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晋西北麻将概率与打法是什么打法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煮酒论英雄(酷评129师)
&&&&&&&&&&&&
八路军哪个师打鬼子最行?129师!老八路过河不久的战斗:长生口、阳明堡、七亘村、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香城固那一连串地名都因灭倭出名,那都是129师各旅、团干的“湿活”;1940年“百团大战”也是129师出兵最多,伤亡、斩获均最大。
129师不光仗多,也至巧,惯以运动伏击战制敌。刘伯承在过河前组织全师狠学了一把“平型关”,看来学习的效果不错,129师旗下的“打将”对这个巧仗是做足了功课的。
&&&&&&&&&&&
(1938年1月,129师领导人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桐峪镇合影。左起:李达、邓小平、刘伯承、蔡树藩)
129师打仗的同时,部队也“闹腾”得开,1938年初就占了晋东南这个“棋角”,在晋冀豫这个“旗牌”下拨弄开五个军分区;同时又前出到平原地带去“屠龙”,以冀南军区名义也生辟出五个分区地表,真是山地、平原通吃。自诩为“八路首创根据地”的模范晋察冀,此时不过才成立了属下四个军分区,刚刚铺盖过北岳区域;先期过河打响的115师罗荣桓、120师贺龙部,一个还在吕梁拖延,或走或停不知“路”在何方;一个愣站在晋西北“看风水”,码不定“出资”意向。
129师抗战中声势大,一直盖过其它八路山头,一曲“我们在太行山上”就是夸的它,不然咋不唱“我们在泰山顶上或者滹沱河边”呢?后来抗大总校出延安也搬到129师地皮上。
129师仗多且恶,它占的晋冀豫这“福地”比晋察冀或晋绥那“旮旯”都重要些,局关交通枢纽、粮米要道。鬼子驻防多,也较不能忍受,你攻过来我就得返过去,所以战争激烈频繁。
129师营中“打将”多,今天公认的共军名宿看它占几个?刘伯承、徐向前、陈赓六占三;“战争狂”彭德怀也算这搭儿,领导稍憩他就越俎代庖,自个儿“操刀”撵着129师弟兄上。
115师兵力厚实,素质也天然好,可仗火就比不赢,因高层“打将”就只玩一个林彪。他伤了,队伍就只能由“三大政委”各分一拨带着,拜托能“领养”活、建个“窝”什么的就不错了(后来这几个“妈”倒是挺会持家养崽熬日头的,等“爹”出院后领着干“承包”,瞧这“一家子”接的“工程”可就耀眼了)。
120师仗火比不赢则是由于自个儿“瘦身苗条”颇“自怜”,看到“重体力活儿”就和你忽悠。
129师“打将”多:
刘师长(刘伯承)自然是“铺面”的大“掌柜”,声势领先;徐副(徐向前)则是总指挥,余威未了;陈旅座(陈赓)更在出道时就跻身“黄埔三杰”,当了国共双方上千学兄学弟的头,也是一挥斥惯了的“爷儿”,所以论战就不止一个声音说话,“拿事”也不仅一种本领玩法,就是现在形容的“内部声音多”!
刘伯承是个质朴的领导,性格腼腆斯文,待人多些兄长的说教。虽说兵学五车,可在中央苏区就没怎么发挥(没独立带过兵),故打仗的水平就未被井岗山众“头领”认可。现在摊上指挥这伙“湖北佬”是因其曾在“红4”总部做“人质”的瓜葛,当时、以后(援西军那段)都有些贤名,中央知他能抚众心故公布任用,所以刘帅决定战事,调遣人马语气均平易谦和,也多与副手、部将交流、商谈,非不得已不施“刚决柔”法门。即使后来刘帅战绩显赫,智服三军,他那威权“仪仗”总觉没跟上,被几人轻松自得地一朝豪抢。
&&&&&&&&&&&&&&&&&&&&&&&&&
 (1940年春,刘伯承(右三)、邓小平(右二)、朱德(右四)、聂荣臻(右五)等在晋东南桐裕镇)
在抗战中,正是刘师长这“民主、仁德”的风格,使得129师各部颇多五花八门、想法多多以及风格迥异的沿革、变化和发展。这里头潮升水落,这表演有优有劣,这“收盘”有兴有衰;决不象115师后来的大发展那样就一股“涨停版”冲霄气势,也不象120师“冥冥府”中注定的那般一味“跌停”。
中国的团队绝对由“团总”把握,因此,要想研究129师,就得研究刘伯承对他属下各部的态度、教化及影响,最终必然落实到刘伯承与129师主要中层将领的知交“互动”关系上。
先说陈锡联。先提他有三个理由:一是他乃129师头号团队769团的首任团长;二是他和刘伯承的关系很铁;三是他算129师最后整合成“三大帮”后的“太行帮老大”。
769团是“红4”中10师编成,鄂豫皖红10师在“红4”中的地位就如同“井岗红4团”在1军团中的价码一样,非比寻常。769团抗日首功就是阳明堡打机场,也是八路军绝无仅有的一回揍空军(日军的机场守护得好,不象老美常有漏)。后来129师发动的那些战役、战斗,多半769、772这俩番号轮流“坐庄”主打团,但这不算陈团长的最“拿手”,陈之如何“出道入局”才显他的水平。
&&&&&&&&&&&&&
&&&&&&&&&&&&&&&&&&&&&&&&&&
&(百团大战,陈锡联作战斗动员)
陈锡联一开始就和师长处得好,谈得来,因此刘伯承的工作“重心”,不管是开战还是发展都老在他这“地面儿”。刘过河带的先头团就是769,两人在援西军就投缘。入晋后129师求发展,团副汪乃贵要“分灶”成立游击支队,陈让他带走7连;旅部要新编独立团,陈送去余营长外加9连做骨干。稍后129师在太行站住脚,刘伯承就算计那平原。派遣陈再道去取冀南,好家伙,要从769团调出五个连(三个步兵连,二个特种连),陈眉头一皱也随他。
陈再道是386旅的“副将”,你发展,却要我出兵,啥道理?可这锡联就能忍,顾及大局,善结人缘,算算769团去了几个红军连,老底还有吗?撑死算它剩5个连,可陈团长“沟松底漏”,他会编、会补,不出几月照样还是全师主力团!
