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宵扬睿轩这名字好不好有什么含义

李宵扬这名字有什么含义_百度知道
李宵扬这名字有什么含义
这事你得问他父母了。只有他父母才知道这名字的含义,也有可能人家这名字压根就没有什么含义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婚宴几道大菜都叫什么名?有什么寓意?-55BBS 我爱购物网
&&&婚宴几道大菜都叫什么名?有什么寓意?
婚宴几道大菜都叫什么名?有什么寓意?
比如,全家福,其实就是大杂烩,还是五元整鸡,放红枣,桂圆就是早生贵子啊.
婚宴伴娘求婚婚宴酒店
5条其他回答
  一、定亲
  蔡泽民的《潮州风情录》,对潮州婚礼程式做了较为详细的记录,兹转录如下:
  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贴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 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 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如果相克,婚事 只好告吹。
  定亲,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 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
  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 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买卖婚姻相当盛行时,聘金多少成了婚姻成败的关键。双方为了避开赤裸裸的讨价还价,便把聘金美称为“茶仪”,使它变为男方对女方父母育女的报答之意。“茶仪”以一担茶为单位,双方通过媒人两头奔走, 定下了双方都满意的担数,然后按市价换成现款,尔后才行聘。男方有的早在定亲阶段就预支了部分“茶仪”,这就是买卖婚姻最为商品化的典型(解放后,这种买卖婚姻已在潮汕地区基本消 失)。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 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 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
  请期。行聘礼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开脸,即 用线绞去脸上的汗毛),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请期 所请的时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 的遗风。在古时候,婚礼总是以昏为期,因此迎亲一定要在黄昏之后,甚至深夜。因此,《释名》给婚姻下定义说:“婚,昏时成礼也;姻,女因媒也。”《白虎通义?嫁娶篇》也说:“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
  粤东的饶平姑娘,每当她们到了适婚年龄,为了祈求得到一个如意的夫婿,元宵夜里她们总是成群结队地跑到菜园里,坐在芥菜上(芥菜,潮俗称大菜)虔诚地祷告:“坐大菜,将来嫁个好儿婿。”如果是儿女年龄大了,而婚事又迟迟不就,做父母的当然心里焦急。于是,他们往往向别人家要来一条捆缚烟叶的草绳,带回家门口念念有词地说:“阿奴个姻星浮了。”
  饶平人当男方给女方送去了聘金、聘礼之后,女方应该回赠一块割而未断的猪肉,美名曰“鸳鸯肉”,以示“血肉相连”。新娘于出嫁前的沐浴、更衣更有一番讲究:浴盆中须放入石榴等十二种植物的花或叶,浴毕,让新娘坐在浴盆里吃下两颗熟鸡蛋,以祈婚后产育顺利。而且,新娘穿的衣服里里外外都不能缝上袋子,意在不把父母的幸运带走。 
  二、迎亲
  迎亲,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 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新郎迎 娶之前,新娘要“分钱米”,即把一大堆混有钱币的大米,均分给家中兄 弟姐妹,表示把财富分给大家。沐浴时,要用仙草、石榴花沐浴。浴毕则 站在一只预先准备好的竹葫(大笸箩)里,由男方派来的“好命人”替她 穿上结婚礼服。打扮好之后,向长辈一一告别,由未婚的弟弟送至门口, 再由“好命人”搀扶上轿。这时,新娘往往放声大哭,这叫“哭嫁”。一 方面是为远别父母亲而哭,另一方面据说只有流泪,才能使娘家富裕。新 娘走后,家人要即刻关闭大门,以期今后不会因夫家发生意外或夫妻闹翻而离异回转娘家。
  新娘的嫁妆过去一般是衣服木箱之类。过去隆重的陪嫁,就是“全厅面”。“全厅面”即新娘到夫家后,卧室、堂厅上面所必需的一切物品,如 炕床、圆桌、鼓椅、成对交椅、皮箱、五桶(饭桶、碗桶、脚桶、腰桶、马桶)、梳妆台、金银首饰等。还要用红口袋装上谷种,用整根竹苗当扁 担挑着,随着新娘带到夫家。替新娘挑随嫁物品到夫家的人叫“青郎”。
  彩轿来到夫家门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往新娘额上作势欲扎。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下马威:今后一切须如夫意。这是夫权的暗示(有趣的是新娘临睡前要“使劲”踩新郎一脚,作为对扎如意的报复)。接着新娘在伴娘搀扶下跨过门 槛底下一堆燃着的“火烟”。新娘进门之后,要在婆家请来的“青娘母”陪伴下,与新郎吃“合房圆”,进洞房,上厅堂给长辈、平辈端茶行礼等。 这时,青娘母应在旁诵祝颂歌辞。
  婚宴举行的过程中,新娘照规矩是不能出来坐席的,只能在洞房里头, 由婆婆或是小姑送一点东西进来吃。宴席吃到差不多时,就由婆婆带新娘出来向亲友客人们敬茶,或者敬槟榔。以前,敬茶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辈序, 但现在就简化了,只需一桌敬完再敬一桌。敬茶的时候,婆婆要在旁边挨 个教给新娘:这个是谁,那个叫什么。长辈喝下一杯喜茶,就得回赐一个 红包,并说上一些祝福的话语。
  娘家在新娘迎娶当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汤赠与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给新娘送木耳猪心汤,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亲人。 第三天,新娘还要举行祭祀主宰功名利禄的司命帝君,并举行“开井”、“舂米豆”、“搅潘缸”等仪式。四个月后,新娘要举行“归宁”礼,即回娘家。连续三次,俗称“头返厝”、“二返厝”和“三返厝”。头两次回娘家,新娘需在娘家吃过了午饭,但未见娘家晚饭炊烟之前就得返回。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好好倾 思念父母之情。
  饶平的风俗,在新娘的嫁妆中,一定有针、梳子等。到了夫家后,新娘把针分别送给上门的亲戚,表示要和他们切磋手艺,梳子则象征着新娘 做事有如梳头,有条不紊。
