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语音翻译器工业4.0中文翻译全文可以提供?

您所在的位置:
&Shadow Defender 1.4.0.578 简体中文特别版(影子保护)
Shadow Defender 1.4.0.578 简体中文特别版(影子保护)
Shadow Defender软件介绍
点击查看大图
Shadow Defender是一款小巧却功能强大的保护程序,支持多分区,支持转储,支持排除。虽然大家都熟悉(),但也不妨试试这个Shadow Defender,和()一样也能防机器狗。软件有着漂亮的界面和直观的设置选项,桌面上的提示标签很漂亮,还可以随时移动并且可以此唤出主界面,给人感觉超棒。特别是在转储和排除方面胜人一筹。&Shadow Defender更新说明:Version 1.2.0.376 - April 6, 2013What's New: Add a command line tool.What's New: Auto reuse the space used by deleted files in Windows 7 and Windows 8.
下载吧温馨提示:
本版本不能安装到64位系统!Shadow Defender 64位版本下载:&
Shadow Defender下载地址
U3XT4-K82R3-KKGYB-8K1NN-CDQI4PTAHE-MMKNT-QPKTR-ZZ14K-14063SYYM5-CG87V-FB8JM-8MCEC-M68UN
下载吧网友
很好的东西,支持一下!
很不错的软件,一直在用
下载吧网友
不错 我用了半年了
这个软件我用了已经将近5年了,自从用了这个我再也没装过什么杀毒软件和其它还原软件。
下载吧网友
64和32的下载地址居然是一样的,迅雷提示的
一直在用,很好用,等到更新了。
系统软件小分类
239839次下载
83363次下载
61379次下载
26618次下载
1176966次下载
5073次下载
6747次下载
241772次下载
12417次下载
9432次下载
1176966次下载
788338次下载
526186次下载
468877次下载
423717次下载
416883次下载
409251次下载
396473次下载
318877次下载
297174次下载
热门关键字
微信扫一扫关注下载吧公共帐号工业4.0解释:
不请自来。2012年由德国人Siegfried Dais和Kagermann所领导的产业经济研究联盟及其工业4.0工作小组提交了一个名为《确保德国未来的工业基地地位-未来计划工业4.0实施建议》的报告。2013年8月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工业4.0工作小组提出了最终报告。“工业4.0”的概念正式走入人们的视野。主要内容:
工业4.0的技术基础是物理信息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关于物理信息融合系统,何积丰院士的解释是:“CPS,从广义上理解,就是一个在环境感知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了计算、通信和控制能力的可控可信可扩展的网络化物理设备系统,它通过计算进程和物理进程相互影响的反馈循环实现深度融合和实时交互来增加或扩展新的功能,以安全、可靠、高效和实时的方式监测或者控制一个物理实体。CPS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完全融合,构建一个可控、可信、可扩展并且安全高效的 CPS网络,并最终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构建工程物理系统的方式”。结合维基百科上的解释,我理解的物理信息融合系统在工业4.0中的应用是,设备能接收自我传递的信息,并且感知自身的行为进而判断和预测,并且能自动诊断潜在问题。总结起来,工业4.0就是“让整套供应链流程智能化”。评价:
德国是老牌工业强国,但是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浪潮的信息,整个世界的各项产业都被互联网冲击着,变革着。当然,制造业也不例外。为了维护德国制造业强国的地位,工业4.0计划被提出了。其实仔细看看,工业4.0没有什么突破性创新的地方,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等,这些技术很多早已在工业中应用了。德国的科学家和学者们只是把这些新技术整合在一起,提出了一套比较成体系的发展战略,其实所谓的工业4.0,很多制造业强国都已经在搞了。
谈这个问题之前,先说这样一个现象:留德这段时间,感触较深的便是德国的计划能力。新年伊始,一切企业单位便早早列出全年计划,然后有条不紊的进行。这么做固然有着很多缺陷,因为如此一来万一出现有悖计划的事情根本没法周全应变。加上德国人素爱早早定好休假,就会出现员工做好了计划内的工作然后就携妻带子撒欢儿跑出去玩,工作出了问题又找不到人于是就干脆这么耽误着。但是他们敢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可以这么做。因为他们掌握着未来技术的决定权。工业化时代,行业标准就是制空权。对于一片空白的领域,掌握了标准也就制定了游戏规则,后来者只能疲于奔命地追赶。我国4G通信现在为TD还是FDD的争吵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就是因为没有提前控制标准。高端制造业是德国近现代长盛不衰的稳固保障,在这个逆水行舟的时代,想要不被淘汰,就必须抢占制高点。为什么是德国?———————————————————————————————————————— 大神已经详细解释了4.0的目的,其中之一便是减少人力成本。因为德国的人力成本相比第三世界国家太昂贵了。工人的工资牢牢钳住了德国制造的成本,这也是工会的成就。