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自身的战斗力不强但是却把人类基因流艾滋病怎么传到人类的了现在并且发展成了高等动物

为什么人类自身的战斗力不强,生存能力相比还很低下,但是却把人类基因流传到了现在并且发展成了高等动物?
如果单纯的把人类放到大自然中,同时有狮子,老虎等等,最后被吃掉的很有可能是人类。因为除却智商高一点外,人类的生存能力相比较来说很差。而且战斗力方面,咬不过任何一种野兽。————————————————————————————————————————————那什么。。。好久没看了,刚打开惊呆了~!竟然这么多回复然后还有这么多关注。。谢谢大家先。。阿里嘎多!在我的胡言乱语逻辑思维混乱的情况下发的帖子,你们竟然能猜懂什么意思,帮我改正,并且还回答的这么认真,然后你们还帮我把帖子内容改成变得有条理性,然后你们还把我贴的标签给改了,让大家容易读懂和回答。/(ㄒoㄒ)/~~。。(づ ̄ 3 ̄)づ么么哒好吗? 另外,我开始质疑我自己的智商和逻辑了o(╯□╰)o
按投票排序
461 个回答
首先谁给你人类战斗力不强的错觉的怎么说也是几十公斤的中大型动物,哪怕只说SOLO,能打爆人类的动物也是多乎哉不多也……更何况虽然单挑打不过,但卑鄙的人类特么完全不讲江湖道义出门就是群殴啊!群殴起来谁打得过啊!所以别说狮子老虎这些,非洲象在人类面前也完全不是对手啊!几十个人提着标枪,靠着空出来的双手得到的远程攻击能力(没错!人类舍弃了这么多才换回来空出来的两只手,谁让你学四足动物跑去咬的!暴殄天物啊!)死命风筝,大象都撑不了多久就被风筝+群殴死了(当然由于非洲象也是群居的,这里以人类开雾抓落单为例)。所以说只要不是掉队了,跟着大部队基本都输不了,能像巨人那样团灭人类的动物……只有别的人类(尼安德特人: TдT)。而风筝和群殴本身也是人类智力的体现,智力是人类战斗力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因为有了智力所以才会搞出一大堆近战远程武器、陷阱,还有语言可以通过交流制订复杂多变的战术,以及向后代传授经验,有了这些还怕打不过其它动物啊!当然,上面所说的是五万年前以来的现代人类的打法,更之前的人类发展程度没有那么高,只会用粗糙的石器,就是敲打砸尖了,哪分什么职业装备。怎么活下来的?打不过就怂啊!根据考古发现,更之前的人类虽然要说认(qun)真(ou)打的话还是打得过猛兽的,但毕竟没啥优势,得不偿失,所以他们就净干一些欺负弱小的事情……一群人像为了急支糖浆一样拿着石块在食草动物后面无言的追 追 追 追到它死(虽然实际上应该会喊)……嗯,挺好的,从来都没说人类要跟猛兽刚正面啊。强有强活法,弱有弱活法,地球这么大,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与此同时,题主说的狮子老虎这些也是这样想的。在别的动物眼里身高一米多的人类也是庞然大物(狮子肩高0.9~1.1米,河马肩高1.4~1.6米),不仅大嗓门还会会发出很多奇怪的声音,跑得贼快还是凶暴的高战斗力食肉动物,基地还一直开着讨厌的火焰结界。猛兽们又卜是sb,攻击人类这种高风险的事情一般不会干。所以现实的情况是早期人类与猛兽一起在非洲草原各自干欺负弱小的勾当,偶尔互相抓对方的落单者吃,大群体之间往往河水不犯井水。演进之美,越进越美。反正,到后来,随着智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战斗力是越来越强了。在漫长迁徙的路上,走到哪灭绝到哪。很多你以为没有大型动物的地方(比如澳大利亚),并不是没有大型动物,而是全部被人类杀了吃了,现在澳大利亚战斗力最强的就只剩下袋鼠,你敢说人类的战斗力不强啊,猛犸象哭给你看哦。人类敢自称万物灵长可是建立在无数变成储备粮的灭绝动物之上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人与其它动物的智商差距堪比法拉利之于永久,清华学霸之于我,这便是人类生存至今的最大优势。“智力是第一战斗力。” —— 白岩松其次谁给你人类生存能力不强的错觉的人类有一个好,见啥都能吃!不会动的,直接塞进口;会动的,去掉头就能吃。加上会用火烹煮,让人类成为了最杂食的动物。什么大型肉食动物,战斗力是强,但是食物不够吃,一个地区几百只就顶天了。可是人类不同,“两条腿的除了父母、四条腿的除了桌椅“啥都敢吃下去。所以在牺牲了无数前人之后,人类就清楚哪些果实真菌蔬菜是能吃的了。到了新石器时代,有了体现暴力主义的标枪鱼叉、体现智力碾压的鱼钩陷阱猎取动物,然后还有代代相传的采集知识采集植物,机缘巧合之下还更加逆天的搞出了农业和驯化科技树,那食物就终于足以支撑成千上万人的规模(顺带把汤姆杰瑞们也养了),人多就有社会关系,有社会关系就有文明,这是后话了。再者人类还有相当强的适应能力,从热带雨林到极地苔原,从茫茫沙漠到巍巍高山,到处都遍布着人类的踪迹,而且还是同一个种,这是别的动物都做不到的。一是上面提到的强大觅食能力让人类在哪里都能找到吃的;二是五感虽然不逆天但胜在均衡,放在哪都好用;三是本身强大的散热系统足以让人类在最炎热的地方生存,同时智商高学会了纺织和火的使用又让人类可以大量地在寒冷的地方生存,啊,多变态的能力。强大的散热系统又让人有了强大的耐力,让人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形成了独特的战术,后来被人类的某个后代总结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真言。打得过就追,打不过就跑,还怕生存不了?何况人类的速度也不差,会飞的和会水的动物虽然很多比人类快,但由于对人类没什么食欲,所以就被人类吃了;对人类有兴趣、还跑得比人快的的陆地生物也就寥寥几种,而且还跑不了几分钟,给了人类很大的生存空间,所以(现存)跑得比人快的陆地动物不是在保护区就是在动物园。这故事告诉我们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要偏科。人的速度其实不差,这点在现在的香港记者身上有所体现。最后强大的适应能力让人类取消了固定的繁殖期,冷热酸甜,想@#¥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能生孩子,日期上均匀分布的新生儿避免了其他动物在有一大堆新生儿的情况下被蹲基地一锅端的危险,也降低了资源分配的压力——而且还让后代可以兴致勃勃的玩星座。所以以人类的变态能力,比起什么大型动物,小小的病毒细菌可怕多了。补充:人不是问题里那样“基因流传到现在并且发展成了高等动物”,几百万年前才发源的人类简直就是动物界王思聪,在前辈们亿年的积累之上从起点上就已经是高等动物了,灵长目的人类,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我跟他们谈笑风生( `д?)!PS与PS2已停产PS3:此回答参考了大家的很多答案,我也获益良多。即将发售的PS4:未查文献,水平所限,纰漏难免,欢迎指正。(就是不给PSV戏份)XBOX ONE:虽然看起来很像,但答猪我确实是不玩dota的!本来并不会玩梗,看人玩多了,就会了玩梗。(好啦给你出场啦)PSV:3.15更新:这么不靠谱的文风被推荐上日报了受宠若惊,所以特地更新,添加了两个句号。当初回答的时候真没想到这个问题会这么火,关注人数都到2048这样的的整数了。
