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与英国工业革命命的关系及作用

两次工业革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两次工业革命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943.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13分)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
(13分)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材料二&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王章辉《工业化历程》材料三&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4分)(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3分)(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2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理由: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因素:议会立法。(2)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3)推动: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4)关系:横向关系: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彼此促进。纵向关系:在不同时期,彼此关系的体现方式不同,但贯穿了现代化基本进程。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 “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的信息从圈地运动是暴力使农民离开土地,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的角度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英国议会立法的视角去分析原因。第(2)问从材料二中“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促进乡村银行的发展,为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原料、资本、市场以及劳动力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3)问对应材料三,据材料进行概括,材料三中“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大农场,农业机械日益增多”等信息从生产关系变革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等视角概括答案。第(4)文属于开放型试题,回答时依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围绕“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的信息,还要注意“横向”是指不同行业的关系;“纵向”是指不同时期的联系及主线,依据这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作答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3分)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主要考查你对&&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圈地运动),世界市场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圈地运动)世界市场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世界市场的形成:1、形成过程:①开始形成: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②初步形成:18、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③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2、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威力威逼(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3、影响:①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②造成了亚、非、拉美的贫穷落后③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由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仅是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产品的原料也要来自于世界各地。所以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运输条件,使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3、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业行业之中进行原因:棉纺织业作为新兴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棉纺织品较便宜,市场需求量较大
工业革命概况:技术变革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 ①过程:纺织部门→动力→交通运输部门 ②发明:纺织机械——飞梭(凯伊)、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骡机、水力织布机 ③动力机械——蒸汽机(瓦特) ④交通运输——汽船(美富尔顿)、蒸气机车(英史蒂芬孙)
珍妮机的问世——工业革命的开始: 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机器的最早采用,并不是在英国传统的工业中,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中。这是因为棉纺织业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同时,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求量大,为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珍妮机的出现是棉纺织业第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使纺织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珍妮机的发明,一般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之后,有更多的机器被发明出来并得以应用,在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也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工业革命的关键:英国棉纺织业的巨大进步,是机械科学原理普遍运用的结果。在机械化装置使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动力成为制约机器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新的动力。瓦特经过多年的钻研,广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将其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蒸汽机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动力问题,还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地理空间。&&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圈地运动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兴起。首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王室、教会和封建贵族的大量土地被拍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落入富有的资产阶级手中。此后,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通过议会颁布了一系列圈地法令,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这些圈地法令,英国有六百多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地主夺得土地以后,或是把土地租给资本主义农场主经营,或是自己进行资本主义经营。所谓资本主义经营,也就是农场或牧场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为了在市场上销售,即商业性农业或商业性牧业。于是,经营农场或牧场的人也就成为农牧业资本家。他们雇用工人,利用大农场的资金、场地等方面的优势,改进耕作制度,用四圃轮作制代替休耕制,对土地实行深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产量;同时,牛羊由放牧改为圈栏饲养,改进牲畜品种。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和出口提供了日益增多的原料和粮食。如一位名叫威斯康特的英国人在自己的农场上采用轮耕法,把每英亩小麦产量从10蒲式耳(1英式蒲式耳等于36.37升)提高到24蒲式耳。又如罗伯特·贝克威尔采用科学饲养方法,年间,使初生牛犊的体重平均从50磅增加到148磅,菜牛从370磅提高到800磅。据统计,年,英国小麦和面粉的出口增加了近一倍。 (2)迫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离乡背井,到处颠沛流离,很多人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这就为资本家提供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事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16页)在传统的农业经济中,农民家庭自己进行手工业生产,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生活资料,现在农业由农业资本家雇用农业工人生产,破产农民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农村就变成了原料产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 世界市场的发展: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间的联系更趋密切。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发展:1、形成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通讯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巩固和扩大了机器大工业,提高了生产效率,推进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源。市场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载体,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实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3)交通运输业的空前发展,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依托。(4)以机器大工业为中心的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对立的国际分工体系趋于成熟,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2、阶段:第一阶段: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是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此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原先仅局限于地中海、波罗的海的贸易,扩展到了大西洋。伴随着西方殖民者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欧洲、亚洲、美洲、非洲逐渐联系在一起。第二阶段: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期。此时期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本主义各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世界。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世界还未被瓜分完毕,所以世界市场只是初步形成。第三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
