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第二套小学生广播体操操是第几套

成都商报多媒体报刊
第22版:体育
&&&&&&&&&&
广播体操:难道你们真的不爱我了吗
&&“现在开始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这是广播体操的声音,是几代中国人跨越半个世纪的共同记忆。从1951年推出第一套广播体操到今年,广播体操已经走过了60年,它在见证新中国成长的同时,也构成了中国人集体生活的一部分,百万人同做广播体操的景象令一代又一代人难忘。曾经,人们做操,就像吃饭、睡觉那样准点自然。&&现在最新推广的是第几套广播体操?很多人可能都会说不知道,其实是第九套。给你印象最深的是第几套广播体操?很多人都会说:“第八套!”请问你现在做广播体操吗?“……”对大多数人来说,广播体操早已远离了自己,生活中很难听见广播体操那熟悉的声音。去年,北京400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恢复做广播体操,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当时甚至还有成都网友呼吁,希望能“被广播体操”。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健身项目的增多,工作压力的加大,广播体操也走到了自己的十字路口。&成都商报记者 王越&&现状一&&坚持,不是为了胜利&&广播体操是很多人心中的美好记忆。从小学到中学,那音乐和韵律伴随着许多人的成长和生活。曾几何时,这种群众集体体育活动渐渐消失,音乐不再熟悉,动作也被遗忘。然而,在成都商报记者对成都做广播操的调查中发现,仍有企业单位在坚持。&&从不自觉到自觉&&在金牛区黄忠街道办事处的小院里,每天10点和16点,都会响起广播操的音乐,楼里的工作人员只要手头没事,都会下楼做操,这是他们每天雷打不动的“广播操时间”。从去年3月开始,金牛区所属各个街道办都开始做广播操。现在,他们坚持做广播体操已经有一年了,街道办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习惯,听到了熟悉的音乐就会下来做操。做一遍还不够,一般会做两遍。&&黄忠街道办的工作人员马琳频已经50岁了,她记得自己上小学时,那时还是做的第一套广播体操,每天早上上完第二节课,喇叭放起音乐,教室里的全部要出去做操,她那时觉得做广播操很烦,那时的她年龄小,想在课间赶紧把作业写完,放学后可以去玩,加上当时的广播操也“很无聊”,所以那时她对广播操很有抵触情绪,如果没有老师监督,她做起操来就会很不认真。&&但现在她却喜欢上了广播操。一年的广播操做下来,她感觉这对自己身体的健康很有作用,“关节明显要比以前灵活些”。马琳频说,现在做操全靠自觉,并没人监督,“(胳膊)该伸直就会伸直,该蹲下就会蹲下”,一点也不会偷懒。&&音乐响起 重拾记忆&&“第八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每天10点半和15点半,在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都会响起这样熟悉的音乐。这时候中心里的几十个人,都会从座位上站起来,跟着音乐做两遍广播体操。该中心行政部部长高勇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鼓励员工做广播操,我们已经坚持大半年了。”&&该中心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坐班制,很多人都在电脑前工作,高勇说:“70%-80%的人都有颈椎、腰椎方面的问题。”单位原本在每周五下午会组织员工健身活动,“比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但这样的健身一周只有一次,难以常态化,现在每天做广播操,员工感觉更好,身体状况明显得到了改善。”&&说到做广播操,办公室的干小淋还介绍了一段的故事。当时她给北京一单位打电话联系工作,偶然听到电话那头传来了熟悉的广播体操音乐。“在单位做广播体操,时间又短又能锻炼身体,这很好啊!”于是,干小淋给单位领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很快单位就下发通知,确定了每天做广播体操的时间。高勇说:“广播操强度不大,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能活动到,另外做广播操大家都有基础,也比较容易。