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本本主义是什么意思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摘 要】毛泽东写《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目的:一是批判中国共产党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二是倡导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 />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毛泽东为何要写《反对本本主义》?
&&&&&&本期共收录文章13篇
  【摘 要】毛泽东写《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目的:一是批判中国共产党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二是倡导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反对本本主义》阐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它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论文网 /1/view-4723607.htm  【关键词】反对教条主义;倡导调查研究;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   1991年6月,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在《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出版说明中指出:“《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是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编辑的,第二版仍保持原有的篇目,只增加《反对本本主义》一篇。这篇著作,曾一度散失,六十年代初重新得到。”那么,《反对本本主义》是怎么找到的呢?毛泽东当时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再版《毛泽东选集》时为什么只增加《反对本本主义》这一篇文章呢?   一、《反对本本主义》是怎样失而复得的?   《反对本本主义》原名叫《调查工作》,写于1930年5月,是毛泽东很喜欢的一篇文章,但在那革命战争的动荡年代里,这篇文章散失了。   1957年2月,福建省上杭县的一个农民叫赖茂基,将他珍藏了27年之久的毛泽东写的《调查工作》这篇文章主动献给了中共龙岩地委。   中国革命博物馆建馆后,曾到全国各地去征集革命历史文物,1959年在中共龙岩地委处收集到《调查工作》这篇文章的石印本。1960年,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工作人员把这篇文章从中国革命博物馆借来进行研究,后来,又被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知道了。他便把《调查工作》这篇文章送给了毛泽东本人审定。   毛泽东重新得到这篇文章,感到非常高兴。他在日写下一段评语:“这是一篇老文章,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本本主义’。写作时间大约在1930年春夏,已经30年不见了。1961年1月,忽然从中央革命博物馆里找到,而中央革命博物馆是从福建龙岩地委找到的。看来还有些用处,印若干份供同志们参考。”当时,毛泽东正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他把这篇文章的题目改为《关于调查工作》,并在文字上作了少量的修改,然后印发给参加会议的中央和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阅读。他还亲自向参加会议的人员讲解和说明这篇文章。他说:“我对自己的文章,有些也并不喜欢,这篇我是喜欢的。这篇文章是经过一番大大的斗争写出来的。1929年冬天,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对这场斗争作了结论。这以后,也就是1930年春天,写了这篇文章。”他还说:“总结那个时期的经验,在这篇文章之前,还有一篇短文,题目叫《反对本本主义》,现在找不到了。”毛泽东就像是想念自己的孩子一样,到处寻找这篇文章。他心情激动地说:“别的东西找出来我不记得,这篇文章我总是记得,忽然找出来了,我是高兴的。”他还说:“我不赞成现在发表,只在内部看一看就是了。”他认为,这篇文章讲的是当时民主革命的问题,是反帝反封建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搞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文章发下去的时候,有些要解释一下,主要是讲基本方法。他强调说:“我看现在还用处不少,将来也用得着,中国斗争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形,不能靠外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形,或者靠外国帮助我们打胜仗。”“民主革命时期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仍然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要进行调查研究。这个方法是可取的。”   后来,中共党内许多人认为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十分重要,再三强烈要求中央把它公开发表。因此,经毛泽东本人同意,在《毛泽东著作选读》中首次公开发表。日,田家英把这篇文章送请毛泽东最后定稿。毛泽东在当天的晚上把定稿本退给田家英,将文章的题目改为《反对本本主义》。他还亲自写了一段说明文字:“在《调查工作》这篇文章之前,先写了一篇短文,题名《反对本本主义》,是在寻乌写的。后来觉得此文太短,不足以说服同志,又改写了这篇长文,内容基本一样,不过有所发挥罢了。”他在最后定稿时,还亲笔增补了一段话,以便能够更加完整地概括原文的思想。其增补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二、毛泽东为什么要写《反对本本主义》?   毛泽东写下《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的目的主要有二点:   (一)批判中国共产党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共党内盛行着一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绝对化的错误倾向。由于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大力帮助下成立的,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中共“二大”通过一个决议,作为一个支部加入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与国民党合作建立了统一战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高潮,而大革命后来的失败也与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思想右倾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当时在中共党内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思想。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大会通过的一系列决议,虽然有正确的一面,纠正了党内右倾错误思想,但是也存在明显的缺点,没有能够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适合中国情况的斗争策略。周恩来曾说:“‘六大’通过的各项决议,最大的缺点是深入地研究实际情况和群众观点非常不够,最明显的是不重视农村武装割据,搞军队和政权,其次是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共产国际当时并不懂得中国的农村游击战争,指示中共必须以全部力量,去发展政治罢工,立足准备总政治罢工的方针。坚持俄国模式,搞城市中心论。对毛泽东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到广大的乡村,创建革命根据地,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不以为然的,认为这仅是一种权宜之计。”   1929年1月初,中共“六大”会议精神传达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些人以教条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六大”的各项决议,认为“六大”各项决议的“本本”保障了中国革命的永久性胜利,只要遵循既定的办法,中国革命就无往而不胜,没有认识到“六大”决议中存在一些严重的错误,例如:认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阻碍革命胜利的最危险的敌人之一”,接受了当时担任共产国际主席布哈林的关于1928年开始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进入第五时期的“左”倾错误思想,认为中国全面实行武装起义的革命高潮很快可以到来了,同时,还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那样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模式,把城市工人运动兴起作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决定性条件。他们也并不真正理解,即使是“六大”决议中正确的主张,如果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措施,没有对具体实际进行一番调查研究,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当时一些从苏联学习回国,被中共中央派到红四军工作的人中存在着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崇尚空谈、无的放矢的情况。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有许多人,下车伊始,未经调查,就随心所欲,夸夸其谈,指手划脚,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这种人十个有十个是要失败的。
