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物体重50n,受12n力不动,滑动摩擦力力为多少

当前位置:
>>>把重为5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
把重为5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用跟水平成30°角斜向下的力F=20N推物体,使物体在地面上滑动,求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推力和滑动摩擦力,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x方向:Fcos37°-f=may方向:N-Fsin37°-mg=0其中f=μN解得f=12N即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12N.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把重为5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主要考查你对&&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力的合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力的合成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kma。在国际单位制中,k=1,上式简化为F合=ma。牛顿这个单位就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使质量是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做1N(kg·m/s2=N)。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①模型性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只能是质点模型或可看成质点模型的物体。②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的加速度是力这一外因和质量这一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③矢量性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方向,合外力方向变,加速度方向变,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其实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形式就是矢量式。④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它们同生、同灭、同变化。⑤同一性(同体性)中各物理量均指同一个研究对象。因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首先要处理好的问题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确定。⑥相对性在中,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而不是相对于非惯性系的,即a是相对于没有加速度参照系的。⑦独立性F合产生的加速度a是物体的总加速度,根据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则有物体在x方向的加速度ax;物体在y方向的合外力产生y方向的加速度ay。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为:。⑧局限性(适用范围)牛顿第二定律只能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解决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与微观粒子。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质点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以几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组作为研究对象。设每个质点的质量为mi,对应的加速度为ai,则有:F合=对这个结论可以这样理解:先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质点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其中左边所有力中,凡属于系统内力的,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得到的是该质点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表示出来。 (3)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4)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小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那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2.两种分析动力学问题的方法: (1)合成法分析动力学问题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两个力的合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特别是两个力互相垂直或相等时,应用力的合成法比较简单。 (2)正交分解法分析动力学问题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通常是分解力,但在有些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更简单。 ①分解力:一般将物体受到的各个力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分解,则:(沿加速度方向),(垂直于加速度方向)。 ②分解加速度:当物体受到的力相互垂直时,沿这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有时更简单。具体问题中要分解力还是分解加速度需要具体分析,要以尽量减少被分解的量,尽量不分解待求的量为原则。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物体的初始条件,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情况,即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速度及运动轨迹。流程图如下: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物体所受的其他外力。流程图如下:可以看出,在这两类基本问题中,应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而它们中间联系的纽带是加速度,所以求解这两类问题必须先求解物体的加速度。知识扩展:1.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称为非惯性系。 2.关于a、△v、v与F的关系 (1)a与F有必然的瞬时的关系F为0,则a为0; F不为0,则a不为0,且大小为a=F/m。F改变,则a 立即改变,a和F之间是瞬时的对应关系,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同时改变。 (2)△v(速度的改变量)与F有必然的但不是瞬时的联系 F为0,则△v为0;F不,0,并不能说明△v就一定不为0,因为,F不为0,而t=0,则△v=0,物体受合外力作用要有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使速度改变。 (3)v(瞬时速度)与F无必然的联系 F为0时,物体可做匀速直线运动,v不为0;F不为0时,v可以为0,例如竖直上抛到达最高点时。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 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而且永远小于1;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合力与分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①合力与分力是针对同一受力物体而言的。 ②一个力之所以是其他几个力的合力,或者其他几个力之所以是这个力的分力,是冈为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当,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 ③合力可能大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能小于任何一个分力,也可能介于两个分力之间。 ④如果两个分力的大小不变,夹角越大,合力就越小;夹角越小,合力就越大。 ⑤两个大小一定的力F1、F2,其合力的大小范围力的运算法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作用在同一点的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不等于两分力的代数和,而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以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 2.三角形定则和多边形定则如图(a)所示,两力F1、F2合成为F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演变为(b)图,我们将(b)图称为三角形定则合成图,即将两分力F1、F2首尾相接,则F就是由F,的尾端指向F2的首端的有向线段所表示的力。如果是多个力合成,则由三角形定则合成推广可得到多边形定则,如图为三个力F1,F2、F3的合成图,F 为其合力。
发现相似题