3、历史影响首先,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其次,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再次,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许多技术上的发明都是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依据实践经验而取得的成果。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所有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发现的影响。(2)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扮演重要角色。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通过新技术的逐步传播来带动后进国家,其发展进程缓慢而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德国、美国等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的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1)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2)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3)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科技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得到充分体现。(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工业部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得到了技术改造,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5)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世界形成看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6)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况:1、条件:(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3)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4)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2、表现:(1)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表现);(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3)化工技术的发展;(4)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成就:(1)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2)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4、意义:是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2)垄断组织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或者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复杂,或者由于需要大型的生产设备,只有大批量生产才能赢利,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垄断组织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出现的。(3)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进步,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垄断组织的形成推动了殖民扩张。垄断资本的胃口更大,它不但继续要求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也要求扩大资本输出地,因此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有更多的国家、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发现相似题
与“(13分)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0785247187262027274783216394959762015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及答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5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及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请你参加以“铁路的发展”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资料回放】材料一: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材料二:随着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兴起,1881年,清政府主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铁路在中国的出现,引发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火车震动山川神灵,易招灾害;路稍不平,全车皆碎;铁路易为外敌所用,便其运兵。材料三:“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冈,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种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一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带给高原人民的喜悦。【知识回顾】(1)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_______________;中国政府主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探究】(2)阅读材料一,指出铁路最早在英国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材料二,判断铁路在中国出现时,中国正在进行哪一场近代化运动?为什么当时一些人要反对铁路的修建?(答出两点即可,不得摘抄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认识】(4)对照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能得出什么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史蒂芬孙;唐胥铁路(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3)洋务运动。原因从封建迷信、行车安全、国家安全三个角度作答,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4)提示:只要能够从“铁路在中国近现代的不同命运”或“铁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或“铁路是工业化的产物,并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发展”三个角度任意一个角度作答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考查你对&&火车的诞生(英国史蒂芬孙),汽船,蒸汽机车,洋务运动,詹天佑与京张铁路,第一次工业革命&&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火车的诞生(英国史蒂芬孙),汽船,蒸汽机车洋务运动詹天佑与京张铁路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车:蒸汽机车是利用蒸汽机,把燃料(一般用煤)的化学能变成热能,再变成机械能,而使机车运行的一种火车机车。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从此开始,人类加快了进入工业时代的脚步,蒸汽机车成为这个时代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工具。汽船:1807年9月,美国人富尔顿设计、制造的蒸汽轮船“克莱蒙特”号试航成功,才使轮船开始真正成功为水上舞台的主角。“克莱蒙特”号,全长45.72米,宽9.14米,排水量100吨,船速每小时6.4公里。蒸汽汽车: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用煤气燃烧产生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想用来代替马为拿破仑的军队拉炮车。但是这种车的时速仅4公里,而且每15分钟就要停车向锅炉加煤,非常麻烦。后来车在一次行进中撞到砖墙上,碰的支离破碎。蒸汽机的发明对交通产生影响的原因:1.伴随着蒸汽机的发明,资本主义工业高速发展,并迅速扩大,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满足对工厂资源的供给,交通运输发生了质变;2.伴随着蒸汽机的广泛使用,采矿业日益发展,为了解决资源运输问题,交通工具发生变化;3.随着蒸汽机车、汽船的发明,人类的交通方式发生了转变,铁路交通迅速发展起来。蒸汽机的发明对交通的影响:1.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人们开始改进运输工具;2.1807年富尔顿制成汽船,1814年史蒂分孙发明蒸汽机车,人类交通运输进入新时代;3.促进了欧洲地区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之士在维护封建统治而倡导和主持的自强改革运动,是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民用企业;编练新式军队;培养人才。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楚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于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认识到列强的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顽固派以大学生倭仁为代表。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慈禧太后也是顽固派,不过她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1.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2.洋务派实力相对较强,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3.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4.总理衙门设立后,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统治者,暂时支持了后实力且受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5.工业革命的扩张,“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总理衙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北京条约》订立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外国侵略者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1860年11月,英法联军依约从北京撤走,使奕忻大喜过望,在奏折中说:“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劝咸丰帝“尽可放心”回銮。1861年1月,奕忻再上奏折指出:“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京张铁路:是一条自北京西直门,经居庸关、沙城、宣化至河北张家口的铁路,全长约201.2千米,京张铁路因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价值,在俄国和英国两国觊觎、诸商纷争筑路的情况下,清廷要臣袁世凯多次与英俄协商最终确定由中国自己筹款修建,并于1905年5月上奏清政府提议尽快修建,清廷接受了袁世凯的建议后,袁世凯在资金和人才上精心筹划,任命陈昭常为总办、詹天佑为会办(相当于副局长)兼总工程司,并于1905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勘测、设计、施工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京张铁路修建:1、时间:1905年9月-1909年9月2、总工程师:詹天佑3、独特设计:“人”字形线路从青龙桥起,依山腰铺设“人”字形路轨,列车运行至此时改用两部大马力机车,一前一后,一推一拉,通过“之”交叉口再换方向,推的改作拉,拉的改作推。这种创造性的设计,既简易可行,又减少了线路的长度。这种技术依然被现代铁路建设所沿用。4、意义: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詹天佑和京张铁路(前中):詹天佑:(日—日),字眷诚,号达朝,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汉族,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广东南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习铁路工程,毕业论文为《码头起重机研究》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竖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发源于英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取代人工生产,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技术革命。由于以蒸汽机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特点:1.英国生产力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3.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工业革命爆发的前提:1.市场: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扩大了海外殖民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2.资本:海外掠夺及贸易积累了大量资本;3.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组织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4.技术:工场手工业技术的积累;5.社会环境: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国内社会状况稳定;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的原因:1.工业革命提供的物质资料;2.伴随着工业革命兴起的交通具提供纽带;3.世界殖民体系提供保障。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以自由主义为原则,保证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规定在国际贸易中给与他国最惠国的待遇,逐步取消关税保护。通过基本准则的确立,使国际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成熟。英国工业革命进程及重要成就: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2.经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3.思想文化: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
发现相似题
与“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59263697213649438911512821390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革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