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背黑锅真是好人'每次都帮文化部背黑锅

像燕子&从山顶滑向山顶
&&&&&&&&&&&&&&&&&&&&&&&&&&&&& &夏琼玲
&像燕子/从山顶/滑向山顶。如此年轻积极和清秀的诗句,却出自于一位住在简单公寓里、因脑出血半身瘫痪二十年口齿不清的瑞典老人。他就是2011年若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他的163首诗被译成50多种文字,全世界的诗歌发烧友奉为圭臬。确实,在岁月的深谷里,窖藏着许多人类最最珍贵的高贵品质&&沉稳执着、孜孜不倦、毅力顽强、清心笃行等等,这些品质的浓郁芬芳,浸润着人的心灵,装扮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
&托马斯的年龄和诗,使我的思维轨迹转接到了我的老父亲身上。日历提示,再过两个月,父亲便80岁了。我曾经设想过,如果自己80岁时,肯定满脸沧桑,老到哪儿也去不了,每天生活在摇篮和回忆里,是一幅被岁月所收藏的静默的画。然而,不管社会地位如何,托马斯和我的老父亲向我举证:年龄可以老去,生活依然可以炫烂。
&父亲的身上刻画着深深浅浅的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影子。我的祖父出生在封建社会,他少年时先是求学于长沙师范,后学武于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黄埔军校长沙三分校),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祖父,多次被逼供、陪杀的祖父,在长沙越狱出来,同时也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乞食辗转返乡,捡回一条命。耕于桑梓,成为地方的开明绅士。这样一个有着良好的家风和充满民主色彩的家庭,铸就了父亲的人生基调。
&家族的大树并没有给父亲遮好风挡好雨。长期受到国民党管制监视,剥夺政治权利的祖父,在解放后又挂着地主分子和叛党分子两块牌子,接受各种各样的批斗,以杂粮野草为食,文革时死于非命,他终究没有等到民主、自由、心情舒畅的好日子。同样,在那改朝换代的历史转折年代,父亲的亲情温暖、抱负理想、政治生命、生存环境,皆在风雨中飘摇。他不得已与祖父划清界线,在鸡盒藤上苦苦求生。。。。。。他用他的韧性,苦撑着那些艰难的岁月。
&上世纪1957年到1983年,整整26年,做为臭老九的父亲终于迎来了否极泰来的一天,他平反了!那些头戴紧箍咒、身背黑锅子、经济卡脖子、政治抓辫子等遭极左路线冷遇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他非常感激:广大群众和学生都爱护他,千方百计保护他,使他没有受皮肉之苦,没有挨批斗,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搭救了他,享受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待遇。1991年底,父亲向组织同时呈上了两份申请,一手交退休报告,一手交入党申请书,领导笑着说:&两个申请都批准,入党一不要宣誓,二不要有预备期,因为他早已赤化了,是正式的合格的布尔什维克。&
&父亲觉得他的经历的人生就像一场梦一样,可这个扭曲了他灵魂的梦做得太长了。在他70岁生日的时候,他将这个梦记录了下来,结成一本集子《悠悠园丁梦》,我请我在湖南美苑的同窗&&一位青年画家为集子做了封面设计,然后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翔实记叙了解放的喜悦、土改的欢欣、反右的震慑、社教的神奇、文革的狂热、改革的欢呼,在引起众多同代人的共鸣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对历史的反思。华夏作家网向全国推荐十本好书之一,这本书后来列入了校园课外读物目录。&&&&&&&&& &&&&&&&&&&&&&&&&&&&&
&&& 如果你执着地尊重生活,生活也不会放弃你。托马斯行走在被岁月抛弃的边缘,他没有屈服,在一个又一个目标中跋涉着,如他的诗句:像燕子/从山顶/滑向山顶。他的生命在诗句中得以鲜活。我的父亲虽然平凡渺小,但那份对生活的热爱执着和固守的信念是挑起他人生的脊粱。
&&& 一个人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决定了他的心态,而心态又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父亲的青春在历史的浩劫中凋谢,长期的不公正待遇并没有让愤懑他的心房,他用一颗感恩的心,将退休生活打磨得多姿多彩而又惬意十足。他热衷旅游和交友,编镇志写校史,研究乡土文化,坚持读书看报练字和绘画。80岁的他仍然十分关心政治,信任党的领导。他任教四十一年九个月,靠自学完成自身知识的积累,教学子三千,老年仍勤于求知,四上北京,二上广深,专为参加文学艺术研讨会,零距离向名家大师请教。80岁之际,他续写了他的第二部个人文集《园丁晚风》,我们看到的不是书的质量本身,而是蕴藏在书页里的关于人生答卷的解读,那用80年时间窑藏浸润的生活态度。
&&& 老去,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父亲也有心灵孤独的时候,当身边挚友同龄们的名字一个个如黄叶飘落贮存于记忆时,父亲更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敬重。他正规划着启程到桂林去上老年大学。。。。。。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托马斯正用一枝打磨了80年的笔,代他和他所有的同龄老人们写道:我听见我们扔出得石头/跌落,玻璃般透明地穿行岁月深谷里/瞬息迷惘的举动叫喊着/从树梢飞向树梢,在比现在更稀薄的空气中静哑。
&& 从平口镇往西行4千米,就到了罗家湾。罗家湾有座三县边界闻名的院子,它叫磐湾院子。
&&& 磐湾院子是一座古老的宅子,距今有近200年历史。此地风水极好,三面环形小山,紧紧拥抱。青砖瓦面的围墙爬满了青苔,院子门前有一口椭圆形的清水池塘,绿柳袅娜,从池塘左右两边入口,沿着青石码头,攀登而上,入槽门,走庭院。从高山俯视,酷象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螃蟹扑在池塘边。环形小山,翠竹葱葱,座落有致的古稠树耸入云天,夕阳斜照,炊烟缕缕,好一幅世外桃源景色。
&&& 我小时候听爷爷说,这座宅子是罗家湾的一位财主、知府官员所建,并在新化、安化、溆浦三县边界有良田千亩,修建了粮库多处。发达后,从磐湾院子为始点,用条形青石延伸铺到他有业产的地方,东至新化石圳、西接溆浦笋晏山,共铺青石三万多米。多少年来,为三县边界的行人提供方便;多少年来,磐湾院子里的故事代代相传。
&&& 1949年,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从此,贫苦人们翻身得解放。&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房屋,就住财主楼阁&,当年十六户贫佃农高兴地住进了磐湾院子,高兴得合不拢嘴,喋喋不休说:山林、田土是集体的,粮仓、耕牛、农具是集体的,统统是集体的,我们是新中国的主人,人民公社的社员&&。
&&& 我的童年、少年是在磐湾院子里度过的。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院子里那欢乐的笑声、纯朴的民风、原味的友爱,院子里的往事,如昨天发生一样晰晰在眼前&&。
