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滴加过量cacl2干燥剂,的反应现象化学

Hi~亲,欢迎来到题谷网,新用户注册7天内每天完成登录送积分一个,7天后赠积分33个,购买课程服务可抵相同金额现金哦~
意见详细错误描述:
教师讲解错误
错误详细描述:
当前位置:>>>
(2013江苏宿迁)“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Na2CO3)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拟测定某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方案一]沉淀分析法(如图所示)则:&&&(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2)溶液M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3)确定CaCl2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A)静置混合物,向上层清液中滴加CaCl2溶液,如果无沉淀,则过量(B)向溶液M中滴加CaCl2溶液,如果有沉淀,则过量(4)若沉淀A没有洗涤烘干,导致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判断沉淀A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滤液,滴加AgNO3溶液,若________(填“有”或“无”)白色沉淀,则洗涤干净.(5)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含字母m、n的代数式表示).[方案二]气体分析法(如图所示)&&&(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盛稀硫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通过称量________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即可求得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4)理论上[方案二]比[方案一]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原因是________.
主讲:夏莉君
给视频打分
招商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A座4层409
扫一扫有惊喜!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题谷教育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老师要求同学们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钙溶液显中性.【提出猜想】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l;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CaCl2的混合物(填化学式);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猜想4:滤液中溶质是NaCl、Na&2CO3和CaCl2的混合物.你认为上述猜想4有错误,理由是碳酸钠和氯化钙不能共存.【实验探究】(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3不成立.(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问题讨论】小红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小红同学不能(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AgNO3可能与NaCl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含CaCl2.【考点】;.【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提出猜想】根据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可能两者刚好完全反应,可能碳酸钠过量,也可能氯化钙过量,但是碳酸钠和氯化钙不能同时存在进行分析;【实验探究】(1)根据酚酞遇碱变红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2)根据结论是猜想2成立,也就是证明滤液中溶质有:NaCl还有氯化钙,加入Na2CO3溶液后,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可观察到有白色的碳酸钡沉淀生成进行分析;【问题讨论】根据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进行分析.【解答】解:【提出猜想】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可能两者刚好完全反应,可能碳酸钠过量,也可能氯化钙过量,所以猜想2是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CaCl2的混合物;碳酸钠和氯化钙不能同时存在,所以猜想4有错误,理由是:碳酸钠和氯化钙不能共存;【实验探究】(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溶液中没有碳酸钠,猜想3不成立;(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含有氯化钙,证明猜想2成立;【问题讨论】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都能够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用硝酸银溶液证明猜想2成立.故答案为:【提出猜想】猜想2:CaCl2;4,碳酸钠和氯化钙在溶液中不能共存;【实验探究】(1)3;(2)白色沉淀;【问题讨论】不能,AgNO3可能与NaCl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含CaCl2.【点评】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的存在情况,由此可知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重要性,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老师 难度:0.60真题:2组卷:1
解析质量好中差
&&&&,V2.17943将混有氯化钙的食盐25g放入173g水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碳酸钠溶液53g,恰好完全反应.求:(1)原食盐中有氯化钙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设氯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碳酸钙的质量为zNa2CO3+CaCl2═CaCO3↓+2NaCl106
11753g×2%
解得:x=1.11g,y=1.17g,z=1g(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5g-1.11g+1.17g
25g+173g+53g-1g
×100%=10%答:(1)原食盐中有氯化钙的质量是1.11g;(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
小明想用粗盐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他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步骤,请你认真阅读小明的整个实验过程,并在有错误的语句下方划线(提示:共有6处错误).
小明取粗盐少量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用玻璃棒搅拌,待粗盐充分溶解后,把浑浊的食盐水直接倒入已安装好的过滤器中,再将得到的滤液在蒸发皿中加热,一直到滤液完全蒸干,停止加热.
