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膜用数显笔测试表面发热管表面负荷有的显示0伏或12伏(工作状态)

世界上第一款智能健康打火机
小型机器人为什么可以自由地展现多种姿态与动作呢?其中舵机扮演关键角色,透过小型马达的定位控制,让机器人展现维妙维肖的精巧动作。新唐科技凭借多年优异的Cortex&-M MCU与永磁无刷马达驱控经验,最新力推支持小型永磁无刷电机应用的新产品- Cortex&-M0 NM1120系列。机器人关键组件-“舵机”,透过高速的NM1120M0计算核心,让传统的模拟舵机升级成数字舵机,同时支持三相无刷与有刷电机,具备电流回路与速度回路,让定位更快速。透过新唐科技提供的参考设计,可以精准进行定位控制,与高速舵机控制...... 新唐科技 &&&&日&&&&云南蒙自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与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的超大型矿床--《中南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云南蒙自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与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的超大型矿床
【摘要】:
云南蒙自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锡多金属成矿带,是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超大型矿床之一。本文以白牛厂矿床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成矿学和找矿系统工程学为指导,以花岗岩与成矿关系为研究切入点,以岩浆-构造-流体-成矿为主线,研究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制和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进行成矿预测。主要研究进展、成果与结论如下:
1、论述了滇东南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的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系列特征。滇东南个旧、白牛厂、都龙锡(银)多金属矿田(区)由于均存在燕山期含锡花岗岩体,都产出了特征相类似的Sn、Ag、Pb、Zn、Cu等多金属矿床。滇东南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模式:由岩体—围岩,Sn(W、Be)→Cu→Zn→Pb→Ag→Sb。
2、矿区中寒武统田蓬组地层(C_2t)为一套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质)白云岩-(钙质、炭质)粉砂岩-(生物碎屑、鲕状)灰岩,属滨岸潮坪沉积产物。龙哈组地层((?)_2l)为薄至中厚层状(粉晶、粉砂质、生物碎屑)白云岩,属滨岸潮上带泻湖环境沉积产物。田蓬组、龙哈组及下部地层存在着Ag、Pb、Zn等元素的初步富集,成为部分成矿物质来源。矿体主要产于田蓬组地层,少量产于龙哈组地层。
3、白牛厂主体构造为NW—NWW向,与区域NE向构造不协调。这是由于燕山晚期花岗岩浆呈NW向侵入,产生一系列NW向构造并叠加在印支期NE向构造之上的结果。
4、经钻探工程揭露,证实白牛厂矿区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的隐伏花岗岩体。已控制的岩体范围2100m,宽1000m,顶面标高在m之间,呈NW—SE走向,侵位于中寒武统田蓬组((?)_2t)及其下部的地层中。岩体Rb-Sr同位素模式年龄t=68.80±2.60Ma,属于燕山晚期。白牛厂花岗岩具备含锡花岗岩的基本特征。岩石类型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富碱,且K_2O>Na_2O,A/NKC≥1;富集Sn及其它成矿元素;稀土元素为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型,负铕异常明显;(~(87)Sr/~(86)Sr)_i>0.708。成因类型属于S型花岗岩。
5、白牛厂花岗岩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白牛厂隐伏花岗岩富含Sn、Zn等成矿元素。矿石的微量元素组成、稀土元素配分形式与花岗岩相似,硫同位素组成显示深部岩浆源特征。
花岗岩浆侵入作用是主要含矿断层(F_3)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岩浆侵入作用还使上部围岩形成的密集张裂带和层间破碎带,而成为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及矿质沉淀的的有利构造空间。
岩浆活动控制了矿床的空间分布。由岩体接触带至围岩,出现Sn(W)→Cu→Zn→Pb→Ag→Sb矿化空间分带规律。岩体接触带产出Sn(W)矿体,Cu矿体一般离岩体50—300m,独立Zn矿体下距岩体200—300m,V_1Ag-Sn-Pb-Zn共生矿体距岩体400m以上。独立Ag矿体主要出现在V_1矿体上部边缘。独立Sb矿体位于V_1矿体外带。V_1Ag-Sn-Pb-Zn共生矿体,上部体ω(Zn)/ω(Zn+Pb)<0.6,下部矿体ω(Zn)/ω(Zn+Pb)>0.6。
6、矿床成因模式概括为:燕山晚期,区域伸展作用诱发花岗质岩浆底辟上侵。岩浆活动末期,富含成矿流体的岩浆与围岩发生一系列接触交代作用。当岩浆与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使围岩产生夕卡岩化,并形成接触交代型Sn(W)矿体及Cu矿体;含矿流体在岩浆热驱动下,沿围岩中由岩浆作用导致的裂隙和断裂上升,进入碎屑岩-碳酸盐地层,并与围岩内的大气降水混合,在围岩中运移并萃取围岩中的Ag、Pb等组分。随运移距离的增大,混合流体因温度、压力降低及其它物化条件的改变,在有利岩性、层间破碎带、裂隙带及断裂破碎带依次沉淀出Cu、Zn、Pb、Ag、Sb等元素化合物,形成Cu-(Zn)矿体、Zn矿体、Zn-Pb-Ag-(Sn)矿体、Ag矿体和Sb矿体等。