&磐湾院子确实是个有模有样院子,庭院六亩,可容千人。在这里,每天听从老队长发派农活;在这里,归集、清理、晒干、进仓、分配队里的粮食;在这里,开群众大会、学文件、看电影;在当时,磐湾院子成了队里(大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院子里有一位&工钻子&,名叫罗铜稳,我们称他为铜稳伯伯。大家说他&田里打得滚&,意思说田里工夫内行到家。三月里,驾春牛,铜稳伯伯一身泥水,一身疲劳,队长有意要他调换做做轻松活。他说:放心不下啊,生人的扶犁耙,会累坏了队里的牛。自己却不怕累,一到家里,他坐在堂屋的门坎上,戴着斗笠,右手托头就熟睡了。&牛背犁,马吃谷&,人老实了,要多吃不少苦。
&&&& 铜稳伯伯有一些怪癖,使人可爱又可笑。他有爱写号的习惯。如小到添置一个竹茶筒、扁担、量米竹筒等都要写上&罗铜稳办,置于某年某月某日&。有一天,他到街上买了一只新木脚盆,磨墨、写号、上桐油,兴致未尽,他到自己的屋壁上粗粗地写一笔:&罗铜稳的房屋&。别人笑他,天天住着的房屋谁抢去了。
&铜稳伯伯还有自言自语的怪癖。没有他人在场时,他一边劳动,一边说话,不知说什么。与人在一起,要么说些无头尾话,要么就变哑巴。其实,铜稳伯伯还是想合群一起扯淡的,只是很难抢到话题。有时,抢到了话题,他就把手高高扬起,嗓门放出:&依我说!&大家望向他,他把手慢慢放下,就没有下文了。他憨厚笑了笑:要说的忘记了,我不说。几个&我不说&,大家就不给他留说话的机会了。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罗铜稳有说话的地方。他一到田间,与牛在一起,扶上犁把,神气了,嘴巴活了。牛犁走得正,就表扬他的牛:在理、有用(方言)。要是牛走歪了,就唠叨;你冒得犁路,冒得耙路。&双抢&季节,太阳火辣辣的,有一天,铜稳伯伯与牛商量:趁凉快,打完肖家湾的禾滚散工。说着,说着,牛甩一尾巴,把一蚕豆大的泥巴,甩进了铜稳伯伯的嘴里。大吼:娘的逼,冒板眼的,不知好歹&&。
&铜稳伯伯心地善良,那时队里只有他家养蜂,而每年取蜜糖时,不忘给队里每户送上一小份。他认为:蜜蜂采的是队里农作物花粉,自己又没有出力,不能个人独吞。
其实,院子的人都是有情有义的。阳春三月,春光融融,情绵绵、雨丝丝。立春后,凡先年去世的人,头一年,亲戚和院子里的人都要到坟地挂社(挂新青)。三月三,王母娘娘生日,老辈传地芹草煮鸡蛋,吃了一年可避毒,院子里会传出一声声:来吃地芹草鸡蛋喽!吃了健康保平安。特别是清明节,远近亲人们都要回家祭祖扫墓,热热闹闹,相互请客,如同春节。
&三月里,金色的油菜花开遍了山村田野,它是&思亲花&,人们用它寄托心中的深情。油菜花、苦菜花、两面黄、母亲见它撕心肠、儿女见它泪汪汪,油菜开花,儿女回家。那时女孩出嫁,有哭嫁的风俗。女儿一哭起来,娘爹姐妹跟着哭,院子里的人个个恋恋不舍,对出嫁的女孩悄悄说:妹子!油菜开花了,回家看看,家里人在惦你。
&磐湾院子还有位土&秀才&,名为罗石球。他虽然务农,却与一生笔墨有缘,写得一手好字,会写对联。地方做&红白喜事&,一般请他做&席长先生&或&督管&。他终身不讨婆娘,孑然一身,无牵无挂,一生嗜好就是关心和谈论国家大事,大家都称他为&国事先生&。
&国事先生&对讲&白话&或国事,倾心投入。清早起来,跑到镇上的报亭看完参考消息,能准时赶到队上的工;搭界的新化有好电影看,打着火把走十几里山路也不脚痛。做&红白喜事&,有四面八方的亲戚赶来,他利用主管&红白喜事&的机会搜集新闻。
&&国事先生&有新闻不讲出来,心里象长满茅草。同样,罗家湾的社员一天没听到他的新闻也浑身不自在。&国事先生&走到人群中,如干柴遇到烈火,话闸一下子扯开了。当然,谈论的是磐湾院子外的事、国事、世界大事,而不是柴米油盐、生产阳春天天碰着鸡毛事。
&七十年代,中苏交恶,谈中苏话题较多,偶然也说说东德、西德、华盛顿之事。如:&在珍宝岛战役中,苏联用橡胶人组成的部队进攻中国,这没肝没肺的橡胶人,只有男人裤档高,杀不死,捉不住,神通广大,伤透脑筋,边防站长孙玉国想了一个办法就解决了。&&国事先生&说时故意引人入胜。
&&什么办法!快说!&大伙附声催道,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光投向&国事先生&,这时,他才慢腾腾地说:&还不是老祖宗对付野猪的办法嘛,把橡胶鬼子引进设计的口袋里,周围烧起熊熊大火,烧成胶,烧成灰&..&。哈!哈!哈!讲者津津有味,听者如醉如痴,是真是假,无人核对,磐湾院子里充满了幸福祥和的气氛。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大家在一起和和气气搞了三十集体,老实的多做一点,狡猾的少做一点,也相安无事。但社员的生活还十分贫困。内心上,农民早就不愿意过这磨洋工、穷快活、麻木的日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农民带来了幸福的音讯。中央提出:在全国农村普遍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初,与罗家湾交界的新化一些地方,纷纷把山林、田土分到了户;磐湾生产队也有了行动。公社知道后,派来了干部整顿。干部说:&同志们啊,县里正式文件未来之前,不能把田土分到户,要分也只能分生产责任小组,走了样,谁负得起责!&社员说:&田土到户,效率以一当十&。&宁可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可要资本主义的花&干部坚定地说。&不怕开除个二尺五!&这样,社员们顶风把田土分到了户,当年粮食产量翻一番,社员喜洋洋。第二年,来了县里责任制到户的红头文件,公社要磐湾生产队介绍这方面的经验。社员说:莫受批评就要得哒!
&责任制到户后,也出现不少矛盾。一是争晒谷坪。原来搞集体由队里统一晒谷,口粮在仓库里,如今粮食堆积如山,户户要晒谷,晒谷坪满足不了需求。二是争田土界子。责任制到户后,社员做事浑身有力气,几亩田土不经打花,闲不住,这里挖几锄,那里挖几锄,时发生界子纠纷。三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也使人烦恼。如:院子里的鸡多了,乱了套,不到主人家的窝窝里生蛋&&。
&有矛盾,怎么办?院子里的人开始思考了:百多人与其拥挤在一个屋檐下碰碰撞撞,还不如迁出这&金窝窝&,到自己喜爱的地方,重建家园。与其争地吃&鼻涕食&,还不如外出攒点活络钱。这样,建房不选风水。有的靠公路建房,办起了各种加工厂;有的傍山,发展种养殖专业户。外出打工,不选工种。刚开始,凭自己的手艺、城里的亲戚介绍打点工,到后来,有人定居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发展。电视、程控电话进入了普通人家,村民的精神、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再也不愿意听&国事先生&说白话了。
&院子里,只剩下&国事先生&、铜稳伯伯等四户遗老了。昔日非凡的磐湾院子,现在却是人去楼空、杂草丛生、古屋阴森的景象,它显得更苍老了。但磐湾院子的子孙们永远不会忘记它,那里是幸福的发祥源地。
飘起来,宁静的心
&&& 恐怕这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 我有了我的住所,就在车站往市区走的那条路的第一个红绿灯路口左侧六十余米处&&铁路家园。这里,能听清资水晚钟声,能听到火车的鸣笛声;能听到汽车的呼啸声;车流声代替了流水声,那声音流向茶马古道安化;流向美人窝桃江;流向神奇的湘西山水;流向花猪的产地宁乡;流向,流向,更远的地方,就不去点播了。&&
&&& 就在这宁静、宽阔的铁路家园,安下心来快乐生活吧。
&&& 我像老住户那样,饭后,两手捏着裤带,走上院内公园那种着树和竹的小坡。忽上忽下。或者,转身,蹲坐在那块没被十年岁月磨平的石凳上,点燃一支标注有害健康的烟草,吧嗒着,静看那一大片一大片起伏的房舍,寻找炊烟的景色。暮色苍茫,再看几只蚊子吸烟后栽落草隙的惨状,心满意足。然后,起身,不管有不有泥土,随手拍拍屁股,回到家里去瞅着那支花。
