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官方为什么多次提"八大铁帽子王王

铁帽子王成两会热词 网民热议反腐最强音|铁帽子王_新浪新闻
  “在反腐斗争中,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绝不封顶设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3月2日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政协发言人吕新华的一番话,成本次全国两会首记反腐“强音”,“铁帽子王”成为中国政治语言中的新热词。在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其中,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四个全面”目标的关键保障,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决拿下“铁帽子王”。5日,包括中国经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关注官方多次提“铁帽子王”的背后深意,不是传递哪一个大老虎将会落网的讯息,而是释放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层誓与寻租护租等利益集团做斗争,坚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信号。
  【传播走势】
  根据中国经济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近五天来涉“铁帽子王”的信息量约为5689篇,舆论关注度在政协开幕当天达到峰值,该话题引发中外媒体高度关注,网民参与热度高涨,预计“铁帽子王”将在未来反腐斗争中成为代表性热词。
制造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在服务业比重超过制造业,制造业全面过剩,且产生诸多环境、安全问题的情况下,国家还要继续强调制造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岛叔非常认同李克强的论断,中国制造业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必须发展,必须转型升级。一句话,中国制造需要正名!
大学生读不下《红楼梦》,确实说不过去,这是我国功利教育之耻。我不认为手机和电脑的普及,是造成学生快餐化、碎片化阅读,远离纸质书籍的主因—手机和电脑的普及,在国外也存在,但国外学生和成人却有良好阅读习惯,到图书馆看书,在地铁和火车上看书,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不管什么原因,至少说明“防治雾霾”这件事情,它不简单,不是靠“吹”就能解决的——“风吹”顶多管几天,“嘴吹”一天也管不了。要想解决,该分析的分析,该治的治,该停的停,该跟老百姓说清楚的说清楚,一步一步的按照科学的要求来进行。
继在广州性文化节上对彭晓辉泼粪、在西安对金赛、彭晓辉、方刚和我的照片泼粪之后,泼粪大妈又跑到山东闹事,煽动一群保守的学生家长反对性教育。泼粪大妈为什么会如此猖獗?我做了一点分析。近期官方为什么多次提“铁帽子王”?_哈尔滨中央大街-爱微帮
&& &&& 近期官方为什么多次提“铁帽子王”?
这几天“铁帽子王”成为中国政治语言中的新热词。这个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有名词,它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指世袭罔替的王爵。笔者注意到,今年以来,这个历史上的特有名词被官方多次提及。  最早是出现在《人民日报》1月15日头版评论员文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中,文章说“腐败没有‘铁帽子王’,反腐败绝不封顶设限”。第二次是出现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月3日刊发的署名文章《不得罪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中,文章提到“在贪腐问题上,没有人能当‘铁帽子王’。”接着,就是出现在3月2日“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吕新华在答记者问时提到“在反腐斗争中…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  熟悉中共政治和中国政治语言的人清楚,在涉及腐败等敏感问题上,官方如此频繁使用同一个非常态性的“政治术语”,很大可能是高层领导人甚至是最高领导人的意志或讲话。再看下时间节点,发现1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纪委五中全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官方首次提到“铁帽子王”,正是出现在最高党报“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讲话”之中。因此,不排除腐败没有“铁帽子王”说法,源自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  外界包括媒体,纷纷猜疑“铁帽子王”究竟是指谁,但笔者认为,官方多次提及“铁帽子王”的背后深意,不是传递哪一个大老虎将会落网的讯息,而是释放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层誓与寻租护租等利益集团做斗争,坚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信号。  一、熟读历史的习近平,深谙历史上的政党兴衰。从2007年就主抓党建工作的习近平,异常熟悉党的现状和问题;从地方一步一步走到中央领导人岗位的习近平,非常清楚基层的现状和老百姓的想法。在他的认知里,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根本挑战来自于执政党自身,腐败对党的伤害最大,是党失去政权的最可能因素。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指出,一个社会能容忍腐化的程度高,该社会发生暴力冲突的能量也一定高。为了维持中国稳定,赢得人民信任,最大限度减少暴力冲突可能,必须法治之下没有“铁帽子王”,全面从严治党。  二、中国政治的一大特点,是自上而下的传递效应。当前被污染的政治生态,与高级干部的恶政、贪腐密切相关。周永康主政政法委时的法治破坏,山西的“塌方式腐败”等,均说明中国上层政治的示范效应和传递效应多么显著。对周永康等人来说,法律就是个摆设,就是个稻草人。