每天音乐响起,70%的人都会自觉站起来跟着音乐做操,当然如果确实有工作一时走不开,我们也不会强求。”成都商报记者 盖源源 王越&&现状二&&做广播操?你OUT了!&&随着现代社会锻炼方式的多元化,广播操形式的单调日益凸显,很难对上许多年轻人的胃口。成都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长期在写字楼上班的外企白领们几乎都排斥做广播操,另外在机关上班的一些干部也认为没必要将广播体操搞成群体性健身活动。&&很多外企白领:没有做操氛围&&来自《2009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况白皮书》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白领接近6成。长期待在高高的写字楼里,坐在办公室椅子上完成一天的工作,几乎是大多数白领的真实写照,这样的生活让他们很容易陷入亚健康。如果可以,他们会在工作间隙选择做广播操来锻炼身体吗?&&30岁的杨伟立供职于一家美国财富300强的公司,他在一栋高达28层的写字楼里上班。“每天上下班都是来去匆匆,经常还要出差,很少想到锻炼。”杨伟立说,看着越来越发福的身体,现在也开始想到要锻炼身体。说到做广播操锻炼,他坦言不会考虑,“像我们这些上班族,高中毕业后就没做过广播操了,动作基本不记得了。”另外,他还提到在写字楼里没有合适的环境做广播操,“即使在办公室有空隙,也没有合适的音乐和氛围。我个人觉得,做广播操锻炼身体,已脱离了现在社会的实际。”&&一些机关干部:形式大于内涵&&“机关每天都有公休时间,会放广播体操音乐,但我自己一般不做广播操。”汤茗科是某省级机关中层干部,他说现在单位里都是那些工作相对清闲的老同志在做广播操,连他这样的中年人都不会做。“老同志们更加看重身体健康,另外更多的原因是他们比较清闲。”汤茗科说,他还是个体育锻炼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但他认为没必要让大家都一定要来做广播操锻炼身体。“体育锻炼是个极其个人的事情,有很多种方式。在我看来,锻炼最好放在下午工作结束之后,根据时间、精力和财力适当选取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当然到公园跑步成本最低。”&&很多人从小学到中学,都有做广播操的经历,汤茗科不例外。但他觉得,现在倡导上班族做广播操锻炼没必要,“感觉形式大于内涵,没有太多意义。如果真要做,在学校、军队更适合。”汤茗科今年43岁了,身体状况良好。“都说我们这些在机关长期坐班的,容易得各种办公室病,但我现在每周坚持游泳三次,身体并没有感到不适。可能像我这种选择其他锻炼方式的年轻人更多,所以我觉得新时期应该有新的锻炼方式,广播操还是不要强求为好。”成都商报记者 盖源源&&现状三&&做操,就是要玩花样&&北京市职工体育协会秘书长吴孟群近日表示,恢复广播体操第二年,北京74%以上国有事业单位都乐于推进职工工间广播操,但广播操稍显单调,目前各部门正在联手创编新操,以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工作的人群。成都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成都已经有小学开展了这样的实践。&&足球操、跆拳道操、兔子舞……在成都市实验小学青华分校,每天早上两节课后,小朋友们就迎来了最喜欢的时刻。3月9日10点,虽然天空飘着细雨,但是这些小学生们还是从教学楼来到操场,排起队做完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之后,广播中忽然传来了南非世界杯主题曲,这些小朋友抱起了足球,做起了自编的足球操。&&该校体育老师冉茂君是成都体育学院艺术体操专业毕业的,她自己一直都很喜欢做广播体操,她觉得广播操是消除疲劳的好办法。目前她已为学校编了五六套广播操,她说,由于天气原因,学生们有时不能到操场做操,她就自编了一套手语操,让学生们在自己座位上也可以做操。后来,由于广播体操做起来比较单调,学生们都不想做,她就开始编了一些“好耍”的广播操,比如足球操,兔子舞等。这些自编操音乐都很欢快,节奏感很强,大部分都是用的流行音乐配乐,她编的足球操就是用的南非世界杯主题曲《Waka Waka》。&&而且这些自编操动作也很简单,对小学生而言很容易学,一般用几节体育课就学会了。学生们也愿意学这些广播操,每天做得也很开心。做完规定的广播操,接下来就是做自编操,每天都会换花样。2年级3班的刘舒畅做完足球操,虽然有点累她还是很开心,她觉得这个自编广播操有个足球,特别的好玩。