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冲拳15天的效果是否越快越好

开篇语    自《水浒功夫大揭密,总有一款男人适合你》之后,一直想写一些关于武术的东西,也尝试着写了一下,但是最终歇笔。歇笔的原因很复杂,有工作上的不顺,有个人练功时遇到的瓶颈所造成的限制,有对其他门派的不熟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总觉着无法写出自己想要的东西,索性歇笔。    此次再次拿起笔来,距上次写文章已经过了许多时日,这段时间里,随着对本门武术的深入了解及与其他门派的交流,感觉整个人都变了。在交流过程中,我蓦然发现,原来自己追求的,竟一直在我身边,竟从未离开过我。于是煞下心来,再不做其他想,一味只顾练习本门的东西,往往一个单式走上数十遍乃至百遍却乐此不疲,站桩一站二三十分钟而感觉愈发有趣,若非还有俗务缠身,只想一直练下去。    练进去了,练久了,交流得多了,感悟便有了,拿起那本《逝去的武林》看看,与形意门的朋友聊聊,和练拳击及柔术的哥们儿打打,感悟便愈加清晰了起来。每当几杯酒落肚后,每当练得兴起一肩膀撞得路灯直晃时,每当谈性大起江湖事历历在目时,便愈发想将这一切写下来。    于是再次抬起笔来,落将下去,将文字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写的是真实故事,说的是现实事情,我写写,您看看,我写得高兴,您看得好玩,即兴而来,即兴而归,一切随缘。写到关键处,我不强求您看;说到不当深论处,您勿强求我写。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那就沙发
  楼主开新帖,可喜可贺。
  期待,逝去的武林我也看过,且看楼主怎么说
  先支持一个,看过楼主品水浒的那个贴,感觉LZ是谦逊有才学的人,问一下,新的东西是以小说的形式吗?现实的故事是指……?
  Lz大才,静候佳文
  也看了你那一篇,现在继续支持你!  
真汉子!!!!!!!!!!!
  师门渊源    我练过几日咏春,也练过几日擒拿格斗,而我真正的师门却非咏春派抑或军警格斗,而是少林派。    我师父姓彭,名不见经传,生于1950年,九岁习武,湖南江华人。  师父的父亲,是国民党军官,曾从远征军去过野人山。内战爆发后,师父的父亲所在部队被调回国内,与解放军作战,连吃了几场败仗后,师父的父亲对国军深感失望,遂弃军而去,带着细软及枪械还有几个铁哥们,回到了江华。回江华后,他老老实实娶妻生子,种地养家,后来将带回的枪支也卖掉了,表示自己再不愿卷入是非之中,只愿平静过一生。不料三反五反到来,他还是被当作国民党的余孽抓了起来,审判后被镇压了。这件事给年幼的师父极大的刺激,令其性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师父的家族在江华地区算是大家族,师父失去父亲后,总是被一些恶少或贫家子弟殴打,这令彭家的族长十分恼火。师父的大伯为此专程去请几位武师教师父功夫,并告知年幼的师父:“你打了别人只管告诉我,但你不能被人打!”时值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师父才九岁,在长辈的精心挑选后,师父从了师爷习武。    师爷所习之艺系少林一脉,却非如今盛传的大小红锤,而是少年登台、罗汉十八手、二十法、八虎下山、八步赶蝉等。如今盛传大小红锤乃少林武功之基础,不习此艺者不能习少林云云,然我师爷并未传出此艺,其亦为少林派高手,可见所谓基础者,实不能以套路来定。    师爷虽拳术高明,最精者却非拳术,而是两类绝艺——易筋经与少林火棍。师爷习易筋经多年,虽然肌肉不见隆起,却力道奇大,与人动手时一拳能将人由大路边打得飞去水田里。其次是棍法。师爷最习惯用的就是火棍,练习时,点燃一根蜡烛,一棍落下,棍头停在烛顶,不碰火苗而蜡烛灭,此其一绝;唤一人站在三四尺远处,穿带纽扣的衣服,师爷手持火棍,每出一棍而纽扣飞出一枚,而人不伤,此其二绝。    说来惭愧,师爷用易筋经打人之事流传最盛者,竟是其教训儿子之事。  师爷有二子,比师父年长,师父少年时,师爷的二子均已成人,盖因师爷教导无方,又加上环境恶劣,此二子与师爷关系很僵。二子成人后,与师爷分开居住,仍旧时不时闹别扭。一次不知为何,竟动起了手。二子一人手持铁钎,一人手持镐头,与师爷斗,师爷那时年已七十,仍一把便将镐头扯下,掷于地上。另一子持铁钎冲上,也被一把扯下,师爷其时恼怒,双手一用力,便将铁钎掰弯,此皆我师父亲眼所见。事隔多年,师父与我们说起师爷时,仍一脸钦佩道:“他易筋经练得好,虽然那么瘦,力气却那么大,一把把铁钎掰弯,吓得两个儿子跑掉了。”    师爷的棍法好,除了打蜡烛挑扣子外,实战也非庸手可比。  一次师爷给人打短工,负责放马,放马归来后,回家途中忽遇见邻村一人。那人刀法很是了得,喜欢用一把三十斤重的钢刀,他听说师爷棍法好,一直想找他比试,而师爷知其不好对付,遂连番躲避,不与其见面,未料到这次放马回来碰个满怀,那人立刻唤师爷比试,师爷毫无准备,扭头就跑,那人在后紧追。师爷苦于没有家伙,便一头跑进了马厩里,那人拉出刀来,也跟着跑到了马厩外,不见了师爷,便找。    师爷在马厩里待了几分钟,眼睛习惯了黑暗,便找了一根打马的棍子,才两根筷子粗细,随即喊那人进来。那人闻听马厩里有声音,立刻提刀赶了进来,却眼睛一黑,一时不习惯黑暗,师爷趁机接近了他,而那人也算是老手,深怕被偷袭,便将大刀抡圆,猛力挥动,不令旁人接近。师爷见他刀起刀落,便在每一次刀落的当口抬棍一捋他的刀背,将其刀捋到一边,顺势一棍砸其头顶,就这样砸了那人三十余棍,直砸得那人满头是包,索性丢了刀认输为止。    这件事当时在当地传为佳话。    师爷教拳十分认真,师父年幼时扎马,稍一松懈便挨一棍,那苦实在不是什么人都能吃得。教师父练习眼法及手法时,师爷一开始并不教其招数和要领,而是带着师父及其师兄弟去野外,先是徒手捉蜻蜓,捉时不准待蜻蜓落下再抓,而是在蜻蜓飞时便要将其打落。待能随意打落蜻蜓后,再去打麻雀。师父练到手熟时,一个下午能打落八只麻雀。等蜻蜓麻雀都能打落后,再教身法招式,事半功倍。    师爷还有几个师兄弟,各有绝活,有的拳法远近闻名,有的专练扫堂腿。我师父年少时曽与那位前辈开过玩笑,找了四个人坐在一条长凳上,让那人扫,结果那前辈一腿扫过,长凳飞了,四个人齐齐坐在地上。    师爷虽然厉害,但附近山区里还有比他还厉害的,那时有位高手,平日练刀,刀重九十斤,与人拼命时便提着二十斤的刀去打。练时一把刀,打时一把刀。据我师父说,那片地区,只要出现了械斗,一听说有一方请了那人来,另一方必然散去。    师爷一生习武,八十余岁而终,盖因三年自然灾害时无东西可吃,老人身体极度虚弱,中风后死亡。师爷去世前后,唯有师父一人照料,遂将拳经药方等都给了师父,不料在师父料理后事时,部分拳经药方竟被其师兄弟抢走,不知所踪。    这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情了。    待续。
  楼主我来也!
