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都市2015高三三诊了,他不原意参加三诊考试,会影响高考吗

2015泸州高三三诊语文试题及答案_高考_3773考试网
| | | | | | | | |
&&-&&-&&-&&-&正文
2015泸州高三三诊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3773高考
泸州市高201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语&&& 文第1卷(单项选择& 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肚脐/鱼鳍& 信笺/临行饯别& 露脸/风餐露宿& 朔漠/溯流而上B.伺候/侍奉& 枝蔓/蔓草难除&& 轧账/戛然而止& 倜傥/孝悌之道 C.酝酿/靓丽& 牟利/装模作样&& 供职/供不应求& 瑕疵/痴心妄想D.绯闻/斐然& 打烊/怏怏不乐&& 着急/着手成春& 掰开/斑驳陆离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弘扬&& 随和&& 大姆指&& 纹丝不动&& 众志成城B.证券&& 吐槽&& 馈赠物&& 按部就颁&& 惹是生非C.心仪&& 翌日&& 椭圆形&& 休养生息&& 坐收渔利D.褴褛&& 发纫&& 黑匣子&& 和颜悦色&& 首屈一指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郑州“全城吃面”,乌鲁木齐“全城买鹅”,越来越多的城市把“好人之城”作为建设目标,公益慈善已不止是个人的追求,更是一座有品格的城市的追求。B.柴静的《穹顶之下》推出之后,收获了不少人的赞扬,与此同时,有人对她耗资百万自费拍摄此片和女儿的病是由雾霾引起的等说法也提出了置疑。C.习总书记提出的对贪腐行为的“零容忍”的主张,不仅表明了党遏制腐败的决心,也是向民众做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对贪腐者发出的震耳欲聋的严厉警示。D.2015年春节,用手机发红包和抢红包成了不少人传递祝福的新方式,也让银行增加了用户绑定银行卡的数量,这对手机用户和银行来说真是两全其美。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地区发展构想的目的是以合作化解冲突,让时有小摩擦的周边国家把注意力放到合作、发展、共赢上,这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B.中国国际酒博会落户泸州,正在成为推动中国酒走向世界,增强全国白酒产区跨区域合作,提高全国酒业持续发展能力,提高酒类产品品牌影响力。C.造成农民工、教师、白领等抱怨“收入低”这一现象的原因,除房价高、物价高带来的压力外,社保制度不够健全和医疗、教育资源不均衡都是重要因素。D.陶碧华指出,很多带“干”的质量不过关的牌子,借着“老干妈辣椒酱”的名声在市场上销售,不但会伤害老百姓的身体,更会影响“老干妈”的名声。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中、晚唐以后尤其是宋代诗坛最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是词的发展和兴盛。词,原名“曲子词”,就是“歌词”的意思。词起源于隋,所配的音乐是燕乐,即一种供宴会演奏的音乐。它在体制上和诗有很大的区别。首先,词有词调,同一词调又有不同的格律,形成数体。其次,由于乐调繁简不同,而形成长短不同的诗篇,一般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词在唐代开始发展,敦煌曲子词中有一些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具有清新的民歌风格。作为一种新兴的诗歌形式,不久便引起文人的注意和仿效。中唐文人学习民间词,为词体的建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张志和、韦应物、王建、自居易、刘禹锡等人都写了一些成功的作品。晚唐五代,文人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温庭筠、韦庄等人为首的花间词人,在填词时往往取当前情事,表现艳遇怨慕与离愁别绪,藻丽浓艳,细美婉约。南唐是五代时期词坛的另一个创作中心,代表作家有冯延巳、李Z、李煜等人。其中冯延巳所表现的士大夫的忧生隐忧,李煜亡国后所抒写的强烈沉痛的故国之思与深广的人生感慨,均已改变了五代词狭小的题材空间,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北宋前期,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诗人承五代余绪,主要表现士大夫流连光景、感伤节序的闲愁淡怨,所用词调仍以唐五代文人惯用的小令为主。至柳永、苏轼登上词坛,宋词始能自辟门径。柳永在乐调形式上开风气之先,他采用北宋流行的新曲,大力发展慢词来表现市井生活与羁旅情怀,并把赋的铺陈手法引入慢词,扩大了词的容量。苏轼是宋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词体革新家。他的词打破了前人“词为艳科”的旧传统,题材广泛,将怀古、感旧、记游、悼亡、说理等诗中常见的题材引入词中,气象阔大,豪放飘逸。他还“以诗为词”,冲破了词的音律束缚,达到了“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对词体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苏轼之后,周邦彦妙解声律,善于创调。