现有争论772、769谁算129师的头号主力团,当然769团!772团多会保持“原装”,没调出几支红军连(就“供养”了个自家的补充团),在这种素质相差的情况下俩团队仗都打得同样好,你说哪个更厉害?
陈锡联带兵心态忒好,前程就可知了,在129师后来的各个阶段,不论高峰低谷都不受影响,一路飙升。新385旅交给他(39年春老旅长王宏坤到太行也争不过他),太行纵队交给他(李达干瞪眼),后来二野第一主力3兵团也交给他(此番无人敢抢了)。
和首长的交往上,刘帅亲切得给他起外号,这“小钢炮”的名气在全军叫响。按现在的话,陈锡联最具投资心态,也最会做大做强,这不是他特“运气”,这“造化”是他那秉性给的。解放后他与前后主军的彭、林、叶几大帅的关系都很好,一直官运亨通,安渡过那些党争的急流险滩,一直干到政治局。
“文革”后期的陈锡联有些失德,不说助谁为虐,就说发案那张志新,一个党内毛丫头,即便真反毛,抓了就行了,动那么重的“刑杖”较真干啥?误了一世好将道,不过那时代似乎谁都有些丧心病狂。
769团调出的那些红军连后来都担当了共军各主力师团的“骨架”。汪乃贵带走的连队现在在16军48旅;余
品轩带走的连队大约在26军老97团;陈再道带走的两个连在新疆国防4师;孙继先从陈再道处“转手”带
入津浦支队的10连则存身于31军86师;加上769团主力就支撑着12军36旅。团队开花结果,天南海北,广
有善缘(看看那只能“偏安”西域的772团),这倒可告慰锡联上将曾经的心痛了。
再说陈再道。陈上将入陕甘就任“红4”中的4军军长,临渡河却降半格到31军去上任,再做386旅副旅长。大概中央对“红4”不太放心(虎出深山很难说?),故召唤4军“前辈”军长王宏坤重新出山(任
385旅旅长;王和“红1”的哥们走得近)。
入晋全师开创晋东南刚完,刘伯承就嚷着要“落平阳”,点将就点陈再道。那时师部“空营”了,倪参座留在太行办军区,徐师副时而要去战区搞统战;385旅只过河一个团,不该你386旅出人出枪还咋的?