成都商报记者 王越&&市体育局:广播体操是全民健身的补充&&从去年8月开始,北京的电台开始恢复播出第八套广播体操的音乐,不少政府机关单位组织员工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做广播体操。但在成都,极少单位和企业还在坚持做广播操。从1951年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开始,广播操曾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健身方式。但在全民健身方式日渐多样化的今天,广播体操还能够扛起全民健身的大旗吗?&&成都市体育局局长覃文林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播体操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物质条件下,广播体操简便易行,对场地要求不高,所以成为一种普遍的锻炼方式。“现在随着政府提供的公众服务增多,健身项目变得丰富多彩,广播体操不再是单一的锻炼形式。”覃文林说,目前在成都,广播体操并没有作为强行的要求来推广,成都推广全民健身,还要根据个人喜好来,市体育局更倾向于通过尽可能丰富的形式,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健身要求,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比如现在不少人,喜欢健步走、登山,休息的时候游泳、打球,这些都可以让身体得到锻炼。”&&覃文林也表示现在仍有企业、单位在坚持做广播操,而市体育局也支持鼓励它们广泛开展广播操,“因为它仍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还能提高大家参与全民健身的意识。”然而,在对不同人群的采访中,成都商报记者发现,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不少人已经忘记了如何做广播操,也有不少人认为做广播操进行锻炼显得单调乏味。作为一位资深体育工作者,覃文林认为,有近60年历史的广播体操并不只是属于过去的记忆,“它没有失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意义,它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也是全民健身形式的有益补充。”&成都商报记者 盖源源
Copyright内江日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全运体操表演引追忆 你做过第几套广播体操?
全运开幕式1000名大学生展示第九套广播体操没有演艺明星,没有绚烂焰火, 没有在晚上举行, 有的只是普通人的参与热情和全民健身热潮! 昨天下午16时举行的第十二届开幕式就是这么与众不同!开幕式表演从第一个节目海军方阵到太极武术表演,再到1000名大学生展示第九套广播体操都突出了“全民健身, 共享全运”的主题。在最核心的点火方式上, 辽宁没有拼创意, 而是用简单的方式表达了想要表达的意义。昨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 并宣布了第十二届全运会开幕。看点一:白天举行为更好地展示全民健身本届全运会开幕式是自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以来第一次在白天举行,这样做将失去晚上开幕美轮美奂的效果,自然也省下了一笔巨额电费。不过开幕式总导演杨嵘表示,“我们不用大制作、大手笔、大场面,而是用体育的本真来展示和推动全民健身,展示体育健身和生活方式本身就是精彩的。”实际上,在展示全民健身方面,白天的表演效果显然有夜晚不能相比的优势。昨天的沈阳奥体中心在草坪上加装一层简单的防护板,就变成了一座巨大的“舞台”,这个巨型“舞台”也是广大健身爱好者展示健身成果的最好平台。高跷、舞蹈和歌曲演唱为开幕式暖场,吉祥物“宁宁”与观众互动,使容纳近6万人的体育场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看点二:没有明星3920个健身爱好者参演相比近几届全运会开幕式,本届全运会有些“星光黯淡”。不过3920人的健身爱好者展演队伍创下了普通民众参与全运会开幕式表演之最。首先出现在开幕式现场的是600名大连海事大学海军学员组成的方阵,他们利用队形的变换组合出各种几何图案。当队列定格为舵的图案时,全场掌声雷动,其寓意辽宁省“转身向海”、扬帆远航的内涵。随后,200名女学员出场并用旗语打出“辽宁欢迎你”,现场气氛达到了第一个高潮。一位志愿者也不得不暂时开个小差,举起手机拍摄队列呈现的每一个图案。