与“把重为5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80211174170168206147401433889234382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推力和滑动摩擦力,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x方向:Fcos37°-f=may方向:N-Fsin37°-mg=0其中f=μN解得f=12N即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12N.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如图所示,小车板面上的物体质量为m=8kg,它被一根水平方向上拉伸了的弹簧拉住而静止在小车上,这时弹簧的弹力为6N.现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对小车施以作用力,使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起来,运动中加速度由零逐渐增大到1m/s2,随即以1m/s2的加速度做匀速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与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弹簧对物体的作用力始终没有发生变化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先向左、后向右C.当小车加速度(向右)为O.75&m/s2时,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D.小车以1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8N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A.B.C.D.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为了测量小木板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在小木板上固定一个弹簧秤(弹簧秤的质量可不计),弹簧秤下吊一个光滑小球.将木板连同小球一起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木板固定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1,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时弹簧秤的示数是F2,测得斜面的倾角为θ.由测量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小木板跟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______.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一“?”形绝缘导轨竖直放置,处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左边的半圆弧与水平杆ab、cd相切于a、c两点,两水平杆的高度差为h,杆长为4L,O为ad、bc连线的交点,虚线MN、M′N′的位置如图,其中aM=MM′=CN=NN′=L,M′b=N′d=2L.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穿在杆上.虚线MN左边的导轨光滑,虚线MN右边的导轨与小球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已知:在O处没有固定点电荷+Q的时候,将带电小球自N点由静止释放后,小球刚好可到达a点.现在O处固定点电荷+Q,并将带电小球自d点以初速度v0向左瞬间推出.结果小球可沿杆运动到b点.(静电力恒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在运动过程中+Q对-q的电场力始终小于小球的重力)求:(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2)运动过程中小球所受摩擦力的最大值fm和小球经过M′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3)使小球能够运动到b点的初速度v0的最小值.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一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力的作用,在0.3s的时间内,速度从0.2m/s增加到0.4m/s,这个物体受到另一个恒力的作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从0.5m/s增加到0.8m/s,第二个力和第一个力之比是多大?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A如图所示,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高h=0.8米的光滑弧形轨道A点,由静止起沿轨道滑下,并进入BC轨道.已知BC段的动摩擦因数?=0.4,求(1)物体滑至B点时的速度;(2)物体最后静止处距B点的距离.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潍坊模拟
题型:单选题
A、B两物体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A物体施加一水平变力F,F-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两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则(  )A.t0时刻,两物体间的摩擦力为零B.t0时刻,两物体的速度方向开始改变C.2t0时刻,两物体的速度为零D.t0-2t0时间内,两物体间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不定项选择
某仪器内部电路如图所示,其中M是一个质量较大的金属块,左右两端分别与金属丝制作的弹簧相连,并套在光滑水平细杆上,a、b、c三块金属片的间隙很小(b固定在金属块上),当金属块处于平衡时两根弹簧均处于原长状态,若将该仪器固定在一辆汽车上,发现乙灯亮时,汽车所做的运动是
[&&&& ]A.匀速前进&&B.加速前进C.前进中刹车 D.倒车中刹车当前位置:
>>>把一正方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体重为50N,物体与地面间的..
把一正方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体重为50N,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为12N,则用6N的水平力向左推物体时物体受到摩擦力是______N,若撤去6n的力改用用50N的力垂直于物体上表面向下压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由题,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2N,水平推力为6N,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没有被推动,受到地面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得,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6N.若撤去6N的力改用50N的力垂直于物体上表面向下压物体时,物体相对于地面没有运动趋势,不受静摩擦力,即静摩擦力为零.故答案为:6;0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把一正方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体重为50N,物体与地面间的..”主要考查你对&&静摩擦力&&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静摩擦力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 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运动趋势。&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判定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方法:相对运动趋势:相对运动趋势是指以发生摩擦作用的物体中施加摩擦力的物体为参考系,受力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 最大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即将发生相对运动而又未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是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成正比,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是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一个临界值,是判定接触面间是否出现相对滑动的重要依据。
发现相似题
与“把一正方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体重为50N,物体与地面间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593323429219855842255535448787000重为50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12N,动摩擦因数是0.2,如图所示,如果分别用6N、8N、14N、16N的水平力推物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多少 F1F2F1_百度作业帮
重为50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12N,动摩擦因数是0.2,如图所示,如果分别用6N、8N、14N、16N的水平力推物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多少 F1F2F1
重为50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12N,动摩擦因数是0.2,如图所示,如果分别用6N、8N、14N、16N的水平力推物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多少 F1F2F1
6N为6N,8N为8N,14和16N为10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擦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