7、以往勘查发现的Zn-Pb-Ag-(Sn)矿体只是白牛厂成矿系列的一部分,深部具有寻找Sn、Cu、Zn矿体的良好前景。本次研究工作提出的穿心洞—鱼塘深部成矿预测区(Ⅰ)和阿尾矿段及南北两侧深部预测区(Ⅱ),在综合找矿信息分析及高频大地电磁测深(EH-4)测量基础上的找矿预测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在穿心洞—鱼塘深部成矿预测区(Ⅰ)经ZKD-1钻孔验证,发现厚大独立Sn矿体和Cu矿体,Sn矿体见矿厚度达22.85m,Sn平均品位1.331%,伴生WO_30.15%;Cu矿体有两层,厚度分别为12m和11m,平均品位分别为0.60%和0.63%。在阿尾矿段北侧深部,经ZK113-0孔和ZK120N-8孔验证,发现规模较大的独立Sn矿体和Zn矿体。Sn矿体见矿厚度9.90m,平均品位0.718%。Zn矿体见矿厚度11.4m,平均品位6.23%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P618.52【目录】:
ABSTRACT6-14
第一章 绪论14-24
1.1 课题来源及目的意义14
1.2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14-20
1.2.1 矿床勘查与研究14-17
1.2.2 超大型矿床17
1.2.3 夕卡岩型矿床17-18
1.2.4 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18-19
1.2.5 成矿预测学与找矿系统工程学19-20
1.3 研究思路、内容、技术路线20-21
1.4 主要成果21-24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24-37
2.1 大地构造与成矿背景24-29
2.1.1 大地构造背景24-25
2.1.2 滇东南与花岗岩有关的锡多金属成矿系列模式概论25-29
2.2 区域地质特征29-37
2.2.1 地层沉积建造29-30
2.2.2 区域构造30-31
2.2.3 岩浆岩31-33
2.2.4 地球物理特征33-34
2.2.5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34-35
2.2.6 矿床(点)分布及简要特征35-37
第三章 矿区地层与构造特征37-50
3.1 沉积岩地层及其与成矿关系37-44
3.1.1 沉积岩地层基本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37-41
3.1.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41-43
3.1.3 沉积岩地层与成矿关系分析43-44
3.2 矿区构造44-50
3.2.1 褶皱44
3.2.2 断层及破碎带44-47
3.2.3 矿区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探讨47-49
3.2.4 构造与成矿关系49-50
第四章 花岗质岩石及其与成矿关系50-69
4.1 白牛厂岩体50-59
4.1.1 岩体形态产状及成岩年龄51-52
4.1.2 岩石学特征52
4.1.3 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52-56
4.1.4 与个旧、都龙花岗岩对比56-59
4.2 花岗斑岩、二长斑岩59-64
4.2.1 形态规模产状59-61
4.2.2 岩石学特征61
4.2.3 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61-64
4.3 花岗岩形成环境与成因探讨64-66
4.3.1 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64-65
4.3.2 花岗岩成因探讨65-66
4.4 花岗质岩石与成矿关系66-69
第五章 矿床特征69-93
5.1 矿体基本特征69-74
5.1.1 似层状、透镜状矿体69-72
5.1.2 脉状矿体72-73
5.1.3 陡倾脉状-细脉状-网脉状矿体73-74
5.2 矿石特征74-82
5.2.1 矿石类型74
5.2.2 矿石矿物成分74-78
5.2.3 矿石化学成份78-79
5.2.4 矿石主元素赋存状态79-80
5.2.5 矿石结构构造80-82
5.3 矿体变化规律82-88
5.3.1 V_1矿体厚度及品位变化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82-86
5.3.2 矿化空间分带规律86-88
5.4 围岩蚀变88-93
5.4.1 隐伏花岗岩接触带围岩蚀变89-91
5.4.2 花岗斑岩及其围岩蚀变91
5.4.3 V_1主矿体的围岩蚀变91-92
5.4.4 围岩蚀变分带性92-93
第六章 成矿机制与成矿模式93-112
6.1 成矿物质来源93-98
6.1.1 铅同位素组成和铅来源93-95
6.1.2 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和硫来源95-97
6.1.3 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成矿介质水的来源97-98
6.2 成矿流体的性质与演化98-106
6.2.1 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和特征98-99
6.2.2 流体包裹体的温度99-100
6.2.3 流体包裹体的盐度、密度与成矿压力100
6.2.4 流体包裹体化学成分100-103
6.2.5 流体包裹体氧逸度、硫逸度及pH值、Eh值103-106
6.3 成矿金属的运移与沉淀106-108
6.3.1 矿质运移的形式106-107
6.3.2 金属矿物的沉淀107-108
6.4 控矿地质因素与成矿模式108-112
6.4.1 控矿地质因素108-109
6.4.2 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109-112
第七章 白牛厂矿区成矿预测与工程验证112-137