1.人类长跑基本全生物圈数一数二,其他动物跑得再快也要跑一会儿歇一歇,但人类可以以不算慢的速度跑一个马拉松。2.人类是全是地形的,能攀岩能爬山能上树能游泳能潜水能撑杆跳过沟3.人类看上去很屌,体型不大于人类的食肉动物,只要没饿极了或窝被偷了不敢正面进攻人类,一个又吵又叫还向你投石头比你高很多的大家伙在你面前你怎么想。4.人类会动脑子。当年北美土著可没有傻到正面肛北美野牛,他们让野牛群陷入惊恐然后诱导到峡谷或悬崖,摔死野牛,省时省力。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都背过吧……
我在 中提过,前额叶是人脑几乎独特的结构,其对人提供了一种名叫“预料”的功能是人得以兴盛起来的关键。具体来说,虎和人的思维有显著的差异:虎的思维是这样的:困了……睡一会……醒了……哎呀脖子好痒让我挠挠……天太热了去那边树底下两块凉快……哎呀终于到了好爽……咦?那边有个人?似乎可以吃?上!(扑捉)人的思维是这样的:昨天看见一只虎,哎呀幸亏它没看见我我跑得快,今天估计还在附近,怎么办?我碰到他肯定完蛋,我得挖个坑,如果遇见它我就把它带到坑里——不行估计还弄不死它,对了上次有一种果子,有一个哥们吃了一口就挂了,估计有毒,我弄个棍子削尖了再涂上这种果子,只要捅到老虎它就肯定挂了。然后我再在坑旁边放上几块大石头,拿石头砸他,看它还不死……嗯好了,就这样,我先去弄个果子,再弄个尖石头,再搬几块石头……好了,可以出门了。这样是不是胜负的概率就差了很多?当然只有这一点还是很不够的,人还有一个很牛的技能,叫做语言。严格来说语言这个技能不是人独有的,但是比较完善、高效的语言系统的确在其它动物之中非常少见。“老李,你去摘几个有毒的果子;老王,你去弄几根棍子削尖了,小赵小钱小孙,你们几个跟我挖坑。”这样一来生存几率要提高很多,但这其实是最次要的部分,更主要的部分是,语言可以传递经验:“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听起来象神话。”
“不,”参议员说:“在银河文明的太古时代,确实有过这个概念,但即使在那时也极其罕见,除了我们这些星系文明进化史的专业研究者,很少有人知道。”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刘慈欣《乡村教师》大刘的幻想很瑰丽,但其根本思想却是很现实的:传授知识能够大大提高一个种群的生存几率。仔细解释这个问题就牵扯到一个生存悖论:种群内生存能力最差的个体具有对种群生存最有价值的信息。比如老年人,无论是面对疾病还是猛兽,都是最容易受害甚至死亡的,但是老人同时也拥有更多和疾病、猛兽等斗争的经验。同样残疾人,无论是因病残疾还是在猛兽口下逃得余生,其经历自身就是宝贵的财富,但如果再来一次,他们又会首当其冲倒霉。所以,他们将自己大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种群,无论对他们还是对整个种群的生存都是非常有好处的。而如果对于一群马来说,富有经验的老马、残马不尽无法让种群在灾难未来之前做出防范,而且也则无法带领种群在危难之时避开曾经错误的选择。所以,虎对人,虎是一只虎,而人却不是一个在战斗,祖祖辈辈的经验都传给了他,这让人的生存机会就提高到了可怕的程度。
题主看视频, 注,视频血腥程度较重,易引发心理不适,慎入
不请自来,主要是想讲讲人类在东非草原有多强。我在为肯尼亚一个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工作,有时候带着游客去体验下野保工作者的感觉。开车出去都弱爆了,我的最爱是在草原上徒步。蓝色衣服是我,旁边都是保护区的马赛人巡逻员。其实第一次参加徒步,我还是挺害怕的,万一有个狮子猎豹大象长颈鹿冲过来,跑不跑得过它们还两说。怀着忐忑和不能认怂的心情,我跟他们一起步行踏上了东非草原。等等,怎么回事?为什么那些动物远远见了我们就望风而逃?说瞪羚疣猪那么小就算了,角马、长颈鹿你们这些傻大个,离我们300米就转身撒开四蹄跑了是怎么回事?巡逻员们哈哈大笑,说这些食草动物只有落荒而逃的份。那么食肉动物呢?根据巡逻队的总结,猎豹体型太小,打不过人类;花豹和狮子一般与人类和平相处,它们也知道跟人类干起来自身损伤也大,毕竟他们看来直立行走的人类也是庞然大物;非洲象比较狠,要离远点,不过我们有人数优势。真正跟巡逻队走一圈,才能体会到人类的力量。看看长颈鹿,这是它们跟我们的最近距离。现在动物们都明白人类有远程攻击手段。参加过这个活动的朋友都十分的高兴,而且我们还搞过草原分组接力赛,追得角马疣猪满地跑。PS 肯尼亚的马塞马拉国家公园里面是不许游客下车的,照片是奥肯耶私人保护区。PS2 如果没有颇具威慑力的黑叔叔们在场,不保证我单人的威力如何……PS3 这些照片都是我拍的,曾经在汽车之家发过,所以有水印。
和老虎,狮子比……和老虎,狮子比…………和老虎,狮子比………………你怎么不和非洲象比阿……就算除去人类的智力好了,人类还是能够活下来的。我们就看看狐猴,猕猴,长臂猿,狒狒等等动物……都活得好好的……等等,其实还有更弱的……比如说松鼠拉,小熊猫拉,狐獴拉……“那个人类在看着我,我怕。”“那个人类在看着我,我怕。”“没事,来抱抱。”以人类的体形,耐力,灵活度,就算除去智力,只要不要没事去和顶级掠食者死磕,妥妥地能活到现在。大有大的存活方式,小也有小的。