&&& 这时的铁路家园,窗窗亮起如豆的灯光,哪盏会收留我,温暖我呢?&
&&& 铁路家园的夜晚,静谧空旷。偶尔路上细碎的脚步声和隐约的谈论,引得四邻的蝈蝈吱吱叫成一片,在铁路家园上空荡漾。月亮一会儿躲进云里,一会儿躲进车厢里,独自迷藏。月光下,铁路家园的睡眠踏实而酣畅。所有的都是秘密,不同的不要说吧。
&&& 鸡鸣狗叫的清晨,推开窗门,迎来好空气。睁开眼,我便看见那向长江流去的资水,还有那正随风摇曳的樟叶。我的防盗窗阳台种着黄瓜、西红柿、茄子和白菜。可爱的植物养活我知足的情趣。我想,在乡间的小路上,白鹅一路曲项向天歌。在鹅群嬉戏的河边的青草地上,含一颗叫不出名的草躺在蓑衣上,看天上云飞云散,鸟来鸟去。或者甩出鱼钩,独坐南风中,愚人自乐,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也不过如此吧。
&&& 我想要在住所后面的空地上种桂花树。受南方的阳光和雨水的恩惠,有一天会开出香香的花,结出累累的果。到我老去,有桂花香抚慰我。在我的身边肆意绽放。不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了。
&&& 最爱铁路家园的冬季,落了叶子的树,干枝凌乱的定格在栋栋屋前后,让冬天有规律的萧瑟。整齐的屋顶上落满白雪,几只鸟雀起起落落,打破银装素裹的沉默。在这样的夜晚,邀上老友,煎茶煮酒,围着火炉,烤着女同学送来的相思糍粑,谈着天,说着地,炉火和语言守住温暖,抵抗寒夜的折腾。爽歪歪了。
&&& 像大海收留资水一样,铁路家园会装下我所有的爱和悲伤。很多年以后,我依然会在铁路家园公园那条园曲的小径上,走走停停。看,山还是那么的青,水是那么的绿,铁路家园还是那么美;思评建设者&&申毅先生,是多么美好的事。
&&&&&&&&&&&&&&& & 刘丰国同志读康子的《悠悠园丁梦》与《园丁晚风》初稿的一点感想
康老的贤内助蟾蜍老师是我探溪高小的同学、少先队大队长。我是她红领巾队伍的兵。世上总不奇有巧,而今我却是她老公康子的莫逆金兰&&《悠悠园丁梦》与《园丁晚风》初稿的忠实读者。
二书作者夏寿康在中青年中尊称他为康老,同仁门昵称他为康子。他是一个人缘极好、博学多才的乡村优秀教师。与余设帐舌耕同区辗转,几十年如一日,常常相处一起谈天说地,密宜无间,很是投缘、惬意,连脸都没红过。
康子为人、为文、书法、绘画不算顶尖、最牛,赏析过他作品的人都感到舒雅、清淳、朴实,是一种最好的享受。对他为人的一任贬褒、恝然处之、清微自守、我行我素的性格和他在耄耋之年不顾身体的自然衰颓及人事的荣枯,仍然不忘翅子的扇动,坚持不懈,虚怀若谷,孜孜以求著成留世佳作二部,使我顿觉他这棵莽原小草不负春光,倍显劲健、清峭,更是春华秋实,没半点的飘摇;其志乎坚,其性乎韧,其智乎涾;临崖乎猱,处世乎谐,立言乎邃才俊不减当年。尽管他的著述在社会上名噪文坛、誉芳八埏,荣获各级各类各种各样的桂冠、头衔,他都以一颗清泚的心对待,无半句显扬自己的微词,总说:&我逊人十倍&、&我永远是个学生&。
康子身处流冰期却没有被推淹,落入冰窖却没被冻僵,曾遭受过伤筋动骨的撞击,却不去摸疤痕而停止举足,总是目向前方扪搎趱行。他为人生的艺术奋斗,点燃了艺术人生的火花。这颗银河系里的奀星却放出了璀璨耀眼的光辉,使人敬仰、钦羡,而自己却从不满足,总是清醒地持着&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认知。
我作为他的朋友、读者,赏析了他的著述,得到了一种渴求的饫足,感到了一种精神的升华,有种日曛的惬意与愉悦。
我要学习康子,在日落西山之前放射出我的余晖,使苍山增添一点亮意,叫黄昏慢点点围来。
愿康子不老,愿康子的著述如航灯熠熠。祝愿他的身体与名符实:永远寿康!
宁静的故事
&&& 宁静,一种心灵上的宁静。
&&& 我常常漫步于小河边,岸旁静坐仰望行云变幻无常,俯察流水,只见小虾浮在小藻上,横勒着两条大腿,大有旷世英雄,横行霸道的感觉。至于水中的浮生物,必然是其腹中之物;不久,虾便成了鱼腹中之物;不久,鱼又成了人腹中之物。
&&& 我又感叹于斯了,冥冥大自然之中,一物胜一物,或许,它原本是一个大网,一个循环的大网,,即是聪明的人类,也在劫难逃了,因为人制服了动物,而最终又被细菌侵蚀了。
&&& 我也常常漫步于林间小径,,路旁的小花悠闲地开着,随手摘一朵,闻一闻,沁人心脾。进入丛林间,可又别有一番天地。小鸟别在枝头,相对而鸣,一音未了,一音又起,清脆婉转自由自在。
&&& 忽而,清风拂面,涛声阵阵。忽而,寂寥无声,宁静的心灵,早已融入于这大自然之中。
&&& 我难得有份宁静的心情,让它远离那喧嚣的尘世,因为我早已淡泊名利,无心於人世间的明争暗斗了。
但愿人世间有永久的宁静。
&&&&&&&&&&&&&&&&&&&&&&&&&&&&&&&&&&&&&&&&&&&&&&&&&&&&&&&陆正平
&&& 我早就想到,杜鹃花快红了。
&&& 清明节后,天晴朗了起来,山也绿了起来。我沿着弯弯曲曲而又清幽的环山小径踽踽而行。鸟儿在自由自在地蹦来跳去,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我凝望着鸟儿,心里在暗暗地想:鸟儿,这是你的天国,也是我的天国呀!雾笼匝着远处的山峦,又慢慢地四处弥散开来,如一缕缕紫烟,冉冉袅袅向云空升去。
&&& 水面上也有一层薄雾,似一层层乳烟,又似水沸腾后荡起的热气,四处弥散开着。对面水岸边一叶小舟浮于水上微风吹拂,立于船舷上的翠鸟经不起船儿的晃动,&唧&的一声,窜向蓝天飞向岸边的丛林里去了。
&&& 小径旁的杜鹃花开了,满满的红了一树,放眼望去,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似红红的云霞铺满一地,我随手摘了一枝,有四五朵,娇艳不已,小喇叭花形的朵儿,几根紫红的花柱长长的斜伸着,轻轻地托着上边的花蕊,花瓣上边好像有斑斑血痕,花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妩媚鲜妍极了。
&&& 杜鹃花红了的时候,杜鹃鸟也来了,那几声长长的&布&&谷&&&令人无限遐想因为那是一个凄冷而悲壮的爱情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杜鹃的美丽姑娘与一个勤劳而又家贫的小伙子相爱了,但是他们的相爱遭到了父母的百般阻拦,后来他们在林中双双殉情,死后化为一双小鸟,终日长鸣,后来人们把它叫杜鹃鸟,而在杜鹃鸟叫时开花的这种花就叫杜鹃花。听说这满山红杜鹃就是杜鹃女滴泪成血鲜血洒在花朵上,殷红殷红的,而那花瓣上的斑斑血痕就是杜鹃女洒下的血迹,因为杜鹃花象征坚贞圣洁的爱情。
&&& 我轻轻地握着这一束花,见其鲜妍妩媚,感悟起圣洁坚贞。这是一种灵性的花,因为她灵魂中充满圣洁,在她的气节中又充满着坚贞。如果,光有外表的鲜妍,可能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只有灵魂的圣洁才会永恒。
&&& 我依小径漫步,又转入一个幽静之处,又是满坡的红杜鹃像一团团红云轻笼着枝头,绿叶扶疏,小径幽幽。这时,来了几个小姑娘,在悄悄地说着话,轻轻地扯着花枝,又时不时地轻吻着花儿,红红的花朵映着红红的脸蛋,&人面桃花相映红&怕就是这个妙处。
&&& 我也不由自主地摘了一束红杜鹃,轻轻地握着,慢慢地折转身,向我来时的路走去,我怕惊扰了孩子们,因为她们天真的脸上写满了稚气和纯真。这时,我还在暗暗地想,只有童真才是最纯真,最美丽的呀!也许,明年杜鹃红了的时候,我还会来的。
&&& 在我返回的那幽幽小径上和那满山满野的山坡上,杜鹃花真的红了。
雪峰湖游记
&&&&&&&&&&&&&&&&&&&&&&&&&&&&&&&&&&&&&& &陆正平
&&& 资水流域的柘溪库区素有&千岛一湖&之美称。我与文心于杜鹃花盛开之初夏乘船游览了雪峰湖。
&&& 从坪口乘船西下,前方有高山峡口,一江绿水如入瓶颈,尽为山峦所掩,尔后,江水从东侧而西流,水域又豁然开朗,只见前方重峦叠嶂,满眼翠绿。山间不时浮起一缕一缕白雾,慢慢地弥散成一片片,一团团,一线线。又慢慢地弥散消失在淡蓝色的天空中。
