1492人。耕地面积为650亩,村民、企业、公路用地110亩。现实有耕地440亩。林地373亩。
农产:玉米、洋芋、水稻(已无水田)、瓜豆。
矿藏:以煤为主。1#、3#、5#、7#、10#、12#、17#、23#、25#煤浅埋辖地,向火铺延伸。
本村辖区内有火铺矿北三采区,民营企业有兴源煤矿、雄兴煤矿、佳兴洗煤厂、闽航焦化厂和华鑫矸石砖厂七个企业单位。过境2公里的二级公路(柏火公路)正在施工中。本村有汽车68辆,拖拉机3台。
本村大部分劳动力就业于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其余从事农耕、育林、运输。人均收入3600元/年。全村共有电话401部,电视机390台,手机380部。
火铺镇区内,村民多,土地少,农业仍是民生根本。吃回销粮,每年30000斤。1980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壤改良,化肥增施,良种推广,耕作技术提高,市场经济活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2561元,粮食总产量2105吨。
第一章&&耕地与种植
第一节&&农业生产状况
1989年统计,耕地面积为3925亩。播种面积达5701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73亩,占播种面积的8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78亩,占播种面积的8.4%;其它作物播种面积150亩,占播种面积的2.6%。粮食总产量1﹐352﹐000公斤,平均亩产266.51公斤。农民人均产粮193.56公斤。全镇人均占有粮食51.74公斤。2005年镇政府工作总结报告中统计,农业总产值完成324万元,粮食产量210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561元。
蔬菜种植面积321亩,主要分布在火铺村、坡上村和李子树村,受工业污染,产量质量不高。
土地环境治理&&70年代,火铺公社提出&以林保农、以农护林&的治理方略,实行大面积造林,扩大坡改梯面积,防止水土流失。
90年代,火铺镇逐步取缔土法炼焦,整治火烧铺电厂浓烟排放,火铺洗煤厂污水净化,退耕还林,农业环境得到改善。
土壤改良&&石灰压地、多施磷肥、复合肥、农家肥、地内埋植物茎叶、挖排水沟、掺砂改变土壤结构。坚持品种轮作制,取得良好效应。
第二节&&&&粮食作物
一、品种与栽培产地
1、禾谷类:以玉米为主,境内五个村均产;稻(现已无水田),沙淤夏凉多雾,从不产稻;麦、小米境内均产;荞,盛产于沙淤、羊场坡。
2、豆类:以大豆、蚕豆为主,另有豌豆、饭豆、金豆、小豆境内都产。沙淤洋芋含水份少,质地好、香脆,是火铺镇著名特产。
第二章&&养殖业
第一节&&饲草&&饲料
火铺、坡上、李子树、滥泥箐四村境内由于工矿、交通、造林用地,已经没有天然草场,饲草科和豆科植物也只分布在狭窄的小面积地点,唯有沙淤村枧槽沟东南部还分布着5783亩天然草场。草场内牧草(饲草)品种也齐全,90年代后,火铺境内除了牛马羊外一般都用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及生饲料喂养牲畜。
第二节&&禽畜养殖
1989年火铺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记载:由于草场,饲料(粮食)限制,以传统方法,分散农家饲养为主。现有大牲畜969头,其中黄牛680头,水牛87头,马202匹。主要用于耕地拉车。羊1650只,其中山羊532只,绵羊1118只,肉皮兼用。生猪3027头,家禽9195只。肉类产量(猪牛羊)222﹐400公斤。农业人口平均产量31.84公斤。通过集市贸易调节,基本能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2008年春,坡上村裴小成、裴天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大箐沟发展养殖业。建场用地50亩。建房3000平方米,主要养殖生猪。投入资金300万元。
第三节&&疫病防治
1972年火铺公社建立兽医站,负责人裴云舟带工作员孙二元、陈小路走村串寨,治畜禽疫病,控制着畜禽疫病的发生和发展。1982年省牧校生胡召航分到火铺兽医站,1992年任站长,领导市农校生何运芬和新进站的裴开飞一起抓疫病防治工作。1990年在镇内实行畜禽防疫试点,生猪死亡率从1989年的15%降到2.98%下,下降了12.02个百分点。1990年调查统计,畜禽少损失8.28万元。
1999年6月,火铺兽医站查实,火铺村、坡上村、滥泥箐村、沙淤村发生牲畜口蹄疫病,立即扑杀16头牛,16头猪,57只羊,作了烧毁、消毒深埋处理,控制了疫情的漫延。据统计,每年有150﹐000余斤肉销到火铺工矿和外地,村民有750,000元的收入。
第四节&&经济作物
镇境内经济作物有兰花籽、向日葵、蓖麻、茶叶、生姜、大蒜、苏子、水晶凉粉子等。兰花籽和茶叶是成片种植,其余的均为零星分散栽培。
一、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主要是兰花籽,产于沙淤和羊场坡高山地带,种植面积300亩左右,产量30,000斤左右,属低产作物。兰花籽加工食用油,油质香纯,微黄透明,沙淤人称&赛金龙&。向日葵境内都产,未榨油,只在市场销售,民购休闲食用。
苏子,全境都产,产量低,亩产40公斤左右,村民是零星种植,春节期间包汤圆、蒸扣肉用,其味芳香可口。
茶叶,70年代前,火铺没有茶园,也没有种茶的记录,70年代后,火铺公社在黄土坡陡坡地段种茶350亩,获得成功。加工的茶叶销往两广。90年代后,精制精装茶叶还作为赠送客人的佳品。
第五节&&园艺作物
1966年,特区政府划火铺为蔬菜基地,火铺、坡上、李子树三个大队划为蔬菜队,蔬菜种植面积共321亩。火铺公社从浙江、昆明聘请4名蔬菜种植技术师来火铺办培训班,给菜农讲课,现场指导蔬菜种植。从云南、四川、山东、辽宁引进蔬菜优良品种。火铺蔬菜达到半自给。当时是生产队集体种植,集体销售、统一核算,分配到户。1979年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菜农与蔬菜商店签订&菜粮挂钩&合同。1988年合同取消,实行菜农&自产自销&政策。受工业污染影响,产量质量不高。
品种:白菜、青菜、半年菜、胡萝卜、白萝卜、黄瓜、南瓜、茄子、莴苣菜、芹菜、茼蒿菜、韭菜、大葱、分葱、大蒜、芫荽、西红柿、辣椒等。
育苗:上述18个品种,除&西红柿、辣椒&采取温床育苗移栽外,其余16种都是整地点播和撒播。
苹果、梨,火铺是个气候十分明显的小镇,不同的水果也选择不同的温差地带。50年代中,普安铁厂在火铺中心区种植苹果和梨,火铺矿平硐上段150多亩坡地称苹果林,实际为苹果和梨杂生地。671厂家属区(现政府住地)与苹果林相比,高差300米,年温差3℃,家家户户院子里都种有苹果和梨,也同样长势好,挂果多,苹果和梨适应火铺全境。
桃,1991年,火铺镇政府,引进青桃、黄桃、盘桃在沙淤村试种,未获成功。火铺、坡上、滥泥箐产接桃、黄桃、青桃。现都是农户少量栽种。
干果,境内产核桃、白果。核桃产于羊场坡、李子树、火铺、坡上,但都是农户少量栽种。1993年,火铺镇政府从外地买来核桃嫁接苗万余株,栽在综合林场2100米高的山顶处,未获成功。白果(银杏)火铺、坡上、李子树村民都有零星种植,长势良好,还未挂果。
第六节&&动物资源
动物资源:家养的畜禽类主要有牛、马、猪、羊、鸡、鸭、鹅、兔、蜂等。野生动物很少,常见的有野鸡、锦鸡、果子狸、野兔、松鼠、杜鹃(候鸟)、鹰、燕子(候鸟)、蛇。喜鹊、麻雀、乌鸦于70年代悄然绝迹,至今不知其因。
第三章林&&业
第一节&&林木资源
一、种类与分布
60&70年代前,境内森林以天然灌木林为主,山腰偶见桦树、罗汉松,弯曲高不足10米的马尾松,枝干不很分明的岩柴、杂木。杨梅遍地可见,高不足1米。山顶多生马尾松、不足1米高,盆景似的造型。山脚沟壑土质厚处多见高大的杉,一般高30米左右,天宝山古杉高达35米以上,横截直径达80厘米,建落地煤厂全毁。杉木在火铺、坡上、李子树、羊场坡、沙淤、滥泥箐都有零星分布。杉和云南松在林场是成片生长。
二、林地面积
1990年,火铺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统计,全镇共有林地9618亩。其中用材林8568亩,经济林1050亩。分布于镇林场2897亩,沙淤村3340亩,李子树村950亩,坡上村830亩,火铺村728亩,羊场坡村500亩,滥泥箐村373亩。
三、现有林、竹树种。
现境内有松科:云南松、马尾松、黑松、高山松、雪松;杉科有黄杉、灰杉、柳杉(吊杉);柏科有翠柏、滇柏、龙柏;其他有柳、木莲、玉兰、厚朴、楸树、无花果、香樟、马桑、旱柳、垂柳、泡桐、棕榈、水青岗、板栗、桑树、构皮树、沙糖果、杜仲、梧桐、银杏、油茶、茶树、山茶花、石榴、花椒、香椿、苦楝、黄连木、戈贞、紫荆、苦竹、班竹、金竹、紫竹等。
四、植树造林
解放前,火铺民间有在寺庙、坟山栽树的习惯,60年代,天宝山500平方米的坡坎地上还看到30余棵高度超过35米,直径0.8米以上的古杉,两棵古柏,庙内有一棵百年桂花。裴家坟山还保留一棵造型美观的古松。
80年代后,村民们都在自家空地里,地坎边种上杉、椿楸、梨、苹果等树种,门前喜种花草。
1975&1980年间,在火铺公社书记骆绍彬、主任张星华的领导下,在黄土坡建立了火铺镇镇林场,由各生产队抽社员40多人,在&以林保农、以农护林&的方略下,农、牧、林兼并,设养猪场一个,种猪、母猪、肥猪共80多头,种粮(包谷为主)100余亩,收粮食30000余斤交养猪场。猪肉、小猪出售所获资金统筹使用。6年间植树4400亩,境内森林覆盖率达11.2%。
