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课文ppt怎么写批注

苏教版第十二册《秦兵马俑》教材简析--月牙泉的blog
苏教版第十二册《秦兵马俑》教材简析
7:24:00 | By: 月牙泉 ]
苏教版第十二册《秦兵马俑》教材简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一、简析教材,明确教材设计意图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本篇课文以其紧凑鲜明的结构、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入微的描述,充满深情地展现了秦兵马俑光辉灿烂的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悠久深远的文化艺术。整篇课文涌动着一种浓浓的真情――一种对于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赞叹、热爱之情。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更像是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学生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在朗读、欣赏、想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把秦兵马俑的美,雕塑艺术的美,传统文化的美的种子潜移默化地渗透进自己的血液里,达到文化的濡染作用。
二、吃透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把握教学尺度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电脑、网络已不再陌生,反而更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传统的教学模式压抑着他们个性的张扬、控制着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他们期待的是开放性的课堂,充分发挥自我、大胆猜想、富于挑战的课堂。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这些是学生想要了解的,也是学习中的困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可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学习 在描写实景时展开联想的表达方法 。
4、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篇文章课文着重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方面的内容。且文章的结构很清楚,是学生学习表达方法的好范文。因此,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注意体会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个性,以及体会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篇文章的教学重点。
而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这篇课文所描写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年代和实际经验非常遥远,而秦兵马俑的知识、内涵和它的伟大意义包涵得又太多太多……因此,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作者如何把他们最传神之处做了细致的描写,在描写中融入了恰当而丰富的想象,则是教学的难点。
三、把握特点,实施最佳教学策略。
1、课时教学策略
这篇课文文质兼美,用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比较合理。第一课时重在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课文。(1)简介秦兵马俑,激发阅读兴趣。揭题后,让学生介绍有关秦兵马俑的情况,再播放秦俑气势恢弘的录像,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艺术的探究兴趣。(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懂自然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初步理清脉络,感知课文“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过渡段承上启下的连结。(3)再读重点段落,帮助学生尽快把握秦兵马俑的特点。(4)写批注,加深体会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应重在指导阅读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方面的描写,感悟文本价值,达成知识能力与情感体验的目标。(1)直奔重点,引导品读。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感悟,交流,读写结合,体会兵马俑的气势恢弘和个性特点,感悟文章语言的俊美,描绘的生动。(2)导读第一段和第四段,抓住重点词朗读体会兵马俑珍贵的历史价值,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字里行间流溢的赞颂、自豪之情。(3)想象练说写,升华学生的情感,突出主旨。当一个个兵马俑在学生的眼前鲜活起来,激起了情感的浪潮,迸发出情感的火花时,“情自心中来,情从口(笔)中出”: 从秦兵马俑考古回来,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读写结合,深刻地提示文章的主旨。
2、读写结合策略。
教学这篇课文时,可在以下几个地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1)精读描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这段话时,引导学生找一找感受较深的词句,写写批注,在写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交流评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呈现独特的阅读感受。
(2)学生精读概括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的段落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打比方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把兵马俑写活了。体会 “……”省去了还有许多神态各异的兵马俑。让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学着文中的句式,继续写下去。“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在写话的程中,学生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
(3)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学生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时,引导学生加深心理体验:站在兵马俑前,和这些雕塑对视,我们可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来自千年传递的信息,从秦兵马俑考古回来,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把你的感受和想说的话写下来。
引导学生变角色倾吐:
a..如果你是一名游客,欣赏了秦兵马俑,会怎么说?
b.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如何通过你简洁的介绍吸引游客?
c.如果你是一名文物工作者,你会用什么样的话来劝大家保护秦兵马俑?
d.现在你是一名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面对秦兵马俑,你会怎么说?
至此,以“情”字为楔入口,使学生在浓烈的情感氛围中,感悟了课文、品味了语言、升华了文本价值,提升了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
当然,这篇课文还有许多可训练的读写结合点,但不管哪个,都要激发学生想要表达的愿望,写出心里话,引导学生交流互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3、突破重点策略。
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方面的描写是课文的重点,如何突破这两个重点呢?我们可以从“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句话入手,引导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全文,领悟课文第三自然段所起的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引导学生抓住具体描写这两个方面的段落反复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课文的语言。
先引导学生品读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场面;弄清作者的介绍顺序,体会作者用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边读边展开想象,浮现出恢弘气派的兵马俑形象,深刻感受秦兵马俑的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其次,引导学生品读 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再次抓住“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展开想象,感情朗读,抓住句后的省略号进行读写结合,以进一步体会课文的语言,发挥想象去触摸兵马俑各具个性的丰富形态,感悟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起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Re:苏教版第十二册《秦兵马俑》教材简析
3:32:45 | By: uiewgt(游客) ]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六单元预习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六单元预习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小学生作文导游词怎么写急?老师叫按课文课秦兵马俑来写一篇导游词,可是不知道怎么写._百度作业帮
小学生作文导游词怎么写急?老师叫按课文课秦兵马俑来写一篇导游词,可是不知道怎么写.
