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上劲的四特酒38度古钟瓷价格在哪里看到钟龄

中国钟表收藏家名人录
我的图书馆
中国钟表收藏家名人录
钟表收藏家沈铭收藏计划经济时期的时间
来源:中国古玩网评论:点击:
沈铭平时爱看和表有关的杂志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通过手机看时间,手腕上的表更多的似乎成为一种装饰品,失去了当年老三件的霸气。有句话叫穷玩汽车富玩表,玩表的确需要实力,不过工薪阶层的沈铭也爱玩,与众不同的是,他收藏的全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国产表。沈铭打开一个普通的黑色电脑包,拿出两个表盒、两个纸盒、还有一堆
沈铭平时爱看和表有关的杂志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通过手机看时间,手腕上的表更多的似乎成为一种装饰品,失去了当年老三件的霸气。有句话叫穷玩汽车富玩表,玩表的确需要实力,不过工薪阶层的沈铭也爱玩,与众不同的是,他的全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国产表。
沈铭打开一个普通的黑色电脑包,拿出两个表盒、两个纸盒、还有一堆用皮筋儿束起的报纸卷。纸卷的长度让人猜到,里面裹的就是他的藏品。他仔细地将它们一一展开,按顺序摆放在桌子上。表盒里装的是最早的一批国产表,两只纸盒里分别是两只秒表,其中一只纸盒的表面还印着毛主席语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鲜明的时代印记,立马体现出沈铭收藏的主题计划经济时期的国产表。
国产表见证历史
上个世纪年代,我国生产的手表如华成、华威等都是自己制造表壳,但机芯还是从瑞士等国家进口的。年,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批机械表正式上市。那一批表被命名为,专门在后表盖上打上了批号。有趣的是天津制造的拼音还给拼错了,写成了,还带口音的。打开的后表盖,可以看到当时的技术还比较简单,但这批表是我国自力更生研究制造出来的,其历史意义非凡。
从开始,到年代末机械部统一制定手表机芯图纸后,这段时期的表沈铭都收得差不多了。他把自己的国产手表收藏专题限定在计划经济时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乃是他亲历过那个时代,对那个时代充满亲切的感情。同时,这样也能看到国产表市场的变化,有一种回顾历史的感觉,具有研究价值。
沈铭笑笑说,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比较便宜。对于我这个工薪阶层来说,每月拿出来几百块钱玩玩表,还能承受得起。有句话叫穷玩汽车富玩表。一块金表起码也得十几万元,更不用提百达翡丽、江诗丹顿等著名品牌了,几十、上百、上千万元的都有。而沈铭收来的表中最贵的不过数百元,多是几十块钱从旧货市场淘的,关键在于历史意义。
年代第一代机械表天津和上海
托人买到的春蕾
第一次对表发生兴趣,是沈铭岁的时候。那是年代中期,因为是独子而没有经历上山下乡的他,正在西二旗第二生产队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早上点下地,下午点多回来,一次劳动时间是两小时。掌握工间休息时间的是他们的带队老师,有一天老师要回城里办事,就把自己的手表交给沈铭,让他做这件事。戴上那块表,沈铭忽然觉得那走针的嗒嗒声那么动听!第二天劳动时,同学们隔一阵儿就问一声,沈铭,是不是该歇歇儿啦!沈铭骄傲地抬起胳膊,看一眼说,还早哪!还差多少多少分!
年代中期,手表还是个稀罕物件儿。当时结婚要求的四大件,又称三转一提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半导体收音机,手表排在第一位。一块上海手表的价格是元,相当于一名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月、普通工人近三个月的收入。
年代末,沈铭参加工作,积蓄一年时间后,托父亲找关系买了一块春蕾。那是他拥有的第一块手表。他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自己竟然会成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国产表的收藏专家。
常去旧货市场捡漏
年代中期,沈铭开始做一些基础物理实验,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仪器设备里有各种表。他对表的兴趣进一步增加。同时对光学仪器感兴趣的他,也对相机非常感兴趣,开始收藏一些相机。那时相机还比较便宜。当时也没有什么收藏的概念,只是喜欢,就玩儿,看见有合适的就买回来攒着。到九三、九四年,由于电子表的冲击,机械表市场开始便宜了。一块儿也就三四十块钱,赶上合适的就买了。