古语有言:“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当前中国法治不彰的主要原因,除了中国历史上缺少法治传统外,最重要原因是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不够尊法,内心对法律没有敬畏感,全面依法治国没有落到实处。  三、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里承担领导责任,领导十几亿人进行现代化,需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党作为中国社会最大的纵向控制系统、稳定系统和协调系统,在当前存在信任危机的情况下,需要有政治家(而不是政客)站出来,负起责任。政治家需要具有至死不渝的信念、学贯中西的知识、高山仰止的人格、百折不挠的毅力和纵览全局的能力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反腐浪潮,不仅涉及政府人员,也涉及国有企业等,背后隐含着习近平的一个治理思路,也是一个大智慧,即以反腐树权威、促改革,坚决克服地方政府和部门利益保护,坚决破除分利集团的改革阻力,力推全面深改,为民谋利,不惜得罪权贵,不惜得罪既得利益,此为政治家、改革家之范。  当前,腐败与反腐败仍处于焦灼状态,反腐败并没有取得压倒性优势。可以说,坚持查处“铁帽子王”,坚持与寻租护租集团作斗争,是有政治风险的。但习近平独特的个人出身以及历史担当,促使他只能向前走,努力守住父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红色江山,给历史留下点什么。  中国的民主革命依靠了一个杰出的领袖。现在同样需要。(本文来源 人民网)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为沿袭至今的“中央大街”,现在发展成为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官方频放反腐“狠话”有何警示?-选调生网
官方频放反腐“狠话”有何警示?
来源:本站原创
  &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4日关注官方多次提&铁帽子王&的背后深意。文章称,这几天&铁帽子王&成为中国政治语言中的新热词。这个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有名词,它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指世袭罔替的王爵。笔者注意到,今年以来,这个历史上的特有名词被官方多次提及。(3月5日 人民网)
  可以说,随着正风反腐工作的纵深推进,&四风&现象不仅得到有效遏制,腐败问题也取得了前所未有之成效。而在正风反腐这一场持久战中,不论是中纪委出的通报,还是党报党刊发表的评论文章,更或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言论,诸如&腐败没有&铁帽子王&,反腐败绝不封顶设限&这样的反腐&狠话&,不仅频现,更是为社会公众热议和推崇。那么,官方频放反腐&狠话&又有何警示呢?
  毋庸置疑,不论是&四风&顽疾还是腐败问题,不仅带坏了社会风气,滋生出了不良的政治生态环境,还有损了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委政府的整体形象,更是影响了党的执政之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官方频放反腐&狠话&,首先就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正风反腐的鲜明立场和坚定的政治决心,因为&不得罪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
  事实上,当前被污染的政治生态,不仅与高级干部的恶政、贪腐密切相关,更是与部分地方和相关部门监督执纪问责是否动真格相关。如山西的&塌方式腐败&、&四风&顽疾久治不愈等,均说明政治示范传递效应多么显著和相关部门的监督执纪问责的形同虚设。因此,官方频放反腐&狠话&,既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正风反腐的警示教育,更是对相关部门要从严监督执纪问责的警醒和要求。
  目前,&四风&顽疾树倒根存,腐败因子、腐败土壤还未得到全面根除,反腐败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仍在顶风作案、阳奉阴违,少数领导干部仍热衷于暗箱操作、跑官要官等等。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正风反腐工作还任重道远。因此,官方频放反腐&狠话&,既说明了我们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认识,更是对那些还心存侥幸、不收手不收敛的震慑告诫。
  当然,不论外界对官方频放的反腐&狠话&进行如何猜疑,也不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如何严峻复杂,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如何艰巨繁重,&打虎拍蝇&、&铁帽子王&剑指何人,这背后的深意无不是释放出了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层誓与寻租护租等利益集团做斗争,坚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信号。因此,为官从政者,更当讲政治懂规矩,更当严以律己,争做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公仆。
&① 如果你未注册选调生网,想咨询或深入了解
&请加:选调生网交流QQ群&
&② 如果你已注册选调生网,想与更多会员交流
&请加:选调生网实名制会员千人QQ群
&③ 如果你是在职选调生,想与全国选调生交流
&请加:全国选调生实名制两千人QQ群
&④ 如果你备考选调生,想与全国考生经验交流
&请加:全国2016选调生考试交流QQ群
&⑤ 如果你愿参与“选村品”农村电商扶贫项目
&请加:全国特产直供中心会员QQ群
TAG 关键字:  
责任编辑:
& &相关文章
&&&& 学习是一个真正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做好工作的总前提。我们要用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政治责任,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来对待学习,一定要多学习、多读书,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习惯和...