词法上推陈出新,讲究谋篇,也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女词人李清照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会在一起,含蓄委婉,意境深远,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宋室南渡之后,民族矛盾尖锐,产生了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一大批爱国词人,其中辛弃疾成就最高。辛词不但数量居两宋词人之首,而且“以文为词”,善于用典,将政治、军事、山水、田园以及个人的喜怒哀乐,大胆而自如地表现在词作中。他的词气盛言宜,无往而不利,感染力极强,尤其是抒写爱国激情的篇章,千古以来一直激励着后人。姜夔精研乐理,能自度曲,词风清空幽冷,于辛弃疾之外另立一宗,在南宋词坛的影响也很深远。 5.下列对“词”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词就是歌词,是起源于隋代的一种配乐诗歌,是专门供宴会演奏的音乐。B.词的发展和兴盛,是中、晚唐后诗坛出现的新现象,在宋代最引人注意。C.词往往有词调,且篇幅长短不同,这是它和诗在体制上最不一样的地方。D.同一词调的词可以有不同的格律,可以形成小令、中调长调几种体式。6.下列对唐、五代词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盛唐时期的词作主要是具有清新的民歌风格的敦煌曲子词,它作为一种& 新兴的诗歌形式,很快引起了文人的注意和仿效。B.中唐时期张志和、韦应物、王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学习民间词,写了一些成功的作品,为词体的建立作出了突出贡献。C.晚唐五代,文人词得到了长足发展。花间词人往往取当前情事填词,表现艳遇怨慕与离愁别绪,藻丽浓艳,细美婉约。D.南唐时期,以冯延己、李煜等为代表创作的词改变了五代词狭小的题材空间,扩大了创作的视野,抒发了深刻的感概。7.下列对两宋词人功绩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北宋前期,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诗人在五代的基础上推动了词的发展,词作以小令为主,多表现士大夫流连光景、感伤节序的闲愁淡怨。B.柳永把北宋流行的新曲和赋的铺陈手法融合在一起,以慢词的形式表现市井生活与羁旅情怀,扩大了词的容量,在乐调形式上开了风气之先。C.苏轼的词作突破了“词为艳科”的旧传统,“以诗为词”,在词法上推陈出新,不但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而且冲破了词在音律方面所受的束缚。D.南宋词人辛弃疾、姜夔等有感于尖锐的民族矛盾,“以文为词”,将个人的喜怒哀乐等大胆表现在词作中,抒写爱国激情,作品一直激励着后人。三、(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完成8-9题。许孚远,字孟中,德清人,受学同郡唐枢。嘉靖四十一年成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就改吏部。已,调北部。尚书杨博恶孚远讲学,会大计京朝官,黜浙人几半,博乡山西无一焉。孚远有后言,博不悦,孚远遂移疾去。隆庆初,高拱荐起考功主事,出为广东佥事,招大盗李茂、许俊美,擒倭党七十余辈以降,录功,赉银币。旋移福建。神宗立,拱罢政,张居正议逐拱党,复大计京官。王篆为考功,诬孚远党拱,谪两淮盐运司判官。历兵部郎中,出知建昌府,暇辄集诸生讲学,引贡士邓元锡、刘元卿为友。寻以给事中邹元标荐,擢陕西提学副使,敬礼贡士王之士,移书当路,并元卿、元锡荐之。后三人并得征,由孚远倡也。迁应天府丞,坐为李材讼冤,贬二秩,由广东佥事再迁右通政。二十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陷朝鲜,议封贡,孚远请敕谕日本,擒斩平秀吉,不从。吕宋国酋子讼商人袭杀其父,孚远以闻,诏戮罪人,厚犒其使。福州饥,民掠官府,孚远擒倡首者,乱稍定,而给事中耿随龙、御史甘士价等劾孚远宜斥,帝不问。所部多僧田,孚远入其六于官。又募民垦海坛地八万三千有奇,筑城建营舍,聚兵以守,因请推行于南日、彭湖及浙中陈钱、金塘、玉环、南麂诸岛,皆报可。居三年,入为南京大理卿,就迁兵部右侍郎,改左,调北部。甫半道,被论。乞休,疏屡上,乃许。又数年,卒于家,赠南京工部尚书,后谥恭简。孚远笃信良知,而恶夫援良知以入佛者。知建昌,与郡人罗汝芳讲学不合。及官南京,与汝芳门人礼部侍郎杨起元、尚宝司卿周汝登,并主讲席。汝登以无善无恶为宗,孚远作《九谛》以难之,言:“文成宗旨,原与圣门不异,以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良知即是未发之中,立论至为明析。无善无恶心之体一语,盖指其未发时,廓然寂然者而言之,止形容得一静字,合下三语,始为无病。今以心意知物,俱无善恶可言者,非文成之正传也。”彼此论益龃龆。而孚远抚福建,与巡按御史陈子贞不相得,子贞督学南畿,遂密讽同列拾遗劾之。从孚远游者,冯从吾、刘宗周、丁元荐,皆为名儒。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录功,赉银币&&&&&&&&&&&&&&&& 赉:赏赐B.王篆为考功,诬孚远党拱&&&&&& 党:结党,拉帮派C.迁应天府丞,坐为李材讼冤&&&& 坐:因……获罪D.所部多僧田,孚远入其六于官&& 部:手下部众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引贡士邓元锡、刘元卿为友。&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B.