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两侧脑梗塞沥青挡水梗

为什么高速公路都铺柏油路而不是水泥路?_百度知道寒冷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水损害--《中国公路学会’99学术交流论文集》1999年
寒冷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水损害
【摘要】:在分析东北地区水损害特点的基础上,按紧密架—密实原则设计了命名为AC-13V型的沥青混合料,根据长平、波山两条高速公路的实践,总结了防止水损害的经验。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U418.6【正文快照】:
1997年以来东北地区的两条高速公路(新建的长平与铁四),分别在历经第二年持续高温的初夏,沥青路面出现了水损害。判断为水损害的根据是中面层沥青膜的剥离;局部路段,不仅粗集料表面毫无沥青痕迹,甚至细集料也状如粉渣;中面层沥青的剥离表现为路面泛油,而中面层强度的损失构成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志明,王哲人;[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8期
王抒音,王哲人,王翠红;[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贵梅;[D];山东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端宜,邹桂莲,韩传岱;[J];东北公路;2001年01期
赵鸿铎,马网兔,吴青峰,郑悦锋;[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3期
陈祥军,汤劲松;[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寇晓东,周维垣,杨若琼;[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殷宗泽;[J];岩土工程学报;1988年04期
邱祥波,杨冬梅,徐帮树,李术才;[J];岩土力学;2003年05期
李国强,邓学钧;[J];中国公路学报;1996年02期
王选仓,王新歧,李春平,齐在春,鞠江庆;[J];中国公路学报;1999年01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庆一;郝培文;徐鸥明;汪海年;冯新军;;[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乔英娟;[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聂鹏;[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华;[D];长安大学;2004年
高春妹;[D];吉林大学;2007年
赵国荣;[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谢晓刚;[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王雪元;[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金安;[J];公路;2000年05期
张卫;[J];辽宁交通科技;2003年05期
刘凤岐;;[J];中国建设信息;2008年12期
尤富春;;[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9期
吴汉全;;[J];广东科技;2007年S1期
楚亚慧;[J];东北公路;2003年02期
李兵,张雁;[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王奕鹏,李云祥,黄秀金;[J];辽宁交通科技;2004年12期
郑晓光,吕伟民;[J];石油沥青;2004年05期
黄彷英;;[J];岩土工程界;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哲人;冯德成;辛德刚;周晓龙;胡建勋;崔青川;;[A];中国公路学会’99学术交流论文集[C];1999年
张志锋;钟仲荣;何旭燕;陈秋娜;许志鸿;李淑明;刘炤宇;;[A];2002年道路工程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李宇峙;邵腊庚;周晓青;;[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沈金安;;[A];中国公路学会’99学术交流论文集[C];1999年
钟声亮;张查生;张克武;;[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郭文生;;[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卜力平;;[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孙艳霞;;[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王奕鹏;;[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陈泰浩;刘涛;吴枚良;;[A];第六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习哲;[N];河北日报;2010年
