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加正面描写的作文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例子

《端午日》教学案例
&&没有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端午日》教学案例
&&&&&&&&&&
《端午日》教学案例
通讯员: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1:04:10
  【教材分析】《端午日》是苏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它节选自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描写的是小说的主人公翠翠去看赛龙舟的一段文字。《边城》的写作背景是沈从文从人际关系单纯质朴的宁静湘西来到繁华的城市上海,见识了都市人的虚伪,冷漠,丑陋,不禁回望故乡,赞美那里优美的人性,同时又为湘西人缺乏自主性的生存状态和城市文明对乡村的侵蚀感到忧愁。所以“美丽总是使人忧愁”成为《边城》的一种基调。但节选部分《端午日》着重渲染乡村湘西的纯净,健康,蓬勃的生命力,表达着沈从文对那个“桃花源”般的世界的怀恋,憧憬和向往。教授者想要在一节课内通过《端午日》这篇节选课文领悟沈从文先生写这段民俗的真正意图是不现实的,于是这个赏析的切入角不能选择。本单元的主题为“民俗单元”。传统的教学角度应该是感受民风民俗,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在课文教学的时候往往是重点讲述场面描写片段,拓展端午日民俗(如端午节的由来)或通过中外民俗比较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的热情激发了,实践在何处?作者的语言学习了,实践在何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于是我教授这篇课文的思路就是学场面描写――写场面描这样一个由学习到实践的过程,如何将读运用到写是本课急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则在课文学习的开头和结尾一笔带过,让学生自己思考。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准确的动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
  【教学方法】讨论法& 练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过程如下
  投影粽子图片,教师提问:图片上是什么?  生兴奋地回答:粽子。
  教师引问:你想起了什么节日?  学生齐答:端午节。
  教师追问:你们家是怎么过端午的呀?  生1:吃粽子。  生2:晚上一家人看联欢晚会。  生3:爸爸妈妈带我到街上玩。
  师问:怎么玩的呀?  生答:到老街看看民间艺人的手工艺,吃小吃。  生4:我爸爸妈妈带我带溱潼看赛船。  其他学生羡慕地笑。
  师问:听了同学们的回答,你们有没有种感觉,端午节的节日氛围太少了点,我们的端午节过得太单调了些?(生纷纷点头。)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瞧瞧他笔下的湘西茶峒的老百姓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它们过端午有哪些习俗。
  接着是对课文字词的学习和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带着“茶峒那个地方的人们过端午有哪些习俗”这个问题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后,请学生认读幻灯片中的字词,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接着提问:茶峒那个地方的人们过端午有哪些习俗?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详写了哪些习俗?略写了哪些习俗?通过这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很快的掌握了课文思路。
  (字词如下:茶峒& 伶俐& 嘭嘭铛铛& 擂鼓& 呐喊& 老鹳河& 戍守&&& 蘸酒&&& 泅水)
  为了让学生对“赛龙舟”有感性的认识,对作家有序的写作有感性的认识,我利用赛龙舟的视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过程如下:
  1、教师明确要求:老师带来了一段赛龙舟的视频,请大家注意看,看完了描述一下画面的内容。  2、学生回答  生1:我看到有人在敲锣。生2:我看到很多人在划船。生3:每只船上做十几个桨手,他们都在用力划船。
  3、教师引导:大家还看到什么?生答:周围有观众。这些选手怎么样?生答:身穿红马甲,头裹红头巾,他们步调一致,奋力将船向终点划去。
  4、教师总结:最后一位同学的回答不错,挺有画面感的。可是如果把大家说得内容集合在一起,大家觉得怎么样?能表现视频的内容吗?学生摇头,一学生回答说:“不能,太乱了,没有描述。”
  我们怎样才能将看到的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生动的再现出来呢?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这个环节的设计极其自然的让学生体会到写出一个让别人感受到的场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写作首先要有序。同时激发了学生研究沈从文先生写场面这段文字的兴趣。
  接着是对重点段落的研读,过程如下:
  1、投影赛龙舟场面  2、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这段文字有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果有,他的顺序是什么?&& 学生朗读后回答:有。桨手,带头,鼓手,锣手,观众。总分。  3、老师朗读,学生感受赛场气氛。  4、师问:赛龙舟时的气氛怎么样?学生说:紧张、激烈。师问:你们看到那些选手们了吗?学生说:看到了。教师问:看到了什么?生答:我看见桨手持一支短桨,向前划船。生答:我看见领头的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生答:我看见擂鼓打锣的,敲打锣鼓,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5、讨论探究:作者怎样让这些赛手鲜活了起来?学生讨论回答: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准确、生动的动词。  6、集体朗读一遍。读完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小组当成一条赛船,体会选手划船的特点。(整齐、有气势)&&&&&&&&&&&   7、教师提问:写完了赛手再写谁?
