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接种方法打药后几天见效

五种杀菌剂可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
五种杀菌剂可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
作者:吉用铨
16:35 来源:201305 浏览:次 &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有效药剂,江苏省海安县植保站对五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白粉病发生初期,分别使用5%己唑醇ME60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43%戊唑醇SC96.75g/hm2、12.5%烯唑醇WP93.75g/hm2和20%烯肟·戊唑醇SC120g/hm2,对水750L/hm2 均匀喷雾,药后10~20d的防效均可稳定在83%以上。
一、材料与方法&&& 1. 供试药剂与试验剂量 (1)20%烯肟·戊唑醇SC (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试验剂量(有效成分用量,下同) 设60g/hm2、120g/hm2;(2)12.5%烯唑醇WP (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试验剂量设93.75g/hm2、140.625g/hm2;(3)43%戊唑醇SC [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试验剂量设96.75g/hm2、161.25g/hm2;(4)5%己唑醇ME (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试验剂量设60g/hm2、75g/hm2;(5)15%三唑酮WP (江苏剑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试验剂量设135 g/hm2。&&& 2.施药方式 采用工农—18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进行喷雾,药液均采用2次稀释法配制,喷施药液量750L/hm2。&&& 二、结果与分析&&& 1.对白粉病、赤霉病防治效果。见表1。 <IMG style="MARGIN: 0cm 0cm 0 WIDTH: 642 HEIGHT: 550px" class=MsoNormal border=0 alt="" align=center src="http://www./liv_loadfile/folder87/folder112/fold1/_.jpg" width=850 height=526
&&&& 三、小结与讨论&&& 三唑酮是目前生产上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主要药剂,该药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面积使用,至90年代初就已有抗药性菌株产生的报道,且抗性菌株的产生逐年上升。本试验通过验证,为生产上选择新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提供了依据。在小麦生长后期白粉病初发时,使用5%己唑醇ME60g/hm2、43%戊唑醇SC 96.75 g/hm2、12.5%烯唑醇WP93.75g/hm2以及20%烯肟·戊唑醇SC120g/hm2,对水750L/hm2 均匀喷雾,对小麦白粉病防效均稳定在83%以上,并可有效控制20d 以上,且对小麦生长安全。12.5%烯唑醇WP140.625g/hm2 对小麦赤霉病有一定的兼治作用,其他药剂兼治作用弱。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植保植检站)
友情链接:
COPYRIGHT JIANGSU PROVINCE COMMISSION OF AGRICULTURAL
主办: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承 办: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科技教育处 江苏省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苏ICP备号
电话:(025)
地址:南京市龙江小区 月光广场8号 邮编210036
E-mail: 技术支持:&&14张图,速解不一样的小麦白粉病!_191农资人-爱微帮
&& &&& 14张图,速解不一样的小麦白粉病!
1、大面积发生的地块,小麦叶片上出现大量粉状物,这样的菌源数量真够大的,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大家对病害的预防意识还是不够,如果提前或者发病初期打药,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2、小麦旗叶上部布满了白粉菌产生的霉层,这样会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最后导致小麦产量、品质下降。说实话到了这种地步才想去打药,效果可想而知。3、看下小麦白粉病病菌在叶片上的表现——一堆一堆的粉状物,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霉层白里有点灰,那个灰色的其实就是白粉菌形成的闭囊壳,后面的图文中有详细介绍。4、小麦白粉病已经扩散到穗上了,注意,可不要与赤霉病搞混了,赤霉病后期是橘红色的。5、小麦白粉病病菌孢子放大后表现,图片上由于白粉病与锈病混合发生,因此有点粉色,另外由图片可以感觉出小麦白粉病病菌在表面居多,因此用药时使用具有铲除作用的杀菌剂效果更好。