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剂最多存在几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如图表示:向盛有lOmL稀的甲溶液(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中,加入乙溶液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请分析曲线回答问题:(1)甲是氢氧化钠溶液;(2)当加入乙溶液的体积为9mL时,甲、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3)当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指示剂除外);(4)取盐酸“废液”样品20mL,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测定,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g时,“废液”中的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测得溶液的pH刚好等于7,计算20mL“废液”样品中所含HCl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列式计算)
解:(1)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故甲是氢氧化钠溶液,故填:氢氧化钠;(2)据图可知,当加入的盐酸的量为9mL时,溶液的pH等于7,此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故填:9;(3)氢氧化钠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pH=1.4时,盐酸过量,故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钠,故填:氯化钠和氯化氢;(4)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2mol设样品中所含HCl的物质的量为xNaOH+HCl═NaCl+H2O1&&&&&&&&&&&&&&& 10.02mol&&&&&&&&& x&&&&&&&&x=0.02mol答:样品中所含HCl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碱溶液的pH大于7,酸溶液的pH小于7,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等于7,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求得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从而求得所含氯化氢的物质的量.(2007o镇江)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2SO4、Na2CO3、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做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②另取少量粉末,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请回答:(1)由实验①可确定原粉末中一定没有CuSO4;由实验②可确定原粉末中一定没有Na2CO3.(2)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原粉末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NaCl、Na2SO4.(3)为进一步确定原粉末的组成,另取少量粉末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在AgNO3、Ba(NO3)2、BaCl2溶液中选择两种作为A、B试剂,且A、B的阳离子不同]原粉末的成分是Na2SO4;试剂A为Ba(NO3)2;试剂B为AgNO3.(若有多种情况,只需写出其中一种)
解:(1)根据实验现象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可知一定没有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可知一定没有碳酸钠,因为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有气泡冒出,故选CuSO4Na2CO3(2)而NaCl和Na2SO4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不能确定,故答案为:NaCl&&& Na2SO4(3)要知道原粉末的成份,也就是检验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是否存在,检验氯离子用银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若先加入银离子检验,氯离子遇到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溶液浑浊,氯离子遇到硫酸根离子生成的硫酸银微溶于水,也会造成溶液浑浊,所以只能先加入钡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并且要加入过量的钡离子把硫酸根离子全部除去,否则硫酸根离子会对氯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不能加入氯化钡,因为加入氯化钡也就加入了氯离子,即使原溶液中没有氯离子现在也加入了氯离子,所以要加硝酸钡检验是否含有硫酸钠,再加硝酸银检验是否含有氯化钠,根据题中的现象可知原粉末中只有硫酸钠.故答案为:Na2SO4Ba(NO3)2AgNO3(1)(2)可根据实验①②的实验现象得到结论,(3)要确定原粉末的成份,也就是要检验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存在情况,要注意两个离子的检验顺序,应先用钡离子检验是否有硫酸根离子,若有并将其除去,再用银离子检验氯离子.分析:这是一道混合物成分的推断题,在跟定的四种物质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其阳离子相同,所以就是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的检验,在检验过程中要注意检验时对离子的检验顺序,如硫酸根和氯离子,由于加入可溶性银盐时都能够产生沉淀,所以在检验氯离子之前一定要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存在,所以要先检验硫酸根离子并排除掉硫酸根离子,这样后续实验才能够进行.另外就是要注意试剂的加入的量要考虑在检验的同时是否需要排除对后续的实验是否会有干扰,当干扰时加入试剂就要相对过量.如加入钡离子让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沉淀时,由于后面会向溶液滴加可溶性银盐进行氯离子的检验,所以要保证可能存在的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完全沉淀,所以加入的试剂硝酸钡就是过量的.解答:解:某混合溶液可能含Na2SO4、Na2CO3、NaCl、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这个前提是我们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始终考虑到的.&&当加入过量Ba(NO3)2溶液时,给定物质中的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都会与之反应生成沉淀,即Ba(NO3)2+Na2SO4═BaSO4↓+2NaNO3,Ba(NO3)2+Na2CO3═BaCO3↓+2NaNO3.此时无法下结论到底是硫酸根离子存在还是碳酸根离子存在,或者两者都有,所以就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由于BaCO3+2HNO3═Ba(NO3)2+H2O+CO2↑,而BaSO4却不和稀硝酸反应,所以当加入过量稀硝酸而沉淀完全溶解时证明该沉淀为BaCO3,而没有BaSO4,同时也说明原混合物中含有Na2CO3,而不含Na2SO4.& 当向加入了过量的Ba(NO3)2溶液中得到的清液中加入AgNO3时,产生了白色沉淀,所以该沉淀应该是AgCl,故可知原物质中含有NaCl.这样对于是否含有NaNO3无从判断.& 如果第一步中把为检验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而加入的Ba(NO3)2溶液改为BaCl2溶液,无论是否是过量,由于在鉴定过程中引入了氯离子,导致后面无法再对原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Cl做出准确的结论,所以在选用试剂时一定要注意离子检验的彼此干扰.&& 当然对于以上四种物质的检验,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试剂.若选用以上的三种试剂,我们也可以采取不同的顺序来实现鉴别的目的(不是所有实验都能够).在检验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时我们可以先加稀硝酸,通过是否有气体生成来判断碳酸根离子的有无,之后再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这时因为还需要考虑氯离子的检验,所以依然要强调是过量的,防止若存在硫酸根离子,就会对氯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通过是否产生沉淀来判断是否存在Na2SO4.最后加入AgNO3溶液来判断是否存在NaCl.所以可以采取先后加入HNO3、Ba(NO3)2和AgNO3的方法来实现物质的推断.故填:(1)&Na2CO3、NaCl,Na2SO4,NaNO3(2) BaCO3+2HNO3═Ba(NO3)2+H2O+CO2↑(3) NaCl,因为加入的氯化钡中的氯离子对NaCl中氯离子的检验造成了干扰(4)& HNO3、Ba(NO3)2、AgNO3点评:在物质推断实验设计时机要考虑试剂的选择对后续离子检验造成的干扰,又要注意试剂使用的量可能产生的干扰,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语言运用要准确到位,不能混糊不清.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9、某lL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个数比如下表,则M离子可能为(  )A、Mg2+B、Ba2+C、F-D、Na+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单选题
某lL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个数比如下表,则M离子可能为A.Mg2+B.Ba2+C.F-D.Na+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某lL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个数比如下表,则M离子可能为(  )
1A.Mg2+B.Ba2+C.F-D.Na+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第二十一届“天原杯”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江西赛区)初赛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lL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个数比如下表,则M离子可能为( ) 所含离子NO3-SO42+H+M个数比2121A.Mg2+B.Ba2+C.F-D.Na+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6)(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lL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个数比如下表,则M离子可能为( ) 所含离子NO3-SO42+H+M个数比2121A.Mg2+B.Ba2+C.F-D.Na+某混合溶液可能含Na2SO4、Na2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为验证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混合溶液的溶质中一定有Na2CO3、Na2SO4.