  惠来县葵潭一带的姑娘出嫁到夫家后,要把从娘家带来的两株连根的草头香(莎草)配上两株良蕉(美人蕉,与“良宵”谐音)种在夫家菜园里,以祈福禄联绵,千子万孙。
  这里的姑娘出嫁时还有分赠“姐妹钱”的习俗。“姐妹钱”是由前来 迎娶的新郎分赠给送新娘上路的弟妹们,一般是4元4角8分。分赠姐妹钱选一对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离)”之意。
  惠来民间婚礼另有特色:新娘将入夫家门时,屋里人都要回避。新郎在新娘尚未到来时,要用瓦片做成一个叫做“阴子”的圆筒放在门坎上,里面装着百合、甘草等,寓意百年和合、同甘共苦、阴调阳顺、福荫子孙。 然后站在门坎上伸出一只手按在门框上,让新娘从新郎腋下钻过去,跨过门坎及瓦筒。接着,夫家人方可出来相会。
  饶平海山镇,新娘出嫁那天要与兄弟分钱米。由母亲在簸箕或竹筛中 放上钱米,用力摇簸,边摇边念:“簸圆圆,簸后儿孙大有钱;簸匀匀,明年抱个男外孙。”然后把钱和米按兄弟人数和女儿各分一份,新娘拿后装入一个特别制作的肚兜,将钱米放在夫家的米瓮里。
  揭阳民间婚礼,在新娘出嫁当天,新娘的兄弟要先备好礼品到男家, 这礼品有雌雄鸡一对,还有一瓶化妆油。小舅子到了亲家家里,会受到热烈款待。
  普宁人在回赠男方送来的聘礼中,除糖果外,还送上春草二棵,谓之草头结发;猪心一个,谓之同心;五样种子(稻谷、绿豆、酵母饼、龙眼干、薯粉丸),谓之五子登科;香蕉若干,谓之招子成行;甜糖乌豆球,谓之拿给箕裘。另外,有的新娘出嫁前夕,还要邀同辈姐妹吃“厚合”甜菜,并一起睡在下垫稻草上铺草席的灶前。为什么有这习俗呢?传说以前有一继母,虐待前氏女,十分残酷,即使是姑娘临嫁日子,也不给她好脸色,反而喝令她在灶前席地而睡。没想到这姑娘嫁过去后,夫家立即发迹。 因此,人们纷纷仿效,以至相沿成俗。
  澄海流传一首“出嫁歌”,
  这反映了澄海的婚礼习俗:姑娘将要当上新娘时,亲朋好友都会纷纷向她送礼,这叫“ 粉”。新娘将嫁妆和亲朋所 带过夫家后,都堆放在新婚床上让人观看。嗣后,从嫁妆布料中,找出合适的布料分赠家公、家婆及丈夫的姐妹兄弟,以示礼貌。观看新娘的人要给新娘“赏面钱”(见面礼)。新娘将这些赏面钱敛在一起后,送还家公家婆。实际上,家公家婆过目后,一般分文不取,送回给新娘做私房钱。
  新郎在布置新房时,要举行庄严的“安床”仪式。安床之时宴请算命先生择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在安床时,要做“四句”以图吉利。
  安床完毕,要将一条“安床大吉”的条联以及事先请到的神符贴在床 上,然后叫一个男孩到床上躺一会,意味着早生贵子。忌床刚安好,女子便坐到床上去。还要祭拜祖先,告诉家中又有人成家立业,并做“四句” 云:
  点起喜烛照万庭,满堂光辉大光明;金龙飞舞真富贵,欢喜鸾凤共和鸣。
  潮阳女子出嫁,也保留着一些古老习俗,如“吊猪U”。过去,新郎 家前来迎娶的花轿,轿前必须挂一块肥猪肉。传说此俗始于明代。当时任江西提学的县城人李陵告假在家,一日见到邻居抬着花轿要去娶新娘,李 陵说此日是“罗猴”(民间传说中凶煞的一种动物)弄食日,不吉利。但花轿已经出门,邻居请教李陵有何解救方法,李陵便建议在轿前吊一块猪U。如果遇“罗猴”,猪膀可为食物,新娘便可保平安。邻人照办,果然无事。此后,其他人家要娶新娘,也依法在轿前“吊猪U”,以避煞驱邪, 逐渐形成习俗,沿传至今。现在虽然没有花轿;但仍然有人将一块肥猪肉挂在载新娘的自行车把上。
  当新娘艳妆浓抹、将上花轿的时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 向花轿泼洒,边泼边念:“钵水泼上轿,新娘变新样。”寄寓对出嫁新娘 的祝愿。不过,现在泼洒的当然不再是花轿,而是自行车或是摩托车、小轿车了。
  海丰陆丰一带人家,新娘在出嫁前,要穿上“嫁衣裳”,“嫁衣裳”通常由五件上衣组成(也有三件或七件的)。上面一件由夫家送来,多为礼服;第二件为苫麻衫,必须反面穿上;第三件为白衫,俗有“死人打扮”之说。穿好出嫁衣裳之后,这才哭辞父母上轿。
  另一习俗是“镖青”。“青”是用榕树枝叶做成的,在轿子抵达新郎门口时,由陪轿的“好命人”把从新娘家带来的“青”镖上新郎的屋顶, 并念四句云:青镖上去,五男二女。白头到老,美满如意。
  新郎新娘首次同桌用膳,由“好命人”喂之,各自吃半碗饭后,交换剩余的吃下。合卺时,夫妇坐在床的两端吃“合房圆”,仍由“好命人”喂之,也在吃一半之后将剩余的交换着吃。
  新房的床头要放置一对油上漆的枕头,暗喻夫妻感情“如胶似膝”。“果事先了解到新人对漆过敏,可改用竹制枕头,则是取“同心同德”之意(潮语“竹”与“德”同音)。有的眠床的纱橱顶上还放上一支竹扁担,意味夫妻俩将共同肩负新家庭生活担子。新娘的嫁妆中,过去还必须备有两双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
  新娘过门后,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厨,亲自做一碗甜米饭,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请他们各尝一点。据说,这碗甜饭,糖要从娘家带来, 时还必须将一口自己的唾液掺进米汤中。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这一习俗意味着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处,生活和睦。
  新婚三夭内,新娘子与公婆应避免相见。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将一小撮红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带来的泥土投入井中。这是为使新娘此后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邻里和谐相处。
  三、闹洞房
  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婚礼的最高潮是“闹洞房”。潮汕也如此,无论老少、贵贱、贫富、相识或不相识,只要说声“看新娘”,“青娘母”就会马上掀开门帘,让新娘到门口给客人敬茶、敬摈榔,并赠送上绣祥禽瑞 兽、四时佳果的各式香包。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闺房里刺绣的,人们要从这些刺绣工艺品的手艺高低、数量多寡来品评新娘的灵巧与笨拙、勤劳与懒惰。
  潮汕闹洞房之习俗中,最有特色的要算“做四句”。“四句”即“四句”顺口溜。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须说出吉祥如意的“四句”, 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如果有人说了不三不四的活,那么青娘就不让新娘放扇露面,只是客气地敬烟、敬茶,请他再作佳句。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汕人的婚礼已越来越富于时代气息了,不少青年 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然而,传统婚礼还存在,特别是在偏僻地区。
蔡泽民的《潮州风情录》,对潮州婚礼程式做了较为详细的记录,兹转录如下:
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贴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 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 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如果相克,婚事 只好告吹。
定亲,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 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
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 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买卖婚姻相当盛行时,聘金多少成了婚姻成败的关键。双方为了避开赤裸裸的讨价还价,便把聘金美称为“茶仪”,使它变为男方对女方父母育女的报答之意。“茶仪”以一担茶为单位,双方通过媒人两头奔走, 定下了双方都满意的担数,然后按市价换成现款,尔后才行聘。男方有的早在定亲阶段就预支了部分“茶仪”,这就是买卖婚姻最为商品化的典型(解放后,这种买卖婚姻已在潮汕地区基本消 失)。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 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 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
请期。行聘礼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开脸,即 用线绞去脸上的汗毛),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请期 所请的时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 的遗风。在古时候,婚礼总是以昏为期,因此迎亲一定要在黄昏之后,甚至深夜。因此,《释名》给婚姻下定义说:“婚,昏时成礼也;姻,女因媒也。”《白虎通义?嫁娶篇》也说:“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
粤东的饶平姑娘,每当她们到了适婚年龄,为了祈求得到一个如意的夫婿,元宵夜里她们总是成群结队地跑到菜园里,坐在芥菜上(芥菜,潮俗称大菜)虔诚地祷告:“坐大菜,将来嫁个好儿婿。”如果是儿女年龄大了,而婚事又迟迟不就,做父母的当然心里焦急。于是,他们往往向别人家要来一条捆缚烟叶的草绳,带回家门口念念有词地说:“阿奴个姻星浮了。”                   饶平人当男方给女方送去了聘金、聘礼之后,女方应该回赠一块割而未断的猪肉,美名曰“鸳鸯肉”,以示“血肉相连”。新娘于出嫁前的沐浴、更衣更有一番讲究:浴盆中须放入石榴等十二种植物的花或叶,浴毕,让新娘坐在浴盆里吃下两颗熟鸡蛋,以祈婚后产育顺利。而且,新娘穿的衣服里里外外都不能缝上袋子,意在不把父母的幸运带走。      
迎亲,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 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新郎迎 娶之前,新娘要“分钱米”,即把一大堆混有钱币的大米,均分给家中兄 弟姐妹,表示把财富分给大家。沐浴时,要用仙草、石榴花沐浴。浴毕则 站在一只预先准备好的竹葫(大笸箩)里,由男方派来的“好命人”替她 穿上结婚礼服。打扮好之后,向长辈一一告别,由未婚的弟弟送至门口, 再由“好命人”搀扶上轿。这时,新娘往往放声大哭,这叫“哭嫁”。一 方面是为远别父母亲而哭,另一方面据说只有流泪,才能使娘家富裕。新 娘走后,家人要即刻关闭大门,以期今后不会因夫家发生意外或夫妻闹翻而离异回转娘家。
新娘的嫁妆过去一般是衣服木箱之类。过去隆重的陪嫁,就是“全厅面”。“全厅面”即新娘到夫家后,卧室、堂厅上面所必需的一切物品,如 炕床、圆桌、鼓椅、成对交椅、皮箱、五桶(饭桶、碗桶、脚桶、腰桶、马桶)、梳妆台、金银首饰等。还要用红口袋装上谷种,用整根竹苗当扁 担挑着,随着新娘带到夫家。替新娘挑随嫁物品到夫家的人叫“青郎”。
彩轿来到夫家门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往新娘额上作势欲扎。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下马威:今后一切须如夫意。这是夫权的暗示(有趣的是新娘临睡前要“使劲”踩新郎一脚,作为对扎如意的报复)。接着新娘在伴娘搀扶下跨过门 槛底下一堆燃着的“火烟”。新娘进门之后,要在婆家请来的“青娘母”陪伴下,与新郎吃“合房圆”,进洞房,上厅堂给长辈、平辈端茶行礼等。 这时,青娘母应在旁诵祝颂歌辞。例如:       
新郎踢轿门歌
姜叶红,就请娘仔过君旁。
今日就是好日子,二人相惜心相同。
“开轿门,跨火烟”歌二首
手牵阿娘跨火烟,夫妻偕老二百春。
金马上堂玉堂客,五代同堂公抱孙。
火烟踏毕步再移,轻轻迈步入房边。
梦得明年得贵子,双双贵子读书诗。
新娘举步踏火烟,早得麒麟是男孙。
夫唱妇随同心腹,孝顺爹娘欲殷勤。
金莲移步踏火烟,夫妻偕老百年春。
儿孙金马玉堂客,五代同堂孙抱孙。
火烟踏毕步再移,款款莲步进厅边。
金玉满堂福禄寿,来年定得状元儿。
阿娘玉步进房中,琴瑟和鸣早得男。
夫荣妻贵同偕老,子子孙孙掌朝纲。
佳人进步洞房边,好像唐朝郭子仪。
七子八婿来庆寿,儿孙个个穿锦衣。
新娘移步进蟾宫,鸾凤成双得和鸣。
老君来送麒麟子,代代儿孙做公卿。
婚宴举行的过程中,新娘照规矩是不能出来坐席的,只能在洞房里头, 由婆婆或是小姑送一点东西进来吃。宴席吃到差不多时,就由婆婆带新娘出来向亲友客人们敬茶,或者敬槟榔。以前,敬茶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辈序, 但现在就简化了,只需一桌敬完再敬一桌。敬茶的时候,婆婆要在旁边挨 个教给新娘:这个是谁,那个叫什么。长辈喝下一杯喜茶,就得回赐一个 红包,并说上一些祝福的话语。         娘家在新娘迎娶当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汤赠与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给新娘送木耳猪心汤,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亲人。 第三天,新娘还要举行祭祀主宰功名利禄的司命帝君,并举行“开井”、“舂米豆”、“搅潘缸”等仪式。四个月后,新娘要举行“归宁”礼,即回娘家。连续三次,俗称“头返厝”、“二返厝”和“三返厝”。头两次回娘家,新娘需在娘家吃过了午饭,但未见娘家晚饭炊烟之前就得返回。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好好倾吐思念父母之情。
饶平的风俗,在新娘的嫁妆中,一定有针、梳子等。到了夫家后,新娘把针分别送给上门的亲戚,表示要和他们切磋手艺,梳子则象征着新娘 做事有如梳头,有条不紊。
惠来县葵潭一带的姑娘出嫁到夫家后,要把从娘家带来的两株连根的草头香(莎草)配上两株良蕉(美人蕉,与“良宵”谐音)种在夫家菜园里,以祈福禄联绵,千子万孙。