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德铁罢工已经让德国老百姓苦不堪言了,就是为了涨工资和减工时。但是德国目前尚有技术优势,其他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在缺乏技术的情况下暂时不会冲击德国高端产业。但是一旦等到这些国家拥有了成熟的技术,德国造的优势便荡然无存。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相机行业在50年代本是德国造的天下,但是20年之内就被日本相机彻底打垮,众多公司不得不被迫转战更精密的光学仪器市场。日本尚且如此,如果是中国这样庞大的制造输出能力拥有了近似甚至同等的技术水平,那么德国市场将会承受什么样的打击自然可想而知。—————————————————————————————————————————德国的优势—————————————————————————————————————————工业4.0其实并不存在太高的技术壁垒,与其说是革命,不如说是整合。将无数已经成熟的小模块整合成为一个大模块。在芯片设计中,模块化的一个重要元素便是接口。在工业体系中,这个接口就是工业标准。工业标准的统一大大降低了产品从一级生产到下一级生产的成本。比如甲长生产的螺丝恰好可以被乙厂的螺丝刀拧进丙厂生产的螺母,那么这颗螺丝的每一个尺寸都需要完全符合标准。这样乙厂就不用准备各种型号的螺丝刀,而丙厂也不需要提供不同尺寸的螺母。德国的工业标准是由德国标准化学会制定的DIN标准(),这一标准的权威不亚于国际标准ISO。截至1998年底,共制定发布了 2.5万个标准,每年大约制定 1 500个标准。其中80%以上已为欧洲各国所采用这些标准中从大到小面面俱到,细到什么程度呢?刚来德国的时候我发现德国无论小学大学还是各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所有的纸质文件均是用打孔器打孔并用双孔文件夹整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某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后来发现这居然是被写入DIN中的标准之一。(
)孔径的位置确保了无论纸张是横板还是竖版,甚至从中间裁切之后都是正中位置。而小学生从入学伊始便被要求掌握用这种方法整理文件。这样精细的标准以及严格的执行确保了工业4.0在成型过程中的畅通无阻。无论是工业原件的规格,还是设备额定电压的配置,或是通信协议的制订等等等等,德国工业4.0的推进势必将从中受益匪浅。—————————————————————————————————————————工业4.0会带来什么—————————————————————————————————————————在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一套叫做《大耳灵漫游科学世界》的书,里面其中一册是机器人部分。当时那本书里对未来进行了诸多有趣的幻想,仿佛人类彻底告别体力劳动,一切靠机器生产,全局电脑控制的时代仿佛就在眼前。工业4.0的出现将实现很多人类梦寐以求的幻想,设想你买了一套房子,然后房子的设计图马上就被传入你的电脑,你可以在电脑前按照自己的设想装修并置配家具,然后用不了多久,3D打印机器人就会进入你的房间进行装修,而你选择的家具已经被快递到了装修好的房子中。整个过程涉及移动通信、物业公司、装修公司、网络购物、物流、电子商务,而整个过程中几乎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成本就能将信息或实体进行传递并配置。这只不过是我的一个设想而已,没人可以预言当工业辅以互联网的力量之后会获得出什么。但是一个理念从被提出到被实现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甚至到了最后出现的东西已经完全不是最初设想的东西。而更为更重要的是:人类的需求不是可以被强加的,而是随着时间自然而然积累的结果。站在一个时间点,一切的幻想终归是有局限性的。就像100年前人们幻想今天的我们一样。下面是一组1900年的科幻插画,设想了100年后今天的样子。()机器用来建筑,而建筑物还是木头加石头,人可以自由飞翔,但动力还是螺旋桨,更有趣的是画中的中国人甚至还留着辫子。因此4.0可以带来什么,我不敢妄加预言,那么就拭目以待吧。—————————————————————————————————————————我们的4.0会遇到什么—————————————————————————————————————————这样一个美好的未来,我想勤劳的中国人是值得拥有的。我国已经开始了4.0的脚步,但是我们的道路却注定更加艰辛。首先便是前文提到的标准。我国的各行各业到目前都还存在着万国博览会的局面。国产的,美国的,德国的,日本的,能引进的我们都引进了,但是却没有制订良好的工业标准。因此在开始4.0进程之前,我们急需一套完整的工业标准做好铺路石。但问题在于工业标准的制定不是大家坐下来商量商量一拍大腿就能决定下来的,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尤其是失败的经验才能获得一个可靠的标准。这就成了一个两难的局面,为了4.0我们需要标准,而标准又需要再实践中才能提炼出来。这意味着我们的4.0要么还是大规模引进,要么就要缴昂贵的学费。再一个问题便是产品质量,一个庞大的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故障。但整体的故障率却是由质量最差的环节所决定的。而我国由于经济水平欠佳,购买产品时价格因素往往高于质量因素,从消费层就没有给高质量产品留下太大的空间。当然还有国外产品竞争的压力。最后的问题更要命,前面的是技术问题,努努力终归是可以解决的。但德国的工业4.0是为了缓解劳动力的匮乏,而我国的劳动力是富裕的。真让机器做了一切,工业化转为技术密集,就业问题将更加严重。但是有问题不代表就要放弃,试点还是可以有的,只要在小范围之内实现一定的技术进步,其他答案中已经有人说过了,大规模的投入并不惜付出代价只有拥有强有力领导集团的大国才能实现。曾经的京杭运河是,现在的天宫是,将来的4.0一样如此,这便是我们最有利的优势。