乞休,疏屡上,乃许&&&&&&&&&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汝登以无善无恶为宗&&&&&&&&&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D.盖指其未发时&&&&&&&&&&&&&&& 其孰能讥之乎第2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四、(31分)10.把第1卷文言文语段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寻以给事中邹元标荐,擢陕西提学副使,敬礼贡士王之士。(4分)(2)吕宋国酋子讼商人袭杀其父,孚远以闻,诏戮罪人,厚犒其使。(4分)11.第1卷文言文语段中许孚远的政绩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5分)12.用“/”为下列文段中画线部分断句,只能断8处。(4分)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纺肄敫厩鞫7敫救帘巯鲁担诮栽弥湮空咝χ!(《孟子•尽心下》)注释:发,打开。棠,地名,此指棠的粮仓。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秋夜思南郑军中陆 游五丈原头刁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闲云不计程。盛事何由观北伐,后人谁可继西平?眼昏不奈陈编得,挑尽残灯不肯明。&& 注:①亚夫营:又叫细柳营,汉将周亚夫驻军细柳,防御匈奴,营中戒备森严。②西平:唐将军李晟曾平复朱叛乱,收复长安,被封为西平郡王。③陈编:古籍。(1)简析全诗歌是如何围绕“思”这个关键词来展开的。(4分)(2)全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回答。(4分)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句)(6分)(1)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2)&&&&& ,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3)&&&&&& ,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4)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5)画图省识见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6)&&&&&&&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8)&&&&&&&&&&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五、(22分)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在沈从文先生墓前&& 龙良骅(1)天空飘着小雨。早春的雨,带着寒意,若雾,若烟,轻轻地来,像几声嫩嫩的鸟鸣,像几朵怯怯的蓓蕾。(2)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3)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4)墓在山腰。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从凤凰出发,沿着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5)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一起了。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地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房的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沈从文的作品明媚而忧伤,在现代作家行列里,他是独特的一位,他笔下的人物,特别是跟他一样的那些乡下人,都是自然之子,秉承着天命,在原野里花开花落,像水一样,按着命定的流向流淌。(6)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他自己就曾经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铺。总之,想尽一切办法逃避书本,去和自然亲近,去日光下认识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万汇百物的动静。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黄鹂在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出路。辗转在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直至二十岁,才脱下军装上岸,背着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北京车站的站台上,来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书。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丰满,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光辉。