老师叫按课文课秦兵马俑来写一篇导游词,可是不知道怎么写.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酉安市东35公里处,从喜来登酒店坐车到那里大约需要50分钟时间.自秦兵马俑博物馆于日开馆至今,已有为效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干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
中国皇帝大都为自己营造巨大而豪华的陵墓.在这一点上,秦始皇也不例外.在他13岁刚即位时,就下令为其修建陵墓.这座原高120米.周长2000多米的巨大陵丘、虽经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在仍有76米之高,周长400多米之大.秦始皇把都城威阳微缩于自己的陵园内,其布局几乎完全相同.陵园内城西北部为献殿建筑区,陵东北部洼地是用以祭记的养鱼池,陵园外城西北角是石料加工场.陵西外城之外是一个大坟场.据史书记载,秦朝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壮丁不过700万,而筑陵时,壮丁最多达70万,可见工程之浩大.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秦俑馆一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面对威武整肃的庞大军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如下问题:这些秦佣是怎么发现的?为什么他们的相貌各异?为什么要制作这些俑?1、2、3号坑里共有多少俑等等.好,现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
这些俑是1974年3月西杨村农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据村里的老人讲,早在明朝,就有人在这里发现了秦俑.有一天,住在村里的难民在村外空地上打了一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们却发现井底的水不见了.他们中胆大的腰系绳子,下去查看.不一会儿.井里传来惊叫声,上面的人赶紧把井里的人拉上来.这人说,他看见一个站立着的、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听者都非常害怕,想赶快用土回填那口井.但他们最终决定报告给文物部门.
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勘探、鉴定.秦捅馆内的1、2、3号坑被确认为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从1974年到1979年,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在1号坑遗址上矗立起一座气势宏伟、结构科学的建筑物.这就是1979年10月对国内外游客开放的秦兵马俑1号坑.3号坑在日——世界旅游日对外开放.现在,在2号坑的遗址上,一座大理石建筑又落成了,它于1994年11月开始接待游客.从此,3个俑坑全都被保护在建筑物里,不再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在供游人观看、怀古的同时,考古工作者们还在这里继续发掘整理兵马俑.
这里是1994年11月开放的2号坑.它是由车兵、骑兵和步兵构成的曲尺形方阵.估计可出土兵俑1000多件,车马和鞍马500多匹.2号坑占地6000平方米.它东面突出部分为一个小方阵,6334个弯兵俑组成.2号坑南部为64乘战车组成的方阵,每排有8辆战车,共8排;中部为19辆战车和随车徒手兵俑;北部是战车和骑兵.北部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
现在,我们来到了3号坑,它位于2号坑西边25米处.这个坑是1976年发现的.它里凹字形,占地520平方米.在3号坑里,考古专家们只发现1辆战车和64件武士俑.它们两两相对站立,手捏仪卫兵器曼(sh6).大多数考古专家认为,从这个坑里武士的排列方式和手中所握的兵器,以及该坑与秦陵的位置来判断,3号坑是整个军阵的指挥部.据估计,等1、2、3导坑全部开掘后,将出土8000多件陶俑.这些俑相貌各异: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可谓栩栩如生,神情各异.因为,它们全是根据秦始皇御林军中的将士们制作的,因此,在8000“地下御林军”中,绝对找不到两个相貌、形体相同的俑.他们一个个气度不凡,最重的有300多公斤,最轻的也有100多公斤,身高从1.7米到1.9米不等.如果大家仔细观瞧,不难分辨出兵俑中哪些是陕酉人,哪些是四川人,哪些是甘肃东部人.这从他们的胡须梳理方式和长相即可看出.我们很多人在电影中都见过日本人的“仁丹须”.其实,秦俑中就有蓄仁丹胡的,可见,这并不是日本人的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人留这种胡须了.
这是1980年在秦陵西边18米处发现的两乘青铜车马.一号车马为驷马高车,二号车马为骡马安车.初发现时,这两乘车马破损严重,尤其是供秦始皇灵魂乘坐的安车,已破碎成1500多片.经考古工作者修复后,现在,它们看上去完好如初.两乘车的车、马、人都是仿照真车、真马、真人,按比例缩小二分之一制成的,仅安车上金银饰物就有1720件,重达7公斤.铜车马给人的不仅是艺术享受,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铜车马是我们了解、研究秦朝车制、冶金铸造技术、工艺水平等不可多得的实物资科.虽然.英雄一世,创立无数伟绩的秦始皇——赢政早已去世2000多年了,但是,他的伟绩,以及现存的兵马俑留给人们的思考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能从上述事物中吸取些什么呢?我想,敢创历史先河、为国家统一不惧死亡的胆略和勇气是我们应该吸取和仿效的.一代伟人赢政横扫六国、统一中国的非凡气度和魄力仍不失为我们今天克服前进路上的障碍的巨大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富强,没有这种气魄是不行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14秦兵马俑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14秦兵马俑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8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兵马俑课文朗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