谢邀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电气化,第三次自动化直到现在。这三次工业革命都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力。而所谓的工业4.0,则是基于CPS(Cyber-Physical System)上的一个对于未来工业发展的设想。计划的提出者Prof. Henning Kagermann希望藉此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CPS,中文翻译成:网宇实体系统。指的是一个通过机械和电子零件,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整合控制系统。与传统的控制系统相比,CPS更加强调的是他的通信功能。现在的设计雏形有所谓的Smart Factory(智能工厂)。智能工厂的本质是通过信息系统来控制产品的生产。降低成本的同时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度。除去这些老生常谈的点之外,智能工厂最关键的就是可以:提高生产的灵活性。怎么提高呢?通过信息技术将客户与产品连接起来。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物品数字化,通过数字化的管理来安排物品的生产,提升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互联性,从而减少人在生产中的参与。而德国的工业4.0则是建立在德国的传统生产优势之上的。德国希望通过对智能系统的投入和集中研发进而在将来输出工厂的智能系统。当然,这当中的难点非常之多,需要大量的跨专业的技术整合。将来的人才也需要更高的t-shaped skills除去专业的深度之外,也需要人才有很强的跨专业基础知识。也就是说智能工厂在将来需要大量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参考材料:【编者按】在德国&工业4.0&的概念提出之后,德国将工业4.0视为生产重回欧洲的重大机遇,希望借助工业4.0,牢牢掌控对全球智能制造业的话语权。目前在中国也炒的很热,各方面都在解读工业4.0的战略意图及内容,或者在谈和两化融合发展理念、路径、目标的一致性。工业4.0战略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前段时间看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安筱鹏的一篇文章&工业4.0&&为什么?是什么?如何看?怎么干?&个人认为这篇文章非常全面的解释了工业4.0的内容。当然,&工业4.0&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维度来解读的话,会有不同的理解,它涉及到国家战略、产业战略、企业发展等不同的层面。就从企业的层面去研究,我们看看企业层面实现工业4.0该怎么做,怎么走,有没有路线图?这里把工业4.0战略要点概括为:一个网络、两大主题、三项集成、八项计划以及大数据分析。&&&&&&& 当&工业4.0&遇上&中国制造&&&&&&&&&&& 近期,随着&工业4.0&的在网络上越炒越热,我国也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国家战略需求的驱动下,中国对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之路也陡然提速,这将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打通主动脉。就企业层面来说中国版工业4.0如何落地将成为重点,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通一切、联通一切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工业4.0与SOA的关系?&&&&&&&& 忽悠?质疑?&& 这可能会是大家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感觉,这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名词怎么会有联系呢?本人从事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二十多年,经历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各个阶段,近几年研究实践SOA架构在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落地,有一定的经验和总结,同时,近期也随大潮解读了工业4.0战略内容,发现工业4.0战略目标中需要实现的CPS信息物理系统、三项集成与我们从事SOA实践的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及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SOA不仅和工业4.0有关系,而且不失为工业4.0目标实现的一种最佳技术手段。&&&&&&& 我们知道很多企业处在工业2.0、工业3.0、工业4.0并存的状态,有老式的非智能的生产设备,也有最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在同时使用,我们不能一下子把老式的设备都淘汰掉,这样如何实现工业4.0提出的智能化工厂呢?