&&&&&&&&&&&&&&&&&&&&&&&&&
&&&&&&&&&&&&&&&&&&&&&&
(1936年,萧克(左起)、刘伯承、陈再道、耿飙)
陈赓玩“花活儿”把陈副将、李(聚奎)参座都支来,兵却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副将奉命要尅日出征,无奈只能去“挖”769团中的旧部,这狠揪一把让锡联“真的好恨你”。
陈再道是38年1月以东进纵队的“关防”下的冀南。这个先锋官出营吐个阵型倒很是声势浩大,吸引来的各股“民营”平原游击队真不少,“爆发户”们忙得团团转,扯起嗓子就喊增援,129师这才佩服“独帅”眼光真毒,2月跟着就去了宋主任及骑兵团,一蹿还蹿到了南宫。
这平原大得头一回见,自带、收编的兵力一撒就散,这回需要动用更大的“腕儿”了。徐向前闻讯丢下“老西”不谈了,点起大大小小四个团连夜下太行。徐总威势犹逼人呐,今番386旅“放血”跟来了主力771团。
陈司令展开之后就一直坐镇冀南,一会儿是提辖野战纵队,一会儿是经营地方军区。他这里兵力最盛时编成了初期129师五大作战集团中的三个:东进纵队、青年纵队、先遣纵队,都是旅规模。比比同时期的晋豫陈赓、太行陈锡联,也不过各人手上一集团(385、386旅)。40年春冀南的三个纵队正规化为新4、新7、新8旅(“亲密”着5、6两数呢),从此奠定“冀南帮”的门庭。后来新4旅的名气“西北望”,战斗作风丝毫不差河东健儿老5、老6旅,那是延安时代的再造化。
“冀南帮”在后来的平原坚持中对内对外都吃亏,实力下降得厉害。先在“百团大战”后被鬼子围攻报复,它这爿地一马平川,军队、百姓都不好隐蔽,日军的机动性强,反扫荡必然凶险。平原碰到机械化,再大的地方也局狭。“独帅”给“麻将”支招,兵力要能迂回闪身,不妨再向东向南扩大圈子,于是陈再道督导新4、新8两旅分别向南、向东廓疆。
可这时115师已在南边的冀鲁豫,东边的冀鲁边下眼布局,放了“防区”警戒线,兄弟间不便再争地盘。
“麻将”此时乱了方寸就犯迷糊。精兵简政固然好,可把精锐撤回太行去将息,各分区留下老弱新兵还号称“基干”坚持?刚好中央要调兵回防陕甘宁,师部就决定退进山的771团直去延安。这当口“太行小弟”秦基伟见有机会,小麻求大麻就来“借”10团(已先去了几个连),这一来冀南的新4旅“空了壳”只得就地解散。
隔着太行山的陈赓瞅瞅不能等,就找师部讨还“旧债”(771团),软磨硬泡补了新7旅的20团。“冀南帮”的主力团一下丢仨,这陈帮主当得窝不窝囊!44年与冀鲁豫军区的合并也挠心,名义几乎取消不说,又被这“近邻”“拐走”落单的21团。因此后来冀南成立2纵,4、5两新旅的“聘礼”陈“公爹”就只能各给一个二等团了(新4、新7仅存的11、19团)。
人说十麻九怪,可陈再道就是那“剩一”的老实人,他后来在大别山多听招呼,又把主力5旅遣散打游击,还说是向1纵看齐(它散了19旅)。可人家1纵多牛啊,队伍里有四个旅,杨勇在掂量“开”谁,剩下的那仨每家都有红军团队,咋看齐?但这麻子老实也倒有他拔尖的好处,和那种严峻型首长如邓、如林也处得多自如,一段是同守大别山时候,一段是受中南局指挥期间,林、邓首长都呼再道同志,不简单呐,经历原本一点不沾边。
三讲王近山。“蒙尘”几十年的王疯子现在名气可大了,大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电视台放《亮剑》,饭局上大伙儿爱哄谈,一朋友问:你说李云龙演的谁?邻桌一“寸头”开了口,就演王近山那档子事。我哑然失笑,“体系”不正啊。王近山在129师从来都是主力团的干活,可那片子不是侃么子独立团么?仅就前半段评说,演的韩东山或查玉升都无不可。可后头就离谱了,这独立团“贡献”给了华野?华野给中野调兵派将还差不多,现在不是大谈融资“管道”吗?
&&&&&&&&&&&&&&
&&&&&&&&&&&&&&&&&
& (129师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与副团长王近山[右])
129师能给新四军“出资”只能是两个“管道”。一是大冀鲁豫派去的;二是通过中原5师“转接”过去的(就象那皮定均)。可“李云龙”是上太岳的“岗”,这“隔山打炮”也太背了!再说即便老李真到华野,多大的“腕儿”啊、能那么横么?道上的话怎么说来着?到咱这地面儿,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你不看皮老虎,在24军次座上卧了多少年?这就是历史逻辑。你以为是解放后,象李光军那样,从21军直调到38军就能“平添”几分傲劲?什么《亮剑》?这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所敬畏,“为赋新词强说愁”整出来的“四不像”。