免责声明:&&& 凡选调生网所载文/图等稿件,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按照国家法律要求严格审核用户评论,拒绝地区歧视,本站审核的评论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或观点。&&&
用户因发布的内容所引发的版权、署名权的异议,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授权转载、摘编本网站发布的原创内容引发的版权、署名权争议,由擅自转载或摘编人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如果选调生网发布或涉及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本网站详细声明及联系方式见底部“网站声明”、“联系我们”。
热点关键词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建立镜像 陕ICP备号 本站法律顾问:徐丽娜、黄成伟
匿名反馈:
公开反馈:
Copyright &
, 选调生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清朝“八大铁帽子王”的最后结局
来源:环球网
作者:李凤民
  清朝历史上有八位权势赫赫的王爷,他们在开国创业过程中战功最多、勋劳最大,所以他们的王位也是一辈传一辈,不降不除。如果因事被革除爵位,可由本家其他子孙继承。本家假若无人,还可以由旁支子孙袭封。这叫“世袭罔替”,俗称“铁帽子王”。这项规制发端于清初,定制于乾隆。
  “八大铁帽子王”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龙子龙孙,其中有: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第二子)、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之侄)、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肃亲王豪格(皇太极之子)、承泽亲王硕塞(皇太极之子)、成亲王岳托(代善之子)、颖亲王萨哈廉(代善之子,王位后传于其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代善父子抬着皇太极登位
  “八大铁帽子王”之中,礼亲王代善一家出了三位,占去了将近一半。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怪事。原因是皇太极所以能够顺利登上龙庭宝座,首要是代善父子的“拥戴”之功。由于代善一家“有大勋劳”,朝廷也“回馈”给他们以特殊荣耀。
  天命十一年(1626年)8月11日,努尔哈赤驾崩。
  努尔哈赤的突然离世,使后金政权一时陷入真空,汗王虚位以待,国家群龙无首,当务之急是选定汗位继承人。此时,在汗王之下有一个八旗贝勒议政会议组织,由四大贝勒九小贝勒组成。四大贝勒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其中以代善年长,自然成为诸王首领。大小贝勒各个虎视眈眈,觊觎大位。然而,最有可能成为汗位继承人者是代善和皇太极两个人。皇太极勇力绝伦,通读汉藉,能文能武,深谙治国安邦之策,手下将卒皆精锐。代善战功赫赫,为人持重敦厚,但在文韬武略、治国才能和魄力方面远不如皇太极。在此关键时刻,岳托、萨哈廉兄弟二人向其父代善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君,宜早定大计,四贝勒(皇太极)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应速即大位。”代善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赞同二子的意见,决意放弃与皇太极之争,变被动为主动,推举皇太极为王。代善随即就岳托和萨哈廉的意思分别向二大贝勒阿敏、三大贝勒莽古尔泰征求意见,阿敏、莽古尔泰也都表示赞同。代善即召集大、小贝勒会议,宣布岳托等人提出的议案,众贝勒一致表示,“天人允协,其谁不从”,议案遂通过。