  楼主发文顺便和我们聊聊武术的基本功吧。
  好想学棍法啊。。。。
  师父人很和气,但是并不等于脾气就好。    师父的父亲被镇压后,他心里一直窝着一股火,到底该向谁发,他也说不清楚,他只是仇恨这个世道,在他心里,父亲毫无过错,凭什么被杀呢?年少的师父,变成了一个外表平和,内心激烈的人。    师父十四岁那年,有一次一个人回家,走到半路,踩了别人家晒的谷子,看谷子的男人很生气,就骂了师父一句,谁知十四岁的师父并不听邪,也回骂了他一句。骂过后,那个男的就拿起锄头要打师父了。    师父此时学艺已经整整五年,年纪虽小,打斗的经验却很丰富,那人来到他面前,一锄头横着抡出,师父猛一蹲就是个扫堂腿,立刻把那人扫倒了。扫倒后师父并不迟疑,迅速一脚踩在对方章门穴上,据后来师父说,那人的脸色一下子就苍白了。师父因此很害怕,也没看他到底如何了,一扭头就跑上了山坡,在山里待了整整一天,直到晚上,感觉没事了,才下山奔亲戚家而去。    师爷去世时,师父已经成人,为了生活下去,他什么都干,但功夫从不扔下,他谨遵师爷的教导,每日都练易筋经,一直练到小周天,也就是一口气能连做三十六次。师父的村里有个力大的人,经常和师父比拧扁担,也就是一人握住扁担一头,向相反的方向拧,看谁能拧得动谁。以前师父经常输给他,但自从练了易筋经后,每次都赢。为此师父大喜,更是勤练不辍。有一次,师父和人喝酒,喝到高潮处,那人夸赞自己厉害,师父笑着说:“你信不信我坐在这里就能一拳把你打倒下?”    坐着打人,还要一拳打倒,那是相当不易的,因为坐着很难发力,失去了腿的支撑,坐着的人无法发出整力。那人看我师父一米五的个头,当然不信,就站起来说:“你打。”师父一拳出去正中他胸口,当时就坐在地上了。    多年后师父告诉我,这都是练易筋经的结果。    除了练习易筋经之外,师父还喜欢做功力训练,比如托着一摞砖头站桩,比如边走路边开吸合呼、伸指纂拳,比如抬着土筐子做深蹲等等。有一次,在工地上,一伙民工得知师父力大,便来与他掰手腕,师父见对方有二十多人,自认为无可能全胜,便提了两筐子土,每筐有六十斤的样子,说:“你们谁能照我这个样子做一下,我就和他掰腕子。”说完,师父双手提两个筐,一条腿抬起伸平,另一条腿立在地上,做了个深蹲,而后站起。    就这一下,登时哗然,二十余人没一个能做得出来的,遂都散了。    师父除了在工地上干活糊口之外,还卖山货,比如药材、木材等等,有一次卖木材时,他遇到了本门的一个师叔,也就是师爷的师弟,师父没和他学过艺,但认得他,便远远的站在那里看着。    当时江华卖木材的规矩是这样的:山上的木材被伐好后,捆成一捆,顺着溪流漂到山下的河中,河岸上,坐着买木材的人。买木材的人,一般都是当地一霸,把木材买过来后,再倒卖。买木材的人身边都带着打手或保镖,一捆木材漂下来后,一个保镖会一刀将绳子砍断,一捆木材便散了,然后,两个伐木者要合力端起一根木材的两头,抬到一杆大秤上去过份量,全过好了份量后,买木材的给钱,卖木材的拿钱走人。如果哪个卖木材的认为那个秤有问题或者缺斤少两,卖木材的便会依仗着打手众多,当众教训这个有性格的人。一般卖木材的都是本分的工人,所以也就听凭其短斤少两,不敢吭声。    而师父的这个师叔却不然。他站在那里看着对方的保镖一道把绳子砍开,便弯下腰去,双手端起一根木材,放到秤上。    这个举动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碗粗的木材,二十多米长,还浸了水,那位师叔祖一个人就端了起来,放到秤上,这个力气绝非一般。那个保镖不信邪,看着师叔祖端完了一捆木材,便又一刀砍开了一捆木材,这个师叔祖面无表情,又端完这一捆。那个保镖又一刀砍开一捆,师叔祖又端完了一捆。    连续端完了三捆,一个保镖头头坐不住了,他赶忙从椅子上站起来,一把拉住这位师叔祖的胳膊,笑着说:“兄弟,咱喝酒去吧。”说着,和几个保镖簇拥着,拉着这位师叔祖吃饭去了。整个一幕,我师父都看在眼里,后来他和我们说:“真有本事的,不用大呼小叫,人家一看你,就怕了。”    是啊,习武的人,哪个身上没有一点故事呢?    待续。
  lz还在?留名先    
  文革时期,不让练武,师父每次习武被人撞见,都会受到严厉的质问,比如“你练武做什么”、“世间太平练武做什么”、“没有敌人你练武做什么”等等,师父索性避开人群,跑去山里练习,因此未曾辍武。    人民公社成立后,吃大锅饭挣工分,师父十分不喜,后来他和我说:“劳动一天,那么几个钱,有啥意思?不如我到村里去给人看病赚钱快。”    确实如此。武术和中医从来不分家,所以师爷给师父留了好几个跌打损伤的方子,师父也很喜欢一个人去山里采药,回来后配药。他对药性很敏感,比如松针泡茶,不同的树种,不同的功效,他都很清楚,他绝不可能去采集与他想要的药性不符的松针。而且,他对不同的土壤要求也不同,比如在广东采集的松针,到了湖南绝不能再采集同样的松针,因为土质不同,药性不同。    由于师父深通药性且有方子在手,所以在六十年代缺医少药的乡村里十分吃香,老百姓都信他,他也治好了不少人的病,当然也捞了些外快。可如此一来,地里的活儿就无人干了,因此负责监工的民兵营长很生气,经常说:“小彭很懒,老不上工,我得教训他。”    民兵营长也会几下子拳脚,闲暇时也会打上一套,别人看了也叫声好。但是,他不是练家子出身,拳脚流于形式。师父听说民兵营长要教训他,便找了一天早晨,在营长专门打拳的地方等着。营长出来后,自顾自打了一趟拳,师父就看着他,不吭气。那个营长发现了他,就说:“听说你会两下子,来试试?”师父就上去了。    那时师父才十九岁,天不怕,地不怕,那个营长也年轻,所以打起来就不留手。那个营长一拳打过来,师父一个环步到了他侧后面,一拳砸在他的肋骨上,当时就砸趴下了,怎么也起不来了,师父大摇大摆走了。整个事情也就几秒钟。那次打完了人后,民兵营长对师父开始客气起来,师父也得到了一个绰号——梭镖。    待续。
  师父的父亲死后,母亲再嫁人,嫁人之后,又生了一个男孩姓周。这个周姓男子,自幼对师父就很不友好,长大后,经常说:“你姓你的彭,我姓我的周。”师父为此很不高兴,但并不记恨,仍将他看作弟弟。    有一次,这个姓周的在外面与人口角,偏那个人是村里最老实的,拙嘴笨腮说不出个所以然,这个姓周的遂占了上风,他越说越高兴,最后竟忍不住动手了,那个老实人自然也不相让,但因胆小,下手不够狠,所以胳膊被这个周姓男子打断了。伤人后,他堂而皇之回了家,那个老实人却呼天抢地的被人抬走了,后来这个事闹到了村委,在那个无法无天的年代,村委是可以作出任何事情的。村长听说那么老实的一个人都被打了,就赶忙去看,到了伤者家里一瞧,胳膊断了,当时村长就勃然大怒,立刻召集了三十几号人,要去砸了那个姓周的家。    当这三十几号人到了姓周的家里吵闹时,有邻居赶忙跑到了师父家,那时师父正在睡午觉,那人摇醒师父说:“梭镖哥快去吧,有人要砸你弟弟的家!”    师父大惊失色,鞋都没穿,光着上身,只穿了一条大裤衩,就往他弟弟家跑,到了一看,那么多人,里面有不少是认识的,师父就挨个问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些人都很奇怪,说你怎么来了?师父说这是我弟弟的家啊!    那些人就面面相觑,接着,就开始三一帮俩一伙的走了,不到半个小时,三十几号人都散去了,都说既是梭镖哥的弟弟,那还打什么?    师父就去问村长事情的起因,听说后,师父也大怒,对弟弟说:“你凭什么打人?今天要不是我来了,你这里就被砸烂!打了人还有什么好说?该多少钱赔给人家!”最后,周姓男子赔了对方养伤的费用,师父又领着他上门说了许多好话,终将此事平息。事后,周姓男子对师父很感激,师父说:“你这就想起我这个哥哥来了?不是你姓你的周,我姓我的彭了?”    师父在当地很有威信,直到2010年,当地人还非常尊重师傅。师父和他妻子的关系不好,老年后,二人分居。2010年,他妻子从广州回到湖南江华,想将老房子卖掉,师父说:“你不带我去,我不点头,你就卖不掉。”果然,他妻子回到江华后,村里人一听说她要卖师父的老屋,立刻出来阻止,这个说屋里的某处是他的,要卖就得先给他钱,那个说这屋里的某个东西是他的,要卖就要还给他,折腾来折腾去,屋子始终卖不掉,最后他妻子悻悻而去。    待续。