129师营中很有几员什么样的“糙活”都敢揽,一打仗就哮“烧铺草”的狠将。排小“座次”就是王近山、刘昌毅、胡奇才、查玉升。
王近山和这几个悍不畏死的“把兄弟”还不全然一样,他脑子活,有定力,很懂盘算手下兵马的存亡,这一优又略盖过他“红4”
同门的“智将”皮定均、聂凤智和周志坚。除此外他还有一好处:关键时刻能助“领头大哥”定份心神,撑撑气概。譬如后来定陶确定打整3师,那算好棋。可一接触,那前锋59团那般地凶狠疯狂,各纵心都“瓦凉瓦凉”的了,后头还跟着一个军呢(有点象廖耀湘用兵,也是前头一个团撵着你走)!众将面面相觑,都有点想“撒把”算了,“独帅”此时气魄也有些受挫,正犹豫呢,这时王近山跳出来“撒疯”了:别人不打6纵打,大不了打折了我当连长,老杜当指导员。
这一撑局,刘邓才下最后决心,如此才有二野“首歼一个整编师”的军史记录。后来一想这创记录的事儿可悬了,粟裕差点儿就候着了。
&&&&&&&&&&&&&
(1942年,太行军区和129师主要领导在新年团拜会主席台上。左起:刘伯承、邓小平、蔡树藩、李达、王树声)
王近山生得俊朗,一副斯文皮相,俗话说男人爱才女人爱俏,他这本事、材料谁不喜欢?因此疯子在129师时常挪地方,“三大摊”都争着嚷着“聘”他干主力首长。过河前后一段在陈赓手下772团做团副,锡联一升就把他整到769团干正职。待到麻子那里气派了,就来拉他去当新8旅“副将”且讲好了兵权由他。41年秋眼瞅着要转正旅长了,陈大将怕他心野不思归了,一把就将他调回386旅干旅长。在这太岳干得正欢呢,43年10月延安那边也想见见此人了,所以解放前的王近山,恃才仗相有党“疼”,威风呐。
刘帅、徐总都赏识近山,刘,王的初识还是徐向前介绍。刘师长鉴识近山是诚心为他设想,也是为全师谋划未来,安排他走大圈子,不局限在某一小“山头”。不然任你这些“帮主”追求,这王疯子也不能这般调进调出跟玩似的。
从性格讲虽然“独帅”自己也内向,但甚喜王疯子这性情中人,怎么说话都真情实感的流淌,不象陈赓“洒脱”起来恣意得没分寸,也不象秦麻一副“金不换”模样阴沉得刺眼。所以“独帅”想开玩笑了就专捡王近山,后来那句戳他“安副好卵子”的谑语也是全军闻名。
王近山在129师没能自个儿做主,“本埠”太局狭,“大班”多心思多,中间一段伙计们劲道也打折扣,王近山真正“造化”、与刘伯承“琴瑟相和”是在后来打造太行6纵的“工地”上。
自卫战争6纵开张不久,刘邓就简拔疯子顶了王宏坤。小王到任的第一场硬仗就给领导挣了脸,动用了6纵七个团(三个旅都沾上了)兵力环攻“钉死”在大杨湖村的王牌59团,激战3日终将这拨“衡阳英雄”“血吞”,为全军追歼整3师开了豁口。跃进大别山,6纵18旅又演义出“全体上刺刀”,以白刃战杀溃了前来截道的吴绍周,掩护野司安渡汝河。夺襄阳,王疯子定下绕山蹚水径直破城的战策,6纵提五个旅如惊鸿飘至,杀贼一个“头点地”捉了康泽。战黄维,“襄阳”、“洛阳”两营齐声唤,扁废了18军的威武团。如此十几仗下来,王近山几路杂牌支队“凑合”成的6纵就“篡位”为二野的一、二号主力。
二野中谁称头号主力军争议较大,只能在“钢炮”的11军(3纵)和疯子的12军(6纵)中挑。陈赓的4纵固然超强,可它的实力就四个旅,却分别编进13、14军,两个军各有一师象那“勾兑酒”,比不了“纯香”的11和12,三个师(旅)都一般强。
四论陈赓了。陈赓和刘伯承的关系就“生分”了,上下级间就是那种公事公办的态度,私下相处也是若即若离的感觉。究其原因,一是两人军史上素无渊源,互不熟悉难“认可”;二则彼此之间性格差别较大,一内敛一外纵生成的场面有尴尬;三是排兵布阵两人又都是熟手,俗话说兵有百家,因此各人都认知自己那套才是“拿”队伍的真章。这当中陈大将尚潜伏些“自主”意识,时而表现出怠慢,不象那种久居人下之辈。因此凡心思不晦的领导都会留意:这大约就是那种后脑有“反骨”的人吧。
&&&&&&&&&&&&&&&&&&&&&&&&&&&&&
&&&&&&&&&&&&&&&&&&&&&&&&&
(1940年9月,陈赓在突破榆社城垣后留影)
陈赓在129师绝对是一“大腕儿”,全师东渡三个团,加直属队九千,麾下386旅两团人马起码五千。陈赓先前在“红4”就是大别山最具实力的4军12师师长,资格能同等的就现在师部的首长倪志亮、王树声。虽然中间一段负伤“掉了链”,归队时到的是“红1”,可此番奉差“反馈”31军,似乎一点都不影响他和这班鄂豫子弟的旧情。
陈赓才情豪放,“魅力”四射,演绎出的“草莽”英雄气质很让“丘八”行伍们喜欢,一句话,很擅长“裹挟”部属之心念。所以386旅东渡后短短几月就为陈大将彻底慑服,团结得如“铁桶”一样。386旅在刘、徐的调度下打仗一点不含糊。从37年起的八年间,该旅那种见鬼子就“嗷嗷叫”的精神自始至终不稍减,战绩亦好,全军中能与之有一比的同级单位不多。若论及抗战中八路军抗日表现如何,就可从鬼子仇视386旅所打出的“招牌口号”略见一斑:皇军专打386旅!
