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馆观众看台出租的设计施工方面,为了让观众更加舒服我们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春茧”:
赏海景看比赛感觉真美
作为大运会比赛场馆之一的深圳湾体育中心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日本佐藤综合计画共同设计。美丽如画的深圳湾15公里海滨休闲带上缀上一颗璀璨明珠,形似“春茧”的钢结构外壳让这里成为标志性的城市景观。既看比赛又赏海景更是最大亮点所在。
“三馆一体”:看颜色判断场馆位置
主场馆椭圆形的外形,别具创意的流线型的“盖子”,让深圳湾体育中心被人们赋予了“春茧”的爱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女建筑师康晓力告诉深圳商报记者,考虑到它背山望海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环境,我们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三大体育场馆放在包裹住的大屋盖里面,代表破茧而出的孵化器,也寓意着优秀青年运动员冲向世界“破茧而出”。
她介绍说,由于深圳湾体育中心各个场馆的规模不大,分散设置的话体量显得比较小,所以选择了场馆一体化设计。以钢结构的单层空间网壳构成一个整体,将三大设施覆盖在一个屋面之下,整合成一个新颖的体育设施。这样的设计方式国内首创,国际上也少见,同时与商业设施、运动员接待中心结合,相对于分散设置的单体建筑场馆更能有效、灵活地利用各种配套设施。此外,在把长达500多米屋盖作统一设计的同时,使屋顶的结构杆件既起结构支撑作用又具有装饰功能,创造出优美的形式感和韵律感。  因为体育中心三个场馆联系在一起,为了让观众有效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设计师对色彩分区进行了划分。体育场是绿色调,体育馆是橘黄、棕色调,游泳馆是蓝色调,这些色调通过座席和观众卫生间里面的涂料色彩体现。康晓力提醒市民说,到时大家根据颜色就很容易判断自己的所处位置。
“海之门”:边看比赛边赏海景
由于用地东侧面临深圳湾,在“春茧”的体育场设计中,为了将海景最大限度引入到场馆内,设计师在体育场东侧完整的椭圆形上大胆地切出了一个跨度100多米的通透的剖切面,像一个开放的“落地窗”,坐在体育场里就可以看到深圳湾海面及对面的香港。此外,在这个剖切面上又设计了一个跨度120米,高31米的展望天桥,这个天桥也被称为“海之门”。届时,市民可以在那里喝着咖啡,一边看比赛,一边赏海景,真是美不胜收。
康晓力笑言,这是一个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的生态体育场。一场两馆并不像传统的场馆,有封闭的围墙,它是开放式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通透的开口,均可以通过舒展的缓坡轻松进入,方便市民无障碍进入到体育中心里。主要看台则设置在体育场西侧,主要为了让坐在体育场西侧的观众最大限度地看到海景。
“大树广场”:犹如漫步红树林
设计精巧的城市空间是“春茧”的另一大亮点。康晓力介绍说,“大树广场”位于体育场和体育馆之间,着力营造出一种犹如漫步红树林的感觉。
市民来到“大树广场”时,会有一种特别的感受。精心设计的屋顶可以让阳光完全进来,格子梁交叉处连接形成树状支撑体系后,设计师又从实的屋面到落地钢结构之间做了一个大小孔的变化,所以产生了镂空、大小孔和透光部分。这些大小孔洞会随着阳光的不同角度在体育中心里形成各种不规则的投影,仿佛树影婆娑,落在地面上,人的身上,让人有如梦如幻的感觉。
体育馆:固定座位增至1万个
赛后利用考虑充分,是“春茧”设计的又一大特色。除“展望天桥”已确定为赛后开设观景餐厅外,其他大量配套场所也签约为赛后商业设施。在大运会期间,体育场作为足球预赛,体育馆作为乒乓球比赛,赛后对全民开放,作为全民运动的场所。
体育馆和游泳馆的座席设计原来是按照5000人设计的,但考虑到体育馆赛后利用问题,最后把5000个固定座位改为1万个,这还不包括临时席。原来是单层看台,现在增加了包厢和楼座。体育场的观众席则设置20000个固定座位。
“我们的设计给将来的运营留下了很多空间。”康晓力说,“在体育场的东面可以设置以海为背景的舞台,举办露天音乐会、室外剧场等大型活动。整个体育中心预留了大量的商业空间,非常期待深圳能够让这个设计一流的体育中心的运作也能达到国际一流。”
“水晶石”:
夜间犹如灯笼浮水面
来自德国的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是龙岗大运体育中心的设计者。该公司国内常驻代表、高级建筑师徐吉昨日向深圳商报记者讲述了设计中的艰辛。
水墨画神韵:3颗水晶石镶嵌湖面
以中国水墨画“山水石”的元素来描述体育中心的整体规划,这一创意出自gmp设计团队的灵感。徐吉说:“这个设计营造的是中国传统意境的湖光山色,大运中心背倚铜鼓岭山,旁边有个人工湖,主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就像3颗水晶石镶嵌在湖面上。”