1986&1990年,镇党委、政府强调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增强了村民和林场职工的法律意识,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和四旁植树,政府无偿提供树苗、种子,全镇累计造林面积8100亩,森林覆盖率达13.1%。
&&&&&&1991年林业站成立,1991&2000年,镇党委政府调整造林工作思路,把资金向林业倾斜,遵照县委、县政府&八年基本绿化盘县,六年消灭成片荒山&和建成&三个10万亩&的战略目标,规划新建万亩林场一个(综合林场),创建村组林场19个,护林人员90余人,全镇植树面达26400亩,森林覆盖率达42.7%。2001&2007年底,国家推行西部大开发,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共实施退耕造林1512.12亩,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7167亩,全镇植树面积为31800亩,森林覆盖率达51.4%。
第二节&&森林管护
加强森林法的宣传力度,强化护林防火、封山育林教育,林业站、村民、社会各阶层齐抓共管,排除林区安全隐患。
一、采伐管理
制定严格的采伐管理制度,计划间伐,必经审批,偷伐者,轻则罚款,重则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护林防火
火铺镇林场,属杜鹃风景名胜区。阳春三月杜鹃花盛开时节,恰是高森林火险期,时逢各路观赏游客踏步而来,护林员严格执行检身制度,打火机、火柴等所有火源一律不准带入林区,确保森林安全。在林区设置防火隔离带,防火路把林区纵横交错地分割为几大块,防火路宽20米,砍丢荆棘,铲去草皮,防火路形成。
90年代以来,火铺镇林场未发生过火灾案例。
三、防森害虫
严格执行巡查报告制度,及时掌握虫病疫情动态,发现病虫害,立即采取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及时组织人力、物力,进行防治。
第四章&&蓄水引水工程
境内沙淤,驻地属石灰岩结构地段,溶硐多,地表水顺硐流失,无水井。1978年前,农民只有挖山塘蓄水,供人畜饮用。枯水季节,只好到8里远的枧槽沟挑水。
70年代前,火铺、羊场坡、滥泥箐都有一条常年向东流的小河沟,大小水井30余个。不仅能供人畜用水,还能灌溉300多亩田。78年后,井下第一水平线煤层采空,地表水下落。河沟变成干沟,水井变成干井。
1984年火铺镇书记崔相信拨款8万余元,在黄土坡南面山涧筑石混结构拦水坝一道,过滤池一个,在筲箕湾西侧修150立方米的水池一个,安装管道引水入村,火铺、坡上村人畜饮水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党政换届,管理不善,终归报废。
1992年春,镇政府责成镇水利站找矿、村两方协调,村方和矿达成协议,火铺矿投资15万元,村民投工,在坡上村工房门口建容水120立方米的石混结构水池一个,从夹皮沟引水入池,解决了坡上村、火铺村二三组人畜饮水难的问题,后来由于私人煤窑采空池底煤层,池底下落报废。
1989年11月火铺镇水利站成立。具体组织蓄水引水工程。
1991&1992年,财政补助4.6万元,水利站配合村委会组织村民投工,解决了滥泥箐村人畜饮水工程。138户1347人受益。1550头牲畜有了水喝。
1993年至1994年,财政补助20万元,水利站和村委会组织村民投工,从夹皮沟引水入火铺、坡上村。同时完成了李子树、羊场坡村的引水工程。安装引水管道总长11公里。3500人受益。
继1995年初步工程后,2005&2006年,由六盘水设计院设计,贵州黔水有限公司承建,火铺镇林场深沟箐6.7万立方米的均质土坝&&杜鹃山水库,在2006年3月6日竣工。解决镇政府机关、学校,小尖山村民等2088人的饮用水。
2003&2004年,财政追加拨款12.7万元,分别从夹皮沟、花家山沟引水入村,彻底解决了火铺村人畜饮用水难的问题。1430余人受益。
1978年,火铺公社书记骆绍彬拨集体款8000元,组织社员投工,从枧槽沟引水入下沙淤4个生产队,社员第一次喝到了自来水。
1983年,火铺镇第二任书记崔相信拨集体款在下沙淤山塘处加泵提升水到上沙淤组,村民首次喝到了自来水。
1998年,财政补助25万元,完善了沙淤全村供水系统。彻底解决了沙淤人畜饮用水难的问题。
火铺是以国有煤炭大工业为主体,与民营企业并存,全面协调,改革创新,共同发展的重工业基地。320国道线、3208铁路线平等穿过火铺矿区,柏火公路西段与镇胜高速公路连接,东南行4公里进入火铺矿中心区,交通便捷。对生产资料运入,煤炭产品输出,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一章&&火烧铺矿
第一节&&矿井地质
火烧铺矿井原由3个勘探井组成,1991年纸厂井田划归后,增至为4个自然勘探井田:即南部羊场坡井田,中部火烧铺井田,北部滥泥箐井田,最北端纸厂井田,统称火烧铺井田。火烧铺井田,北以纸厂井田的纸12号勘探线与松山矿井为界,南以羊场坡井田1号勘探线与梓木戛井田为界;浅部以煤层露头为界,深部暂以地质勘探标高1400米水平为界。井田南北走向长18.6公里,倾斜宽1.1-1.2公里,面积约26平方公里。截至2004年底,探明煤炭总储量为33063.9万吨。
井田内以肥煤为主,还有气煤、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
第二节&&开发建设
火烧铺井田于1956年开始踏勘调查,&1965年12月和1970年7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五九队相继提交火烧铺、滥泥箐、羊场坡井田的最终精查报告。
&  1966年2月贵州省水城煤矿设计院提交《火烧铺矿井设计说明书》。由京西矿务局七十六工程处(后改编为基建工程兵四十一支队四〇四大队)承担建井施工任务。煤炭部六十八、六十九、九十二建筑安装工程处负责旷区地面的建筑安装工程。1970年12月平硐竣工投产,1972年8月选煤厂竣工投产,1973年9月斜井竣工投产,1984年2月由煤炭部六十四工程处施工的北三采区补套工程竣工投产。至此,火烧铺矿井1820水平和1600水平基本建设完成,达到年产120万吨原煤的设计能力。
1967年7月7日,火烧铺矿筹备处成立,进行火烧铺矿移交生产的准备工作。1973年以后,火烧铺矿边生产、边进行调整、改造、补套工作,同时调整了劳动组织,着手整章建制,保证正规循环作业。
1991年7月7日,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贵州公司对矿井改扩建施工组织设计作了部分修改,批复同意组织施工。2000年1月20日,火烧铺矿井改扩建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委员会验收,同意移交,投入生产,至此火烧铺矿矿井设计能力由120万吨/年扩建为240万吨/年。
第三节&&矿井生产
该矿1982年生产原煤120.01万吨,达到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1991年,提前四天完成了全年180万吨原煤生产奋斗目标,超过水城矿务局汪家寨矿,一跃成为当时的&江南第一大矿&,一直保持到2002年。截至2004年底,火烧铺矿累计生产原煤3741.46万吨。
第四节&&安全工作
随着职工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在安全装备上的大量投入,矿井抗灾能力的不断增强和安全力度的不断加大,火烧铺矿的安全形势逐步好转。
1971~1980年的10年中,死亡56人。1981~1990年的10年中死亡46人。1991~2004年的13年里死亡44人,产量上升,事故下降。1986年7月6日至1987年9月30日,连续近15个月未发生死亡事故。
1980年2月,新的《煤矿安全规程》颁布,5月份全国煤炭系统开展第一次&安全月&活动,对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实行大检查、大整改,有效地促进了安全生产。1981年死亡人数由上一年的14人下降为1人,从1991年之后安全事故又有明显下降,1998年12月18日至2000年2月4日,又连续保持13个月无死亡事故的纪录。
火烧铺矿在安全管理中从建矿初期的粗放型到后来的严细型,从行政单一制到后来的党政工团全系统、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安全工作逐步取得好成绩。
1993年6月4日矿制定《驻生产单位科级安检员岗位责任制》、《专职安检员岗位责任制》、采掘巷修队值班班(组)长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1996年11月11日编制《火烧铺矿安全工作&九五计划及2010年长远规划》。
2000年以后,提出以&一通三防&工作为重点,坚持&管理、培训、装备&并重。对工作中有严重违章的18种&三违&人员实行开除处分制,职工安全意识显著增强。2002年3月1日,开始执行《矿级领导干部每日静思不安全隐患制度》。同年9月1日,制定《采区、开拓区班队长实行安全责任津贴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管理,强化了班长的安全责任意识。
火烧铺矿自建矿以来,未发生过重特大瓦斯事故,主要是认识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安全教育到位。
第五节&&管理