&&& 不远处,满坡茶树,一幢小木屋掩映在一丛修竹中,门前小溪蜿蜒而下,溪岸有小桥临溪而卧,虽不是&夕阳西下&的时分,却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 近岸,山岩上斜倚一茅庐,小门半开半掩。上有林木遮天,下有修竹掩映,阳光难入,阴凉可栖。
&&& 眼下,这一江碧水像一个娇羞的少女,粼粼的江面,是她脸上的粉嫩红晕,两岸青山是她轻盈的绿色裙妆。微风拂过,江面上漾起一层层涟漪,阳光洒满江面,仿佛闪烁着无数的碎金。这时,迎面驶来一小艇,划开一道水波,让我们乘坐的小船轻轻地拂了上来,又轻轻地荡了下去,真让人飘飘欲仙了。
&&& 船行不久,前方宽广的水域中有一小岛,形如桔子洲。洲上云雾缭绕,松柏挺立,绿茶满坡,有三、五采茶女穿红着绿,在满垅茶蔸之间,一边采茶一边吟唱:&妹在坡前唱,哥在山上和,等到黄昏后,问哥怎么摸。&原生态歌曲宛转悠扬。又见船上一老人,鹤发童颜,正在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安化的特产&&黑茶,他说黑茶自明代以来就是朝廷贡品,享誉国内外,其茶文化就是以茶养性,以茶养生,解放以前的黑茶运输靠马帮茶道运出去的,他用手指了指对面山中那条弯弯曲曲的小道,还时不时传来马铃声。
&&& 前方就是大坝了。天又下起了小雨,我和文心同撑一把伞,立于危岩之上。在茫茫风雨中,大坝以巍峨崎岖身躯挡住了汹涌澎湃的江水,倒让穿流于崇山峻岭间的江水变得十分娴静了起来。它像摆放在群山之间的一匹绿色的绸缎,轻飘飘地缠绕于两山之间。水卷式似的闸门,只是一片温湿的嫩绿,悬挂在上方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七个大字倒是十分醒目。东侧崖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人行栈道,似一条紫色的佩带飘在山崖间。往来的行人里只见一把一把红的绿的伞在慢慢地移动。下边是一片绿色的厂房,那就是柘溪水电站。厂房里发出一阵阵低低的隆隆的声音,不知从哪里流出来的水,忽然从厂房里冒了出来,冒出一圈圈水浪,翻卷着,激荡着,四散开来,又成一线一线的水浪,翻滚着向东流去了。
&&& 我记忆中的大坝可就不同了。
&&& 那正是江南梅雨时节,我偕妻儿从桃花源归来,大坝正在排洪,九扇闸门有五扇门在排水,只见一条条翻滚的黄龙从天而降,忽而卷地而起,一股股洪流卷入滩底,如锅中沸水翻卷开来,扬起一团团水珠,卷入上空,飞沫如点如珠,飘洒在半空里,然后密密地斜织着,斜斜地飘落着,慢慢地湿润着临岸的田野、公路和村庄。
&&& 细雨斜飞,白雾腾升,放眼望去,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那大坝的美貌丰姿是有词为证的:白帘高挂云空,乳雾环绕林中。大江东去归心切,天堑一条难越。且把妾心留下,一泓绿水云霞。任她扁舟东去矣,凝眸远眺云崖。
梅山龙宫记
&&& 梅山龙宫是位于蚩尤故里&&梅山中部,风景如画的资水河畔。
&&& 它,洞内景观丰富多彩,水路幽深莫测,旱路曲径通幽。正如《梅山龙宫碑记》云:&岩江溪自西南来,其中一支潜入高桥山腹,融水与石,分分合合,渗缝与隙,刻刻雕雕,历千万年,锲而不舍,孕育造化,遂城此洞。其洞,水陆皆备,层岩叠耸,千姿百态,堪称梅山一绝&。
&&& 当你跨过如一弯初月的水泥桥,步入宽广的文化广场,雕饰围列,图文并茂,尽显蚩尤故里,梅山文化底蕴。沿卵石小径,漫步栏栅处,一泓绿水,扁舟轻泛,舟上一渔翁,一手摇橹,一手提网儿,目视水波微潋的水面,神态自得怡然。从长廊入左侧,上有一凉亭,名&会龙亭&。八根紫黑色的圆柱撑起上边的顶儿,流檐飞翅,呈欲飞之状。其顶内为山水人物画,有龙女浣纱,远山胜景,水边家人。柱上一楹联:&玉宇琼楼神工鬼斧,名山奇峒鹤寿龙龄&。四周樟柏倚崖,杨柳临岸,鸟鸣枝上,蝉声四起。绿水青山,亦堪为一绝。
&&& 从小亭,步小径,,入岩崖栈道,方为龙宫奇峒入口处,凭栏而望,危岩高耸翠柏斜倚山崖,杂树丛生岩隙。峒门上&梅山龙宫&的牌名赫然入目。随石级入内,上有一线云天,辉映四壁,五彩斑斓;四壁峭立,怪石嶙峋,&雾松&奇观,色白如雪。在一缕阳光斜射中,几丝白雾蒸腾,欲弥欲漫,欲笼欲开。不远处,一个真人大小,身穿长衫,背负行囊,面容慈祥的孔子徐徐而来。步入一细阴河,乘上一叶小舟,木橹轻摇,水珠轻溅,缓缓前行。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中,龙宫水洞,欲露还羞,迷朦奇美,又见石壁上有一物状如哪吒,横空出世,英姿展发。上得河岸,攀危岩小径,来到天宫,宫内金碧辉煌,台上玉皇端坐,形态威严;阶下一班文武,俯首称臣。忽见水中金山,如竹笋般耸立,玲珑剔透,美不胜收。几经攀沿方来到远古河床,河床虽已干涸,却呈断面蚀余形态,鬼斧神工,真为奇绝。
&&& 当你沿着曲幽小径,来到龙宫出口处,有闲亭斜立于峒侧,黄龙缠绕于峒口,倚栏小憩,那奇岩怪石之峒府奇观,会让你没齿难忘。君不见,峒内景观千姿百态,突兀起落,嶙峋孤峭连绵磅礴。而峒外豁然开朗,只见青山相拥,碧水相依,九曲回旋的水,九曲回旋的峒,诗韵龙宫,更添了几许情韵。那是有词为证的:天蓝山青水碧,地阔鸟语花香,一幅山水画卷。梅山奇峒大雅,山蛮不屈精神,一篇山水文章。
&&& 最让人着迷的是江南四月濛濛烟雨中的村庄。东一楼,西一阁;或依山,或傍水,稀稀散散地隐匿在茫茫烟雨中。
&&& 西边的远山重峦叠嶂,连绵起伏,&寒瀑流成千涧静,宿云开见万山深&。那幽深的山谷中时不时传来几声杜鹃的鸣声。村旁的小山,满目葱翠。当你迈步环山小径,穿过丛林,登上半山腰,俯瞰脚下万顷碧波,仰望远山千层云雾,倾听近岭阵阵林涛,没有喧嚣,没有噪音,独享一方宁静清幽,呼吸林间清新空气,放眼千曲碧波,又添了几多情韵。
&&& 东面,一双紫燕斜飞,掠于浅水,翔于云空,在空中舞了几圈之后,又俯冲而下,飞掠于稻禾之间,憩息于网线之上了。
&&& 南边,几丛修竹,环掩一莊小屋,似藏未藏;修长的茎杆,向上挺立,小小的竹叶边沿上雨珠欲滴未滴。公鸡在打鸣,小狗伏在门前悠闲地迷糊着眼,,唯有小儿贪睡,千呼万唤总不起。老者坐于檐下,翘首西望,是在追寻着往日的辉煌。
&&& 曲溪岸,小桥边,披蓑戴笠,把竿垂钓,在于钓,而不在于鱼,享受清闲宁静,观看紫燕斜飞。云起云落,又曾几何时?
&& &烟雨迷蒙,山庄是那么宁静、祥和而又温馨,还有那空间的博大,时间的永恒。
&&& 那一片村庄,隐匿在茫茫烟雨中。
&自打读初中开始,我便走出了郭家溪&&我的故乡。从此,在故乡的时间就少了。参加工作后,为安身立命计,一度飘泊异乡,在家的时月益加稀微,甚至经年不归。那年月,每次回家一般都是逢年过节,男女老少、亲朋戚友都在家团聚,这也就是一年中最热闹,人气最旺的时候,儿时玩伴、兄弟姐妹、长辈子侄常能在这段时间相聚。年节之后,又是行色匆匆各奔前程。那时的心大概是浮的远的,也就无暇体会故乡的变化。
&之后,回到了单位上班,朝九晚五,渐渐地才定下心来。这时父亲也从教育战线退休了,但父母仍然坚持耕种,不肯放弃家里的两亩水田。直到我成家生子,才将往年必种的两亩水田让给了本家叔兄。这对我的父母来说是个标志&&思想意识上的退休。这之前我曾多次劝父母停止耕作&&我家的水田离家有一段很长的上坡路,尤其父亲的身体不好,常年咳嗽,而我又很难回家帮忙&&不知是农民本色的父亲对土地的一种割舍不下的情愫,亦或是长年耕作的习惯,老是说:&身体还吃得消&。直到现在老人才放下思想上的担子&&真正退休了。我知道:村里老人有个俗成的共识,也是乡下的传统&&只有当儿女成家立业、生了小孩后,做老人的才能算尽到了义务完成了责任。送走了父辈,迎来了孙辈,自己也就成了真正的老人。这时,我才突然发现老人的头发稀薄了,不知几时两鬓竞爬满了银丝。我忽地感觉,父母不觉中竟真的老了。
&今年立夏后的第二天我回了趟老家。今年的立夏竟然没下雨。乡下有句农谚:&立夏不下,无水洗耙。&可能是老天上了年纪亦或太忙,竞把这事搞忘了。过了两天后突然想起立夏不能没有雨水,也就只能亡羊补牢,匆忙间赶在初六下午才补上。可又是在匆忙之间,准备不足,这场雨水并不多,下一阵子就收了。我似乎感觉老天有些心有愧而力不足&&难道老天也会老么?