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或者整个区域的中心体,夜间的灯光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师希望体育中心夜间掩映在水体当中,形成中国传统的灯笼浮在水面的效果。
结构体系突破:一天曾收到70个会议通知
值得一提的是,“水晶石”的结构体系采用了国际上首创的单层折面空间网格结构,在建造上面临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无论是质量、施工还是技术等方面的要求,难度不亚于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
这个方案到底能不能做,当时引起建筑界的很大争论。最多的一天,徐吉接到了70个会议的通知,最后挑了7个最重要的会去了。经过反复讨论,最终还是用了单层折面空间网格结构,这是体育建筑史上一个巨大的突破。
公共广场:小设计全藏在绿色丘陵里
徐吉介绍说,水晶石犹如一个绿化公园,市民从北面进入相对比较方便,所以在北面有一个开口广场,经过绿化、服务、休闲设施,沿着水体通过内部道路,沿着湖体边上的绿化散步道可以一直到最南面的体育场入口广场。
据了解,整个广场的设置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广场会有一些卫生间、小卖部、逃生口等,但是在现在建成的广场上一个这样的外壳都看不见,当时设计的时候把所有这些小公共设施都藏在了绿色小丘陵里面。
赛后利用:NBA季前赛有望引入
水晶石体育馆的内部设计了18000个座位,包括3000个可伸缩移动式的临时座位。徐吉特别提到,跟普通的中国体育馆不一样,在场地当中放了悬挂在中央的全方位电视屏幕,这个电视是为了满足以后有可能举办NBA比赛使用。他透露说,经营美国湖人队的公司已经来过深圳考察,很有可能会来运营这个体育馆,把NBA季前赛引入到这个体育馆。
“竹林”:
设计成圆形曾大有争议
除了龙岗大运会的主场馆以外,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还是宝安体育场的设计方。体育场外围被绿色空心钢柱包围,每隔4米或8米,就是一段竹节,颇具岭南建筑风格,被人们称为“竹林”。
索膜屋盖堪称一绝
宝安体育场是深圳大运会的足球比赛场地,有观众席4万个。徐吉表示,宝安体育场的设计希望营造一种“祥云”漂浮在“竹林”上的效果。这个创意同样源于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与提炼。
值得一提的是,宝安体育场的索膜屋盖设计是国内首创,堪称一绝。整个屋盖结构由36块PTFE膜材和全封闭钢索构成。膜材面积共30436平方米,状如洁白的“祥云”,覆盖在36组拉索组成的索网上,轻巧而通透。而百炼钢索则变化不一,定长订制不容毫厘之差。
主持“大运会体育建筑论坛”的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饶小军教授表示,整个“竹林”的设计结构简约明快。
设计成圆形曾大有争议
徐吉坦言,这个设计在选择形状的时候产生过很大争议。一般的体育场馆由于场地是长的,通常会形成椭圆的形状。但是考虑整个城市规划,不能破坏城市的整体布局。龙岗大运中心是在空旷的景观公园里面,而宝安体育场在宝安中心区之内,地处宝安新中心区城市景观主轴线上,只有设计为圆形才能完整保持中央轴线。
经过反复争论,最后还是设计成了圆形。圆形体育场在结构上比较难做,设计师在保证外形本身是圆的基础上,在内部结构上还是偏了一点椭圆,这样也可以比较好地节约造价。
本文相关关键字:
继续阅读:
? 下一篇:&&
? 上一篇:&&
编辑:shx&&
&&相关链接文章
&&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总编辑信箱
|||合作伙伴|||
最佳显示 中国设计之窗 & 版权所有 > >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自主创新铸就08科技奥运 考验中国人设计能力&
  华西都市报(记者赵耕李砚洪)消息:两年后,日,第29届奥运会的熊熊圣火,将在全世界注视之下,在全场91000名观众的欢呼声中,在俗称“鸟巢”的国家体育场点燃。
  91000人。相当于北京丰台体育中心足球场――现北京国安队主场所能容纳观众数的3倍。相当于雅典奥林匹克综合体育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体育场所能容纳观众数的近2倍。相当于德国慕尼黑安联体育场――正在举行的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主体育场所能容纳观众数的将近1.5倍……9万多观众坐在一起,怎么让他们感觉舒适?怎么让他们获得好的观赛效果?万一出现紧急情况,用什么方法快速、安全地疏散?