我们需要在老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保留其基础加工能力,加装传感器、PLC控制器、RFID等,这样就能把老式设备改造成一个加工服务单元,集成到信息网络中,与智能的新设备一起提供一个组合式的服务,各种设备之间的服务相互连接和协作,并与管理信息网络互通,从而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生产线、智能化的工厂,这就是SOA思想在工业4.0中的体现,这样两者之间就有关系了啊。&&&&&&&&& SOA是一个比较老的词了,出现了十几年,是面向服务的架构的简称,是一种技术方法,SOA思想的核心点就是:组件化、标准化、碎片化、服务化,以组件以及组件之间的组合提供细粒度及粗粒度的服务,从而灵活的满足各种应用需求,又不失原有的整体性。&&&&&&& 工业4.0是什么?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是互联、集成(纵向、横向、端到端)、数据、创新、服务、转型或是CPS、是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亦或是国家战略、企业目标。工业4.0核心内容就是建一个网络、三项集成、大数据分析、八项计划和研究两个主题。&&&&&&&&&& 建一个网络:信息物理网络系统(CPS)&&&&&&&& CPS是英文CyberPhysical System的缩写,就是讲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五大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将网络空间的高级计算能力有效的运用于现实世界中,从而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与设计、开发、生产有关的所有数据将通过传感器采集并进行分析,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 & a) CPS可以将系统资源、信息、物体以及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物联网及相关服务,并将生产工厂转变为一个智能环境 。&&&&&&&& b) CPS将提供全面、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和应用业务流程,&&&&&&&& c) 支持移动终端设备和业务网络中的协同制造、服务、分析和预测流程等。&&&&&&&&& 在工业4.0蓝图中,连接一切的信息物理网络(CPS)是实现智能工厂、智能生产的基础,工业4.0蓝图给了一个CPS网络的概念模型(如上图),在这个模型中,我们看到了&服务&的概念,传感器服务、控制服务、通讯服务、校验服务、信息服务等,所有的服务形成了一个服务库,每个服务完成不同的功能,服务与服务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柔性的智能生产网络,每个服务来自不同的系统,产品信息服务也许来自PDM系统、生产计划服务来自ERP、订单服务来自DMS系统,生产装配指令服务来自MES、生产加工服务由设备完成,因此,整个CPS网络系统就是一个服务连接的网络,即是&务联网&的概念,通过&服务&的抽象,屏蔽了各个信息系统及物理设备的差异性,在服务层面具有共通性,因而容易建立起连接。&&&&&&& 服务的概念即是SOA的核心,SOA即是解决异构系统、设备、网络相互连接的技术方法,通过SOA中的企业服务总线ESB建立起一个企业的&同声翻译平台&,让企业中的异构系统、生产设备、人、客户相互联通,让这些生产要素协同工作而又保持各自的个性化特征,各要素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通过ESB这个同声翻译平台接收信息、指令,同时将自己的状态、信息发送到ESB平台、传递给其它生产要素,从而实现智能的感知和协作。&&&&&&& CPS 网络模型是一个理想的参考架构,在CPS网络模型中并没有给出怎么解决异构系统及设备间的连通性问题的技术实现方法和路径,我们都知道,对于具体的企业来说,要实现工业4.0的蓝图目标,有很多实际的困难要解决,企业的信息系统都是在不同的时期建立起来的,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路线,由不同的厂商提供,技术协议不同,不能直接联通,需要点对点的写接口程序才能联通。对于生产设备,差异性就更大了,老式的设备没有通讯接口、仪表都是模拟的,新式设备的通讯协议及接口也是五花八门的,有RS232,485,以太网等,即使有相同的接口形式,其数据格式和规则可能都不一样,如果要将这些设备连接起来,一些老设备需要加装传感器、PLC控制器、RFID等,构建一个工业总线,将这些新老设备通过各种接口接入到工业总线中,使其相互联通、采集设备的数据,搞工业自动化系统的人都知道,工业自动化系统一般都遵循一个行业的标准协议:OPC,是一个比较底层的协议,一般大家熟知的SCADA系统、DCS系统都是这类性质的工业自动化网络,现在叫做&物联网&。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方式与管理信息网络的运行方式完全不一样,数据生成的频率要高的多,一般以秒为单位生成数据,数据存储的方式也不一样,数据一般是以KEY/VALUE的方式收集和存储,俗称列存储方式,而管理信息系统,如ERP、PDM等系统的组织存储方式是以行的形式存在的,数据交换的协议以SQL、webservice、FTP、MQ、HTTP等更高级的协议通讯。所以要实现工业网络与管理信息网络的相互联通,从底层网络协议上容易实现,但是要实现数据的交换还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工业4.0中才提出了CPS网络的参考架构,力图实现&连接一切&的目标。