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世界心理学21世纪最好的商业书籍书?

您已经赞过此文了。如何构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哪些书值得推荐?
一直相信我们所能够认识到的世界其实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外延,当然我并不否定其物质基础,题主目前缺乏一个成熟的认知世界的体系,请问有什么书是值得一读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构建我们的三观,并训练我们构建三观的方法?
按投票排序
119 个回答
我同意前面有答案有提到的,不推荐小说,原因恰如其所说。我不同意前面有人列了一个毫无区分的书单作为推荐的情况,那没有意思,只能表示推荐者无法在现成的书单序列里,选出最合乎这里的问题的要求的著作,这种情况,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掉书袋者没有读书、或读过就读过了而已,没有深入的思考和发现,所以只能罗列书单,对书的内容的有效价值和判断却说不出来。我只建议三本书,当然很多人不只读过这三本书。主要是这三本书真正从立意到内容,都瞄准了这个题目本身的要求,即构建人的精神的世界:《新系统》莱布尼茨。吐槽一下,其实康德作为莱布尼茨的衣钵后人,虽然对“分形宇宙”这个核心概念一脉相承,但是康德的自然论宇宙观,从内涵上说,比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宇宙更进一步:康德的自然论宇宙,实际上进步到了不需要上帝的程度。康德跟教会的关系也由此处于一种微妙的境地里,虽然他在官方言论里一向矢口否认自己是无神论者。但是这里推荐《新系统》是因为,莱布尼茨的语言表达比起康德,更容易让人接受,说白了就是既深刻又好读。如果接触康德比较多,可以使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不推荐《纯粹理性批判》,一来太冗长,二来太细致缜密,作为宇宙观而言,不太富有哲学思想意味上的超越性和启发性,而《自然通史和天体论》恰也是康德本人精神世界的发源地。《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康德。康德的道德是道德,但更基础的主要还是理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用流畅直观的语言表达,讲了堪比《实践理性批判》一样多、甚至更多的内容:在这本书里首次由康德演绎出来,一种基于自律和对责任的尊重(Achtung,敬畏)的、理智者作为普遍立法者的目的王国的概念。《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这本书比维氏晚年的《哲学研究》在逻辑系统性和哲学启发性上更出色。既可以采用通读+导读的模式,也可以采用通读+句读的模式,看题主的阅读习惯以及通读这本书之后喜好的选择。我推荐结合黄敏的《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去理解维特根斯坦。通过这本书,维特根斯坦借助一种新的看世界的眼光,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即,创造了一个基于内在理解的可能性而言的、能动的构造出命题图像的逻辑世界。此逻辑世界,根据维特根斯坦,必然的界定了实在世界中客体(对象)的存在、界定了语言。通过从界定达到存在的思路,维氏揭示了这两种情况:1.如果出于内在理解的界定,去描述世界的事态,那么所有的事态本身,都能被无误的描述,可实际上,我们的话语里,一直有很多谬误的断定,是错误的比喻(不合适的客体配置、被误解的事态)导致的;2.如果我们不能理解(而非错误的理解),那么就无所谓存在可以被界定的事实,而对于无所谓存在的事实,自然不能描述其事态,因此,对于不理解的,我们应该保持沉默,如果强说,就只是在荒谬的胡说。题主提到:“我们所能够认识到的世界其实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外延,当然我并不否定其物质基础”,这近乎于从莱布尼茨到康德再到维特根斯坦的理智序列的核心思想内涵。所以我觉得,这里推荐的三本书,它们也分别对应着宇宙观、道德观和世界观,非常适合你本身的理解的特点。
首先,觉得自己内心不够丰富,不够强大是自卑的表现,要想克服自卑读书是一条捷径。培根曾经曰过: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一句话,就是:你的阅读造就你。(终于进入正题了)三观的训练和内心世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经历的积累,但读书也算是一条捷径,给你推荐几本书吧:趣味书 ---------------1.王小波《红拂夜奔》:王小波的书中,个人最喜欢这本,有趣的极致。 2.鲁迅《故事新编》:陈丹青《笑谈大先生》说鲁迅很好玩,很多人不同意,那是因为没看过《故事新编》吧?这是鲁迅的书里,极有趣的一本,恶搞老子、大禹、后裔…… 3.高军《世间的盐》:画家写人写事,说书似的,好玩,极富画面感。写80年代秦大伯发明电风扇,爆笑。“风扇显灵了……全院的人以各种姿态在半空中飞行,跟夏加尔的油画似的。” 4.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是最接近庄子的活人。当地球人都觉得时间不够用,他花大把光阴,去介绍两只蚂蚁互相认识、研究驴为什么不穿内裤。这书是农民卖萌指南。也是人类卖萌指南。 5.冯内古特《冠军早餐》:作者一上来就画了个屁眼。故事很搞怪,语言非常有趣。还推荐冯内古特《猫的摇篮》、《5号屠场》、《没有国家的人》。 6.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美国纽约客记者潜伏中国多年,试图呈现民间中国。很多段子都特别搞笑,但作为中国人,笑完了,又觉得悲哀。作者牛在基本上只白描,不过多评判。他的《江城》和《甲骨文》都是同一主旨。 7.《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英国人类学教授凯特·福克斯写的英国人的自黑大全,用学术的态度,严密论证了英国人的虚伪、矫情、别扭、装逼、蔫坏。 8. 刘瑜《送你一颗子弹》:刘瑜的文字聪明、有趣,金句密布。 9.《疯狂实验史》:人类历史上的重口味科学实验集。