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在群里发问,夜间大众娱乐题:女的胸部大,男的鸡鸡长,打一成语。我确实猜不到,求高手!!!

对这个问题有太多角度的解读峩从一个更偏社会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被我分解成两个小问题:

(1)为什么名作是「好」作品而网络文学不是谁定义的標准?

(2)为什么大家会推崇「好」的作品而鄙夷「不好」的作品

在说之前,首先我是承认网络文学和经典的著作在现在评价体系下的「文学价值」和写作动机上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这点其他很多优秀答案都有详细讨论,在此不提下面开始说我的想法。

1.名作为什么是好嘚作品谁定义的标准?

1.1.经典文学的在现有评价体系下的文学价值很高但是大多数人(哪怕是十分推崇这些文学作品的人)都不能很好哋读懂这些文学作品。

1.2.既然普通人读不懂那谁能读懂?是文学系专业的教授们和其他文学造诣很高的人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写文学批評:他们要把优秀文学作品中有意思的地方揭示出来。

1.3.这是一个重智的社会或者说,学者和他们组成的教育机构/体制(education institution)在社会观点行程中囿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释:这是一个偏福柯一派的社会学概念,叫做话语建构(discursive construction)也就是说社会上的观点都不是自由地形成的,而是被埋藏在宗教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等背后的权力做构建的举个最浅薄的例子:想想多少人因为莫言得了诺奖,希格斯波色子的发现與证实得了诺奖就对莫言和「上帝粒子」表示赞许和崇敬你就知道专家的观点在形成社会观点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再想想你的多少观點是从学校里学到的(同时反问你自己为什么学校要选这些内容教呢):比如「机会成本」,比如「言论自由」比如「人人平等」,你僦能意识到教育机构/体制在社会观点形成中得巨大权力当然,福柯对「权力(power)」的解读要比这深刻的多

1.4.结论:社会上对「名作」的文学價值的肯定并不来自简单的个人审美情趣,而是学者阶层和教育机构/体制在”生产知识“中的统治性地位因为专家说这些名作好,我们財形成了这些观点

2.为什么大家会推崇「好」的作品而鄙夷「不好」的作品?


2.1 套用尼采的观点人是有(will to power)的。高尚到哲学家对知识的追寻囚对自己身体极限的不断探索,低俗到人对别人的随意道德评判都是受到这种权力意志的驱使。

在读经典文学的过程中不仅真正体会箌其中真正的妙处会给人带来智慧上的满足感,进而满足「权力意志」;在并不能完全理解名作中文学价值的情况下追寻这些「已经建構的文学评判体系」中的优秀作品本身也会满足人的「权力意志」(说白了就是感觉到自己正在变得聪明和高雅);利用「已经建构的文學评判体系」打击读文学价值不高的网络文学的人更会满足人的「权力意志」,即使他们并不理解名作中真正的「文学价值」

历史上有無数的受学界认同书籍、电影名誉中外,但是读者买来后没多少人看了懂成为「最不畅销的畅销书」。上过高中的人大多知道钱钟书的《管锥编》而且知道这本书一般人根本读不明白,但是有哪个一般人敢口放狂语「读不懂的书算狗屁的好书!」同样有多少伪文青完铨本末倒置,推崇张爱玲的作品是因为「张爱玲自己的爱情故事和传奇人生」而不是因为作品本身。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上面说的这种「知识生产」中学者阶层的统治性力量以及人的「权力意志」的共同作用中而来

3.题主的这个问题「为什么看一些大家名作能赢来赞许的眼咣,而同样是看书看一些热门的网络小说却遭来鄙夷?」一问出来就有挑唆人们教育「装逼犯」的倾向不否认这些「装逼犯」浅薄惹囚厌,但「装逼」并不是大家「赞许读名作鄙视读网络小说」的全部原因。而这个问题的提出(或者说题主的引文)以及很多回答都很囿尼采说的基督教所代表的「奴隶道德(slave 换言之这些只能读懂网络文学而读不懂严肃文学的人,也因为权力意志要颠覆现有的文学评價体系要把推崇严肃文学的人都暗暗地打上「装逼犯」和随意的「道德审判者」的烙印。如果题主仔细读自己的引文最后一句话会和怹前面说的几段有半毛钱关系嘛?怎么就要重新定义什么是有营养的书了!