年代中期,沈铭迷上了电脑。那时电脑还属于非常贵的消费品,为了攒一台,沈铭卖掉了自己收藏的三十多架相机。目前手上的藏品还不到十架。与此同时,大概从年开始,钟表收藏开始渐渐回温,但沈铭也买得不多,也就一年买个两三块的样子。这样直到年,沈铭进入了自己的收表高峰期,从当初的一年两三块发展到一次二三十块。年年,是沈铭跑市场最多、收表最疯狂的一段时间。
沈铭的表大多来源于旧货市场,如报国寺、潘家园、城南旧市等,只有少部分是从典当行来的。其中离沈家最近的报国寺,成了沈铭的主要据点。只要在家,没事儿他就溜达过去,踅摸踅摸有啥好东西没有。潘家园也是他的常去之地,常到停车场的人都跟他熟了,看见他去自动帮他找车位。偶尔也会跟朋友去赶鬼市,看看那里能不能捡着什么漏儿。
近三年时间下来,沈铭计划经济这个专题的主要代表产品都齐了,重复的很少再收。从组装外国机芯的启蒙时期,到我国各地厂家自行设计、制造不同机芯的时期,再到统一机芯后的时代,每个阶段沈铭都能拿出相应的代表作。品牌也各有不同,上海的上海,天津的东风、海鸥,北京的北京、燕山、三环,广州的广州,南京的钟山等等,品种十分丰富。
最得意的收藏经历
表收多了,自然也有了心得,拿起来一看就知道货色如何。沈铭收来最贵的是一块元的上海,当时因为一个小系列里正缺那一块,再加上表的品相很好,表面比较新,想想就买了。没想到过了没多久,市场里出现了一批那样的表,价格还低了不少。不过成色都没有那块好,也算平衡了。
最得意的一次,是在潘家园收了一块华成。华成表历史悠久,解放前就开始生产,是中国表启蒙时期的代表作。这块华成出现在潘家园的地摊上,摊主要价元,沈铭摇头,转身便走。几个月中去潘家园总能看到,每次看看问问价,都摇头走了。最后摊主从元一路降到元,沈铭说,你这表除了我也没人要啦!元吧!摊主一咬牙一跺脚,给了。沈铭赶快拿着去潘家园一个修表的朋友那儿,那人拆开了拾掇拾掇,居然能走了。你这可是捡了个大漏儿!要知道华成表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市面上还有一批镀金机芯的华成。那是解放初期,一部分人家为了不露富,将原来的金表表壳拆掉,换上华成的表壳,戴在手上就不那么招摇,这也算是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了。
计划经济的收藏主题已基本告一段落,但沈铭偶尔还是会去报国寺逛逛。看到桌上那一块块带着往日痕迹的旧表,仿佛听说了一段历史,回望了一个时代。而沈铭收来的不仅仅是手表,也收藏了那一段流逝的岁月。
古董钟表收藏家梅强年:与时间和历史一起跳动
  2007年01月31日02:57  &   
  中新社香港一月三十日电专访:与时间和历史一起跳动──访国际著名古董钟表收藏家梅强年
  中新社记者晓萍
  “时间的长河无声无息地流过,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然而,我的指纹却留在一件触摸过的物件之上,钟表──时间的指纹。有一种表,它的指针已连续跳动了一个世纪以上,拥有它,等于同时拥有了时间和历史──我们称之为古董表。”
  与时间和历史一起跳动的,是国际着名古董钟表收藏家、鉴定家梅强年对钟表钟情一生的火热的心。
  香江冬日清凉的夜晚,一家知名的粤菜馆。年逾七十、鹤发童颜的梅强年一脸满足地和记者谈起他的传奇人生。
  一九三四年,梅强年在澳门出生,少年时跟随跨国公司活士集团的大股东、着名的钟表商犹太人史密斯.尼尔学艺,几十年来他刻苦钻研和精心收藏。“跟师傅学习期间,欧美的古董表市场蓬勃兴旺,着名的苏富比及佳士得拍卖行常有古董表的大型拍卖活动,我得以目睹了许多稀世极品,并向瑞士表厂的着名技师请教,因此具备了鉴别精良产品与低劣产品的知识和能力。”使他成为古董钟表收藏大家的是他乐此不疲,终生坚持的追求。
  一纸“古董表鉴证特权”证书,奠定了梅强年在港澳同行中“大哥大”的地位。那是欧洲古董表权威机构授予他的专业荣誉。梅强年是香港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的一位国际公认的华人古董表鉴证家。他始终相信,古董钟表的艺术收藏是古典,也是时尚潮流;是历史,也是生命。
  这位老前辈侃侃而谈,说起古董钟表奥妙如数家珍。“一只钟表的价值取决于四个因素:状况、出处、稀有程度和来源。它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鉴别:第一,看属于哪一类用途;第二,看出产国;第三,看其生产时期。”
  几个世纪前,手表是财富的象征,古董表与它的制造者有密切联系,它是由名厂的高级技师制作出来的特别产品。梅强年介绍,真正的古董表其历史起码在五十年乃至一百年以上。而最具收藏价值的十大名表相继为:百达翡丽、江诗丹顿、爱彼、伯爵、劳力士、卡地亚、萧邦、奥米茄、积架、芝柏。这些当今表坛上的骄子,无论在哪个年代,都代表着成就和历史,为珍藏之极品。