  师父虽有功夫在身,但平日里并不显露,只是在与伙伴们玩闹时才拿出来用用。一次,一个朋友对他说:“梭镖哥,某某某与我摔跤,我总是摔不过他,怎么办?”师父就告诉了他一个法子,那人以后与人摔跤,果然次次都赢。    原来那个法子就是:不与他对抗,他怎么摔,我都顺着他的力气倒下,我一倒下,他必然用身体压上来,而他用身体将压还未压上来的一瞬间,实际上是无力的,就在这时,我躺地上猛一发力,将其翻倒,同时反压上去。    这非常符合武术的“不丢不顶”的格斗原则,就凭这个,那人摔跤出了名。    另一次,师父坐长途车,那时是八十年代,路上不太平,总有一伙人在路上拦车抢劫,师父早听说过,但从未遇到过,可巧,这次就遇到了。    当时和师父坐在周边座位的还有几人,都是农民。湖南人性情火爆,那几个农民又是结伴而行,且随身都带着扁担,一瞧有五六个人上车抢劫,立刻就有了打的心思。他们就小声商量怎么打,最后发现,缺少一个在车下面把门的,如果劫匪要下车逃跑,没法防住。有个人就看了一眼师父,问他:“你行不行?”师父说可以。  那人问:“那你在车上还是在车下?”  师父说都可以,你们看着办。  那人问:“你下车要多久?”  师父说:“给我一秒钟。”  那人说:“那你去把门!”  师父点点头,对窗边的乘客说:“麻烦你低一下头。”  车窗是开着的,那人一低头,师父略按一下他的后背,双腿一飘就出了窗户,也就一秒。那几个农民也手疾眼快,瞧师父下了车,立刻丢出一根扁担,师父接扁担在手,就窜到了车门那里,刚一到车门处,那几个农民就在车上动起了手。    几个劫匪没想到有人在车上玩命,他们惊慌失措,不是对手,就往车下面跑,刚跑到车门那里,就见我师父在那里守着。有的劫匪不管那么多,硬是往车下跑,结果脚刚一踩到踏板,脚踝上就狠狠挨了一扁担,痛的坐在那里哇哇叫,后面的呆住了,师父就握着扁担站在车门外,谁敢下车就给谁脚踝一扁担,那帮人一个也没下去,等警察来了的时候,他们已经被打瘫在车上。    这其实就是火棍的打法,唤作秋风扫叶。把门就是这个原则,打人是不行的,因为你一打人,他们就会和你对打,那就乱了,乱了他就可能跑掉,所以要打脚,车门高,他再怎么厉害,也得伸脚,伸脚即挨打,既省力又有效。    事后,师父他们还受到了警察的表扬,那个时代有些事情,比现在更人性化一些。    待续。
  不知不觉居然写了这老些?看来每日一小时也能写不少东西,抛开功利想法,才发现写作是多么的美妙。
  还是感觉LZ是在写故事,模仿逝去的武林,却又似是而非
  呵呵,写的都是真事。当然,真事也可以当作故事来看。    模仿么,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模仿,因为我写了这个东西,才理解了《逝去的武林》作者的写作手法。    《逝去的武林》写的都是真的,正因为是真的,所以才写得很平实,我写的也是真的,正因为是真的,所以也很平,呵呵,倒不是刻意模仿,而是一写到真实的事情,笔法风格就变成了这样子。因为事情真实了,就没什么好炫耀的,也没什么好激动的,所以一写,就写成大实话了。    再者,心态也变了,距上一篇稿子,心态变了不少,可能对写作风格也有些影响吧。
  我又来了!努力啊!平凡的才是最真实的!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顶椅子哥 你的水浒那篇 我也很喜欢看啊
  又看到你了,支持。
  青年、中年时期的师父,很有血性,在外面经常打抱不平。有一次他搭长途车回湖南,路上有三个人上车抢钱,被他叫下车去,先打断了一个人的肘部,再挂倒一个,一脚踩在地上起不来,第三个吓得跪地,把钱包拿出来主动交回,可还是被他一脚踹头上,给踹昏了。    还有一次,他去重庆出差,晚上和朋友吃烧烤,有个年轻人向他借火,他把烟头递了过去,那人借火后还给他,他一看烟头没法抽了,就扔了。那个年轻人就不干了,说,我还给你的烟,你怎么扔了呢?你这不是瞧不起我么?    师父说,对不起,我不晓得你们这里的规矩,实在是太对不起了,我给你们赔礼。说着,抱了抱拳。  那个年轻人不干,说,不行,你得捡起来抽一口再扔。  师父说那就太难为人了,我做不到。  话说到这里,那个年轻人的女朋友捡起来烟头,就往师父嘴里塞,被师父一把拉倒在地。那年轻人和同伙见了,一齐站起来,由于桌子多,他们就挨着个的走过来打,被师父一拳一个,全部打倒,一共五个,加上前面拉倒的那女的,六个。他们倒地上一个也起不来,挨我师父一拳,至少二十分钟起不来。师父的朋友就说:“老彭,早听说你打架厉害,今天算是看到了。”    师父有一次和两个朋友做生意,得罪了一个地头上的人,对方叫了二十多个,把他们三个围住了。师父说,这样吧,你把你们那里最厉害的叫出来,和我试试,我是我们这里最矮的,如果和我试试都不行,其他人就算了吧。    结果对方真就叫了一个出来,体格很大,师父说准备好了么?那个人就说你来吧。于是师父一个挂腿就把他撂倒了,就在他倒地的一刹那,又一把把他拽住了,给他留了面子,然后笑着说:“怎么样兄弟?”那人说:“你确实行。”说完,表示不打了,其他人一看这个架势,也就不打了,于是没打起来。多年后师父说:“那要是真打起来,还是很难招架的,对方二十几个,我们就三个,还有一个是不会打的。”    有一次,我和师父上街,看到一帮特警,我说:“你看他们怎么样?”  师父说:“我是不敢打,如果要打,也要等他们脱了那身衣服再打。”    年轻时的师父,火气很大,曾一个人吓跑二十多人,那次他挑着货担子在火车站等车,对方仗着人多来抢他的担子,被他前一个勾拳后一肘就瞬间击倒两个,随后师父一个撤步退到担子那儿,把扁担抄了起来,剩余的二十人看这架势知道不好对付,都走了。但师父年纪大了以后,就安份多了,曾对我说:“闲事少管,管出麻烦是你自己的。”    年纪大了以后的师父,更喜欢和人谈论跌打方子,少了一分火气,多了一种恬淡。    待续。
  马克。