更新看了一则新闻,感觉这个假说还真不是空穴来风。。肯尼亚人跑晕两头猎豹,活捉后上交给国家。人民网11月16日讯 据BBC报道,非洲国家肯尼亚出了许多著名长跑选手,普通民众也是善于长跑。日前, 村民们竟然徒手追捕到两头偷吃山羊的猎豹。肯尼亚东北部的一个村落的人们以喂养山羊为生。饲养山羊的村民说,有两头猎豹天天来村里咬走他们的山羊,每一次最少都会咬死一头。 村里的男人想联合起来对付这两头猎豹,于是在村里守候,等待猎豹的出现。村民哈桑有15头山羊被这两头猎豹咬死,他恨透了这两头猎豹。他组织村民追捕猎豹。有一天,当中午最热的时候,乘那两只猎豹躲在阴凉地方休息,追捕开始了。猎豹天生是短跑冲刺健将,但却不擅长跑。4名村民一共追逐了6.4公里的距离。被追捕的猎豹撑不了那么长的距离,终于因跑不动了而“束手就擒”。村民们合力将两头猎豹捉住,将它们交给肯尼亚野生动物服务部门。==========================================这种历史远久的东西如果没有真凭实据,就只能凭假说来解释了。有一个假说是Endurance running hypothesis,耐久奔跑假说,认为人类是凭借超强的耐久奔跑能力,在非洲大草原上生存下来的。以下内容摘自:19世纪-20世纪初的生物学家在讨论到人类的时候,普遍认为人类的特征是发达的大脑,人类作为生物原本一无是处,完全是靠大脑和工具才挣得了饭吃。但是,到了20世纪40年代,一系列的古人类学和考古学证据表明,人类直立行走在先,大脑迅速增长在后。而最早的投掷武器——投矛——的出现,则大概要等到20万年前才有。(弓箭更晚,要到5万年前。火则争议比较大,大概在20万-120万年之间吧。)相比之下,人类在非洲大草原上起码待了几百万年,而最晚在260万年的时候人类就大量食用肉类了。有一个假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耐久奔跑假说。该假说认为,人类并不是体育不及格,而是体育偏科——专门擅长超长距离的奔跑,比如几十公里这个级别的;而且有必要的话,人类可以每天都跑上这么远。动物里经常跑上10公里级别的可能只有狼、鬣狗、角马等不多的动物。人甚至在22英里的长跑上跑赢过马。而非洲大草原上的人类,正是靠这种长跑能力把猎物追得精疲力竭之后捕获。不是啥特有范儿的生存方式,但好赖都是活嘛。(这种捕猎方式英文称为Persistence hunting,英文里也有不少资料。)这个假说的部分证据如下:·无毛并且大量出汗。(大部分哺乳动物都不以出汗为散热主要方式,参见狗喘气。不过马倒确实是靠出汗的,所以马在骑乘动物里的重要性无人能敌。)散热问题是长跑的主要障碍。蛋疼的哈佛研究者曾经让猎豹踩跑步机,但他们发现跑步机上的猎豹虽然速度远没达到最高的110km/h,但体温却在飙升,而一旦体温到了40度,猎豹就说什么也不肯动了。·奔跑时可以通过口来呼吸。绝大部分动物是不能边跑边”喘气“的,要想喘气并散热,至少要从gallop档放慢到trot档。·很短的脚趾。人类的脚趾指节短得吓人,和其他动物一比完全不成比例。表明,短指节对步行没啥好处,对跑步的利益却甚大。·极其发达的臀肌。·长腿和弹性肌腱。·灵活而纤细的腰部。(好吧,纤细是和别的灵长类相比……腰部的细微扭转有助于平衡迈出腿时带来的重心偏差。嗯还有胳膊的甩动。)·相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脂肪。·颈部的发达韧带(帮助我们奔跑时稳定头部)。·现实中各种变态的超级马拉松,比如50公里、100公里、160公里。另外长跑者自身通常也有身体感受,跑上一段路程、过了坎儿之后长跑就不那么累了。这个所谓的"runner's high"甚至可能还有。·Tarahumara部族的例子,这是西北墨西哥的一支原住民,以超级长跑而闻名,可以在两天之内奔跑320公里;并且他们捕猎的方式也是把鹿跑死。类似的近现代部族还有Kalahari人,他们也是靠把羚羊跑死的方式来捕猎的。以上内容作者为补充一点:有的朋友以为把猎物跑死是一直跟着猎物瞎跑……应该不是这样的……如果你们有点进最上面的链接看原帖,可以看到
在下面有跟帖,内容是讲猎人如何通过耐久的奔跑捕猎的。这里引用一下: 所说的长距离狩猎情况。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演过一期。一个非洲人(单人,极瘦弱,带干粮和水),持长矛追赶一只落单羚羊,追赶3天将羚羊追至精疲力竭然后狩猎成功。摄制组一直跟踪拍摄。但那个猎人不是一直追,而是边吓唬边追,追一阵;停下来。躲在羚羊的警戒距离之外观察羚羊,同时补充干粮和水,当羚羊停下来要吃草时继续追赶,要喝水时也继续追赶。这样逼迫羚羊无法进食和喝水,而猎人可以在间歇时喝水吃饭。真正的狩猎成功主要是靠智慧和一种精神的耐力把羚羊活活耗死。以上内容作者为
“在南北战争时期,任何超过十天的行军,步兵纵队都不得不停下数天以等待骑兵跟进”苏沃洛夫的操典指出,近代的步兵日行军可以超过30km(乔治二世时代的英军是25km,南北战争时的军队是30km),而骑兵部队至多只有20-25km。(非强行军)在正常的粮草储备下如果超过这个速度,马匹会迅速掉膘,其健康状况将大受影响。甚至因此大批死亡。马一天有十几个小时都在吃东西。骑士们在进入作战状态前通常徒步牵马以节省马力。不是生物学出身,仅仅随便举了了战马的例子,借以说明一个事实。论体力和耐力,真的有哪种陆地哺乳动物能超越人类的水平么?
这个视频想必很多人都看过:题主认为“有狮子,老虎等等,最后被吃掉的很有可能是人类”,明显低估了人类的能力。不仅视频中拿着简陋弓箭的马赛人能震慑狮子,就连俾格米人和布须曼人也可以,这两个民族是世界上身材最矮小、技术最落后的人类,但他们凭借长矛和弓箭可以狩猎狮子。(俾格米人和布须曼人的图片传不上去,若不知道他们有多么矮小,自己找图看吧)所谓矛,就是削尖的树枝(后来加上了石制或骨制矛头),是非常简单而初级的工具。弓箭稍复杂,但历史也非常久远。人类还有阴招:矛头和箭头上抹上毒药能起到奇效。凭借这些简单的工具,人类可与食物链最顶端的食肉猛兽竞争,甚至以少打多、一对一的对抗。算上胳膊的长度,持矛的人类相当于长着两三米的长角,而且手持的矛比牛角灵活得多,说不定还有毒。对于狮子来说,这些剧毒长角怪兽绝不是好对付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在果壳上看Ent大神对“人类短跑的理论极限的”回答,想到了这个问题 就是不吃不停跑,在平地上能跑多久多长了,是不是感觉有点逗:)
得票第一的哥们没啥可拽的嘛...转载一个水木跑版大神“Deschutes (胖胖熊~夜中の汽笛について) ” 500公里越野的比赛经历... 127:05,17000m D+ ~~~~~~~~~~~~~~~
