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常去地点记录文件记录常去过地点准确率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iPhone变跟踪器:精确记录行踪 关定位也没用
 中国宁波网    稿源:
新闻热线:  【】
iPhone无时无刻不在跟踪你
央视曝光苹果手机能记录用户行踪,关掉定位功能也没用
你知道吗,苹果手机的定位功能可以收集你的位置信息,精确到几点去哪儿、待了多长时间,甚至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出哪里是你的家以及工作单位等。
昨天央视曝光称,只要在苹果手机上使用软件,用户使用软件的时间地点都会被记录下来。此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与软件使用同步,并且比手机基站、WIFI等定位精度更高。专家表示,根据手机定位服务显示信息可完整分析个人行踪,用户动态会完全公开。
比手机基站WIFI定位更准
央视节目中,记者对包括社交软件、办公软件、炒股软件、娱乐软件等在内的十一款进行测试。其中有5款软件出现了位置权限的申请,但都已经关闭。剩下的六款软件则并未出现位置权限申请。通过操作发现,当使用软件时,对应位置文件夹中会出现软件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位置的经纬度等。该文件夹虽然显示加密,但并不需要任何解密措施就可以打开。这些定位信息完全与软件的使用同步,相对于手机基站、WIFI定位,该种定位方式精准度更高。
央视以一部iPhone5S手机(安装iOS7.1.1)实验,依次打开&设置&隐私&定位服务&,便能看到允许开启定位服务的选项。
在这一页面下方,还有一个&常去地点&功能,该功能默认为打开状态。进入&常去地点&页面后,可以见到一串历史记录,上面详细记载了用户在什么时间去过哪些地方,以及在该地点停留了多长时间。该功能还会自动分析,将这些地点归类为家庭、单位等。
不仅如此,所谓的用户信息加密文件,也能通过手机连接USB查询到,用户只需查询手机系统文件夹第6层文件夹下.db的文件就能看到自己的信息记录。
记者通过走访北京、青岛等城市,对60位苹果手机用户进行随机采访,被采访者中知道苹果手机有该功能的人仅5人,超过90%用户对苹果手机该功能并不知情。而采访苹果手机专卖店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也表示对该功能并不熟悉。
手机后台系统可记录行踪
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刘先生昨日表示,关闭位置定位,手机依然还会通过运营商移动网络连接、WIFI连接和应用连接,随时记录用户信息。每个APP都会产生自己的.db数据文件,用于保存位置信息、使用记录等,但每个APP的数据文件加密方式不会完全一致。
360公司安全专家陈先生称,目前苹果、谷歌和安卓系统中都会自带一些相关功能,读取用户的位置信息,主要是软件厂商为了满足手机大数据信息收集的需求,如一些对用户地图使用习惯的统计等。苹果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这就使很多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了信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保卫学院院长马丁根据该苹果手机中的位置信息准确分析出了手机用户的行为轨迹。马丁表示:&苹果手机中的定位功能可以显示手机用户经常活动的地点、时间、频率,会把一个人完整的行为轨迹进行比较详实的分析,是公开性的,没有任何秘密。&
马丁介绍,即使用户将定位功能关掉,也不会改变后台系统,该系统还是能将手机软件使用时所在地点、时间等信息完整记录下来。
用部分安全软件可清除
360公司安全专家陈先生说,目前,除了使用一些手机安全软件的位置清除和粉碎功能,用户暂无法通过常规手段对地点记录功能进行卸载。