小明计算了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2g、水48g,然后用托盘天平和10mL量筒称量和量取所需的氯化钠和水,再把它们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测定溶液的pH
小明用玻璃棒蘸取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滴在用水润湿的pH试纸上,将试纸的颜色跟比色卡对照,结果pH=7.小明判断该溶液显酸性.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先用水冲洗,再涂上小苏打稀溶液
B.称量物质时,先取用较大砝码再依次取用较小砝码
C.浓HNO3和浓H2SO4的混合物是实验室常用试剂,配制该混合物时,应将浓HNO3缓缓加入到浓H2SO4中,并不断搅拌
D.实验室需要12g食盐(5g以下用游码),如采取左码右物称量,则称取食盐的实际质量比要求的要小
(1)下列实验操作中你认为符合规范的有______A、实验桌上,易燃、易爆药品与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要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B、实验过程中剩余的废酸、废碱溶液应倒入水池中.C、使用浓酸、浓碱要特别注意安全.可以用稀酸、稀碱,就不用浓酸、浓碱.D、为证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火焰熄灭与否E、试管内壁被油脂玷污,先加入热的浓酸溶液洗涤,再用水冲洗(2)量取和稀释的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______、烧杯.(3)需要用溶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密度:1.84g/mL)稀释成20%的稀硫酸(密度:1.07g/mL)100mL.计算需要浓硫酸______毫升,水______毫升.(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实验室有一包含有少量MgCl2和CaCl2的粗盐,某小组同学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第一步将粗盐加水溶解,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搅拌,产生白色沉淀.目的是为了除去MgCl2.某同学提出:“如果把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钾溶液,行不行?”小组同学经讨论,一致认为不可行.理由是会有氯化钾新杂质生成.(2)第二步向上述液体中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并搅拌,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3)第三步过滤.过滤得到的固体沉淀物是Mg(OH)2和CaCO3(填化学式)(4)第四步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试剂A的目的是:用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或把过量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除去等.(5)第五步将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6)若不考虑操作过程中物质的损耗,最终获得氯化钠质量比原粗盐中的氯化钠增多还是减少了?为什么?增加,因为有额外的氯化钠生成.
这是一道分离提纯的综合实验题,除杂的基本原则是除掉原杂质又不引入新的杂质,物理方法首选,化学方法次之,解题时重点考虑各种复分解反应的产物.(1)加入氢氧化钠过量是除掉杂质氯化镁,生成物为氢氧化镁沉淀与氯化钠,换做氢氧化钾产物中会有新杂质氯化钾出现.故答案为:MgCl2会有氯化钾新杂质生成(2)依据复分解反应的书写规律可知答案为:Na2CO3+CaCl2═CaCO3↓+2NaCl(3)分析整个除杂过程可知答案为:Mg(OH)2和CaCO3(4)在反应中氢氧化钠碳酸钠加入量都是过量的,因此要用盐酸除掉使其转化为氯化钠.用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或把过量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除去等(6)分析反应过程可知有两步可生成氯化钠.故答案为:增加,因为有额外的氯化钠生成(其他合理答案亦可)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南菁中学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5个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雾霾是今年“两会”点击率颇高的词汇.下列有关雾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有效减小雾霾
B.化学在雾霾监测和治理中起重要作用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能有效减小雾霾
D.雾霾能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多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雾霾主要是因为温室效应引起的分析
A、根据太阳能的利用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降二氧化碳的排放分析.
B、根据化学在雾霾监测和治理中的作用
C、根据煤火力发电时,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分析.
D、根据雾霾的危害分析
解答: 解:A、太阳能的利用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降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
B、化学在雾霾监测和治理中起重要作用,正确
C、煤火力发电时,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错误.
D、雾霾能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多,正确
点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造成温度升高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
2.化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下列事实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将石油进行分馏 B.用海水晒盐
C.切割大理石作建筑材料 D.用乙醇汽油作燃料驱动汽车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石油分馏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
B、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用海水晒盐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
C、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切割大理石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用乙醇汽油作燃料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
解答: 解: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其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A、在石油分馏过程中,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把各成分分开,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错误.
B、在海水晒盐过程中,水蒸发散失到空气中,食盐留下来,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错误.
C、在切割大理石过程中,只是大理石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错误.
D、在用乙醇汽油作燃料过程中,乙醇和氧气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正确.
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是考查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定义,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3.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称量固体 B.
量取9.5mL液体
稀释浓硫酸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A、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易潮解的性质,不能接放在天平的左盘上称量,会污染药品,腐蚀托盘,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B、量取9.5mL液体,所选取的量筒的量程太大,称量结果不准确;
C、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
解答: 解:A、称量固体时,特别对于易潮解的药品,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操作错误,故A错误;
B、量取9.5mL液体,所选取的量筒的量程太大,称量结果不准确,应选与之相近的10毫升的量筒,故B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注意安全,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
D、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会造成药品的污染,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
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4.下列物质的归类正确的是(
A.复合肥料:硝酸钾、磷矿粉、氨水
B.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C.同一物质:烧碱、火碱、纯碱
D.混合物:空气、石灰石、液氧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A、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B、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C、烧碱、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 解:A、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磷矿粉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氨水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物质的归类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故选项物质的归类正确.