  说着,他还乐呵呵地向记者展示了一块随身擕带的古董劳力士表,还有一个像砖头一般大小的“大哥大”手提电话,让人恍如走入另一个时空。
  梅强年不仅是钟表收藏家,还是香港热心、活跃的慈善家,他将几十年的珍藏用于社会。一九九七年六月,他为香港眼科慈善基金举行锦绣香江中华慈善晚会,并捐出一款自由神像钻石红宝石伯爵金仔挂表,由着名歌星薰妮以港币三十万元拍得,所得款项捐赠给香港眼科慈善基金。香港回归祖国时,他又捐出珍稀名表拍卖筹款庆祝香港回归。
  目前,他正致力在上海筹办一所供伤残人士求学的“希望学校”。
  这几年,梅强年功成名就,年趋古稀的他理应在家颐养天年。但这些年来,他不停来往奔波于香港和内地之间,致力推动内地古董钟表文化和市场的发展。他说:“我有幸生活在中国富强的年代,我要将半个世纪学到的钟表文化播种于中国。”除了在香港有个名为“阿爷个代”的古董名表精品店,近年他还将其收藏的经典古董钟表带到了上海,创办了“古董艺术钟表珍藏馆”。
  下月初,梅强年将在香港举办名表珍藏系列展销会,展出一百件彰显古今艺术的精品,让钟表爱好者一饱眼福。
  采访归来,翻开梅强年的《世界古董表鉴赏》画册,件件价值永恒的艺术品,见证了梅强年一生的奋斗史。
  “人们开始怀旧,开始不断透过追寻历史寻找生命的安定感,看着表面指针的跳动,却见不到它的历史”,“我愿做古董钟表艺术的探索人。我是国家的臣民,我是时代的‘钟表元件’”……这位传奇收藏家的话语像他的收藏品一样隽永。(完)
杰弗里.金斯顿 美国首席钟表收藏家(图)
来源:时尚时间发布时间:关注度:698
  平常在国内,很少有机会接触来自美国的钟表收藏家。在我的印象中,美国人虽然长期占据世界奢侈品消费的头把交椅(钟表消费位居次席)……
  平常在国内,很少有机会接触来自美国的收藏家。在我的印象中,美国人虽然长期占据世界奢侈品消费的头把交椅(钟表消费位居次席)……
  平常在国内,很少有机会接触来自美国的钟表收藏家。在我的印象中,美国人虽然长期占据世界奢侈品消费的头把交椅(钟表消费位居次席),但是他们对于奢侈品却似乎总怀有一种审视且略带质疑的态度,如保罗·福塞就尔就在《恶俗》一书中将镶嵌钻石的手表形容为“以一种新的方式达到了恶俗的水平”,并且“令愚钝的旁观者感到印象深刻”。美国人的这种既享受奢侈又与之保持距离的姿态,在钟表收藏家杰弗里·金斯顿身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大佬亦凡人  杰弗里·金斯顿(JeffreyKingston),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钟表收藏家和美食评论家之一,他的声望不仅来自于他对钟表和美食超乎寻常的热情,更在于他能够将热情转化为理性的文字,并影响了其他很多人。以我个人来说,早在此次采访之前,我就通过各种渠道拜读过不下二十篇由他撰写的关于高级钟表和各地美食的文章,对于他丰富的阅历和精确的语言表达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R-E-S-P-E-C-T,尊重,要知道这个词对我的意义。若你曾喜爱摇滚音乐,哪怕听得再少,也一定对灵魂乐天后艾瑞莎.富兰克林(Aretha Franklin)那首《尊重》(RESPECT)的歌词印象深刻,尤其是结尾处那一声声“给我尊重吧”的呼喊,更是直击人心。说实话,召开制表师大会时真该请她去放声高唱,让她代表全球各地追针计时表的制造者表达心声,也算是对他们的些微敬意。虽然他们在这项制表工艺中要求最严苛、难度最大、又最耗费心血的复杂功能上全力钻研,力求完美,然而不知为何,他们的高超技艺和极致成就却似乎不受重视,总被湮没在众多复杂功能的光芒之下,成为了制表艺术世界里被遗忘的一群。显然,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如果不进行特别说明的话,相信阁下也会和我一样认为这段文字是出自一位外表儒雅、内心细腻的文艺男中年之手;有鉴于作者的物质财富已经足以支持钟表收藏以及在世界各地享用美食美酒的需要,所以还要加上事业有成、精力充沛、衣着体面这一类“高富帅”的标签。可是当我终于有机会与这位钟表界大佬面对面的时候,我之前关于他的各种想象顿时碎了一地。怎么说呢?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年过六旬的长者,他的外表平凡得绝对属于放到街上就找不见的那种。他的着装也很随意,以我在时尚杂志社工作多年的经验判断,他身上穿的旧西装外装、灯芯绒裤子和黑色老头皮鞋加起来也不会超过300元人民币,但是年份却在百年以上。他全身上下唯有手上戴的那款蛇形指针的宝珀全历月相表,能够证明他确实是我要采访的那个人。不得不承认,如果只取手肘以下的部分,他的穿戴与钟表收藏家的身份还是蛮搭的。
纪念古钟表收藏家王安坚先生良知)&&