火烧铺矿成立后实行党委一元化领导,1979&1986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矿长负责制。1982年全矿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行了全面整顿。1983年10月,对全矿106个区、队(包括科、厂、车间)、机关科室和365个工种职责范围及岗位责任制重新审查修订,计5797条,矿与17个基层主要生产、辅助区、科签订了&一包二保三协作&合同,保证完成生产任务计划发展到保证全面完成务项经济指标计划,通过了省厅验收。1987年,矿制定了执行&三个条例&(厂长条例、党组织工作条例和职代会条例)的实施细则,实行党政分开,实行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矿长负责制;党委的主要任务是要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
2000年,矿制定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科级干部管理的规定。2002年10月15日,矿决定全矿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2003年1月1日,该矿制定下发了《火烧铺矿准军事化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及标准》,标志着军事化管理正式在全矿范围内推行,从而使火烧铺矿的管理在&严、细、实&上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六节&&党群工作
(一)机构设置及人员
1971年,中共火烧铺矿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立,下辖党总支3个,直属支部14个。1972年,中共火烧铺矿委员会成立。2004年底,火烧铺矿党委下辖2个党总支,17个党支部,共有873名党员。
火烧铺矿工会组建于1973年8月。截至2004年底,矿工会下辖18个基层工会,工会小组89个,有会员5120人。
火烧铺矿团委成立于1967年。截至2004年底,下设2个直属团总支,14个团支部,专职团干6名,兼职团干10名,团员共126名,青年共1906名。
(二)精神文明建设
1984年1月,矿和各基层单位分别成立了文明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区科共制定文明公约903条,采取&分片定点、以点带面&的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由点到面逐步铺开。全矿围绕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开展优质服务,建立优良秩序,创建优美环境,学先进的&三优一学&活动。同时抓党员评格、&四有&教育、综合治理和工农共建等工作。建设和完善了食堂、澡堂、宿舍、托儿所、井口立交桥、服务亭、游泳池等福利设施。修建、改造、完善了向东坡文明小区,矿区公路、中心广场、灯光球场。2002年全矿修建花池2300平方米,设置休闲绿地3处,有小桌12张,坐凳60多个,种树4572棵,插树、藤、花、苗3660株,建草坪1441平方米。
(三)思想政治工作
1985年8月开始,先后制定了《火烧铺矿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化管理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化管理考核评分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纲要》分党的建设、创建文明岗位、思想政治工作3个部分,共46条,对全矿22个党(总)支部,9个正式科室实行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2004年1月1日,矿党委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党的建设暨开展党带群活动的安排意见》。
(四)取得的荣誉
1975&2004年,该矿先后荣获国家级(含部级)集体荣誉50个次,省级(含厅级)集体荣誉84个(次),市级、公司级(局级)集体荣誉600余个(次);从1986年开始,至1993年,7次被省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1998年矿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2002年采煤一区采煤一队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涌现出以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彭功益、张正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董均洪、李发祥,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聂明,全国&三八&红旗手金婉棣等先进集体和个人。
第七节&&职工生活与福利
1978年,离休、退休、抚恤工作有专门管理机构。实现了食堂&饭馆化&、澡堂&淋浴化&、单身宿舍&旅馆化&,矿区环境逐步向&园林化&过渡。彩电、冰箱、VCD、DVD、电话、电脑、汽车进了职工家庭。
(一)人均收入
1979年突破千元大关,人均收入达到1039.11元。2002年突破万元大关,人均收入10993.45元。
(二)居住条件
1973-1987年期间,建造单身职工住宅楼5栋,建筑面积5930.53平方米,共171间。1996年将6栋单身宿舍楼,共4818平方米,改造为家属住宅。单身宿舍尚存20栋23671.42平方米。同年又将二十二片区1号楼、15号楼改建为标准化单身宿舍,实行旅馆化管理。
(三)文娱生活
1981年建成面积为2200平方米的俱乐部,有1894个座位。1984年被六盘水市文化局评为&文明俱乐部&。俱乐部阅览室藏书18000余册,报刊40余份、各类杂志130余册。1991年10月,火烧铺矿被贵州省政府授予&职工生活福利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975&2004年期间,矿工会共举办职工拔河赛17届、桥牌赛10届、田径赛4届,游泳赛3届,乒乓球赛18届,羽毛球赛6届,篮球运动会26届,象棋、围棋赛11届,促进职工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第二章&&电厂
第一节&&火烧铺电厂
位于盘县火铺镇,紧邻火烧铺矿,面积约1.6万平方米。
一、建置沿革
从1966年5月建厂至1970年9月,火烧铺电厂为盘县矿区指挥部的直属单位。1970年9月5日,盘县矿务局下发[1970]临字8号通知,将火烧铺电厂划归火烧铺矿筹备处管理,编为发电连,隶属机电营。1974年10月,火烧铺矿将发电一连、供水五连从机电营划出,合并成立水电厂,当时有职工200余人,其中发电车间150余人,供水车间(也称水厂)40余人。1993年初,火烧铺电厂从火烧铺矿划出,隶属盘江电厂。1994年10月18日,火烧铺电厂从盘江电厂划出,隶属于盘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设党总支下辖运行燃运和机关检修两个基层支部。到2002年底,火烧铺电厂设有厂工会、团总支各一个。2004年3月,火烧铺电厂与新成立的火铺矸石电厂实行&一套领导班子,两个机构&的管理体制。
二、电厂设备型号和容量
发电主体设备是:1500千瓦汽轮发电机3台,锅炉5台。锅炉型号为DESU,是民主德国1955年制造的产品。1990年底,经过改扩建,火烧铺电厂增加2台1500千瓦民主德国制造的汽轮发电机和4台5吨/小时的锅炉设备。电厂输出电压为6300伏,使用电压为380伏。
三、火烧铺电厂的初期建设
1966年1月28日,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郭连潮、卢章在原一五九勘探队火烧铺办公楼召开电厂筹建工作会议,具体研究将刚从宁夏石嘴山迁至盘关的4500千瓦小型火力发电厂改建在火烧铺,作为火烧铺矿井的自备电厂,并要求边设计边施工,加快工程进度,力争当年5月1日运行发电。
在工期短,时间紧,任务重形势下,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成立了火烧铺镇电厂会战指挥部,&卢章任指挥长。参加会战的单位和人员有:六十工程处,六十八工程处,七十五工程处,七十六工程处以及石嘴山电厂工人等参加会战。经过50多天的艰苦奋战,1966年5月1日,第一台机组如期投运发电。煤炭部副部长钟子云、范文彩,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指挥长丁丹至厂剪彩祝贺。同年7月第二台机组安装竣工,第三台机组于同年9月安装竣工。当年10月,这两台机组投运发电。
经改扩建,2004年,火烧铺电厂发电3890.38万度。
第二节&&火铺矸石电厂
火铺矸石电厂,总装机容量4.5万千瓦,位于火铺镇境内,在火烧铺矿选煤厂之间相隔一条公路&&320国道。公路北侧为火铺矸石电厂。
2001年5月12日,精煤公司成立电厂筹备处,开始了火铺矸石电厂的筹备工作。同年8月5日,正式成立煤泥矸石电厂筹备处。2002年7月2日,进厂公路开工,揭开了火铺矸石电厂工程建设的序幕,2003年4月26日,主厂房开工建设。同年8月,电厂综合楼、中央泵房、高位水池及部分附属工程开工建设。