周刚;[N];伊犁日报(汉);2009年
王秋霞;[N];中国交通报;2006年
王秋霞 黄梅 龙文中;[N];广西日报;2006年
贾鹏 龚晋芳;[N];中国建材报;2007年
刘金花 杨和平;[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7年
邓世传 侯宪忠 本报特约记者 金志福;[N];解放军报;2003年
龚鲁义;[N];中国交通报;2010年
李黔刚 本报记者 梁诚 石与刚;[N];贵州政协报;2009年
陈菁闻;[N];中国交通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鑫;[D];吉林大学;2011年
魏建明;[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但汉成;[D];中南大学;2011年
潘宝峰;[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罗苏平;[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少全;[D];长安大学;2011年
兰宏;[D];长安大学;2011年
蔡云梅;[D];新疆大学;2010年
赵少忠;[D];湖南大学;2005年
王华;[D];长安大学;2004年
傅搏峰;[D];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
杨美荣;[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吕贵梅;[D];山东大学;2007年
高春妹;[D];吉林大学;2007年
王明;[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摘要】造成沥青路面破坏的原因有很多,水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文章分析了水损坏路面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提出了一些防治措"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沥青路面水损坏成因及防治措施
2015年10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造成沥青路面破坏的原因有很多,水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文章分析了水损坏路面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中国论文网 /1/view-6865319.htm  【关键词】沥青路面;水损害;成因;防治   公路沥青路面表面层受雨水和车轮辗压的作用,容易出现表面层松散、坑洞、拥包、纵横向裂缝以及雨水沿缝下渗形成的啃边、局部沉陷、翻浆等现象。这些病害一般都发生在雨季,基本上都与水有关。   1水损坏路面的表现形式   1.1坑洞现象   水破坏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坑洞。如果有水侵入且滞留于沥青混凝土的缝隙中,无论是一般的沥青混凝土或是经过改性的沥青,还是加了抗剥落剂的沥青,经过来往车辆的碾压,尤其是遇到降雨天气,路面会出现逐渐松散的现象。车轮将松散的石料甩出去后就会形成坑洞。因为沥青混凝土自身不均匀,坑洞通常是出现在混凝土孔隙较大的部位。所以,坑洞的出现部位并不规律。   1.2网裂现象   雨后,谁不会长期停留在路面,会有部分水透过沥青路面的表层滞留于半刚性的基层顶面。高速公路上大量的行车作用下,这些自由水会产生强大的压力,同时冲刷到基层混合料表面上的细料,从而形成了灰白色浆,这种浆再经过行车作用,会通过形状不同与宽窄不一的裂缝进入到路面,也可能通过自由水渗入到沥青混凝土中或是个别的通道被挤压到高速公路表面,造成了沥青路面的网裂与变形现象。   2.水损坏的原因分析   2.1水损坏的外因   毫无疑问,环境因素以及路面交通荷载是水损坏不可忽视的外因。同时在铺设道路时,气温和湿度也可能会导致水的稳定性差。因为在这种天气下铺设的道路,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之间不易粘合。   2.2水损坏的内因   集料的性质会对水损坏的影响,集料是由多种矿物质组成的,每种矿物质都具有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性质。剥落问题关键是看集料对水的吸附性能的大小,亲水材料对水的吸附能力大于憎水材料的吸附力。一般情况下,亲水材料的硅元素含量比较高,而且略显酸性,层水材料则与之相反。另外,集料表面的化学性质和空隙的大小也会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粘性大的沥青对于抵抗置换的能力也比较强,这是因为粘性比较大的沥青中存在很多的极性物质,具有很好的湿润性。沥青混合料的抗水能力主要是看在设计时的孔隙率的大小和实际中孔隙率的大小。因为混合料级配不合理会导致孔隙率过大,造成路面渗水,这样导致了混合料的稳定性不足,经试验证明,设计孔隙率小于4%的时候一般只有毛细水进入沥青层中。这样在荷载的作用下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动水压力,不会产生剥离的情况。   沥青路面离析情况比较严重,沥青和集料的含量不均匀偏离了设计时的级配比,这样会导致粗集料较多的部位孔隙率也比较大,加速了水损坏的过程。