这里的姑娘出嫁时还有分赠“姐妹钱”的习俗。“姐妹钱”是由前来 迎娶的新郎分赠给送新娘上路的弟妹们,一般是4元4角8分。分赠姐妹钱选一对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离)”之意。
惠来民间婚礼另有特色:新娘将入夫家门时,屋里人都要回避。新郎在新娘尚未到来时,要用瓦片做成一个叫做“阴子”的圆筒放在门坎上,里面装着百合、甘草等,寓意百年和合、同甘共苦、阴调阳顺、福荫子孙。 然后站在门坎上伸出一只手按在门框上,让新娘从新郎腋下钻过去,跨过门坎及瓦筒。接着,夫家人方可出来相会。
饶平海山镇,新娘出嫁那天要与兄弟分钱米。由母亲在簸箕或竹筛中 放上钱米,用力摇簸,边摇边念:“簸圆圆,簸后儿孙大有钱;簸匀匀,明年抱个男外孙。”然后把钱和米按兄弟人数和女儿各分一份,新娘拿后装入一个特别制作的肚兜,将钱米放在夫家的米瓮里。
揭阳民间婚礼,在新娘出嫁当天,新娘的兄弟要先备好礼品到男家, 这礼品有雌雄鸡一对,还有一瓶化妆油。小舅子到了亲家家里,会受到热烈款待。
普宁人在回赠男方送来的聘礼中,除糖果外,还送上春草二棵,谓之草头结发;猪心一个,谓之同心;五样种子(稻谷、绿豆、酵母饼、龙眼干、薯粉丸),谓之五子登科;香蕉若干,谓之招子成行;甜糖乌豆球,谓之拿给箕裘。另外,有的新娘出嫁前夕,还要邀同辈姐妹吃“厚合”甜菜,并一起睡在下垫稻草上铺草席的灶前。为什么有这习俗呢?传说以前有一继母,虐待前氏女,十分残酷,即使是姑娘临嫁日子,也不给她好脸色,反而喝令她在灶前席地而睡。没想到这姑娘嫁过去后,夫家立即发迹。 因此,人们纷纷仿效,以至相沿成俗。
澄海流传一首“出嫁歌”,其词曰:
正月荆春箩,四娘欲嫁物哩无,
也无剪刀共鞋尺,也无梳仔好梳毛。
急急寄字分大哥,大哥赠伊金被箱,
二哥赠伊金鸳鸯,三哥赠伊金交椅,
四哥做官未返圆;大嫂赠姑头上钗,
二嫂赠姑脚下鞋,三嫂赠姑龙凤髻,
四嫂赠姑鬓脚钗;外公外妈赠耳钩,
内公内妈赠枕头,同寅姐妹赠雨伞,
雨伞挈起遮娘头。
这反映了澄海的婚礼习俗:姑娘将要当上新娘时,亲朋好友都会纷纷向她送礼,这叫“送花粉”。新娘将嫁妆和亲朋所送礼物带过夫家后,都堆放在新婚床上让人观看。嗣后,从嫁妆布料中,找出合适的布料分赠家公、家婆及丈夫的姐妹兄弟,以示礼貌。观看新娘的人要给新娘“赏面钱”(见面礼)。新娘将这些赏面钱敛在一起后,送还家公家婆。实际上,家公家婆过目后,一般分文不取,送回给新娘做私房钱。
新郎在布置新房时,要举行庄严的“安床”仪式。安床之时宴请算命先生择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在安床时,要做“四句”以图吉利。 如:
良辰吉日来安床,东西南北向四方。
月老仙翁童子到,明年公妈来抱孙。
一盘大桔放落房,新娘进房教新郎。
明年双生两贵子,一个尚书一侍郎。
大被来牵四角头,千子万孙发齐齐。
招财进宝童子到,寿比南山福禄高。
安床完毕,要将一条“安床大吉”的条联以及事先请到的神符贴在床 上,然后叫一个男孩到床上躺一会,意味着早生贵子。忌床刚安好,女子便坐到床上去。还要祭拜祖先,告诉家中又有人成家立业,并做“四句” 云:
点起喜烛照万庭,满堂光辉大光明;
金龙飞舞真富贵,欢喜鸾凤共和鸣。
潮阳女子出嫁,也保留着一些古老习俗,如“吊猪U”。过去,新郎 家前来迎娶的花轿,轿前必须挂一块肥猪肉。传说此俗始于明代。当时任江西提学的县城人李陵告假在家,一日见到邻居抬着花轿要去娶新娘,李 陵说此日是“罗猴”(民间传说中凶煞的一种动物)弄食日,不吉利。但花轿已经出门,邻居请教李陵有何解救方法,李陵便建议在轿前吊一块猪U。如果遇“罗猴”,猪膀可为食物,新娘便可保平安。邻人照办,果然无事。此后,其他人家要娶新娘,也依法在轿前“吊猪U”,以避煞驱邪, 逐渐形成习俗,沿传至今。现在虽然没有花轿;但仍然有人将一块肥猪肉挂在载新娘的自行车把上。                       当新娘艳妆浓抹、将上花轿的时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 向花轿泼洒,边泼边念:“钵水泼上轿,新娘变新样。”寄寓对出嫁新娘 的祝愿。不过,现在泼洒的当然不再是花轿,而是自行车或是摩托车、小轿车了。
海丰陆丰一带人家,新娘在出嫁前,要穿上“嫁衣裳”,“嫁衣裳”通常由五件上衣组成(也有三件或七件的)。上面一件由夫家送来,多为礼服;第二件为苫麻衫,必须反面穿上;第三件为白衫,俗有“死人打扮”之说。穿好出嫁衣裳之后,这才哭辞父母上轿。
另一习俗是“镖青”。“青”是用榕树枝叶做成的,在轿子抵达新郎门口时,由陪轿的“好命人”把从新娘家带来的“青”镖上新郎的屋顶, 并念四句云:
青镖上去,五男二女。白头到老,美满如意。
新郎新娘首次同桌用膳,由“好命人”喂之,各自吃半碗饭后,交换剩余的吃下。合卺时,夫妇坐在床的两端吃“合房圆”,仍由“好命人”喂之,也在吃一半之后将剩余的交换着吃。
新房的床头要放置一对油上漆的枕头,暗喻夫妻感情“如胶似膝”。“果事先了解到新人对漆过敏,可改用竹制枕头,则是取“同心同德”之意(潮语“竹”与“德”同音)。有的眠床的纱橱顶上还放上一支竹扁担,意味夫妻俩将共同肩负新家庭生活担子。新娘的嫁妆中,过去还必须备有两双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
新娘过门后,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厨,亲自做一碗甜米饭,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请他们各尝一点。据说,这碗甜饭,糖要从娘家带来,做饭时还必须将一口自己的唾液掺进米汤中。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这一习俗意味着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处,生活和睦。
新婚三夭内,新娘子与公婆应避免相见。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将一小撮红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带来的泥土投入井中。这是为使新娘此后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邻里和谐相处。
三、闹洞房
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婚礼的最高潮是“闹洞房”。潮汕也如此,无论老少、贵贱、贫富、相识或不相识,只要说声“看新娘”,“青娘母”就会马上掀开门帘,让新娘到门口给客人敬茶、敬摈榔,并赠送上绣祥禽瑞 兽、四时佳果的各式香包。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闺房里刺绣的,人们要从这些刺绣工艺品的手艺高低、数量多寡来品评新娘的灵巧与笨拙、勤劳与懒惰。
潮汕闹洞房之习俗中,最有特色的要算“做四句”。“四句”即“四句”顺口溜。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须说出吉祥如意的“四句”, 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如果有人说了不三不四的活,那么青娘就不让新娘放扇露面,只是客气地敬烟、敬茶,请他再作佳句。也有一些生性诙谐 的闹客,运用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把个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 像“新娘面似桃花红,在家上会交错(cag4)人。”这“交错人”三字, 潮俗有两个含义:一是能联系人,团结人,属褒义;一是与人搞不正当关系,属贬义,当青娘听到这种歧义句时,立即警惕起来,准备作四句回击,忽又听唱道:“所错同寅好姐妹,学文学武学针工。”于是,喜娘便笑脸相迎,敬茶敬烟。又有的唱:“新娘娶进来,十年生九个。”这两句对于重视子嗣的潮汕人来说是吉祥的,没有想到调皮的闹洞房者接下去却唱道:“五个抽鸦片,四个赌纸牌。”这就大煞风景了。