为了研究黄热病的传染方式,吃下病人呕吐物;把尸体的头切下来通电,看它能做出多少种鬼脸等。类似作品还有《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 10.《唐朝穿越指南》:如果你要穿越到唐朝,衣食住行要注意些什么?这本书选题很牛逼,考据详实。 11.保罗·福塞尔《恶俗》:《格调》同一作者,对一切流行现象说坏话。希望远离恶俗或者希望变得更恶俗的,都可以看这本书。 12.《隐疾》:医学博士博尔温·班德洛写的,假设戴安娜不是王妃,会是个抑郁、暴饮暴食的购物狂;如果梦露没成为明星,会成为流落在好莱坞街头的兼职妓女。专讲名人的人格障碍,看名人的恶疾还可读《天才梅毒与狂人之谜》。 13.理查德·怀斯曼《怪诞心理学》:为什么我们相信星座?夏天出生的人比冬天出生的人运气好?挺好玩的心理学普及读物,同类还有《拖延心理学》、《重口味心理学》等。 14.《离奇死亡大百科》:作者花了十年以上,统计各种死法,发现美国人死起来真不挑时间不挑地方,笑死、打嗝死、接吻死、口臭死等等。死亡主题的书很多,还有《先上讣告后上天堂》、《死亡课》等。 15.奥利维雅·贾德森《性别战争》:企鹅搞GAY,海豚是西门庆……动物们提出各种性爱困扰,性学博士给予它们生猛又专业的回答,把枯燥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写得轻松搞笑。 16.东野圭吾《怪笑小说》、《毒笑小说》、《黑笑小说》:跟推理无关,都是些神经病短篇小说,在冷幽默和碎碎念中,讽喻人性,调侃现实。其中一篇《尸台社区》简直是为中国房奴量身定做的戏码。当然,个人认为东野圭吾最牛逼的作品还是《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恶意》和《圣女的救济》。 17.傅尼叶《爸爸,我们去哪儿》:有两个残障儿子该怎么办?照样毒舌、照样嘲讽!超越苦难的方法之一,就是调戏它。国内有《爸爸爱喜禾》、《爸爸爱喜禾2》。 18.《鱼为什么放屁》:狗为什么吃屎?哪道菜里有六种阳具?哪种软虫会从你的鼻孔里爬出来?——这就是英国人写的“无用及恶心的知识大全”。同类还有国内科学松鼠会的《冷浪漫》、《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等。 19.村上龙《所有男人都是消耗品》:村上龙是作家中三观不正的典范:“美人三天就腻味,这是使丑女免于自杀的谎话。丑女就连遭人腻味都谈不上。”“美丑、出生、成长、命运,这些都是才能的一部分。”村上龙的《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很重口味,今年内地还出了他的《孤独的美食家》。 20.黄永玉《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黄永玉去意大利写生时的随笔集,他评价徐志摩,说后者最极限的功劳便是为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取了美妙的名字,比如翡冷翠,比如康桥。 21.保罗o约翰逊《知识分子》:专讲名人坏话的书,卢梭、罗素、萨特等顶尖大师都被写得特别不堪。卢梭《忏悔录》以真诚著称吧?假的。波伏娃女权界教母吧?结果一生被一个沙文主义贱男控制得死死的。这本书除了刻薄、记仇,还有一个优点:罗嗦。 22.陈丹青《退步集》:陈丹青对城市、文化、教育等几个大领域都有独家见解,他的语言是体制外的,蛮横、过瘾。他的书我本本热爱,《退步集续编》、《荒废集》…… 23.小宝《老而不死是为贼》、《一生只为这一天》:小宝是季风书店的合伙人,上海本土文化名人,这两本是他的书评集,他的兴趣爱好就是吃饭睡觉骂韩寒和余秋雨。文化人的毒舌,最好看。还可以从他点评的书中选书看。 24.希钦斯《致一位愤青的信》:希钦斯是美国资深老愤青、美国最受欢迎的专栏作家,逮谁骂谁就是他的存在价值,写这本书就是要鼓励愤青们,千万别息怒、别妥协、别乖巧,百折不挠地愤怒下去。 25.李海鹏《佛祖在一号线》:很多人说李海鹏装逼,但他的文字还是专栏作家中一流的。 26.木木《模范情书》:木木是情感专栏作家中,最不俗气的一个。她能把辱骂写得温柔又知性。 27.《安迪沃霍尔的哲学》:如果你肤浅、爱钱、虚荣、外貌协会、没心没肺,并且想把这些品质继续保存下去,读这书是个好选择。这本书基本上算是安迪沃霍尔的自恋语录。 28.比目鱼《虚拟书评》:这本书的创意是一流的,当然也不算原创,博尔赫斯在《虚构集》中早就玩过——煞有介事地评论一些压根不存在的书籍,还提到各种细节,比如作者的八卦、销量、读者反映等等,以假乱真。 29.汉娜·亭蒂《动物怪谭》:看多了讲动物好话的书,看着这本诚恳地讲动物坏话的书,比较有新意。人与动物之间,不单有温情和悲悯,还有冷漠、敌视、伤害和利用。 30.小白《好色的哈姆莱特》:一个色鬼没看过这本书是说不过去的,这可是色鬼界的装逼宝典。把下半身话题写出文化、写出趣味、写出风雅、写出渊博、写出考据味。 31.大前研一《低智商社会》:骂的是日本,全民变笨,年轻人只关心半径三米以内的事情;总有毫不脸红的读错字的官员出现;人云亦云,做什么事总愿意随大流……同样适于解读中国现状。 32.丹尼尔·克尔曼《测量世界》:故事就是《生活大爆炸》式的,讲科学家洪堡和数学家高斯,以古怪的nerd式天才为核心。小说的创意在于它在虚实之间自由穿越。 33.劳伦斯o怀特德o弗莱《假装的艺术》:百科式装逼指南,分电影、书籍、话剧、旅行、社交等二十个话题,手把手教你该如何不懂装懂,并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在国内也很畅销,可见装逼不分国界。同类可读《真的不用读完一本书》(英文版叫《如何谈论你没读过的书》)。 34.伍迪o艾伦《门萨的娼妓》:“我很久没有亲近过女人,上次亲近一个女人的时候是参观自由女神像”;“我和我的老婆唯一一次同时获得高潮是在法官签署离婚文件时”。整本书也有挺闷的部分,但为了这些伍迪o艾伦式句子,怎么都得忍啊。 35.艾柯《误读》:作为被梁文道称为全球最渊博三大高人之一,艾柯舍得把浩瀚的才华用来耍刻薄。他给《圣经》《神曲》《堂吉诃德》写退稿信,嫌他们无病呻吟色情猥琐,以此讽刺图书市场。还有一篇写玩具手枪的,就是花了几页直接列了几百种玩具手枪的名字。艾柯另一本散文集《带着鲑鱼去旅行》更好笑些。他还有很多书,相对枯燥,《美的历史》、《丑的历史》、《波多里诺》。 36.罗伯特o格林《权力的48条法则》:据说是囚犯最爱看的书。作者鼓励大家变得腹黑,那些声称自己天真单纯的人最老奸巨猾! 37.哈谢克《好兵帅克》:以帅克为首,所有人物都是二逼。每一页都爆笑,全程无尿点。作者是我最爱的高智商神经病,卖药、贩狗、重婚、坐牢、当战俘、反政府、被关进疯人院……最牛叉的是他在《动物世界》杂志当编辑,捏造了一批根本不存在的动物。 