15:53:14|&&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今天是我国著名的古钟表收藏家王安坚先生逝世21周年的纪念日,21年前的这一天上午,我刚上班不久,他的儿子匆匆走进我的办公室,梗咽地告诉我:“周老师,我父亲今天凌晨突发脑溢血,送医院抢救时已不行了,他去世了!”这一突然的噩耗,惊得我目瞪口呆!昨天下午我还在他的办公室—企业发展部,听他讲述有关收藏方面的信息,他还告诉我,他的《清王朝对钟表的贡献》专著马上出版;并告诉我本月我们“上海市交运局职工收藏协会”活动将放到浙江杭州去,到时参观杭州博物馆和邀请杭州民间收藏人士在一起交流交流;还谈到再过三个月他退休后,将继续把精力放在古钟表研究上,再出几本专著。才一天的时间,不!才十几个小时,我的兄长、良师益友、我的收藏引路人就这么快走了,我禁不住眼泪盈眶……
&&&& 我是1984年初喜欢上钱币收藏的,而后几年在收藏上有突飞猛进,与王先生的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我不会忘记是王先生第一次将我带到在闸北公园宋园茶艺馆举办的一次收藏爱好者交流会并把我介绍给大家的情景;也不会忘记是他介绍我参加“上海市交运局职工收藏协会”并成为第一批会员时的情景;也不会忘记又是王先生鼓励支持我将自己的钱币收藏品参加第一届交运局文化艺术节“职工藏品展览”的……,一个当时已很有名气、比我年龄大16岁的收藏“大家”并未对我这个刚踏上收藏爱好者行列的年轻人有丝毫不屑一顾之感觉……
&&& 我和王安坚先生当时在同一公司上班,办公室又面对面,又因为有爱好收藏这层关系,我们接触较多,因而对钟表收藏家王安坚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可以说王安坚先生一生致力于古钟表收藏和研究,他收藏的各款钟表有300多只,其中既有我国清代以来各式古钟,也有英、法、德、美、日、瑞等国的舶来品。这些藏品中,最大的有高达七尺半,每隔15分钟会发出悠扬的音乐声的德国造的落地报时钟;有重达500克的挂表;有上一次发条可连续“工作”400多天的一台德国座钟;有“钟龄”超过200年的时钟;最难得的要数瑞士的“那丁”、“派蒂克”、“飞利浦”等名表;还有世界公认的名牌航海天文钟如“汤姆司”、“维克名”、“迪克松”等等……
&&&&&王安坚先生不但是钟表收藏家,还是身怀修表绝技的行家,1986年南京博物院三件清朝皇宫宝钟“鸟笼钟”、“仙鹤跳舞钟”、“卷帘打铃钟”,苦于无人修复,院长慕名求教于“钟表王”,王先生终于以“妙手”使宝钟“回春”,不久该三件宝钟随“南京博物院珍品展”在香港展出轰动香江。 王先生还对钟表有很深的研究,先后编写出版了《钟表史话》、《清王朝对钟表的贡献》等专著。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也为民间收藏活动的兴起和私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最好时机。1983年的一天清晨,在上海老北站附近的一阵隆隆鞭炮声中宣布了中国第一家民间收藏馆——“王安坚钟表博物馆”正式建立,
&这个以家庭为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集收藏与展示为一体的特色收藏馆的成立,为中国民间收藏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当时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电影制片厂等新闻单位都对此作了广泛报道和介绍,“王安坚钟表博物馆”自1983年建馆以来,接待中外观众已超过5万人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参观后题赠“钟表之家”、国画大师刘海粟题赠“文艺掇英”、著名书法家钱君淘题赠“钟表王”等等,由此民间收藏热,也因他的带动持续升温。&&&&&& &1985年又在王安坚先生发起和倡导下,“上海市交通运输局职工收藏协会”正式注册成立,大家一致推选王先生任会长,该收藏协会是上海乃至全国在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个被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民间收藏组织
记者专访钟表收藏家李伦 收藏各类钟表1400余种
哈尔滨新闻网 2012年05月04日 05时00分 【显示字体:小&中&大】【打印】【关闭本页】
&&&&哈尔滨新闻网记者 张帆文/摄
&&&&都说收藏水深,而“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日前,记者在道外区靖宇街古玩市场一番搜寻,终于采访到了我市收藏界的“龙头级人物”——钟表收藏家李伦老先生。