  师父认识我的时候,我已经二十五岁了,一转眼,我们已经相遇了十年。    师父文化不高,刚开始和他学习时,我根本领悟不到要领,也不知道扎马和练习套路究竟是为什么。他教我,我很木讷的跟着学,凭的只是对武术的好奇和一股热情。甚至有时候,我还对他的话产生出非常大的质疑,当着有些师兄弟的面,我还灌输过我那一套,言外之意,师父教的东西,有些不如我自己过去学的玩意好。这些师父都听在耳朵里,都没说什么,他只是在事后对我强调武术的用法,而不是直接否定我的理论。而那时,我心里还不服,现在想起来,这是多么的愚蠢。    习武,最忌不虚心,不虚心,则什么也学不会。    我一直学到近三十岁,才突然对武术开了窍,突然明白了武术的格斗风格和里面蕴含的哲理,那份欣喜,那份激动,绝非一两个小时能说得清的。    许多人都对我近三十岁才领会武术感到惋惜,说,如果你十七八岁就明白了,现在一定是个什么人物.我说,我师父九岁习武,到现在五十多年了,也名不见经传,却仍旧乐此不疲,如此看来,习武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给自己看的,自己高兴就够了,何必去管他人怎么看呢?何必去考虑是否年纪大了,是否惋惜呢?    武术,就是这么个东西,你不明白的时候,怎么看它,怎么不理解,怎么觉着它糊弄人,你一旦明白了,满眼都是拳,满身都是拳,看什么都是拳,走在街上也是拳,吃个饭也是拳,坐在那里也是拳,与人面对面走过也是拳,洗碗都是拳,事事皆为拳,就怕你不明白,看不透。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现在绝大多数年轻人的习武态度,未免感到惋惜,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感。    待续。
  不是,逝去的武林是以李仲轩老人的练功经历为主,兼谈了唐维禄尚云祥等宗师的事迹,重点在于讲述形意拳的练功过程和感受,如果有说到自己或唐尚等前辈如何显露功夫,也必是作为练功要点的举例说明。可楼主通篇只是在说师父如何功夫了得,并无一句说明功夫是如何练成的,更没有自己的练功体悟,因此让人觉得似是而非,是在编故事
  那就是和他写的不一样。  功夫如何练成的,会写到的,思路不一样,写法不同,莫急莫急,有缘者自会看下去。不过你这么急,想来与武术无缘。
  顶一下…  早就知道《逝去的武林》了,一直没看,回头好好读一读。。。  
  记个号
  楼主文采很好哦。。。。。  顺便自我介绍下,我新来的,我练形意。  
  不错,很朴实的文字,MARK一下。
  慢慢顶,小火慢炖。
  有一次,我的师弟和一个孩子短信聊天,那孩子才十八岁,自称体重一百七十斤,身高一米七八左右,说:“我就不信武术能打人。”    那位师弟也很年轻,也就十八九岁,就说那好吧,后天礼拜六,一早晨在体育中心,我们几个和师父一起练拳,到时候你也来看看吧。    那孩子就说:“要不要打?!”  师弟就火了,说:“你是练什么的?”  那孩子说:“我练的很杂,有散打和空手道,还会点柔术。”  师弟说行,你来吧,到时候我让我师父会会你。  那孩子就说:“你不行吗?”  师弟说:“不是不行,而是我师父会更快些。”  那孩子说:“你师父多大年纪?”  师弟说:“六十一。”  那孩子说:“这么大年纪?算了,还是你先和我打吧,我怕我打伤了他。”  师弟当时就冏了,就把短信给我看,我说赶紧让他来,来了再说。  师弟就说行,你来吧。  那孩子说:“我周六一早来,先和你打,再和你师父打!”  我让师弟回了他一条:“不用打,见面就会怕。周六一早八点,不见不散。”    结果周五晚上,师弟收到了那孩子的短信:明天下雨,算了。    这就是眼下许多年轻人的写照,虚弱到这个地步,有胆量诋毁,无胆量玩玩儿。    周六一早,和师父见了面,聊到这个事儿,师父一笑,说:“不用打,看到我他就怕了。”这句话说完,再也不提这个事儿,就和我们练拳去了。练到中午,吃饭时,他问我:“你现在和人切磋多么?”我说有几次,但都是点到即止。师父说:“那还不够,要去打,真打。”他说的真打,绝非带着拳套护具那类真打,而是拳拳到肉的真打,我就笑了,我说师父,时代不同了,我打不起啊,哈哈。    师父还活在他那个时代里,但脾气已经比年轻时小了许多。    一次我和他在街上走,他骑车子,当时人流很大,他的车轮子碰到了一个骑电单车的年轻人的后车轮。那年轻人立刻回头大骂,我的火气一下子就来了,但师父挥挥手,没说啥。    那个年轻人越骂越大声,指着师父说:“你信不信我扁死你!”    师父笑了,说:“年轻人,说话不要这样满,你要扁死我,那扁不死怎么办?你不是很丢脸?你看,这么多人围观,你扁死了我,人家说你欺负老人,你要是被我扁死了,人家又说你没有用,连个老人都打不过。你是不是很划不来?”    那人见师父拿眼瞧他,根本不惧,话里话外都是刺,竟虚了,扭头走了。    习武,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待续。
  练功篇    写了这么多,终于到了练功篇。功是什么?功夫?功夫又是什么?为什么中国武术叫功夫?为什么拳击柔道不叫功夫?功是真实存在的么?它是怎么来的?练出来的?该怎么练?为什么你练就有他练就没有?真功夫是什么样的?是龙探爪蟒翻身么?是硬气功么?是以一敌百么?功要多久才出得来?出来以后是个啥样子?别人会怕我么?会佩服我么?会仰慕我么?我能行侠仗义么?我能飞么?我能想打谁就打谁么?    相信踏入武术之门和想踏入武术之门的人,都曾经考虑过这些问题。  也许您现在再看到这些问题时,会淡然一笑,会哑然失笑,会不屑嗤笑,但是,这曾经是多少少年的功夫梦。只要是梦,就不该受到耻笑,谁无做梦时?    功是什么?  功是积累。功是体能的积累,是硬度的积累,是灵活度的积累,是平衡感的积累,是稳定性的积累,是力的积累,是第六感的积累,是反应能力的积累,是感应的积累,是协调性的积累……功,是令你恢复一定的动物性及杀机的积累。  功该怎么练?  该怎么练,就怎么练,你的师父一定会教你怎么练,而不是你在这里思来想去怎么练。光自己琢磨怎么练而无师父带进门的人,绝对练不出什么好功夫的。  真功夫是什么样子的?  去看看师父就知道了。  我有了功夫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首先可以确定你变不成奥特曼或者克拉克。你还是你,你只会更低调,更谦逊,更容人。别人也不会怕你,也不会佩服你,也不见得仰慕你。你会很寂寞,你会发现你和周围的人都不一样,你会天天想找个无人的地方好好修炼一番,同时你会再也离不开武术这条贼船。    千万不要妄想你练好武术后会变得更帅或者更妩媚。你只会像个动物一样,稍有一点动静就会全神戒备,毛孔张开。一不小心,你还会吓到你的家人,相信我,会的,一定会的。    说到这里,你还想练功吗?还想学武术吗?改主意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还不改主意,那么,就继续看吧。    待续。
  功是什么?    功是积累。功是体能的积累,是硬度的积累,是灵活度的积累,是平衡感的积累,是稳定性的积累,是力的积累,是第六感的积累,是反应能力的积累,是感应的积累,是协调性的积累……功,是令你恢复一定的动物性及杀机的积累。  ==========================================================  
不是很赞同这个,功夫是你练着练着偶然碰到的,而不是练出来的。当然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不会起到聚变效应。
  那您到底是赞同还是不赞同?呵呵。您是学太极的?