在德国巴伐利亚和捷克、奥地利边境山区,分布着广袤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称为巴伐利亚森林(Bayerischer Wald)。中欧地区人口稠密,然而这里却人烟稀少,在那无边无际的绿色里,隐藏着无数奇石、峭壁、 激流、湖泊;那深邃的森林,也是灰狼、棕熊、野猪和山猫的家园。这次比赛,就是在8天时间里,沿着一条660公里长的环线,穿越整个森林地带。 全程共划分为11段,每一位参赛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其中任意一段 的终点结束自己的比赛。
这次比赛的难点,不仅仅表现在赛道的长度和复杂的路面。全程没有任何官方补给站,参赛者要么组织自己的补给团队支援,要么就得背负野外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物资,同时自行联系沿途农庄和乡村旅店,借宿休息。
作为少数零补给参赛者中的一员,我背着巨大的登山包,来到比赛的起点Marktredwitz,立刻被眼前各个后援团的阵容震惊了。我在去年英格兰- 苏格兰冬季460公里越野赛中结识的两位好友,欧洲顶尖的山地越野运动员,西班牙人Eugeni和Joel,不仅带来了一卡车补给物资,一辆房车,还带来 了加泰罗尼亚国家电视台的一队记者,全程跟踪报导。
近50名参赛者,来自德国、奥地利、丹麦、芬兰、美国、日本等10几个国家。在起跑线上,望着前方广阔的森林,我的心里竟然有种莫名其妙的 感动,好像刚刚从笼子里放出来的熊,一下子恢复了野性一样。
比赛开始,我和两个西班牙人一路领跑。天气炎热,然而进入林区之后,空气骤然凉爽下来,到处是橡木和松树清新的气息。
我们越过茂密的森林,来到高高的山顶,那中世纪的城堡Weissenstein,只留下断壁残垣,和萋萋的荒草;
我们穿过Wiesauer Wald的丛林,低矮的洼地里,积水形成大大小小几十个湖泊。泥泞的小路两边,明镜一般沉静的湖水,偶尔两三只天鹅在岸边游弋;
我们跑过密林中的峡谷,无数小溪流汇聚成宽广的河水,流过林中的小屋,推动的吱吱呀呀的水磨。
我和西班牙人交替领先。每当经过公路的时候,都会遇到他们等候在那里的补给车,他们停下来补充水和食物,我就一个人往前跑,直到他们再次追上来。傍晚时分,经过小镇Neustadt an der Waldnaab边缘,路边有个啤酒馆,我于是停下来,打算进去喝一杯。
跟里面闲聊的人们打过招呼,一个女人对我说: “$$&^%&^(**)#$%……”
我差点蒙掉,心想,难道跑岔了路,到了捷克?然而马上搞明白了,这里是巴伐利亚农村,乡亲们说的都是巴伐利亚语。我赶紧把伊的话在心里反复重放了好几遍,才搞明白她在说什么。
一瓶啤酒,外加一瓶可乐灌下去,马上恢复了不少体力。夜色渐渐笼罩了大地。西班牙人开始哈欠连天,我却没有丝毫困意,整个晚上都是我在前面 带路,后面两个像僵尸一样默默的跟随。
听,那森林在歌唱。叮咚的山泉水从石缝里涌出,那甘甜的水流,滋润着大地和我的心灵; 听,那森林在歌唱。脚下松软的落叶沙沙作响,在陡峭的山坡上,踩着一两尺厚的落叶,像是滑雪一样; 听,那森林在歌唱。跑过齐膝高的蒿草,清晨的露水纷纷落下,湿透了鞋袜。
天蒙蒙亮,穿过22号公路,西班牙人的补给车早已在此等候,两张床架在路边,我们甫一站定,队医将二人扶上床,上下其手,开始按摩;炉子上的早餐也基本加工完毕,按照计划,他们要在这里小睡一小时。
我跟他们讨了一杯咖啡,一个人继续上路。
天色渐渐明朗,浓重的晨雾在林中弥漫,空气中几乎拧的出水。站在山坡的高处,整个山谷都笼罩在浓雾里,初升的太阳照耀在绵延的青山上, 呈现出明亮的淡紫色。
山势忽然变的陡峭起来,甚至要借助绳索,踩着打在峭壁上的钢钉攀登。 上午10点,顺利下降到山谷,正好是第160公里的位置。第一个100 mi,竟然只用了22个小时。
整个白天,我都在那无边的林中穿行。傍晚时分,当比赛进入第33个小时的时候,我来到第200公里,小城Furth im Wald。巴伐利亚森林铁路从此穿过,交通便利,因此大部分补给团队选择在此安营扎寨。火车站前的停车场上,灯火通明如军事集结,百无聊赖的后援团们,聚集在旁边的啤酒馆里打发时间。我点了两杯啤酒,吃了份面条,补充的水和食物,然后继续上路,暗夜无边。
第二个夜晚即将过去,我竟然丝毫没有困意,哈欠都没有一个。200公里过后,进入森林的核心区域,地势也逐渐险峻起来。
浓重的晨雾在林间弥漫,在大功率头灯的光线里,也只能勉强看清脚下而已。密不透风的森林,就像是迷宫一样,无论向哪个方向看去,都没有什么差别,只能依赖GPS确定方位。有位日本参赛者武石幸一,在大雾中不幸迷失了方向,困在林中长达37个小时。后来他终于走出森林,到一个小村庄求援,在那里,吃光了村里面包房所有的蛋糕。
在陡峭的几乎难以立足的山坡上,脚下是几尺深腐烂的落叶,还有在冬季凛烈的暴风雪里倒下的大树,横七竖八的挡在路上。我费力的爬到Burgstall山顶小屋,衣服早已被汗水和露水湿透。天还没有亮,小屋还没有开门,我坐在门口休息了一会儿,喝了两口路边的泉水,继续前进。
整个比赛路线,海拔介于300米到1456米之间,单从数字上看,似乎不算很难。然而,这一带地形变化多端,从平原到高山,从峭壁到沼泽,在加上定位上的困难,几乎处处都是陷阱,技术上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
天渐渐亮了,我来到了林区东侧捷克边境上变质岩山区,山形奇特,如同云南石林。有时候,沿着绳梯爬上去,发现山顶竟然是一大块碗状巨石,仿佛天外飞来一般;有时候,下山的一侧布满了一人多高的石块,在狭窄的石缝中穿行,几乎迷失方向;有时候,刚刚从山顶的巨石间钻出来,却发现面前两步开外,竟然是万丈深渊,而道路则是悬崖边一条一尺多宽的小径,从右手45度方向,曲曲折折的蜿蜒下降到山谷。
密集的山峰一座连着一座,下午时分,我来到林区最高峰,Kleiner Arber和Grosser Arber脚下。随着海拔慢慢升高,树木变得低矮稀疏, 林间密密匝匝的蓝莓填满了所有的空隙。山坡上嶙峋的乱石密布,没有多少土壤,碗口粗的树根,像一条条巨蟒一样,紧紧的抓住山体,仿佛是山的一部分。
傍晚,密集的爬坡终于结束,我来到捷克边境的小村庄BayerischEisenstein,在村头的啤酒馆,正好遇到西班牙人的后援团。两个西班 牙人刚刚出发,电视记者正在紧张的编辑节目。“30分钟以后,你就会出现在加泰罗尼亚电视台整点新闻里,”摄影师Pablo对我说。他给我放了一小段,大意是,加泰罗尼亚两位顶尖山地越野运动员正在德国参加660公里比赛,一位熊姓中国人正在紧追不舍,云云。 “你这两天在加泰罗尼亚已经是名人了,”Pablo说,“我们拍到你在路边的酒馆里狂灌啤酒,观众们都震惊了。” 我突然间很想去巴塞罗那。你说,在巴塞罗那地铁上,会不会老幼病残孕都争着给我让座啊?