38.蔡康永《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对人性,蔡康永和东野圭吾一样理解精准。只不过蔡康永教大家利用这人性取巧卖乖,东野圭吾教大家利用这人性杀人越货。 39.《病假指南》:专门教你怎么装病、装有急事、装天灾人祸以至于必须请假的攻略。 40.《法国文人相轻史》:法国文坛大腕们乱搞、争风吃醋等八卦,福楼拜写信给莫泊桑称他为“我的小淫荡鬼”;大仲马把用过的情妇送给儿子小仲马… 41.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像哲学家的疯子,像物理学家的疯子,像诗人的疯子……基本上,这就是正常人被几十个高智商神经病调戏和羞辱的故事。国外还有神经科医生写的《错把妻子当帽子》、《火星上的人类科学家》。 42.罗伯特·弗兰克《富人国》:想知道你自己有多穷么?看这本书就有更清晰的坐标。美国记者写的顶级富豪生活方式。富豪们爱戴什么表?作者使用的这个句式我爱翻了——名表:如果你一定要问价格,我只好说,你买不起。以富豪为主题的,还推荐《老钱》、《奢侈病》、《大狗》。 知识书 ---------------43.刘瑜《观念的水位》,刘瑜新出的专栏集。部分是《民主的细节》升级版;部分是某些国家《专制的细节》,还有一部分书评影评。 44.周濂《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作者周濂是刘瑜的老公,当今最年轻的学术帝,长得还不赖。这本集子中很多对于时政和文化的见解挺有意思。周濂的《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不错。 45.《天真的人类学家》:人类学家的书,我觉得人类都可以多看看,原始部落身上,有人类最原始的善,也有人类最原始的恶。 46.《洗脑术》:人类历史上的思想控制事件分析,从克格勃一直写到中央情报局。让人想到赫胥黎著名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 47.《烹饪、菜肴与阶级》:如果你想当一个渊博的吃货,可以看这类书,从食物中提升出哲学、政治、社会学……同类还可看《甜与权力》。 48.《环保的暴力》:环保是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环保也可能是一种暴力。这本书提供了另一种观点。 49.《虚拟的历史》:假如美国没有独立战争会怎样?假如希特勒在1940年入侵英国会怎样?虽然是虚拟,逻辑推理却很严密。 50.《美味欺诈》:原来连食物造假,我国都不是先驱!晚了西方一百年。看完这本,作为中国人,该高兴还是难过呢? 51.崔卫平《思想与乡愁》:崔卫平的文字比较学院派,必须静下心来读,读进去了,对电影、文学、时事、人性会有一种新的认识维度。她的《积极生活》、《知识分子二十讲》、《我们时代的叙事》都是高密度的书。 52.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老实说,真够枯燥的,但是看在是刘瑜推荐的份上,耐着性子读下去,自觉对民主和专制的认识,深了一层。 53.刘瑜《民主的细节》:把“民主”这政治题目写得生动、浅显、可读。同类可读李雾《吾讲斯美》,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对政治冷漠症和政治无知症皆有疗效。 54.梁文道《我读》系列,一共出了5本,是《开卷八分钟》的文字版,可以当索引用,主要是用来选书,时不时夹杂些八卦奇谈。梁文道谈到的一些书可能我们永远不会看,因为太枯燥,但我们还是应该知道这些书的存在以及它们在讲什么。 文艺书 ---------------55.木心《文学回忆录》:木心的私人文学史,最任性最好玩的文学史。打破地域和时空界限,讲希腊神话会联想到莫扎特和肖邦,讲《圣经》联想到郑板桥……木心的文字自成一派,推荐广西师大出过的一套《木心全集》。东西两种文明、新旧两个时代,就在木心的文字之中,做轻柔的碰撞、美妙的交融。 56.杨小凯《牛鬼蛇神录》:禁书,我在淘宝买的复印版,真实体验到文革的残酷度。 57.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以高更为原型,40岁老实巴交的股票经纪人突然抛妻弃子去学画画,“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有人把它当谈论梦想的经典之作,有人把它当高端版《如何识别男人这物种》。毛姆的书,几乎本本耐读。 58.安兰德《源泉》:一个天才如何保存自我、对抗世界,跟《月亮和六便士》同样经典。 57.波拉尼奥《2666》:不要被它的70万字吓到,如果你想装高深,回避不了这本书的。第一章就很有爆点,女学者和一个西班牙学者以及一个法国学者玩3P,跟两个人同时恋爱有什么区别呢?饭菜有区别,巴黎的好一些。 58.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如果你觉得正在热映的《云图》结构很酷,那是因为原作者大卫·米切尔擅长的就是玩结构,更因为他坦承模仿的就是卡尔维诺这本书。 59.赫塔·米勒《国王鞠躬国王杀人》:作者的修辞功底很好。她的书名都很带劲,《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60.略萨《中国套盒——致一位青年艺术家》:略萨讲写作技巧的书。其实很多文学大师都会谈写作,比如乔治·奥威尔《我为什么要写作》,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61.伊恩·麦克尤恩《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云淡风轻地描写变态,才是重口味的最高境界。伊恩的作品,《水泥花园》、《赎罪》都很不错。 62.土家野夫《乡关何处》:老派的抒情文,文艺中年会喜欢。个人认为柴静的序是全书最好的。 63.刀尔登《旧山河》:刀尔登的历史随笔集。推翻了一些常识,比如论愚忠,他说忠者必愚。刀尔登的作品还可看《中国好人》。 64.柴静《看见》:柴静的文笔、对阅读的饥渴、对观点的整合能力、讲故事的技巧,在国内媒体人中绝对是一流的。 65.波德里亚《冷记忆》:这套书有5本,闷死了,里面有一些很聪明的句子。 66.帕慕克《纯真博物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写的言情小说。故事很雷,但文字很美。 67.