但提起从386旅调兵抽人的话题,情况就不简单了。就算是129师中谁谁首长要调用一下它那771或772团,仗一打完那团队就象恋着窝似的星夜往回赶。那旅、团、营关系就象“小别胜新婚”般如胶似漆粘着。碰到这种情况刘师长就兀自暗叹,陈赓不简单啊,那么有“凝聚力”。
&&&&&&&&&&&&&&&&&&
(129师在八路军总部的直接指挥下,建立了以太行山区为中心的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这是朱德总司令(右)与刘伯承师长(中)、邓小平政委研究作战计划)
刘帅有时和陈赓交流很是语重心长,但总觉得他就嘻嘻哈哈昏扯一段,思想和你不上趟。38年初开创冀南那么重要的事,前半年就和陈赓打招呼:要从他旅里调兵将。可临事了他玩“马大哈”,使个麻子来交差,身边也就几个警通员。这事办得真窝火,最后找769团才解了围。刘伯承是那种善克制且与人为善的长者,遇手上缺兵情况紧急的战事,有时宁愿去电前指和左权商量,拉他节制的688团或689团来凑合一下,总是同学情深嘛。可事后想:这是毛、张交我任事的一个师,要建一块大根据地,兵力部署总不能老由下面这么牵制着吧。
38年5、6月间的冀南一地火焰,陈、李(聚奎)两个新编纵队“闹腾”得热火朝天。徐向前带到平原的教导团、骑兵团、警卫连全使光了。这当口129师的独立旅也要建立,可所部却没什么主力团营。徐总瞅着太行山“窝着”的那几个红军团心就堵得慌,那是党的财产,不属哪“爷”的私有吧!一个命令下给徐深吉,调他率771团速到冀南。整个“红4”都清楚,徐总轻易不动气,军令如此直白强硬不容商量,陈赓除了“割爱”无法阻拦。可团队走后陈就在番号上盘算:命令称771团已编为独立旅1团,我旅请求保留该团番号。跟着就成立新771“架子团”。后来见冀南那边仍称青纵771团,师里态度明显,遂改口叫386旅新1团。
陈赓如此“小家子气”足证其心志颇大。但从此129师“三大摊”也才真正形成,太行769、冀南771、后来太岳的772,该师地面三个红军主力团“三分天下”。39年底阎锡山制造“12月事变”,陈赓率386旅驰援晋南、晋西南支持决死队。稍后在太岳山、中条山开辟根据地,创建太岳军区这第三摊。仅存的772团红军“成色”保持得很好,新1团编号16团,补充团改叫17团,现又“新生”18团。陈赓在太岳干得挺欢快,这下才有点“天马行空任纵横”的气派。他的练兵方法与“独帅”确有不同,军区不设新的建制旅而只在野战团队这一级下功夫。待41年兵力厚实了和决1旅合组太岳纵队直属集总时,他把山西新军的这几个团(如25、38、54、57等团队)也磨炼得有棱有角。
43年集总点名王近山带16团赴陕,陈赓找“补偿”抓来冀南的20团,此二等团仅一年工夫就成为顶得老16用的“草花尖”(后来牺牲了个有名的团长楚大明)。从自卫战争的晋冀鲁豫4纵队到49年的4兵团再到解放后驻扎云南的13、14军,陈赓调教出来的原772、20、17、25、38、57这六个团就是一方“领地”里的野战主力。即使在共军几轮裁军后当前的大西南,4兵团硕果仅存的109、110、118、119(对应772、20、25、38团)这四个团仍被称作成都军区的“四大铁拳”。因此,如果说林彪称得起是创造共军王牌师的头号统帅的话,那么陈赓完全能算作是培育出共军铁血团队的前二、三位元勋。
解放战争中陈赓独立卓行几成一系,太岳4纵队独自在晋南、晋西南勇斗阎、胡,歼敌数甚至盖过初期的东北。记得延安《解放日报》也曾发过社论,标题就叫:向太岳纵队致敬!这是党报盛赞共军各部中一个军级部队的唯一一回。他这超级纵队下属五个旅,为“做大做强”所计把同宗太岳之8纵兄弟的22旅、24旅也“尽收袖底”,兵力几乎四万,也算普遍“偏瘦”的刘邓部队中的独特一景。三军逐鹿中原,陈赓更汇合孔军、秦纵建立陈谢兵团,兵力达到九万余众,比照他的宗主体系刘邓大军,那时笼统宣称也就十二万人。中原决战4纵两次阻援都避让胡琏的18军(豫东周家口,淮海浍河各一回),刘、粟首长都觉得陈赓所部多“自主”不说,尚有些不顾大局的“惜本”,所以淮海战役初期陈赓有一段就呆在野司“赞画”军机。进军中南暂脱刘邓“圈子”本是好机遇,可兵到广东大将就和林帅闹摩擦,除又来些自行其是的行动外,这回还多了个“越级告状”。