  可是,出人意外的是,当代善代表议政贝勒会议“合辞”请皇太极即汗位时,皇太极却并不买账。他提出三点理由:一是先汗(努尔哈赤)生前“无立我为君之命”,我若即位违背先汗圣意;二是我不能“舍诸兄而嗣位”,我若越过诸兄继位恐怕受到先汗谴责;三是自已能力有限,“不克负荷”。不管众贝勒如何劝说,皇太极就是违拗不从。无可奈何之下,代善父子率众贝勒一拥而上将皇太极抬起,从大衙门一直抬到城内西北角太祖灵前。面对太祖灵位,大伙一边举哀嚎哭,一边强迫皇太极表态。
  代善家得了三个“铁帽子王”
  其实,皇太极这样做只不过是“拿拿把”而已,他哪里肯错过这个他企盼已久的良机?他所以要“拿把”,主要是担心大小贝勒们。他早已看明白,有的贝勒虽然口头上表态拥护,其实却在打着自已的“小算盘”。其中最突出的是二大贝勒阿敏,就在前一天,正当大伙在太祖灵前举丧之际,阿敏派他的亲信傅尔丹来到皇太极身边,悄悄地对皇太极说:“我家主子打算推举你继承汗位,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当上汗王之后,必须答应让我家单独自立,出居外藩。 ”皇太极听了十分惊讶。说来阿敏这个人搞分裂活动由来已久,早年他的父亲舒尔哈齐背离胞兄努尔哈赤擅自移居“黑扯木”(今清原县境内),在那里伐木盖房,重新打出“建州右卫”旗号,就是阿敏在背后捣鬼。努尔哈赤得知后大为震怒,将舒尔哈齐拘禁,没收其家产,又将其亲臣捆在树上用大火烧死。还下令将阿敏处决,幸亏诸王贝勒给阿敏求情,阿敏才活下来。可现如今阿敏仍不接受历史教训,依然我行我素不肯改悔,皇太极预感到形势严峻。最后,皇太极在大小贝勒一再“坚请”之下,“借高下驴”,接受汗位。皇太极在向众贝勒讲话时首先不指名地批斥了阿敏,皇太极说:“有人要求我当上汗王之后,准许他出居外藩搞独立王国。如果大家都像某某贝勒那样出居外藩,我不就成了光杆汗王了?我们这个国家还成个国家吗?”最后,他要求所有贝勒,每个人都要对天立誓,日后如有违背誓言者,让天地明鉴,得到报应。
  9月1日,众贝勒及大小臣工齐聚大衙门,举行焚香告天立誓仪式。从此,皇太极登上后金国汗宝座。
  十年后,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改“天聪汗”为“崇德皇帝”。同时,设立“铁帽子王”。为了酬谢代善一家的拥立之功,皇太极封代善为礼亲王,其子岳托和萨哈廉分别被封为成亲王和颖亲王。这就是代善一家仨“铁帽子王”的来历,也是“铁帽子王”制度的历史发端。
  “呆公子”怒抛“铁王弓”
  “岳托”在满语里是“呆公子”或者是“傻孩子”的意思,实际上,岳托这个人一点儿也不傻,很有头脑、很有远见。拥戴皇太极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明,除此之外他曾立有许多战功。所以,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为健全国家体制,效仿明朝制度设立吏、户、礼、工、刑、兵六部时,首先任命他为兵部主管,让他掌管国家兵政大权。崇德元年(1636年)又封他为成亲王,使他进入“铁帽子王”行列。岳托从此重权在握,飞黄腾达。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岳托自从得宠之后,渐渐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甚至敢在皇太极面前“耍横”犯上。