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以人为本本 创强争先 追求卓越 共创辉煌怎么样理解

客服热线:
技术支持:
新闻热线: 
广告热线:
展会合作:
 纺机采购:
版 权:Copyright市委常委、新兴县委书记吴伟鹏,县长叶锐等领导赴新兴县高考考场巡视。(资料图片)
&&& 新兴县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教育发展具备良好基础。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富民强县&的理念,以教育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把创建教育强县作为重大的经济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紧抓好,努力打造新兴教育的优质品牌。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伟鹏,县委副书记、县长叶锐亲自组织教育创强动员会和教育创强工作推进会,动员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以赴打好教育创强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教育发展目标,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中小学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在创建教育强县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 改善办学条件& 缩小城乡教育硬件差距
&&& 新兴县着力抓好学校硬件建设,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一是抓好校舍安全工程。投入资金6800多万元,完成了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二是完善设备设施,建设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近三年来,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目前已有53所学校成为规范化学校,占学校总数的40%,有22所学校正在申报市规范化学校验收确认。三是抓好高(职)中建设,增加高中学位供给。在投入近1亿元资金创办惠能中学之后,又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对几所高中阶段学校改造建设,创建了国家级重点职中1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2所,高中优质学位100%,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四是创办公办示范幼儿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近两年来,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创建县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和5个乡镇中心幼儿园。五是抓好&三网融合&远程教育应用。投入资金610万元,装配了惠能中学全市&三网融合&远程教育应用展示厅,加紧进行首批20所学校&三网融合&设备设施配置,并补充中小学现代化教育装备,增配了电脑设备540套,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六是积极发动知名企业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资办学。由广东翔顺集团捐资3000万元建设的翔顺实验学校和香港(中国)烛光教育基金捐资100万元建设的特殊教育学校将于年内竣工投入使用,届时可有效解决县城城北区域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入学和全县残疾儿童教育问题。
&&&&& 均衡城乡师资& 提升全县教育整体水平
&&& 新兴县把师资作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软件实力来抓。一是配强农村学校领导班子。率先在全市通过&两推一选&来选拔校长,普通高中的15位正副校长中有7位通过公推竞选产生。并结合新一轮中小学校长聘任工作,对农村中小学校长优胜劣汰、交流轮岗,三年来共调整校长36人、中层干部162人,使农村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的领导班子配置更加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二是配足配好农村中小学教师。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及时补充教师,把师资配备向山区学校倾斜,从城区学校超编教师分流到农村学校,增强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三年来,共安排应届毕业生321人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已连续5年停止农村教师调入县城学校,把优秀教师留在农村中小学。三是狠抓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县政府每年安排20万元师资培训专项资金,分期分批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四是实施城乡学校教师结对帮扶。建立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制度,每年从城区学校选派30多名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五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通过规范津补贴、实施绩效工资等措施促进教师工资收入与公务员&两相当&。六是建立教师表彰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并通过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大力宣传。
&&&&& 完善教育体系& 促进各阶段教育均衡发展
&&& 新兴县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顺应教育形势发展要求和群众的需求,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普职并举,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改变了重普轻职的观念,实现了普职教育并举的转变。近年来,投入1000多万元改造建设新兴理工学校,扩大办学规模,为巩固和扩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把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推向社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整合资源,创新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完善县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社会力量参与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构建具有山区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三年来,创办公办规范化幼儿园6所,引进社会力量创办民办幼儿园7所,消灭了幼儿园服务网点空白镇,使全县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提高到89.6%。三是关注民生,解决弱势群体读书难问题。县财政积极筹措助学资金,对贫困学生给予资助。关爱弱势群体,把外来工子女与当地少年儿童一视同仁,科学合理地安排其就近入学,接受免费义务教育。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温北英慈善基金&、&新兴县教育促进会&等社会力量的作用,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
&&&& 2012年,新兴县委、县政府把高考备考作为创建教育强县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建立了高考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各方为高考备考服务。4所普通高中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实施团体作战策略,构建高考备考的集团军,全力以赴抓好高考备考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上线人数保持高位
&&& 全县参加高考3221人,考上重点线81人(应届73人),本科线933人(应届804人),专科线以上2887人,总上线率为89.6%,各批次的上线人数均居全市第二位。其中应届生考上重点线增加3人、第二批本科A线增加12人,成为全市两线唯一增加的县(市、区)。
●优生培养成果显著
&&& 盘志嫦同学被上海复旦大学提前破格录取;
&&& 李家玲同学以631分获云浮市文科总分第三名;
&&& 梁& 茜同学以251分获云浮市文科综合第二名;
&&& 黎美红同学以141分获云浮市英语单科第二名;
&&& 张瀚文同学以140分获云浮市英语单科第四名;
&&& 李家玲同学以139分获云浮市文科数学第三名;
&&& 梁凤卿同学以129分获云浮市语文单科第三名;
&&& 梁植宇同学以281分获云浮市理科综合第四名。
2012年被上海复旦大学录取的新兴一中盘志嫦同学
2011年被上海复旦大学录取的新兴一中容敏华同学
●体艺考生亮点纷呈
温雅琳同学以562分获云浮市美术类的文化总分第一名;
伍晓慧同学以462分获云浮市音乐类的文化总分第一名;
邱琪贤和叶子憬同学以500分并列云浮市体育类的文化总分第三名;
邓文胜同学以278分获云浮市体育术科第二名;
简柏榕同学以254分获云浮市美术术科第二名;
苏国杨同学以249分获云浮市美术术科第三名。
●分层教学收效颇丰
&&& 县城的3所高中都开设重点班和普通班,重点班高考本科上线率均居高位。新兴一中的高三(3)(4)(16)班本科上线率100%,高三(7)(8)(9)班本科上线率为87.4%;惠能中学的高三(1)(2)(10)班本科上线率为89.2% ;华侨中学的高三(5)(6)(7)班本科上线率为71.6%。
新兴县惠能中学
&&& 新兴县惠能中学创建于2005年9月,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是培育英才的摇篮。学校紧紧围绕&惠及学子,能造英才&的办学宗旨,积极倡导&厚德、笃学、承优、创新&的办学理念,努力践行&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想与追求,从严治教,人性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高考成绩连年取得新突破,连续四年获得云浮市高考成绩优秀奖,先后获得&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青少年书法教育名校&、&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新兴县第一中学
&&& 新兴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14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名校。学校秉承&育人为本&的宗旨,坚持&承传、崇德、博学、求精&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两品立人,学有专长&的办学特色,以先进的理念、鲜明的特色、优异的成绩,向社会展现了一个优质、示范、高效的良好形象,充分显示了百年老校的实力。学校高考成绩连创新高,连续六年获得云浮市高考成绩优秀奖或特别贡献奖。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家庭教育先进集体&&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新兴县华侨中学
&&& 新兴县华侨中学创建于1990年。目前师资队伍拥有高级教师21人、教育硕士及研究生课程班毕业18人、省级名师培养对象11人,高、中级教师占78%,教学经验丰富,学科结构合理,教师队伍稳定。学校坚持&全面发展&宗旨,精心打造&体艺特色&,秉承&行必明德,学求至善&校训,发扬&不甘人后,勇争一流&侨中人精神,办学效益与社会声誉日渐提高。办学成绩稳步提升,高考亮点纷呈,连续六年获得云浮市高考成绩优秀奖。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人为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