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网友知道陶赖昭绝好的地理位置扶余天气政府为何不开发利用

扶余县陶赖昭镇人民政府&共431人浏览
按字母排序:
查找附近其他商户
爱帮快速收录服务
1个工作日收录|更快展示|更多商机
免费咨询热线松原市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绿 满 沙 荒——扶余市2014年松花江右岸阶地沙带造林工作纪实
松原市人民政府
字体显示:
  四月的扶余大地,生机勃发。一行行白杨、一株株樟子松,组成了一道道绿色屏障,一处处荒山沟壑悄然穿上了绿色新装……
  继2012年、2013年之后,又一场声势浩大的军民千人携手并肩实现“沙洲筑长城、绿树染青山”梦想的植树会战在青山林场打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民生行动开启精彩第三季。
  军民共建众志成城缚“黄龙”
  “各县(市、区)全体参战官兵要以一流的标准、高昂的热情、实战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绿化松原大地、建设秀美山川、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中去。”在治沙造林誓师大会上,市委常委、松原军分区政委陶秀春发布动员令。
  4月14日,松原军分区应急分队655名官兵在青山林场安营扎寨,连续第十年的大规模军事训练暨植树造林活动拉开了帷幕。此次会战正值备耕生产的繁忙时节,民兵应急分队以及驻军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服从需要、一切为了完成任务,军地协作共建绿色家园”的行动口号铿锵嘹亮。
  “沙场”鏖兵,何等艰辛!
  松原军分区司令员吴杰等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亲临植树现场,和官兵们一起上山挖坑、下山挑水,用自己的行动激励着全体队员。各参战单位真正做到了“思想上合心、行动上合力、工作上合拍”,抓紧学习技术,掌握栽植标准,严守操作规程,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成活率。
  “这样的山上能栽树吗?”从南鹰山下往上看,山坡上密密麻麻的灌木丛让人不禁产生疑问。曾多次参加过沙地造林工程的预备役士兵小张说,这里地形复杂、次生植被多、地段坡度大,既要保证树坑的标准,又要时时防范跌落坡下,有时候沙子蹬不住,就跪下或坐在那里挖坑。
  各单位的营地距离植树点路途远,植树战线长,每天上下往返,要走很远的山路,但从没有一个人掉队。树苗的存放地离植树点很远,一袋里装5棵树苗,培育苗木的土很湿,官兵们一手拿一袋,足有20公斤,常常是拎一趟就大汗淋漓了。“我们要抓住这次难得的训练机会,把自己当作一名真正的军人,增强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和组织观念,坚决服从指挥听从领导,不仅要把兵练强,更要把树植好。”乾安县人武部负责同志手里拿着铁锹,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扶余市人武部官兵五天共栽植树苗2.5万株,每人每天大约植树40株。由于对家乡地形相对比较了解,他们承担了最复杂区块的植树任务。虽然他们承担的路段只有2.5公里,但因为沙丘、沟壑遍地,实际长度足有8公里,称之为平地的一般也有15度的坡度,陡坡竟达到70~80度。有的地段要两个人合作挖一个坑,一个挖坑,另一个在旁边保护。
  子弟兵们说,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难度大,这都不是最难克服的,最难受的是夜晚睡在帐篷里特别冷,穿着毛衣毛裤半夜也会把人冻醒。宿营地上,12顶整齐划一的军用帐篷见证了官兵们的一个个不眠之夜。晚上气温一般都在0℃左右,三四级以上的风把帐篷和帐篷里的吊床刮得咔咔响,早上起来,和衣而睡的官兵们满身尘土。其间还赶上两场雨,夜里睡在床上,感觉潮气和凉意呼呼往上蹿,棉帐篷也抵不住料峭春寒。这支队伍里年岁最长的64岁,最小的只有19岁。“大家没有一个叫苦,一个叫累的,都把植树场当战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市人武部负责同志说。几天下来,很多人的手脚磨出了水泡,每挖一锹土,都要忍受着钻心的疼痛,“流血流汗不流泪。”乾安县人武部负责同志说。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要让百里荒山变成树木葱茏的茫茫绿洲,这是子弟兵们的梦想。奇迹会在他们用血汗铸成绿色丰碑之时呈现。
  义务植树干群携手建“绿洲”
  百姓的利益大于天。扶余市的决策者们深感肩上的使命重大。“还百姓青山绿水,创人与自然和谐扶余,这是市委的决心和使命,防沙绿化贵在坚持,生态屏障建设一定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扶余市委书记王浩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扶余市市长刘永德表示:“要发扬‘田富’精神,全力实施防沙治沙、低质农防林改造等各项生态建设工程,把松花江右岸建成百公里绿化带,使其成为一道独具魅力的绿化线、风景线、致富线”。
  扶余新一轮生态建设图纸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既体现大刀阔斧,又不乏精雕细琢——利用五年时间,沿松花江右岸,西起国营青山林场兴龙沟营林区,东到陶赖昭镇乌金屯坎坡,营造以樟子松容器苗为主的防沙、治沙混交林,总长度103公里,总面积2000公顷。按照工程建设规划,该市于2012年完成了国营青山林场南起大两家子屯,北至兴隆沟屯段全长约12公里的植树任务,2013年完成了国营青山林场、增盛林场沿松花江右岸辖区的阶地沙带营造3年生樟子松容器苗500公顷的植树任务。今年将继续在国营青山林场第一营林区从养猪场道口至黄沙坨子地段栽植防风固沙林200公顷。