第二环节是太极武术表演,800名武警战士手持太极扇展示了中国传统武术的风韵。随后由辽宁当地企业职工带来的太极球表演,以及沈阳体院的学生集体展示了传统武术长拳,一次次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将气氛不断推向更高潮。之后是多种形式的集体操展示。其中,由1000名大学生展示第九套广播体操是一大特色。第九套广播体操是在日全民健身日发布,这个节目让在场所有人回忆了学生时代的青春岁月。不少网友大赞广播体操的展示非常好,留言称“入场音乐好有亲切感”“有种要热泪盈眶的感觉”“好怀念学生时代”……演出最后,所有表演者摆成吉祥物“宁宁”的造型,200名小学生扮演的“宁宁”手拉手骑着独轮车登场。看点三:创意简单12个少年点燃主火炬历届大型运动会开幕式,比文艺表演更大头的是主火炬点燃方式。平心而论,本届全运会的火炬创意相对来说极为普通。首先由历届辽宁籍的冠军,三人一组,每人手持一把火炬,在场内进行传递。17时36分,第八组三名火炬手———“当代雷锋”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英雄航天员”张晓光和蛟龙号“载人深潜英雄”刘开周将手中的圣火传递给12名少年儿童代表。12个少年点燃小火盆,然后火盆出火苗将主火炬点燃。这届主火炬是由12个少年点燃的,创造了点燃大型运动会主火炬人数最多的纪录。而支撑主火炬台的56根钢柱也象征着56个民族团结进取走向复兴。这个创意是简单的,当然也是最节约、省事的一个。火炬点燃者甚至不需要像 点燃北京奥运会火炬那样练习一个月,更不需要像1992年奥运会的西班牙射箭运动员那样练习了半年。■相关链接 广播体操的发展历史●1951年,第一套广播体操。动作最简单,一节操基本只有一个动作。●1954年,第二套广播体操。进行了重新的编排和调整,增加了运动量和动作难度。●1957年,第三套广播体操。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武术的动作。●1963年,第四套广播体操。配乐中有一个响亮的男声开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套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第一次出现少数民族语言版。●1971年,第五套广播体操。●1981年,第六套广播体操。动作新颖、舒展,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1990年,第七套广播体操。特意请来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后来人们普遍反映其动作难度较大,不便于掌握。●1997年,第八套广播体操。●2011年,第九套广播体操。又名《大众广播体操》,在保持传统广播体操特点的同时,引入了武术、踢毽、游泳、保龄球及现代舞等时尚运动的基本动作,突出了“健康、欢乐、时代”的风格。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adawang]
排名球队胜/负胜率/胜差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简述:□东方今报记者赵丹昨日是第三个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第九套广播体操。众多网友借助新浪微博感慨时光飞逝,表达对广播体操的怀念。热议:20万条微博说体操昨日是第三个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
□东方今报记者赵丹
昨日是第三个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第九套广播体操。众多网友借助新浪微博感慨时光飞逝,表达对广播体操的怀念。
热议:20万条微博说体操
昨日是第三个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第九套广播体操。
消息一出,“第九套广播体操”迅速进入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截至15时,新浪微博关于“第九套广播体操”相关微博数量已近20万。
新浪微博网友还发起一份主题为“你还会做广播体操吗?”的投票,截至15时,共有888人参与投票,仅有30%的网友表示会做。
怀旧:80后怀念逝去的青春
对于许多告别学生时代已久的网友来说,做广播体操的日子已成美好的回忆。