C、烧碱、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表示的不是同一物质,故选项物质的归类错误.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物质的归类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合肥的特征、化石燃料的种类、常见酸碱盐的俗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
B.无色酚酞试液能使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
C.硫酸铵和熟石灰在研钵中研磨,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碱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溶液和铜,进行分析判断.
B、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D、根据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溶液和铜,会观察到有红色物质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酸铵和熟石灰在研钵中研磨,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时要注意酸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而不是酸碱溶液变色.
6.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A.物质形成溶液的pH:
B.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D.形成溶液时的温度: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本题把溶液的酸碱度、金属活动性、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物质溶于水的吸放热现象,放在数轴上进行对比,结合数轴的变化规律及位置关系判断是否符合物质的性质特点,不相符即错误.
解答: 解:
A、食盐为中性溶液,其pH=7,而酸奶为酸性其pH<7、纯碱呈碱性其pH>7,这二种物质的性质与所处位置不对应,所以此图关系错误;
B、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铜银,与数轴关系一致,表示的关系是正确的;
C、利用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根据H为+1、O为﹣2价,可计算H2S中S为﹣2价、SO2中S为+4价、H2SO4中S为+6价,单质S中化合价规定为0,四种物质在数轴上的位置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数轴关系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用数轴法表示化学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7.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7H14O3N2,又称谷氨酰乙胺),它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减肥等效果.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g
B.茶氨酸由C、H、O、N四种原子构成
C.茶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茶氨酸中碳、氧元素质量比7: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B、根据茶氨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B、茶氨酸是由茶氨酸分子构成的,茶氨酸分子是由C、H、O、N四种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茶氨酸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14):(16×3):(14×2)=42:7:24:14,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茶氨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3)≠7:3,故选项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B.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如钠原子和钠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D.一种溶液和一种固体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解答;
B、根据溶液稀释的知识解答;
C、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解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解答: 解:A、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错误;
B、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正确;
C、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离子,故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核外电子数不同,错误;
D、一种溶液和一种固体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不相同,错误;
点评:掌握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溶液的知识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工业上用甲、乙制备化学肥料丙,同时有丁生成.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甲的化学式为NH3
②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③丙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7:1
④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7:44.
A.①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构成,判断物质的化学式、类别,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进行有关的分析及计算.
解答: 解: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生成物甲、乙、丙、丁分别是:NH3、CO2、CO(NH2)2、H2O,因此反应的方程式是:2NH3+CO2CO(NH2)2+H2O,由此可知:
①甲的化学式为:NH3,故正确;
②4种物质中只有CO2、H2O属于氧化物,而CO(NH2)2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③丙为CO(NH2)2,其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4)=7:1,故正确;
④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2×17):44=34:44,故错误;
所以,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重点考查了知识运用能力.
1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时,50g水中加入30g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8.6%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析出晶体的方法以及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据此解答.
解答: 解:A、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错误;
B、t1℃时,丙的溶解度为40g,50g水中加入30g丙,只能溶解20g,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28.6%,正确;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D、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甲和乙都有晶体析出,而在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故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故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1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一定能吸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
D.碳酸盐和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所以和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一定是碳酸盐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A、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单质和纯净物的关系判断;
C、根据碱溶液不能和一氧化碳气体反应进行解答;
D、根据酸能与碳酸盐、活泼金属产生气体解答.
解答: 解:
A、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也会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故错误;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对;
C、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例如二氧化碳,但碱溶液不能和一氧化碳气体反应,故错误;
D、和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不一定是碳酸盐,例如金属铁,故错误;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选项中应用的原理,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
12.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即该转化只需要发生一个反应即能达到由原物质转变为目标物质;利用物质的性质,通过确定一个能实验转化的反应,判断转化关系是否可实现一步的转化.
