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浓度为0.1mol/L的下列溶液的pH如下表:(高考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解:(1)将晶体加热到横重,保证结晶水全部失去的操作至少要进行4次,第三次和第四次的质量差不超过0.1g,表明结晶水全部失去,故答案为:4;(2)亚硫酸钠具有强的还原性,Na2SO3?7H2O加热时要隔绝空气,防止亚硫酸钠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钠,即4Na2SO3Na2S+3Na2SO4,故答案为:避免Na2SO3被氧化,2Na2SO3+O2=2Na2SO4;(3)Na2SO3在高温强热下发生分解反应是一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会生成-2价硫和+4价的硫,反应为:4Na2SO3Na2S+3Na2SO4,故答案为:4Na2SO3Na2S+3Na2SO4;(4)硫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均能发生水解使得溶液显碱性,实验①和③中,两次测得的溶液pH相差明显,是因为二者的水解程度不一样而导致碱性强弱不一样,故答案为:实验③的溶液中可能有Na2S,相同条件下,S2-水解程度大于SO32-,溶液的碱性强;S2-+H2OHS-+OH-;(5)硫离子能和酸反应生成硫化氢,硫离子的检验方法:取③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稀H2SO4,如有腐蛋气味气体生成,则证明有S2-,硫酸根离子可以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另取③中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加入HCl酸化的BaCl2,如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SO42-,故答案为:取③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稀H2SO4,如有腐蛋气味气体生成,则证明有S2-;另取③中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加入HCl酸化的BaCl2,如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SO42-.分析:(1)将晶体加热到横重,保证结晶水全部失去的操作至少要进行4次;(2)亚硫酸钠具有强的还原性,易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钠;(3)Na2SO3在高温强热下发生分解反应是一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会生成低价硫和高价硫;(4)硫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均能发生水解使得溶液显碱性,水解程度不一样而碱性强弱不一样;(5)根据硫离子能和酸反应生成硫化氢、硫酸根离子可以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来回答.点评:本题是一道信息迁移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大.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化学科研小组的同学在精确测试Na2SO3溶液的pH时,遇到了困惑.为此,他们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和准备,决心重新实验,揭开奥秘.请你了解情况,参与交流讨论.[查阅资料]①常温下0.1mol?L-1的H2SO3溶液的pH约为2.1.②通常情况下,H2S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氢硫酸.常温下0.1mol?L-1的H2S溶液的pH约为4.5.[实验操作]①准确称取纯净的Na2SO3?7H2O晶体25.20g,配成1L水溶液,测得其pH=7.8.②以坩埚再次准确称取25.20g上述晶体,继而隔绝空气在600℃以上高温下强热至恒重,质量为12.60g.③将②所得之12.60g固体进行元素定性定量分析,组成与Na2SO3无异.将其溶于水得250mL溶液,测得pH=10.3.[分析猜想]Na2SO3?7H2O在强热下,失去结晶水,进而发生了分解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交流讨论](1)实验操作②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4次.(2)给Na2SO3?7H2O加热时要隔绝空气,请以简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给以说明.避免Na2SO3被氧化,2Na2SO3+O2=2Na2SO4.(3)猜想Na2SO3在高温强热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3Na2SO44Na2SO3Na2S+3Na2SO4.(4)实验①和③中,两次测得的溶液pH相差明显,其合理的解释是实验③的溶液中可能有Na2S,相同条件下,S2-水解程度大于SO32-,溶液的碱性强.实验③中溶液的pH=10.3的原理是(以相关的离子方程式表示)S2-+H2OHS-+OH-.(5)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给上述分析、猜想及解释以佐证.请简单叙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取③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稀H2SO4,如有腐蛋气味气体生成,则证明有S2-、另取③中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加入HCl酸化的BaCl2,如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SO42-.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本题包括A、B两小题,分别对应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模块的内容.请选定其中一题,并在相应和答题区域内作答.若两题都做,则按A题评分.A.海底热液研究(图1)处于当今科研的前沿.海底热液活动区域“黑烟囱”的周围常存在FeS、黄铜矿及锌矿等矿物.(1)Ni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2)分析下表,铜的第一电离能(I1)小于锌的第一电离能,而铜的第二电离能(I2)却大于锌的第二电离能,基主要原因是.