  又是一年播绿时,热血在胸中沸腾,汗水在风沙中飞扬。——全市义务植树活拉开序幕,今年营造防风固沙林10公顷。4月14日—18日五天时间里,扶余市共有37个单位500名机关干部参加了义务植树劳动。每天清晨6点以后,市直各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就陆续来到林业局办公楼门前,在这里集合,统一乘车到国营增盛林场赵家营林区参加义务植树。8点半左右,三辆大客车满载着机关干部来到预定植树地点。机关干部植树的任务主要是挖坑,每人每天要完成20个树坑。
  “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也是建设生态扶余、美丽扶余的需要。”此次活动出动人数最多的扶余市公安局、国土资源局、住建局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大家勇于肩负责任、认真参加劳动,用实际行动为生态扶余添彩增绿,为扶余的环境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扶余市城建监察大队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我们住建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了38人的队伍参加植树造林。这项活动不仅仅是为了绿化城市,也是为了造福下一代。”5天来,听到最多的是干部职工对造林绿化的清醒认识,看到最多的是他们忠实践行群众路线的决心与实际行动,感受最多的是他们绿化家园、建设生态文明的情怀。
  漫漫风沙与茫茫荒山不会忘记,今年的春季,为了一片浓浓的绿意,这里曾人潮涌动。扶余人再一次向自然灾害展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力量。
  大林业梦想群众乐享生态文明
  “刚来的时候,这一片荒山,满眼黄色,常年狂风大作,白天都要点灯。出门一趟,被大风灌了个满嘴沙土。”青山林场场长邱吉龙讲述初来这里工作时的感受时说,“山路也就二尺来宽,远远看去,羊肠似的缠绕着山体,人上山都难,更别说往低处流的水了。”南鹰山一带,昔日风沙源地,今朝绿色屏障。已成长30多年的樟子松知道常年工作生活在林场的每一名普通干部职工,也许我们还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而他们正是这一片绿意的点化者。
  时光倒流几十年,由于植被稀少,土壤裸露,每逢多风季节,增盛这个扶余南部的天然屏障呈现的竟是一派“风起大青山,中午似黄昏”的景象。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奋斗村村民刘阿婕有道不完的感慨:“小时候,南鹰山到处是光秃秃的,夏天一山杂草,冬天一山枯草,旱季一来就干死,雨季一来就滑坡。大雨一过,四五条冲积沟挂在半山腰,看着都吓人。”她介绍说,通过这些年的治理,情况改观了许多,自己家种了十五垧地的花生,收成不错。与此同时,村里的孩子能走出去上学了,打的粮食能拉出去销售了,人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
  如今,昔日千沟万壑的荒山头披上了绿装,炎热的夏季,城区内因热岛效应暑气逼人,这里却是凉风阵阵,夹杂着母亲河的水分子,成了村民们的一处天然氧吧。得到改善的不止是环境,还有生态。村民的认识是直观的,他们介绍说:“以前大旱时,每年秋天只能望天收,玉米棒子只有短短的一截,现在有水了,有旱天没旱地了。山上的植被像灯泡一样,以前灭了,现在明了,四五月扬沙天气尘土飞扬,现在也感觉不到了,看着满山的绿树心里就敞亮。”
  沙尘天气的减少,无不与扶余市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等保护措施有关。今年全市计划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130公顷,中幼林抚育工程667公顷,村屯绿化美化50个自然屯。今年扶余市将继续争取生态建设资金为3500万元,用于完成包括科尔沁沙地防沙治沙工程、松花江流域水土保持等项目建设的投资。
  随着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建设进程的加快、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积极推进、林业资源管护工作的切实加强,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优质高效的生态防护体系将在扶余大地全面建成,促进市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植树造林,和谐自然。
  承载历史,荫蔽后人。
  大林业梦想,托举生态扶余同步腾飞。(刘德喜)
(责任编辑:刘子诚)
【E-mail推荐
版权所有:松原市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
主 办:扶余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扶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 建议分辨率: 像素
Copyright &
ICP备案号:吉ICP备号2015年高考天骄行动-百度文库
距离高考还有
扫描二维码
分享给微信好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赖昭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