因为担心构造深度的影响,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压实,所以路面的密水性能较差,在路面竣工后,因为行车荷载使路面形成车辙,水会沿着车辙的空隙流入,造成水损坏的隐患[3]。   3.水损坏的防治   沥青路面水损坏通常是由多种不利因素耦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因素通常不可控,工程施工建设中应尽量从人为因素上着手,在沥青混合料质量、混合料拌合、路面排水、机械压实等方面考虑,采取相应措施手段防止水损坏的发生。   3.1优化排水设计   1) 路基、路肩排水   有效排除路表水的关键在于合理设计路基与路肩横坡。路肩横坡设计值越大越有利有排水,但过大的横坡将会影响正常行车的安全。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在南方降水量充沛的多雨地区可适当提高坡值,在北方气候寒冷地区,考虑行车安全应取低值。   路基与路肩横坡施工时为简便起见通常坡度相同,但对于超高段为避免路肩积水流入行车道,设计时行车道横坡应与路肩横坡相反。为疏干路基土体,路肩上可设施横向盲沟。挡水路缘石会使路面排水滞留,形成水坑的同时妨碍内部积水及时排出,乃是造成水损坏的隐患,可采用平放路缘石的办法解决这种问题,在近年来工程实践中较为常见。   2) 设置排水系统   路面内、外部排水系统设置是否合理是保障路面顺利排水的重中之重。对于潮湿路基段,应在路面结构层中铺设透水性高的碎石垫层,并在路基两侧配置沟槽,利用碎石垫层的透水性,及时将结构层内渗水排出。挖方路段应设置纵向排水盲沟,以防路基地下水涌出导致其含水量过大不能及时排出而导致的承载力降低情况出现。   3) 分隔带排水   设计时凸型中央分隔带虽然可将多数降水排出,但不可避免地仍有少量雨水渗入分隔带。解决办法可将分隔带路面端部及分隔带底部用砂浆抹灰处理,并涂沥青再铺设工布。中央分隔带底部,纵向设置盲沟并埋设透水管、横向设置排水管,组成纵横交叉的排水系统将渗入雨水排出。   3.2施工控制   1) 沥青混合料质量   当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不足或者防剥离剂未到达设计要求时,易发生水损坏情况。骨料通常呈碱性,施工时应选用酸性较小的改性沥青,以达到沥青与骨料有效粘结。骨料选择时应注意其与沥青的粘结性能,骨料质量应满足规范要求,尽量减少泥沙含量。   2) 混合料拌合   骨料拌合前应分别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如设隔离墙等,以避免不同档的骨料混合而人为增大骨料的变异性。细骨料比表面积较大,堆放时应注意避免淋雨,防止其含水量过高最终影响沥青混合料拌合时的配合比。   沥青混合料可采用间歇式拌合机和连续式拌合机拌制,对于高速公路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混合料拌合时可通过试拌确定,一般以拌合45min为宜。对于加入纤维的混合料应适当延长拌合时间,但在拌合时应注意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纤维缠绕结团影响效果。拌合时温度不宜过低,合理的温度可使骨料均匀包裹于沥青中。   3) 混合料铺装   为减小料车卸料与料车余料的温度离析,可在料车卸料前控制料斗中的余料量,待料车供料二者混合后一起进入粉料仓。铺装摊铺中要保持连续作业,非必要情况下尽量不停顿。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及SMA混合料宜放慢至1~3m/min。调整分料器转速保持慢速恒定,不连续运转将导致沥青混合料显著离析。混合料转运车可将料车卸料不间断搅拌,在摊铺机与料车之间转运时能减慢混合料离析速度,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使用,以保证混合料一致均匀。   沥青路面施工的最低气温应符合JTG F 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寒冷季节遭遇大风天气降温时不得铺筑沥青混合料。每日施工开始阶段宜采用交高稳度的混合料。   4) 压实成型   沥青路面压实后不透水性增强,为尽可能提高其隔水性能,减小水损坏发生几率,应按规范相关操作碾压,提高沥青面层压实度。前文中提到,荷载作用下沥青层自由水可产生水压力而导致水损坏发生。经研究表明,在沥青路面设计孔隙率4%而压实度为96%的情况下,沥青层中水为薄膜水,荷载作用下不产生水压力。   4.结束语   产生路面水损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从材料、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多方面着手,层层把关、层层控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沥青路面水损坏的发生,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水损坏能力,保证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沙庆林.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破坏及防治措施J.国外公路2003   [2]苏涛,张旭.沥青路面水损坏的主要病害及其处理措施[J].中国市政工程,2011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沥青混凝土公路和水泥混凝土公路的优缺点都有哪些?