廖一梅《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廖一梅写的话剧台词真是一流,“我从来不屑于做对的事情,在我年轻的时候,有勇气的时候”; “你得有权利有资格才能夸奖我,不是每个人的夸奖都会让我高兴的”……还可读《恋爱的犀牛》、《悲观主义的花朵》,不过几本书互有重叠。 68.张大春《四喜忧国》:张大春就是个有文化底蕴的野人,总喜欢在文字里乱来。小说《悬荡》一开篇就骂“我实在不喜欢这个胖婆娘”…… 69.雷蒙德o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小说可以精炼到什么地步?这本书是典范。他的极简主义,极简到有点做作了。很多句子是耐读的,讽刺都是冷冷的,不带温度。 70.奈保尔《米格尔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柯的早期作品,很好读。什么叫高级的人文关怀?这本书就是。不煽情、不调侃、不做作,冷静地讲笑话,克制地叙述悲剧。他可以从人物的任何一个小动作中揭示深刻的人性,那么轻盈、那么自然、那么诗意。 71.骆以军《西夏旅馆》:骆以军在台湾被誉为新生代作家中的一哥,是能把大部头《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长篇巨著全部手抄一遍的变态。《西夏旅馆》时空、人物、情节几乎都是支离破碎,让人烦躁又上瘾。 72.杜鲁门·卡波特《冷血》:叙事冷静、节制,还原了杀人犯的成长史。当然,作家和杀人犯之间的同性情感戏更狗血,参见相关电影《卡波特》和《声名狼藉》。 73.萨尔曼·拉什迪《羞耻》:一个成天强调“羞耻”的国家背地里往往不知羞耻。说的是巴基斯坦。这本书非常严肃,但写得挺有趣,荒诞、乱来、不着调。 74.作家访谈集《巴黎评论》:美国牛逼文学杂志《巴黎评论》之作家访谈集,能上去的作家都是顶级大师,海明威、亨利米勒、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斯蒂芬·金……作家们纷纷在访谈中自曝或自黑。 75.王小妮《上课记》:中国版《死亡诗社》,最喜欢前言里的两句:“如果它完全是徒劳,也要让这徒劳发生” “我相信哪个人都有良知,同时,哪个人又都有苟且。” 76.布里吉特·吉罗《爱情没那么美好》:刚失恋的同学一定会爱死。这写的就是关于爱情的坏话,爱情将死之前,12种弥留状态。作者是拿了龚古尔奖的女作家,文字功底很牛。 77.齐邦媛《巨流河》:齐邦媛少女时期和空军张大飞的爱情那段感人又悲凉。她的文字有含蓄、克制之美。 78.龙应台《大江大海1949》,看这本书时挺伤感,读过高华的札记之后才有更清晰认识。龙应台的书本本经典,《目送》、《野火集》、《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 79.韩松落《《上帝是个不合格的药剂师》,韩松落的娱评是国内最文艺的。把娱乐事件上升到哲学政治文化思潮社会心理,他的《为了报仇看电影》、《我们的她们》都不错。 80.李安《十年一觉电影梦》,这书写得特别老实,而且细碎,我读了两遍,更深刻地理解电影、理解李安。同类推荐黑泽明《蛤蟆的油》。
谢邀,关于楼上很多同学推荐文学书籍,在此我想引用叔本华在他的《论教育》一篇中的一段话:学习这种知识的本身就很困难,而小说却又加大了这种困难。小说里所表现的,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人生和世界的状态。但年轻人却轻信并易于接受小说中所说的人生观, 并成为他们思想中的一部分,他们所面临的并不是纯粹消极的无知,而是百分之百的谬误。这种谬误会引起一系列的错误概念,这种错误概念对人生经历却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还会对经验所传授的东西进行曲解。如果年轻人在这以前没有一盏明灯指明道路,那他现在就会被鬼火引入歧途,对少女同样如此。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的头脑中,都充斥了一些从小说中得来的糊涂概念,其结果导致永难实现的期望。根据我的自身体验,我们很难通过文学来建立正确的三观,特别是当你读完某些弱智文学以后(以下忽略诸多书单)。因为文学是非理性的,他注重的并非是你三观的构建,而是你的经验的补充。我们的生活是枯燥的,我们每天的生活,可能也就是读书、吃饭、回家复习,生活是局限的。而小说的目的是为了体验你不能体验的体验,比如你想象自己是个大侠、身处热恋、乃至于回到古代当帝王……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所以我无法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就我自身而言,首先,读历史是很有必要的,是正三观之基础。当我们站在现今的角度去回望过去的人的表现和是是非非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得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的总体大规律是怎样?放在那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人们怎样的抉择才是最有效率和正确的?在网络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人,围绕着不同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你看完历史以后,会对很多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在这里我推荐《万历十五年》、《激荡三十年》、《沸腾十五年》、《明朝的那些事儿》这些书给你,也许作者有些许夸张和主观个人情感,但你多多少少,可以在历史的浪潮里面学到很多。然后是哲学,哲学是你对很多事物思考之基础,他能让你看清楚一件事情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他?同时,哲学强调的是理性思维,告诉你怎么样凭理性去处事,而非情感和经验(通常情况下我们都这样)。在此我推荐《叔本华论述文集》给你,厚厚一本书,道出了人生很多的本质,另外他还有很多《论读书》、《论教育》、《论独处》等名篇,你可以翻来看看,可以说绝对对你人生大有裨益。最后我推荐你一些杂书,这些书,可以结合你的人生经历来逐步体会和参悟:《厚黑学》(防身必备)、《奇特的一生》等大概如此,我想到了再补充