一个突出的事件发生在崇德二年(1637年)8月。在此之前,皇太极的宠妻宸妃诞生一皇子,皇太极打算立此子为自己的继承人,所以大肆宣扬、大肆庆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蒙古各部首领闻知也纷纷前来贺喜。皇太极为款待这些远道而来的蒙古亲朋,下令左右翼八旗在盛京北教场举行一场隆重的摔跤和射箭比赛。岳托此时因身受风寒腰背疼痛,已向皇太极告假在府中养病。比赛大会召开前一天,皇太极派人前来看望岳托,同时请他出席大会,进行射箭表演。而岳托以身体尚未痊愈为由予以回绝。皇太极听说后,再次派人前来宣谕,谕中讲:如果你不出席,其他各旗大小贝就会有藉口也不来参加,而且你是右翼四旗的和硕贝勒,四旗诸王贝勒大小官兵都在关注于你。再有,你如果身体不适,射箭时可以慢慢拉弓,不用猛力。皇太极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岳托只好奉旨遵行。
  比赛这天,北教场布置得十分隆重,会场正中是太宗皇太极的御座黄幄,黄幄两侧是蒙古宾客的白色帐篷,帐篷两侧是八旗诸王的帐篷。旗幡招展,人声鼎沸,十分热闹。比赛分为两场,上半场摔跤,下半场射箭。以羊作为奖品,输赢以羊只多少分为等级。
  下半场比赛开始后,岳托第一个出场,只见他在仆从陪同下,慢步来到靶场,然后面对靶子站稳,仆从恭恭敬敬地双手递上弓箭。岳托接过后举弓搭箭准备校射,可是他刚一开弓,立刻感到双臂一阵疼痛难忍,弓箭不禁脱手而出,一下子全都掉在了地上。仆从见状,慌忙俯身将弓箭拾起重新递给主人。岳托面带不悦,再次擎弓搭箭,结果依然如故,如此反复五次均告失败。岳托感觉脸都红到了脖子根,不由心头火起,大声骂了几句,拿起弓对着皇太极及蒙古客人的主宾坐席方向用力抛去,然后转身离开赛场。
  岳托的举动可把在场所有人都吓坏了,人们都说岳托这下子闯下了大祸。蒙古外宾见此情况也都感到惊讶和尴尬。可是,皇太极却微笑地向蒙古王爷们说:“岳托这个人是有名的傻公子,这不又犯傻了? ”说完一阵哈哈大笑搪塞而过。
  清初,凡是涉及宗室贝勒等重大案件均由议政王及刑部两个单位联合会审。岳托事件的处理也是如此。八旗议政王及刑部两堂对岳托会审结果,“以岳托素志骄傲,妄自尊大,今败露于众人之前,如此罪恶,难以姑容”判处他死刑。皇太极接过判文认为所判过重,将判书发回刑部命其重审。两堂遵旨,第二次开庭对岳托再审。二审结果改判岳托“幽禁别室,籍没家产”。然而,皇太极对这个判处仍然认为不当,又将判书驳回命其三审。两堂第三次开庭,这次改判岳托“夺所属人员,罚银五千两、解兵部任、削贝勒爵”。皇太极对这个判决还是不满。最后,皇太极亲自下令:免去岳托兵部主管之职、降贝勒为贝子、罚银五千两、在家软禁。至此了案。
  这个案件本来是“欺君罔上”的重大案件,若是换其他人,这绝对是死罪,定斩勿赦。可是,由于岳托对皇太极有“大勋劳”,又是“铁帽子王”身份,所以这项“惩罚”不过是象征性的训诫,皇太极也是为自己挽回一点面子,仅此而已。
  执手相送竟成永别
  七个月后,岳托重新受到重用――崇德三年(1638年)8月,大清发兵征明。皇太极授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率领八旗右翼四旗兵出征。授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四旗兵。三军齐聚北教场,皇太极分别为岳托、多尔衮饯行,给他俩颁发将军大印与敕书,并宣示军律。出征时,皇太极亲送岳托里许,两人恋恋不舍挥泪而别。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行竟然成了君臣二人的永世诀别。