现在厂商出的安全软件,还不适用苹果手机,除非苹果手机越狱,否则不可能删除这些记录。目前只有安卓手机可以删除。
擅自搜集用户信息
苹果谷歌屡惹官司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发展,用户数据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而不少互联网公司如苹果、谷歌等也因搜集用户的位置信息而惹上麻烦,甚至做出赔偿。
2011年,近三万名韩国苹果手机用户起诉苹果公司,未经同意擅自搜集用户行踪信息,要求苹果公司赔偿271亿韩元,约合1.6亿元人民币。数月后,一名用户胜诉,苹果公司向其支付约合6100元人民币的赔偿款。同时,苹果就手机定位事件,收到了来自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开出的全球第一张罚单,被指控违反了位置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并处以苹果300万韩元的行政罚金。2012年,苹果公司再次因搜集用户位置信息,在美国圣何塞被集体诉讼。
另一互联网巨头谷歌也曾因搜集用户信息而惹上官司。2011年5月,谷歌在韩国首尔的办公室被警方调查。警方表示,谷歌涉嫌擅自搜集用户位置信息。同年,美国安卓手机用户状告谷歌过分跟踪其地理位置信息,并向谷歌索赔5000万美元。2012年,谷歌因侵犯用户隐私遭美国政府罚款2250万美元。
本版稿件据央视、中新社、法制晚报
iPhone5S数据线半年就老化
近日,一条&iPhone数据线为何容易坏?&的消息在微博、朋友圈里疯传,网友纷纷吐槽iPhone5S的数据线很容易坏,有的甚至一年就得换上两根。
记者选取了iPhone4/4S、5/5S和安卓手机三种数据线,从受力面积、耐损度、拉扯方面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4/4S的数据线最易&抓稳&;5/5S的数据线在经过相同频率的弯折后最易破损,按弯折频次计算,半年就会老化。另外,由于5/5S的数据线的设计存在缺陷,插头变小且不易拔出,直接拉拽导致损耗加大。
测受力面积
原理:正确的插拔方式,应该紧握着数据线的硬质塑料头。检测三种数据线塑料头的接触面积及材质,分析摩擦力大小。摩擦力大,不易滑脱。
步骤:用尺子测量数据线手持部位的尺寸。
结果:来自北京的中学高级物理教师鲁春梅认为,从测量结果看,4/4S数据线的塑料头最大,手接触的面积最大,因此在光滑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手拔时最不易滑脱。相反,5/5S数据线的塑料头最小,手拔时最易滑脱。
外观&&&&&&&&&&&&&&&&&&&&&&&&尺寸
5/5S&&&&光滑硬质塑料、接近圆柱体&&&&0.8cm
4/4S&&&&光滑硬质塑料、扁形长方体&&&&2.5cm
安卓&&&&光滑塑胶包裹&&&&&&&&&&&&&&&&1.1cm
原理:通过弯折实验,统计出现损耗(外包胶皮褶皱)的弯折次数,从而推断数据线老化的时间。
结果:鲁老师认为,弯折实验体现的是平日拽、拔插头的结果,外包胶皮的褶皱程度说明了胶皮的厚薄,同时也反映了老化程度,出现褶皱说明数据线开始老化。
如果按照700次弯折、平均每天充电2次、每次充电弯折插拔2次的频率来计算,5/5S数据线使用175天(近6个月)就会出现老化。
弯折次数&&&&褶皱情况
5/5S&&&&700次&&&&&&&明显褶皱
4/4S&&&&700次&&&&&&&褶皱
安卓&&&&700次&&&&&&&无明显变化
测金属插头摩擦力
原理:通过测量拔出插头的拉力,反推出卡槽与插头的摩擦力,以此推断拔出的难易程度。
步骤:将数据线插入卡槽,将导线固定在拉力计拉环上,匀速拉动拉力计,读取数据线脱离时瞬间的拉力大小,重复步骤3次取平均值。
安卓数据线拔出的拉力为4N
5/5S数据线拔出的拉力为6N
4/4S数据线拔出的拉力为5N
结果:鲁老师解释,造成插拔难易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数据口的摩擦力大小不同。从实验结果可看出,拔出5/5S数据线所用的力是最大的,说明摩擦力大,因而拔出最费力。经常弯折,再加上拔出费劲,数据线更容易受伤。