  从奥运会开幕到闭幕,短短17天,北京将迎来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官员嘉宾,数以万计的运动员和记者,数以百万计的观众。我们的奥运场馆设施,能不能让所有运动员充分发挥竞技水平,让所有观众安全、满意地欣赏比赛?
  这些问题摆在奥运场馆建设者面前,考验着中国人的科技水平、设计能力。
  依靠着自主创新,中国人以充满科技含量和想像力的设计,出色地解决了场馆建设中的诸多问题。
  创新设计:
  让观众满意看比赛
  “鸟巢”的看台,是为了让观众得到最好观赛效果而特别设计的。
  大多数体育场馆,并不十分讲究看台的设计。而“鸟巢”的看台,却被设计得像个边缘高低起伏的“碗”,是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而且上下层看台之间有一部分交错。这样一来,无论观众坐在“鸟巢”的哪个位置,和比赛场地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
  一般大跨度体育场馆,屋顶看上去很杂乱,观众抬起头看到的是屋架、风管、爬梯、各种设备管道……既不美观又容易分散注意力。而坐在“鸟巢”的观众席向上看,除了蓝天白云,只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窗棂纸”――那是“鸟巢”屋顶双层膜结构的下层。这层半透明的PTFE膜像家庭装修中的吊顶,遮蔽了错综复杂的钢结构屋顶和屋架内的设备、管道,观众视线内没有任何杂乱的物体,无形中就会把目光都聚焦向场内的赛事。
  9万多人同时观赛,现场的声音之嘈杂可想而知,如果场内没有良好的吸声材料和声学效果,无论运动员还是观众都将很难听清场内的广播。“鸟巢”的下层膜采用吸声膜材,能起到声学吊顶的作用,配合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一些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使“鸟巢”内部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完全能保证坐在任何角落的观众都能清晰收听到场内广播。
  8月的北京,天气炎热,91000人坐在一个体育场里看比赛,如何增加其舒适度?
  “鸟巢”的中方设计师们经过多次论证,借用了流体力学设计中的一种计算机CFD模拟方法,对“鸟巢”的观众席进行了热舒适度、风舒适度的模拟分析实验。它可以精确模拟出“鸟巢”的钢结构和膜结构,模拟出91000人同时观赛时的自然通风状况,并计算出每个区域的观众能感受到的温度和湿度气流速度,在图纸上用不同颜色标示出来。现在,“鸟巢”所有的通风设施,都是按照这个模拟分析对外国设计师的图纸进行调整优化的结果。无论观众坐在上层看台还是下层看台、普通座位还是VIP席,都能享受到自然光和自然风,达到较好的舒适度。
  “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超过200个轮椅位置。相比普通座椅,这些轮椅座席的高度都作了提升,以保证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而对于听力和视力损伤的观众,将提供助听器和比赛解说无线广播系统为他们服务。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在“鸟巢”观赛的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创新设计:
  让运动员充分发挥水平
  既然是赛场,怎样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健儿们能充分发挥竞赛水准、取得最好成绩,无疑是奥运场馆设计的核心问题。
  东四环边上有一座体育馆,洁白的圆形屋顶让它看上去既像一枚微张的蚌壳,又像一个倒扣的斗笠。这就是新建的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第29届奥运会羽毛球和艺术体操比赛将在这里进行。
  了解羽毛球的人都知道,这个项目对于场馆内部的空调设计有着特殊要求,因为空调带来的风速和风向问题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去年底在美国阿纳海姆举行的第十四届羽毛球锦标赛,由冰球馆临时改成的赛场大开着空调,风向还在随时变化,球路变得难以掌握,结果每个运动员都在抱怨:“我不知道风是往哪一个方向吹……”