&久旱的初夏已经很热了。在雨前更是让人感觉分外的闷热,身上粘粘的。这场雨虽迟了些,也不是很大,但对我回家却是恰到好处。走在归家的乡间,已感觉不到先前的闷热。雨后偶尔吹来一阵山风,洒落几点雨水,落在身上格外的清爽和惬意。
&独自走在没有硬化不很平整的乡村公路上,周围静悄悄的,听得见树叶上滴落的雨声。不知是久旱无雨还是因为没有劳力&&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往年此时已象镜面的水田还没有耕整,田间杂草从生。应该是后者的缘故吧,小溪的水量灌溉是不成问题的。
&沿路的小溪儿时带给我辈很多的欢乐。三五成群地在小溪里戏水捉鱼虾。用蔑制的苑箕在溪水草丛和枯枝落叶下推动,搬离水面,苑箕里就蹦跳着小鱼小虾。这时总会响起欢乐的童声叽喳着:我漏到了几条岩巴鱼&&一种贴着石头游的小鱼;我漏到了几只大虾&&现在的溪水依旧清澈、哗啦,但只是有一段没一段的。修公路时,两旁的砂石土块将小溪填成了一节一节的,被填的地方,只能听到溪水在石缝间的流动。原先在田间小路的两旁都是郁郁的树木,一片片,黑丛着。雨天的下午,阴阴的,一个人走在树叶上雨水滴落的嘀嗒声中,心里毛毛的。现在部分水田填成了公路,公路两旁不再阴森了,被砍伐成了零星的树木瘦瘦地点缀在灌木丛中。
&林间路边的牛铃声, 这是以往乡间优美的音乐,而今也都久违了。据父亲告知,现在村上就两头耕牛,其中一头是牛婆,另有两头牛崽。后问起本家的兄弟和儿时的伙伴&&现在都是三十好几奔四十了&&都外出打工了,也有的在外入了赘。现在种田的也就二、三户人家。离得远的、爬上坡的水田都荒了或还了林;离得近的大多改成了旱地。&远田不如近土,远土视如冇有&。走在这静悄悄的乡间公路上,总让我想起孩提时,此时此际此起彼伏的吆牛声和春耕忙忙的情景。
&到家的时候已是下午三四点的光景。可能是刚下完雨不便下地的缘故,父母都在家。听到外面的走动,从屋里迎了出来,脸上绽满了笑容:&回来了,子琦他母子俩呢?&只要是我一个人回家,父母总会这样问。&他俩没来,我这次是要到县里参加党员培训,抽空回家看看&。看得出来二老有些失落,但仍然打心里的开心。这是我春节离家后的第一次回家。自打成家以来每年回家的次数是很少的。春节、端午、中秋、父母生日,也就那么三五次。如果碰到天气不好或单位事忙还要打折扣。再加上我的那位晕车得很厉害,每次搭车都要&交税&,还得卧床休息,简直就是小病一回。这对不晕车的人是很难体会的。每次回家,三人总要在东坪休息一晚,那位才能勉强支撑到达目的地。儿子三岁前我是不敢单独带他回乡下的。平日里都是她在打点小家伙,一时要我接移交,我还真奈何不了。故此,老人看孙儿的愿望也就成了一种奢侈品。好在我的母亲也是搭不得车的人,晕车水平和我那位不相上下,甚至还有过之。故此,老人也就从未责怪过媳妇很少回家的不孝。但我能深深体味到老人的无奈和遗憾!用我本家堂叔的话说:白沙烟的精品二代要贵过精品一代。看来真是这样的,凡上了年纪,在老人的心中对孙子的思念更超出了对儿子的份量。对此,我内心深处有对老人深沉的愧疚!知子莫过父,老人能体会儿子心中的苦楚:&工作忙,我和你妈的生日就不用回来了,艳群又搭不得车,我俩身体也还硬朗,不要挂念,让子琦多打电话就行了,来回的路费都不零细。&对于老人,还有什么比儿孙承欢膝下更令其开心的呢?我欠父母太多了。
&父母的健康近来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母亲还好些,身体向来硬朗,除了近来腿脚偶尔抽筋没别的状况。可父亲的咳嗽和咯血就很让我揪心。另外父亲打年轻时就有脱肛的老毛病,只要稍有劳累就下来了,这也是我之前坚持不让种田的原因。我家的水田离家有很长一段路,且一直都是上坡。在参加工作前我是常有体验的:年轻人担一担谷都很吃力,一路到家要歇三四肩。小时父母也就经常在这时现身说法激励我俩姐弟:&要想不吃这个苦,就得发奋读书跳出农门。&而今我也就明白了以前父母要我们担谷流汗的良苦用心。父亲虽说是教师,但我觉得他更是一个优秀的地道的农民,对田地有一份深厚的感情。精耕细作,每年都是丰收,那时要他将水田抛荒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罪恶。要不是后来身体实在吃不消了,我想他定不会放弃那两亩心爱的水田的。
&我从包里拿出钙片和蜂蜜、核桃放在桌上。钙片是给母亲对付腿脚抽筋用的。之前据母亲讲吃了钙片抽筋好多了。农家人是很霸得蛮的,平时一点小病小痛也不怎么讲究吃药,更别说住院打针。在我的印象里,母亲就从未吃过什么药,平时感冒了也就是一碗姜汤或擦点&万金油&就对付了。现在上了年纪,到底不比年轻时能扛。大概是很少吃药的缘故,服药的效果也就非常好,感冒头痛啥的,一两餐药就解决了。只要身体感觉好些了就不再当回事了。就说吃钙片也是有一餐没一餐的,故此以前带回的钙片大多是过期报废的多。记得之前给她带回一碗驴胶冲剂,她吃了两包,觉得口味不好就搁置了,后来到底送了人。妻常跟我提议,老人平时少得病也不能大意的,一但查出病就可能不是小事,几年一次的体检还是必须的。而我们每次回家最多就呆得两三天,此事虽发心了很久,但至今却一直没有付之行动。
&让我伤感的是母亲的头发近来白得很快。母亲年轻时有一头浓密的黑发,姑娘时的照片辫子又粗又黑的,很漂亮,可最近两年却怱地全花白了。父亲说这是母亲娘家的遗传。也是,我舅还不到五十,去年把新屋建好后,头发全白了,似乎竞找不到一根黑发,比我母亲的白得更齐整,更透彻。
&我问起父亲的咳嗽。父亲每次都是轻描淡写:&老毛病不碍事的,不要担心,我自己的身体心中有数,咳嗽不是什么能死人的病。吃药时好象好一点,但究竟也没什么用,别乱花钱&&&说得我心里酸酸的。对于父亲的咳嗽,我想了很多的办法,但都不怎么得力,好在咯血现在倒是没有了,否则真是让人恐慌的事。&是药三分毒&我的专业提醒着我,心里着实不敢让他老吃药,平时也就带回一些润肺、滋养、止咳的蜂蜜、雪梨之类的。父亲以前的烟瘾、酒瘾很大,且资历还很深。自打四年前咯血住院后,到底把烟瘾戒除了,一直不曾再抽,但酒却戒不了。对此,我即担心又无奈,若他不喝点酒的话,饭量也会减少。&养生酒,不碍的,一餐喝一点不过量,无防。&在我暗示其戒酒时,父亲有些难为情,却一直鼓励我戒烟。
&我留意到屋前的园里新挖的一孔深眼。父亲告诉我这两天要立杆,村上要搞网改了。我询问家里请好了工没有&&老人的身体已不能参与抬水泥杆了。&眼下村上根本就请不到工,年轻人大都不在家,每户就一两个老人,有钱都没处请,到时只能叫你姐夫来帮两天忙。&此时我更感觉到村上静悄悄的,一路回家根本就不曾有年轻人的声音和身影。我进到园里观看立杆的眼,不觉又勾起儿时的记忆。立杆的眼处,原是一棵高大的梨树,这时节,树上早已结满了小果,果柄长长的象擂鼓的捶。一到秋天,果把枝头压得沉下来,能碰到小孩的头。晚上埀凉的时候,孩子们就躺在树下的竹床上,伸手就能摘得到头上的梨。大概是因为吃多了梨吧,顽皮的小孩就对着伙伴的脸将屁放得山响,接下来就又是一轮打闹。转眼,当年的小孩现在也都有了小孩,且又大都是带着小孩全家在外,故乡因此也就格外的冷清了。原来的果树便光荣下岗,逐渐地老去,砍了,烧了。园里的菜还没有长成,这是个青黄不接的时节。
&屋后是一大块旱地,分属两户人家。我家占大部分,另小部分是本家堂哥老二的。往年的这个时节,地里种满了庄稼,有花生、玉米、黄豆,油油的一片。另外还有茶叶树,一排排、一列列,整齐的站着,象等待检阅的队伍。而今,堂哥的那块早荒了。地旁的竹林向外扩展,将这里给侵占了,地里的几杆翠竹被荒草簇拥着,还有几根刚出枝的嫩竹,指向天空,大有不可一世的气概。我家的那片也只种了一小块玉米,其他的全部都还了林。几年前同父亲一起栽下的杉树苗转眼就长成了一片树林。小碗粗细的杉树,似乎能听到其生长的滋滋声。墨绿的一片,将那小块的玉米淹没了。