&&&&&&&& 下面我们参考一下SOA架构下的ESB企业服务总线架构模型,看看能不能满足CPS的要求。&&&&&&&&&&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CPS网络系统的模型,一个可以落地的参考架构。ESB企业服务总线是SOA架构的核心,完全满足CPS的要求,它通过各种适配器与异构系统和生产设备相连,进行协议转换,数据交换通过消息的机制实现,通过消息的异步传输达到数据交换的可靠性,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步及异步交换,在电信、银行、铁路、航空、电力调度中广泛应用,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S0A架构是一个已经非常成熟的架构方法,实际应用已经很多年了,以前只是从纯粹的技术层面来推广,没有站在产业战略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应该说SOA是工业4.0最佳的技术方案。&&&&&&&&&& 三个集成&&&&&&&&&& 工业4.0中的三项集成包括: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对端的集成。工业4.0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集成是实现工业4.0的重点也是难点。&&&&&&&& 【纵向集成】&&&&& & 纵向集成不是一个新话题,企业信息化发展经历了部门需求、单体应用到协同应用的一个历程,伴随着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常讲常新,换句话说,企业信息化在各个部门发展阶段的里程碑,就是企业内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集成,是在哪一个层次、哪一个环节、哪一个水平上的集成,是生产环节上的集成(如研发设计内部信息集成),还是跨环节的集成(如研发设计与制造环节的集成),还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如产品研发、设计、计划、工艺到生产、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简单点说,纵向集成就是解决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的集成,工业4.0所要追求的就是在企业内部实现所有环节信息无缝链接,这是所有智能化的基础。&&&&&&&&& 纵向集成主要解决企业内部的集成,即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解决信息网络与物理设备之间的联通问题。&&&&&&& 【横向集成】&&&&&&& 横向集成是企业之间通过价值链以及信息网络所实现的一种资源整合,是为了实现各企业间的无缝合作,提供实时产品与服务。在市场竞争牵引和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下,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追求生产过中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无缝链接与有机协同,在过去这一目标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但现在远远不够了,企业要实现新的目标:从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向产业链信息集成,从企业内部协同研发体系到企业间的研发网络,从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与企业间的协同供应链管理,从企业内部的价值链重构向企业间的价值链重构。横向集成是企业之间通过价值链以及信息网络所实现的一种资源整合,为实现各企业间的无缝合作,提供实时产品与服务,推动企业间研产供销、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业务与财务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和综合集成,实现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在不同的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横向集成主要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售出产品之间(如车联网)的协同,将企业内部的业务信息向企业以外的供应商、经销商、用户进行延伸,实现人与人、人与系统、人与设备之间的集成,从而形成一个智能的虚拟企业网络。制造业普遍存在的工程变更协同流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横向集成应用场景。&&&&&& 【端到端的集成】&&&&&&& 端对端集成是指贯穿整个价值链的工程化数字集成,是在所有终端数字化的前提下实现的基于价值链与不同公司之间的一种整合,这将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定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端到端的集成是一个新理念,各界对于端到端集成有不同的理解。&&&&&& 什么是端到端?顾名思义,所谓端到端就是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流程从一个端头(点)到另外一个端头(点),中间是连贯的,不会出现局部流程、片段流程,没有断点。