&&&&李老收藏40年来,家中收藏各类钟表1400余种、1万余块,从18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从北京、上海老钟表厂的绝版产品到德国名匠的手工怀表、日本彩绘钟面、美国上世纪70年代采瓷壳,李老的收藏跨越国际、纵贯百年。
&&&&虽年逾古稀,但李老收藏的脚步不曾停缓。今年3月,李老飞往香港,在世界艺术品博览会上拍回了一块新宝贝。这块怀表通体是19世纪德国名匠手工制作,内置一撞针式发音盒,定下时间就会响起音乐。
&&&&除了太阳岛内的展馆,李老的很多藏品还存放在这件古玩店里,可店里只卖其他的古物,所有钟表都是非卖品。曾有一位新加坡游客出美金50万元求购,李老摇摇手“喜欢就常来看,决不卖”。“钟表是以秒为单位记录着老哈尔滨的历史,是整个城市的文化遗产,不是我的个人财物。”
&&&&李伦今年75岁,他的钟表收藏历经40多年,早已名声在外,十年前就被评为中国十大收藏家。
一生“钟”情——访吉安古董钟表收藏家黎小吉
11:37&来源:&吉安晨报&&&【字 体:&&】
一生“钟”情
——访古董钟表收藏家黎小吉
&&& 法国皮套钟(清朝)
&&&&& 镶嵌螺钿暗八仙南京钟
&& ■本报记者严爱群&文/图
&&& 18世纪的法国皮套钟,18世纪的德国五音钟,为抵制日货限量生产的永字牌琉璃座钟,嵌珐琅国产广钟……600多只各式古董挂钟、座钟、台钟、闹钟布满了房间,每当整点时分,各式老钟齐鸣,幽扬、厚重、清脆、响亮……宛如一曲安详的音乐交响曲,既悠远深长又直指人心,百年老钟,铭刻着时间,更铭记着历史,它就是时间的指纹,每天置身这美妙的钟表世界,时刻享受着幸福和满足。
&&& 吉安古董钟表收藏第一人
&&& 在吉安收藏圈子里提起老式钟表收藏和鉴定,几乎每个人第一反应就是“找黎小吉啊!”今年50岁的黎小吉是吉安市收藏协会会员,市农机局一名普通职工,他曾经做过木工,当过裁缝,干过油漆工,在单位开车20年。从1995年起,黎老师就开始钟表收藏,第一个收藏是花8元钱从废品收购站收到一个555牌挂钟,现如今他收藏大小老式钟600余只,各式手表数以千计,老式收音、电话机近百台,被吉安收藏界称为吉安乃至江西古董钟表收藏第一人。他家两居室的客厅、餐厅、卧室甚至阳台或挂或放着各式各样的老式钟表。七彩的、墨黑色的、粉色的、鎏金色的,如同一个古色古香的钟表博物馆,他和爱人更愿意称这是“黎小吉古董钟表收藏室”。
&&& 黎小吉收藏的老式钟表有挂钟、座钟、闹钟、手表、怀表等,钟壳材质有红木、檀木、樟木、大理石、瓷器、玻璃等质地,钟面镶嵌有金、铜、铁、瓷、玻璃、贝壳、珐琅等,机芯有老式链条机芯、齿轮机芯、九铃、两铃和单铃。年代最早为同治年间所制,直至清末、民国、抗日、建国、文革、改革开放至今,横跨几个世纪。收藏室有清代同治年间所制的九铃广钟、民国年间的五只南京钟,日本玻璃钟和三面钟,德国的大理石钟和五音钟,山东烟台制造的船钟、永字牌座钟等等,每台都是七八十年以上的“老寿星”。其中一台同治年间所制的九铃广钟,又称紫檀祝寿报刻钟,钟底为檀木嵌贝壳花纹,高50厘米,宽29厘米,重达29斤,是他收藏中最重也是最古老的古董钟。该钟钟面有金箔龙凤雕刻,花色精致,钟芯全为铜制,镶嵌严密,至今行走精准,钟声悠扬。钟芯后还刻有英文。此钟为九铃(正点时9个铃齐响)钟,书上记载十铃钟为皇室专用,民间大多为单铃或双铃,九铃广钟已属珍品,因此他对此钟非常钟爱。黎小吉指着一件件钟表,向记者介绍它们的历史、性能、艺术所在之处,如数家珍,他似乎想在最短时间将这些宝贝背后承载的厚重历史一一灌输给记者。&&&&&&&收藏偶然促成&&& 只为圆祖母心愿
&&& 起初黎小吉并未刻意去收藏钟表或者投资钟表收藏,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与钟表结下不解之缘。小时候,母亲常常跟他提起,奶奶为了家庭生计,白天忙完地里的活后,晚上要为全家老小纺棉织布,家里的 女人们常常是借着老屋天井斜射的月光移动来计算时间,当月光不再照进天井,代表着过了子时该休息了,可阴雨天就没法判断时间。那时奶奶常唠叨要是有一个钟表该多好啊,但当时家里吃饭都成问题,买钟表自然成了梦想。后来他家居住在吉安市老街上,那儿有一条手工街,家门口两侧有三四个钟表修理摊。1978年,高中毕业后的他天天看钟表师傅修表,对钟表内精密的结构产生了浓厚兴趣,那时,他还将家里唯一的手表拆坏了。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花了八块钱在附近废品收购站收到一款555牌旧式挂钟,钟是没法修了才被扔进废品站的,他硬是自己琢磨修好了挂钟。同年,邻居家一台产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极星牌的挂钟已被厚厚的灰尘所掩盖,他如获至宝地捧回家摆弄,这一台老钟的获得使他萌发了收藏钟表的念头,从此,他与钟表收藏结下了不解之缘。