&屋下的一条横路通往邻村,是村上的干道,以前于我村有着国道省道的地位。那时村上的孩子就是从这条路上浩浩荡荡地上学去。晚上放学,孩子们的身影又三五成群地追赶在这条路上。记不清是哪年哪月&&应该是我父亲从联校退休之前吧&&我村的小学被并消了,自此,这条干道就失去了她原有的繁华和生气,变得沉静了。之后修了公路,她也就光荣退休了。而今路面和路旁杂草从生,藤蔓上的金银花正开得分外热闹和疯狂。&&&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心中便涌起无由的怀念与伤感。
&晚上,乡村里亮起了几点灯光,黄黄的。四处都是静静的静静的。模糊的淡月在雨后的雾气中朦胧着,也静悄悄地,生怕惊扰了这宁静的夜。只有不知名的虫儿无由的开心着鸣唱着,仿佛在向我宣示这世界是属于它们的。突然,对面人家的鞭炮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循声望去,亮光闪闪的,好似一把萤火虫在飞舞。鞭炮声很脆,传得很远。父亲告诉我,这是对面的魏保今天过四十。其几个姐妹回来给他庆生。他的老父是个木匠,跟父亲同岁,头发已花白,在外做活,今天好像没回来。他母亲几年前就去逝了。老婆在广东打工,似乎好几年没露面了。儿子也十好几快二十了吧,在外打工,今天也没回来。现在村上也就他一个年轻人在家守屋。&&听着父亲的讲叙,我的心又一次无由的伤感和沉落。
&浸润在这静悄悄朦胧的夜里,我再一次想起儿时欢腾的故乡。同时也就回味到儿时逢年过节对放鞭炮的一种情愫:刚开始的&哔哔啪啪&,继而&哔啪&&&&哔啪&&&,最后&哔&&&&啪&&&那时我快哭了。
&在这沉寂的夜色里,我突然感觉&&故乡老了&&
登福寿山所见
&&& 清晨,踏着露水,小镇的人还在酣睡时,我兴致勃勃的登向我心中的福地&&安化平口福寿山。
&&& 走出街道,过铁路桥,仰头望福寿山,但见山顶被云雾笼罩,寺的上方却现一片亮光,耳闻晨钟,伴着经声,疑是走向历史深处&&。
&&& 一路走走停停,间或有登山之人已返回,心中想道:登山不在早晚,全凭心境,巧的是适时看景,身由心移,美景也随时而至了。抛开杂念,在鸟鸣声中,沿盘山公路而上,全然不顾额头已湿,心中只想登顶,身子竟也不觉劳累。
&&& 到了山顶,看见守寺人正在打扫寺院,寂静的寺院只有守寺人殷勤的收拾神龛前的香烛,不敢惊扰,对着庄严的圣帝神像叩拜稽首,转向后山。
&&& 但凡登福寿山者,无一不到此处。后山径曲折山间小道,少时即至,有一亭,悬于陡峭岩石侧顶,下临资水,四角,置四廊可坐,四处开阔,可极目远眺资水,远瞰群峰,但见山峦起伏,资水逶迤&&好一幅山水世外美景,站在亭顶,望向脚下,真有&山登绝顶我为峰&之慨!正陶醉神游间,不知何时四周白茫茫一片,清凉拂面,但见雾气袅袅上浮,遮挡群山,升向远处的更高峰,整个雪峰山脉呈现出海天一色。
&&& 我如坠云海:东方一轮喷勃的日出,射出万丈霞光,恰像仙境!难怪乎汲山水之灵气、日月之精华者都成神仙,我也沾了仙气,久久不愿回归!
&&&&&&&&&&&&&&&&&&&&&&&&&&&&&&&&&&&&&&&&&&&&&&&&&&&&&刘伟南
&&&感情的寄托,心灵的对话,此时情最真、意最切。
&&& 小雨、坟茔、后人;天、地、人,千古永恒的画面&&映现的是对亲情的渴望,芸芸众生也才有了生机!
&&& 生命短暂,我们需要在每一个空隙能够停留一会儿,好好地聆听,好好地相爱,好好地感受&&
&& 生命的短暂使它更显珍贵,我想,缅怀逝去亲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我们活着的人&&相亲相爱,平平安安!
我的家乡最美
&&& 露珠在叶尖晶莹,晚霞在山巅流连,溪水汨汨绕过翠绿的竹林,远处的村落升起袅袅炊烟&&这家乡山中常见的情景,渲染的是祥兆和谐之美。午间柔和温暖的阳光照在斑驳的墙上,射在倦睡的大黄狗身上;几个老人坐在泛青的石凳上谈笑甚欢;三两个小孩嬉闹玩耍,这小镇秋天的中午透露的是祥和、宁静的气氛,累了的你可否来此歇歇!
寻找父亲的足迹
&&&&&&&&&&&&&&&&& &陈立新
离开罗家湾三十多年了,对于屋门前的那条石板路仍深感怀念,每年回家都会独自在这条石板路上来来回回走上那么几趟。那条路上满是我童年的记忆,也印记着父亲一串串的足迹。父亲去世已二十三年了,而他在世时的身影仍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可以说没有留下什么丰富的物质财富于我们,但他所留下的故事,却让我们永生敬佩、难忘。
父亲生于1942年古历4月23日,卒于1988年古历3月22日下午四点多。那个年代家中有祖父陈绍辉、祖母刘凤桃、父亲陈清以(班名陈远政)和他的五个兄弟,大伯陈清云,二伯陈清才,三伯陈清高,五叔陈清平,六叔陈清理。那个光景萧条的年代,父亲仅念过两年私塾,学业成绩很好,但为了能让弟弟上学,自己辍学了,十二岁就离家去益阳一个资本家家里当上了学徒,后来回乡担任过甲长、代理保长职务,也参加了那场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父亲擅长古代算术(尤其是珠算),他能同时使用两个算盘,并且左右手算出来的结果完全吻合,分毫不差。对土地丈量则可以目测出其具体面积,正确率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父亲只上了两年私塾,但他汲取了丰富的古典文学营养,能背诵很多的古代诗文,对《增广贤文》、《幼学》、《三字经》都能背诵;对《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都能全面讲解;对孔孟学说也理解得很深入。小时候我们常常搬个小凳子,听他给我们讲相关的故事和哲理,小小的我们觉得他是个&文化人&、&大博士&,从他那里我们打开了人生的一扇扇窗。而因体质较差的缘故,父亲干体力活较为吃力,大集体时,干一天只能评上八分工(一般男劳力最少都是十分),还不及母亲的工分高,队长都看不起他。
童年记忆中的父亲既感和蔼可亲,又觉威严可畏。而对于我们的教育他总能够细致入微,以培养独立生存能力为主。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就把家里十几口人的烧水做饭任务交给了我。当时家里还喂了两头猪,那时喂猪是用大大的木盆,我根本无力将满满的一大盆猪潲提进猪栏,常常对大人抗议自己提不动,这时父亲总是说&想想办法呀!&声音不大,但很坚定。我也就只能在父亲的声音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记不得有多少次被猪潲弄脏了衣服,有多少回被猪潲溅花了脸。但每次当我完成了任务时,总能看到父亲眼中的微笑。也就是父亲的这句&想想办法呀&一直伴着我走进我和我妻儿的家。几十年来,这句话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使我走过了无数的坎坷,获得了一次次的成功。儿时的我曾恨父亲狠心,让我用竹筒挑水,让我干本是大人才能干的家务活。现在回想起来,那是父亲的一种大爱。父爱如天呀!