从企业层面来看,ERP系统、PDM系统、组织、设备、生产线、供应商、经销商、用户、产品使用现场(汽车、工程机械使用现场)等围绕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价值链上管理和服务都是整个CPS信息物理网络需要连接的端头(点)。&&&&&&& 端到端集成就是把所有该连接的端头(点)都集成互联起来,通过价值链上不同企业资源的整合,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使用维护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服务,它以产品价值链创造集成供应商(一级、二级、三级&&)、制造商(研发、设计、加工、配送)、分销商(一级、二级、三级&&)以及客户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在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重构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体系。&&&&&&&&& 由于整个产业生态圈中的每一个端头所讲的语言(通讯协议)都不一样,数据采集格式、采集频率也不一样,要让这些异构的端头都连接起来,实现互联互通、相互感知,因此就需要一个能够做到&同声翻译&的平台,这个同声翻译平台就是企业服务总线,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实现书同文、车同轨。这样就解决的集成的最大障碍,实现互联互通就容易了。&&&&&&&& 端到端的集成即可以是内部的纵向集成内容,也可以是外部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横向集成内容,关注点在流程的整合上,比如提供用户订单的全程跟踪协同流程,将用户、企业、第三方物流、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端到端集成。&&&&&&& 横向、纵向、端到端三个集成的实现,不论技术层面还是业务层面在SOA信息集成都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SOA如何实现工业4.0三相集成&首先我们先来看看SOA架构的内容,看是否和工业4.0战略架构相匹配,SOA核心架构包含三个层面(界面、流程、数据),如下图所示:&&第一层:门户(界面)&门户是用户接入的端口,解决信息访问接入的问题,提供多种设备接入的协议,包括手机、IPAD、PC等终端设备,是信息集聚、人员集聚、流程集聚的协作平台。门户可以为工业4.0蓝图目标提供对内对外的协作平台。&第二层:BPM业务流程管理&BPM业务流程管理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企业的端到端协同流程的驱动。BPM流程平台可以为工业4.0蓝图中的三个集成提供纵向集成、横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目标的流程驱动。&第三层:ESB企业服务总线&企业服务总线解决异构系统、设备的接入问题,提供各种适配器连接设备及系统,进行通讯协议的转换,提供数据交换服务,可以为工业4.0中的CPS系统解决连通性的问题,从而构建一个可以连接一切的网络。&&上图是SOA架构与CPS网络架构的一个完整框架,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找到工业4.0智能生产网络中的所有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其中SOA架构中的核心层门户、BPM、ESB是实现工业4.0的三个集成目标的基础支撑平台,是三个层面的服务组件的容器及承载体,有了这三个平台的支撑,才能实现企业的纵向集成和横向集成,以及端到端的集成。&CPS网络核心要素说明:&1-3:SOA核心层,实现三个集成的载体4:大数据层:存储数据及进行大数据分析5:统一身份认证及安全认证,解决数据的安全问题6:B2C互联网网关,通过APP或者企业微信号、企业直达号,将企业内部网络向互联网延伸,实现用户与企业内部的在线协作7:企业内部业务系统,如ERP、PDM、HR、CRM等,主要解决企业内部的业务运作。8:B2B网关:解决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银行、政府之间的互联互通的问题。9:物联网:解决信息网络与生产设备之间的连接及互通问题,同时负责生产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研究的两个主题是: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什么是&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 &智能工厂&是未来智能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的实现。&&&&&&&& &智能生产&的侧重点在于将人机互动、智能物流管理、3D打印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整个工业生产过程,从而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网络化的产业链。&&&&&&&& 在工业4.0的战略蓝图中,把智能生产描绘成工厂可以为单件小批量的单个客户提供个性化生产服务,而不是只能按照固定的生产流程生产。所谓&智能&,我的理解是具备&智慧&的能力,智慧首先要具备足够的知识,对自己的了解,对外界事物的了解,都可以称为知识。