以上图片看了这么多,有人说你怎么就敢说这是小麦白粉病呢?我还说这是赤霉病呢,嘿嘿,这个病菌咱们是专门做过镜检的,接下来把镜检的图片也分享给大家,同时也把小麦白粉病病菌的整个生长过程分享给大家。6、如图所示,小麦白粉病一般是以粉孢子侵染,繁殖,属于无性态繁殖,图片上的一个一个椭圆形的就是小麦白粉病的粉孢子,他们可以借着风雨等其他外力从越冬的病残体上飘落到小麦的叶片上。7、掉落在小麦叶片上的粉孢子萌发,产生吸器,吸器在植物组织中吸收营养供小麦白粉病菌丝体生长,菌丝体继续再产生粉孢子,粉孢子再萌发再侵染,如此循环往复。由于粉孢子的繁殖能力很强,如果长期处于温暖干燥的条件下,则小麦白粉病比较容易大面积发生,这是因为小麦白粉病的粉孢子具有吸水的特性,在温暖干燥的条件下,其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分正好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适合其生长繁殖,而当有降雨或者相对湿度很大的情况下,小麦白粉病的粉孢子会过度的吸水导致胀破,从而丧失侵染能力,这也就是为啥一般雨季或者湿度大适合小麦白粉病一般发生较少的原因,由此可知,当小麦白粉病发生后,打药的时候药液量一定要足,最起码要保证一亩地的药液量在30L以上,大概就是两桶水,这样药剂起到防治作用,大量的水也会让粉孢子胀破,降低其侵染能力。8、当小麦白粉病病菌遇到一些逆境的时候,其菌丝体会发生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由子囊包被,子囊又由闭囊壳包被,闭囊壳抵抗外界逆境能力强,这样闭囊壳可以有效的保护住里面的子囊孢子,在田间我们看到的白粉病霉层中的小黑点其实就是闭囊壳。9、如图所示,压开一个闭囊壳,可以看到其中的子囊,小麦白粉病的一个闭囊壳中大概有9-30个子囊,而一个子囊中通常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在条件合适情况下再度萌发,成为下一次的侵染来源。10、小麦白粉病闭囊壳中的一个子囊,可以看到,这时候正在形成子囊孢子。这是沈阳农大王海宁准博士帮忙制作的,咋样,专业吧。11、最后,将整个小麦白粉病的病菌归纳到一张图上,大家可以对着图,去捋一下,从粉孢子的萌发与侵染;从子囊孢子的萌发与侵染去更好的理解小麦白粉病到底是如何发生和扩散的。最后说下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小麦白粉病由布氏白粉菌属引起,主要在温暖干燥条件下容易发生,生产上还是推荐大家预防为主,预防的时候可以结合一喷三防或者防治其他病害的时候,每次打药加点三唑类的或者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药剂。如果白粉病发生了,那就需要重点去防治了,防治时候注意以下两点:A,药液量一定要够,至少每亩地打上两喷雾器(这里指的15-20L的那种喷雾器),打匀打透,而且要加展着剂,这样才能保证药液很好的在叶片或者穗部分布,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B,药剂选择上,个人感觉对白粉病效果比较突出的有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三唑酮、氟环唑、氟硅唑等),还有就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等),预防的时候随便选这两大类中其中一种就好,而发生后,则需要将这两种杀菌剂混合使用,而在这些药剂中,个人认为以醚菌酯+戊唑·咪鲜胺,效果要更突出,这是因为醚菌酯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可以有效的抑制病菌呼吸链电子传递,从而使白粉病的粉孢子无法萌发,使得其无法继续扩散侵染,并且醚菌酯有独特的气相再分布作用,只要药液落到叶片上,即可形成二次分布,布满叶片,而戊唑·咪鲜胺则为咪唑类杀菌剂和三唑类杀菌剂复配制剂,具有铲除、保护和治疗作用,可以有效的抑制白粉病的菌丝体生长及孢子萌发,两者的互补,因此将这两个药剂配合起来使用,可以有效的控制住小麦白粉病,同时还可以兼防小麦锈病等其他病害。至于产品,醚菌酯比较好的有巴斯夫的翠贝等,而戊唑·咪鲜胺比较好的有马克西姆的赞米尔等。12、醚菌酯、肟菌酯具有独特的气相再分布作用,使其在叶片更好的分布(摘自赵占周《老外怎么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13、戊唑·咪鲜胺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可以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同时也具有保护和铲除作用。14、醚菌酯、戊唑·咪鲜胺配合增效示意图。最左侧是粉孢子萌发阶段,醚菌酯可以高效抑制,中间为粉孢子侵入植物组织,产生吸器,戊唑咪鲜胺高效抑制,右侧为菌丝体生长产生大量的粉孢子,醚菌酯、戊唑·咪鲜胺都强力抑制。好了,关于小麦白粉病就给大家分析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后十分感谢沈阳农大王海宁学长帮忙镜检提供图片,并提供指导,感谢新禾丰张凯经理提供小麦白粉病部分图片。责任编辑:小白鹤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191农资人网()自2006年上线以来,顺应全球互联网发展趋势,以“平等、自由、共享、互助”的人文精神为发展理念,以农资人为本,以服务农资消费者(农民)为终极目标,打造集制造、流通、使用者于一体的交流平台。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农科110欢迎您
&&&&&&&&&&&&&&&&&&&&
防治小麦白粉病用啥药?