父亲兄弟的感情也是至深至厚的。我们和三伯同住一个屋檐下几十年,从没见过他们兄弟间吵架拌嘴。大伯父因大伯母一直没有生育,常常在父亲面前哭泣,还表示出一种对生活的厌倦。父亲见状把哥哥送到大伯父家里,让哥哥做大伯的儿子,为伯父尽孝。当时年少的我只是对哥哥的不舍,而今已成人父亲的我,才感觉到父亲送走哥哥时的那种痛。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而且是自己的长子,在那个封建传统观念很重的年代里,那份不舍,那份痛是谁都可以想象得出来的,是天下父母都不愿意做的。但父亲做了,而且做得那样的坚定。若不是那份无私的兄弟情支持着父亲,我想父亲是断然不舍的。
当时家里四个妹妹年纪都很小,后来又有了小弟弟,家中人多劳少,在那个靠挣工分吃饭的年代,我们一家每个月每人只能分到十三斤谷子,即便这样,还要遭受别人的歧视,说我们靠吃救济,要别人养活。但父亲从不争辩,只是告诉我们&一切都会好的!&那坚定的语气里透露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透着他无比的顽强品德。也就是父亲这样的品德一直默默的影响着我们兄弟几人。记得父亲在创业队工作期间,食堂打牙祭(会餐)每个人用一个小碗蒸一二两肉,父亲从来不舍得吃,总是利用晚上的时间送回家,让我们几姊妹每人都尝尝。家境的拮据在父母的操持下我们的心里却是幸福的。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父亲坚决要我去参加考试,78年我不负父亲期望考上了宁乡师范,那时我是村里唯一一个中专生,那一次是父亲最开心的。看着眼里溢满快乐的父亲,我才第一次感觉到对父亲多年的养育之情有了一丝丝的回报。继而农村实行了土地责任承包制,这时的父亲好像是浑身焕发了青春一般,他对自家的土地耕种有了周到合理的安排,父亲说&我们现在有了自己的田地,关键还要有很好的计划,吃不穷,穿不穷,没有计划一世穷呀&。他自己亲自下地指挥我和弟弟妹妹耕田播种。没曾想,在过去别人看来劳少靠救济的我们,第一年耕种的粮食比谁家的都丰产。不苟言笑的父亲笑得是那样的灿烂,我们一家也开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而父亲那句&没有计划一世穷&的名言就一直深深地根植在我们八姊妹的心田。
今天,我们八姊妹个个已成家立业。哥哥、姐姐、二妹、四妹都已当上了爷爷奶奶。我们八姊妹虽没有成为高官,也没有富甲一方,但大家都安居乐业,生活舒适安康。前年我在纪念父亲逝世20周年的时候,写过一篇日记《父亲您在哪里?》,在此,我选择其中的段落记录如下:
父亲,您在哪里?您的儿女都已经长大了。大哥女儿陈艳办起了加油站,自建了一栋大房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您的长孙陈志当上了教师,工作生活都是和和美美;陈杰大学毕业已经进入了中联重科,成了技术骨干;您的爱孙女陈紫珺香港理工硕士毕业,现已在香港找到了她喜欢的工作;弟弟景前的儿子陈紫瑞活泼聪明,学习勤奋;大姐的四个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二妹的儿女魏娟,魏剑都已经成家,还有了可爱的小宝贝;四妹的三个儿女有的当了妈妈,个个听话懂事;五妹的大儿子苏陈已经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二儿子苏晓辉正在为考上大学勤奋学习;三妹的儿子鹏飞懂事孝顺,将来一定是个很有出息的好孩子,女儿凤飞聪明可爱,现在读初中了,成绩很优秀。我们把这些告诉您,一是告慰您的英灵;二是想您的在天之灵保佑您的后代个个健健康康、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父亲,您在哪里?在我们合家欢乐,在母亲九十开庆大喜即将来临之日,我们更加怀念您!您对我们儿女从来只有付出,不求回报。那时候,我们都为生计奔波,日子也过得很紧很紧,没有时间和能力为您敬孝,而您却没有一刻停止过对我们的关怀。我刚参加工作的头三年,想买一床棕垫子都舍不得花钱,因为夫妻二人合在一起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九十元,仅能束衣节食的过日子。您知道了,就决意自己爬树亲自去割棕,要为我制一床棕垫子。听母亲说,那时您正生着病,但您不顾自己身体的虚弱,扛着梯子上山去爬棕树。有一次,您刚爬上树,忽然一阵晕眩,身体的虚弱让您力不从心,摇摇欲坠,差点摔倒下树,把树下拾棕的母亲吓得大叫。但您用顽强的毅力和对儿子的那种大爱,坚持住了,神奇般的没有摔下来。也不知道您割了多久,耗费了多少的精力,硬是为我割足了一床棕垫子的棕,为我制作好了一床温暖舒适的棕垫子。尽管时代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睡上了席梦思床垫,但您几乎用生命为我编制的这床棕垫,我一直当做宝贝一样珍藏着,因为这上面的每一根棕丝都凝聚着您深深的爱。我把它的来历告诉了女儿紫珺,我要让女儿知道她有一个平凡却很伟大的爷爷,让他们把您的厚德,您的大爱,一代代的传下去。
父亲,您在哪里?儿女们在心中千万次的呼喊。您一生刚毅正直,无私无畏。您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朋友受累。文化大革命期间,您一夜之间成了反革命份子,蹲进了牢房。在四个月的牢狱生活中,您受尽了种种磨难,遭受了非人般的凌辱,您晚上挨斗,白天被强迫劳动改造。后来您给我们讲述这段经历时常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忘恩负义。您当时坐牢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我们家建了一茏新屋,哪知不怀好心的人就以此为借口来整您,说我们建屋的木料没有砍伐指标。其实我们的木料是有指标的,只是帮我们弄到指标的刘杨修老师也正在挨批斗,如果讲出砍伐有指标一事,就会给刘老师罪加一等。您为了不连累刘老师,坚持不拿出砍伐证,宁愿让造反派拆了房子没收所有的木料。为此您被造反派打伤了肩胛骨,留下了终身的残疾。
父亲,您在哪里?您真的在天上吗?神话里说好人大去了之后能上天堂,您是天底下最好最好的父亲,也是我们村里最善良最善良的村民,上帝一定会带您上天堂的。天堂有书读吗?您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也不惜一切代价送我们八姊妹入校读书,就是倾家荡产,自己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确实,为了我们八姊妹读书,您常年挨饿受冻,在我的记忆中,您没穿过什么新衣服,那件补丁加补丁的破棉袄您足足穿了有三十年,最后带去了天堂。您走的那天我们八姊妹紧紧搂着您穿过的那件破棉袄,泪水湿透了这件棉衣。想把它留下做个纪念,可惦记您的母亲说,天堂很冷的,您没有别的衣服,破棉袄可以驱走天堂的凉意。父亲,您在天上吗?天上很冷吗?现在我们八姊妹个个都过得很好了,每年的四月二十三日,我们会给您寄来包裹,请一定来收:包裹里有棉袄,您可以将那件补丁加补丁的破棉袄抛入银河,穿上我们用热心做成的新棉袄,在天庭中御寒;包裹里有蜂蜜,那是我们八姊妹用泪水酿成的,以弥补您在人间所受的一切苦楚;包裹里有蛋糕,那是我们用怀念和遗憾做成的,您可以邀请嫦娥、吴刚一起品尝。
是啊!天堂,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人生的生离死别又是那么的痛彻心扉,虽然时间带走了您和那段含辛茹苦哺育我们成长的日子,却带不走您一生的奉献和您一生的厚德留下的故事,它会鞭策我们继续前行,带着您给我们的大爱。
经过了漫长思念的岁月,但一想起您的一生,内心仍是久久不能平复,尤其是独自踱步在老家门前的石板路上,望着忙碌过往的老乡们,或是凝望着渐渐模糊的月色,您的影子和旧日的欢声笑语不断的浮现,而我将永远在记忆的长河中寻找您曾经的足迹。
悼周公先梅老大人逝世
周先梅同志一九四一年出生于平口一个手工业作坊家庭。身为长子的他,记事起就随父打铁谋生,从小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
成人后,在安化轻机厂&&平口铁业社直至企业改制破产下岗,一直保持工人阶级勤劳、朴实、节俭的本色。