  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如果没有观众,将会……&&&&& 学生很快领悟到观众的呐喊侧面烘托赛事的热烈、紧张。
  8、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联想的作用。这一段场面描写除了赛手和观众,还写了什么?生答:梁红玉水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联想的妙处:梁红玉水战和赛龙舟有相似的地方吗?(打仗――比赛& 紧张、激烈)
  9、师生共同小结:写作场面先有序。通过描写人物更鲜活。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场面特点更突出。适当的联想可以进一步渲染气氛。
  10、高声朗读,读出场面那紧张、热烈的感受
  11、教师总结
  对重点段落的研读,着眼点为以下几点:顺序、描写(本课突出动作描写,强调动词的准确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适当的联想。如果说最后一点是灵犀一点,可遇不可求,其它的就属于基本能力,可遇可求。因此,按照这个重点段落的研读的方法,明晰了写作场面的思路和要求。本课所学内容即是:有序描述场面、运用描写表现场景、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突出场面氛围、恰当的联想进一步渲染气氛。学习这个重点段落后的实践要求即是:有序描述场面、运用描写表现场景、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突出场面氛围。
  由是我这样过渡:老师今天不想讲茶峒的风俗、茶峒的风俗美、茶峒的人性美,因为这篇课文节选自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如果大家去读边城,就会更深入地体会这段民俗描写的作用。因此,老师只想请大家看他的场面描写的写法以及学习他写场面描写的方法。现在就请大家试着用刚才学得方法写写场面。
  这个过渡起到了以下几个作用:1、告诉学生作者写《端午日》民俗是为了展现茶峒的风俗美、茶峒的人性美。2、引发学生阅读《边城》的兴趣,只有读《边城》,才能更深的体会这段文字的作用。3、明确今天的实践任务,将学习的内容应用于实际。
  要求学生写拔河场面。
  过程如下:1.看幻灯片,其中有三张拔河的图片。一张的主体是发令员,另外两张的主体是双方参赛选手。
  2.口头讨论画面内容
  写拔河场面首先要交代时间地点事件,其次介绍双方参赛人员,再次写发令员、全队人员、末尾选手,最后写观众。如有联想更佳。
  幻灯片出示提示:
  时间地点事件
  双方人员(各有&&& 位选手手&&&&&&& 分别站在绳索的两边)  发令员&&&& 全队人员(动作、表情)&&& 每对末尾的选手  周围的观众&&&&&&&&&&&&&& 联想到怎样的场面(选)
  3.学生作文并朗读。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通过讨论让学生找到写作顺序;接着让学生观察发令员、全队人员和每队末尾的选手表情和动作,让他们自然的用起了抓、举、挥、攥、顶、蹬等动词,描述了闭上眼、咬紧牙、涨红了脸等神态,还让他们想到末尾选手的动作,用上了“老树桩”“钢钉”等比喻;最后让他们写周围的观众,通过侧面烘托热烈的场景。比较好的完成了难点的突破。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能力。
  最后,设计全文的结语。全文的结语如下:
  今天大家学习了如何客观的描绘一个场面。
  端午节是一种民俗文化,可是民俗文化却在渐渐的淡化乃至消亡,老师今天引领大家学习民俗,学写场面,更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手中的笔去记录我们的民俗。因为坚守这种文化,其实才是真正的尊重自己的尊严。
  在很多时候,文化不应该淡化,因为淡化等同于消失。如果一个人热爱一种文化,就应该带着崇敬坚守它。有了这份坚守,我们的文化才会绵延不断地一代代传递下去,永远保持它真正的尊严和价值。
  设计这段结语是想表达一种价值观。我们为什么要学这篇课文,为什么要写这段文字。我希望每一个读了这一段文字的人都能知道本民族的民俗就是本民族的文化,爱民俗就是爱祖国。更要他们深思:坚守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文章录入:沈洪进&&&&责任编辑:海陵教育&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主管单位: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 
地  址:泰州市南山寺路76号
制作维护:海陵区教育局电教中心
电子邮箱:二次元同好交流新大陆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宁静如秋水,秋水了无痕。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3136)|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的好处',
blogAbstract:'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的好处
&&&&&& 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正面描写是忌平淡、忌'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作文指导1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作文指导1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382|
上传日期: 11:05:4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作文指导1