夜幕第三次降临,我告别Bayerisch Eisenstein,继续上路。穿过茂密的树林到达山顶,眼前突然出现一座电波发射塔,门口一束蓝色的灯光缓缓亮起,我疑心里面会不会走出两个外星人来。
路程已经超过280公里,进入了林区的心脏地带。一棵棵高大的冷杉高耸入云天,几十米光秃秃的树干,只有最顶端的树冠,在空中竞争有限 的阳光。
第三个夜晚,我终于有了一点困意。我卸下背包,躺在柔软的落叶上。 我听见那森林在歌唱。夜晚柔和的阵阵微风拂过,树叶沙沙做响,像海浪那样经久不息; 我听见那森林在歌唱。猫头鹰那悠长的号叫,在山谷间一遍遍的回荡, 偶尔应和着一两声低低的狼嚎; 我听见那森林在歌唱。一两只大鸟的黑影,从头上扑愣愣的掠过,惊扰了野猪的美梦,哼哼唧唧的呓语。
空中是黑黢黢的树干,和斑驳的天空。一轮新月升起,那黯淡的月光, 在林间时隐时现。
我呼吸着泥土的气息,无数蘑菇在落叶和朽木上无声的生长。我默默 的念着布莱希特的诗篇:
“An jenem Tag im blauen Mond September
Still unter einem jungen Pflaumenbaum
Da hielt ich sie, die stille bleiche Liebe
In meinem Arm wie einen holden Traum”
“九月的一天,蓝色的月光里,
李子树下一片寂静
臂弯里轻拥着洁白的吾爱
如同静谧的梦”
“Und ueber uns im schoenen Sommerhimmel
War eine Wolke, die ich lange sah
Sie war sehr weiss und ungeheuer oben
Und als ich aufsah, war sie nimmer da”
“夏日柔美的夜空里
有一片云朵,吸引了我的目光
它洁白无瑕,高高在上
然而当我再次仰望,它却不知去向”
“Die Pflaumenbaeume bluehn vielleicht noch immer
Und jene Frau hat jetzt vielleicht das siebte Kind
Doch jene Wolke bluehte nur Minuten
Und als ich aufsah, schwand sie schon im Wind”
“李子树总会绽放鲜花
有位妇人,生下了第七个孩子
然而云朵不会停留
当我再次仰望,它却消逝在风里”
在这片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在中世纪时,从邻近的波希米亚地区传入了玻璃制造技术,从那时起,制作玻璃工艺品,成了巴伐利亚森林地区居民的主业。森林里的小村庄,总会有一两家玻璃工坊,有的在自家的墙上贴满彩色玻璃壁画,在夜幕下,光怪陆离;有的院子里堆满玻璃雕塑, 再打上一束灯光,像是一片彩色的森林。
我穿过那茫茫的林海,残酷的冬天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地上没有路, 到处是折断的树枝,有的大树被拦腰折断,横亘在眼前。穿过峡谷的河流, 被大坝拦腰截断,夜半时分,我从坝上跑过,寒风凛冽,咆哮的河水,激荡着漫天的水雾。
清晨时分,穿过林中的公路,路边有个小加油站,进去一口气干掉了两瓶啤酒,一瓶可乐,一杯咖啡,还有三个汉堡,把几个膀大腰圆的卡车司机看的目瞪口呆。
穿过茫茫的晨雾和布满露水的丛林,中午时分,来到了边境上的小村庄Mauth,第328公里。像大多数小村庄一样,年轻人都去了大城市寻找机会,村里面的居民大多数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在教堂墓地的草地上睡了一个小时,在药店补充了些葡萄糖之类的能量,在合作社(EDEKA)里买了一大包零食,然后在村里的屠户家买了两大片新鲜的烤肉,一片当场口服, 一片夹在长面包里,留作路上的晚餐。
薄纱一样的云层布满天空,阳光懒洋洋的照耀着森林和原野。夏季的登山季节已经过去,山中的小屋已经关门歇业,墙上看板上手写的当日菜单已经被雨水冲刷模糊,只有门前的山泉水还在不知疲倦的流淌。
这一带山势相对平缓,上百年的落叶在林间堆积,吸饱了雨水,逐渐腐烂、碳化,形成了大片的泥炭沼泽。漆黑的水流在林间漫流,连青蛙都无法生存,水生植物在其中疯长,大片翠绿的叶子,还有灯笼一般鲜红的花朵。沼泽的深度超过两米,我只能小心的用登山杖探测树下突出的石块,选择落脚点,有时踩错了地方,泥浆迅速淹没了大腿。
夜半时分,我带着一身疲惫和泥浆,走进沼泽边缘的小村庄Haidmuehle, 第360公里。我提前在村里的客栈订了一间房,前台的小伙子早已打起了盹。客栈的厨房已经打烊,什么吃的都没有。我取了钥匙,进了自己的房间,扒光衣服,站在浴室滚烫的水流中,让全身上下的肌肉慢慢的苏醒过来。然后鼻子开始流血,怎么也止不住,我懒得管它,看着那鲜红的水流,在四处流淌。
我没有定闹钟,然而凌晨4点,条件反射一样的醒来,4天以来,第一次睡足5个小时。迅速穿好衣服,背上背包,冲出客栈,只见暴雨在山间倾泻下来。
前方是捷克边境的山峰Dreisessel。这是一座非常奇特的山,上山一侧的缓坡是一大片沼泽,而下山一侧的陡坡,则是一大片乱石堆。呼啸的狂风,裹挟着冰冷的雨水,无处可躲。
大水淹没了山坡的沼泽,浑浊的激流有一尺多深,没有人知道下面究竟是什么。我只能先依靠在树上,然后用登山杖摸索前面的路,然后狂跳几步,紧紧抱住下一棵树……大雨模糊了视线,在激烈的水流声中,什么也听不见, 唯有向着山顶的方向,一米一米的前行。
我在那晨光中漫步,一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一边是宽广的Ilz河,汹涌的波涛滚滚流过,流过一座座村庄,推动着吱吱呀呀的水磨,流过那林间的浅滩,大水冲刷着河岸,把那些弱不禁风的树苗席卷而去。
这条大河汇聚了森林中的溪流,浑浊且富有养分,因此河水里的鱼,也格外壮实而且灵巧。我在河边见过两三位渔翁,他们用飞竿钓鱼——上一次见识这种技术,还是十多年前在电影《大河恋》(又译《一江流过水悠悠》)里。不邋遢·疲沓扮演的“弟弟”,在斜阳下,把钓鱼线抡成了一个闪闪发亮的圆圈。
雨过天晴,午后,两只脚底下开始传来一阵阵剧痛,到下午四点,基本上已经没有继续前进的可能。这时我正好经过林中的小村庄Zenting,在村里的公交车站,我坐在长椅上,扒下鞋袜。几天下来,在湿透的鞋袜里,两只脚早已经泡烂,脚趾先是磨出水泡,然后水泡爆裂,表皮又被磨掉,有四个脚趾,已经露出了鲜红的肉,怪不得每一步都像是走在刀尖上一样。
这里正好是429-500公里段的终点,我决定把它作为这次旅行的终点。作为一名没有任何后援的参赛者,五天下来,没有办法保持衣裤鞋袜的干爽,只睡过五个小时,一直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能坚持到这里,我已经实现了我所能做到的一切。
我打电话给朋友求援,在等车的时候,腹部传来一阵阵的压力。四周最近的建筑大约在50米开外,可是我一步都走不动,于是就在车站旁边直接尿了起来。
请原谅一个残疾人吧。
两天以后,我又恢复了直立行走的功能,去了Sankt Englmar的“天空桥”。
这是一座森林中的高架人行桥,桥面在树冠的上方,站在上面,只见无边的深绿色,一直延伸到远方的阿尔卑斯山区。
一轮鲜红的落日,慢慢坠下来,天地间一片静默,鸦雀无声。