(2)无色气体的化学式CO2,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CO2↑+H2O.
(3)按该加入试剂的顺序,不能验证的物质是NaOH,原因是若有,会被试剂①中和,试剂③不能检出.改变上述三步中所用三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可以验证是否有这种物质,则这三种试剂滴加的顺序依次为②③①(填写序号),加入过量盐酸时一定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解:(1)在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气体,混合溶液中只有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一定含有碳酸钠.然后在无色滤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无色滤液中含有氯化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其中只有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故还一定含有硫酸钠.
(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CO2↑+H2O
(3)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若含有氢氧化钠,被试剂①过量盐酸就中和掉了,不能被酚酞溶液检测出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要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存在,需先将碳酸钠除去,因此可先加硝酸钡溶液,将碳酸钠完全除去,然后再滴加酚酞溶液,酚酞变红,证明含有氢氧化钠;加入硝酸钡时碳酸钠和硫酸钠都与硝酸钡反应分别产生碳酸钡和硫酸钡沉淀,此时可加入稀盐酸,若沉淀部分消失,说明二者都含有.
故答案为:(1)Na2CO3、Na2SO4.(2)CO2,2HCl+Na2CO3=2NaCl+CO2↑+H2O.(3)NaOH.若有,会被试剂①中和,试剂③不能检出.②③①;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1)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能产生沉淀分析解答
(2)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生成物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要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存在,需先将碳酸钠除去,因此可先加硝酸钡溶液,将碳酸钠完全除去,然后再滴加酚酞溶液,酚酞变红,证明含有氢氧化钠;证明碳酸钠和硫酸钠可加入硝酸钡,向沉淀中加盐酸看沉淀的溶解情况进行判断.X,Y,Z&3种化合物有如下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红色单质是Cu(或铜),试剂丙可能是Fe(或铁)或Zn(或锌)等物质.(2)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XCuCl2,试剂甲BaCl2.(3)Y是Cu(OH)2(或氢氧化铜),沉淀的颜色是蓝色.(4)Z溶液与试剂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SO4+Ba(NO3)2=BaSO4↓+Cu(NO3)2.【考点】;.【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找准突破口,然后进行分析,本题中X溶液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说明X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知道生成物必须有沉淀生成,而在本题中只能是氯化银沉淀,故X溶液为氯化铜溶液,进而可以判断红色单质为铜,那么丙可以是铁;X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所以Y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可以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铜溶液,即Z为硫酸铜,硫酸铜和试剂乙反应生成了硝酸铜,由于硝酸铜可以溶于水,所以生成的硫酸盐必须难溶,故试剂乙为硝酸钡溶液,Z溶液和试剂甲反应生成了氯化铜溶液,所以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判断试剂甲为氯化钡溶液至此各物质均已鉴定完毕,代入验证符合题意,可以据此答题.【解答】解:(1)X溶液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说明X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生成物必须有沉淀生成,而在本题中只能是氯化银,故X溶液为氯化铜溶液,进而可以判断红色单质为铜,那么丙可以是铁、锌等比铜活泼的金属;X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所以Y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即Z为硫酸铜,硫酸铜和试剂乙反应生成了硝酸铜,由于硝酸铜可以溶于水,所以生成的硫酸盐必须难溶,故试剂乙为硝酸钡溶液,Z溶液和试剂甲反应生成了氯化铜溶液,所以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判断试剂甲为氯化钡溶液;(2)根据(1)的解答可以知道X为氯化铜,Z溶液为硫酸铜溶液,而Z溶液和试剂甲反应生成了氯化铜溶液,所以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判断试剂甲为氯化钡溶液;(3)根据(1)的解答可以判断Y为氢氧化铜沉淀,该沉淀为蓝色固体;(4)Z为硫酸铜,乙为硝酸钡,这两种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铜,故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1)Cu(或铜);Fe(或铁)或Zn(或锌)等;(2)CuCl2;BaCl2;(3)Cu(OH)2(或氢氧化铜);蓝;(4)CuSO4+Ba(NO3)2=BaSO4↓+Cu(NO3)2.【点评】本题为框图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框图以及题干提供的信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两边向中间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然后解答.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 难度:0.31真题:6组卷:2
解析质量好中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