电离能/kJ?mol-1
173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负性:N>O>S>C        B.CO2与COS(硫化羰)互为等电子体C.NH3分子中氮原子采用sp3杂化&&D.CO、H2S、HCN都是极性分子(4)“酸性热液”中大量存在一价阳离子,结构如图2,它的化学式为.(5)FeS与NaCl均为离子晶体,晶胞相似,前者熔点为985℃,后者801℃,其原因是.在FeS晶胞中,与Fe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S2-围成的多面体的空间构型为.B.制备KNO3晶体的实质是利用结晶和重结晶法对KNO3和NaCl的混合物进行分离.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记录:
56.6查阅资料:文献中查得,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S/g)如下表:实验方案:Ⅰ.溶解:称取29.8g&KCl和34.0g&NaNO3放入250mL烧杯中,再加入70.0g蒸馏水,加热并搅拌,使固体全部溶解.Ⅱ.蒸发结晶:继续加热和搅拌,将溶液蒸发浓缩.在100℃时蒸发掉50.0g&水,维持该温度,在保温漏斗(如图3所示)中趁热过滤析出的晶体.得晶体m1g.Ⅲ.冷却结晶: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实验时室温为10℃)后,进行减压过滤.得KNO3粗产品m2g.Ⅳ.重结晶:将粗产品全部溶于水,制成100℃的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KNO3纯品.假定:①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②各种过滤操作过程中,溶剂的损耗忽略不计.试回答有关问题:(1)操作Ⅱ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2)若操作Ⅱ中承接滤液的烧杯中不加入蒸馏水,则理论上在操作Ⅲ中可得粗产品的质量m2=g,其中混有NaClg.为防止NaCl混入,在操作Ⅱ中承接滤液的烧杯中至少应加入蒸馏水g.(3)操作Ⅲ中采用减压过滤,其优点是.该小组同学所用的装置如图4所示,试写出该装置中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若实验过程中发现倒吸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浙江省衢州市龙游中学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化学科研小组的同学在精确测试Na2SO3溶液的pH时,遇到了困惑.为此,他们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和准备,决心重新实验,揭开奥秘.请你了解情况,参与交流讨论.[查阅资料]①常温下0.1mol?L-1的H2SO3溶液的pH约为2.1.②通常情况下,H2S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氢硫酸.常温下0.1mol?L-1的H2S溶液的pH约为4.5.[实验操作]①准确称取纯净的Na2SO3?7H2O晶体25.20g,配成1L水溶液,测得其pH=7.8.②以坩埚再次准确称取25.20g上述晶体,继而隔绝空气在600℃以上高温下强热至恒重,质量为12.60g.③将②所得之12.60g固体进行元素定性定量分析,组成与Na2SO3无异.将其溶于水得250mL溶液,测得pH=10.3.[分析猜想]Na2SO3?7H2O在强热下,失去结晶水,进而发生了分解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交流讨论](1)实验操作②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______次.(2)给Na2SO3?7H2O加热时要隔绝空气,请以简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给以说明.______.(3)猜想Na2SO3在高温强热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Na2S+3Na2SO4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09年浙江省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化学科研小组的同学在精确测试Na2SO3溶液的pH时,遇到了困惑.为此,他们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和准备,决心重新实验,揭开奥秘.请你了解情况,参与交流讨论.[查阅资料]①常温下0.1mol?L-1的H2SO3溶液的pH约为2.1.②通常情况下,H2S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氢硫酸.常温下0.1mol?L-1的H2S溶液的pH约为4.5.[实验操作]①准确称取纯净的Na2SO3?7H2O晶体25.20g,配成1L水溶液,测得其pH=7.8.②以坩埚再次准确称取25.20g上述晶体,继而隔绝空气在600℃以上高温下强热至恒重,质量为12.60g.③将②所得之12.60g固体进行元素定性定量分析,组成与Na2SO3无异.将其溶于水得250mL溶液,测得pH=10.3.[分析猜想]Na2SO3?7H2O在强热下,失去结晶水,进而发生了分解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交流讨论](1)实验操作②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______次.(2)给Na2SO3?7H2O加热时要隔绝空气,请以简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给以说明.______.(3)猜想Na2SO3在高温强热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Na2S+3Na2SO4②从图1中数据计算可得Fe(OH)2的溶度积Ksp[Fe(OH)2]=(2)25℃时,测得浓度为0.1mol?L-1的HA溶液的pH=3,则HA的电离常数Ka=(3)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有一种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某科学实验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2L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2图所示(实线).