55年陈赓授大将后基本离开军队指挥中枢,去办国防工程学院。59年黄克诚下台,排名将四的陈赓按“礼法”惯例应该有总长的机会,可此时主择将的毛、林都有些忌他(他和彭、周走得近),能议军的刘、贺对他也无甚兴趣,加上罗长子的奋勇“僭越”,他最终的格局很是失意寡合。
陈大将61年即撒手西去,算是一等将材中辞世的头名。当年的部下都说他是浴后偶感风寒故去,其实他是胸中一股郁郁英雄浩气,长时间不能排解(名将脸面也很无趣)风寒乘虚所致而殇,这又引来文人爱说道的贤士无名或壮志难酬那类话柄。
&&&&&&&&&&&&&&
&&&&&&&&&&&
(1947年,刘伯承、李达、宋任穷、杜义德、王近山、韦杰等在大别山区)
129师值得一表的旅、团将领还有这么几位,李聚奎、徐深吉、韦杰、王宏坤。
李上将原是“红1”干将,过草地交换到31军,改编时做386旅参谋长。38年初和陈再道一起“离家”出走去冀南。在冀南成立的先遣纵队本是继续东开鲁西北,目标更在津浦路,不料115师也编了“东挺”纵队去山东,捎带就占了冀鲁边。集总统一调配叫停了129师。李聚奎此次出征未果怏怏而返,失地不说还“丢”了属下的津浦支队(38年秋归属115师)。此后也没再想呆冀南,纵队交与当地司令张维翰后就回了晋南,后来一段就在决1旅当旅长。他和刘帅、陈赓的交道都不深,在太岳也没什么新发展,45年间申请归队去了东北。
徐深吉是129师三大“原装”团的771团团长,率部脱离陈赓后冀南的那几个新纵队都抢着要他,所以呆过独立旅,帮过青年纵队,最后就归宿在新4旅(他就干到旅长)。徐旅长虽然才具平平但是恪守“规矩”,这是他当年能首任一个主力团长的最重要条件。“独帅”对他只能是印象一般,倒是向前和深吉还有些历史情缘。43年11月771团调出4旅去延安,徐深吉就留在太行办教育。
韦杰抗战初是集总的特务团长,调入344旅688团座任上就带队在晋豫地区游击“晃荡”。344旅扩充的八路军第2纵队挂牌不久,所属部队就和129师各纵统一要了番号,韦杰升任了头一号的新1旅旅长。40年2月2纵东进冀鲁豫,韦旅就“贡献”给了太行。小韦和刘帅都算129师的“外来妹”,性格又同样腼腆,中央红军时代任职相距远,相信他们结识的搭桥人是左权。韦杰倒一直就在太行这摊干,48年秋终于盼到了出任太行新编的13纵队一号首长,按年轮只能排行“太行帮”的幺四弟。但他入帮的“投名状”却极有价值,就是做副手时送给王二哥的6纵一个主力旅,这部队(后12军34师)含有二野系统本少见的一个红军团(100团)。
王宏坤37年整编八路军时的“人气”很旺,替代陈军长去做385旅的旅长。他的命运不佳实际上是“红4”一贯时乖运舛的继续。八路三个师129是最后出动,原因据说是当时还未完成“三讲”学习。临过河又来一命令,留385旅警备陕北。本来卫戌中央是那115师最适宜,政治上它本就姓“中央”,军力上它也最饱满,正多出一个无番号的独立团。可林彪是那种带兵多多益善的帅才,知道打日本兵力得有胜出,故紧催力促地赶着全师早就过河东去。解放后杨成武回忆,他那红1师编成的独立团是挤蹭着686团的人马上的船,弄得河西点校放行的国军旅长直纳闷:这八路一个团如何有这么多?
王大旅长闲守延安食不甘味,38年底被“恩准”单骑赴太行。这时129师几个山头已闹腾得初具模样,王无奈只能去冀南做陈、宋(任穷)的副将。王宏坤后来也没修成什么“正果”,就是随刘邓系统的扩大再进步为更大的副将。可惜的是他“遗弃”在陕北的主力770团,在那旮旯被人“领养”后就一直“营养”跟不上。44年末南下中原,一打硬仗就象那“病关索”气力不加。自卫战争随王树声不断突围,不断“受伤”,最终“丧命”于湖北光山一“宵小”(保安团)手上,可怜129师的这个“原版”红军团!