★可不容易啊~终于把这些资料都搜集好了。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采纳哦~累死啦
潮汕传统婚姻礼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汕人的婚礼已越来越富于时代气息了,不少青年 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然而,传统婚礼还存在,特别是在偏僻地区。
  一、定亲
蔡泽民的《潮州风情录》,对潮州婚礼程式做了较为详细的记录,兹转录如下:
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贴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 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 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如果相克,婚只好告吹。
  定亲,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 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
  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买卖婚姻相当盛行时,聘金多少成了婚姻成败的关键。双方为了避开赤裸裸的讨价还价,便把聘金美称为“茶仪”,使它变为男方对女方父母育女的报答之意。“茶仪”以一担茶为单位,双方通过媒人两头奔走, 定下了双方都满意的担数,然后按市价换成现款,尔后才行聘。男方有的早在定亲阶段就预支了部分“茶仪”,这就是买卖婚姻最为商品化的典型(解放后,这种买卖婚姻已在潮汕地区基本消 失)。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
  请期。行聘礼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开脸,即用线绞去脸上的汗毛),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请期 所请的时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在古时候,婚礼总是以昏为期,因此迎亲一定要在黄昏之后,甚至深夜。因此,《释名》给婚姻下定义说:“婚,昏时成礼也;姻,女因媒也。”《白虎通义。嫁娶篇》也说:“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
  粤东的饶平姑娘,每当她们到了适婚年龄,为了祈求得到一个如意的夫婿,元宵夜里她们总是成群结队地跑到菜园里,坐在芥菜上(芥菜,潮俗称大菜)虔诚地祷告:“坐大菜,将来嫁个好儿婿。”如果是儿女年龄大了,而婚事又迟迟不就,做父母的当然心里焦急。于是,他们往往向别人家要来一条捆缚烟叶的草绳,带回家门口念念有词地说:“阿奴个姻星浮了。”
  饶平人当男方给女方送去了聘金、聘礼之后,女方应该回赠一块割而未断的猪肉,美名曰“鸳鸯肉”,以示“血肉相连”。新娘于出嫁前的沐浴、更衣更有一番讲究:浴盆中须放入石榴等十二种植物的花或叶,浴毕,让新娘坐在浴盆里吃下两颗熟鸡蛋,以祈婚后产育顺利。而且,新娘穿的衣服里里外外都不能缝上袋子,意在不把父母的幸运带走。      二、迎亲
迎亲,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新郎迎 娶之前,新娘要“分钱米”,即把一大堆混有钱币的大米,均分给家中兄弟姐妹,表示把财富分给大家。沐浴时,要用仙草、石榴花沐浴。浴毕则 站在一只预先准备好的竹葫(大笸箩)里,由男方派来的“好命人”替她穿上结婚礼服。打扮好之后,向长辈一一告别,由未婚的弟弟送至门口, 再由“好命人”搀扶上轿。这时,新娘往往放声大哭,这叫“哭嫁”。一方面是为远别父母亲而哭,另一方面据说只有流泪,才能使娘家富裕。新娘走后,家人要即刻关闭大门,以期今后不会因夫家发生意外或夫妻闹翻而离异回转娘家。
  新娘的嫁妆过去一般是衣服木箱之类。过去隆重的陪嫁,就是 “全厅面”。“全厅面”即新娘到夫家后,卧室、堂厅上面所必需的一切物品,如炕床、圆桌、鼓椅、成对交椅、皮箱、五桶(饭桶、碗桶、脚桶、腰桶、马桶)、梳妆台、金银首饰等。还要用红口袋装上谷种,用整根竹苗当扁担挑着,随着新娘带到夫家。替新娘挑随嫁物品到夫家的人叫“青郎”。
  彩轿来到夫家门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往新娘额上作势欲扎。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下马威:今后一切须如夫意。这是夫权的暗示(有趣的是新娘临睡前要“使劲”踩新郎一脚,作为对扎如意的报复)。接着新娘在伴娘搀扶下跨过门槛底下一堆燃着的“火烟”。新娘进门之后,要在婆家请来的“青娘母”陪伴下,与新郎吃“合房圆”,进洞房,上厅堂给长辈、平辈端茶行礼等。这时,青娘母应在旁诵祝颂歌辞。例如:       ?
新郎踢轿门歌
    姜叶红,就请娘仔过君旁。
今日就是好日子,二人相惜心相同。
“开轿门,跨火烟”歌二首
    手牵阿娘跨火烟,夫妻偕老二百春。
金马上堂玉堂客,五代同堂公抱孙。
火烟踏毕步再移,轻轻迈步入房边。
梦得明年得贵子,双双贵子读书诗。
新娘举步踏火烟,早得麒麟是男孙。
夫唱妇随同心腹,孝顺爹娘欲殷勤。
金莲移步踏火烟,夫妻偕老百年春。
儿孙金马玉堂客,五代同堂孙抱孙。
    火烟踏毕步再移,款款莲步进厅边。
金玉满堂福禄寿,来年定得状元儿。
    阿娘玉步进房中,琴瑟和鸣早得男。
夫荣妻贵同偕老,子子孙孙掌朝纲。
佳人进步洞房边,好像唐朝郭子仪。
七子八婿来庆寿,儿孙个个穿锦衣。
新娘移步进蟾宫,鸾凤成双得和鸣。
老君来送麒麟子,代代儿孙做公卿。
  婚宴举行的过程中,新娘照规矩是不能出来坐席的,只能在洞房里头, 由婆婆或是小姑送一点东西进来吃。宴席吃到差不多时,就由婆婆带新娘出来向亲友客人们敬茶,或者敬槟榔。以前,敬茶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辈序, 但现在就简化了,只需一桌敬完再敬一桌。敬茶的时候,婆婆要在旁边挨 个教给新娘:这个是谁,那个叫什么。长辈喝下一杯喜茶,就得回赐一个红包,并说上一些祝福的话语。   
娘家在新娘迎娶当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汤赠与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给新娘送木耳猪心汤,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亲人。第三天,新娘还要举行祭祀主宰功名利禄的司命帝君,并举行“开井”、“舂米豆”、“搅潘缸”等仪式。四个月后,新娘要举行“归宁”礼,即回娘家。连续三次,俗称“头返厝”、“二返厝”和“三返厝”。头两次回娘家,新娘需在娘家吃过了午饭,但未见娘家晚饭炊烟之前就得返回。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好好倾吐思念父母之情。