2004年3月18日,经精煤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成立火铺矸石发电厂。同时,经集团公司、精煤公司党委研究决定,成立中共火铺矸石电厂总支委员会。至此,火铺矸石电厂与火烧铺电厂实行&两个机构,一个领导班子&的管理模式。同年7月1日,首台1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10月17日,2号机组并网发电。当年12月3日,3号机组并网发电。当年发电258.52万度。
截至2004年底,火铺矸石电厂和火烧铺电厂共有职工323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有党员61人。工会下设4个基层工会,有会员323名。团委下设4个团支部,有团员86名。
第三章火烧铺选煤厂
火烧铺矿开采的原煤由火烧铺矿选煤厂洗选加工。
1966年,火烧铺矿选煤厂由水城煤矿设计院设计,设计能力为年入选加工原煤90万吨,属矿井型选煤厂。
该厂由原煤炭部六十八建筑工程处承建土木建筑工程,九十二工程处承担机电设备安装工程。1971年8月,厂房内设备开始安装。1972年8月15日,第一期主体工程竣工投产。
1974年11月,第二期工程的龙门吊、真空过滤机等设备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
截至1974年底,建厂总投资2359.74万元。
1972年8月投产时,全厂在册职工人数为350人。
二、煤炭洗选
2001年12月以前为跳汰与浮选联合工艺流程;2002年1月1日,经技改后,为重介质、直接浮选联合工艺流程。
全厂现有机械311台,电动机526台,动力总功率7430千瓦。
1985年该厂自制安装1台倾斜筛、1台旋流筛和4台旋流器。1989年建成混煤落地运输系统。1999年建成特加煤生产系统。2001年7月,该厂第二次改扩建,于2002年底完成,入选原煤能力达到180万吨。1987年,全年洗精煤72.04万吨。2004年入选原煤166.77万吨。改扩建后,年入选原煤已达矿井设计能力。
1993年1月,矿、厂合并,选煤厂又隶属火烧铺矿管理。
第四章&&六七一厂
六七一厂的前身为抚顺矿务局十一厂的一部分,1964年9月,奉命按原有设备成套迁移西南,原拟定点云南沾益,后定点贵州盘县火烧铺。1966年3月10日,经煤炭部[1966]煤发325号文件批准,在抚顺十一厂的基础上建立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六七一厂筹建处。厂址设在盘县火烧铺,隶属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领导。1966年11月,使用代号&天池农场&。1967年,被夺权。1969年2月10日,经六盘水地区革委批准改名&盘县地区六七一厂&,同时成立盘县地区六七一厂革命委员会,属煤炭部在贵州的所属企业。1970年正式投产。1971年4月10日,正式划归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73年1月23日,经六盘水地区革委[1973]8号文批准,改归盘江矿务局领导。1983年1月1日,改为贵州省煤炭局直接领导。
六七一厂系火工专业性较强的企业,主要产品为炸药(包括硝酸铵炸药和硝化甘油炸药)、雷管(毫秒雷管和电雷管)、黑索金。计有一车间、二车间及其他辅助部门。该厂最早由沈阳煤矿设计院负责设计,后由水城煤矿设计院负责设计。1978年6月,又增设了毫秒车间。
六七一厂一直是盘江矿务局的先进单位。1977年和1978年被评为贵州省&学大庆先进集体&,1979年6月,被贵州省委、省革委命名为&大庆式企业&,1981年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1994年,六七一厂搬迁清镇。
第五章&&乡镇企业
第一节&&煤炭生产
一、火铺前期的煤炭生产
1956年,盘县县政府投资,在火铺大麦地兴建了一个半机械化生产的煤矿,就地采煤炼焦。1982年前,亦资区在大麦地东侧建煤厂&&区办厂。1984年后,小煤窑遍地开花,境内近50个小煤窑,开采方式落后,90%的是独眼井生产,无安全设施,照明用油灯,瓦斯和二氧化碳凭经验预防,伤亡事故频频发生。生产工具原始,井下煤炭运输都是人背。少数小煤窑虽有自然通风,但开采规模小、产量低,煤炭资源浪费大。由于在国家级井田内私挖滥采,严重影响大矿的正常生产。
1982年,火铺镇煤管站成立。进入90年代,部分煤矿加大了投资,使用机械化通风,绞车提升运输,产量相对提高。1990年,国家实施关井压产政策,取缔了生产工艺落后,产量低的小煤窑。2001年,取缔了无证非法小煤窑后,火铺有5对有证煤矿。即火铺镇焦化一煤矿,年产量6万吨,后技改更名为兴源煤矿,矿长(法人)裴兴文;火铺镇焦化二煤矿,年产量6万吨,后改名为羊场坡煤矿;李子树煤矿,年产量8万吨;永兴煤矿,年产量3万吨,雄兴煤矿,年产量6万吨。5个煤矿全采用半机械化生产。支护方式用金属支护,逐步实现了&三专两闭锁&、瓦斯&三对口&向&四对口&发展,&双回路&供电。工人使用自救器,管理人员实现了专业化。矿长、特殊工种和工人持证上岗,定期培训和复训的转变,2007年,全镇煤炭生产达到50万吨。总产值57,690,796元,上交国税36,000,629元。地税21,682,430元。
2007年,国家实行关闭、整合政策,永兴煤矿于2007年2月4日关闭,与雄兴煤矿整合为年产15万吨的煤矿。李子树煤矿、羊场坡煤矿、兴源煤矿、实行技改,兴源煤矿于2007年8月21日验收合格。
第二节&&原煤加工
火铺镇各民营煤矿生产的原煤主要用于炼焦和洗选为精煤销往省外。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加强,从1995年起,逐渐加大对土法炼焦的限制,到1997年10月开始,对土法炼焦进行改造,兴建了蒙古包、平焦窑和机焦窑。到2000年,政府强制取缔了土法炼焦、蒙古包和平焦窑。通过招商引资、兴建了20万吨的闽航焦化厂和20万吨的世纪光大焦化厂。都设计了回收系统,佳兴洗煤厂年产量20万吨。
火铺镇煤管站建置沿革
1988年6月至1996年7月1日
1996年4月至2006年6月
2000年6月至2007年5月
教&&育&&篇
火铺已发展成为六盘水市煤炭工业小城镇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截至2007年底,有镇中学一所,镇级小学两所,村级小学三所,私立幼儿园(龙凤)一所。矿办中学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
第一章  火铺镇中心小学
1946年,马先生在天宝山首办私塾班。
解放初,张省山、张纯在天宝山寺庙里办小学初级班。
1953年,合并到亦资小学。1957年,火烧铺小学恢复,派来教师6人,贺兴帮任校长。学生150多人。1966年夏末秋初,为适应三线建设的需要,从开阳、惠水、贵阳、安顺、晴隆、兴义调来6名教师先后到位。次年又从上海、武汉、四川、贵阳调来7位本科生,当时,火铺小学教师已达21人。同时,支援三线建设的解放军、煤矿工人、家属和各服务行业人员纷纷涌来,时逢159队子校搬迁,火铺唯有火铺小学,报到注册的工农商学兵子女1200余人,挤在不足600平方米的天宝山上求学。当时,山上山下只有5个教室。教室最大的不足40平方米,最小的只有9平方米。学校分二部制(上下午)教学,教室内每平方米有两个学生站着听课,已达饱和状态。学校只好向铁路二局一处求援,铁路按教室标准盖了4栋8个教室的简易房,在教室里用木板当桌凳使用,在原有的教室里配齐桌凳。这样,缓解了教室、桌、凳紧缺的矛盾。教师每周上24节课,也心甘情愿。
1970年,火铺矿与李子树大队(村)合建第一小学,在大麦地建第二小学,先后投入使用。工农商学兵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基本解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火铺公社先后拨款20万元,在李子树、羊场坡、沙淤盖起了了一楼一底的砖混结构教学楼。
1971年,火铺小学搬迁到坡上村杉树林,并续办小学戴中初中班,学校发展快,教育教学质量高。1980年受省教育厅表彰。
1985年9月,中小学分治,火铺镇中心小学正式挂牌。
截至2007年底,校园总面积为8400平方米,生均占地10.4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360平方米,生均占建筑面积2.86平方米。运动场地1300平方米。绿化面积411.2平方米。有实验室1个,图书、阅览室面积35平方米。图书5494本。在校学生数833人,16个班级。现有教职工39人。任课教师36人,学历合格率100%。
火铺镇中心小学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任职时间表
任职起止时间
1957.09&1967
1971.07&1985.07
1971.07&1985.07
1971.07&1985.07
1991.09&1992.03
1991.09&1992.03
1992.09&1994
1992.09&1994
1997&2005.09
第二章&天池小学
天池小学位于火铺镇政府北400米处,校园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有7个教学班,学生266人,教师11人。