没打开问题之前,就猜到了要有一票书单在这里了。明确反对一切开列书单的行为。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不读书,读书无用,恰恰相反,读书有用,但推书构建精神世界这种事,实在不靠谱。笔者在念书期间课都不怎么去上,时间基本都用在读自己想读的书上了,从树干到树枝,读掉了太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武侠、言情、通俗、文学读物,凡是市面上能见到的,基本都在念大学之前读完了。古人云读千卷书,行万里路,路我也多多少少走了一些。按韩寒的话来讲,我也算观过这个世界,该算有世界观了。那你问我我的精神世界如何,我觉得,也就那样吧。我有喜欢的作家、乐团、歌手、画家、商人、演员、设计师,有喜欢的书籍、绘画、摄影、建筑、家具作品。有爱的人,爱我的人,至亲好友,家人、恋人。可我遇到很多事情还是束手无措,处理很多问题时虽觉得自己三观正确仍一步进不得。等我去工作,去给人打工,去自己创业的时候,我倒是经常自问一句话:我读的那些书有用吗?我走的那么多的路有用吗?大多数时候,真的没什么用,真的。反而是生活中的苦难给我更多的领悟,我这样回答自己。别人的故事终究是别人的故事,别人的理论中就是别人的理论,一个作家写出深刻的作品永远不是因为他比别人读了更多的书,而是因为他自身对世界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充分的思考。我开始异常反感任何推书,列书单的行为。谈三观,先问问,这世界上有任意两个人的三观是完全一致的吗?你的家庭养育了你,你的三观都要和你的父母不一致,你的学校培养了你,不妨碍你不同于你的班级里的其他所有人。去推书,列出单,好一点的是自己读过的,觉得这些是好的精神世界构建物推荐给你也读读。但也只是对方觉得好的东西,鄙人之肉,他人之毒,别人觉得好的自己拿来读没准要破口大骂。不靠谱点的,去豆瓣等网站收个单子就丢给你,读吧,哎,推荐者自己都没读过的东西哪好意思推荐给别人啊。这和《全国中学生必读100本小说》有什么区别?每个拿出来自己觉得好的书的人有为自己推荐的书籍负责吗?有为改变了题主的三观负责吗?如果你推荐的东西不适合题主你们付责吗?如果你推荐的东西塑造了题主的三观,可这种三观却不适应题主所在的生存环境你们负责吗?教会了一只树袋熊捕捉羚羊的技巧有用吗?教会了一只海豚森林潜行的技巧有用吗?所以,请不要误人子弟了。今天刚好读过黄孝阳先生的一篇文:很赞同里面的一些观点,这个世界的复杂度早已超出了先哲们的想象,太多时候,几本书已经很难去为一个人指路,构建一个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了,书本们反而教会了书生们太多”无用之物“,让书生们”百无一用“。(当然对更多的人来说,问题还没到书读到让自己困惑的境界,而是读得太少,什么都不知道)那些书构建出的精神世界,反而让它的读者们,和这个现代世界格格不入。我也接触了很多民间玩哲学的人,他们号称掌握了世界至上的智慧,只会空谈,却连最简单的小事都做不好,就算我相信他们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他们有能力创造和改变什么真是毫无关系。(恩,当初好奇,研究过本地哲学小组的人,参加过他们的聚会。p.s. 我连基佬团体都研究过)如果你现在问我如何去构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大概我会回答你:去吃饭,去工作,去睡觉,去思考,去生活。去听几次演唱会,去看几场画展,去逛几个博物馆。去约三五好友来场推心置腹的深谈,去多陪陪父母、爱人。去反省自我,去感受快乐,去感受苦难,去参悟人生。我知道精神世界丰富、有着宽广内心的人,无一是读过最多书的人,却往往是那些经历过更多苦难,对自我对世界有着深刻思考的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一点都没说错。一定要读书的话,自己去找自己真的有兴趣的书读,自己去建立自己的知识树,你的三观是你的,而不是他人指导出来的。音乐、话剧、诗词和舞蹈,糅合生命千样好。有心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人,总会找到相应的途径,找到能丰盈自己内心的实在物。一叶知秋,牛顿倒是看看苹果就能想到万有引力,这可绝不是他人罗列的几本书就能办到的事。最后的最后,请别让自己成为一个他人为你立好的书架子,一个无用之物。你要是想读书构建精神世界神马的,日以继日的读书,真没什么可阻拦你的,图为本人被损友拉去酒吧拿本书挡酒,恩,逼格一次到位,再没人烦我做书呆子了。你要是想读书构建精神世界神马的,日以继日的读书,真没什么可阻拦你的,图为本人被损友拉去酒吧拿本书挡酒,恩,逼格一次到位,再没人烦我做书呆子了。
《自由的伦理》
龙应台《目送》书里满满的人性和感动。
我觉得读中西方哲学是最有帮助的。西方哲学,入门的书推荐《苏菲的世界》,非常有趣味性,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中国哲学,推荐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然后是《论语》、《孟子》、《庄子》、《道德经》另外,还可以读一下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曾国藩家书》,罗素的《幸福之路》,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相信这些书,会对你的价值观有重新的构建
不开玩笑,没有人推荐郑渊洁的童话吗?精神世界,最好要从内心还是一片荒地的时候进行,因此,童话是极好的建筑材料。成年了再来构筑精神世界也并非不可能,只是成年人内心世界已经不是空白,此时再建,拆迁成本太高了。
《理想国》
商务印书馆《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商务印书馆《利维坦》
商务印书馆《政府论》(上、下)
商务印书馆《论法的精神》
商务印书馆《乌托邦》
托马斯o莫尔
商务印书馆《社会契约论》卢梭 商务印书馆《联邦党人文集》汉密尔顿等
商务印书馆《法国革命论》
商务印书馆《论美国的民主》
托克维尔 商务印书馆《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 商务印书馆《论自由》约翰·密尔
商务印书馆《代议制政府》
商务印书馆《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
马克斯·韦伯
商务印书馆《林肯选集》
商务印书馆《杰弗逊选集》
商务印书馆《日本官僚制度研究》
商务印书馆《正义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 陕西人民出版社《儒教与道教》