&&& 钟表收藏之路对于黎小吉来说是艰辛的,为此他花费了无法计算的积蓄、无数的假日和全身心的精力。只要获悉哪里有古钟表,他就要想方设法去收购,可有时却徒劳无功。收藏初期,夫妻俩经常为了先收藏钟表还是添置家用发生口角,有一次他把家里唯一的积蓄用来收购了一个挂钟。当他如获至宝地把它捧在怀里时,妻子却生气地带着儿子回娘家了,最终妻子和儿子被他的执着“钟情”所感动,从此也跟着学了不少钟表收藏知识,成为黎小吉得力助手。
&&& 1999年至2001年,他骑自行车到吉州周边郊区、青原区的值夏、新圩、陂头等乡镇,提个大喇叭走村串户收购古钟表,白天吃方便面充饥,晚上睡在农家,可几天下来却所获甚微。同年,他得知井冈山市一位修理钟表的老师傅手中有一台百年九铃广钟的消息后,他和妻子立刻赶到井冈山市,与钟表师傅见面。可是钟表师傅咬定高价不放,两夫妻好说歹说他就是不松口。经过对钟表师傅展开交情战,直至2002年6月,这位钟表师傅终于感动了,才答应将此钟卖给他。而有出差到北京、上海、广州、南昌等地的机会,他则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到古玩市场觅“钟”寻“表”。
&&& 除钟情于收藏外,黎小吉还开始钻研古董钟的历史和性能,买来各类书籍自学修理钟表,10多年下来,他已成了修理机械表、自鸣钟的行家了。一般他收购来的钟表基本是被判了死刑的,但经过他的巧手一摆弄,又能行走准确,音质如新了。
&&& 令他震撼的是,这些德国、法国、美国等钟表刚收回来的时候,木质外壳虽早已破旧不堪,钟摆也是铁渍斑斑,但当打开外壳后,发现里面还是完好如初。里面的仪器非常精密,各个部分蕴涵各国钟表匠师的聪慧与创造,纯手工的制作,让人看到了工匠师的毅力与精神。人们之所以这样喜欢钟表,除了怀念以前的岁月,怀念历史和时间,更主要的是,分秒之间,钟表让人看到真实的再现。
&&& 收藏的魅力着重于感觉
&&& 老式钟表已成为时尚家居不可或缺的标志。在家居装修风格不断多样化的今天,时钟其实也是家中一件重要“道具”,一台散发着历史文化气息的古董机械钟足以使寻常人家的客厅展现出不凡不俗的气派,也使得近几年古董钟表市场风生水起,价格水涨船高,已成为收藏界新时尚。
&&& 关于钟表收藏的心得,黎小吉的故事和经验写成一本书都绰绰有余,据他介绍,国内古董钟表的收藏家目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经从文化的层面及艺术品位上来看待这些东西,他们有相关的专业认识和鉴赏水平,这类型藏家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收藏人士主要是被它们那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形态所吸引,那种打动内心深处的魅力,还有那清脆悠扬、曼妙萦绕的钟声、乐音……越经典的古董自鸣钟,声音就越美。古董钟里那些精密的机芯构造,光是那些木雕、镶嵌、金工装饰等等就足够你慢慢品赏。
&&& 收藏是件很快乐很轻松的事情。刚入门者不妨多看、多问、多思考、多比较,因受感染而产生兴趣,从有感觉那一刻起你就可以尝试踏上收藏之道了。至于去收藏什么,完全看自己的兴趣,看客观条件可以提供些什么。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不少人有个偏颇的认识:只以价格来衡量东西的价值。其实价格和价值有时并不是一致的,尤其当人们失去理性时,不停地追高就有可能跌得更惨。倒不如先去好好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后,再下手购买,反能稳扎稳打。最好多与专业人士和讲诚信的机构打交道,这样起码可以保证不走错门、少走弯路。
&&&&心愿:开设吉安首家私人钟表博物馆
&&& 一直以来,看着满屋的格式钟表,黎小吉内心感到十分满足,近几年有不少外地的专业机构或者藏友邀请黎小吉参与各类展出,他均未考虑,但今年四川一位藏友的一番话让他开始认真思考这些宝贝的未来规划,四川的藏友邀请他带上百余件古董钟表参加四川成都一年一度的庙会,并给予收入分成,黎小吉夫妻俩出于安全考虑拒绝了,对方提醒他:“如果不突破你当前的现状,你的收藏事业将难以上升一个层次,甚至会越走越窄。”在与全国不少钟表收藏名家交流后得知,江苏、浙江、上海、广州有多位钟表收藏家与当地政府或者机构合作开设了私人钟表博物馆,将藏品与文化相结合,为当地未成人和老人免费开放,在当地形成了文化品牌。夫妻俩告诉记者,他们的心愿就是希望在吉安或者井冈山能拥有自己的私人博物馆,还愿于吉安人民,虽然目前遭遇到资金及政策上的重重阻碍,但他们愿意将自己的心愿进行到底,同时也寻求有缘人共同合作,他的博物馆也能成为吉安优秀的文化品牌。&&
&&&&& 德国四百天钟
& &&& “永字牌”座钟
&&& 美国皇冠铸铁钟
&&& 九铃祝寿广钟
&&& 老式西洋钟
&&& 美国七彩瓷壳钟
&&& 珐琅广钟&
古董钟表收藏家 陈国强
&2008年11月18日 17:28&《北京青年》周刊
古董钟表收藏家 陈国强
中国清代南京钟
瑞士音乐动态怀表
&&&&古董钟表收藏家 陈国强