  也赞同也不赞同,功夫需要勤奋苦练,当然脑子里也得练着,但你练着练着总会发现突然碰到了东西,然后之前练的突然就升华了,是一瞬间的,这东西说不清,练功的自有体会。  
我练卢氏心意六合拳的,也练太极,不过我们不是套路,都是拆开的单个的东西,没有套路。
  嗯,这我就放心了,我们只是归纳语言不同,心意六合是个好东西。
  绝对赞成楼主说的练功夫会改变人的气质
  我是一直相信武林还是存在的,只是没有以前那样的辉煌了。支持你!中国需要像你这样的人把武术传承下去。
  站桩    学武术,要站桩。当然也可以不站,比如我的师弟去了一家太极拳馆,那位师傅就说不用站,直接打套路就行了。我的一位朋友,算是高手一枚,也不站桩,直接打套路,也练得不错。但从我的角度看,还是要站桩。    如果您只是想,随意练练,锻炼身体,增强柔韧性和平衡感,那么大可以不站,无所谓。如果你想练完了去打,狠狠地打,还想打赢,那么还是站吧。    武术,本是为战场而生的,不打,就不知道站桩的好处,所以不少练武术的,打得不够,便开始大放厥词,那是不对的。    从“打”字而言,站桩有什么好处呢?  你一个马步过去直接撞伤对方膝盖,就是站桩的好处。  你绕着对方走,怎么走都走得稳,就是站桩的好处。  你膝盖一别对方就腿软,就是站桩的好处。  你一会儿在他前面一会儿在他后面,离他咫尺他就是打不中你,就是站桩的好处。  他撞你你不动,你撞他他就摇晃,就是站桩的好处。  他一露出个空隙你就钻进去,就是站桩的好处。    不说了,说得太多显得吹,继续说站桩吧。  许多人一提到站桩,印象中就会有个老头,双腿曲在那里,双手抱在那里,一动不动,没错,这确实是站桩的初步印象。    站桩,首先要双腿微曲,两条腿就好似两张弓一样,向两面张开,那股张开的劲儿,要连着胯部也好似张开似的,同时双臂也要象两张弓一样,环状张开,太极似抱球,少林则握拳置于胯部,好似叉着腰一样。  随后,你的后背,要保持自然形状,既不能刻意的挺直,也不要向前弯曲,而是保持自然形状,该直的地方就直,该弯的地方就弯。随后,腰部保持正直,整个上半身都借着双腿一曲的那股力,“坐”在腰上,胯则往两边开。    此刻,你的身体就好似一个架子,不偏不倚,前后左右保持中正,稳稳当当的立在那里,至于手怎么放,脚是内扣还是外偏,我不说,因为门派不同,方法不同。太极拳就是内扣,少林就未必。    这时候还有个问题,那就是你的脊椎可能会慢慢地不知不觉的弯下去,你的肩膀可能也会慢慢地不知不觉的左高右低,怎么办?    虚领顶颈,有的把这叫做“虚灵顶劲”。  也就是你的下巴,要收,下巴一收,你的脖子自然直,直了,你的头顶就会好似有人拎着一样,顶起来。这便是“虚领顶颈”。在做好这个动作的一刹那,你的脖子会有种“向上跳的一刹那”那样的感觉,保持它,这就是顶劲。    虚领顶颈,会让你全身保持中正,不前不后不左不右,像个盆景架子那样立着。都做好后,你再把屁股一收,让尾椎骨的尖尖对着大地,就是了。    然后你就老老实实的站着吧。站的时候,不要傻站。首先,在站的过程中,你的身体会不自觉的晃动,从而造成“歪”,而你却不知道。所以在站的时候,你要不断体会双腿的力,感受它们是否平均,是否有一条腿在硬扛着一股力。同时,你还要感受你的胯是否开了,腰是否直,身体是否时时刻刻都在保持着中正,你的上身的重量是否作用在腰上,而不是作用在腿上或者膝盖上。    这些都要体会,站一次体会一次。    一开始不要急于求成,有的人一站就是低马,马步压得很低,膝盖伤了。有的硬是要站得很久,以为越久出功夫越快,结果把股骨头伤了。    记住,功夫,不靠你一日千里,而是靠逐渐积累,聚沙成塔,你站着站着,就站出感觉了。你会感到渐渐的心境不再急躁,不再边站边考虑着时间怎么还不到,慢慢地你又会感觉到“入定”,无论周边环境如何,你都是你,不会大受影响,慢慢又会感觉到浑身有力,而力从哪儿来却说不清道不明。    如果你站桩时,能做到闭眼或者双眼下垂,久了你还能有个很奇特的感觉——感应。有人走到你背后,你会知道。    无论是太极桩还是少林桩还是形意桩,站久了都会有这个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走到你的背后你会本能的一抖,立刻进入战斗状态,甚至会回头出手。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个学形意的朋友,上班时老板走到他的背后,他突然一抖回头就是一下子,好在收得快,在千分之一秒时他认出了老板收住了手。    好了,看明白了么?虚灵顶劲,双腿双臂后背好似弓一般蓄力,开胯,浑身保持中正,上半身坐在腰上,沉下来腰,双臀收起,尾椎骨对着地,含胸拔背,感受中正,感受平衡……明白了?真明白了?呵呵,其实你学不会。    首先站桩不是一个靠文字能说清楚的事情;其次各派有各派的要领,我说了这么多未必都说得全,也未必在意识上都能统一;再次就我说的这些玩意来看,如果没有老师指导你就照着练的话会练伤了自己。    武术,绝非你看着文字就能明白的,否则还要师父干嘛?那我说这些究竟是什么目的呢?  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告诉你————习武要毅力。    好,下一步该说说为什么要站桩了。    在我眼里,站桩是为了打,不是为了养神,也不是为了修身,站桩是个很凶的玩意,就是为了打。如果谁告诉你,他越站越得意,越站越飘忽,越站越神游天外、梦入太虚,越站越觉着一切俗事皆不入法眼,你便可以狠狠的揍他了,因为这类站桩,按照行内说法,叫做“甜蜜蜜桩”,完全是不入流的半吊子的感受,不认真的人,站得不对的人才会站出这么甜美的感受来。    待续。
  好,同一秒顶两次,又快又稳。