设计存缺陷&破损易漏电
昨日,专业手机维修人员陈先生表示,iPhone5S数据线不耐用主要还是由于设计问题。iPhone5S采用的是Lightning数据线,接头接触面大大减小,在摩擦力大的情况下,仅拿着塑料头较难拔下,用户只能选择拖拽数据线或左右摇摆插头。而Lightning数据线的外壳与金属接触板间只是通过胶水粘合,长时间插拔,数据线很容易出现问题。
陈先生说,数据线出现褶皱后,外包胶皮会在使用中加快磨损,一旦出现胶皮断裂,数据线的铜丝、接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会导致充电电流不稳定,损害手机电池和蓄电量,长期不更换数据线会引起漏电现象,威胁人身安全。
你几点去了哪儿待了多久
24小时新闻点击榜
&&&&近日,记者“回马枪”暗访曾经被媒体曝光或被市民投诉过的汽修店,发现所谓的“整改”未见成效,问题重重,监管难觅。苹果手机常去地点的历史记录准确吗?_百度知道iPhone悄悄记录用户每天行踪&精确到分钟,关闭定位仍能记录“常去地点”
苹果通过数百万台苹果手机等设备,收集各地已知的信号发射塔和Wi-Fi无线局域网热点位置信息,组成一个参考数据库。
安装于苹果手机里的购物、旅游、餐饮等App软件,向用户发出授权定位的申请。
苹果通过上述预先储存的数据,结合当前正在被手机接收的无线局域网热点和信号发射塔信息,可在几秒钟定位出手机所在位置。
在安装iOS7.1.1及以上系统的苹果手机里依次打开“设置-隐私-定位服务”,便能查看“常去地点”,详细记载何时去过何地、停留多久等信息,并自动分析常去位置是家庭还是单位等。
该信息还保存在手机系统文件夹第6层文件夹下后缀名为.db的文件里。
信息安全轻则涉及个人隐私,重则牵涉国家安全,苹果手机这次都“摊上了”。
7月11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称,只要在苹果手机上使用软件,使用的时间、地点都会被记录下来,即使关闭手机定位功能,仍被获取用户位置信息。更可怕的是,苹果曾将用户数据供给美国情报部门。
12日,苹果手机官网发布声明,称用户的定位信息仅存在自己的手机中,而且进行了加密设置,这些信息不会上传到苹果公司服务器中,苹果公司从未追踪过用户的定位。
苹果还首次披露定位技术操作方法,以证明自己并不会窥探用户位置信息,也从未与任何国家的任何政府机构就任何产品或服务,建立过所谓的
“后门”。
7月11日上午,央视在报道中以一部iPhone在这一页面下方,还有一个“常去地点”功能,默认为打开状态。进入“常去地点”,可以见到一串历史记录,上面详细记载了用户在什么时间去过哪些地方,以及在该地点停留了多长时间。而根据用户去过的地点、停留时间等,该功能还会自动分析,将这些地点归类为家庭、单位等。
央视在报道中称,这些定位信息完全与软件的使用同步,相对于手机基站、Wi-Fi定位,该种定位方式的精准度更高。
不仅如此,所谓的用户信息加密文件,也能通过手机连接USB查询到,用户只需查询手机系统文件夹第6层文件夹下后缀名为.db的文件就能看到自己的信息记录。
央视记者通过走访北京、青岛等城市,对60名苹果手机用户进行随机采访,仅有5人知道苹果手机的这一功能,超过90%不知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保卫学院院长马丁使用苹果手机这一功能,准确分析出相应手机用户的日常行为轨迹,“这项功能可以显示手机用户经常活动的地点、时间、频率,会把一个人完整的行为轨迹进行比较详实的分析,是公开性的,没有任何秘密。”
马丁说,过去常常将数据和信息划分为不同的安全级别,安全级别越高,防护措施越好。但在大数据时代,泄密的通常不是关键性的保密数据,而是普通的日常性信息。
马丁还发现,即使用户将苹果手机的定位功能关掉,“还是能将手机软件使用时所在地点、时间等信息完整记录下来。”
针对央视的报道,12日,苹果公司在其官网发布《关于你定位信息的隐私》的声明称,苹果定位主要用于购物、旅游、寻找餐馆等应用,不会传输与隐私相关的敏感信息;应用程序获取定位权限需经用户同意;iOS设备定位信息存储在手机中,并经过加密,不涉及云服务。