图中数据a(1,6)代表的意思是:在1&min时H2的物质的量是6mol.①下列时间段平均反应速率最大的是,最小的是.A.0-1min&& B.1-3min&&C.3-8min&&D.8-11min②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两次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2中虚线所示,曲线Ⅰ对应的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曲线Ⅱ对应的实验改变的条件是.③根据该反应特点,此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4)铁是一种廉价的金属,除了做为重要的结构材料外,现又有了新的用途,磷酸聚合物铁锂电池以其廉价、高容量和安全性逐渐占据市场.高铁电池的研究也在进行中.下图是高铁电池的实验装置:已知放电后,两极反应均生成Fe的+3价的化合物.①该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②若该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则充电时阴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分析:(1)①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氨气调节溶液的pH=5.6时,由图象可知易生成Fe(OH)3沉淀;②根据Ksp[Fe(OH)2]=c(Fe2+)×c2(OH-)计算.(2)根据电离常数Ka=c(H+)?c(A-)c(HA)计算;(3)①单位时间氢气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越大,表明平均速率越大,单位时间氢气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越小,平均反应速率越小.②由图2可知,曲线Ⅰ最先到达平衡,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大,故改变条件应增大反应速率且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曲线Ⅱ到达平衡的时间比原平衡短,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小,故改变条件应增大反应速率且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结合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③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据此分析;(4)①FeO42-在正极得电子生成Fe3+;②充电时Fe(OH)3在阴极得电子生成Fe.解答:解:(1)①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氨气调节溶液的pH=5.6时,由图象可知易生成Fe(OH)3沉淀,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为Cu2+、Fe2+,故答案为:Cu2+、Fe2+;②由图象可知:c(Fe2+)=1.0×10-5(mol?L-1),c(OH-)=1.0×10-6(mol?L-1)Ksp[Fe(OH)2]=c(Fe2+)×c2(OH-)=1.0×10-17(mol?L-1)3,故答案为:1.0×10-17(mol?L-1)3.(2)HA?A-+H+起始(mol/L):0.1&&&& & 0& & &0变化(mol/L):10-3&&&&& 10-3 10-3平衡(mol/L):0.1-10-3 10-3 10-3电离程度Ka=c(H+)?c(A-)c(HA)=10-3×10-30.1-10-3≈10-5,电离常数(Ka)=10-5.故答案为:10-5mol?L-1;(3)①A.由图2可知,0~1min内氢气的变化量为8mol-6mol=2mol;B.1~3min内氢气的变化量为6mol-3mol=3mol,平均1min变化量为1.5mol;C.3~8min内氢气的变化量为3mol-2mol=1mol,平均1min变化量为0.2mol;D.8~11min达平衡状态,氢气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故0~1min速率最大,8~11min速率最小.故答案为:A;D.②对于可逆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由图2可知,曲线Ⅰ最先到达平衡,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增大,故改变条件应增大反应速率且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为:升高温度.曲线Ⅱ到达平衡的时间比原平衡短,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减小,故改变条件应增大反应速率且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为:增大压强或者是增大CO2浓度.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增大压强或者是增大CO2浓度;③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已知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由反应可知该反应为熵减小的反应,若要△H-T?△S<0,则需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故答案为:低温;(4)①FeO42-在正极得电子生成Fe3+,其电极反应式为:FeO42-+4H2O+3e-═Fe(OH)3↓+5OH-;故答案为:FeO42-+4H2O+3e-═Fe(OH)3↓+5OH-;②充电时Fe(OH)3在阴极得电子生成Fe,其电极反应式为:Fe(OH)3+3e-═Fe+3OH-,故答案为:Fe(OH)3+3e-═Fe+3OH-.