  崇德四年(1639年)正月,岳托率军攻打山东,不幸患上“天花”(痘疹),客死于山东济南,时年41岁。当年4月,征明大军凯旋,皇太极亲自出盛京城40里到沙岭迎接。这时他才得知岳托已经不在人世,当他听到这个噩耗有如五雷轰顶,从马背上扑地而下,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皇太极回宫后“辍朝三日”,命以大礼安葬岳托,在岳托本旗旗地――盛京镶红旗界内风光秀丽的万柳塘修造茔墓。又为四时祭祀便利,令其墓不封圹(墓室),在墓外修一条隧道,祭祀时主祭者可以从隧道进入墓室抚柩而哭。这种葬式在清史上十分罕见。日后,皇太极曾几次进入墓室内祭祀,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帝东巡盛京时也都进入墓室致奠。《沈阳百咏》有诗曰:“粘天草色绿如云,郭外南风午正薰。万柳成荫飞絮了,踏青人上大王坟。”诗中的“大王坟”就指的是这座岳托墓葬。
  代善家另一个“铁帽子王”萨哈廉为人“明达聪敏,通晓满汉文字”。史书评价他说,“凡一切皇猷,大有赞助”。当然,这主要指的是他和岳托对皇太极的“拥戴”。正因为如此,萨哈廉与岳托同样受到皇太极的恩宠和器重。天聪五年设六部,萨哈廉被任命为礼部主管,掌管国家礼制大权。崇德元年四月又被封为和硕亲王。遗憾的是萨哈廉体弱多病,身体一直欠佳,而且就在他获得亲王王爵之后不多日,病势加重起来。皇太极闻报亲自前往王府探视,当看见萨哈廉“体病瘦弱”时,心中一阵难过,不禁泪如雨下。又过几天,萨哈廉病故,年仅33岁。皇太极接到噩耗,“自辰至午”半天之内连续四次前往颖亲王府“入跪”大哭。并在祭文中说:“萨哈廉贝勒乃我兄之子,管理一部大务,协理国政,勤劳王家,其功不少,追赠尔为和硕颖亲王。 ”
  萨哈廉去世后,皇太极对他十分怀念,经常在梦境中见到他的身影。清官书《大清实录》记载这样一件奇事,那是6月的一天中午,皇太极在翔凤楼上小憩,朦胧中梦见自己与皇后哲哲离开皇宫内院,向着城东方向走去,一路上观花赏景十分得意。正行之间,忽然看到路旁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又在殿外遇到礼亲王代善及颖亲王萨哈廉父子。皇太极十分高兴,拉起二人衣袖一起走进殿内,并列坐在宝座之上,相互谈笑起来。朦胧间,皇太极忽然想起,颖亲王不是已经过世了吗?怎么能在这里相遇呢?心中甚感疑惑,随即离座走出大殿,准备回返盛京。正在行走间,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呼喊:“请皇上慢走! ”皇太极回头一看,只见萨哈廉匆匆赶来,说:“臣有一事请求,请皇上赐给臣一牛。 ”皇太极当即点头许诺。向前又走了不远,见硕托(萨哈廉之弟)远远跑来对皇太极说:“颖亲王命臣向皇上乞求一牛。 ”皇太极心想,怎么颖亲王连续向我乞牛?心中一急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
  皇太极遂召集内院大臣希福、刚林等人入内,命他们“圆梦”,看看这是吉凶祸福。当时,清朝国家规制尚不健全,凡事都要参照大明会典行事。希福搬出《大明会典》一书开始查阅,果然在上面找到这样的记载:“凡亲王薨,初祭,赐一牛。 ”
  当然,牛是赐了,但皇太极同时做了另一件事,即由萨哈廉生前最看重的儿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承继“铁帽子王”王位,算是对萨哈廉的酬报。
  为“铁帽子”丢了性命
  “铁帽子王”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和谐,特别是皇太极死后,大清入主中原,形势复杂多变,权力之争更为激烈。大案迭起,互相陷害,有人因争“铁帽子王”掉了脑袋,也有人被摘掉“铁帽子王”,黜除宗籍。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驾崩。睿亲王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两位“铁帽子王”为夺取皇位展开激烈争斗。最后,多尔衮提出一项折中方案:立年方六岁的皇九子福临为帝,由自己与郑亲王暂且辅政。这项方案得到了诸王的赞同,以代善为首的”八大铁帽子王“及宗室诸王焚香告天宣誓,又对睿、郑二摄政王作了任命。二王也宣誓作了保证。事情至此大局已定。