&(7)美国学者金介甫说,如果要为中国现代作家排座次,鲁迅是当然的第一,沈从文是名副其实的第二!(8)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淹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为了常青树,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则?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其实,沈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则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现。我相信,刚才和我们同来的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文的崇拜者。因为,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头是鲜活的。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第(1)自然段以雨起笔,用嫩嫩的鸟鸣、怯怯的蓓蕾等生动地写出了早春细雨的特点,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B.沈从文的坟茔和墓碑都是奇特的,这说明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其创作之路是一条异于常人的艰难探索之路。C.文章写拜谒沈从文墓的那对年轻情侣并非闲笔,意在表明沈从文的作品在年轻一代的读者中也具有影响力。D.作者从沈从文墓的特点联想到他的作品及其人生经历,坚信沈从文的作品会永恒,表达了心中的崇敬之情。E.文中多处使用反问、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精练准确,清新自然,具有诗情画意,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16.为什么作者把沈从文称为“乡下人”?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17.根据文章,完成下列两题。(6分)(1)请从“衬托”的角度,对第(3)段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2)“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中“小书”和“大书”的含义是什么?(3分)18.请结合文意,并联系读过的其他作家的作品,简要分析“自然与文学”的关系。(6分)六、(10分)19、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1) 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漫画的内容。(3分)(2) 请简要概括漫画的寓意。(2分)20、请从《高老头》《红楼梦》《家》《堂吉诃德》几部作品中选择一部或两部,根据作品的内容或人物,自拟一幅对联,每句不少于9字。(5分)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曾国藩说:“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点击下载: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上一个文章: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联系.
???????????????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三诊)语文试题
15:52:41&&&来源:巴蜀中学高三语文试题&&&评论: 点击:
重庆市实施“特设岗位计划”和“特色学科计划”,从2013年起,为全市乡镇小学定向培养一批本科层次全科教师,解决学校教师短缺问题。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 有崔生者,以罪戍广东,恐携孥有意外,乃留其妻妾只身行。到戍后,穷愁抑郁,殊不自聊,且回思少妇登楼,弥增忉怛。偶遇一叟,自云姓董,字无念,言颇契,愍其流落,延为子师,亦甚相得。一夕宾主夜酌,楼高月满,忽动离怀,把酒倚栏,都忘酬酢。叟笑曰:&君其有云鬟玉臂之感乎?托在契末,已早为经纪,但至否未可知,故先不奉告,旬月后当有耗耳。&又半载,叟忽戒僮婢扫治别室,意甚匆遽。顷之,则三小肩舆至,妻妾及一婢揭帘出矣。惊喜怪问,皆曰:&得君信相迓,嘱随某官眷属至,急不能久待,故草草来。家事托几房几兄代治,约岁得租米,岁岁鬻金寄至矣。&问婢何来,曰:&即某官之媵,嫡不能容,以贱价就舟中鬻得也。&生感激拜叟,至于涕零。从此完聚成家,无复故园之梦。越数月,叟谓生曰:&此婢中途邂逅,患难相从,当亦是有缘,似当共侍巾柿,无独使向隅也。&又数载遇赦得归,生喜跃不能寝,而妻妾及婢俱惨惨有离别之色。生慰之曰:&尔辈念主人恩耶?倘不死,会有日相报耳。&皆不答,惟趣为生治装。濒行,叟治酒作饯,并呼三女出曰:&今日事须明言矣。&因拱手对生曰:&老夫地仙也,过去生中,与君为同官,殁后君百计营求,归吾妻子,恒耿耿不忘。今君别鹤离鸾,自合为君料理,但山川绵邈,二孱弱女子,何以能来?因摄招花妖先至君家中半年,窥尊室容貌语言,摹拟具似,并刺知家中旧事,使君有证不疑。渠本三姊妹,故多增一婢耳。渠皆幻相,君勿复思,到家相对旧人,仍与此间无异矣。&生请与三女俱归,叟曰:&鬼神各有地界,可暂出不可久越也。&三女握手作别,洒泪沾衣。俯仰间已俱不见,登舟时遥见立岸上,招之不至。归后,妻妾具言家日落,赖君岁岁寄金来,得活至今,盖亦此叟所为也。使世间离别人,皆逢此叟,则无复牛衣银河之恨矣。