7.1 综合信息找矿模型112-118
7.1.1 地质模型112-113
7.1.2 地球物理模型113-115
7.1.3 地球化学模型115
7.1.4 综合找矿标志115-118
7.2 白牛厂矿区深部成矿预测118-127
7.2.1 穿心洞—鱼塘深部成矿预测区(I)120-121
7.2.2 阿尾矿段及南北两侧深部成矿预测区(II)121-127
7.3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EH-4)测量与矿体定位预测127-133
7.3.1 穿心洞—鱼塘深部成矿预测区EH-4扫面结果128-129
7.3.2 阿尾矿段及南北两侧深部成矿预测区EH-4测量结果129-133
7.4 工程验证结果133-137
第八章 结论137-140
参考文献140-151
图版说明151-154
图版154-161
致谢161-16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16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彦博;毛景文;陈小林;李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4期
张亚辉;张世涛;;[J];地质与勘探;2011年06期
李开文;张乾;王大鹏;蔡伊;张永斌;;[J];地球化学;2013年02期
张亚辉;张世涛;;[J];矿物学报;2011年S1期
张亚辉;张世涛;刘红卫;;[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李开文;张乾;王大鹏;蔡伊;刘玉平;;[J];矿物学报;2013年02期
张海华;张洪培;黎强;章霞林;;[J];铜业工程;2012年01期
张彬;张林奎;陈敏华;刘书生;焦彦杰;;[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2年02期
张亚辉;张世涛;冯明刚;刘小波;孙琦森;张博;;[J];现代地质;2011年04期
张亚辉;张世涛;;[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名飞;[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知法;[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张亚辉;[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阳正熙;[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王新光,朱金初;[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2年04期
周怡湘,程巨能;[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9年04期
李志伟,钱祥贵,田敏,刘和林;[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0年S1期
彭省临,邵拥军;[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1年03期
张彩华;刘继顺;刘德利;;[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年03期
王世称,陈永清;[J];中国地质;1994年03期
王安建,侯增谦,李晓波,施俊法,王学求;[J];中国地质;2000年01期
李秉伦,石岗;[J];地球化学;1986年02期
邓军,杨立强,翟裕生,孙忠实,陈学明;[J];地球科学;200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舒广龙;[D];中南大学;2004年
高珍权;[D];中南大学;2002年
匡文龙;[D];中南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林;肖渊甫;胡涛;;[J];四川有色金属;2009年03期
方乙;李忠权;;[J];四川有色金属;2010年03期
詹胜强;杨伟;;[J];四川有色金属;2010年04期
钟婉婷;钟康惠;郑文宝;李磊;白景国;丁帅;;[J];四川有色金属;2012年01期
曾兴洪;胡玉华;彭大勇;;[J];四川有色金属;2012年02期
路玉林,钱存超,贾十军;[J];安徽地质;1999年03期
黄震;谢巧勤;徐晓春;潘成荣;陆三明;岳书仓;;[J];安徽地质;2004年01期
宋传中;黄文成;Shoufa L任升莲;李加好;涂文传;;[J];安徽地质;2010年01期
陈文林;华旭东;;[J];安徽地质;2010年01期
汪青松;;[J];安徽地质;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翟明国;;[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曾庆栋;刘建明;褚少雄;付国立;于文斌;李泽明;高玉友;李元九;孙燕;周伶俐;段晓侠;张松;王永彬;;[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陈雷;秦克章;李光明;肖波;李金祥;江化寨;陈金标;赵俊兴;范新;韩逢杰;黄树峰;琚宜太;;[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刘玄;范宏瑞;胡芳芳;郑小礼;蓝廷广;杨奎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申萍;沈远超;刘铁兵;;[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冯志亮;姚亚明;崔树军;周继军;陈建军;;[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刘富营;张保平;;[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年
涂恩照;水彬;王昊;徐刚;;[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上册)[C];2008年