马克斯o韦伯
江苏人民出版社《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罗伯特.米歇尔斯 天津人民出版社《光明之子于黑暗之子》
莱英霍尔德o尼布尔
北京大学出版社《自由与繁荣的国度》 冯o米瑟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官僚体制—反资本主义的心态
新星出版社《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二卷)卡尔o波普尔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通往奴役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致命的自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道格拉斯oCo诺思
上海人民出版社《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塞缪尔o亨廷顿
三联出版社《国家兴衰探源》
曼库尔o奥尔森
商务印书馆;《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加里布埃尔o阿尔蒙德o小鲍威尔 商务印书馆《现代政治分析》
罗伯特.达尔
上海译文出版社《公民文化—五国政治态度与民主》
加里布埃尔o阿尔蒙德 华夏出版社《集体行动的逻辑》 曼瑟尔o奥尔森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詹姆斯oMo布坎南上海三联书店《同意的计算》詹姆斯oM.布坎南、戈登o塔洛克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自由秩序原理》(上、下)费里德利希o冯o哈耶克
三联书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
威廉姆.A.尼斯坎南
中国青年出版社《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
巴林顿o摩尔
华夏出版社
《民主的危机 》
米歇尔o克罗齐、塞缪尔oPo亨廷顿
求实出版社《论民主》
罗伯特oAo达尔著 商务印书馆《民主的模式》
戴维o赫尔德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
塞缪尔o亨廷顿著
上海三联书店《民主的不满》(美)
迈克尔o桑德尔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民主的嘲讽》
戴伊、齐格勒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
凯瑟琳o德林克o鲍恩
新星出版社《西方世界的兴起》
华夏出版社《公共选择理论》 丹尼斯oCo缪勒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民主理论的前言》
罗伯特o达尔
生活o读书o新知三联出版社《政治与行政》
F.J.古德诺著
华夏出版社《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奥斯特罗姆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社会正义论》
布莱恩o巴利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选举中的谋略与博弈》
威廉o庞德斯通
中央编译出版社《美国的陪审团》
威廉oLo德维尔
华夏出版社《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录》
杰弗里o图宾
上海三联出版社《合理的怀疑——从辛普森案批评美国司法体系》亚伦o德肖维茨
法律出版社《再造政府》戴维o奥斯本
彼得o普拉斯特里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改革政府》戴维o奥斯本
特德o盖布勒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约翰o克莱顿o托马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协作性公共管理:地方政府新战略》
罗伯特o阿格拉诺夫
北京大学出版社《英国地方政府》(第三版)
戴维o威尔逊
克里斯o盖姆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欧地方政府:战后发展趋势与改革》
埃里克o阿尔贝尔 劳伦斯o罗斯 北大出版社《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
斯蒂格里茨等著
中国物资出版社《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
Bo盖伊o彼得斯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全球治理——分裂世界中的联合国》(英)亚当o罗伯茨
中央编译出版社《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简o雅各布斯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落脚城市》道格o桑德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国家的视角》
詹姆斯oCo斯科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独自打保龄——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
(美)罗伯特o帕特南 北京大学出版社《一江黑水》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苏联的最后一年》 罗伊o麦德韦杰夫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柏林墙》(英)弗里德里克o泰勒
重庆出版集团 《国家的破产》
雅克o阿塔利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社会学与十大问题》(美)乔尔o查农
北京大学出版社《人类学与当今人类的问题》(美)约翰o博德利