  为什么站桩是为了打呢?    再说一遍站桩不是傻站着。为什么要站?为什么要虚领顶颈?为什么要身背五弓?为什么要收臀?为什么要保持中正?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为了让你遭罪,为了让你紧张,为了让你有劲儿。    为什么会逐渐的有劲儿?  因为你要是长期保持这个姿势,你感到最累的,应该不是肌肉,而是关节。坚持久了以后,你的关节会得到巨大的锻炼,那么就会增力。这个增力,可不是增加肌肉力,而是筋力。    什么是筋?买块猪腿或牛腿,拿刀砍砍,关节处是不是不那么容易砍开?关节处的韧带等等玩意,就是筋,同时,骨头上的那层膜,也是筋,站桩练的就是筋的力量。    筋力不像肌肉力,它长得很慢,所以站来站去,几个月下来也未必会让你力大无比,但会让你模模糊糊感受到这股力在增大。因此站桩初期,别和别人比,和你自己比。站得久了,已经过了疲劳期了,随意一站就是二三十分钟了,建议可以手托石砖站桩,且应越站份量越重。长期下去,筋力增进极快。就是很苦,很苦很苦,好累好累,累得你直咬牙,有时候身子突突颤抖,真的。    这时候,站桩最怕出错,所以要师父经常给你看看,经常调调。  站对了,你的功夫会站一天长一天,不站一天退两天。  站错了,你站一天伤一天,不站一天只会好一点,越是勤奋伤得越重,最后去医院。所以,没师父的,去找,找不到的,别练。别指望自学学成个超人,能当个正常人就不错了。    过程艰难,自不必说,但是功力一出,就令你欣喜。筋力,比肌肉力好。肌肉你不练,他就下去了。筋力练起来以后,不易下去,老了也不会轻易下去。    从我刚才对站桩描述里,你会发现,站桩时,你的感受是圆的。你双腿如弓,两臂如弓,含胸拔背也如弓,腰是直的,背是直的,这两处就好似一根轴,其他的肢体如弓围着这根轴。如果你站多了,在有了筋力的基础上又感受到了这股“弓力”,那么,这就是最初期的浑圆力。    有了这股浑圆力,你就应该有了“凶”的感觉。  浑圆力,武术发力之基础,打人的力。记住,武术靠力打人,不靠招儿。    浑圆力是很凶的,首先体现在你的体能上,你会发现你的性功能增强。别笑,不信试试。然后,就是阳气极旺,一开始的时候,见谁都想动手,压不住火。特别是站完了桩,去练拳的时候,会越打火气越大,越打越想打人,与人动手,非见血不爽。形意派前辈郭云深半夜在坟地里练功,说的就是这么个理儿。有的中医学院的学生,还会去停尸的地方站桩。    站久了,浑圆力出来了,知道凶了,其实也就有了心魔,功与魔是同时的,此刻千万别惹事儿。所以我说那些个越站越觉着阳光明媚的,是甜蜜桩,该打。    站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逐步走动桩了,不必天天站着不动了。    动桩走起来,更凶。    待续。
  先说一句为啥要走动桩。为了打。拳击有步法,散打有步法,摔跤也有步法,武术怎么可能没步法?站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走起来不但要走得稳,还要走得狠。    拿我们这派来说,有环步、斜步、踏中等等,这都是动桩,说白了,动桩,就是把你一直站着的马步,走起来,走着马步打人。    如环步,对方一来,我就一转,到他侧面去,凭的就是马步的扎实,马步越扎实,越稳,越有劲,我转得就越快、越稳,越狠。一转到他侧面,膝盖一拐他的膝窝,他就会弯腿,腿一弯下盘就被我锁住了,我一发力他就被打。    踏中也是。看你两腿分开处,就是一踏。踏准了踏狠了,我整个人就在你的面前,肩膀把你撞飞。凭的是什么?马步,站桩站出来的马步。这就是动桩,这就是马步会走,又叫活马。    有人说扎马站桩没用,死马。但不知没有死马哪里来的活马?武术的步子,步步要命,一点也不夸张,但是没有基础,则步步挨打。有的说我练过搏击,所以不练站桩,就直接练习动桩吧。可以,和人动手你也未必输,但是别遇到练得好的,遇到了你就难说。    我们这派动桩,先绕着死物走,再绕着活物走。先绕走大树,绕明白了,再绕活人。绕活人可比绕大树难十倍,绕练过的活人更难,难一百倍。    动桩走得顺了,可以了,去继续练力吧,继续站桩,静动结合,同时练力,站桩时托着石砖,不站时去抖大杆子,没大杆子的,最不济,拉引体向上,做俯卧撑吧,抱着个大铁片子扭腰吧,或者仰卧起坐吧,肌肉力筋骨力同时练,不要荒废了任何一方。    等你也能站了,也能走了,也有了点劲儿了,也估摸着浑圆力能发出去一些了,去和人家打,赶紧去打,不要练套路。    待续。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了一个事情:养。    练武术的别忘记了养,养是至关重要的。你站桩,如果站完了不养,你的腿久了就会伤。什么是养?就是放松腿、放松膝盖、放松脚踝、放松腰胯,比如站完了桩去压腿,然后轻轻转动脚踝、膝盖、腰胯,这都是养,必不可少!而且,你练习这些放松动作的时间,一点也不能比练功的时间少,你有空就得练,有空就得放松,只要是没事的时候,最好就揉揉膝盖、晃晃踝骨,动动腰,压压腿,千万别小瞧了这些个动作,不养会出大事的。    我们的骨关节,存储着不少润滑液,你练习桩功的时候,润滑液在消耗,所以一定要压腿等等,你越是养得好,关节里能存储的润滑液越多,你越不会受伤,否则迟早得伤。    这个事儿就说到这里吧。    待续。
  武术就像做菜,从选材到出锅要费些时间
  讲得很好,呵呵 顶一个。
  很好,继续期待~  
  同理  