&&& 吏亭曰:&信然。然粤东有地仙,他处亦必有地仙;董仙有此术,他仙亦必有此术。所以无人再逢者,当由过去生中,原未受恩,故不肯竭尽心力,缩地补天耳。&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穷愁抑郁,殊不自聊&&& &&聊:依靠、寄托
& B.言颇契,愍其流落&&& &&契:投合
& C.君其有云鬟玉臂之感乎?&&& &其:大概
& D.旬月后当有耗耳&&& &&&耗:耗费、花费
10.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崔生因为有罪被发配广东,他留下妻妾只身一人前往,常因思念亲人而忧伤。后来偶遇董仙,得到了董仙的关怀,其实董仙是来报答他的。
& B.有一天晚上,楼高月满,牵动了崔生离别的愁绪。就在崔生伤感之际,他的妻妾和婢女乘着轿子来了,让他又惊又喜。来的妻、妾、婢其实是三个花妖。
& C.董仙不仅让花妖与崔生团聚成家,以解崔生相思之苦,还每年给崔生的家室寄金维持生计。作者认为,世上的离别之人,如果都能遇到董仙这样的老人,就不会再有牛郎织女的遗撼了。
& D.崔生流落异乡,得地仙相报的故事,虽然荒诞离奇,但作者借此劝善、宣扬感恩的思想还是很可取的。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生慰之曰:&尔辈念主人恩耶?倘不死,会有日相报耳。&皆不答,惟趣为生治装。(4分)
②所以无人再逢者,当由过去生中,原未受恩。(3分)[来源:]
(2)请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的划线部分断句。(3分)
&&& 众见之过,犹易惩艾;独处之过,最足障道。何者过在隐伏潜而未彰人于此时最所易忽且多容养爱护之意以为鬼神不我觉也岂知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舜跖人禽,于是乎判,故慎独要焉。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青玉案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 【注】①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②张榘(jǔ),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
(1)请赏析&满袖尘埃推不去&的&推&字的妙处。(4分)
(2)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3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_______________,不能喻之于怀。(王羲之《兰亭集序》)
(3)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 _______________,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6) _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两代人的高考
&&& 侄女今年参加高考,大哥大嫂特别交代我要好好帮帮侄女,把我当年的学习方法、考试心得统统传授给她,多打打电话,给她鼓鼓劲。孩子的奶奶,也就是我的老母亲更是不敢怠慢,老早放下地里的活计,开始&脱产&陪护孙女,正式加入陪读一族。全家总动员,全力保障侄女高考。
&&& 按照大哥大嫂的吩咐,我坚持一周给侄女打一次电话。我感觉得到,我们的这种集体关心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每次通话,她都是说自己心里很慌乱,担心自己考不好,几次模拟考试都考得不理想,心情就更加不好了。
&&& 我也知道,造成她情绪不稳定的外部因素太多了,奶奶全程陪读,考不好对不起伺候自己的奶奶;父母满眼的期望,考不好他们会何其伤心:老师对自己评价都还不错,考砸了会让他们失望&&这张期待之网,将她如蚕丝般包裹,勒得喘不过气来,这种压力已超出她小小心灵所能承受的范围。
&&& 发生在侄女身上的故事使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当年参加高考的情景。
&&& 在我的印象中,自己当年参加高考全凭自觉自愿,没有任何外来压力的介入。虽然当时家中因各种原因已深陷困境,而高考是唯一一条可以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捷径,但父母从来没有给我施加任何压力,甚至连我何时高考都不曾过问。&&&
&&& 父亲是个非常乐观的人,很少与儿子进行深度交流,但在我即将参加高考的前一天,父亲却非常罕见地向我交代了几句:&不要想太多,考成啥样就啥样。考不上就回家种地,俄不死人。人人当干部谁来当农民,总得有人种地吧,干部还不是得吃咱们农民种的粮食。&
&&& 说实在话,父亲这些话我当时特不爱听,感觉不吉利。现在回过头来想,感觉父亲就是个哲学家,很高明。也许就是因为他当时那番话,我才放下了包袱,没有任何负担地走进了考场。
还有一个关于我高考的故事,母亲至今都经常提起,就是我参加高考的时候他们没去考场外接我。
&&& 当年还是公历七月份,正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节。七八九那几天,考场外骄阳下是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他们表情各异,皮肤晒得黝黑,面色焦虑,边擦汗,边目光炯炯地盯着考场出口,在烈日下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似乎自己离开哪怕一刹那都会影响孩子的发挥,断送他们的前程。