  北工大体育馆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自主设计的。为了寻找到最适合羽毛球运动的场馆设计方案,中国设计师们四处“取经”,考察了雅典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甚至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运动场馆,参观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国家队羽毛球训练馆,还跟着国家队到英国参加了去年初的全英羽毛球公开赛……但是,这些场馆的设计不是不适合羽毛球比赛,就是不可复制――
  雅典古狄奥林匹克综合体育中心因为同时承担奥运会现代五项比赛任务,场馆设计并不完全符合羽毛球运动的要求;伯明翰英国国家室内体育馆的场地设计倒是非常方便羽毛球比赛使用,可人家全英羽毛球公开赛是在3月份,压根儿不用开空调,而奥运会是在8月,不开空调是不可能的;国家体育总局羽毛球训练馆的设计非常好,空调是通过天花板上许多密密麻麻的送风孔出风,完全不影响比赛,但这种设计只能用于小型场馆……
  华南理工大学的设计人员跟国家队的李永波总教练以及林丹、张宁等队员交流,问他们,哪次大赛的场馆设计完全符合羽毛球运动要求,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的?大家都说,印象中还真没有。――这也难怪,目前世界上所有能举行大赛的高水平体育场馆,几乎没有哪个是为羽毛球比赛专门设计的。
  没有可供借鉴的先例,只能靠中国人自己想办法。
  经过多次论证,决定采用观众席席下送风的空调设计,也就是看台内增设空调送风管道,让凉风从观众的座椅下面吹出来。每两个座位下面,有三个直径各13厘米的送风口,整个体育馆中,这样的送风口共有1万多个。
  采用这样的设计有两个好处:首先是降低了风速。风速大小与出风管道的横截面积是成反比的,把一个出风口“分解”成了1万多个出风口,风速当然就小了;其次是避免了空调风向对场上运动员的影响。一般体育馆空调的送风管道是在屋顶,风从上面吹下来,再吹向四面的观众席,冷气在由上面转向侧面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涡旋气流,影响到羽毛球的飞行线路,现在将出风口设计在观众席下,回风口设计在两层观众席之间,就避免了涡旋气流的产生。
  席下送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点难。体育馆观众席的下方,实际上是观众集散大厅,洗手间、休息室和许多功能用房都设在那里,空调管道要从这些房间上面通过去。而北工大体育馆的独特外观要求建筑物不能太高,如果在屋顶加上管道,会让这些房间的使用空间变得更加矮小,何况这些房间功能不同,本身也需要不同的管道。为了避让开送风管道,同时让有限的空间得到最大的利用,中国设计师们反复修改,最终的设计方案与最初图纸相比,几乎所有房间的位置都挪了一遍。
  不仅在空调上下功夫,连每一扇门的位置都经过精心考虑。在最初的图纸上,为了疏散方便,休息大厅的门和观众席的门都是两两相对的。后来有专家提出,比赛的时候如果两扇门同时打开,会形成穿堂风,影响场上比赛。设计师们马上作了修改,把门的位置错开了。
  经过种种改进,现在,羽毛球馆内的风速可以控制在0.2米/秒以下,完全符合国际羽联的要求。除了保证运动员能发挥最佳的竞技水平,也能保证观众席的舒适度――观众席的温度在25℃至27℃之间,场内则是26℃到28℃。
  依靠自己的智慧,中国人成功解决了困扰国际羽坛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创新设计:
  消除大赛的安全隐患
  奥运会这样的超大型国际赛事,动辄数万人聚集,疏散设施一定要足够安全合理。
  环绕“鸟巢”四周,有12对非常醒目的钢结构大楼梯曲曲折折向上延伸,它们是通往上层看台的必经之路。去过慕尼黑安联体育场的人,一定会觉得这些大楼梯似曾相识――是的,安联的设计师和“鸟巢”的外方设计师都是来自瑞士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所以,安联体育场也有这样通向上层看台的大楼梯,只不过基本上是直的,一通到底。其实,“鸟巢”的大楼梯原本也是这样设计的。但是,大家很快意识到,一通到底的大楼梯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外方设计师的方案需要改进。
  这些楼梯每个都有60多米长,一端连接上层看台的集散大厅,一端连接下面的平台,中间没有任何出口。散场的时候,大家都在向下走,人流密集,万一有走在中间的人绊倒了,会不会引发恐慌,造成观众的踩踏?
