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叫动感单车锻炼什么部位单车?

有一种拉风的单车叫“死飞”(组图)_网易新闻
有一种拉风的单车叫“死飞”(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廖锡荣是国内首位受邀参加世界级“死飞”赛事的车手。“死飞”车实在太难操控,“都教授”只能骑改良过的“变速死飞”。
  倒骑、漂移、站立……各种高难度都能玩
  新快报记者 李召
  “死飞”,现在正在被许多城市下“追缉令”,有的是中小学生不准骑“死飞”,有的是查封死车店。“死飞”到底是什么?
  “死飞”是自行车的一种,固定齿轮的自行车。之所以在最近惹出这么多祸端,还是与它在国内走红有关系。也许你看过街头的花式自行车表演,定杆、漂移、跨刹、倒骑,玩车的人很拉风,车子各辆与众不同、没有车闸,这样自行车界的怪物更拉风。
  中国的第一家死飞车店
  死飞起源于美国,中国的第一家死飞车店也是美国人开的。有人说,一位美国邮差为了增加车速改进自行车成了“死飞”,也有人说是纽约的一群自行车发烧友的创作。不管它到底是怎样诞生的,“死飞”确实是美国街头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早已经红遍美国。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的报道,去年底,中国第一家“死飞”店开在北京东城区的五道营胡同,店主名叫伊内丝·布鲁恩,她还有一个中文名叫伊泉。伊泉是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物理学家,她第一次来到北京是在2001年,并在2004年因为得到了德国某电信公司的一个职位而迁居北京。作为一个入行多年的自行车运动员和自行车技巧表演者,伊泉喜欢北京市区蜿蜒平坦、两旁种有树木的街道。她到任何地方都骑自行车,对自己带来的死飞自行车爱不释手,而她的车友们大多骑的却是上下班用的老式“飞鸽”自行车或低端山地车。
  “飞鸽”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这对于已经玩惯了“死飞”的美国、欧洲人来说并不理解,他们认为它是一种沉重的、车前一般装有篮筐的单速自行车。时代的象征必然会随着时代远去。“我看到自行车真的在从公共场所逐渐消失。甚至‘飞鸽’自行车也遇到了麻烦:在21世纪初的那几年里,这家公司把制造工人的人数从7000人削减到300人。骑车已经成为老年人或没有其他选择的人们的交通方式。自行车代表的是贫穷。”伊泉说。
  2009年,她与生意伙伴费德里科·莫罗合伙开了家“死飞”店,也开起了自己的自行车俱乐部,因为伊泉深深知道自行车的魅力。在世界其他地方,自行车运动成为了一种时尚、健康的爱好,它也为北京的污染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要想鼓励北京人骑自行车,至关重要的是改变自行车的形象,而伊泉断定,做到这一点的工具就是‘死飞’自行车。她说:“没人在乎健康。重要的是酷。”
  深圳仔玩上世界舞台
  今年6月,在2014年红牛美国死飞大赛上,一个20岁出头的横岗年轻小伙廖锡荣用自己的表现赢得无数掌声。要知道,这一张中国面孔本身就是一大亮点,他可是国内首位受邀参加世界级“死飞”赛事的车手。
  2009年,廖锡荣从电视上看到了一种自己从未见过的自行车—前轮后轮都可以“单脚跳”,骑行中前轮还可以转圈,可以随心所欲地前进后退,“从此就迷上了这种自行车。”廖锡荣说。
  因为练习飞车,廖锡荣自己都数不清自己摔了多少跤,也不知道身上到底留下多少疤痕—这些对于死飞迷们都是家常便饭,甚至有死飞迷说过,“哪一天不摔跤,突然就没了存在感,摔摔更健康吧。”
  2010年8月,深圳举办“死飞车”马球大赛,廖锡荣迎来人生第一次比赛机会。当时,来自深圳、广州、东莞的20个队参加比赛,廖锡荣和一位车友组队获得冠军。这次夺冠,让这个来自横岗大康的小伙在珠三角出了名。“现在我也有很多车迷,包括一些自行车厂商都知道我的名字”。廖锡荣说。
  今年5月,美国红牛“死飞”大赛在发源地美国旧金山举行,主办方邀请了33位来自世界各地且风格各异的“死飞”爱好者参加,廖锡荣作为第一个、同时也是唯一的中国人出现在这次的精英邀请赛名单上,这让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我以前一直都参加国内的比赛,而参加美国红牛‘死飞’大赛还是第一次。”廖锡荣说,这样的比赛没固定的比赛动作,而是自由发挥,但由于赛前训练时他的左脚不幸受伤,所以在这次的比赛中没有赢得名次,“这次的比赛让我更真实地看到国内外的差距,没有最厉害的车手,只有最具个人风格的车手”。
  大学生设计国内第一个“死飞”品牌
  今年刚读大二的男生李逸超向父母要了2万元,和几个朋友一起创立了一个服装品牌,名字特别酷,叫做“隐蔽者”。
  李逸超是个“死飞”党,他创立的服装品牌,当然是专门供“死飞”族穿的服装。“我喜欢既运动又前卫的衣服,但国内设计这样衣服的设计师并不多。我就想将我的喜好和创业相结合,做年轻人喜欢的潮牌。”李逸超说。
  这个1993年出生的阳光大男孩在理工大学学习服装设计,从小就喜欢日本服装设计师,刚进大学校门就有了创立自己品牌的梦想。