  饶平的风俗,在新娘的嫁妆中,一定有针、梳子等。到了夫家后,新娘把针分别送给上门的亲戚,表示要和他们切磋手艺,梳子则象征着新娘 做事有如梳头,有条不紊。
  惠来县葵潭一带的姑娘出嫁到夫家后,要把从娘家带来的两株连根的草头香(莎草)配上两株良蕉(美人蕉,与“良宵”谐音)种在夫家菜园里,以祈福禄联绵,千子万孙。
  这里的姑娘出嫁时还有分赠“姐妹钱”的习俗。“姐妹钱”是由前来 迎娶的新郎分赠给送新娘上路的弟妹们,一般是4元4角8分。分赠姐妹钱选一对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离)”之意。
  惠来民间婚礼另有特色:新娘将入夫家门时,屋里人都要回避。新郎在新娘尚未到来时,要用瓦片做成一个叫做“阴子”的圆筒放在门坎上,里面装着百合、甘草等,寓意百年和合、同甘共苦、阴调阳顺、福荫子孙。然后站在门坎上伸出一只手按在门框上,让新娘从新郎腋下钻过去,跨过门坎及瓦筒。接着,夫家人方可出来相会。
  饶平海山镇,新娘出嫁那天要与兄弟分钱米。由母亲在簸箕或竹筛中 放上钱米,用力摇簸,边摇边念:“簸圆圆,簸后儿孙大有钱;簸匀匀,明年抱个男外孙。”然后把钱和米按兄弟人数和女儿各分一份,新娘拿后装入一个特别制作的肚兜,将钱米放在夫家的米瓮里。
  揭阳民间婚礼,在新娘出嫁当天,新娘的兄弟要先备好礼品到男家, 这礼品有雌雄鸡一对,还有一瓶化妆油。小舅子到了亲家家里,会受到热烈款待。
  普宁人在回赠男方送来的聘礼中,除糖果外,还送上春草二棵,谓之草头结发;猪心一个,谓之同心;五样种子(稻谷、绿豆、酵母饼、龙眼干、薯粉丸),谓之五子登科;香蕉若干,谓之招子成行;甜糖乌豆球,谓之拿给箕裘。另外,有的新娘出嫁前夕,还要邀同辈姐妹吃“厚合”甜菜,并一起睡在下垫稻草上铺草席的灶前。为什么有这习俗呢?传说以前有一继母,虐待前氏女,十分残酷,即使是姑娘临嫁日子,也不给她好脸色,反而喝令她在灶前席地而睡。没想到这姑娘嫁过去后,夫家立即发迹。 因此,人们纷纷仿效,以至相沿成俗。
  澄海流传一首“出嫁歌”,其词曰:
正月荆春箩,四娘欲嫁物哩无,
    也无剪刀共鞋尺,也无梳仔好梳毛。
     急急寄字分大哥,大哥赠伊金被箱,
    二哥赠伊金鸳鸯,三哥赠伊金交椅,
     四哥做官未返圆;大嫂赠姑头上钗,
    二嫂赠姑脚下鞋,三嫂赠姑龙凤髻,
    四嫂赠姑鬓脚钗;外公外妈赠耳钩,
    内公内妈赠枕头,同寅姐妹赠雨伞,
    雨伞挈起遮娘头。
  这反映了澄海的婚礼习俗:姑娘将要当上新娘时,亲朋好友都会纷纷向她送礼,这叫“送花粉”。新娘将嫁妆和亲朋所送礼物带过夫家后,都堆放在新婚床上让人观看。嗣后,从嫁妆布料中,找出合适的布料分赠家公、家婆及丈夫的姐妹兄弟,以示礼貌。观看新娘的人要给新娘“赏面钱”(见面礼)。新娘将这些赏面钱敛在一起后,送还家公家婆。实际上,家公家婆过目后,一般分文不取,送回给新娘做私房钱。
  新郎在布置新房时,要举行庄严的“安床”仪式。安床之时宴请算命先生择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在安床时,要做“四句”以图吉利。 如:
良辰吉日来安床,东西南北向四方。
月老仙翁童子到,明年公妈来抱孙。
一盘大桔放落房,新娘进房教新郎。
明年双生两贵子,一个尚书一侍郎。
大被来牵四角头,千子万孙发齐齐。
招财进宝童子到,寿比南山福禄高。
  安床完毕,要将一条“安床大吉”的条联以及事先请到的神符贴在床 上,然后叫一个男孩到床上躺一会,意味着早生贵子。忌床刚安好,女子便坐到床上去。还要祭拜祖先,告诉家中又有人成家立业,并做“四句” 云:
点起喜烛照万庭,满堂光辉大光明;
     金龙飞舞真富贵,欢喜鸾凤共和鸣。
  潮阳女子出嫁,也保留着一些古老习俗,如“吊猪U”。过去,新郎家前来迎娶的花轿,轿前必须挂一块肥猪肉。传说此俗始于明代。当时任江西提学的县城人李陵告假在家,一日见到邻居抬着花轿要去娶新娘,李陵说此日是“罗猴”(民间传说中凶煞的一种动物)弄食日,不吉利。但花轿已经出门,邻居请教李陵有何解救方法,李陵便建议在轿前吊一块猪U.如果遇“罗猴”,猪膀可为食物,新娘便可保平安。邻人照办,果然无事。此后,其他人家要娶新娘,也依法在轿前“吊猪U”,以避煞驱邪,逐渐形成习俗,沿传至今。现在虽然没有花轿;但仍然有人将一块肥猪肉挂在载新娘的自行车把上。                     当新娘艳妆浓抹、将上花轿的时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 向花轿泼洒,边泼边念:“钵水泼上轿,新娘变新样。”寄寓对出嫁新娘的祝愿。不过,现在泼洒的当然不再是花轿,而是自行车或是摩托车、小轿车了。
  海丰陆丰一带人家,新娘在出嫁前,要穿上“嫁衣裳”,“嫁衣裳”通常由五件上衣组成(也有三件或七件的)。上面一件由夫家送来,多为礼服;第二件为苫麻衫,必须反面穿上;第三件为白衫,俗有“死人打扮”之说。穿好出嫁衣裳之后,这才哭辞父母上轿。
  另一习俗是“镖青”。“青”是用榕树枝叶做成的,在轿子抵达新郎门口时,由陪轿的“好命人”把从新娘家带来的“青”镖上新郎的屋顶, 并念四句云:
青镖上去,五男二女。白头到老,美满如意。
  新郎新娘首次同桌用膳,由“好命人”喂之,各自吃半碗饭后,交换剩余的吃下。合卺时,夫妇坐在床的两端吃“合房圆”,仍由“好命人”喂之,也在吃一半之后将剩余的交换着吃。
  新房的床头要放置一对油上漆的枕头,暗喻夫妻感情“如胶似膝”。“果事先了解到新人对漆过敏,可改用竹制枕头,则是取”同心同德“之意(潮语”竹“与”德“ 同音)。有的眠床的纱橱顶上还放上一支竹扁担,意味夫妻俩将共同肩负新家庭生活担子。新娘的嫁妆中,过去还必须备有两双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
  新娘过门后,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厨,亲自做一碗甜米饭,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请他们各尝一点。据说,这碗甜饭,糖要从娘家带来,做饭时还必须将一口自己的唾液掺进米汤中。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这一习俗意味着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处,生活和睦。
  新婚三夭内,新娘子与公婆应避免相见。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将一小撮红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带来的泥土投入井中。这是为使新娘此后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邻里和谐相处。
  三、闹洞房