在我用奔跑探索这个世界的第十个年头,我又一次从自己的废墟里站了起来。
(全文完)
又补充:&br&我不是科学家,所以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是:我不知道。&br&如果谁想亲身尝试,不等于找死吗?&br&而且问题下面还补充了一句,说条件是“不吃不喝”,我想问出这个问题之后的人不会期待有什么正经答案吧。&br&&br&所以,我只能从我了解的在身体健康范围之内,有一定规模的超级马拉松运动作为一个答案参考,什么不吃不喝就算了,我没看到这个有什么意义。&br&&br&世界上除了下面我举例子的巨人之旅赛事之外,更加虐的超级马拉松还有很多,但基本都太小众了,比赛人数经常不到100人。&br&记得有一次看一场比赛的报道,某国内选手取得了亚军,但后来仔细一看一共13个人参加,6人完赛。&br&&br&所以下面的举例,可能个别人觉得文不对题,我只能说,这是我对这个不靠谱问题给出的一个供参考的回答方向。&br&&br&有评论提到胖胖熊,他在国内超马跑圈也是一个传说般的存在,因为他不在国内,应该常住德国。&br&几年前完成了一些普通的超马赛事后,他就开始进入到另外一个境界的,最近两年在参加一些我都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比赛。&br&感兴趣的朋友,请移步参见本问题有一个新添加的回答,转帖了胖胖熊最近一次500公里穿越赛的文字经历。&br&估计肯定还是有无聊的人说,那个答案也是文不对题的,而且也不是“不吃不喝”。。。&br&对于这种无聊来扯淡扣字眼儿的,无论哪篇回答看来本就不是写给你看的~&br&&br&越野跑最近几年在国内刚刚起步,希望更多朋友关注~&br&补充:后面补充了一篇巨人之旅赛后专栏文章,供各位参考~&br&&br&——————&br&很多超长距离的尝试,这个不太好有标准,还是举一个比赛的例子吧:每年九月上旬在意大利北部奥斯塔山谷绕一周的巨人之旅(TDG),长度332公里,累计爬升超过24000米,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大的山头哑口要爬20多个,最高海拔3300多米。&br&&br&举这个比赛为例子原因是:&br&1、它是超过300公里距离的一场连续赛,就是吃喝拉撒睡都不停表,算总时间。跟很多250公里多日赛不同,那个只计算每天赛段完成的时间做累计排名。&br&&br&2、参赛规模较大,并国际化。&br&每年750名选手参加,意大利本土大概一半,共有大概来自40个不同国家选手参加,也算是具有一定的规模了。&br&因为国外很多变态超长距离赛事都非常小众。&br&即使100英里这样距离的比赛,在美国,政府很少支持让其发展到很大规模,大多跟当地环保有关,比如西部100英里赛每年也只有450个名额,硬石100英里赛名额更少。&br&只有欧洲会政府全面支持。&br&&br&比如巨人之旅举办地Courmayeur小镇山另一侧的Chamonix举办的UTMB及其他几个分组赛,规模相当庞大,单UTMB组2300名选手同时出发,其他几个组别一共7500多人在一周之内陆续出发,距离从102公里到330公里不等。&br&举这个例子是说明巨人之旅,还算是举办规模比较大的一场超马赛事。&br&&br&&br&&br&3、平均海拔高,赛道艰难,但每年还是有大概50%的完赛率。&br&&br&&br&因为爬升很多,对于大多数选手来说是一个考验意志力的徒步比赛,精英选手大部分都会在跑动中完成,今年男子第一名大概用了70多小时,基本中途没有睡觉,如果睡,应该不超过15分钟。&br&&br&&br&这个比赛关门时间150小时,中间还有30个左右的补给站,其中一半都有关门计时点,如果不能按时到达,就算被关门了。&br&&br&&br&中国大陆选手从2012年参加这个比赛,当年4名大陆选手参赛,其中3人完成,但当年因为大雪封山,组委会临时取消了最后30公里的赛道。&br&&br&&br&2013年,大概6名大陆选手参赛,其中2名完成。&br&一名自主网站报名的中国选手杨源,因为天黑路滑,滚落陡坡悬崖,头部撞破,失血过多,不幸遇难。这是该赛事创建以来第一位意外身亡的案例,现在在在杨源遇难的赛道旁,树立了一块他的纪念碑。&br&&br&&br&2014年,因为去年的意外事故,安全检查更加严格,大站关门点原有基础上强行要求必需在关门点前两小时进站,以保证休息时间,这等于又加大了完赛难度。&br&2014年共有9名大陆选手参加,最终3人顺利完赛。值得一提的是来自锦州的魏楷伦仅用时107小时完赛,是目前最快完赛的大陆选手。另一位女选手珊瑚(曲丽杰)用时132小时完赛,成为目前唯一完赛大陆女选手。&br&&br&我今年自己网站报名参加,遗憾止步201公里处,比规定时间晚14分钟进站,遗憾被关门。&br&明年再战!&br&&br&&img data-rawheight=&18472& data-rawwidth=&640& src=&/2d9aa7dac252cbe9e070e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2d9aa7dac252cbe9e070ec_r.jpg&&
又补充:我不是科学家,所以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是:我不知道。如果谁想亲身尝试,不等于找死吗?而且问题下面还补充了一句,说条件是“不吃不喝”,我想问出这个问题之后的人不会期待有什么正经答案吧。所以,我只能从我了解的在身体健康范围之内,有一定规模…
前网易新闻上看到的&br&&blockquote&浙江渔民成为完成七大洲极限马拉松世界第一人&br&&br&&p&
闯地狱,根本停不下来&/p&&p&  36岁的陈盆滨从南极带回了四样东西,其中有一个冠军奖盘、一枚完赛奖牌、一枚七大洲马拉松奖牌。它们被随意地摆放在桌子上,任人从各个角度拍照。有朋友称赞这枚七大洲银质奖牌意义非凡,陈盆滨瞥了一眼,脸上露出了不甘的神情,“他们低估了我,我跑的是极限马拉松,不是普通的马拉松。”&/p&&p&  据初略统计,在全球七大洲完成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不到100人,而每次都跑完100公里以上的选手,只有一个。&/p&&p&  这个人就是陈盆滨,他像阿甘一样不停地跑着,将所有人都甩在了身后。和那个经典银幕形象的经历相同,在成为一名跑者之前,陈盆滨也是一位渔民,小学毕业后,在船上度过了9年的光阴。之后是边打工边跑步,从一名业余爱好者,变成了一个传奇。&/p&&p&  第四样纪念品,藏在陈盆滨的外套里面,这是在乘飞机前往南极之前,在智利花了600元买的一根银链子,上面挂有一个小地球的吊坠。“以前捕鱼的时候,我只是一只井底之蛙,现在我跑遍了整个地球。我喜欢这个吊坠,也喜欢自己的人生经历。”陈盆滨说。&/p&&p&  A&/p&&p&  南极险阻&/p&&p&  10万元参赛费,零下30℃的极寒,11级大风,仅6人参赛,跑100公里……他把贴身衣服脱下来时,全部都是冰。&/p&&p&  早在4年前,陈盆滨就萌发了前往南极的念头。为了这次挑战,他做了精心准备:让人往自己身上倒冰水,在一个私人冰柜里锻炼抗寒能力。今年夏天,他一头扎进了黑龙江的雪乡,之后又踏上了海拔3700米高的四川稻城。