而将具备的知识进行关联和联想,能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对周边事物能够感知和关联,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的潜在联系,具备思考的能力,这即是&智慧&的概念。在工业4.0战略中提到的连接万物、感知环境中的人、机器设备、产品、用户、信息,是将生产环境中的一切事物、物体、人的静态信息及动态信息进行融合和感知、传递交换,从而达到协同工作的场景,实现智能生产、智能工厂的目标。&&&&&&&&& 在生产现场,要实现智能生产,还需要业务规则的驱动,如事件管理机制、生产优化排程等都是属于业务规则类的系统,通过事件管理机制,可以实时的拾取生产现场、用户使用现场等一些特别事件,这些事件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演变为一个损失很大的事故,通过这些事件的预先定义,一旦发生,就可以通过数据驱动对应的处理流程,协调各个部门、人员做相应的协同处理,防患于未然,这才是真正的智能生产,让一切连接,让一切透明。所有的系统、设备都是按照数据驱动的流程、规则协作运行,真正实现数据驱动流程、流程驱动业务、流程驱动设备。而业务规则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用户订单和个性化需要随时变更,以达到智能的驱动生产,实现产品的个性化服务。&&&&&&&& CPS、三个集成是实现智能工厂的前提条件&&&&&&&& 工业4.0战略中智能工厂、智能生产的实现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制造业发展的趋势,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实现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目标,尤其中国的企业大部分兼有工业1.0,2.0,3.0,4.0的痕迹,要一步跨越到工业4.0的步伐需要克服很多障碍,需要一个整体的规划,先摸清楚自己的状态,看看处于哪个阶段,然后按照CPS、三个集成的内容,分阶段分批实现,信息化发展水平好的企业,单体系统的建设基本完成,这个时候可以建设CPS网络,实现三个集成中的纵向集成,先解决内部信息孤岛的问题、协同流程的问题,当内部的集成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就可以扩展到横向的集成,将CPS网络延伸到外部互联网,打通内外部的协同,实现B2C,B2B。进一步,将CPS网络延伸到生产设备,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系统与物的相连,实现端到端的集成。实现&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的标志是:生产流程智能化,生产设备动态适应个性化的产品需求,是实现工业4.0的关键。&&&&&&& 大数据分析利用&&&&&&&& &工业4.0&时代,制造企业的数据将会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随着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推广、智能装备和终端的普及以及各种各样传感器的使用,将会带来无所不在的感知和无所不在的连接,所有的生产装备、感知设备、联网终端,包括生产者本身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将会渗透到企业运营、价值链乃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工业4.0和制造革命的基石。&&&&&&& 严格来说,按照大数据定义为&每天产生的数据量达到1T&来看,企业管理信息网中(ERP/PDM/CRM/HR等)的数据都不算大数据,所以很多制造企业都感觉大数据分析不够接地气,但是通过传感器随时随地采集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数据、产品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如车联网收集到的车辆运行数据)可以称得上大数据,有了这些大数据,我们需要的就是建模、分析加以利用。这样大数据分析就能够很好的帮助企业、提升企业。&&&&&&&&&& 总体来说,工业4.0关注的企业数据分为四类:&1、产品相关的数据,俗称企业主数据;2、运营数据,一般称为交易数据3、整个价值链上的数据,如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等数据,也是属于企业主数据管理的范畴4、对企业经营分析有价值的外部数据。&【产品数据】&包括设计、建模、工艺、加工、测试、维护、产品结构、零部件配置关系、变更记录等数据。产品的各种数据被记录、传输、处理和加工,使得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可能,也为满足个性化的产品需求提供了条件。&【运营数据】&运营包括组织结构、业务管理、生产设备、市场营销、质量控制、生产、采购、库存、目标计划、电子商务等数据。工业生产过程的无所不在的传感、连接,带来了无所不在的数据,这些数据会创新企业的研发、生产、运营、营销和管理方式。&【价值链数据】&包括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数据。企业在当前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参与竞争,需要全面地了解技术开发、生产作业、采购销售、服务、内外部后勤等环节的竞争力要素。