&&& 母亲不识字,加上农村信息闭塞,没人跟她讲我何时考试,她也就不知道高考之时有那么多父母在考场外心急如焚地等待自己的孩子。后来才知道此事的母亲非常遗憾,骂自己没有文化,啥都不懂,没能去考场外等候自己的儿子。直到现在母亲还时不时叨叨这事。父亲就笑母亲没文化,然后很有成就感地给母亲来一句:&等有用吗?我们没去等,儿子考了全县第一名,他们去等的好多人还没考上呢。&
&&& 一晃十年过去了,依然是我当年参加过的那个中国式高考,参加高考的也还是那个家庭中的成员,只不过是下一代人了,但对待高考的态度却已悄然发生变化。大哥大嫂对待高考的态度与父母那一辈已迥然不同。他们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知道种田的不易和在农村打拼的艰难。于是,让子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就成为他们最现实的路径。
&&& 距高考不到一个月了,耳边响着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的咚咚战鼓,想象得到小侄女的压力有多大。
&&& 小侄女是在全家人的千般疼爱中长大的,为了她的健康、幸福成长,父母亲和大哥大嫂付出了很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侄女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还很欠缺。
&&& 愿小侄女在经过高考的淬炼后能快快成长起来,学会用自己的翅膀展翅高飞。
14.赏析文中画线句&这张期待之网,将她如蚕丝般包裹,勒得喘不过气来&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15.文章写两代人的高考,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请作具体分析。(5分)
16.家有考生,而对中国式高考,父母们有哪些主要的特点?请根据文章作简要概括。(4分)
17.请围绕&高考&,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3分)
18.文中说:&让子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就成为他们最现实的路径。&作为子女的你,对父母们这样的思想观念有何看法?请结合现实加以闸释。(7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4分,共12分)
19.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答题。
&&&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方,我国承诺日前在室外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实现100%禁烟。但时至今日,我国仍无一部国家级的无烟法,且由于相关部门政企不分、烟草涨税不涨价、烟草文化难以改变等原因,几年来,不仅全民吸烟率没有下降,二手烟的受害者在3年内增加了2亿人。中国失约,已成定局。
(1)请从材料中提取三个关键词。(2分)
(2)请用对偶句写一则以禁烟为主题的宣传语。不少于14字,不超过20字。(2分)
20.阅读下而一段新闻,按要求答题。
&&& &团结广大起床困难户,为实现&早起、吃早饭、打早卡&伟大理想不断奋斗。&最近,某某大学起床协会&火&了。该协会提供叫醒服务,号召会员早起,受到众多&资深起床困难户&的青睐。据了解,类似此&床协&,近来在其他各高等院校也相继涌现。(&新京报》)
你对青年学子起床靠&床协&这一现象是叫好还是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
21.重庆火锅遐迩闻名,吃火锅也是一道靓丽风景。阅读下面的场景描写,按要求答题。
&&& 火锅店里灯火阑珊,四面楚歌,鸠占鹊巢六畜兴旺,风声鹤唳哀鸿遍野,必须盂母三迁才有一席之地。服务生们狼奔豕突,忙得汗牛充栋。来得早的已经酒囊饭袋中饱私囊,面红耳赤,锅里只剩沧海一粟和少数的漏网之鱼:来得晚的还在添油加醋,只等沉鱼落雁好问鼎中原。有的呼天抢地,大碗啤酒当头棒喝;有的解衣推食,吃着碗里瞧着锅里,上下其手,捞个水落石生。简直让人误认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 请仔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原意,参考已改部分,用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改写画线部分的内容,展现重庆人吃火锅的特色。
改写:火锅店里灯火辉煌,歌声缭绕,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几乎座无虚席。服务生们往来穿梭,忙得汗流浃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一个其乐融融的场景!
七、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2.请以&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白定,材料自选,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不能抄袭。
录入:重庆名校资源库 编辑05
&&点击下载完整版
小编寄语:欢迎来,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成都高三三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