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不锻炼怎么一锻炼头就感觉头晕晕沉沉的

二头肌一天锻炼一次可以不?_百度知道
二头肌一天锻炼一次可以不?
提问者采纳
每组8-12次,或者重量不够,一天一次的话。如果你每天都能练,如果你能做更多,这就说明你的训练量太小了,说明你觉得不的肌肉不酸痛,没有给肌肉留下恢复和生长的时间,没有达到效果,换大重量,练肌肉,要练到肌肉火辣辣的,如果没有,那么你要修正你的哑铃的重量,这样的话锻炼效果会大大的打折扣,一般做3-5组,否则就没什么效果了,也不会疲劳,是不可能一天一次的一般来说如果你训练方法正确的话,说明你的方法不正确
.....锻炼到手拿不起哑铃,就算两只手拿起,.....一放下去,手不听指挥了.....直接掉下去,好像力气都被什么吸收了,顺便问下举哑铃的速度最好是多少
速度一般是你举起的时候越快越好,但注意动作要标准,不要借力,放下去的时候不能直接放下,一定要慢一点控制住,感受肌肉拉伸的感觉,然后慢慢放下,这样效果才是最好的。最后在说明一点,不管你是不是每次练完都很累,如果你是一次做100个而累到不行的话,那你的肌肉也是练不上去的,永远记住这一点,大重量,低次数,高组数才是练肌肉的正确方法,高次数的训练练习的是肌肉耐力,肌肉力量不会再增长,也不会刺激肌肉纤维变粗。你选重量要选好,职业健美的重量是这样选择的,就那你练二头肌举例吧,如果你用20公斤的重量只能完成一次标准动作,那么这个重量就是你二头肌的极限重量,那么你训练的死后用极限重量的80%,也就是16公斤来训练,3-5组,每组8-12次,如果以后你能够做更多次了,你就要重新测量你这个动作的极限重量,这样肌肉才会得到持续刺激,才能够不断生长。
嘿嘿~谢谢了,2天一次?二头肌下面的那里叫什么?〔一头肌?- -〕怎么练的!我轮着练!
肱二头肌的正后方是肱三头肌,小臂的肌肉有好几块,你说的下面是指小臂吗?小臂主要是由肱桡肌和桡侧腕屈肌还有掌长肌组成。。。 看着晕吧,呵呵,一般就说练小臂肌肉就好了。
-. -家里就只有哑铃,怎么锻炼小臂?我轮流练!
一般来说,你练二头肌的时候小臂自然会练到,但如果你特别想专门练他的话,你坐好,手握哑铃,大腿弯曲与地面平行,把小臂手放在大腿上,哑铃悬空与膝盖前面,不要碰到膝盖,不然很痛的,呵呵,然后手腕用力,收缩小臂肌肉把哑铃拉起来,再慢慢放下,这样可以练小臂,不过你不需要和二头肌分开练,这种小肌群你一起练比较好,练完二头肌休息几分钟然后练小臂,然后开始休息,让肌肉恢复和生长,然后再练,没有必要轮流练啊,一起练效果更好。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其他3条回答
因为这样肌肉得不到恢复最好不要这样,都要尽力,但也不要过分锻炼,三天一次,有时候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每一次,会引起肌肉疲劳
我有这方面的朋友,你说具体点,我帮你问问
二头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本来就有点感冒,昨晚和今天中午头对着电风扇吹了很久……结果一整下午头特别疼,晕晕沉沉的提不起精神,_百度知道
本来就有点感冒,昨晚和今天中午头对着电风扇吹了很久……结果一整下午头特别疼,晕晕沉沉的提不起精神,
谢&gt,想问下有没有可以短期恢复的有效办法……近期有很重要的考试,昨晚和今天中午头对着电风扇吹了很久……结果一整下午头特别疼,晕晕沉沉的提不起精神本来就有点感冒
提问者采纳
放松点睡睡觉好的很快,你这是风吹到了,热姜水等等,热水喝点热汤,盖大被发汗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4条回答
姜汤可以加点糖,热喝
重要考试去挂水吧
姜茶 或者睡前吃粒药早点睡
鼻窦炎的症状及治疗  
肺经风热型:证见堵塞,鼻涕黄或粘白、量多,发热恶寒,头痛,咽喉不利,舌质微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胆府郁热型:证见鼻塞,鼻涕黄浊粘稠如脓样、有臭味、嗅觉差,头痛及患处疼痛剧烈,并有发热,口苦咽干,烦躁,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脾经湿热型:证见鼻涕黄而量多,鼻塞重而持续,嗅觉差并见发热,头重如裹,体倦肢重,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濡数或滑数。
肺脾气虚型:证见真塞较重,鼻涕粘白或黄稠量多,嗅觉差,头晕头胀,短气乏力,咳嗽痰白,食少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