笔者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发现,防治小麦白粉病主要以唑类杀菌剂为主,如戊唑醇、己唑醇、晴菌唑、丙环唑、烯唑醇等唑类杀菌剂,也可用醚菌酯、烯肟菌胺等,都需严格用量,盲目加大用量都可能抑制小麦生长,如烯唑醇抑制作用较强。使用时注意采用复配制剂或交替使用,不要连续使用。
对易发病的小麦品种和田块,要及时预防,可选用醚菌酯,发病前用药效果好。醚菌酯是一种新型仿生类广谱低毒杀菌剂,主要是破坏病菌细胞内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传递,阻止能量ATP的形成,而导致病菌死亡。该药可作用于病害的各个过程,通过抑制孢子萌发、阻止病菌芽管侵入、抑制菌丝生长、抑制产孢等作用控制病害的发生。醚菌酯药性稳定,易吸收,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喷施后叶片亮绿,具有提高光合效率、增产增收的作用,并可诱导植物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免疫特性。据试验,每亩用30%的醚菌酯30克,对水25公斤进行叶面喷雾,药后20天,药效还能达到83%~93%,比三唑类药效高出40%~60%,还能减少用药次数,省工省力。
对小麦群体过大,易感病或可能发生白粉病、锈病的田块,可在小麦“一喷三防”时,亩用30%的醚菌酯30~50克与适量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进行二次稀释,对水25~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效果不错。
山西省稷山县稷峰镇马家巷农技站 马芳骥
科技110社区
坐堂时间:
热线电话:9660110
6月2日 : -
6月9日 : -
河北科技报社版权所有,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备案号:冀ICP备 冀新网备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6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6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田&#8203;间&#8203;试&#8203;验&#8203;结&#8203;果&#8203;表&#8203;明&#8203;,&#03;2&#8203;.&#03;%&#8203;烯&#8203;唑&#8203;醇&#8203;可&#8203;湿&#8203;性&#8203;粉&#8203;剂&#8203;有&#8203;效&#8203;成&#8203;分&#03;0&#8203;g&#8203;/&#8203;h&#8203;m&#8203;^&#03;、&#03;0&#8203;%&#8203;醚&#8203;菌&#8203;酯&#8203;干&#8203;悬&#8203;浮&#8203;剂&#03;0&#8203;g&#8203;/&#8203;h&#8203;m&#8203;^&#03;、&#03;5&#8203;%&#8203;氯&#8203;啶&#8203;菌&#8203;酯&#8203;乳&#8203;油&#03;0&#8203;g&#8203;/&#8203;h&#8203;m&#8203;^&#03;、&#03;2&#8203;.&#03;%&#8203;腈&#8203;菌&#8203;唑&#8203;乳&#8203;油&#03;0&#8203;g&#8203;/&#8203;h&#8203;m&#8203;^&#03; &#03;个&#8203;处&#8203;理&#8203;对&#8203;小&#8203;麦&#8203;白&#8203;粉&#8203;病&#8203;的&#8203;防&#8203;效&#8203;较&#8203;好&#8203;,&#8203;分&#8203;别&#8203;为&#03;7&#8203;.&#03;%&#8203;、&#03;3&#8203;.&#03;%&#8203;、&#03;2&#8203;.&#03;%&#8203;、&#8203;和&#03;1&#8203;.&#03;%&#8203;,&#8203;优&#8203;于&#8203;常&#8203;用&#8203;药&#8203;剂&#03;5&#8203;%&#8203;三&#8203;唑&#8203;酮&#8203;可&#8203;湿&#8203;性&#8203;粉&#8203;剂&#03;2&#03;g&#8203;/&#8203;h&#8203;m&#8203;^&#03;的&#8203;防&#8203;效&#03;4&#8203;.&#03;%&#8203;和&#03;0&#8203;%&#8203;多&#8203;菌&#8203;灵&#8203;可&#8203;湿&#8203;性&#8203;粉&#8203;剂&#03;5&#03;g&#8203;/&#8203;h&#8203;m&#8203;^&#03;防&#8203;效&#03;8&#8203;.&#03;%&#8203;。&#8203;结&#8203;果&#8203;说&#8203;明&#8203;,&#8203;氯&#8203;啶&#8203;菌&#8203;酯&#8203;、&#8203;烯&#8203;唑&#8203;醇&#8203;、&#8203;醚&#8203;菌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麦白粉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