  今儿先说个题外话————你不是超人。    习武的千万不可仗着自己有两下子就随意惹事,你不是超人。《逝去的武林》里有句话————越怂越好,越怂越是我徒弟。    一开始看得这句话的时候我还不以为然,觉着怂怎么还算是练武的呢?后来练着练着明白了,确实要怂。练武的,你学打学杀,都是为了吃透这个“武”字,绝非是为了到外面称老大、耍霸道,要那样的话你迟早得死。老话儿说:“光棍不斗势力。”说的就是这个理儿。你有能耐,有本事,你能碾碎几颗钉子?再怎么着,你也是一个人,出了事儿,你顶得起吗?    你要是把人家打死打残了,你的家人怎么办?你以后怎么办?你过得了你自己这道关吗?人家要是把你打死打残了,只怕你到那时候才明白,你算个老几哦?    现成的例子在我身边发生过好几个。  我的朋友,有几个坐牢的,有几个改行的。  有的一拳把人家打残废了,躲了一阵,找工作的时候被捉了,坐牢去了。有的不明所以,随意发生口角,人家一打他,他就是一个过肩摔,当场把人给摔死了,他自己还不知道。有的给老板做保镖,老板让他去讨债,他上门一脚,把欠债的给踢飞了,吓得自己也跑了回来,索性辞职不干了。    今儿又看到一个事儿,一个小子得罪了势力,被人家好几十号人当场打死了,起因好小——绊了几句嘴。    练武练的是什么?是精气神,是躲避危险的本能,是脱险的本事,绝非是好勇斗狠,所有练完了就急着找人干架的,都是挨揍挨少了。练武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时时刻刻想着“中正”二字,有事好好说,没事不惹事,老老实实练武,本本分分做人,那才是习武的呢,否则你这个武术就是白学。    武术,练得不单是功夫,还有做人的道理,我们的老祖宗,都是本分的农民出身,我们的功夫,大多数都是在庄稼地里悟出来的,中国武术,与中国的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与中国的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任何离开了这个初衷的做法,都会最终背离武术的宗旨的。    武术提倡练打结合,但绝不提倡打架。做人要厚道,厚道才能知耻,知耻才能真的勇。打架只能打出表面的狠,打不出沉稳与勇气。    就说这么多吧。有空儿继续说动桩。
  为什么练好了动桩,就不要继续练套路了,而是要去打打看呢?    任何一个动桩,都不是简单的走马步,而是练打结合的产物。比如少林的斜行,你一来我就往旁边一走,脚步刚一落地就打你一下。    说起来多简单呐,实际做起来多难呐。    首先就说这个“走”,看本文的可以试试看,有个人迎面过来拿你了,你是不是说走就能走到他旁边的?动桩的基础是静桩,只有扎马严严实实的,走起来才稳当,才快。一开始练习动桩的时候,要走得慢,一步一马,步步扎根,慢才是真理。有的人图快,一开始走得噌噌的,完了真到了打的时候,他走不动了,怎么也走不进去人家的内线,这就是平时练的时候练坏了。记住,一开始一定要慢。    慢了才能稳,稳了才能准。  我最喜欢练习动桩,最长练习的有马步前行、斜行、环步,还有铁臂功,每个步子都要走个百来趟才过瘾,铁臂功我要走六百四十趟才过瘾,原来走八百趟,后来觉着又站桩又走趟子,这个腿损得快,就减了次数。    走过的这些趟子,步步都是马步,没有一步是随意走的,有时候会走出弓步,那也是马步,在我眼里弓步就是马步,二者不分家的。步步为马,就步步都慢,步步都慢,就步步都稳,步步都稳,就次次都狠,所以打人的时候,一下子就钻进去了。    走动桩,绝不是让你光动腿,而是手也要动,每个动桩都是手眼身法步的结合,每个动桩都是打人用的,比如我练习野马分鬃,一步一马一砸,步步是马,步步砸臂,胳膊每次一砸,都是和马步合为一体的,马步一落手臂就落,以整力打人。    动桩练久了,手眼身法步自然而然就合在了一处,马步的力度、准确度、速度都会提高很快,你的筋力也会提高。动桩练到一定程度,应给自己加码,如手爪黄泥团练习,腕缠沙袋练习等等,对于增加筋骨力极有好处。一开始分量不得太重,合适就好,随着练习的年久日深,越加越重,练到一定程度,出手就伤人。    动桩走到熟练时,并不在于一个人能走得多快,而在于二人对阵时,你的反应。有的人练习动桩,和人家显摆,走起来呼呼挂风,那是不对的,真正的动桩,是与人对敌时,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必先动。    有的人把这个理解成了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打他,也对也不对。  首先,敌一动我必先这是对的,但是是先打吗?未必。  应该是敌欲动,我必先走去他的虚位才是。  比如我和他打,他左脚一动,我的右脚必往他的左脚后面走,只要走过去了,就等于踏入了他的虚位,我整个人都在他的侧后面了,他想打我打不到,我打他是随时的。  所以,敌欲动我先动,动的是脚。  而这个脚的动法,与腿、腰、上身、双臂是合为一体的,所以,脚一动,浑身皆动,一骸行而百骸皆行,这就是由步法到身法的转变。    一旦你一脚踏入对方的虚位,你就可以彻底感受打人的爽了。你打他,怎么打怎么有,他打你特别扭。注意,不是打不着,是别扭。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基本功的基础上,所以站桩至关重要,不会站就不中正,不中正就走不好,走不好则力不顺,力不顺就打不好,打不好你就得挨揍。力量练习也非常重要,一定要不断加重,不要一味的练肌肉力,要练筋力,加着重量走动桩,这才能越练劲越大。    觉着走得好了,就去找人切磋,去试试看。    待续。
  没几个人看了哦,比那个水浒差远了,呵呵。    其实我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呵呵,练武术就是这样,越练,越没什么脾气,最后变成自说自话了。写这个的最大目的,是记录自己的心路。
  我在看啊,支持一下。
  不二是铁杆读者,哈哈    你练得怎么样了?
  楼主水浒那篇在讲武术的同时也谈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很精彩。我觉得通过分享练功体会明白如何做人最好不过了。我虽然没练过武术,但通过您写的让我在精神修炼上能够得到提高。支持你。
  跆拳道业余爱好者。我有个经历想让您帮我分析下做的对否?
  好啊,你说。
  今年准备结婚,在上海长途汽车站准备买票看到一新疆小偷偷一女士钱包,我想制止,在我们对峙时又来了好几个新疆人是那人的同伙,我这只有我和我岳父还有我老婆,还拿着很多东西,遗憾的是我没能阻止他们。我心里一直过不去。只好撤了,很丢人吧?