网友“Ann_诺”追忆了自己的懵懂恋情:“以前是第几套来着,开始响起那个男人熟悉的声音。犹记得体转运动时总要偷偷看暗恋的男生。”网友“咖啡”称:“冬天最讨厌穿厚厚的做操。”
在怀念广播体操的时候,有细心的网友还扒出一些现在的课间操。
如广东顺德西山小学300名小学生在操场上打咏春拳;济南商河县殷巷镇帽杨小学的课间操是根据商河鼓子秧歌改编的一套八节少儿体操;重庆一所山区小学伴着音乐集体伸出右手打起响指,学生们模仿起杰克逊的舞蹈,像模像样,在全国引起轰动。
网友称,这些新型的课间操形式本身就是对课间操的一种补充。
[编辑:sujuan]
上一条: 下一条:
关于 第九套广播体操正式发布 80后感慨时光飞逝集体怀旧 _第九套广播体操 新闻呼伦贝尔市根河市阿龙山镇林业局第一小学
圈子点击101次 | 博客点击246次 | 评论1次
是第几套广播体操伴随你成长的
发表时间: 15:39:34
前些时候,我和陈副校长在巡查大课间活动,查看学生们做第九套广播体操时,就广播体操的、、普及性、等谈论起来,自然而然就谈起了广播体操的,回忆起了我们学生时代的情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现在开始做(第五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这时时回荡在我的脑海,也是老年、青年现在,或许,在进行锻炼时,还下意识的做一些第五套广播体操的动作。广播体操具有极强的&&&&九余1——9套广播体操盘点第一套广播体操:动作最简单  1951年11月24日正式公布。据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13座城市的不完全统计,参加广播体操的人数达到104.8万人。这一套广播体操动作最简单,一节操基本只有一个动作。&第二套广播体操:增加下肢动作  1954年7月正式公布,运动量比第一套大些,并适量增加了下肢运动量,动作难度也有所增加。“呼吸运动”和“整理运动”被取消了,原因是大家觉得每节动作的操练中,都必然要进行呼吸。&第3套广播体操:成为当时风尚  1957年正式公布。曾有报道说,当时中共中央高级党校90%以上的学员坚持做广播体操,且由原来每天两次改为每天三次;有关调查还显示这套体操对改善食欲和睡眠有效果。当时,第三套广播体操成为了时尚。&第四套广播体操:增少数民族语言版  1963年的第四套广播体操第一次出现了少数民族语言版。较前三套的动作,第四套体操趋于成熟,除了运动量继续增加外,动作也开始强调新颖和优美。&第五套广播体操:增加生产劳动动作  1971年9月1日正式公布,吸收了前四套的优点,动作新颖活泼,活动部位比较全面,难度和运动量也比过去稍大,还穿插着模仿生产劳动和舞蹈形象的动作。&第六套广播体操:增加民族风格乐曲  1981年9月1日正式与公众见面,动作新颖、舒展,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增加做操的兴趣。该时期,广播体操工作的严肃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第七套广播体操:设计难度增大  1990年5月8日推出,特意请来当时最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制作挂图。据后来调查,人们普遍反映这套动作难度较大。&第八套广播体操:降低难度吸引人气  1997年正式推出,与第七套希望与其他体育运动相抗衡的设计理念不同,第八套动作设计上删繁就简,设计者希望任何人都能学会它,不至于因为动作太难而手忙脚乱。第九套广播体操:突出了“健康、欢乐、时代”的风格 2011年8月8日正式推出。第九套广播体操(又名《大众广播体操》)。《大众广播体操》由8节徒手体操组成,共计4分45秒。它以“科学简便、普及实用、因地制宜、健身趣味”为原则,&在保持传统广播体操特点的同时,引入了武术、踢毽、游泳、保龄球及现代舞等时尚运动的基本动作,突出了“健康、欢乐、时代”的风格。广播体操对锻炼者产生中等强度的运动刺激,对提高机体各关节的灵敏性,增强大肌肉群力量,促进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精神传导系统功能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
谢谢分享。
09:42:43& [来自:博客圈(呼啦圈)]
&&&&&&未登录,您可以&&后再评论
500字以内:
您已经输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广播体操第十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