他们都是由那些材质组成的,分别由哪些优缺点
1.沥青材料
A:石油沥青:由地壳中的原油,经开采加工后获得的沥青
B:乳化石油沥青:粘稠沥青经热熔和机械作用以微滴状态分散于含有乳化剂--稳定剂的水中,形成的水包油型的沥青乳剂
C:改性沥青: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指集料中粒径大于2.36mm的那部分材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钢渣,矿渣等
指集料中粒径小于2.36mm的那部分材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钢渣,矿渣等
Ps:集料:由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组成的混合料
4.填料:粒径小于0.6mm,由石灰岩或者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磨细的矿粉
1.足够的力学性能,能承受车辆载荷施加到路面上的各种作用力;
2.一定的弹性和塑性变形能力,能承受应变而不破坏;
3.与汽车轮胎的附着力较好,可保证行车安全;
4.有高度的减震性,可使汽车快速行驶,平稳而低噪声;
5.不扬尘,且容易清扫和清洗;
6.维修工作比较简单,且沥青路面可再生利用;
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断裂,或是沥青面层缩裂,冬季,沥青面层中的平均温度低于断裂温度,面层即发生断裂
这个很常见,在温度较高的季节,车辆的反复碾压,沥青产生塑性流动形成的,车辙达到一定深度,辙槽积水,容易发生事故
3.松散剥落
沥青从矿料表面剥落
4.表面磨光
车轮反复滚动摩擦作用,集料表面被磨光导致沥青面层表面光滑,容易在雨季导致车祸
混凝土公路
作为混凝土的胶结料
指集料中粒径大于4.75mm的那部分材料,包括人工砂,天然砂及石屑等
指集料中粒径大于4.75mm的那部分材料,包括人工砂,天然砂及石屑等
早强剂,减水剂主要是为了使混凝土提早硬化
很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抗磨耗能力
2.稳定性好
强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强度逐渐提高,不会存在沥青路面的”老化“现象
由于强度和稳定性好,所以经久耐用,一般能用20~40年
4.有利于夜间通车,混凝土路面能见度好,对夜间行车有利
1.对水泥和水的需要量大
修建0.2m厚,7m宽的混凝土路面,每1000m要水泥400~500t,水250t,完工后还需要大量的养生水,水泥供应不足和缺水地区,修建道路困难
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再加上载荷等约束,混凝土板容易断裂,就设置了很多接缝,接缝会增加施工难度,并且影响行车跳动,影响行车舒适性
3.开放交通较迟
完工后要进行28d的潮湿养生 Ps:很多道路坏的快,就是没有达到足够的养生时间
4.修复困难
混凝土路面破坏之后,要开挖困难
参考资料:《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材料》
问题其实不科学,我想楼主应该要问的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缺点,所以修改了一下。我尽量以外行能看懂的语言回答一下:沥青混凝土路面就是是沥青混合了碎石、矿粉等集料然后摊铺在路面基层上的路面形式,水泥混凝土路面就是水泥、水、碎石、砂搅拌之后(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混凝土)摊铺在路面基层上的路面形式。相比而言,两者优缺点如下:1、沥青路面属于柔性路面,行车舒适,噪音小;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刚性路面,两者行车的感觉类似在铺了地毯的路上走和在水泥地上走,水泥混凝土路面没有沥青路面舒适,而且水泥混凝土路面必须4~5米设置伸缩缝,也影响行车舒适度。2、沥青路面施工完毕到开放交通时间段,一般摊铺完几个小时最多一天就可以通车了,而水泥混凝土路面需要较长时间的养生(期间还得喷水养护)才能达到通车强度,这个区别对于工期要求紧尤其是已通车项目断道维修的情况,沥青路面是秒杀水泥混凝土路面。3、沥青混凝土出现局部破损后修复相对比较容易,也比较快,影响交通时间短;水泥混凝土因为强度高,局部破损后凿除不易,重铺又要多天养生,比较麻烦。4、目前的价格上,两者相差较小。5、理论上说,水泥混凝土的耐用性强于沥青,在设计计算的时候,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是按30年计算,同等级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按15年计算。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施工水平,尤其是水泥混凝土接缝处理、超重车等因素,水泥混凝土路面似乎并没有显示出优势,反而在大面积损坏后,维修不易的矛盾比较突出,所以目前损坏严重的水泥混凝土路段基本都是以“白改黑”(即上面重新铺一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来进行大修。5、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较粗糙,抗滑能力较平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在雨天汽车不易打滑,刹车距离也相对较短。6、耐侯性上,水泥混凝土路面优势比较明显,沥青高温软低温脆的特性使得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没有水泥混凝土耐操,不过随着相关改性沥青的研究,对沥青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都有很大改善。综上所述,目前在我国的公路建设中,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较多。