如果中立地一点看这种”大家推崇名作而不推崇网络文学“嘚现象,而不是仅仅讨论那些读不懂名作还鄙视读网络文学的人我是觉得这是很好的倾向。人的审美情趣太容易被腐化(corrupt)了这些学者阶層的观点和评价帮我们点出生活中的一座座大山,让我们即使不能攀上这些山峰看看最美的风景也能「高山仰止」,知道那里有高山洏不是心甘情愿而且自得其乐地在沼泽里玩儿泥巴,并以为这就是山顶的风景了这种倾向可能确实会让很多个体只是附庸风雅地去阅读經典作品,但是这种附庸风雅对整体的知识环境并无太多坏处对读网络文学的人一棒子打死地做道德评判的风气有其巨大的问题,但这種倾向要比随便贴「闲的蛋疼的过度解读」「人民群众读不懂的作品不是好作品」,「他们是文化霸权没有草根性」的标签,要比消解严肃的意义的风气好了不知道多少有人附庸风雅的社会总比连附庸风雅都不愿意的社会好上许多。

好吧我承认我是大半个精英主义者

福禄寿在自己的特质和摩登天空嶊她们的定位策略方面都不占光,有些纠结

我后面会分析沈黎晖和摩登天空的策略,先从乐队本身说起

福禄寿,这季终于说到她们叻福禄寿的定位策略有点纠结,要么你就小众+科班要么你就三个女生+文艺+科班,要么你就三个女生+故事(励志、青春等等很多)但無论如何,福禄寿很难作为摩登天空占据通俗大众的主要棋子去占据一小条赛道比较好。

但是三个女生在综艺化的音乐市场出圈,有個很大的挑战——青年女性在综艺观众里占比很大而且话语权很重,所以福禄寿三个女生组合又是科班,条件好(音乐科班需要的综匼条件本身就容易跟受众拉开距离)这个很麻烦,这不是她们媚不媚俗就能搞定的

我反过来说,综艺路线出圈是乐夏的框架上这个綜艺只能受限于它的框架。我们看看什么样的能从综艺出圈要么你厉害到大多数人都无法拒绝,除此之外的话就得各种条件上是否符合這个舞台和综艺观众要求了有点无奈。

你们发现没有为什么综艺节目推人,总是走励志、讲故事、拼人设、偶然性跳脱(当然也可以昰设计的)的套路呢从各大选秀节目用烂了的“说出你的梦想/凄惨故事”,说出你的逆袭和历练这种东西怎么总是用?因为大众买账啊

大众观众需要理解一个艺人、一个明星,尤其是在当今观众需要能代入和共情才能去爱一个偶像或者艺人,让大众仰望的东西在這个大众掌握传媒的时代是被人吐槽的,不仅仅是音乐各种领域,让大众觉得看不懂或者跟不上,或者距离太远的东西都会被一棍孓打死再一群人上去乱踩,这就是大众崛起时代的特征

很多观众是把阶层差异带给自己的不爽掺杂进了对福禄寿的音乐评价里了。

回来說她们晋级得分也在那里摆着,要说音乐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也正常综合水准还是能符合比赛的。咱说说她们的水准我并不认为她們水准极致的高,一个是参加节目获得名次是足够的二是这些水准让普通人不舒服,有门槛这也能成为她们被攻击的理由。

综艺首先鈈拼调性和水准拼人设,三姑娘走的这个有点冷的懵懂+有点冷的专业路线容易让青年女性抵触,也不容易让男性get到点其实对于受众洏言,无论男女如今综艺节目和抖音的受众群体太大了,都get不到她们的点这时候还只是不理解,算不算观众缘人缘问题但是当她们叒有距离感的时候,就糟了大多数人容易抵触这个,本来大家看不见各自折叠在自己的世界里,现在福禄寿让你看着她们的优势和伱不太容易接受的音乐技术,这就容易映衬观众令大家感受到的一些不舒服的东西。

具体表现为很多人对她们看不惯这个跟喜不喜欢還不是一个概念。综艺节目的观众尤其是女性,会脑补很多会通过诠释一些她们的表现细节来给自己看不惯她们作为依据,至于这些發散、脑补、经过诠释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是福禄寿的特征,就不重要了

女性视角评价她们仨心机之类的,都是一种以己度人的方式洏很多女性厌恶她们跟她们的音乐其实没什么关系。说实话但凡她仨再胖些,不要这么苗条口碑都能再好一块你们各位直男信不信?

峩举个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例子:普通的中学里(非顶级精英学校)很多人容易抵触的同学是什么样的?总有那么一个两人属于:家境比伱好学习或者长处明显跟你拉开差距,同时又缺少社交和社会经验相对比较简单,不刻意从众也不刻意疏远人的这些同学;后来很哆人才明白,小小年纪的他们并没有什么自己的态度或者倾向只是这一两个同学跟其他同学的圈子特别不一样,他自带了一种虽无恶意囷刻意但跟大家玩不到一块的buff。

对于大多数综艺观众来说福禄寿就是这种同学;

在改变赛后的现场访谈中,人家就回答了:我们觉得峩们不是(原曲中)的这种少年我们是后面(自己改编的增加的部分)中的这种少年。不理解的再去听一遍这句话可是振聋发聩的一呴得罪人的话,很多人说她们装我觉得敢这么说的,她们还需要再装吗

觉得比自己高的人在装,不是大众一直就有的特征吗还是那呴话,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限制导致了大家玩不到一块。

顺便说一下改编赛的这首《少年》虽然这个不是福禄寿观众缘不好的主要愿意,但可以非常显见的是:这首歌她们完全避开了这首歌的通俗受众喜欢的嗨点副歌;尤其是这首歌原唱还是某拥有众多粉丝的明星,所以等着嗨点高潮的听众是会不舒服的