张智慧;秦明;张旭;唐杰;翟东旭;;[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上册)[C];2008年
崔霄峰;丁见广;岳国利;张哨波;申开洪;王柳林;;[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洪奎;[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李楠;[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陈广洲;[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石建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代传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杨贵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王雷;[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徐国端;[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杨晓坤;[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贾福聚;[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柯;[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朱浩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郭方方;[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刘登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段云歌;[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贾朝佩;[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徐义洪;[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刘丽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王丽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曹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黎应书;秦德先;邹滔;贾福聚;万朝英;孙彩霞;周年胜;;[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4期
李朋武;高锐;管烨;李秋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3期
任云生;牛军平;雷恩;王辉;王晰;;[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2期
程彦博;毛景文;陈小林;李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4期
王新光,朱金初;[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2年04期
李志伟,钱祥贵,田敏,刘和林;[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0年S1期
裴荣富,李进文,梅燕雄;[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年01期
李印;凌明星;丁兴;刘健;韩峰;孙卫东;;[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年03期
裴荣富,叶锦华,梅燕雄,尹冰川;[J];中国地质;2001年07期
程彦博;毛景文;陈懋弘;杨宗喜;冯佳睿;赵海杰;;[J];中国地质;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伯增;[D];中南大学;2005年
张芹;[D];中南大学;2004年
王雄军;[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伍伟;[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刘晓玮;[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郑平;[D];中南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彦博;毛景文;陈小林;李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4期
张亚辉;张世涛;;[J];地质与勘探;2011年06期
李肖龙;毛景文;程彦博;;[J];地质论评;2011年06期
张斌辉;丁俊;任光明;张林奎;石洪召;;[J];地质学报;2012年04期
陈懋弘;陆刚;李新华;;[J];高校地质学报;2012年01期
张娟;毛景文;程彦博;李肖龙;;[J];中国地质;2012年06期
李开文;张乾;王大鹏;蔡伊;张永斌;;[J];地球化学;2013年02期
欧阳永棚;夏庆霖;桑浩;肖文;;[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3期
李瀛玲;高建国;贾福聚;;[J];地质找矿论丛;2013年03期