  (二)倡导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注重调查研究是毛泽东实践活动的一个鲜明特点。早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毛泽东注重面向社会,既重视读“有字之书”,又重视读“无字之书”这活的书本。无字之书,便是群众,是社会实践,力求达到“周知社会”。所以,他经常邀同学进行社会考察、调查,到群众中去学习。1917年的暑假,毛泽东曾邀一同学外出“游学”,历时一个多月,走了900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一些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秀才、和尚、尼姑等形形色色的人,写下了大量笔记。回到一师,读过毛泽东笔记的同学都说他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第二年的春天,毛泽东又和同学蔡和森沿着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个县游历了半个多月。这为后来毛泽东投身革命斗争生涯重视调查研究奠定了基础。   而毛泽东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的调查研究是他一生中进行调查研究实践活动最为精彩的部分。毛泽东为了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对湘赣边界各县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写出了《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后来,毛泽东深入实际,调查红四军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写下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总结了红军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1930年前后,毛泽东深入寻乌、兴国等地调查研究,先后写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调查报告。正是这些调查报告,使他能够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解决土地革命中的基本问题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尽管如此,当时在中共党内对于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不少人并不以为然,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还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讥笑为所谓“狭隘的经验论”。为此,毛泽东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这篇光辉著作,深刻批判了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从认识论的高度对他长期从事的调查研究实践活动作了科学总结,精辟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三、再版的《毛泽东选集》为什么要收入《反对本本主义》?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再版《毛泽东选集》时,之所以要把《反对本本主义》增补进来,这是由于《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所决定的。它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初步的阐明,指出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是“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怎样才能“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呢?   1、不唯上。毛泽东首先强调了对待上级领导机关指示的正确态度。他说:“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2、不唯书。毛泽东不仅说明不能唯上,也说明不能唯书。他说;不要“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在什么‘先哲’一类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这一段话表现了毛泽东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这既是他过去独立思考的思路的发展,也是他敢于破除迷信理论勇气的升华。毛泽东对于失散了的别的一些文章不记得了,唯独对这篇文章却“象想念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喜欢,在被找到后特别高兴,这除了它那犀利的文笔,凝练的语言,活泼的气息之外,其反映出来的没有任何迷信色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只唯实。毛泽东强调要做实际调查工作,指出共产党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需要时时刻刻了解社会情况,时时刻刻进行实际调查,离开了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阶级估量和唯心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因此,必须努力做实际调查研究,才能洗刷唯心精神。这样就在实质上说明了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虽然文章还没有用这样言简意赅的语言来规范地表述,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是清楚的。   (二)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毛泽东首先是在他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了群众路线的问题。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在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作用时,进一步强调了群众路线的作用。在他看来,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实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他说:“做领导工作的同志应当伸只脚到社会群众中去调查调查,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研究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他还说:“共产党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显然,在这些论述中,群众路线不只是当作一般的工作方法,而是视为领导者获得正确认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因而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既然向社会实际做调查就是向群众做调查,调查研究的过程与实行群众路线的过程是同一过程,这样群众路线也就不能不具有认识论意义。这一思想在毛泽东后来的论著中得到了进一步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按照当时的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有关中国革命的重大决策都要听共产国际的指示。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有过正确的指示,但也有过不正确的指示。当时,在中共党内除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绝对化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也非常盛行,甚至达到了诚惶诚恐的地步。   所谓“本本主义”,就包括对共产国际指示、苏联经验的迷信。尽管毛泽东后来回忆说:“当时,还没有料到后头的王明路线、立三路线的出现,我们有一个时期依靠共产国际给我们写决议、给我们写纲领、给我们写指示。”但是,毛泽东从亲身经历的实践中认识到了这种迷信外国同志的思想的严重危害性。因此,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一重要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独立自主的政治立场的生动表述。   认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毛泽东倡导调查研究就是为了认清国情,提出切合实际,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路线、政策和策略。毛泽东在回忆《寻乌调查》时说:“到了井冈山之后,我做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和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的办法,不仅要抽多补少,而且要抽肥补瘦,这样才能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活下去。假如对地主一点土地也不分,叫他们去喝西北风,对富农也只给一些坏田,使他们半饥半饱,逼得富农造反,贫农、雇农一定陷于孤立。当时有人骂我是富农路线,我看在当时只有我这个办法才是正确的。”他在谈到《兴国调查》时说:“这次调查,一般来说,仍不是很深入的,但较之我历次调查要深入一些。第一、做了八个家庭的调查,这是我从来没有做过的,其实没有这种调查,就没有农村的基本概念。第二、调查了各阶级在土地斗争中的表现,这是我在寻乌调查中做了而没有完全的。”   正是这些大量的调查研究活动,才使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找到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周恩来说:“毛泽东一向提倡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从延安整风到七大,到全国解放。我们发扬了这种精神,取得了全国胜利。”   由此可见,《反对本本主义》在实质上已经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可以说,《反对本本主义》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在1991年再版《毛泽东选集》的时候,把《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增补了进来。   (本文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收藏本文:
无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段式论证法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