沥青室柔性路面混凝土是刚性路面沥青路面行车更舒适 相对而言没有混凝土路面颠簸 但是沥青路面的造价是混凝土路面的几倍混凝土路面相对于沥青路面造价低 施工技术复杂程度比沥青路面低些(沥青路面里的各种材料质量比混凝土路面的材料要求更为严格,需要检测的指标也比混凝土路面多)
沥青路跑起来更舒服,修起来更方便,养护也方便。水泥路修建也方便,但是车跑在上面没有沥青舒服,也不好养护。(修了一年的路,学了四年土木建筑材料的人飘过)
沥青路面,是用沥青把小石头粘到一起的,所以是柔性的,车跑起来舒适,缺点是贵,水泥路面很硬,是刚性的,优点是便宜,养护成本低
沥青的缺点:贵(高速公路面层沥青材料要求耐磨防老化设计只4cm,几乎全进口), 质量不易把控,耐久性差,破除维护后的沥青垃圾不易分解,容易污染环境等。沥青的优点:作为路面有助降低行车噪音,适合城市及高速,不易产生灰尘,防滑耐磨,不容易水毁,一般较薄就能满足要求,所以自重轻,适合桥面。混凝土的缺点:行车噪音,粉尘污染,自身太重(桥梁自身为了减轻重量一般设计沥青路面,承载千吨以上桥梁一般采用钢纤维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以便汽轮机这样的大件运输)混凝土的优点:耐久,适合大件运输路面,便宜,维护方便,原材料方便,不用进口那么复杂,工艺成熟,质量容易把控,设备简单。暂时想到这么多吧 不对之处请指正。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摘要】本文介绍了路基的雨季施工影响,分析了降雨对路面底基层及基层的影响并详细阐述了沥青混凝土面层雨季施工技术措施与要点。
  【关键词】市政公路;路面;影响;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从理论上讲,雨季最好不进行施工以避免雨水所带来的质量,但改造的范围都是在原有的马路上进行,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如不抓紧施工,容易引起社会的不满情绪,这与我们改造的初衷和党中央倡导的建设健康文明的和谐社会不相协调的。在雨季采取措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是施工企业争取时间取胜的重要环节。下面分路基、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及沥青路面面层三个方面的雨季施工问题进行讨论。   1 路基的雨季施工    在雨季进行路基作业时必须慎之又慎,要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防雨措施,以及雨后的处理措施,不可盲目开复工。雨情的防治是一件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有一个配套齐全的组织,较为严密的防雨措施。在雨季路基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1 雨季施工的准备工作:    1.1.1 成立由工程施工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雨季施工领导小组,负责雨季施工的组织领导工作。    1.1.2 工程进入雨季,需与当地气象部门加强联系,并设专人收听(看)天气预报,做详细记录,天气情况上墙,遇天气情况异常马上采取预防措施。    1.1.3 雨季施工应综合规划,合理布设现场排水系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引排地面水,避免排水不畅影响路基施工,危害路基安全。    1.1.4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提前备足工程材料、生活物资及防汛设备。   1.2 雨季施工方法    1.2.1 雨季填筑路堤的施工方法:    (1)雨季填筑路堤,应做好排水工作。在填筑前,应在填方坡脚以外挖掘排水沟,将流水引至附近桥涵处或排水沟渠,保持场地不积水。如原地面松软,应采取换填等措施进行处理。若在斜坡地带修筑路堤,还应在其上方开挖一条截水沟,将水排走。在已填路堤路肩外应采取设置纵向挡水土埂,且每隔一定距离设出水口和排水槽等措施,引排雨水以免冲毁已筑好的路堤。    (2)雨季路堤填料宜选用透水性好的碎石、孵石、砂砾、石方碎渣和砂类土作为填料。利用挖方作填方时,如土质过湿应将其风干后再用。含水量过大无法晾干的粘性土,因雨季经常降水,达到最佳含水量有困难,不得用作雨季施工填料。    (3)雨季土质路堤施工主要是抓好晴好天气,讲究操作方法,采取在雨后较短时间内能填上一层。应随挖、随填分层填筑压实。每一层的表面应做成2%-4%的排水横坡,当天填筑的土层应当天(或雨前)完成压实。   1.2.2 雨季开挖沟槽的施工方法    (1)开挖沟槽不宜一次太长,一般以一个井段为宜。    (2)沟槽开挖后严禁晾槽,不得泡水,应马上铺设垫层。如座落在淤泥上,应挖除淤泥,用砂石料回填至垫层底,严禁用淤泥和垃圾回填。    (3)管道安装完毕,经闭水实验合格,马上予以分层夯实回填。   1.3 雨季施工应特别注意事项:    1.3.1 施工场地积水,应组织力量疏导排除。在粘性土地面上,如含水量已接近或超过塑限时,严禁机械运行。    