1994年8月从中心小学抽调10名教师随中学搬迁671,实行中小学&一套班子,两个机构&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1995年3月,特区教育局党组意见:&分开管理&,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明全给新建的小学命名:&天池小学&。2004年天池小学绿化校园,净化育人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做出成绩,被镇党委、政府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第三章&&村级小学
第一节&&&&沙淤小学
沙淤小学位于火铺镇南端,校园占地面积10090平方米,有学生366人,教师16人,学历合格率100%。
1952年8月,洪武贤借用三间瓦房作校舍,招收30多个学生,办起了沙淤第一个小学。采用复式教学。1961年,学生发展到80多人,黄中国一人执教。1975年火铺公社书记骆绍彬拨款(集体)2万余元,指派公社车队运输建材,群众献工,建起了砖混结构的民办教学楼。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教师5人。1996年发展到11人。还从山东聘请杨良栋老师执教,设小学戴帽初中班。初三毕业生5人参加中考,一人上录取线。校长黄小书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校内6亩地种植经济作物,产品拿到市场销售,所得资金交学校财务统筹使用。学生免费入学。
2002&2004年,在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下,沙淤小学重新选址,多方筹措,投入60多万元。又新盖了一栋教学楼。
第二节&&&&李子树小学
1968年9月,火铺矿(原生产处)与李子树大队合办小学,李子树方提供桌凳、工房(教室),矿方提供教师6人,办起了有260名学生的李子树小学。临时缓解了工农子女入学难问题。
1976年火铺矿成立子弟学校,矿方任教人员撤走。村方民办教师陈井江、吴德洪留住。1977年搬迁塘子(原404部队住房),独立的李子树小学宣布成立。由于此房屋陈旧失修,1983年得到镇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投入4万元,新建一栋建筑面积为700平方米的教学楼。
第三节&&&&滥泥箐小学
滥泥箐小学位于火铺镇政府北面5公里处处,校园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教师12人,学历合格率100%。在校生200余人。
1946年建&王家庄国民小学&,高积容任校长,教师4人,学生80余人,开办一至四年级。解放后,即1950年更名为&王家庄小学&,田沛江一人任教,复式班教学。1956年农业合用化后,王家庄、滥泥箐划为火铺乡管辖,学校改名为&滥泥箐小学&,1975年,由于生产队出资出工,建砖木结构教室5个,大队公房作为学校办公室,刘尔文任校长。
1997年至今,在县、镇、村各级领导的支持下,鼓励企业老板赞助,新建一楼一底砖混结构教学楼一栋,并划拨资金加强学校绿化,硬化学校主要通道,配备了各种教学仪器,体育教材和图书。
第四章盘县火铺镇中学
盘县火铺镇中学位于火铺镇政府东北侧300米处,校园占地面积10666.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40平方米,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现有学生宿舍楼(含学生食堂)一栋,12个教学班级,学生706人,教师38人。
1966年秋,支援三线建设的铁路、煤矿、解放军和各服务行业的职工家属陆续赶来,云集火铺。当时,火铺独有火铺小学。第二年,报名学生有1200多人,有报小学的,有报初中的。因此,火铺小学戴帽初中班就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设立了。
1969年,省内外调来7名本科生充实火铺小学师资力量,教师总人数达21人。设初中教学班5个。
1972年9月,火铺小学高中年级和初中班搬迁到坡上村杉树林新校址,教学条件明显改变。
1978&1982年,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火铺中学在基层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举办过两期初中戴帽高中班,高中毕业后,考取中专的占60%,考取大专以上的占3%。1984年5月,火铺小学进行机构整改,中小学分开管理。中学另挂校牌。全称&盘县特区火铺中学&。
1990年9月,火铺中学机构整改,整改后的领导班子着手拟定、完善、强化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1991年9月,《盘县火铺中学职责、制度、规定、条例、办法总汇》出台,至此,火铺镇中学走上了制度化管理的轨道。该校校长以《火铺中学》为题发表在《贵州教育大观》的一文中写到:我们有了一套制度,就是一个活力;有了一个良好的领导班子,就是一个强大的凝聚力。搞好教育教学,可谓无疑。
1994年盘江矿务局671厂迁往清镇。同年8月22日火铺中学搬迁到671厂子弟学校原校内。
1998年统计,火铺中学搬迁671的三年中,巩固率和毕业率达98%,升学率连续三年保持26.6%。
从1996年起,火铺镇中学注重教师&五项教学基本功&的继续教育培训,在聘请的曾宪宗老师的辅导下,教师的书法、画画、剪纸、泥塑、园林培植都显得惟妙惟肖,别有风趣。县教育局验收组组长杨仕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98年12月9日,《六盘水日报》对火铺镇中学教师素质继续教育推动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作了《打铁先要本身硬,教学要练基本功》的专题报道。40年来,火铺中学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合格新生1500余人。
火铺镇中学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任职一览表
任职起止时间
1972.07&1985.09
1972.07&1985.09
1972.07&1985.09
1985.09&1988.09
1985.09&1987
1985.09&1986.09
1988.09&1991.03
1988.10&1991.03
1991.03&2000.03
1996.10&2002.08
1991.03&1992.03
1992.09&1995.09
1995.09&1998.09
1998.09&2003.03
第五章&&&&教育管理机构
1982年从亦资区划分出来,组建区级镇,成立教育组。1988年教育组改为学区,1992年学区改为教育辅导站。2004年教育辅导站改名为&两基办&。2008年3月&两基办&改为&中心校&。设置管理全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业务的中心校长岗位。
机构人员任职一览表
1987&1991.03
1991&1992.08
1991.03&2003.07
1994&1996.08
1994&1996.08
1996&2003.05
2003.08&2004.11
普、农教干事
2003.08&2004.11
&两基办&主任
2004.12&2008.02
普、农教干事
2003.08&2008.02
中心校校长
第六章  火铺矿子弟学校
(1986.01&200212)
一  概 况
1、学校发展情况
火铺矿子弟学校自1970年9月建校至今33年。建校时仅有教师6人,在校学生150人,3个班。发展到2002年12月,全校共有教职工187人,教师163人,中小学生2500人,40个班级(最多时是1993年至1994年64个班级,3913名学生)。
从建校时借用农村的3间民房简易帐篷发展到拥有中学、中心小学、洗煤厂小学,共有校舍7栋,教职工之家1栋,总面积8210平方米。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77万余元。
3、教学设施
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健全,实验器材价值8万余元;中小学共有4个微机室(127台电脑);体育活动场所、器材设施基本完备;中小学设有音乐、美术、体育、舞蹈等活动室。中小学有图书室各1个。拥有图书4700册,价值6万余元,中小学教学投影胶片、光盘370多张。
4、师资水平
中学教师62人,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51人,占专任教师的82%,中教高级教师7人,中教一级教师21人,中高级教师占45%。小学教师95人,具有中专、中师学历以上的83人,占专任教师的87%,小教高级教师57人,占专任教师的60%;现中学有13名教师参加&专升本&的深造学习,小学有49名教师参加&小大专&学习,已毕业19人。
5、教学质量
全校每学年度的入学率、毕业率、少儿普及率、辍学率等指标历年都达国家&普九&义务教育和JIP计划的要求。