  中方设计单位特意找到一家专业公司,采用专用软件对大楼梯进行了非正常状态下的疏散模拟分析,并根据结果改进了大楼梯的设计:首先,将原来一通到底的大楼梯改成一段一段的弯折形状,实际上是把大楼梯分割成了若干部分,防止观众万一摔倒后连续滚落;其次,全程安装摄像头,并有管理人员进行监控,一旦出现问题,马上有管理上的联动,可以临时封闭某一个区域,避免事故发生;再次,每个大楼梯中间都增加了一排扶手;最关键的改动,是增开了紧急疏散通道,把大楼梯和下面的楼层连接起来,这些通道平时不用,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通道将被打开,走在大楼梯上的观众可就近从其它楼层疏散出去,工作人员也可通过紧急通道迅速进入大楼梯进行疏导或营救。
  经过改进之后,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把“鸟巢”内部的所有观众疏散出去。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把“鸟巢”内部的观众全部疏散出去只需约14分钟;而今年北京国安主场对阵山东鲁能的那场比赛,赛后约20000名观众全部离开球场也用了大约14分钟。――不要忘了,“鸟巢”可以容纳的观众数是91000人,比那天到丰体观赛人数的4倍还多。
  奥运场馆建设中这些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反映的既是一种人文关怀,同时也是科技水平、创新能力。所有的人文关怀,都是通过创新设计、科技手段来实现的。
  “人文奥运”的背后,一样折射着自主创新的光芒。
责编:贾文国
更多视频搜索:
&&&&&&&&&&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系统集成:&网页设计: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人员疏散分析在体育场馆设计中的应用
下载积分:1800
内容提示:人员疏散分析在体育场馆设计中的应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4:08:4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人员疏散分析在体育场馆设计中的应用.PDF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比如观众席的声场效果是怎样的?室内会特别注意到声音反射和、吸声处理?
不邀自答。露天体育场的话,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声学上的考虑。室内的体育场馆,讲究一点的也只是在天花上吊装反射板而已。
体育场馆声学设计包括建筑声学设计和扩声系统设计。体育场馆声学设计的目标是:1)体育馆内空间获得合适的混响时间和混响频率特性,以达到良好的音质环境及语音清晰度。2)无声驻波、声聚焦、声染色等声学缺陷。3)有良好的隔声(主要是针对体育馆)3)扩声系统提供足够大的声音、良好的音色和语言清晰度。设计说明:1) 混响时间是体育馆建声设计的基本参数之一。一般来说,混响时间过短,则声音枯燥发干;混响时间过长,声音又会混淆不清。因此,不同容积不同形状的体育馆对混响时间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如超出相应的混响时间范围,将影响体育馆的正常使用。2)无声学缺陷: 由于体育场馆空间大,平均自由程大,容易产生回声、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3)扩声系统提供足够大的声音(最大声压级)、良好的音色和语言清晰度(传输频率特性、传声增益、声场均匀度以及语言传输指数) 设计依据标准: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2)《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3)《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 JBJ 131 - 20004)《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T
声学设计不仅仅指可听声范围内的设计,还包括低频的防震设计。露天体育场里观众共同呐喊时共振效果特别强烈。如果看台没有防震设计,当梅西进球时,观众足够震垮看台。。室内的话,更多的考虑观众的听音效果。不同的室内厅堂设计不同,主要还是取决于厅堂的作用。如音乐厅为了让每个座位的观众听音效果相同,音乐听起来饱满悠扬,会增加室内声反射。如演讲厅报告厅,为了让观众听音清晰,会降低混响时间,增加语音明晰度。
经营HI-FI音响,专业音响,影音室设计。喜好美术、音乐、羽毛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馆看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