北京大学出版社《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法) 古斯塔夫o勒庞
中央编译出版社《理解农民中国》 (美)李丹
江苏人民出版社《三杯茶》(美)葛瑞格·摩顿森(美)大卫·奥利弗·里林
吉林文史出版社《石头变学校》(美)葛瑞格·摩顿森
南海出版社《一九八四》(英)乔治o奥威尔
上海译文出版社《动物庄园》(英)乔治o奥威尔
上海三联出版社《社会分层十讲》(清华社会学讲义)李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民族与国家》
北京大学出版社《民族国家与国际秩序—西方政治现代化的路》郭少棠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王亚南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当代中国政府体系》 陈红太著 华文出版社《政府创新》刘靖华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危机管理》薛澜等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政治改革与政府创新》谢庆奎著
中信出版社《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管理卷) 刘靖华,姜宪利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现代化新论》 罗荣渠
北京大学出版社《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董辅仍
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政治发展与多党合作制度》 萧超然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关海庭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英国的政党与福利制度》
商务印书馆《英国政治制度史》
人民出版社《国家与市民社会—— 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邓正来 中央编译出版社《美国民主制度的输出》 刘国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式共识型决策—“开门”与“磨合”》王绍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思想通史》(多卷本)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
人民出版社《中国哲学史新编》(多卷本)冯友兰著
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著
中国书店《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湖南人民出版社《现代精神与儒学传统》杜维明
三联书店《中国:传统与变革》费正清
江苏人民出版社《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三联书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生活o读书o新知三联出版社《中国大历史》
生活o读书o新知三联出版社《万历十五年》
生活o读书o新知三联出版社《辛亥前十年中国政治通览》
中华书局《民富而国安——汉文帝、贾谊、汉景帝、晁错评传》
中国工人出版社《唐宋变革时期的法律与社会》
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代中层文官》
《唐代基层文官》
《明清乡约: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 董建辉
厦门大学出版社《走出江村》
人民日报出版社《乡村建设理论》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际比较研究》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土地流转与乡村治理—两岸的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乡村社会关键词—进入21世纪的中国乡村素描》
山东人民出版社《中国农业真相》 臧云鹏
北京大学《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六十年—回顾和展望》 廖洪乐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政府土地收益制度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式社区治理》
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经济管理出版社《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新星出版社《重新发现社会》
新星出版社《这个社会好吗?》
新星出版社《共同的底线》
江苏文艺出版社《民主的细节》
上海三联书店《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生活o读书o新知三联出版社《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二》
生活o读书o新知三联出版社《我也有一个梦想——近距离看美国之三》
生活o读”书o新知三联出版社《如彗星划过夜空——近距离看美国之四》
生活o读书o新知三联出版社《未来的社区》
德鲁克基金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德鲁克纪念版
)《未来的组织》
德鲁克基金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德鲁克纪念版
)《未来的领导者》 德鲁克基金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德鲁克纪念版
)公共管理学老师开的书单。已上大三,却仍感觉脑中混沌,也许是没怎么读严肃书籍的缘故。老师一本本介绍过,听起来都很值得认真读,共勉啊!