解答: 解:①氧化铜能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又能与金属铁等发生置换而得到铜,铜与氧气反应则可得到氧化铜,因此该转化关系中的三种物质均可实现一步转化;
②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可一步转化为氧化钙,氧化钙再与水反应又可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钙,氢氧 化钙与碳酸钠可一步转化为碳酸钙,因此该转化关系中的三种物质均可实现一步转化;
③碳酸钠与硫酸可一步生成硫酸钠、硫酸钠可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因此该转化中的三种物质都能实现一步的转化;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
13.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对除杂的运用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③用水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①用稀硫酸除去Ag中混有的Zn
②用点燃烧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CO
③用盐酸除去Fe中的Fe2O3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对健康的影响
①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用聚乙烯薄膜包装食品
③食用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A.A B.B C.C D.D
考点:硬水与软水;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塑料及其应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鉴别、物质的除杂、化学与生活以及与人体健康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正确;②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涤纶没有,正确;③用水灭火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错误,不完全正确;
B、①锌能与硫酸反应,而银不反应,用稀硫酸除去Ag中混有的Zn,正确;②当二氧化碳中含有一氧化碳时,不能用点燃烧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CO,错误;③盐酸和铁以及氧化铁都反应,不能用盐酸除去Fe中的Fe2O3,错误,不完全正确;
C、①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能隔绝氧气,正确;②一氧化碳很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错误;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不能开灯寻找泄漏源,错误,不完全正确;
D、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正确;②用聚乙烯薄膜包装食品,正确;③食用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维生素,正确,完全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很全面,难度不是太大,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4种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
D.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置换时先把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并通过各反应的关系进行溶液质量的变化分析.
解答: 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Zn+2AgNO3=Zn(NO3)2+2Ag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
Zn+Cu(NO3)2=Zn(NO3)2+Cu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A、在a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溶质是三种,故A错误;
B、c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硝酸锌,故B正确;
C、b~c段是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完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的过程,因此滴加稀盐酸,不会产生沉淀,故C错误;
D、d点时锌过量,因此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氢气,故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要求学生熟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能利用活动性判断反应的发生,还要结合坐标分析各段的意义.
15.某K2CO3样品,一定含Na2CO3、NaCl和BaCl2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将13.8g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有NaCl
B.一定没有BaCl2,可能有NaCl
C.肯定有NaCl,还可能有Na2CO3
D.肯定没有Na2CO3和BaCl2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本题为物质成分推断题,样品加入水中,全部溶解,由于硝酸钡能与碳酸钾结合产生沉淀,故一定不会有硝酸钡,可能含有碳酸钠或硝酸钾,根据题干提供的数据,假设样品全部是碳酸钾或碳酸钠,求出生成沉淀的质量,再判断物质的成分.
解答: 解:样品加入水中,全部溶解,由于氯化钡能与碳酸钾结合产生沉淀,故一定不会有氯化钡,可能含有碳酸钠或氯化钠,设13.8g碳酸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
K2CO3+CaCl2═CaCO3↓+2KCl
假设13.8g纯碳酸钠产生碳酸钙的质量为y,则有
Na2C03+CaCl2═CaCO3↓+2NaCl
含有一种杂质是:只能是含有氯化钠,而不能含有碳酸钠.若含有碳酸钠则得到沉淀的质量应该大于10g小于13g,而实际只得到9g,故不可能含有碳酸钠,一定含有氯化钠.
含有两种杂质是: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共存的问题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时,要采用极值法和平均值法.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现有C、H、O、Na四种元素,请选择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
①食醋中含有的酸CH3COOH;
②碘酒中的溶剂C2H5OH;
③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H2O2.
(2)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碳和碳的部分化合物间的部分知识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省略),物质F和X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气体.
①若B为MgCO3,则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②若物质D是一种可做建筑材料的盐的主要成分,D中阴离子的符号是CO32﹣;
③过多X的排放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④写出一个能实现F转化为X的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或其它金属氧化物,或与氧气反应).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2)①根据化合价的规定来计算;
②D可用作建筑材料的盐,故为碳酸钙;
③推知X是二氧化碳;
④根据X是二氧化碳,物质F和X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F就是一氧化碳.
解答: 解:(1)①食醋中含有的酸是醋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故答案为:CH3COOH;
②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答案为:C2H5OH;
③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是过氧化氢,其化学式为:H2O2;故答案为:H2O2.
(2)根据题干信息和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可知:
①在碳酸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3=0,x=+4;
②D是碳酸钙,其中的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
③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④X是二氧化碳,物质F和X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F就是一氧化碳,能实现F转化为X,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①+4;②CO32﹣;③温室效应;④CO+CuOCu+CO2(或其它金属氧化物,或与氧气反应).