中学、小学都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足开齐课程,各学科教学能全面发展,全科及格率、优秀率在逐年提高。尤其是2000年5月公司教育处统管以来,按照&六个一&、&四个研&的目标要求,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教学设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投入,教学环境、校园环境有明显的改观;使老师队伍思想稳定,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教学常规检查、教育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措施落实得力到位,教学质量有稳步提高,初中升学率2000年为33%,2001年为63%,2002年为80.5%,2003年为82%。
二、教师晋中教高级职称情况
1997年12月:韩万林(已退休)
1998年10月:寇淑君 关亚君
2000年1月:吴学忠
2001年1月:姜兴伦
2002年6月:刘凤梅 荆家林 马学福 刘淑波(已调走)
2002年11月:陈建国 谭军 杨红(已调走)
现在校高级职称教师共9人。
文化&&体育&&卫生篇
第一章&&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
第一节&&简况
火铺镇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原名火铺镇文化站。建站于1982年。1997年7月更名为火铺镇文体广播电视站,2003年5月又更名为火铺镇文化服务中心。2007年12月机构改革再次更名为火铺镇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编制6人,其中主任1人,工作员5人。
第二节&&业绩
2005年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荣获盘县红果片区选拔赛三等奖,小品表演三等奖2007年&多彩贵州&舞蹈大赛获盘县红果片区选拔赛优秀奖;2007年度获盘县文体广播电视局综合目标考核三等奖。
第三节&&阵地建设
火铺镇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在原来的火铺镇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原671厂俱乐部)。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内部功能设置有乒乓球室一间,图书室一间,藏书2000余册,演出舞台兼排练舞台一个,参观大厅一个,观看席坐位1000余个。另下辖的5个村均设有多功能活动室一间,由国家投资的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现已立项,正在规划建设中。
第四节&&自身建设
现在,有线电视已覆盖火铺村、坡上村、李子树村(1&3组),农户安装的地面卫星设施达100%,农户安装程控电话达95%,手机用户达60%以上。
1992年以来,在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配合下,加大对我镇的文化市场清理,打击文化娱乐场所中的非法经营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净化了文化市场。保证了有线电视信号畅通。从2002年起,开展了送&科技、文化、人才&三下乡活动和&2131&放影工程活动。
第五节&&体育
学校按课时规定上好体育课是最基本的,1996年10月1日,1998年9月火铺镇文化站支持火铺中学成功地召开了两次大型体育运动会,对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力。每逢重大节日,由文化站组织政府机关、学校开展乒乓球、兰球、羽毛球、象棋、跳棋比赛,春节期间的秧歌舞、耍狮等,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第二章  医疗卫生
第一节&&火铺镇卫生院
一、机构人员及设备
火铺镇卫生院是一所全民所有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建于1983年。首任院长肖季涛。
1984年,火铺镇党委、政府投入20万元,兴建卫生院大楼一栋,面积508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240平方米,家属住房面积268平方米。1985年开展医疗服务工作时,镇政府拨款5000元,购买医疗设备。当时有病床8张,医务人员8人,靠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诊断病情。
1996年,院长张双成。1997年在火铺炼山坡增设门诊和防疫门诊。有医务人员13人,病床14张。
2000年由本院筹措资金2000元,在沙淤村建立合作医疗服务点,派医务人员4人,有病床4张。
了 2001年,火铺镇卫生院搬迁到原镇政府办公大楼。县卫生局投入20万元维修作为火铺镇卫生院大楼。总面积1035平方米,用房575平方米,职工家属用房400平方米。现有医务人员21人,病床30张。有X光放射室、B超室、化验室、心电图室、妇产科、外科手术室。减轻了农村村民医疗负担,满足了农村人民群众的看病需要。
二、医疗防疫
1985&1995年,看病门诊2582人次/年,住院320人次/年,业务收入80000元。儿童建卡率达98%,四苗接种达98%以上。
1996&2000年,看病门诊5328人次/年,住院680人次/年,业务收入160000元/年。五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卫生室,有卫生人员12人。儿童建卡证率都达100%,各种疫苗接种率达100%。食品卫生合格率达100%。食品卫生办证率达100%。完成了防疫、妇保各种项目指标任务。
第二节&&火铺镇卫生所及民营医院、诊所
一、火铺镇卫生所
火铺镇卫生所属集体所有制医疗单位,位于火铺集贸市场东侧,建于60年代,现医务人员有6人,属工作中培训上岗的初级医务工作,有一定的医疗工作经验。经济来源为自负盈亏。现用火铺镇卫生院楼房,业务使用面积240平方米,床位8张。
二、民营医院及诊所
1、仁爱医院
位于火铺矿子弟小学对面,租赁供销社楼。建于2004年夏,初建时,有高级内科医务人员1人,外科中级医务人员2人,设备有放射室、B超室、化验室,床位12张。
2、永泰医院
位于火铺矿选煤厂北端,320国道南侧,租赁民房,经维修为医院楼,业务使用面积1200平方米,以中级内外科人员为主体。服务对象面向工农大众。
3、有证私人诊所
火铺镇有中医2户,西医2户。
4、火铺矿医院
火铺矿医院属县级医院,医院共有床位82个,医务人员47人,设备齐全。
工商税务金融财政篇
第一章&&火铺工商所
火铺工商所成立于1984年,成立时在编干部职工3人。辖火铺、平关两镇。辖区总面积155.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总人口5.5万人。企业户216户,个体工商户603户。1986年火铺工商所办公大楼竣工,建筑面积170平方米。1988年安装程控电话。1995年配备长安双排座微型车一辆。2007年9月,搬进新办公大楼,建筑面积207平方米。截至2007年底,有干部职工12人(党员3人),本科学历3人,大专文化5人,中专文化学历2人。所长、副所长各1人。市场监管及行政办案人员7人,注册登记审查员及法制员,内勤人员1人。
第二章&&火铺地税征收分局
1994年9月税制改革后,设立盘县地方税务局火铺地税所,管辖火铺、平关两镇的税收。2001年10月名称变更为盘县地方税务局火铺地税征收分局。现有内资企业52户,个体工商产704户。火铺地方税务征收分局现有职工25人(党员2人)。
火铺地税征收分局历届负责人名单
火铺地税所所长
1994.09&1997.12
火铺地税所会计
1998.01&1999.08
火铺地税征收分局局长
1999.09&2004.10
火铺地税征收分局局长
2004.11至今
第三章&&金融
第一节 火铺信用社
火铺信用社始建于1954年,发展于改革开发后的1984年。1984年后,火铺镇煤炭产地各村煤炭开发鼎盛,存款取款、信贷量逐年增大。1994年,火铺信用社办公楼竣工。该社对会计、出纳、储蓄、信贷等岗位的业务员进行培训,并经常进行不定期检查、监督和辅导,规范了员工服务行为,提高了柜台服务水平。从2001年起,逐步用计算机门柜业务代替了从前的手工操作模式,既方便了群众,又对组织资金工作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 工行盘县支行火铺分理处
&&&工商银行盘县支行火铺分理处是火铺镇最大的金融机构,承担火铺矿职工、镇机关、学校、工商、税务等部门职工工资业务服务和大型信贷等工作。
第四章&&火铺镇基层财政管理分局
一、建置沿革
1983年成立火铺镇财政所。2003至2006年多项财政改革的实施,镇政府财政业务室取消,合并到财政所。2008年农村综合改革,财政所与统计站合并(含统计工作),火铺镇财政所更名挂牌:火铺镇基层财政管理分局。
二、财政收支
2005年,全镇共完成总收入25,967,290元。其中国税完成15,554,667元,地地税完成10,257,323元;耕地占用税完成4,300元;罚没收入151,500元。县级补助668,900元。其中:转移支付254,000元,取消农业税79,900元,专项补助335,000元。火铺镇实现本级财政收入924,100元。共计支付5,326,120元。其中:上解支出1,843,500元,本级财政支出3,482,620元。