三个“原装”团的团副过河前后都很有名,除了按表过的772团王近山外,769团副座是汪乃贵,771团副座是韩东山。
汪副是很早就“辞家”单干,下太行挺进到平汉路做了游击支队长,40年5月部队合编新10旅干旅副,还是脱开不了太行帮。中间几年杳无音信(调延学习?),45年左右忽见他“出没”于中原5师序列,估摸是随从王震南下后派的“活儿”。
韩副在771团时倒是响应陈赓建起了自家的补充团(后为主力17团)。大约40年夏与疯子、汪副一块儿提的阶级,就在386旅当旅副。后来这职务也没干长,待疯子“返聘”回旅时人已不知去向。45年间他也在鄂豫皖部队“掺合”,做的是豫南分区的司令。“红4”的将领文化素质普遍低(早期高的那些已被张大知识分子清洗)。农夫从军起义打仗全靠死拼,磨练出的一身匪气“痴心”不改,这仨团副就是这种类。不过王近山情智略高过另两人,暴烈脾气多半用于外战,对付上级倒还不一味“死磕”。而汪、韩二副座不懂掌控,与上司的关系就两难相处了,故后来都只有离开129师“大家庭”(还有那爱耍横的许和尚)。这种莽将其他“山头”肯定也不爱搭理,你不去革命“发源地”还有何处?无奈那一方的统帅战和对局水平实在差劲,耽误了这哥俩儿“雁南飞”的憧憬心情,到了55年就都只能少将封顶了。
&&&&&&&&&&
(1938年4月,八路军第129师及友军一部在晋东南粉碎3万余名日军的九路围攻,歼灭日军4000余人,收复县城18座。图为八路军在进行战前动员)
再提及两员准团职部将,就是386旅的周希汉和“太行帮”的秦基伟。
这周、秦的共同特色有两点:一是两人各带出2野的一名军;二是他俩对待邓二代的态度恰似划一道“分水岭”。周希汉对386旅“小山头”发展所起的作用不论是作战还是练兵、抢地盘,除去陈赓、王新亭外实应排第三,这一点刘伯承心中有数,有一段觉察太岳的陈赓“尾大”现形时,刘曾打算让周参将“分田立户”。40年7月百团大战一阶段,129师相继出动了40个团,算是该仗最倾力消灭鬼子的八路二级单位。开战伊始,全师主攻部队被打乱建制编排为左、中、右三个野战纵队。其中中央纵队设太行,由陈赓率772团东进会合385旅并任指挥。而左路纵队所部则清一色的“太岳帮”,就辖那分属两旅的16、25、38三个团,刘邓点将周参座全权领导就地发动破袭战。想想此时王近山等爱将还在晋、冀一带干个偏路配合的活儿,就可想象386旅的周希汉在“独帅”心目中的位置了。
&&&&&&&&&&&&&&&&&&&&&&&&&&&&&&&
&&&&&&&&&&&&&&&&&&&&&&&&&&&&&&&&&&&
& 上将秦基伟
48年战淮海有一段陈大将失欢,中野4纵也指定由希汉代行代拆(象张翼翔代理华野1纵司令),无奈他就旅长衔,很为各旅的使用调配头痛。但周希汉从未能脱离陈赓的视域,陈也一直倚重这军事二把手。自卫战争一开始,386旅改称10旅周就任旅长,后4纵分组13军周也稳升军长。周希汉与军内另一“巨擘”林彪的关系也不错。有文忆及抗战后期在延安周、林两家刚好邻里,林彪那时尚无“虎儿”,所以甚喜周子,很难得地与其父子有交往戏谑。
周希汉解放后终离开了4兵团,也没去朝鲜,就在4野的“窝子”海军司令部干。周希汉和“二代”的关系就僵硬了,具体龃龉不清楚,大约就是不尊敬。影响到下边层级,解放后滇云一带的13、14军对老邓也是不热不哈。老邓79年主军后据说狠整了一把已迁重庆的13军,象它那里出身的将军至今都没多大的长进。
秦基伟在“太行帮”算老三,但抗战没带过野战部队,一直就在军区操持游击。他的起家,发达全仗恃他负责整编的太行9纵队。这队伍47年8月才成立,为的是搭伙陈赓加入中原战局。二野时代9纵总不见猛仗,只在淮海总攻时才狠捡了批“洋落儿”,如此可知当年“独帅”对秦的能耐不会有大的评价。可后来该纵改称的15军在朝战中就响当当了。一是守住了上甘岭,二是45师出了志愿军两大特级英雄之一的黄继光,“荣及”军、师长秦、崔(建功)二将声誉雀起一朝成名,压倒了一批因千百次奋战得名的雄夫猛将。秦基伟“文革”前就干到昆明军区司令,其时与此“荣升”相当的就只有贺龙的亲信黄新廷。秦司令和邓书记原也没理由走得近,机会乍来是由于邓部署反“凡是”需要他顶掉北京军区的陈锡联。小麻子端掉“小钢炮”后一直甚合邓意,官阶累进做到了“兵部尚书”。他最大的“彩头”是那场几十周年的邓阅兵,趋前“唱喏”,勒马三军,好一位冷脸总指挥。这光景在之前好象就只有开国的49年,区别仅在毛阅兵时,督军指挥的是当时卫戌京津重地的聂元帅。