仔细地读了题主的问题。我来理解一下,题主的疑惑在于,一个人,如何构建独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三观),让自己活得成熟,独立而自由,不受外界干扰。这个精神世界可以通过阅读哪些书来实现?如果没有理解错得话,那就请继续看下去吧。首先,先解答这个问题的前半部分,如何搭建三观,活得成熟独立和自由。1. 所有的束缚,并非来自于外界,而皆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有的人可能会对这一点嗤之以鼻,比如被逼婚的部分大龄男女青年可能会说:“我的父母就是要求我早点结婚,说我不早结婚就是不孝,他们肯定会气病的,我在婚姻这方面哪儿来的自由?”仔细分析这段话,你可以发现,真正让说话的人纠结的,其实并非我们都熟以为然的来自于父母的压力,而是TA内心对于自己不能满足父母需求的愧疚感。TA不能面对和解决内心的愧疚感,所以会选择忍受父母的婚姻安排。而每个人面对同样的这个问题的想法和采取的行为是不一样的,那是因为每个人内心的愧疚感水平不一样。这种愧疚感,或者其他类似的感受(如受害者意识,拯救者意识)都是来自于不同的童年的生活经历(这是其中一部分的原因)。这样看来,一个看似外界的束缚产生的不自由,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坑洞。我们在生活中,会遇上很多这样的人,有的人无法对老板的无理要求说“不”,可能是因为TA童年时必须表现得乖乖听话才能得到父母的宠爱;有的人外表看起来很强势,对于其他人的观点不愿意轻易接受,可能是因为TA童年时必须要表现得果断干练,充满自信才会受到父母表扬......每个人内心的坑洞都不一样,而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能在一个角度看到全貌的球体。因此对于对父母没有太多愧疚感的人来看,那些有愧疚感的三观是否不对呢?对于有愧疚感而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人来看,那些不顾父母感情,自己敢于做选择的人看起来是不是既让人羡慕又让人觉得三观不正呢?在沉睡着的人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活得成熟独立和自由的。因为,他们在用自己的标准Judge。2. 那么怎么样才能活得成熟独立而自由,并且拥有自己的三观呢?其实,只需要一点就够了,只去感受,不去判断。因为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黑与白,对与错,世界是非二元对立的。正如古时觉得性感的小脚,今天却被指责为不尊重女性;唐朝美丽的标志之一丰腴,却随着粮食的充盈而逐渐变得受人诟病。世间万物都在改变,而标准也必然随之改变。这也包括现在人们谈论最多的“三观”。试想,当世界末日之际,恐怕“她不想嫁给凤凰男,她的三观在我的这个群体中是被认同正确的。”可能会变为“这个凤凰男是个生存能力很强的人,她不从了他,明显是脑残嘛!”观念变化如此之大,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因为世界随时随地都在变。因此,无需执着于建立何种三观。可惜,在现代成功学盛行的社会,不去判断是如此之难。我们的意识被自己内心的坑洞束缚,反过来再束缚我们的头脑和行动。在这种情境之下,我们想改变的,不是去掉我们给自己戴上的意识的枷锁,而是想让自己的头脑和行动顺从于外界。殊不知,外界就如同一片混沌,没有好也没有坏,更没有一个成功的绝对坐标。是我们自己硬要拿着方的圆的意识去套牢我们局限的视野中的外界,并且时不时扭头看看别人,哎呀那个成功人士的意识框是菱形的,我要读几本书来改变一下我的意识的形状,才能到达他那个坐标。你去想了,未来的可能性就坍缩了。好,现在来回答问题的后半部分。其实我想说的是,也不是没有书来读,还是有的。1. 请认真花时间,读懂你自己这本书。请记住,你是和这个充满了可能性的花花世界唯一的联结,你的生命一旦终止,一切的一切,都会化为虚空。外界的所有信息,包括人,书本,环境,全都是生命墨盒中的墨水,随着你的经历,这些会在你的生命书本中按照你的意识刻下的每个弯曲和走向,写出你人生的独一无二的一部书。这就是为什么,经历同样的事,却能形成完全不一样人生的原因。如何读懂自己这本书?与平常读书一样,静静地观察,少评判。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了解自己。我们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很深层的也许我们自己都尚未发现的原因。比如我就是一个不太喜欢对工作伙伴说“不”的人,我喜欢接受他们的建议,哪怕再累的活儿我也自己去干。以前,我会评判我的行为,干的好了受表扬了,我会觉得我这样的性格是对职场有利的;干得不好受委屈了,我会觉得我这性格怎么那么窝囊。其实我的性格就在这里,不来不去,也不需要接受我的评判。我去改变,无论改变成任何一个样子,都会适应另一种环境,而不适应与另一种环境对立的环境。以前我喜欢纠结于表面现象,而现在随着逐渐地观察,我明白了我的每一个行为的走向的原因,也因为我越来越了解自己,我也越来越少评价自己,从而越来越理解和认同自己。这个带来的好处,是我也开始学会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别人。一个人做事的态度,是深深植根与他的性格之中的。看他多做几件事,你就知道他性格的脉络是怎样。这样你更明白,如何才能与他人相处。同时,也是这种了然,会让你更加明白,世界上的每一个存在,都是有理的,有趣的,你不理解,只是因为你的眼界不够开阔,你的思维还是被自我的意识束缚着。读懂自己这本书,其实就是明白了书上弯弯曲曲的文字形成的逻辑,便能有意识、不被动地被外界的信息墨水按照命运的痕迹书写渐渐呈现字迹的人生。2. 做到第一点,其实是很难的。古希腊的那句话“认识你自己”,其实是千百年来人类最难完成的命题。读懂自己这本书,是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完成的,无论这一生是长是短,是简单是困难。为了帮助自己读懂这本书,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一些好书可以推荐的。从自我意识的角度,可以读杰德麦肯纳的《灵性开悟三部曲》,也可以读入门的张德芬的《未知的自己》三部曲。从科学和宗教统一的角度,可以读入门的书籍《量子物理学导论》。从探索神奇的未知世界的角度,可以读刘欣慈的《三体》。读的越多,就明白这个世界越大,自己的意识越局限。其实学会打开自己这本书,需要的是很多机缘巧合,可能是生活经验,可能是某人妙语,也可能是一本小说。在边读自己的同时边读其他的书,你就会发现,无论《万历十五年》《安德的游戏》《冰与火之歌》《微积分》《货币战争》都如同你的参考读物,它们不会帮助你塑造三观,因为并没有三观的存在。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最好心理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