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婚礼的最高潮是“闹洞房”。潮汕也如此,无论老少、贵贱、贫富、相识或不相识,只要说声“看新娘”,“青娘母”就会马上掀开门帘,让新娘到门口给客人敬茶、敬摈榔,并赠送上绣祥禽瑞兽、四时佳果的各式香包。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闺房里刺绣的,人们要从这些刺绣工艺品的手艺高低、数量多寡来品评新娘的灵巧与笨拙、勤劳与懒惰。
  潮汕闹洞房之习俗中,最有特色的要算“做四句”。“四句”即“四句”顺口溜。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须说出吉祥如意的“四句”,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如果有人说了不三不四的活,那么青娘就不让新娘放扇露面,只是客气地敬烟、敬茶,请他再作佳句。也有一些生性诙谐的闹客,运用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把个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 像“新娘面似桃花红,在家上会交错(cag4)人。”这“交错人”三字,潮俗有两个含义:一是能联系人,团结人,属褒义;一是与人搞不正当关系,属贬义,当青娘听到这种歧义句时,立即警惕起来,准备作四句回击,忽又听唱道: “所错同寅好姐妹,学文学武学针工。”于是,喜娘便笑脸相迎,敬茶敬烟。又有的唱:“新娘娶进来,十年生九个。”这两句对于重视子嗣的潮汕人来说是吉祥的,没有想到调皮的闹洞房者接下去却唱道:“五个抽鸦片,四个赌纸牌。”这就大煞风景了。
苏州自古以来就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水乡肴馔亦历史悠久,蜚声中外。而苏州人的婚礼食品更以其制作精细,式样众多,色香味尽美而素享盛誉。
   现在的青年男女崇尚自由恋爱,但在苏州f直、周庄、陈墓一带乡村,仍保存着江南水乡传统的婚俗。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双亲即择婚日,届时,男家要送干果四品:荔枝、桂圆、胡桃、蜜枣,以及茶叶若干,寓意“甜甜蜜蜜乐陶陶,成双成对活到老”。女家则回赠自制喜糕数盘,中有枣泥山药糕、蜜糕、桂花白糖糕、茯苓糕等,因节令不同,糕点有所异,但以蜜糕为主。男方将糕分送诸亲友,表示大婚在即。
   婚前三日,男家女家各请介绍人吃酒致谢,以谢其牵线之功,伐柯(编者注:意为作媒,语出《梦梁录》。)之绩。菜肴一般八种。全以水产做成,炒虾仁、龙凤桂鱼、红松青鱼、清炒鳝鱼、五味鱼翅、龙眼田螺、瓜姜鱼丝、清蒸河鳗。点心有蟹粉小笼包、虾肉烧麦等。酒席之丰盛,超过婚宴,意在请冰人(编者注:冰人即媒人,语出《晋书》。)在喜期中多多照顾。
   “彩轿帘开来就香,风吹兰佩响叮当。月老传言方道日,初请新人出绣房。”大喜之日,传统食品更叫人眼花缭乱,食指大动。新嫁娘到夫家之时,已备好桂花甜圆子、什锦莲心羹,新婚夫妇及亲家老少都人手一碗,以示日后团团圆圆,心连心,甜蜜无比。凡是看热闹的众乡亲都要饮一杯喜茶,茶是甜的,考究一点的人家,在茶中还放有蜜饯、香果。
   新郎新娘先入洞房,饮合卺酒(编者注:卺是瓢,旧时成婚把一个(夸包)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执一个用来饮酒),酒为糯米低度酒,各饮一半,再交换后饮尽。然后,真正的婚宴方开始。婚宴菜肴由本地名疱烹饪,颇具家乡特色,有冷盆、热炒、点心、大菜,其中山珍海味不多,水产佳肴齐全。用乌鱼青鱼熏制的熏鱼片、河虾活炮“满天飞”,芹菜面筋脆丝、芦笋条均是侑酒之佳肴;清炒虾仁、蝴蝶鳝片、蟹粉鱼唇、菊花鱼、清热炒,令人胃纳顿开;莼菜塘里鱼汤、鸳鸯鱼圆汤为菜之必备;点心则以八宝饭和时令糕点为主,春为春饼,夏为薄荷糕,秋食酥皮月饼,冬以焦热糕。菜肴不多。意在品味。觥筹交错间,一派喜气洋洋。
   婚后次晨,新婚娘子要吃肉圆子。三朝(编者注:旧俗,婚后第三日称三朝,语出《梦梁录》)之日,新娘下厨,烧几只拿手好菜孝敬公婆。这时,新娘便要大显身手,亲自买来肉鱼鲜蔬,烹一席家常便宴。七朝时,娘家送来肉圆子,每只大圆子,内含鸡蛋一枚。寓意早得儿女。这时,男方请亲家吃茶点,四盘四碟四点心。四盘为糖果、瓜子、花生米和红枣;四碟是蜜枣、香枣、糖杨梅和水晶杨梅;四点心为油酥饼、拉糕、蜜糕和甜点。均为乡间盛产的瓜果制成。
   姑苏婚礼食品虽经历代变迁而有所变异,但其制作精美、适应时令,在色、香、味、型上别具一格。他们有自己的一套风俗习尚,并随一年四季季节变化而变化。夏秋色清而不淡,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冬春则色浓而不腻,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具有浓厚的家乡风味。有人说,苏州的饮食与昆曲、评弹一样,属于高度的文化遗产,而纯朴无华、源远流长的苏州婚礼食品,更以其独特的风味为姑苏美食增辉添彩。
湖北名菜 鄂菜是我国传统菜系之一。湖北各地名师大厨循历史上鄂菜特色,集南北各派之精华,形成了熔武汉风味、荆宜风味、襄郧风味、鄂东南风味于一炉的鄂菜鱼馔特色。以烹制淡水鱼鲜技艺见长,以“味”为本,讲求鲜、嫩、柔、滑、爽,富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自成体系,被列为全国十大菜系之一,在中国烹饪百花园中独树一帜。
武汉菜是鄂菜的典型代表,它以汉阳、武昌、黄陂、天门、汉川、孝感、沔阳等地风味为基础,吸收了省内外各种风味流派之所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选料严格、制作精细、注重刀工、火候,讲究配色和造型。以烹制山珍海味见长,淡水鱼鲜与煨汤技术独具特点。主要名菜有清蒸武昌鱼、天门三蒸、红烧义河蚶、红烧木琴鱼、天门滑鱼、氽蛔鱼、八卦汤、红扒鱼翅、虾子海参碗鱼、茄汁桂鱼、黄陂三合、沔阳三蒸、全家福、芙蓉鸡片、黄焖甲鱼、桔瓣鱼元等。
荆宜菜包括荆州、宜昌地区的风味佳肴。它是鄂菜的本源,以烹调淡水鱼鲜技艺见长,有众多的美馔佳肴在国内闻名。诸如冬瓜鳖裙羹、万寿羹、蟠龙菜、千张肉、清炖全甲鱼、荆沙鱼糕、二回头,鸡茸笔架鱼肚、八宝海参、散烩八宝等独具特色。
襄郧菜是湖北菜系的北味菜,特点是以猪、牛、羊肉为主要原料,制作方法以红扒、热烧、生炸、回锅、凉拌居多。其代表菜有古今闻名的岘山槎头鳊鱼和汉江白鱼类菜肴,更有武当猴头、太和鸡、蜜枣羊肉、神农熊掌等山珍类佳肴,以及牛羊肉等菜肴。
鄂东南菜以黄州菜为代表,特点是用油宽,火劲足,擅长大烧、油焖、干灸,口味偏重,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名菜有黄州东坡肉、金包银、银包金、银鱼烩干贝、西塞山鳜鱼、田镇鲥鱼、时珍药膳、春鱼松蛋、密汁甜藕、瓦罐鸡汤、梅花牛掌等。
此外,鄂西土家族自治州还有百花莼菜、薇菜烩肉丝、红烧大鲵、小米年肉等特产名菜。
鄂菜与其他菜系比较,具有其鲜明的特色:在品种上,它以淡水鱼鲜见长,山珍海味兼备;在口味上,清蒸、清炖、清炒菜甚多,注重突出名贵食物原料的本味,讲求热、嫩、清、鲜,而烧、焖、卤、酱之类佳肴,则十分注重复合味的醇厚浓郁。从总体上看,湖北菜在味型上是咸甜适中,兼南北味之所长,更适合四方客人的口味。