  哦,这个事儿容易,告诉事主一声,然后你带着老少爷们就闪人,你也尽职了,你也跑了,呵呵。没必要对峙,告诉完了就闪人。丢人总比丢命好,可能命不会丢,但伤了谁也不好。除非你横了心了,老子就是干到底!那……只要你手黑腿快就够了。
  谢谢你。
  读者寥寥,点者数百,而与我何足道也?  哈哈,臭屁一个,继续说。  说……什么来着?噢噢噢,动桩。    动桩者,贵不在动,而在“到”也。  对搏击了解甚少的人们总有个错误念头——拳打出去的速度越快,打人越快。这是错的。  我又说回那个电影《叶问》了,日字冲拳打人是不是胳膊动得越快越好?噼里啪啦的机关枪似的?很多人会说是啊,多快啊,你防不住啊。    其实不是的,不信试试看,我只要防住了你的第一拳,你就没有第二拳了。  这个实验我早就做过,而且不止一次。  一次,我让一个学过咏春的同门打我,就是不断的打出冲拳,特别快那种,结果第一拳就让我接住了,我捉着他的右手腕子往回一拦他的左手,他第二拳就打不出了,第二拳打不出,后面的n拳都打不出,只能挺着挨打。  又一次,一个学过半吊子咏春的同门和我说:“我离你这么近(一尺左右),连续出拳打你,你防得住吗?”我说你打吧。他就握个拳头打过来了,我立刻以野马分鬃由上到下狠砸其双臂,刚砸落他的右拳,他的左拳的力的方向就变了,因为那一砸,砸得他整个人都前倾了,失了中正,发力自然就偏,刚一偏,就又被我另一只胳膊狠狠砸在上面,不过四砸,他的身体就严重歪了,遑论发力,最后头上被我轻轻敲了一下。    光凭肢体的快,很难打得过练过的,只要对方拦得住你第一下,你就没有第二下了,所以所谓的机关枪打法都是臆测而已。    那什么才是真的快呢?    待续啊,我要下班了。
  /publicforum/content/free/1/2293130.shtml    看看这个帖子,很说明问题,唉。不说啥了,人都死了,我只想说,假设他学过武术,他可能不会死。因为武术是绝不会教一个人这样去对待冲突的,更不会教一个人轻易涉险。    好了不说了,下次回帖见。
  顶贴。再问一下,民国泰斗为何不写了?很多人喜欢看啊。
  在给楼主介绍一个易武网,里面全是介绍搏击以及预防犯罪知识的。
  顶椅子兄,以前不大关注这方面,差点与高人交臂而失。加油。
  楼主能否回点八卦性质的问题呢?  比如我就好奇李连杰大叔,据说当年在七十年代开始连续拿了9届武术比赛冠军。到现在也没扔下负重桩。  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看法,随便评说两句,拜谢咯。
  д楼主要喝采声,那行,我没事就带人来顶贴。
  作者:风的_影子 回复日期: 22:49:59  回复
      д楼主要喝采声,那行,我没事就带人来顶贴  ==============  哈哈谢谢    作者:关十二 回复日期: 19:14:49  回复
      顶椅子兄,以前不大关注这方面,差点与高人交臂而失。加油。  ==================  不敢当    作者:九州不二 回复日期: 18:10:03  回复
      顶贴。再问一下,民国泰斗为何不写了?很多人喜欢看啊。  ============  有空再说吧。    作者:九州不二 回复日期: 18:28:05  回复
      在给楼主介绍一个易武网,里面全是介绍搏击以及预防犯罪知识的。  ===============  哈哈谢谢    
  作者:半天云锦一江春 回复日期: 19:27:18  回复
      楼主能否回点八卦性质的问题呢?    比如我就好奇李连杰大叔,据说当年在七十年代开始连续拿了9届武术比赛冠军。到现在也没扔下负重桩。    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看法,随便评说两句,拜谢咯。  ================    李连杰是高手,实战能力很强,我看过他的练功视频。说他不会打的人只有两类,一类是外行,另一类是想通过贬低他彰显自己的人。    说实话,能在好莱坞打出天地的亚洲打星,说全是花架子没有真功夫,谁信?
  作者:半天云锦一江春 回复日期: 19:27:18  回复
      楼主能否回点八卦性质的问题呢?    比如我就好奇李连杰大叔,据说当年在七十年代开始连续拿了9届武术比赛冠军。到现在也没扔下负重桩。    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看法,随便评说两句,拜谢咯。  ================    李连杰是高手,实战能力很强,我看过他的练功视频。说他不会打的人只有两类,一类是外行,另一类是想通过贬低他彰显自己的人。    说实话,能在好莱坞打出天地的亚洲打星,说全是花架子没有真功夫,谁信?
  早上过来顶
  这几天更新的不多啊,我可一直在关注啊,加油!!!!!!!!!!!!!!!!!!!!!!!!!!!!!!!!!!!!!!!!!!!!!!!!!!!!!!!!!!!!!
  呵呵,莫急,写一点是一点,其实别看我写得少,真看懂的人更少。    继续,上次说到哪儿了?哦,什么才是真的快。    ---------------    要体验真的快,很简单,你找个人站在你面前,然后让他看着你,你突然一步走到他眼前,这就是真的快。    快,不是单独的肢体的快,而是身法的快,而身法的快,则是手眼身法步的结合的产物,也就是说,快,必然是整个身体都到了对方的眼前。武术里有句话叫做“手脚齐到方为真”,就是这个道理。    做到了手脚齐到,每次对敌,你的身体都会整个儿的走到对方眼前,二人相距不过半尺,你的脚踏的又是他的虚位,想打他,真是举手之劳。    这就是动桩的作用。记住,中国武术是为了杀人而产生的,不是为了比赛,所以打的时候要尽量做到一击即中,而不是耗来耗去,除非你的对手比你的级数高得多,否则你一脚就应踏入他的虚位里,随即手起干掉他,即便同时挨他一下也在所不惜。    写的简单,做得难。    静桩要练习三年,方有小成,动桩要天天走,方有体会,习武不坚持的人,是不会有积累的,积累不到一定的程度,就做不到顿悟,没有顿悟,就什么也没有。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在谈拳,旁边一个学生说:“你说得太好了,我可以跟您学吗?”  我说:“你为什么要学呢?”  他说:“我以前遇到过抢劫的,人家好几个,我害怕,所以想学点本事防身。”  我说:“那你当时怎么处理的呢?”  他说:“我跑了!”  我说:“你看,你不学武术,不是也处理得很好么?”  他愣住了。  我说:“习武未必就是为了打人,不习武也未必就保护不了自己,能跑也是本事,干嘛非要习武?”  他说:“但是,我还是想学点功夫保护自己,我不想跑啊……”  我说:“那好,你看那棵树。”我指着一棵树说:“从明日开始,你靠着树站着,我每天六点半来看你,如果你连续站一个月,天天如此,我们再来谈谈下一步怎么样?”  他立刻不说话了。    呵呵,多少人叶公好龙,多少人恃强凌弱,能真正懂得“武”的含义的,又有几个?能真正把它当作一种文化,而非当作一类技巧的,又有几个?谁能看得懂武术?谁又能客观的对待武术?谁又能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谁又能理解习武之人的心?谁又能看透习武之人的做派?笑笑罢了。    习武之人,一切只为“中正”。    待续。
  听楼主慢慢道来,我觉得练武也是求的内心的一种平静,处变不惊。
  除恶从善,该打还是要打;你跑了恶人还要害更多人。  
中国人出了门就独善其身,所以总是在外国被欺负;你怂,我比你更怂,这才是我徒弟。但遇到大是大非武者不入地狱,谁入!
  过来顶
  我还是想看民国泰斗,这个是纯理论了,那个还有故事情节  
  我还是想看民国泰斗,这个是纯理论了,那个还有故事情节  
  作者:跃马挺戟 回复日期: 13:26:36  回复
      我还是想看民国泰斗,这个是纯理论了,那个还有故事情节  --------------  那好,等这个写毕,再写接着那个,呵呵。其实《民国泰斗》中写的有些事儿,是在我身边发生过的,不过故事性还是强些。
  搬小板凳听楼主讲故事。哈哈。
  你们把我写的这个文,和民国泰斗那个故事结合一下,会发现那个故事里的打法均出于我这个文,也就是说,都是我所练的玩意。    民国泰斗之所以辍笔,也是这个原因,毕竟我所练尚浅,不敢奢谈过多。我写故事和他们不同,不符合武学的玩意我是坚决不写的,那是给武术丢人。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步冲拳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