人说邓主军就靠其二野(叶飞似就非议过),理由是重用秦基伟和提拔更小字辈的刘华清。其实此论谬矣,不妨清点,二野或更早129师中的“主打”将领,他看中过谁?更莫说依靠。他需要的只是二野中一些不知事件原委,不识“指鹿为马”,服他的中下级“人证”。要说倒是“前朝”华国锋还较倚重二野战将,他那“朝堂”上坐满了二野军人:苏振华、李德生、陈锡联、张廷发、吴忠,还有二野的“祖辈亲戚”许世友。当然华的水平还不到能如此“居心”为之,仅只继承毛的旨意。
关于冀鲁豫“摊位”和河南失手,现介绍八路军序列的书都把冀鲁豫军区划为129师的范围,这不符合历史脉络。抗战胜利后国共谈判,共产党方面提交给“国府”要价清单上的十九个抗日根据地,冀鲁豫是和晋冀豫平级的区域,同属“十九区”之一。而当时所谓的晋冀豫区则是太行、太岳、冀南三块次级根据地的统称,也就是129师的“三摊”合组。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及冀鲁豫军区划归其中那是自卫战争要开始时的事,其时129师的番号已然不提(八路军仍然叫)。不仅如此,冀鲁豫军区或部队和129师之间也无什么源流关系,那里的主要将领杨得志、苏振华、杨勇、王秉璋、张国华等都是“红1”的人。
区内部队的番号和129师也截然不同,冀鲁豫的野战旅是“教”字头排序,和山东那头一样,而你129师的旅却是“新”字头编号。所辖团队也各不相干,如你这里有叫21团的,它那里同样有。如果再大致追溯一下沿革,可知那地界最先是时任344旅代旅长的杨得志率队开辟,起家时称作八路2纵冀鲁豫支队。40年春黄克诚率2纵主力从晋东南南下会师才成立冀鲁豫军区(2纵指挥机关兼)。
因当时晋东南区域由129师和2纵“合营”,故初期冀鲁豫新编部队的番号曾与129师统一,其野战旅就排序为新2、3旅(新1旅留晋东南)。随后黄带344旅、新2旅继续南下华中支援新四军,剩下杨得志独力维持这冀鲁豫。到了41年秋,山东那115师已经站住脚,就来支援这西边的“叔伯兄弟”。先是杨勇带教导3旅入伙,看看力量还不够,42年冬张国华等又率教4旅西来成立军分区。至此冀鲁豫山头才成其规模,所属主力有教3、4、7旅(“教7”即那“新3”改称)。一直到44年2月中央调本埠“龙头”杨得志率五团一支队入陕为止,这地面都是115师的“摊位”,129师不便也无力对其有什么实际扶持(就来了个“团干”赵基梅)。
杨司令走后129师的宋任穷奉北方局令来组建“合资企业”任老总,“参股金”是拉用那冀南“楼盘”。这“架构”也就是个本地、外来股份合伙“公司”(所谓大冀鲁豫),一直到抗战完,129师也称不上是什么掌控后台的“母体”。
说前道后归纳两条:一是冀鲁豫这一摊和129师没多大“交情感觉”;二是刘邓对这茬将领的培养也没多大帮助。即使后来“归化”二野,到49年正规编组时,冀鲁豫出身的16、17、18三个军坚决要求“同济一堂”,结果就是第5兵团,也就是三年前的事,现今红火的16军“挖空心思”和宗室“酷哥”38军争夺“平江第1团”的荣誉,怎不见它“追求”那太行山?这充分表达了军队内在的归属感,谁也没办法强求。
44年10月至45年8月的河南军区弄得好倒可能真成为129师的第四摊。它属下的兵将除了自延安南下的俩红军团人马外,基本上是从太行、太岳“两帮”内调来。即便延安团队也为“红4”渊源。河南军区初来乍到也还象模象样,一咋呼就弄成了五个支队兼及军分区,可惜后来一交战就一败涂地,终至不可收拾。
如果由刘伯承主持河南发展,他可能择将陈赓,那里晋南、豫西上下过河比较容易,这大将心劲、能力均属一流,假以审时度势,融会变通心法,或许能成共党“王事”。太岳“空缺”正好用周希汉或李聚奎,必能巩固晋南,呼应豫西,与陈赓成夹河而阵之势。如此,之后的国共之战,129师的迂回纵横之地会更广远(刘邓首仗就突过了陇海路,见“南无阿弥陀佛”遂北撤)。若大将再南接桐柏李先念,收他四、五万兵,晋冀鲁豫鄂皖六省格局的中原逐鹿战也许就真的很轰动,很精彩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麻将的打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