平口建立开发区后,他的劲有地方使了;帮人搞基建、搞搬运、街道环保铲阴沟&&哪里缺人手他就出现在哪里,经常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无一日空闲过。
二0一一年起,社保每月可拿1300元多元,本可以家乐享天伦。但他闲不住,不劳动就觉得空虚。今年四月一日在爱购超市营业间做零工,突发意外受重伤,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周先梅同志待人和气友善,忠厚本份与世无争,左邻右舍为失去这样一个好人惋惜不已,余觇之不禁潸然泪下,悲恸郅极,特拟此联以示哀悼:
寿越七旬勤俭操劳累到死,
坎坷一世突遭横祸就此休。
渠江人文简列
小子,资水渠江人氏,仅有高中壹年的学历,岂敢挥文舞墨而贻笑方家。然壮我渠江,虽珍袖之地,真星光灿烂。现简列事纲,以资文标。
请看追求人类共同幸福的革命烈士&&刘炎,一心为国为民的南方一夏三周四大文人之一,一九八二年曾出任湖南省地市级领导班子考察组组长的夏国有的道德文章和他紧跟党中央对湖南稳定的贡献乃至他领导指挥平定贵州苗民的叛乱。陈天华(日生&&日卒,近代民主革命家。字星台,号思黄。新化县荣华乡人。早年立志匡时救国,曾在渠江社区西塘小学教书育人反清,渠江有十数人参加。1903年留学日本,参加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先与黄兴等人从事反清活动。著《猛回头》、《警世钟》等,宣传反清思想,影响甚大。次年回国参与组织华兴会并谋划长沙武装反清,取帝号为:&天华元年&。因事泄流产再渡日本。1905年参加发起同盟会,任书记兼《民报》编辑。12月,在东京参加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划》的斗争,优时感事,愤而投海。留下绝命书,激励民众誓死救国反清。有《陈天华集》传世。)反清育人于渠江,梁召魁义渡红军在溪口(附:日,任弼时、肖克率红六军团十七师军渡事,原存传有照片壹张在笔者手,一九八六年将该照交湖南日报,曾载于报端。现该照下落情况不明待查。)胡玉能苦练少林武功声振南北,八慈婆为抵御鸦片危害资水横刀,夏裕国挑灯苦学成国文大师,梁天明庙宇练字为一地写家。至于夏价寿一生行抚弟、送侄、帮亲、资邻、助侄女婿,常做善事,义调纠纷,用毅力与病魔斗争,以今日文化即明日经济的学而优则仕传统理念,苦读自研达成预测奇验。如见人民日报评论:&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她维持纲义,争佐高祖定天下&。即告诫亲人,毛主席死后,江青必定乱国。如见林彪高呼:&万岁、万岁、毛主席!&即断言林彪必定为明朝胡惟庸;如见邓小平事列,即说:邓小平功胜汉朝之周亚夫,忍胜魏国之司马懿;如见华国锋三年大治,后出国频访,则断言不可久居,但中国自此必盛。
抗美援朝,夏安庭独立坦克旅直捣美军群队;自卫还击,梁迪文后勤汽车团牺牲团长政委(附记:团长正面,政委右面,均被越军炮击,惟后勤处长梁迪文独存,后功升梁迪文为副师转业)。
渠江人物,各争千秋,如在湖南省公安厅机关党委书记退休的肖吉华处长、夏昌盛处长,盛名永久不衰。从部队转业经商的刘宽厚,几年的光景,积为数亿资产,实为声名赫赫。胡顺昌从空军部队展示他的威武,回到地方做局长,又深得民众的好评。胡石刚从益阳地区政策研究室转入安全部门,真如卧薪藏胆、洞晓世情。夏舜尧从教育战线调入安化法院,荣入益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成为法学专家。法学博士&&胡英在深圳市法院,可谓奋进非凡。刘宽平在湖南工业大学一支独秀,与国外学院互研教育发展方向。刘泉源在中建五局指挥建筑无数大工程,是谓独唱凯歌。谌文甜新疆支边回到怀化政府各部门,成绩显著。刘唐业从乡镇党委书记到安化县政府机关事物局局长,难得心细健稳。
敬视胡旭熙履职湖南省公安厅运筹帷幄,陈远平在湖南省文化厅举足轻重。胡松春在益阳市民政局重视民政慈善事业,刘晓峰在长沙市投身消防安全。夏人君无限关心渠江社区建设,夏君彪致力渠江地方公路;胡中华发展渠江茶厂,夏汉柳建设渠江农民果业;夏益安义修渠江大塘大桥,夏协和力建渠江夫溪茶亭;夏尧华渠江大塘抗洪抢险,梁迪英渠江社区柔刚治村;向诈方拉通渠江升家高山交通,何爱善建有渠江城坪木业沙场。夏石华渠江卖屋经商终有为,谢父子平口冶炼硅矿大气派。
刘时雨书记1987年呕心沥血让220伏高压电覆盖渠江全乡。刘庭科、李钲祥全心投入让渠江阶梯式镇区建成美丽花园。
再看胡和平全力致重渠江镇中学教育事业,刘遐龄刚正不阿对渠江的事务影响。学习何德华先生对渠江人文的挖掘,树立夏艳仁校长慈善引资的精神。今有瞿永红环卫治镇远略,物证夏灿华肝胆报乡热心。
刘范一曾经是一个右派的儿子,安化渠江社区金坪组的柘溪库区移民。童年、幼时的移民生涯,磨炼了他奋发的精神,高中毕业即考上大学,几度转辗,成为广州城市执业学院院长,广州市的人大代表,终身不倦的追求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刘范妹,眼中的哥哥刘范弟和刘范一是她学习的榜样,然而她都如同小说里的苏轼、苏辙的妹妹苏小妹,但她却是活生生的真正的奇女子、惠女子,大大的才艺双绝美女子,现在是广州韶关师范学院的女教授,是我渠江社区金坪组(即安化五都下青坪)继刘炎烈士之后的又一女中才女!
株洲市纪委书记夏春华从部队到地方处处体现军人军魂、党性正气。株洲市创卫办高翔,从乡里的孩子,到学院的大学生,到安化的县城,到永州,到株洲,一路健步,一路奋发,志图达到光辉的顶点。
再说渠江人著书论说立言者颇多,有夏安良、夏长发、夏寿康等等对&夏氏文史研究&的贡献,有刘丰照《崇正辟谬修正》的传统文化索引。夏安良著有《八十述怀》。夏安文著有《中国银行信贷概念》。有刘丰贵的《中华民族大团结教育》。夏安宜著有《中国电视发展趋势理论》。夏正之著有《湖南日报发行深思》;曾返著有《论诸葛亮偏于西南战略失误》。有申本贵的《履印》步证奋发图强精髓。
文仰刘曙光参与《香港特别行政法》修改,是中国法学权威。后起夏学义写出《电视教学法律知库》,为律师界典范;刘范第参加岳簏书社出版的《三国志》注释,成就《善卷&蚩尤与武陵》和《蚩尤的传说》专著,巡回世界讲学,飞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并乘专机赴台湾文化交流,录入《走遍中国专栏》,提出蚩尤也是我们的祖先,得到史学界认可,让蚩尤并入华夏三大始祖&&蚩尤、炎帝、黄帝之列。成为南方唯一参与中国近化史编著人。他是小学四年级文化,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即1978年考入大学;未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湖南省委九三学社省委委员;他是专著文史的传奇人物。
欣喜再看夏光一九九三年出访三十七个国家为李鹏总理出席联合国会议写出《论中国在世界的环境保护地位》报告;并以团员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得到世界元首赞许;让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提出抚为己出。秦基伟招之为婿。与秦虹一道并肩出访世界各国,研讨政策研究。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更以中国代表团团长级别,前往法国拜晤加利并与之研讨国是,为中国出力。
渠江人民心中永远不灭的太阳之神&&夏文星,为了渠江的孤寡老人,首先在渠江镇建成敬老院,继而硬化了渠江至晏家的公路,渠江镇所属的各村组公路,再建渠江文明宝塔,让渠江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镇卫文明、文化遗产&&渠江薄片(唐朝贡品&&茶叶)发扬光大。
凡诸良优人文,不可一一并列,但无不一一为上上文料,是渠江镇的宝贵财富。
今受何公德华重托,夏公寿康深意,斗胆首将渠江人文简录,诚请方家雅正,达知者补录,更以深谢盼!
&&&&&&&&&&&&&&&&&&&&&&&&&&&&&&&&&&&&
【字体: 】【】
没有相关内容
&&下一页&&&
中央和国家部委网站
省(市、区)政府网站
县(市、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电文化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