点评:做推断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逐步完成推断,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7.根据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化合反应);
(2)农业上不能把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使用的原因2NH4Cl+Ca(OH)2═CaCl2+2H2O+2NH3↑,属复分解反应;
(3)工业上常用脱硫方法减少废气中的SO2,以生石灰(CaO)为脱硫剂,高温下与废气中的SO2与O2化合生成CaSO4,化学方程式为2CaO+2SO2+O2═2CaSO4.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氯化铵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会降低肥效;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2)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属于复分解反应;
(3)氧化钙和二氧化硫、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SO2+O2═2CaSO4.
故填:3Fe+2O2Fe3O4,(化合反应);2NH4Cl+Ca(OH)2═CaCl2+2H2O+2NH3↑;复分解;2CaO+2SO2+O2═2CaSO4.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18.结合图1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b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A”、“B”或“C”),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盛放浓硫酸(填试剂名称)的D装置.如用E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c端通入(填“c”或“d”). 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则应选用可用盛放澄清石灰水(填药品名称)的D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小海用图2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说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
作顺序是②③①④③(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4)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答出一点即可).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4)不同的实验装置,功能不同.
解答: 解:(1)b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
故填: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需要加热,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故填:A;2KMnO4K2MnO4+MnO2+O2↑.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盛放浓硫酸的D装置;
如用E装置收集CO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c端通入;
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则应选用可用盛放澄清石灰水的D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是:先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从a端通二氧化碳,紫色的干燥纸花不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的干燥纸花变色;
再从b端通氮气,把二氧化碳排出,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纸花不变红色,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的干燥纸花变色;
再从a端通二氧化碳,纸花变红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纸花变红色.
故填:浓硫酸;c;澄清石灰水;Ca(OH)2+CO2═CaCO3↓+H2O;②③①④③.
(4)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原理是: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
故填: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9.氯化铁溶液能与铜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以下是印刷线路板的生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③中实验操作的名称是过滤.步骤②实验操作前发生了两个反应:2FeCl3+Fe=3FeCl2和Fe+CuCl2=FeCl2+Cu,
(2)某固体的成分有铁和铜(或Fe、Cu).
(3)步骤③中适量稀盐酸的标志是不再产生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
(4)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回收利用的物质是Cu、FeCl2.
考点: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压轴实验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由题意可知:(1)加入过量铁粉后能够使得固体和液体分离开的方法就是过滤.②中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过量铁粉与氯化铁,氯化铜发生化学反应;
(2)过量铁粉与氯化铜反应,所以滤渣的成份有多余的铁和化学反应生成的铜;
(3)加入盐酸后,盐酸只和铁反应生成氢气,当不再产生气泡时说明鉄已经反应完毕;
(4)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回收利用的物质,了解金属的回收利用.
解答: 解:(1)加入过量铁粉后能够使得固体和液体分离开的方法就是过滤.②中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过量铁粉与氯化铁,氯化铜发生化学反应;故填:Fe+CuCl2=FeCl2+Cu;
(2)过量铁粉与氯化铜反应,所以滤渣的成份有多余的铁和化学反应生成的铜;故为铁、铜(或Fe、Cu);
(3)加入盐酸后,盐酸只和铁反应生成氢气,当不再产生气泡时说明铁已经反应完毕.故加入适量稀盐酸的标志是:不再产生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HCl=FeCl2+H2↑;
(4)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回收利用的物质:Cu、FeCl2.
故答案为:(1)过滤、Fe+CuCl2=FeCl2+Cu;(2)铁、铜(或Fe、Cu);(3)不再产生气泡、Fe+2HCl=FeCl2+H2↑;(4)Cu、FeCl2.
点评:熟练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提纯和回收利用金属;会处理实验流程图.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对一份纯碱样品(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纯度进行测定,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1)甲同学进行如下操作:
①组装好如图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称取6.0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并在其他装置中加入相应的药品;
③称量盛有新制澄清石灰水的装置C的质量;④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滴入盐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再次称量装置C 的总质量;⑥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上图B装置的作用是干燥CO2气体; 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水蒸气),防止它们进入C装置中,出现误差.
【意外发现】C瓶中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同学们感到惊奇并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提出猜想】原因猜想:①是生成的气体中混有盐酸挥发出来的HCl;②是生成的气体流速太快,与石灰水反应产生了可溶性物质[经查资料分析可溶性物质是Ca(HCO3)2,它能与酸反应生成CO2等物质].