&/p&&p&  但事后发现,这些模拟环境的备战,只是白费力气。“南极气候多变,经常让你措手不及。”他说。&/p&&p&  本次南极马拉松只发60张门票。陈盆滨交了10万元的参赛费,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在智利集结。原计划11月17日上午8点半出发,临起飞前半个小时,组委会却突然通知,因为天气恶劣,出发时间推迟。一天之后,队伍才得以成行。&/p&&p&  开赛时间也一再延后,直到11月20日,100公里的极限马拉松比赛才正式鸣枪。&/p&&p&  这场赛事全程在南纬80°以内的南极圈内进行,常年平均温度在-20℃至-30℃之间,海拔900多米,出现风暴的可能性极高。赛事主办方发出警告:不要让皮肤长时间裸露在室外,否则有冻伤甚至截肢的危险。在这片内陆,企鹅都难以进入。&/p&&p&  一同前往南极的大多数是参加普通马拉松的运动员,参加极限跑的人数不断减少,临发枪时又有一名选手退出,最终只剩下6人参加。这是六名真的勇士,他们置身于零下30℃的极寒,还要顶着11级的大风。通过比赛视频可以看见,刚刚出发的陈盆滨就被吹得东倒西歪。“不起风的话,你的手放在外边半个小时,一点事都没有。一旦起风,你手放出来,一分钟就让你疼得要命。组织方说,这是历年来天气最糟糕的一次。”这给陈盆滨的赛前计划带来了极大挑战,“我肯定能够完赛,但之前我还想着破纪录、拿名次呢,起跑之后就会发现,实在是太难了。”&/p&&p&  出乎运动员们的意料,南极的雪地很软,事先准备的钉鞋根本抓不住地,“本来我们跑步是有巧劲的,叫做后推跑,但在这里完全用不到,只能用蛮劲,硬跑。”&/p&&p&  狂风卷起的浮雪不仅让运动员很难发力,同时也掩盖了路标,“我问组委会能不能把路标压一下,但他们说不可以。”此前,南极极限马拉松的纪录是11小时,在大风与寒冷的双层攻击下,破纪录的梦想仅仅延续到了第三圈就宣告夭折了。“冷,身上感到疼痛。”第9圈达到了身体的极限,“当时感到特别冷,头晕,进了帐篷后,就不想出去了。”&/p&&p&  跑着跑着,汗流出来,立刻就结成了冰。他穿了三层衣服,防风衣、速干衣、紧身衣,把紧身衣脱下来时,全部都是冰。每一圈是10公里,每位选手要跑10圈,跑到后程,陈盆滨每跑一圈,就要换一次衣服。即便如此,还是无法避免受伤。几天之后回到国内,他撸起袖子,左手腕已经被冻得发黑。&/p&&p&  环境恶劣,陈盆滨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13小时57分46秒,他没能改写纪录,但还是获得了冠军。让他欣慰的是,名列第2的意大利选手在2小时零6分之后才完赛。&/p&&p&  “又能完赛又能拿冠军,还是很开心的。”陈盆滨说。历时4年5个月,他终于完成了七大洲极限马拉松的大满贯,实现这一壮举的,目前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p&&p&  回程的飞机上,陈盆滨美美地睡了一觉,之后只有一个感觉:饿。“刚吃完一顿没多久,就又觉得饿了。”他说。饥饿的状态大约持续了一周,才恢复到了正常的模样。&/p&&p&  B&/p&&p&  极限之旅&/p&&p&  从环勃朗峰的105公里开始,254公里、250公里、241公里、100公里、100公里、246公里、100公里……很多人好奇,他为什么蕴藏着如此多的能量?&/p&&p&  在南极拿的这个冠军是陈盆滨参加极限跑的第一项国际冠军。&/p&&p&  他发现自己身上具有无穷的能量,也是从夺冠开始的。2000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鸡山乡举行一场俯卧撑比赛,参加的多是公安、武警,陈盆滨也去了,并且一口气做了438个俯卧撑,最后有人推了一把他才停下来,站起来一看,人都没了。这次比赛,他挣到了600元的奖金。&/p&&p&  从2001年开始,陈盆滨参加了各种电视吉尼斯挑战,扛75公斤沙包走220个台阶、水上轮胎竞跑赛……2001年5月,他参加中国电视吉尼斯扛太空水距离持久赛,每人扛着5加仑(20公斤)的桶装水,不能换手不能换肩,谁走得最远谁就是冠军,陈盆滨用了14小时21分,走了75.12公里,比亚军选手多出240米。“走到后面,就像大山压下来一样,特别疼,这种痛苦我现在都能感觉得到,受了内伤。”陈盆滨说,“但是我赛前就放出大话来了,一定要拿到这个冠军,所以说,一定要等到别人放下我才放下。实际上我的身体已经超出极限了,是意志力在帮助我克服一切困难,自从这个比赛以后,我感到特别自信。”&/p&&p&  在尝试十几个运动项目后,他发现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奔跑。“跑步时不会有烦恼,身体里一切器官都变得活力十足,那些没完没了的耐力好像在脚上装了台小马达,推着我不断往前。”陈盆滨这样描述那种感觉。&/p&&p&  第一次尝试参加马拉松比赛,陈盆滨懵里懵懂,穿着皮鞋就上了赛道。结果,他的成绩是3小时09分,达到了二级运动员的成绩。这让他看到了自己的跑步天赋。&/p&&p&  那是他参加极限跑的起点。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陈盆滨接连不断地参加各种山地户外挑战赛、铁人赛、耐力赛、全程马拉松、登山赛、定向越野赛。在越来越多的比赛中,陈盆滨的超强耐力一次次得到展现。仅在2009年,他就在各种户外耐力赛上拿到了26个冠军。国内的比赛基本上都参加过了,陈盆滨下了决心:去国外挑战。&/p&&p&  2009年,他报名参加了环勃朗峰耐力赛的105公里比赛,“需要选手在山峰呈坡浪形的来回奔跑,落差很大,有的地方是悬崖,根本跑不起来。”那次比赛有700多人参赛,最终只有440人抵达终点,陈盆滨身上带伤,拿到了第27名。&/p&&p&  之后是巴西亚马孙254公里丛林马拉松、新疆戈壁长征250公里极限马拉松、摩洛哥撒哈拉沙漠241公里地狱马拉松、美国西部100公里极限马拉松、澳大利亚昆士兰100公里极限马拉松、希腊斯巴达246公里极限马拉松,直到两周前的南极100公里极限马拉松,4年半之内,横扫七大洲各大极限赛事。他曾在28天之内完成三项赛事,跑了600多公里。&/p&&p&  按照极限跑圈内的惯例,跑热带的是一拨人,跑寒带的是另一拨人,像陈盆滨这样冷热通吃的,还真不多见。他没有赞助商,不懂英语,把自己扔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然后向着终点不停奔跑。他苦笑着:“每次国外比赛,我差不多都是唯一独自参赛的运动员。”&/p&&p&  在希腊,他出现水肿,小脚趾指甲生生脱落,最后借了新加坡跑友一双大一号的鞋跑到终点;在亚马孙,他遇到了当地居民的攻击,跑着跑着,一摸脖子,全都是蚂蚁。&/p&&p&  2011年4月的撒哈拉沙漠,陈盆滨看到了自己的极限。起伏的沙丘、黑色沙漠、忽软忽硬的路面、沙尘暴、炎热、干燥,7天6个赛段的比赛中,才行进到第二天,他就开始出现虚脱。&/p&&p&  “一点力气都没有了,鞋子里一进沙子,就跟不住了。”紧要关头,又遇上膝关节受伤,陈盆滨让主办方给他打了封闭针,吃了止痛药,靠着顽强的毅力,最后一个赛段靠走,走到了终点。&/p&&p&  很多人好奇,在这个身高1.72米的汉子身上,为什么蕴藏着如此多的能量?陈盆滨笑了笑,只一句带过,“后天的努力很重要,我是练出来的。”