  然而,接着又出现一段“残酷的插曲”。铁帽子王萨哈廉的另一个儿子、郡王阿达礼伙同硕托,欲效仿当年代善“拥戴”皇太极的成功范例,也想寻找机会“东施效颦”,也弄一顶“铁帽子”戴一戴。睿、肃两王之争,硕托和阿达礼认为良机已到。于是,阿达礼向多尔衮表示说:“王正大位,我当从王”;硕托也向多尔衮说:“内大臣图尔格及御前侍卫等,皆从我谋矣,王可自立为君。 ”尔后,两人又一起以探望足疾名义来到代善王府,先是向代善发泄拥立福临为帝的不满情绪,然后提出改立多尔衮的意愿,请求礼亲王支持。代善听了惊讶地回答:“既然大家都已经对天立誓了,你们何敢出此妄言?如不立刻改悔,大祸必要临头! ”随后,代善为避嫌,即将自己儿子和孙子的表现告诉了多尔衮。此时,多尔衮又接到大学士刚林的揭发,于是,多尔衮与郑亲王济尔哈朗行使摄政王职权,下令对硕托、阿达礼进行拘捕和审讯。经过审讯,遂以“叛逆和扰乱国政罪”将二人“裸体绑缚”处死。受到株连者还有硕托之母、阿达里之妻以及他们身边的近臣等,有的被处以“缢杀”、有的被斩决。可惜硕托与阿达礼二人,一生中也多见战功,却利令智昏,为那个“铁帽子”而丢了性命。
  两个“铁帽子王”的悲惨下场
  顺治元年四月,摄政王多尔衮被任为奉命大将军,率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以及豪格等“铁帽子王”及宗室贵族,统领八旗士兵入主中原。进入北京之后,多尔衮立即派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豫亲王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率军追击李自成,并下江南灭南明政权,又派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为平南大将军,镇守江南。派肃亲王豪格往定山东、河南,后又命其进攻张献忠大西农民军,取四川、陕西。豪格能征惯战,战之必胜,捷报频传,特别是征战四川,战果累累,“川寇悉平”。顺治五年二月,豪格凯旋回到北京,虽然受到皇帝福临的“宴劳”,但是整个气氛显得冷冷清清,不仅未得到任何功封,反而被多尔衮抓住其手下护军参领希尔艮冒功一事,小题大做、罗织罪名,竟然下令把豪格的“铁帽子王”削除,全然不顾皇太极当初设立“铁帽子王”的本意。
  多尔衮把豪格与几个儿子一起投进大牢幽禁起来,又示意狱卒对豪格进行侮辱和虐待。豪格性情暴躁,对此无端陷害十分震怒,他曾向守者扬言:“告诉多尔衮,把我放了了事,不然我要用石头把几个孩子全都砸死。 ”此话说了没多久,孩子活着,豪格自己却莫明其妙地死了。想那豪格正当盛年,身体无病,只能是死于谋杀。而杀害豪格者,也只能是另一个“铁帽子王”多尔衮。想当年,皇太极设立“铁帽子王”制度,把自己的两个儿子豪格和硕塞都定为“铁帽子王”,原以为可以保其千秋万代。却没想到,连一代都没过,豪格的“铁帽子”就被人摘了去,不知皇太极在九泉之下作何感想。
  豪格之妻博尔济吉特氏,生得天姿国色、楚楚动人。相传,有一次豪格举办生日庆典,多尔衮作为叔辈被请来参加庆贺,筵席间,博尔济吉特氏与多尔衮一见钟情。据说多尔衮为达到与肃亲王妻经常幽会的目的,连续四年把豪格派出远征。肃亲王妃因此与多尔衮产生很深的私情。这也许是多尔衮迫害豪格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豪格一死,多尔衮立即在摄政王府张灯结彩,举办新婚典礼。京中大臣们听说,都争先恐后前往府中贺礼,目的都想看一看这位新娘子到底是谁?一时京城大小衙门为之一空。当婚宴开始,新娘子一亮相,果然传闻不虚,新娘确是肃亲王妻。这些话听来虽然有点传说色彩,但是,多尔衮娶肃亲王妃倒是千真万确的史实。