陈姣姣;黎应书;陈楠;王伦;张裔可;贺大庆;;[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佳睿;[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郭春丽;[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杜轶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张亚辉;[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亚辉;[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李肖龙;[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董磊;[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
李莹;[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张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马慧慧;[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欧阳永棚;[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邹坚坚;[D];中南大学;2013年
李韵捷;[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言昌;;[J];安徽地质;1992年01期
孙世群,王道轩;[J];安徽地质;1998年03期
岳书仓,周涛发;[J];安徽地质;1998年04期
杨晓勇,杨学明,孙立广,王奎仁;[J];安徽地质;1998年04期
陈衍景,秦善,李欣;[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C.C吕贻峰;;[J];地质科学译丛;1994年04期
梁祥济,缪婉萍,张桂兰,林月英,曲国林;[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刘连登,陈国华,吴国学,张克尧,石建基,张进高;[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陈昌勇,李守义,范继璋,许亚光;[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张建新,许志琴,李海兵,徐惠芬;[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谈树成;[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白金刚,池三川,覃功炯;[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6年03期
胡受权,曹运江,郭文平;[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8年01期
钟寿华;;[J];云南地质;1992年01期
胡受权,曹运江,郭文平;[J];云南地质;1998年02期
高子英;[J];云南地质;1996年01期
罗君烈;[J];云南地质;1995年04期
周建平,徐克勤,华仁民,赵懿英;[J];云南地质;1997年04期
;[J];云南科技管理;2004年01期
江鑫培;[J];云南地质;1994年01期
白金刚,池三川,梅建明;[J];地质与资源;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学明;邓军;林棕;沈崇辉;;[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胡彦辉;[N];红河日报;2009年
杨晓东;[N];云南科技报;2006年
汪继武;[N];云南日报;2006年
李泉兵?通讯员
陆文标;[N];红河日报;2008年
科技日报、云南日报联合调查组 执笔
徐兰山;[N];科技日报;2009年
本报记者 杨赋;[N];云南科技报;2008年
李聪华;[N];红河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洪培;[D];中南大学;2007年
张亚辉;[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何名飞;[D];中南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出土文献与文学(笔谈)从出土文献看孔子刑罚思想陈桐生&&&&古今不少学者都以《论语》作为研究孔子学说的最权威文献,《论语》之外,免谈孔子,因此研究孔子的政治思想,也就自然以《论语》为唯一的文献依据。《论语》中的孔子是纯粹的仁政德治论者,刑罚不是《论语》中孔子政治主张中的义项。《论语?里仁》中孔子有“君子怀刑”之说,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将“怀刑”解为“畏法”,即畏惧法度,而这个法度主要是指礼仪规范。《论语?子路》中孔子又有“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之说,但孔子这段关于刑罚的言论是从“名不正”的后果推导出来的。所以上述“刑”或“刑罚”都不能作为孔子倡导刑罚的证据。当代一批有影响的中国思想史论著,如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匡亚明《孔子评传》等,都是根据《论语》论述孔子政治学说,而只字不谈孔子的刑罚思想。&&&&但是上述做法受到地下出土文献的挑战。《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中收有一篇《季庚子问于孔子》。据专家研究,季庚子就是鲁国执政世卿季康子。季康子向孔子问政,应该是在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孔子自卫返鲁之后,当时鲁国正处于内外交困、天灾人祸之际。竹书中季康子向孔子咨询治国方略,孔子向季康子详细地阐述了他一贯倡导的“仁之以德”的政治主张,希望季康子“玉其言而慎其行,敬成其德以临民”。但是,作为一位经历了几十年政治风雨、谙熟历史与现实的老资格政治思想家,孔子深知“仁之以德”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治国灵药,因而在竹书第二十简、第二十一简、第二十二简,孔子提出,在“仁之以德”方法失效的情况之下,可以辅之以必要的刑罚措施:“大罪杀之,臧罪刑之,小罪罚之。”