官方公共微信按要求扩写下面的句子。要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70个字。腾空而起的焰火,光彩夺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按要求扩写下面的句子。要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09:00:00
  按要求扩写下面的句子。要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70个字。  腾空而起的焰火,光彩夺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来源:专项题
&&试题题型:写句子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高中
&&考察重点:扩展语段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示例一)腾空而起的焰火,像条条飞龙,直冲云霄,“嘭”的一声炸开了,一时五彩缤纷,光彩夺目。人们笑着,跳着,叫着,闹着,惊奇、兴奋、欢乐……清晰地写在脸上。 (示例二)腾空而起的焰火,绚&丽多姿,像天女散花,像孔雀开屏,像金蛇狂舞……往日璀璨的城市灯火,显得暗淡无光。今夜,人们都把深情的目光聚焦到了天上。(不设统一答案)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按要求扩写下面的句子。要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高中扩展语段”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高中扩展语段”。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查看: 443|
评论: 0|原作者: 柳岸钓客|来自: 中国第一作文网
摘要:   正面描写就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正面描写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生意勃勃。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 ...
  正面描写就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正面描写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生意勃勃。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须慎加选择,要选择确能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忌一般化,无显明特点的事物。  有些人物正面描写或不易表达出精神,或太显露,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侧面描写效果极佳的中外作品中都有十分著名的例子。如汉乐府诗《陌上桑》中描写采桑女罗敷美貌到极点,不是正面刻画,而是用她周围的人的神态、动作来烘托、渲染。诗中这样描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与动作,种种表现聚焦在一点,即采桑女罗敷貌美惊人。如果正面刻画,就不够含蓄,不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无独有偶。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这样写玛格丽特的美貌的:“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描写的是一个个观众和演员的反应,目的在烘托玛格丽特与众不同的美丽。有时用极简省的句子也能收到出色的侧面描写的效果。如《守财奴》中葛朗台太太看到丈夫闯进来,瞪着匣子上金子的眼光时,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这一“叫”非同寻常。妻子对丈夫的贪婪成性十分清楚,如果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不是特别骇人,是不可能如此惊呼,如此惊叫上帝救命的。这一侧面描写使人能想象出葛朗台眼睛里燃烧着多么疯狂的贪欲之火,对金子有多么疯狂的占有欲。揭露十分深刻。  如《范进中举》一文中对范进中举时的描写。先是正面描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这些描写已活画出范进醉心于功名的形象。范进一生苦读,参加了二十多次考试,五十四岁时才中了秀才。大半辈子为贫穷所困扰,遭人白眼,梦寐以求的是乡试中了举,改换门庭,如今真的中举,喜出望外,高兴得发了疯。然后是侧面烘托。一写众人的看法:“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一语点破发疯的原因。二写为范进治疯。报录人出主意,提出治病的药方——打掉范进的欢喜,只说并不曾中;胡屠户执行,打范进的嘴巴,并凶神似的说:“该死的畜生!你中了什么?”疯是欢喜得痰迷心窍,是心病,治心病就是从侧面烘托出范进中毒之深,醉心于科举、功名而不可自拔。这就从深一层次进行揭露。三是胡屠户打范进嘴巴时众人和邻居的反应:“忍不住的笑。”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刻画了范进追求功名利禄可怜、可鄙、可悲、可笑的形象。多角度地对人物加以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就得到充分的展示。  
最新活动 /2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新阳光作文教育”历经长期一线教学实践、总结、提炼、升级,全新推出新一代“新阳光作文课程”,全面体现“有效提分,健康成长”的教学宗旨。此课程
  你发表过文章吗?你有获奖证书吗?我们一起来晒一晒!还有机会获得600至8000元创作基金奖励,你HOLD住吗?为了鼓励广大爱好文学、写作的同学,并提升其写作素养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面侧面描写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