  2/3的藏品都“睡”在仓库里
  Show my a little collection  
&&&&曾经,他在上海南京西路拥有一家超过200平米的钟表店,各种座钟、挂钟、怀表、手表,琳琅满目,当时号称中国最大的古董钟表店;如今,他的古董钟表店迁到了城隍庙,是一个仅有30多平米,不起眼的小门脸。虽然心爱的藏品由于店面狭窄的原因,只能长期躺在家里的库房中,他依旧乐此不疲地随时随地收集各种好玩的、具有升值潜力的各色钟表。他说,虽然自己收藏的这几千件钟表以后的“出路”在哪里还不知道,但他对钟表的那份热情不会改变,“只要我有能力,我会尽可能把我心仪的钟表全都买回家,让自己没有遗憾”。
  与陈国强见面的地点约在他位于上海城隍庙悦宾楼的店里。从商场的正门进入,左手边这间仅有30平米的小门脸就是陈国强目前经营的古董钟表店。店面虽然不大,却满满当当地摆满了各种二手钟表,许多造型奇特的钟表透过玻璃窗吸引了许多行人驻足观赏。作为这家店的主人,陈国强平时进行的就是二手钟表的买卖以及为顾客提供维修钟表的服务。之前,他曾经在南京西路上拥有一家超过200平米的钟表店,被称为是中国最大的古董钟表店,大大小小摆放了上千件钟表。后来,他也曾在金茂大厦开过店。从200平米到现在的30平米,陈国强说自己2/3的藏品都“睡”在自己家的仓库里,只有到有重大展览活动的时候,他的宝贝才有机会出来“露露脸”。虽然现在不能将自己珍贵藏品的故事与别人分享,但他坦言:“随着年纪大了,自己也不像年轻时那么计较了”。这些年,他一直在考虑的是自己及父辈三代人所收集的这些珍贵藏品的出路在哪里。
  陈国强的父亲陈运光曾经也是上海滩有名的“玩表”的人,“我父亲从16岁的时候就跟我爷爷玩这个东西”,现在,80多岁的老爷子依然在收藏钟表。陈国强笑称,收藏钟表可能也是家族遗传的吧。从11岁开始,陈国强就把家里的这些钟表“拆拆摸摸”,跟父亲一样,从16岁时,他开始正式收藏钟表。陈国强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这些藏品以后留给谁”?上大学的女儿对这些古董钟表虽然也很喜欢,但不会把它当作一个职业来做,“传不下去了,这个比较可惜”,他的话中透露着很多的不舍和无奈。他说,自己开的这家钟表店也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去认识那些识表、爱表之人。只要对方真心喜欢这些东西,他就愿意卖给这些人。而如果对方不是真心喜欢,无论价格如何,他宁可不卖。“如果某个人在我的店里看钟表超过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我觉得他是个爱表之人,我会考虑以低价卖给这些与表有缘的人”。陈国强说,一件藏品在他的手中,他了解这款钟的价值,知道这是盲人钟或者其他的什么钟,“但如果卖给了一个不懂钟表的人,他们根本无法了解和体会这些藏品真正的价值”。
  目前,陈国强收藏的钟约有1000多个,表有2000多块。他也承认,做收藏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有时候由于资金的原因错过了自己喜欢的藏品,那种遗憾是终身难忘的。20世纪80年代初,陈国强看到一款造型新颖的钟,这款钟的内部有一只小鸟造型的装置,可以定时飞出来,价格大概20万。他十分喜欢,但由于当时资金不足,他没能买到,这让他一直念念不忘,后来直到购得一款类似的钟,他才稍稍放宽了心。
  在心情烦闷的时候,尤其是自己喜欢的钟表又苦于得不到的时候,陈国强喜欢靠修修钟,给钟上上发条来缓解自己的情绪。陈国强说,现在只要资金允许,他一定会把自己看重的藏品买到手。年轻时,由于资金周转不开,他有时会迫不得已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卖掉,“年轻时就把一些特别好的东西卖掉了”,对此,他非常后悔。后来,他也曾经在香港的拍卖市场看到过自己年轻时以很便宜的价格卖出去的藏品,以高昂的价格成交。这时候,虽然略有遗憾,但有所失就有所得,自己在别的地方又收获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陈国强曾定居在西班牙,也在那时接触到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钟表。现在,为了搜集更多好玩的钟表,他也市场会到世界各地去“采风”。对陈国强来说,收藏钟表完全是自己的喜好使然,不管多少钱,只有自己喜欢,才会决定收藏。作为广东人的后代,他也具有广东人特有的生意头脑,他所收藏的各种钟表都在升值,他的古董钟表生意也给他购买新的藏品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后盾。
  采访中,一位老主顾来找陈国强修钟,这款钟是几年前花6000多块从他的店里买的,现在价格已经涨了一倍,而且这款钟只有找陈国强修,顾客才放心。这时候,墙上的布谷鸟清脆地叫了起来,陈国强又开始了古董钟表店的生意。