从孔子反复强调“仁之以德”来看,刑罚手段是在山穷水尽、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的最后选择。竹书表明,孔子确实主张以刑罚作为“仁之以德”的补充手段,虽然在孔子政治思想体系中,刑罚内容相对于仁政德治思想主体来说是次要的,但如果舍弃了这个次要成分,就不能看到孔子政治思想的全貌。&&&&实际上,早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季庚子问于孔子》面世之前,大小戴《礼记》、《荀子》、《尚书大传》、《说苑》、《汉书》等传世文献中,就已经记载了孔子一些刑罚言论,特别是《孔子家语?刑政》,堪称系统阐述孔子刑罚观点的专门文献。只是过去人们怀疑这些文献材料的权威性,以为这些孔子刑罚言论是好事者所为。如今出土竹书表明,传世文献所记载的孔子刑罚言论大体可信。《论语》中的孔子不谈刑罚,这是编纂者为了保持孔子至纯的仁者形象,而刻意舍弃了孔子关于刑罚的语录。《季庚子问于孔子》的学术价值,就在于它还原了孔子政治思想的本来面目,说明刑罚是孔子政治学说的应有之义。同时它也提醒人们,研究孔子学说不能单纯依赖一本《论语》,而应该参照其他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既然孔子政治学说中包含了刑罚内容,那么随之而来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地探讨孔子刑罚思想。结合出土竹书与传世文献来看,孔子刑罚思想具有以下要点:&&&&一是主张先教而后刑。《荀子?宥坐》载孔子曰:“《书》曰:‘义刑义杀,勿庸以即,予维曰未有顺事。’言先教也。故先王既陈之以道,上先服之。若不可,尚贤以綦之;若不可,废不能以单之,綦三年而百姓往矣。邪民不从,然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治国的首选手段是德治教化,即《季庚子问于孔子》所说的“仁之以德”,只有在统治者已经做到仁至义尽而社会上仍有犯罪现象的时候,才可以施用必要的刑罚。《孔子家语?刑政》载孔子与仲弓论刑政:“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文中孔子特别列举了四种可以杀头的罪行:“巧言破律,遁名改作,执左道与乱政者,杀;作淫声,造异服,设伎奇器以荡上心者,杀;行伪而坚,言诈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惑众者,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者,杀。”这一节文字又见于《礼记?王制》。《尚书大传》载孔子曰:“《书》曰:‘伯夷降典礼,折民以刑。’谓有礼然后有刑也。”《孔子家语?五刑解》载孔子曰:“礼度既陈,五教毕修,而民犹或未化,尚必明其法典,以申固之。”“三皇五帝之所化民者如此,虽有五刑之用,不亦可乎?”在《大戴礼记》的《子张问入官》、《千乘》、《四代》、《虞戴德》、《盛德》等篇章中,孔子都反复阐明了刑罚作为仁政补充的必要性。&&&&二是倡导恤刑。《尚书大传》载孔子曰:“古之听民者,察贫穷,哀孤独,矜寡,宥老幼不肖无告。有过必赦,小罪勿增,大罪无累。老弱不受刑,有过不受罚。”贫穷、孤独、矜寡、老弱都是社会上的弱势阶层,属于统治者恤刑的对象。同篇又载孔子说:“听讼,虽得其旨,必哀矜之。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续也。”“今之听民者求所以杀之,古之听民者求所以生之,不得其所以生之之道,乃刑杀。”用悲哀、怜悯的心肠来听狱断讼,能不杀的尽量不杀,这是将仁爱精神贯彻到刑罚之中。孔子对那些以刑杀为快的听讼官员深为不满,《汉书?刑法志》载孔子曰:“今之听狱者,求所以杀之;古之听狱者,求所以生之。”&&&&三是提出量刑原则及程序。《孔子家语?刑政》载孔子曰:“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义以权之;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悉其聪明、正其忠爱以尽之。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狱,狱必三讯焉。有指无简,则不听也。附从轻,赦从重。疑狱则泛与众共之,疑则赦之,皆以小大之比成也。”这是说,在处理五刑讼狱案件的时候,应该原察父子之间的亲情和君臣之间的大义,然后加以权衡;考虑案件情节轻重浅深的因素而加以区别对待;充分发挥主审官员的聪明才智和忠爱之心。大司寇在审定刑律、判决案件时,应该实行三讯制度。孔子强调听讼断狱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成狱成于吏,吏以狱成告于正。正既听之,乃告大司寇。大司寇听之,乃奉于王。命三公卿士参听棘木之下,然后乃以狱之成疑于王。王三宥之,以听命而制刑焉,所以重之也。”之所以强调这个由吏、正、大司寇、王构成的逐级上报程序,乃是为了体现慎刑的精神,尽量避免冤案的发生。&&&&四是以“无讼”为最高境界,做到有刑而不用、无刑而民不违。《论语?颜渊》载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子路》载孔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无讼标志着统治者的道德教化获得了成功,社会上彻底消除了犯罪现象。《孔子家语?五刑解》载孔子曰:“圣人之设防,贵其不犯也;制五刑而不用,所以为至治也。”“是以上有制度,则民知所止,民知所止则不犯。故虽有奸邪、贼盗、靡法、妄行之狱,而无陷刑之民。”国家虽有五刑之法,但并不付诸实施,刑法只是让人民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大戴礼记?主言》说,只要能够成功地实施“七教”,“则四海之内无刑民矣”。在有刑而不用之上,还有更高境界,这就是“无刑而民不违”。这种虽有刑法而不用、无刑而民不违的情形并不是完全出于政治思想家的理想,它在西周成康之际曾经出现过。《史记?周本纪》载:“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谙熟古代历史的孔子,可能正是从成康之治中获取思想灵感。&&&&孔子刑罚学说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既有悠久的历史学术渊源,又有复杂的现实背景。