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p&&p&  C&/p&&p&  跑出人生&/p&&p&  他从一个世代靠捕鱼为生的小岛上跑出来,跑出了名气,也买上了房子,“我希望完成一个壮举———在极限赛事中比到五六十岁。”如果不能坚持那么久呢?“现在即使让我回去继续打鱼,我也没有问题呢。”&/p&&p&  陈盆滨有着“耐力狂人”、“极限达人”、“中国耐力王”、“中国铁人”等诸多称号,但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只是海岛上的一个渔民。&/p&&p&  他出生在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海边一个名叫鸡山乡北山村的小岛上,每天只有涨潮,才会有一班渡船将村民送到对岸的坎门镇,还要再坐一个小时的小船,换乘一个小时的拖拉机,才能抵达县城。&/p&&p&  岛上的老百姓世代靠捕鱼为生,“不管你念书念到几年级,最终还是要回到这里,做一个渔民。”陈盆滨小学毕业,就顺从了宿命,13岁那一年,他跟随兄长出海打鱼。“一天来四次潮水,拉网、收鱼、再撒网,干完一个,只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睡觉,人还迷糊着,然后就又被叫起来干活。一次出海要7到12天,有时候连续好几个晚上没法睡觉。”出海捕鱼危机四伏,有好几次,陈盆滨差点命丧大海。一次淡水缸漏水,他与其他渔民靠吃鱼,在海上度过了3天3夜。还有一次马达突然熄火,小船停在了大海中央,陈盆滨与激流搏斗了几个小时,才救回了不会游泳的哥哥与自己的性命。&/p&&p&  熬夜打鱼的日子过了9年,陈盆滨觉得亏本,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坚持卖了船,进了当地的阀门厂当工人。那个时候,跑步还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他每天都以这种方式上班下班。“我住的地方离工厂大概10公里,每天早上我要绕一下,跑十几公里去上班,晚上一般加班到10点钟,再跑回来。”多数时间,陈盆滨都是光着膀子跑,那些日子,他是马路上唯一跑步的人,在旁人眼里,他不过是一个疯子。为了寻求赞助,他打了100多个电话。“满大街去找,没有一家企业愿意帮助我。”&/p&&p&  但跑着跑着,终于跑出了一条路。&/p&&p&  2006年,做电器生意的苏泊尔公司老板听说这些“怪人怪事”后,觉得陈盆滨忠厚老实,便将其招至麾下。陈盆滨在那里干过许多工种,先在车间,后做包装工,再后来是保安、园艺工。“不管干什么体力活,我从来不偷懒。”他说。&/p&&p&  公司包吃包住,还支持陈盆滨跑步,给他报销参加比赛的往返机票、住宿、报名费,而挣到的奖金则全归陈盆滨自己。尽管老板没有在公司里公开宣布,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知道他是个老板支持的运动员。现在跑出了名气,陈盆滨的工作关系还在苏泊尔,公司还给他交保险,交公积金。&/p&&p&  陈盆滨很感动,不过,他也有自己的信念,“我不需要太多的钱,觉得能养活自己就够了,想去参加比赛时可以去,那种约束我的地方,再拿多少钱给我,我也不愿意。”每次出现在公开场合,陈盆滨的运动服上定会有两个商标:右边是经纪公司盛力世家为他找的赞助商,左边就是苏泊尔。&/p&&p&  “这是我自己贴上去的,公司从来没要求我做出回报,但我知道,它是我的恩人。”陈盆滨说。他总是在感谢,每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事后必定主动给对方发条短信,“今天辛苦你了,谢谢!”&/p&&p&  成名之后,陈盆滨又回到了家乡,他花了近百万元在坎门镇上买了房子,全家人住在一起,每次参加比赛之前,他都在那里训练。赛前备战期间,是家里伙食最好的时候,每一餐母亲都要添两个菜。“有七八个菜,他们都一个劲地往我碗里夹,希望我能取得好成绩。”说起这些,陈盆滨的脸上洋溢着幸福。&/p&&p&  跑了十几年,他感慨最多的,是这个项目渐渐由冷到热。当年他光着膀子上路的时候,全国范围内只有四五场马拉松比赛,现在,路跑遍地开花,光是有组织的马拉松赛事,就有五十多场。有朋友建议陈盆滨开一家跑步俱乐部,以他如今的成绩和名气,定能招徕不少客源,他却摆了摆手,拒绝将自己的爱好与金钱挂钩。“我喜欢教大家跑步,也希望能够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跑步中来,但我不会靠它来挣钱。我参加的每一场极限马拉松比赛都是没有任何奖金的。现在我在老家有了房子,生活不再是问题,跑步是我的人生梦想。”&/p&&p&  已经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的陈盆滨,打算未来挑战一些“不一样”的比赛,比如,参加北极的普通马拉松,但问题来了———如何对付那里虎视眈眈的北极熊?目前已经有了清晰的计划,是参与明年田径世锦赛的宣传,&b&从日到7月22日,他会从海南跑到北京,每天完成一个马拉松。&/b&&/p&&p&  “全球有那么多个国家,有很多不同的赛事,我还有很多目标没实现。”陈盆滨说,“我希望完成一个壮举———在极限赛事中比到五六十岁。”如果不能坚持那么久呢?“现在即使让我回去继续打鱼,我也没有问题呢。”他总是在笑。&/p&&p&  耐力狂人的跑步贴士:&/p&&p&  ●我花了7年的时间才真正地参与到极限跑赛事当中来,越野对你肌肉的要求,对你跑步能力和技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建议没有任何运动天赋的,每天坐办公室的人,从走路开始,要首先养成走路的习惯,每天走个20分钟,每走5分钟拉一下身压一下腿,两三个月养成习惯以后,再开始练跑步。&/p&&p&  ●有一两年跑步功底的人,我不建议立刻去跑全程马拉松,最好先在一年之内跑个10公里或者半马。越野的话,我觉得等个三年差不多就可以练了,首先尝试5公里之类的。最主要的还是找一个专业的教练给你一些指导,因为我发现很多爱好者跑步姿势不对,跑步如果没有巧劲的话,你用的力量很大,又跑不动,而且容易受伤。&/p&&p&  ●至于跑步的技巧,可以看一些专业人士的视频,或者听一些专业的课程,这样会让你事半功倍。还有营养的补给,那也是非常重要的。&/p&&p&  ●在跑步的装备上,我觉得很多的现在的紧身裤,没有缝隙的那种做得就非常好,但是一定要宽松一点。冬天一定要穿长裤,这样冷的时候,就不容易受伤。鞋子方面,如果参加100公里以上的比赛,我建议穿两双棉的不打滑的袜子,这样的话,起水泡的几率就会降低。&/p&&/blockquote&
前网易新闻上看到的浙江渔民成为完成七大洲极限马拉松世界第一人 闯地狱,根本停不下来 36岁的陈盆滨从南极带回了四样东西,其中有一个冠军奖盘、一枚完赛奖牌、一枚七大洲马拉松奖牌。它们被随意地摆放在桌子上,任人从各个角度拍照。有朋友称赞这枚七大洲…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基因组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