1.3.2 机具停放地、库房、生活区,都必须选在地势较高不易被水淹的地点,并有可靠的排水防洪设施,预防洪水造成危害。    1.3.3 施工期间注意天气预报,掌握当地气象变化规律,以便针对小雨、暴雨或晴天从施工方法上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增加经济效益。   2 沥青混凝土面层雨季施工   2.1 首先分析一下水对沥青混合料的危害    水对沥青与粗细集料的粘附性有相当大的影响,沥青与粗细集料之间的粘结将决定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水分的进入将导致这种粘附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试验中往往用水煮法来鉴定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根据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特点,沥青必须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压实挤密成型,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沥青混合料间可相互挤密形成一体,超出这个范围,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不可能压到规范要求,孔隙就大,水分就容易进入沥青层,由于水是天然的降温剂,一遇到较自身温度高出许多的物体,马上出现汽化现象,形成大量水蒸汽,在沥青与集料之间形成一层蒸汽隔膜,直接影响沥青之间的粘附性,另外水分子的冷却作用导致沥青混合料的表面温度急剧降低,局部温度已低于正常温度范围,故沥青混合料之间的粘结力有所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的程度后,即使通过碾压作业,形式上被压缩了,实际上沥青混合料并未形成板体,至少其板体的粘聚力已大不如前。这样的面层当然禁不起大量重车的冲击,不需要太长时间即会解体,从而在表面上形成碎裂或断裂。水分若很大,除掉一部分蒸发外,大部分成为自由水,在混合料压实后这些水分将被滞留在混凝土中。若混凝土的空隙率较大,水分尚有蒸发的余地,若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很小,当小到一定的程度时,则水分将被彻底封存在混凝土中,无法自由蒸发。当夏季来临气温普遍下降时,这些封存水将冻结膨胀,其体积增大10%左右,通过反复作用,最终将混凝土板体破坏掉,这便是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受冻破坏的原因。另外,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的底床在降雨后亦应进行充分的晾晒,决不能因为其他各种原因急于铺筑上面层,从而将部分水分封存在路面面层下面,从而亦封存了隐患,一旦冬季来临将产生破坏性影响。   2.2 总体措施    2.2.1 成立沥青混凝土路面雨季施工领导小组,由施工主要负责人参加,负责雨季施工的组织领导工作。    2.2.2 提前备足防雨物资、工程材料等,并妥善保管。    2.2.3 工程进入雨季,需设专人收听天气预报,做详细记录并上墙。如遇天气异常影响,应对施工和施工安排进行调整。    2.2.4 作好现场的排水工作:对路面施工现场周围的排水系统进行调查,对可能影响疏浚的区段进行整治,从而满足雨季施工排水的需要,防止雨季排水不畅,路面积水影响施工。   2.3 具体雨季施工措施    2.3.1 在路面两侧,若有挡水缘石,必须将其排水口清理干净,以利降雨后雨水及时排走。若路面两侧没有挡水缘石,要人工设置集中排水口。    2.3.2 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应听好天气预报,选择好天进行作业,当降雨的概率较高时,不宜施工。    2.3.3 每一辆沥青混凝土车均应备有苫布,料车出拌和站之前予以覆盖,进行保温防雨。    2.3.4 当发现天气明显有变时,应压缩作业面,缩短碾压长度,一旦降雨,马上停止摊铺作业,并通力压路面尽快将已摊路段碾压成型。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针对市政道路路基路面两部分雨季施工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只要雨季期间防雨准备充足,工序安排合理、施工组织严密,对出现和各种质量隐患处理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市政道路在雨季施工可以保证质量、安全,并缩短工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汪敏玲.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现行市政工程规范大全(修订缩印本).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分享到:&/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请在下面评论!
&&&验&证&码:&&&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有兴趣阅读:
&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侧脑梗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