声明中还介绍了苹果定位的技术:iPh&苹果还强调,App需要获取用户位置时,需要弹出对话框,获得用户的授权;在iPh&声明还称,苹果从未与任何国家的任何政府机构就任何产品或服务建立过所谓的“后门”,“我们也从未开放过我们的服务器,并且永远不会。”
但安全工程师陈先生说,目前,除了使用一些手机安全软件的位置清除和粉碎功能,用户暂无法通过常规手段对地点记录功能进行卸载。
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局长周卫东则表示,从技术手段上说,确实关掉定位功能仍然可以定位得到,但这一系列过程比较复杂,一般只在极端情况下或者特殊人群中才会用得到,这也是很多涉密场合要求关闭手机的原因。
&央视在报道中指出,苹果官网日发布的一篇报告显示,当年上半年,美国执法部门向苹果提出的涉及其用户账户信息的请求在个。而苹果对美国提出的88%的涉及具体设备的请求,提供了信息。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胡小明表示,把这些信息集中起来,就会带来危险性,特别是对和国家安全有密切关系的人来说,其行踪被别人掌握“相对说来就比较严重了”。
究竟是谁在收集手机用户的信息?软件开发者陈先生称,一些软件为了改进服务,会在软件中增加使用用户位置的功能,尤其地图、电商、新闻客户端等手机软件;不过,也有一些软件常常使用用户的位置信息,而实际上没有什么必要,比如一些闹钟类和计算工具类软件等。但是,用户的这些位置信息,普通用户看不到,只有该软件的开发者通过专门的软件才能看到。
一名网民也指责说,定位主要是一些软件商的问题,“好多不需要定位的软件都调用位置信息,还美其名曰是分析用户行为提供精确服务,但其实就是在侵犯隐私。”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发展,用户数据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而不少互联网公司如苹果、谷歌等也因搜集用户的位置信息而惹上麻烦,甚至做出赔偿。
2011年,近3万名韩国苹果手机用户起诉苹果公司,称其未经同意擅自搜集用户行踪信息,要求苹果公司赔偿约1.6亿元人民币。数月后,一名用户胜诉,苹果公司向其支付约合6100元人民币的赔偿款。
同时,苹果就手机定位事件,收到了来自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开出的全球第一张罚单,被指控违反了位置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并对苹果处以300万韩元的行政罚金。2012年,苹果公司再次因搜集用户位置信息,在美国圣何塞被集体诉讼。
另一手机操作系统巨头谷歌也曾因搜集用户信息而惹上官司。2011年5月,谷歌在韩国首尔的公司被警方调查。警方表示,谷歌涉嫌擅自搜集用户位置信息。同年,美国安卓手机用户状告谷歌过分跟踪其地理位置信息,并向谷歌索赔5000万美元。2012年,谷歌因侵犯用户隐私遭美国政府罚款2250万美元。(发布时间:
14:14来源: )
央视新闻报道(视频):&&
&iPhone悄悄记录用户每天行踪
精确到分钟
iPhone的“常去地点”功能被指悄悄记录用户行踪,位置具体到街道、小区,并详细记录每处停留时间,精确到分钟。该功能选项默认打开状态,用户升级前未被充分告知。
每处停留时间精确到分钟
上月,唐小姐浏览网页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个热帖:想知道老公天天去哪里吗?苹果手机“常去地点”可定位。在这个帖子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苹果“常去地点”定位功能,获知手机主人的每天活动路径。“帖子里的截图显示,不仅能够看到苹果手机用户去过什么地方,连什么时间去的、呆了多长时间、去过几次都被记录得清清楚楚。”
好奇之下,唐小姐试着对男友王先生“查岗”:“倒不是怀疑他,我男友是做销售的,经常需要出去应酬。我也就是好奇,他天天都会去哪里见客户。”唐小姐根据帖子介绍,将男友的iPhone
5手机升级到了iOS 7.1.1版本。