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反应速率大小判断、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原电池、电解池等,题目难度较大,注意图象2中利用“先拐先平”,即曲线先折拐的首先达到平衡,以此判断温度或压强的高低,再依据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解答.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投入10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中,合金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浓度为5mol/L的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跟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横坐标体积单位是mL,纵坐标质量单位是g)求:(1)加入NaOH溶液0--20mL过程中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160--180mL过程中反应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2)合金中Mg的质量为4.8g.所用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8mol/L.
科目:高中化学
(2013?德州模拟)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浓度(纵坐标/mol?L-1)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横坐标/mol)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4B.1:3:1C.3:3:8D.1:1:1
科目:高中化学
合成氨工业的反应为:N2(g)+3H2(g)?2NH3(g);△H<0工业合成氨生产示意图如图1所示.(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2(NH3)c(N2)c3(H2).随着温度升高,K值减小(填增大、减小、不变)(2)Y的主要成分为N2、H2;(3)化工生产条件选定的主要原因是(选填字母序号)BC;A.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B.铁触媒在该温度时活性大;C.工业生产受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限制.(4)改变反应条件,会使平衡发生移动.如图2象表示随条件改变,氨气的百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当横坐标为压强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选填字母序号)b,当横坐标为温度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选填字母序号)a.(5)合成氨工厂常通过测定反应前后的混合气体密度来确定氮的转化率.某工厂测得合成塔中N2、H2的密度为0.5536g/L(标准状况),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混合气体密度为0.693g/L.则该合成氨厂N2的转化率为多少?.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装置图或曲线图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如图1所示,用0.1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其中实线表示的是滴定盐酸的曲线B、某温度下FeS、Cu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2所示,纵坐标c(M2+)代表Fe2+或Cu2+的浓度,横坐标c(S2-)代表S2-浓度.在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Fe2+和Cu2+的溶液中滴加硫化钠溶液,首先沉淀的离子为Fe2+C、如图3所示,用0.1mol/LCH3COOH溶液滴定20ml0.1mol/LNaOH溶液的滴定曲线,当pH=7时:c(Na+)=c(CH3COO-)>c(OH-)=c(H+)D、据图4,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5.5左右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4种溶液pH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质Na2CO3NaHCO3NaClONaHSO3pH11.69.710.34.0A.向氯水中加入NaHCO3,可以增大氯水中次氯酸的浓度B.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NaClOC.常温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3、H2CO3、HClO,pH最大的是H2SO3D.NaHS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H+)>c(HSO3-)>c(SO32-)>c(OH-)查看本题解析需要普通用户:1个优点。用户与用户即可查看。将浓度为0.1molo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A.c(H+)B.Ka(HF)C.-)c(H+)D.+)c(HF)查看本题解析需要普通用户:1个优点。用户与用户即可查看。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moloL-1的下列三种溶液的pH:溶质NaHCO3Na2CO3NaCNpH8.411.61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Na2CO3>NaCN>NaHCO3B.相同条件下的酸性:H2CO3<HCNC.三种溶液中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D.升高Na2CO3溶液的温度,&减小查看本题解析需要普通用户:1个优点。用户与用户即可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化学核心考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