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价值链上各环节数据和信息能够被深入分析和挖掘,为企业管理者和参与者提供看待价值链的全新视角,使得企业有机会把价值链上更多的环节转化为企业的战略优势。例如,汽车公司大数据提前预测到哪些人会购买特定型号的汽车,从而实现目标客户的响应率提高了15%至20%,客户忠诚度提高7%。&【外部数据】&包括经济运行、行业、市场、竞争对手等数据。为了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必须充分掌握外部环境的发展现状以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市场调研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管理决策和市场应变能力的重要手段。&工业4.0落地中国企业,工业大数据是一项重要抓手。利用工业大数据分析,可以找出隐性的问题并预测未知情况的发生,有助于及时地做好预防,避免故障和偏差。&八项计划&1、标准化和参考架构&2、管理复杂系统&3、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4、安全和保障&5、工作的组织和设计&6、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7、是监管框架&8、资源利用效率&这八项计划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指导意见,需要国家、产业、企业每一个层面去具体落实和实践,设计出可操作的行动计划才具备可行性。为了保障&工业4.0&的顺利实现,德国把标准化排在八项行动中的第一位。可以说,标准先行是&工业4.0&战略的突出特点。为此,我们在推进信息网络技术与工业企业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中,也应高度重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及时制定出台&两化深度融合&标准化路线图,引导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案例】国内某汽车制造企业&&CPS及三项集成的实现&&&&&&& 该汽车企业的IT系统经过20多年的建设,ERP、PDM、CRM、HR、MES、WMS、OA等都已经建设,加上各个基地的本地化系统,该汽车集团有60-70多个系统,这些单体系统的建设实现了部门信息的共享和协作,但是孤岛现象严重。随着业务的发展,异地协作、跨供应链的企业协作已经成为集团业务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实现工业4.0战略中的三项集成和信息物理网络是当前该汽车企业IT建设规划的一个重点,连接一切、集成一切是该企业当前IT实现的一个战略目标。&&&&&&&&& 2012年该企业开始论证内部的纵向集成及集成服务平台的可行性,2013年开始实施建设,该项目从数据层面的集成开始做,通过近两年三期的建设,已经集成了20多个系统,实现了多个基地与总部,总部与银行之间的互联互通,按照业务规则交换的数据每天达到3万笔,为各个业务系统、业务板块的实时协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该企业计划将接入更多的系统及欧洲基地的系统,并建设门户系统、BPM系统,车联网系统,从而实现横向集成、端到端的流程集成和实时协作,最终实现智能生产和智能工厂。&&&&&&&& 下图为该汽车企业集团三项集成的规划,是值得学习的一个案例。&&一期:制定集团集成标准化规范,建立服务目录。实现ESB平台核心框架的搭建,通过RFC、MQ等适配器方式将总集团核心系统,生产SAP、销售SAP、SRM、动力MES、DMS、集团QNS、整车QNS应用系统等接入总线平台。统一的监控管理平台已经建设完成,可以全面监控管理系统之间的交互情况。&二期:在一期的基础上,完成全面预算项目相关系统的集成(预算系统、BO系统),WMS项目相关系统的集成,完成海外协同项目、KD项目相关系统的集成;&三期:完成基地WMS、EWM、SRM、QNS、MES系统的集成。&四期:完成经营体、企业级BOM平台、车联网、CEVT银行等的集成。&后续项目:在前期企业服务总线建设的基础上,2015年,将实现协同门户,端到端的业务流程集成整合,持续打造该汽车企业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在不久的将来,该汽车集团将会提供用户直接网上的个性化汽车配置,全程监控汽车完整的生产过程,实现汽车商品的个性化定制。下图为该汽车企业CPS网络架构图:&&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自主变革的基石---制造业管理技术及SOA实践》、《面向服务的企业应用架构---SOA全息架构及特色》两本书是作者参与著作的,是关于实现工业4.0的CPS和三项集成最佳技术SOA架构规划及SOA在制造企业变革中的最佳实践。该两本书既有技术层面的解答,又有业务层面的案例分享是作者多年制造业信息化经验的总结。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企业该如何去思考?请阅读系列文章和技术指导参考书,相信这些经验之谈和实施案例分享能够帮助你拓展思路!&&&&&让企业IT更简单!&&&&&&&&&&&<div class="votes" id="Score
行业:计算机软件
职能部门:市场管理
行业:其他
职能部门:
金币:1271
(共 1 条) 上一页1 下一页
您还不是圈子成员,不能对文章进行评论。请先,待管理员通过申请之后才能进行评论。
| 畅享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没有翻译网页的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