清蒸武昌鱼 湖北两大名菜之一。因产于武昌梁子湖而得名。头小体高,面扁背厚,呈菱形,脂肪丰叟,肉味鲜美,汤汁清香,营养丰富,堪称淡水鱼中的珍味佳肴。1957年毛泽东主席《水调歌头.游泳》发表,诗词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引起人们对武昌鱼的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烹饪武昌鱼的制作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从传统的蒸、煮、炙三种,发展到清蒸、油焖、网衣、滑溜等多种方法,其中尤以武昌大中华酒楼的清蒸武昌鱼别具一格,常作为该店筵席大菜,其特点是:口感滑嫩,清香鲜美,驰名中外。
天门三蒸 至少有2000年历史。2005年,天门石河镇出土了东汉陶甑,这是江汉平原首次出土陶甑,东汉陶甑的出土,说明,天门三蒸已在江汉平原飘香了2000余年了。 红烧义河蚶 义河蚶是湖北天门水产名品,本名车鳌、亦作砗螯。唐诗人皮日休《送从第崇归复州竞陵》诗句“车螯近岸无妨取”,即咏此物。蚶为淡水蛤属,具金黄色狭长贝壳两枚,肉味极其鲜美,红烧、氽汤均可。
义河蚶之名始于宋代,《天门县志》载,宋太祖赵匡胤微服逃脱郭延成的追逼,过竟陵县河,舟子不收渡费。他登基后,诏封天门县河小板至截河河段为“义河”,并免除渔课,该河段所产蚶蛎,特冠以“义河”二字。义河亦即唐茶圣陆羽所赞誉的“西江”河段,水质明净,流速悠缓,两岸林木葱郁,河床为粘土砾石结构,天然饵料丰富,最适于蚶子穴居繁衍,故义河所产蚶子最佳,冬季与孟春,是食蚶季节,在当地视为席上珍品。 红烧木琴鱼 又名“红烧瓦块鱼”,湖北天门人称为“红烧木琴鱼”。相传,此佳肴的创制与明朝文学家谭元春有关。 谭元春()字友夏,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与钟但共创意陵学派。“竟陵学派”是明代后期文学流派。因谭元春、钟惺皆为竟陵人而得名。继明代公安派文学流派之后极力反对拟古文风,要求抒写性灵,其主张和公安派基本相同,但又认为公安派的作品有肤浅之弊,企图以幽深孤峭的风格矫之,以致流于艰涩。但对小品文的发展有不少贡献。
谭元春著有《谭友夏合集》二十三卷。谭元春不光喜好诗文,还酷爱丝竹之音,对岭南木片琴尤为钟爱。一日,他突然发现去掉头尾的青鱼段酷似木片琴。于是命人顺着肋制出花纹后红烧佐酒。眼观佳肴,如闻木片琴的叮略雅韵而心旷神怕。此案后来传至民间,因形似屋瓦,故称“红烧瓦块鱼”。 沔阳三蒸 湖北沔阳一带有“无菜不蒸”的食俗,被称为“蒸菜之乡”。沔阳的蒸传说是元末义军首领陈友谅之妻罗娘娘所创。三蒸通常指蒸肉、蒸鱼、蒸鸡,使用扣碗,其中“茼蒿蒸田螺”是三蒸菜里最具特色和最好吃的一道蒸菜。由于较好地保持了菜肴的原汁,深受民间喜爱。
黄陂三合 黄陂县的传统佳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以一菜多样,风味名异而广泛流传。所谓“三合”是以鱼丸、肉丸、肉糕三菜合一而得名。三种合烧,一菜多样鱼有肉味,内渗鱼香,别具风味。
湖北鱼馔 湖北盛产淡水鱼虾,富有江南水乡风味的湖北鱼馔,是鄂菜的一大特色。武汉云鹤酒楼鄂菜品种繁多,尤以各种淡水鱼肴为拿手好菜,采用蒸、炒、溜、炸等20多种烹饪方法,制作出色味香名异的楚乡鱼馔。
红菜苔炒腊肉 红菜苔色紫红,茎肥壮,质脆嫩,每年春节前后上市,以武昌洪山出产的质量最佳。旧时传为贡品。红菜苔单独素炒,口感鲜香脆嫩,辅以腊肉片,姜米,用芝麻油爆炒,其味更佳,与武昌鱼同为湖北两大名菜。
皮条鳝鱼 荆州、沙市一带的皮条鳝鱼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脍炙人口。选用二百克左右的活鳝鱼,洗净去骨,切成二寸长、四分宽的鳝鱼条,装碗后,撒上少许食盐揉搓几下,用水豆粉调匀挂糊,经过三次不同火候氽炸,投入酱油、白糖、姜末、大蒜、葱花等,用稀湿淀粉勾芡即成。其特点是:色泽金黄透明,外酥内嫩,酸甜爽口,味道醇厚。
红烧野鸭 洪湖野鸭素以个大、肉肥、味鲜著称。红烧野鸭以青头对鸭作原料为佳。将整理后的全鸭切成四十小块,入锅炸干血水,脱生后取出入另锅,投入姜、蒜、酱油、精盐等,用清水焖烧鸭肉至八成熟,放白糖烧至能拉丝时,出锅盛盘,撒上葱花、胡椒粉即成。此菜色泽黄亮,烹调精细,讲究火功,肉质肥嫩香酥,鲜甜爽口。
煎虾饼 湖北传统名菜。湖北素称“千湖之省”,盛产湖虾,颜色青中带白,壳薄而肉质丰腴饱满,鲜嫩细腻,烹制菜肴则味道香醇,鲜美可口。虾饼煎制是用去壳的虾肉剁成茸泥,加配料打匀,煎成圆形小饼。肉色雪白,外衣金黄,味道异常鲜美。
千张肉 以猪五花肉为主料,刀工精细,每斤肉切片80张以上,1-5寸长的肉片。肉片薄如千张皮,故名千张肉,是荆州江陵的名菜。佐料有金酱、红方、豆豉、花椒、葱段、姜片等,经过煮、炸、预蒸,待吃时再回笼蒸透。千张肉质地柔润,香醇浓郁,鲜美可口,是蒸肉中独具一格的美味佳肴。
老会宾葵花豆腐 这道老会宾楼独创的名菜已有60多年的历史。早在上世纪40年代,当时在老会宾楼司厨的宗良植、宗良松兄弟,根据胡承藩师傅的传授,制作出别具风味的“一品豆腐”。其制作方法是把鲜嫩豆腐去皮擦碎,然后掺入鱼茸、虾仁、火腿等配料制成,名曰豆腐,实为上等佳肴。此菜一经推出即轰动武汉三镇,深受顾客欢迎。此后,老会宾楼的厨师又在“一品豆腐”的基础上,对外型加以改进,用鸡蛋皮切成丝条贴在豆腐上,旁边镶以绿菜叶,形同葵花,故取名“葵花豆腐”。
黄焖九宫石鸡 通山县九宫山是湖北旅览避暑胜地之一。在长满绿苔的岩石间,生长着一种石鸡(青蛙),每只重250克左右,肉质细嫩肥美。黄焖九宫石鸡选用肥嫩腿肉,配以葱、姜、高汤等调料,用小火焖至酥烂。加味精、胡椒粉、糖、淀粉勾芡,起锅装盘即成。系佐酒佳肴。
桔瓣鱼元 鱼元又名鱼丸、鱼氽,是湖北民间的传统佳肴。相传鱼元大致起源于楚文王时代。因楚文王在一次吃鱼时被鱼刺扎喉,当即怒斩司宴官。从此,文王吃鱼,厨师必先斩鱼头剥皮剔刺,剁成鱼茸,做成鱼元。经过历代相传,鱼元的烹调和制作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桔瓣鱼元就是把鱼元做成桔瓣形,再加入鸡汁、香菇、味精、胡椒、猪油、精盐、葱花等调料氽煮而成,颜色洁白,形状奇异,味道鲜美。武汉大中华酒楼、老会宾酒楼等处均有供应。
干烧铜鱼 宜昌以上长江干支流中盛产的铜鱼与鳊鲂齐名。鱼身呈古铜色,身体 圆,头小肉厚,肉质特别细嫩,味道异常鲜美。干烧铜元是将一斤多重的铜鱼配以肉丁、辣椒、蒜、姜、酱油、高汤、白糖等佐料制作,色泽红亮,红油包汁,味香鲜嫩。
万寿羹 又名龟鹤延年汤,是以龟肉和鸡肉合烹的汤菜,营养价值极高。菜名吉祥,喜庆寿筵均宜。选用荆门出产的断板龟与母鸡经过加工处理,剁成3厘米见方块,用猪油爆炒后,倒入沙锅或瓦罐,在旺火上煨至汤汁乳白,肉质八成熟时,端锅离火,待凉后置于中火上煨至酥烂,调好味品即成。此菜特点为汤面黄亮,汤汁乳白,汤味甘鲜,食后口留余香。
东坡肉 湖北传统名菜。相传北宋文学家苏轼(号东坡)谪居黄州时所创,其特点是汤肉交融,肉质酥烂如豆腐,吃起来肥而不腻,别有风味。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大诗人,遂取名为“东坡肉”,并加上冬笋和菠菜两种佐料,寓意“东坡”. “龙凤配”是古荆州的传统名菜,有千余年历史,后传入武汉。相传三国时刘备往东吴招亲后,偕孙夫人回荆州,当地人民为庆贺这一段“龙凤呈祥”的佳话,便用了以鳝鱼为龙,以鸡喻凤的形象手法,烹饪出这道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的名菜。在喜宴特别是婚宴上,必不可少,以象征吉祥如意。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睿轩这名字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