2006年全镇共完成总收入42,618,795元。其中:国税完成25,000,272元;地税完成17,618,523元。县级补助收入4,025,008元。其中:转移支付119,000元;专项补助275,700元;结算补助3,630,308元。火铺镇实现本级财政收入17,313,210元。本镇共计支出17,313,210元。其中:上解支出13,283,360元,本级财政支出4,029,850元。
2007年全镇共完成总收入57,690,796元,其中:国税完成36,000,629元;地税完成21,682,430元,行政事业收入3857元;罚款收入3,880元。该镇财政总收入21,768,990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16,014,090元;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收入5,579,199元;专项补助175,701元。该镇共计支出21,768,990元。其中:体制上解支出16,014,100元;本级财政支出5,754,890元。
火铺镇财政所历任所长一览表
1983.01&1989.07
1989.08&2002.06
2002.07&2007.12
地方财政分局
民政、劳动保障、计生与流动人口管理篇
第一章&&民政
1992年机构改革,火铺镇设立民政股,股长陈光学。负责辖区内的灾情调查、核实、统计、上报和救济粮、款、物的发放,婚姻登记等事宜。
1999年,民政福利股更名为&民政办公室&,龚二文任主任,副主任叶永芬。2003年又更名为社会事务办公室。2007年农村综合改革,再次更名为民政社会事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
从2001年起,办公室解决了并解决着城镇困难户的最低生活保障。
2002年办公室解决了以下问题:滥泥箐四组因地质灾害19户人家的搬迁补助问题;6位复员退伍军人和残疾军人的建房补助问题。因灾房屋倒塌恢复重建10余户人家的补助问题,火铺村四组受灾户搭建帐棚80顶,公益性公墓投资4万元等一系列问题。火铺镇的工作得到上级的肯定,群众的赞誉。
第二章&&劳动保障事务所
火铺镇劳动就业服务站于1997年7月建立,2003年6月更名为劳动保障事务所。2008年与低保办、农村合作医疗站合并,更名为&社会救助与劳动保障所&,现在已依照劳动保障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切实地展开工作。
第三章&&计生站与流动办
一、计划生育服务站
1992年成立火铺镇计划生育股。在此之前,计生工作是由妇联主任代管。多年来计生工作由粗到细,由不完善到完善。为实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经济做了大量工作,摸索出一套有序、有效的工作经验。2007年,计划生育工作由政府强大的行政手段转变为&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二十字方针指导下工作。
二、火铺镇流动办
火铺镇流动办于2003年6月成立。主要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和服务。对流入人口进行登记、验证,对流出人口督促办证,将流动人口纳入同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务,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清理,扫除对流动人口的手续库存。
国土、公安篇
第一章&&火铺国土资源所
1990年,火铺土地管理站成立。开展农村宅基地的报批和土地纠纷的调解工作。
从1993年&2007年底,随机构改革土地管理站三次更名为:&国土资源所&、&火铺国土所&、&火铺国土资源所&。
工作范围在土地管理站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收取环保排污费&、&协助县局搞好国有大企业征地&、&调查了解农村土地纠纷&、1997年还编制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土地变更调查&、&配合国有企业和民营煤矿搞好征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采矿许可证和矿业许可证报批及矿业秩序整顿&等工作。
火铺国土资源所站长、所长、副所长任职一览表
任职起止时间
1990&1993年
1993&1998年3月
1998年3月&2006年10月
2006年10月至今
第二章&&火铺派出所与禁毒办
一、火铺派出所
1966年5月火铺派出所成立。1992年撤并建,火铺派出所更名为&火铺镇派出所&。2008年6月火铺镇派出所更名为&盘县公安局火铺派出所&。40多年来,火铺派出所为稳定火铺社会治安,发展火铺的经济保驾护航做了大量工作。
火铺派出所所长、副所长任职一览表
任职起止时间
1992&199507
1992&199507
199508&2001
200109&200707
200109至今
2006.04至今
2007年7月11日主持全所工作
二、火铺镇禁毒办
2004年9月,火铺镇禁毒委下设禁毒办公室,即禁毒办。禁毒办主任张友军,副主任蒋泽孟,主抓5个村、6个居委会和各民营企业的禁毒工作。
2006年4月,镇党委重新调整禁毒办人员。主任张友军,副主任:蒋泽孟、黄照禹、唐学谦。2007年8月24日再调整禁毒办主任为黄照禹。
自禁毒办成立以来,火铺镇所辖的部门和单位,都挂上了无毒单位的荣誉牌。
风景人物篇
第一章&&风景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盘县火铺天然杜鹃花森林风景区
火铺天然杜鹃花森林风景区,位于贵州西部,云贵两省交界处,地处盘县西南,距红果新城12公里,分为料角山和炼山坡南北两个片区。2000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区。
火铺天然杜鹃花森林风景区是一个天然原始混交杜鹃林和人工松杉林为主的风景区,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2至3公里,总面积17平方公里,占火铺镇国土面积的近一半。专家们多次实地考察评价指出:该景区常绿杜鹃林属省内乃至国内都是不可多得的、保存较好的天然杜鹃林之一。
火铺天然杜鹃花森林风景区杜鹃纯林居多、林木植株高大、树冠冠幅宽。杜鹃品种主要有马樱杜鹃、露珠杜鹃、雏叶杜鹃、树型杜鹃、大白杜鹃、迷人杜鹃、光柱杜鹃、映山红等19个品种。花色主要有大红、紫红、粉红、淡红、金黄、白色等,高度一般在3~7米,胸径30厘米左右,少数达50厘米。与省内的其它杜鹃林相比,本景区杜鹃林具有植株高大、纯林成片、品种较多、保存完好的特点。直径30厘米以上的达数万株,其中,直径在70厘米以上,树龄300年以上的有3株。每年3至5月花开时节,那真是是&繁花似锦艳如枫,蕊绽多姣别具客。血染千山情胜火,丹心点点照苍穹&,五彩缤纷,争奇斗艳,引四方游客,踏步而来,令人流连忘返。景区主要景点有杜鹃迎宾、杜鹃花廊、杜鹃树王、原始杜鹃森林、天女散花、槐荫望月、杜鹃映月等。景区内竞相开放的含笑、茶花、野樱桃等名贵花种及造型奇异、横生纵长、弯直独特的杂木灌丛。蕨类植物、杨梅、野板粟、野李子、野荔枝、救军粮等野果更给杜鹃花景区添锦、增色。
景区内有近千亩人工营造的华山松林,清风送爽,幽静宜人,是极好的森林浴场。置身其中,坐听松涛,忘却俗世纷争,净化心灵,是陶冶性情不可多得之处。景区还有万年松,生长在海拔2284米的料角山及周围五、六个山头约3000余亩,高度不超过0.5米,冠幅较小,伏地生长,犹如盆景,景观奇特。
距景区1公里处是古驿道,炼山坡经硝洞哨至张家坟,保存了长约1.2公里的青石板路,宽3米多。据史料记述,此驿道开辟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昔日滇黔往来的见证。在硝洞哨的古驿道旁还有一处圆形的古营盘遗址位于山顶,据说是专为保卫商旅安全而设的哨卡。
在景区的密林深处,栖息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猫头鹰、红腹锦鸡、雉、画眉、麂子、山狐等。
景区内还有多股清泉自海拔2100米的山涧淙淙涌出,水色清澈透明,水味甘洌清甜,水质纯净,属超低矿化度天然饮用水。
火铺杜鹃花森林风景区距黄果树200公里,距马岭峡谷100公里,距云南石林200公里,距盘县新城红果12公里,从红果西站和平关站上镇胜高速均不到10公里,盘西铁路和320国道线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火铺杜鹃花森林风景区能有今天并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它并未躲过大跃进那场灾难,在那个年代,大片的原始杜鹃林在大炼钢铁的砍伐声中倒地,以后又遇到了&三线&建设,为建设火铺矿和盘西铁路,它再次遭到一定的破坏。到70年代初,只剩不足万亩的面积。但是火铺人却很快从不长的恶梦中猛醒过来,从1972年开始,当时的公社领导就发动大家重新植树造林。在30年时间里,全镇人民共造近3万亩人工林,并形成镇、村、组和农户都有树木的可喜局面。为保护这些树木,镇政府除聘请了46人专门看管镇的两个林场外,还制定了护林公约、防火制度等,全镇人民与破坏森林的行为作了不懈而坚决的斗争,使这片树林有了现在的规模,成为火铺镇乃至盘县的一笔宝贵财富。