  李逸超玩“死飞”差不多一年。他发现许多极限运动都有专用的服装可以买,但是“死飞”却没有。“这么潮的运动,怎么可以没有前卫时尚的专用服呢?”李逸超说。于是,他就想为这个运动设计专业的服装。
  作为一个粉丝,李逸超的设计最贴心。他知道“死飞”迷们最怕的就是下雨天,以及气温低。所以他觉得服装要像冲锋衣那样防水防风。最后,他选择了一种类似于雨衣,但更透气的面料来制作。晚上骑车的时候比较危险,衣服的连体帽上就加了反光条。自行车没有车兜,挎包骑车又不方便,就在衣服的背面设计了一个带拉链的大口袋。
  两个月之后,李逸超设计的第一件衣服终于从工厂寄了过来。他特别挑了个下大雨的天气穿着“新鲜出炉”的衣服去外面骑车兜风。“下那么大的雨,路上也没什么人。就我一个骑着颜色闪眼的死飞拼命地往前飞奔。哈哈,为了做好这件衣服我就得有这股疯劲儿。”骑了一个钟头回来,虽然裤子全部被雨打湿了,但上身却一点也没有湿。
  都教授的御用座驾 就是“变速死飞”
  《来自星星的你》都教授骑的是“死飞车”吗?当然不是,像都教授这样活了400年的“老人家”并没有接受这新潮玩意儿,没有刹车,都教授肯定不干。
  都教授在剧中所骑的自行车是“变速死飞”—酷飞车。它算是“死飞”车的孪生弟弟,除了多两个刹车,两者的外观几乎一样。而且,酷飞车也拥有“死飞”车倒刹车制动的特性。除此之外,酷飞车还拥有公路车的速度和山地车的操控性,正是现在最in的“时尚单品”。
  酷飞车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来自星星的你》剧中,导演要求都敏俊必须骑着“死飞”车穿梭于韩国街道、公园等场景。但是,“死飞”车实在太难操控,这让饰演都教授的金秀贤吃足了苦头。后来,韩国电视剧的道具师们集合了“死飞”车的色彩、公路车的速度、山地车的操控性,居然硬生生造出一辆新车。
  “死飞”在日本
  “死飞”一般分为赛道竞速和花式玩法,花式玩法以表演为主。赛道竞速大名鼎鼎的是日本古典赌博形式的场地自行车比赛,也称竞轮赛。
  这项赛事在日本文化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也是奥运会项目。比赛的规则也足够刺激—参赛运动员在摩托牵引完成一定圈数之后,在距离终点前600至700米进行终点冲刺。摩托领骑员在快速骑行道骑行,开始的速度为30公里/小时,并逐步加速,达到50公里/小时。一旦临界速度达到,摩托车躲开,选手们奋勇争先。领骑摩托车让车手们省掉20%保持速度的能量。如果之前更好地省力、蓄力,就会在最后冲刺中比对手们更占优势。对于时机的把握,是竞轮赛最大的秘密。
  在日本,竞轮赛是很大的生意:每年卖出6000万张票,带来8000亿日元的收入(约合人民币700亿元)。这也是一项新潮的运动。创办于1948年,目的是筹款,重建二战中被毁的街区,并且推动日本自行车运动的发展。很多进入自行车领域的企业只有竞轮赛一个出口。后来这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成为行业的领导者,比如高质量零件生产商。
  about“死飞”
  所谓“死飞”,按照字面解释—就是飞轮是死的。“死飞”自行车运动在国外非常流行。有一说法,“死飞”是以前国外的邮差用车,后来才被添加了时尚的元素,成为潮车。
  普通自行车的飞轮应该是“活的”。“活的”的意思就是,人踩的时候轮子跟着转,但轮子转的时候,人可以不踩。而“死飞”的飞轮不一样,它与链条固定起来。于是,轮子转链条必须转,链条转踏板也就跟着一起转。所以在死飞骑行过程中,人必须一直不停地踩。
  也正因为飞轮是死的,骑行的人便可以通过脚踏来控制后轮从而减速和刹车,可以更好地控车,从而玩出多种花样。“死飞”讲究简约,没有变速等多余零件,所以重量很轻。
  about刹车
  “死飞”没有安装刹车装置,怎么停车?这就是年轻人们喜欢它的地方了。“死飞”的刹车方法有好几十种,据车友透露,最常见的刹车方法都有13种。总而言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玩家做不到的,各种酷、炫、拽的刹车方式就像在玩花式单车,当然,这些都是技术活。
  因为“死飞”的后轮与链条是固定的,所以想刹车的时候只要把脚踏板向反方向用力就可以减速直至停车,当然,用力过猛的话很有可能会侧滑。
  也有人喜欢“卡刹”,直接把一脚底伸到后轮外胎上面,使劲卡住,能达到快速刹车,但很磨鞋。其他跳刹、跨刹之类拉风的刹车方式就有些复杂了,都是车友们一跤一跤摔出来的。
  aboutDIY
  许多玩家都喜欢自己DIY组装“死飞”,车价在几百元到上万不等。虽然每一辆车款式都很简单,但车子每个配件的颜色却是丰富多彩、不同色调的车架和车轮,有时还可以在上面画些另类的图案,吸引众多人的眼光,从不拘束,总之就是一切皆有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们把“死飞”视为时尚的原因之一了,不过,玩家们更喜欢称之为“死飞文化”。
本文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感单车锻炼什么部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