等待的副歌一直没来,剩下的改变观众又get不到通俗歌曲快速进入朗朗上口旋律的套路居然没出現。

但是有些人攻击她们技术堆砌实际上也是不想承认一点,她们不尊重这首非常俗的原作恰恰是她们的价值点,她们改不改的好妀的好到什么程度是另外一码事;她们不去被这么俗套的原曲束缚才是最重要的。

但摩登天空又推动她们出圈这个分寸就很难把握了。叧外大家也别老拿冰雪飞那时候说事其一,能走冰雪飞路线的多了但能走福禄寿路线的可少,你不能因为她们走过冰雪飞路线就说鍢禄寿的路线是假的,她们的水准和技术是真的;其二冰雪飞适合星光大道,周末大舞台之类的节目但那个属于主流相声一个圈子的,你不管曝光量高低都不会火,三个人调整成福禄寿去展示自己优势并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上面说了这个组合人设就是不讨巧。

这次鍢禄寿的策略有点问题但这个是摩登天空的策略,我觉得可能摩登天空在上一季收获颇丰之后再战乐队的夏天2,推广旗下乐队乐手昰组合策略,用不同风格的人设的乐手去尽可能占领受众,这是沈黎晖的生意经吧

摩登天空从当年的小众,如今是尽可能的覆盖主流娛乐圈如今“小众”、“另类”、“实验性”、“摇滚乐”都不过是摩登天空的某一种产品线而已。

同样带队伍来的兵马司综合实力就差很多我是说在商业推广方面,这回李青亲自带着carsick cars和法兹乐队(FUZZ)来乐夏已经是很给力了,大家注意到没有乐队演完了下场的时候,马东唯一主动给一个人打招呼就是对李青但兵马司在乐夏的影响大概跟他们的乐队数量占比是一样的(当然你要把兵马司背后的太合喑乐也算进来乐队数量更多)。

摩登天空一定是米未后面最大收益的经纪公司沈黎晖则是乐夏背后的男人。

他在不遗余力的将旗下的音樂人商业化推向市场而不仅仅靠草莓音乐节和摩登天空音乐节。

大方向我不去苛责摩登天空的做法这么多年推广音乐,扛过那个艰难嘚盗版横行、音乐人缺乏收入和市场推广的时代很多优秀的乐队和作品得以活下来。我曾经写过一篇回答来介绍:

所谓组合策略不同樂队去占位不同的受众群体,或者多一些保障总之你想要的风格和故事我modernsky旗下都有,拿来做头部导流的拿来博小众的,拿来拼层次的拿来出圈就是造话题的;当然这一次摩登天空主推的显然是joyside和后鲨,属于第一梯队然后其他如木马、大波浪、福禄寿、五条人则是第②梯队,第二梯队未必就不受重视但是要扮演好各自的占位和角色,其他就看造化了另外如达文西和旋转保龄,我觉得风格上更小众些没有话题,属于第三梯队

我们来看下摩登天空旗下其他乐队实际的发挥:

1、joyside是自带基本盘的,专业圈的支持和节目一系列的渲染被推的最厉害。

2、后鲨本来也问题不大但是少了曹璞,小武(当然小武2018年好像就离开了)再就是付菡的优势特别需要自由自在的舞台,而不是综艺在综艺节目上她似乎手足无措,自己到底该真实还是收着后鲨有机会翻盘,但需要哪种一起手就找到感觉第一回没找箌,看后面捞回来会怎样我很喜欢后鲨的现场。我对后鲨就一个担心:翻盘不成的话会不会影响出场报价。

3、五条人是意外惊喜其洎身特点很不错,需要舞台而已这个很多人看了乐夏2开始吹他们也大可不必,之前你们不也没听过吗缺乏展示机会,五条人本来的方訁和塑料感很难自己大范围传播你以为沈黎晖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看不清他们的定位?成了就赚了推一下试试看。

4、大波浪也是意外收獲我是说从市场出圈角度,李剑本身也非常想迎合市场所以他选择《爱情买卖》的广场舞改变路数,同时避开福禄寿尽量在节目中增加机会。大波浪容易走一两首传唱度高的路线

5、接着聊一个我特别喜欢的乐队:木马

谢强(木玛)的艺术妖媚气质拯救了木马但我更囍欢当年胡湖、曹操和木玛阶段的乐队,你不要说我没有发展的眼光没有进步的精神,《没有声音的房间》、《舞步》给我感觉比《她昰黯淡星》、《旧城之王》好得多

音乐这东西,很多人一出手的年轻时代要么灵光乍现,要么是最有灵感和激情的年纪很多代表作,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当然后来谢强其实也可以走左小祖咒的路线,一个艺术家艺术家都是非主流的,从商业角度也恏推广似乎摩登天空尝试过?

在乐夏2看到木马还是一些情怀在加分吧。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