火铺镇为了实现建设&公园镇&的目标,在开发火铺杜鹃花森林风景区旅游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实质性的工作。成立了火铺杜鹃林景区旅游开发公司,负责杜鹃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全镇上下的努力下,编制了火铺杜鹃林旅游开发详规,加大宣传力度。先后请来云南电视台《走遍云南》记者、《六盘水日报》记者作专题专版介绍。目前已建成景区公路15公里、公厕2个、停车场2个、库容6.7万立方米、水面10300平方米的水库1个,景区大门也已建成,2008年,火铺镇党委政府把火铺杜鹃森林景区道路油化建设作为2008年的&十件实事&之一,列为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力争在2008年年底建成通车。火铺杜鹃花森林风景区将以山更青、树更绿、水更秀、花更红的独特景观迎接八方来客。
火铺在发展旅游上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火铺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火铺杜鹃花森林风景区将成为火铺经济增长的亮点,为盘县旅游发展带好头,立好标杆。
每到春季,不同品种的杜鹃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都来看一看火铺独特的原始杜鹃林,欣赏高原特有的万年松,登高望日,口味高原的壮丽景色!
第二章&&人物
一个忘记不得的好书记&&骆绍彬
&&访骆绍彬生前好友方德礼、白丙臣记录整理
骆绍彬进古稀之年,患肠癌,医治无效,于1999年6月1日6点54分逝世了。盘县党委副书记班福元同志一行参加了告别仪式。
骆绍彬一生担任过班长、副排长、排长、育林股股长、亦资区区委副书记兼火铺公社书记,火铺镇第一任书记。凡是他战斗过,工作过的地方都留下不可磨灭的业绩。
1928年2月,他出身在盘县乐民镇橡皮岭一个贫寒如洗的农民家庭里。青少年时当过12年帮工,做过小生意,打过铁。饱尝过人生的辛酸苦辣。
1948年10月,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最后挣扎时,他毅然参加了黔西南游击支队。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他和他所在的部队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富源、罗平、宣威、盘县等地,他先后参加了大小战斗11次,粉碎了国民党的保安团。
1950年。他所在的部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盘县独立营。他先后在沙坡、大石洞、忠义院子等地参加剿匪,肃清了国民党的残余势力。由于他英勇善战。先后提为班长、副排长、排长。
同年7月1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成为了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
他小时候没有上过学。在部队参加速成小学,初中的文化学习。毕业后,分配到遵义军分区人武部工作,多次评为优秀干部。
1958年,派到湄谭茶场工作,他虚心学习,积极肯干,生产技术突出,得到领导和职工群众的好评。1960年调凤冈公安局侦破组,破获多起疑案、大案、要案。
1962年转业到凤冈林业局,任育林股股长。
1965年,为支援三线建设,调来盘关工作。68年秋,分配到火铺办事处工作。
1971年,他任亦资区区委副书记兼火铺公社党委书记。
第一件事,就是立足团结、信任、依靠广大社员群众和社队干部。
他常对干部们说:要把公社的事情办好,让群众都有饭吃,有衣穿,我们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一道工作,还有团结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同,甚至是反对过自己,而且被实践证明反对错了的同志一道工作。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他把文革期间组织批斗过自己的张星华同志提为主任。他宽广豁达的胸怀,化解了矛盾,赢得了广大群众和干部的尊重和信任。在前进道路上减少阻力,工作也就顺利了。
他文化不高,但善于思考,善于摸索,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超前意识,有一颗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赤胆忠心。他在当公社书记的十多年里,不断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发展教育,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多种经营的思路,促进了火铺公社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使火铺公社率先跨入全省百万公社的先进行列。《贵州日报》连续报道火铺公社经济发展的消息,传遍省内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播颂了火铺公社经济发展的业绩。
是他带领全公社的干部和社员群众,大抓农田基本建设,指导坡改梯。亲临指挥沙淤搞人造小平原的日日夜夜里,他累够了,消瘦了。有一次,在冰天雪地的深夜,他从沙淤往羊场坡赶的途中,摔折了锁骨。干部、社员群众和家人都劝他住院疗养。他拒绝说:焦裕禄身患绝症,还要顶风冒雪,挨家挨户看望群众。我断了一根左锁骨算什么&?他就是这样,为了工作,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就是那一年,火铺公社的粮食收成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他看准了火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创造有利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抓煤炭生产,采取产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使煤炭生产迅速的发展,经济收入快速增长。
他还重视林、牧、渔、副业的发展。70年代初,火铺公社每个生产队都有羊群,养鱼塘增至数十个,结束了火铺买不到新鲜鱼的历史。在黄土坡还种植了三七、人参等名贵药材,并获得成功。到浙江等地聘请蔬菜种植专家前来培训火铺蔬菜栽培人员。火铺新鲜蔬菜能半自给,食用菌也在火铺培植成功。
他在社队干部会上强调说:&为防止水土流失,为保持生态平衡,要大面积地植树造林&。于是,70年代中,黄土坡片区的火铺公社林场,茶场的植树造林,种茶已大面积开工。火铺、坡上村的老年造林队已相继成立。附近几个山坡都开始植树。现在绿树成荫,美化了火铺人的家园,净化了火铺的环境。我们怎能会忘记他的开拓和献身精神呢?
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盘县12个区,数十个公社,还不敢设想买一辆汽车的时候,火铺公社就有了三辆昆明牌载重汽车。一个汽修厂,内设车床2台,刨床1台,钻床一台。有推土机2台,这是他和张星华主任想在前面,走到了前头。于是,千百年只有崎岖难行的羊肠小道的沙淤、羊场坡公路修通了,活了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第一次看到了汽车。
&&&&他关心教育,尊重知识,爱护人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心领神会,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教育。先后拨款20万元,在边远的沙淤、羊场坡和李子树盖起了一楼一底的砖混结构小学教学楼。
十年内乱,教师挨批挨斗,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心灵。粉碎四人后,他高瞻远瞩,体恤教师。春节时,安排张主任杀猪两头,送到每个教师家,给教师拜年。
1980年春,他派汽车四辆,把全体中小学教师送到春城昆明,赏祖国南疆的大自然和名胜古迹。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抚平了教师&文革&时精神的创伤,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988年,他离休了。离开了领导工作岗位,但人离心不离,仍未停止过工作。为适应改革,进一步发展火铺经济,仍在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给年轻的新的领导班子献计献策。真正做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他在病重期间,曾多次叮嘱家人向组织要一面党旗,充分体现一名久经风霜的老党员临终时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他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奋斗一生。他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清政廉洁,坚持原则;他对同志满腔热情对工作极端负责;为富民强国奋斗终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颜崇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