果然,点开“设置-隐私-定位”服务,拉到最底下,选择“系统服务-常去地点”,就发现了该功能。而该功能选项则是默认打开,无需额外设置。“其实我只要找个借口说帮他升级下系统,根本不用进行任何操作,他也不会发现任何异常。”而不知情的王先生则和往常一样,带着手机天天见客户。他不知道,自己的个人位置信息正在被苹果手机悄悄“窥视”并记录。
数天后的周末,唐小姐和王先生约会晚餐。把玩着男友手机时,唐小姐趁机打开了“常去地点”-历史记录,上面详细记录了10余条地址。“有公司、有家里,还有会见客户的咖啡馆、送客户到机场,甚至连在机场吃快餐的餐厅都被记录了。”唐小姐发现,定位地址十分详细,位置具体到街道、小区,并以地图形式显示附近相关街道。更“贴心”的是,上面还详细记录了王先生在每处停留的时间、精确到分钟。“你看,这个是6月10日,在南京路附近的咖啡店,从上午10点30到11点23分,非常精确。”
但是,其中一条不同寻常的信息引起了唐小姐的注意。该条信息定位地址是某快捷酒店,王先生在此停留了近3小时。而当时,王先生和唐小姐称自己正在参加同学婚宴。唐小姐心中“咯噔”了下,怀疑男友是不是背着自己做了些不轨的事情。“我当时是有点怀疑,但想想他也不是这种人,由于我是直性子,索性直接问他了。”
听到唐小姐的质疑,王先生吓了一跳,赶紧拿回手机。“我确实是去参加婚礼了,怎么变成酒店了。”他仔细查看了酒店位置,恍然大悟。“那个快捷酒店就在我喝喜酒的饭店对面,大概是距离比较近,定位有点偏差。”向唐小姐一番解释后,还找来了一同参加婚礼的朋友发来现场照片为证,这才“化险为夷”。
“这次有人证,不然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王先生笑称,自己并不会特别在意手机,女友也常常拿去打游戏,“直接把我定位到酒店去,她肯定会想多了。太可怕了!”
连出国记录也一清二楚
打开苹果手机,依次点击设置、隐私、定位服务、常去地点,张先生在女儿的指点下,意外发现了这项藏得颇深的默认处于打开状态的功能。
此时,张先生已经被记录下一串历史记录,上面详细记录了他在什么时间去过哪些地方,以及在该地点停留了多长时间。“你看,我前几天去新疆出差,这里也有。甚至连我之前出国的记录也一清二楚。这,简直毫无隐私可言了。”
更让张先生感到不安的是,苹果手机还会根据定位的时间、频率、地点位置信息进行自动分析,将这些地点归类为家庭、单位等。“你看,这里就显示‘家庭’。”张先生指着屏幕说。“首先,他获取信息就没有告知我。默认设置为打开功能,这本身就已经侵权了。”
张先生认为,苹果iOS
7.0系统启用的这个新功能,在用户升级前就应该充分告知,并提醒可能产生的隐私风险。“应该给用户选择权,我当时如果知道新系统有这个功能,肯定不会不升级,反正对我本身使用并没有影响。”
除了对个人隐私的窃取,张先生还担心自己及家人的安全也存在潜在风险。“手机里有这么多地址信息,任何一个拿到我手机的人,都能看到我每天的活动轨迹,甚至我家庭住址、公司地址。”张先生担心,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得到,掌握了自己出行时间和线路,就能推算出自己家中何时无人。“如果小偷拿到了,不就能趁机盗窃了?”
记者随机在南京路苹果旗舰店外随机走访了10位苹果手机用户,发现其中多数人并不知道该功能。10名苹果手机使用者当中,有2部使用低版本的iOS系统没有该项功能,1人已经关闭该功能,剩余7人都均有这项功能,且都处于默认打开状态。“还有这功能?呀,都记录下来了啊!我之前骗女朋友说加班,其实是和朋友去酒吧看球了,被她发现就惨了。”一名年轻男士指着手机中定位的新天地某酒吧大呼“好险”。
&&&&&&&&市民曹先生表示,自己最担心的还是位置信息被泄露了。“信息被记录下来,就肯定有泄露的风险,比如修手机时,连接到电脑上时,在公共场所用Wi-Fi时,要是被老板注意到,你的行踪与报的行踪不一样,不就穿帮了。”
08:41:48&&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苹果6自带隐私,定位记录常去地点图有些显示不出来。一般地方都可以显示,但是总有两个地方看不见图。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去地点记录不完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