&&&&早在孔子之前,《诗》、《书》、《易》等典籍均有刑罚思想的表述。《尚书?尧典》有“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的记载。《尚书?皋陶谟》载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这对于孔子省刑、慎刑、恤刑、无讼的思想,应该有很大的启示。《尚书》其他篇章也涉及刑罚内容,如《盘庚上》载盘庚曰:“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尚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康诰》:“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非汝封刑人杀人,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人,无或劓人。”“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不畏死,罔弗憝。”《吕刑》更是《尚书》中的刑法专著。其他《诗》、《易》、《礼》、《春秋》中也不同程度地记载了刑罚内容。&&&&从现实背景来看,从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到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为鲁国大司寇,这是鲁国职掌刑罚的最高官员,这一履历必然帮助孔子认识到刑罚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鲁国尖锐的社会矛盾也促使孔子思考刑罚问题。鲁国公室与世卿、世卿与世卿之间矛盾持续尖锐,《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章”载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个“萧墙之内”指的就是公室,可见公室与世卿敌意很深。三家世卿之间也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左传?哀公十一年》载齐国侵鲁,冉求提出“一子守,二子从公御诸竟”的战略,希望三家世卿同仇敌忾齐心御敌,季氏答以“不能”,冉有说:“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杜预注:“言二子恨季氏专政,故不尽力。”在战斗中,孟孙氏的消极怠惰导致鲁国右师惨败,如果不是冉求率领的左师力挽狂澜,那么这次郊战的后果就不堪设想。天灾又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当时鲁国旱蝗频仍。《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中收有一篇《鲁邦大旱》,篇中记载鲁哀公向孔子求教御旱之策。《左传?哀公十二年》载:“冬十二月,螽。”“螽”就是蝗灾,蝗灾一般发生在秋季,而鲁国此次是在冬天发生蝗灾,季康子曾为此事专门向孔子咨询。天灾直接导致鲁国财政危机,《论语?颜渊》载:“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若之何?’有若对曰:‘盍彻(十分抽一的税率)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有若主张用减少税收、藏富于民的方法应对财政危机,但鲁国并没有采纳有若的建议,而是采用增加赋税的方法嫁祸于民。没有活路的鲁国百姓只好走上偷盗之路,《论语?颜渊》记载:“季康子患盗,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同篇又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季庚子问于孔子》一文中,季康子主张用“强”的手段治国,就是出于对鲁国偷盗现象丛生的忧虑。鲁国的政治舞台也是一片乱象,《左传?哀公十一年》载鲁大夫公叔务人曰:“事充,政重,上不能谋,士不能死,何治民?”鲁国的社会矛盾还不止于此,在国际上它一直受到强邻齐国的军事威胁,虽然相继取得了郊战和艾陵之役的胜利,但前者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冉求杰出的军事才能,后者则是借力于吴师。所以两次对齐战役的胜利并没有解除鲁国的外患,当年冬天季康子就表达了“小胜大,祸也,齐至无日矣”(《左传?哀公十一年》)的恐惧。面临如此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仅凭“仁之以德”的方法显然是不够的。&&&&承认刑罚思想是孔子政治学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而且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战国时期某些学派之间的相生相成关系。孔门弟子中有仲弓一系,他们的学说特点是在孔子政治思想基础之上倡导礼乐刑政。战国后期的荀子往往将孔子、子弓相提并论,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认为,子弓就是孔门弟子仲弓。从孔子的仁之以德、以刑辅德,到仲弓的礼乐刑政,再到荀子由霸而王、礼法并用的政治主张,其间的学术联系一脉相承。孔子关于刑罚的论述,可能对催生战国法家学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据文献记载,战国前期法家代表人物吴起、李悝出于子夏门下,而战国后期两大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都学于荀子。战国法家与儒家这种师承渊源,与孔子刑罚思想或有一定的关系。
原载: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2
阅读数[2577]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热丝的表面负荷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