  学会等待
  在所有的藏品中,陈国强最推崇的是中国的南京钟。他手中的这款南京钟是他父亲小时候拥有的,也是父亲留给他的两个重要物件之一。父亲告诉他,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变卖这款钟,因为这款钟是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买不到的。陈国强也谨记着老父亲的教诲,对南京钟情有独钟,目前他手上已经收集了100多款南京钟。
  另一件父亲留给他的重要物件就是一本钟表字典。这本手抄字典是父亲对接触过的所有钟表的一个详细的记录,包括钟表的中英文名称、内部机械构造等,按国家和英文名称一一编号,从目录中就可以查到你想要找的钟表品牌,俨然一本钟表“新华字典”。
古董钟表收藏家梅强年:与时间和历史一起跳动
  2007年01月31日02:57  &   
  中新社香港一月三十日电专访:与时间和历史一起跳动──访国际著名古董钟表收藏家梅强年
  中新社记者晓萍
  “时间的长河无声无息地流过,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然而,我的指纹却留在一件触摸过的物件之上,钟表──时间的指纹。有一种表,它的指针已连续跳动了一个世纪以上,拥有它,等于同时拥有了时间和历史──我们称之为古董表。”
  与时间和历史一起跳动的,是国际着名古董钟表收藏家、鉴定家梅强年对钟表钟情一生的火热的心。
  香江冬日清凉的夜晚,一家知名的粤菜馆。年逾七十、鹤发童颜的梅强年一脸满足地和记者谈起他的传奇人生。
  一九三四年,梅强年在澳门出生,少年时跟随跨国公司活士集团的大股东、着名的钟表商犹太人史密斯.尼尔学艺,几十年来他刻苦钻研和精心收藏。“跟师傅学习期间,欧美的古董表市场蓬勃兴旺,着名的苏富比及佳士得拍卖行常有古董表的大型拍卖活动,我得以目睹了许多稀世极品,并向瑞士表厂的着名技师请教,因此具备了鉴别精良产品与低劣产品的知识和能力。”使他成为古董钟表收藏大家的是他乐此不疲,终生坚持的追求。
  一纸“古董表鉴证特权”证书,奠定了梅强年在港澳同行中“大哥大”的地位。那是欧洲古董表权威机构授予他的专业荣誉。梅强年是香港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的一位国际公认的华人古董表鉴证家。他始终相信,古董钟表的艺术收藏是古典,也是时尚潮流;是历史,也是生命。
  这位老前辈侃侃而谈,说起古董钟表奥妙如数家珍。“一只钟表的价值取决于四个因素:状况、出处、稀有程度和来源。它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鉴别:第一,看属于哪一类用途;第二,看出产国;第三,看其生产时期。”
  几个世纪前,手表是财富的象征,古董表与它的制造者有密切联系,它是由名厂的高级技师制作出来的特别产品。梅强年介绍,真正的古董表其历史起码在五十年乃至一百年以上。而最具收藏价值的十大名表相继为:百达翡丽、江诗丹顿、爱彼、伯爵、劳力士、卡地亚、萧邦、奥米茄、积架、芝柏。这些当今表坛上的骄子,无论在哪个年代,都代表着成就和历史,为珍藏之极品。
  说着,他还乐呵呵地向记者展示了一块随身擕带的古董劳力士表,还有一个像砖头一般大小的“大哥大”手提电话,让人恍如走入另一个时空。
  梅强年不仅是钟表收藏家,还是香港热心、活跃的慈善家,他将几十年的珍藏用于社会。一九九七年六月,他为香港眼科慈善基金举行锦绣香江中华慈善晚会,并捐出一款自由神像钻石红宝石伯爵金仔挂表,由着名歌星薰妮以港币三十万元拍得,所得款项捐赠给香港眼科慈善基金。香港回归祖国时,他又捐出珍稀名表拍卖筹款庆祝香港回归。
  目前,他正致力在上海筹办一所供伤残人士求学的“希望学校”。
  这几年,梅强年功成名就,年趋古稀的他理应在家颐养天年。但这些年来,他不停来往奔波于香港和内地之间,致力推动内地古董钟表文化和市场的发展。他说:“我有幸生活在中国富强的年代,我要将半个世纪学到的钟表文化播种于中国。”除了在香港有个名为“阿爷个代”的古董名表精品店,近年他还将其收藏的经典古董钟表带到了上海,创办了“古董艺术钟表珍藏馆”。
  下月初,梅强年将在香港举办名表珍藏系列展销会,展出一百件彰显古今艺术的精品,让钟表爱好者一饱眼福。
  采访归来,翻开梅强年的《世界古董表鉴赏》画册,件件价值永恒的艺术品,见证了梅强年一生的奋斗史。
  “人们开始怀旧,开始不断透过追寻历史寻找生命的安定感,看着表面指针的跳动,却见不到它的历史”,“我愿做古董钟表艺术的探索人。我是国家的臣民,我是时代的‘钟表元件’”……这位传奇收藏家的话语像他的收藏品一样隽永。(完)
访福州钟表收藏家张祖仁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钟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