  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在古北口打猎,不慎从马上摔下,于喀喇城不治身亡。由于多尔衮生前大权独揽、骄纵傲横,对其他“铁帽子王”无情压制、打击和迫害,最后遭到了清算,被追论为“逆谋”大罪,削去“铁帽子王”,黜除宗室,籍没所有家产,人口全部入官,他的正白旗也被收归皇帝所有,而且被挖坟掘墓,焚骨扬灰,堪称“铁帽子王”中下场最惨的一个。
  乾隆重新审定“铁帽子王”
  清初所封的“八大铁帽子王”中,豫亲王多铎、承泽亲王硕塞、成亲王岳托、颖亲王萨哈廉四人因病早夭。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暴死。其中岳托41岁、多尔衮39岁、豪格38岁、多铎36岁、萨哈廉33岁,硕塞只有27岁。
  另一个“铁帽子王”济尔哈朗虽得善终,活得却很艰难。因其父舒尔哈齐、其兄阿敏都曾反叛,所以不得不处处谨小慎微。多尔衮当权之时,他受尽了排挤,最后又被挤出决策机构。这还不算,紧接着又被多尔衮罗织十多条罪状兴起大狱,将其定为死罪。最后虽然被免去死罪,却由亲王降为多罗郡王,被罚银五千两。直到多尔衮去世,济尔哈朗才在政治上得以解脱。
  “八大铁帽子王”中活得最安稳的当属礼亲王代善。靠着不断地忍让,夹着尾巴做人,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儿子孙子,才得以在险恶的宫廷争斗中自保。代善死时66岁,是“八大铁帽子王”中最长寿者。
  自皇太极设立“铁帽子王”制度始,经顺治、康熙、雍正数朝,“八大铁帽子王”已名存实亡。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见王爵制度紊乱,遂对其作了重新审定,把王爵分为“军功”和“恩封”两部分。凡是战功所得王爵,一律“世袭罔替”;凡恩封得到的爵位“以次递降”,即每袭一次降一等,至奉恩将军截止。从此划清了“铁帽子王”与一般王爵的界限。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对祖宗创业艰难、功臣辅佐业绩感触颇深。联想到后来有些人或因事被削爵,或被更改封号,觉得应该宣扬他们的功绩,追复他们的爵号,进行继绝昭屈的工作。为此,他首先为沉冤一百多年的多尔衮翻案昭雪,恢复他的宗籍,补入玉牒,恢复睿亲王“铁帽子王”王号,并按照亲王园寝规制为其修复墓园。又对豫亲王多铎等人降爵改号也都恢复如初。至此,清初诏封的礼、睿、肃、郑,豫、承泽、克勤、顺承“八大铁帽子王”王号重新济济一堂,后世子孙得以承继福荫。
  “八大铁帽子王”王府在沈阳原址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王府全在盛京方城内,按八旗方位分布,有规有律,建筑规模有礼有制。
  礼王府:位于今朝阳街路东,沈阳故宫大政殿后偏东北地方,原正红旗界;
  顺承王府(原颖亲王府):位于今朝阳街路西,地名大红袍里,与礼王府隔街相对,原正红旗界;
  豫王府:位于今北中街,消防研究所位置,原正蓝旗界;
  睿王府:位于今中街与朝阳街交叉路口西北角,沈河区邮政局位置,原正蓝旗界;
  肃王府:位于今沈阳路与正阳街交叉路西北角,原镶白旗界;
  庄王府(原承泽亲王府):位于今沈阳路东段路北,今为王府花园住宅小区,原为镶红旗地;
  岳托王府:今沈阳路与朝阳街交叉路口东北角,古玩市场处,原镶红旗地;
  郑王府:位于今小南门里路西,现为居民小区,原为镶蓝旗地。
  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赵本军 UC001)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大铁帽子王实力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