【实验探究】甲同学取少量实验后C瓶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依次滴加足量稀HNO3和AgNO3溶液,无气泡但有沉淀产生.据此判断只有猜想①(填“①”或“②”)成立.
【交流讨论】对于如何改进实验,乙同学认为:应将盐酸换成稀硫酸,新制的澄清石灰水换成足量NaOH溶液;丙同学认为:应在装置A和B中间插入一个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装置以吸收HCl(CO2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其反应),并将新制的澄清石灰水换成足量NaOH溶液.
大家讨论后认为:乙同学的方案可行而丙同学的方案不可行.
【请你评价】丙同学方案不可行的原因是NaHCO3饱和溶液吸收HCl时产生CO2,导致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质量增重偏大,造成误差.
【教师点拨】即便换成稀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前后装置中存在的CO2也会使测定出的样品纯度不准确.
【请你改进】在上述基础上,你的措施是两次称量前,均向整套装置中鼓入经NaOH溶液洗涤过的空气,目的是排尽装置中原有空气和反应后残留的CO2,且称量时C装置两端及B装置的出口封闭.
同学们仍称取6.0g试样,用改进完善后的方案重新实验.
【数据处理】装置C实验前后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为2.2g,则样品的纯度为88.3%.(列出计算过程)
【实验反思】若不用上述方法,而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来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选用的试剂是BaCl2或CaCl2溶液.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实验制取气体首先要装置的气密性进行解答;
(2)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解答; 根据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水蒸气),防止它们进入C装置中,出现误差进行解答;
【实验探究】根据滴加足量稀HNO3和AgNO3溶液,无气泡但有沉淀产生,说明有氯化银生成,从而证明溶液中有氯离子存在进行解答;
【请你评价】根据NaHCO3饱和溶液吸收HCl时产生CO2,导致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质量增重偏大,造成误差进行解答;
【请你改进】根据原来装置内空气中存有二氧化碳气体,而使得计算结果不准确进行解答;
【数据处理】根据装置C实验前后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从而求出样品的纯度进行解答;
【实验反思】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或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或碳酸钙沉淀而不和氯化钠反应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实验制取气体首先要装置的气密性,所以组装好如图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图B装置的作用是干燥CO2气体; 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水蒸气),防止它们进入C装置中,出现误差;
【实验探究】滴加足量稀HNO3和AgNO3溶液,无气泡但有沉淀产生,说明有氯化银生成,从而证明溶液中有氯离子存在,说明生成的气体中混有盐酸挥发出来的HCl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所以①成立;
【请你评价】NaHCO3饱和溶液吸收HCl时产生CO2,导致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质量增重偏大,造成误差,所以丙同学方案不可行;
【请你改进】原来装置内空气中存有二氧化碳气体,而使得计算结果不准确,改进措施:两次称量前,均向整套装置中鼓入经NaOH溶液洗涤过的空气,目的是排尽装置中原有空气和反应后残留的CO2,且称量时C装置两端及B装置的出口封闭;
【数据处理】装置C实验前后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为二氧化碳的质量,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88.3%
答:样品的纯度为88.3%.
【实验反思】碳酸钠和氯化钡或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或碳酸钙沉淀而不和氯化钠反应,若不用上述方法,而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来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选用的试剂是BaCl2或CaCl2溶液.
故答案为:(1)装置的气密性;
(2)干燥CO2气体;
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水蒸气),防止它们进入C装置中,出现误差;
【实验探究】①;
【请你评价】NaHCO3饱和溶液吸收HCl时产生CO2,导致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质量增重偏大,造成误差;
【请你改进】两次称量前,均向整套装置中鼓入经NaOH溶液洗涤过的空气,目的是排尽装置中原有空气和反应后残留的CO2,且称量时C装置两端及B装置的出口封闭;
【数据处理】88.3%;
【实验反思】BaCl2或CaCl2溶液.
点评: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综合题,充分的展示了化学知识的方方面面,该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对训练学生良好地思维品质以及知识的严密性有较好的帮助.
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41 p.24 p.25 p.40 p.20 p.13 p.15 p.13 p.18 p.20 p.29 p.13 p.41 p.19 p.16 p.30 p.11 p.11 p.31 p.40 p.38 p.84 p.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南菁中学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南菁中学2015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5个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雾霾是今年“两会”点击率颇高的词汇.下列有关雾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有效减小雾霾B.化学在雾霾监测和治理中起重要作用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能有效减小雾霾D.雾霾能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相关文档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acl2氯化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