  瘀热互结型:证见鼻塞,流浊涕有腥臭味,量多色黄,对香臭味道辨别不清,伴头痛、口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具体情况你也可以点击左侧闪动...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任之堂跟诊日记七,1》 单味药
  读《任之堂跟诊日记1》 22:21:03|&&分类:
|字号&刚刚读完《日记1》,掩卷闭目回味无穷。有患者的信赖与感恩,有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有学子们孜孜不倦的习作......本日记是为了帮助我们把中医的理法方药思路理顺。作为中医学生,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一般的课外读物,而应当作教材,一本临床教材。读完之后,当问自己一句:我的思路理顺了吗?日记是按每日发生的事,所见所闻写的,把中医的理法方药融汇其中,既不至于仅仅是乏味的医理,也也有利于我们读者的记忆,可见良苦用心。我将此称之为“传道于无形”。下面是我分别从医理、治法、方药等方面的归纳总结和感悟。医理1、阴阳大道至简。我们之所以生病,可以用 《论语》上“过犹不及”来概括,是因为我们对身体在于“过用”或“不用”,导致气机阴阳失调。《黄帝内经》说:“生病起于过用。”《内经》又说:“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殃”。从老师的患者中也可以看出,很多病人生病是因为“过食水果”或“过食肥甘厚腻”引起的。我们现在很多人不是营养不够导致的营养不良,而是营养过剩,积在胃肠,伤了脾。老师看病经常交代病人少吃水果,多吃素,也正是这个原因。俗话说:“病人不忌嘴,医生跑断腿。”此过之为患也。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也有“用进废退”的理论。现在的人舒服了想更舒服,站着想坐着,坐着想躺着。《内经》云:“久坐伤肉”。这种是我们认为的造成局部的气血流通不畅、气血亏虚的情况。《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我想这一句话反过来说也是有道理的。你自己造成气血亏虚,所以你不生病,谁生病?你是在“造病(此仅指形体方面)”啊!此“不及”为之病。从老师叫病人多爬山,帮病人吊痧“吃苦了苦”,可见一斑。2、升降出入老师“升降出入”的思想,在日记中体现的淋淋尽致。老师的思想理论来源于《内经》,即: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升降是,出入也是。欲升先将,欲取先予。所以老师常常在大量升提药中加入少量的将浊之品,可谓“升中有将是玄机”。老师之所以如此重视升降出入,还是和疾病有关。《内经》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非升降,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出入无以生长化收藏。”因为人体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全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治法 调气机: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老师调气机,很注重中焦脾胃气机的调理,因脾胃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老师总结的“上焦天要清,下焦地要浊,中焦人要活。”足可称“任之堂不传之秘”。特别是“中焦人要活”,简直是妙极了!中焦已“活”,阳升阴将,那天自然就清,地自然浊。比如老师就常用苍术升脾气,竹茹将胃浊。老师在调理气机时,还非常注重心与小肠的相表里,治法上也叫“上病下取”或“下病上取”。如小肠积滞不去,心脉阻力就大大增加,老师专用“通肠四药”,即“艾叶辛开,苦参苦降,鸡矢藤化积,火麻仁润下。小肠有病,久必累心。我想,其实老师此种治疗方法不也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吗?老师在治病上还用到了另一种方法,即“外病内治”,这主要运用在皮肤病的治疗。这学期,我们正在学习《中医外科学》。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中医外科老师就和我们说:治啥别治皮,皮肤病是内在器官病变的外在表现。可见皮肤病并不是那么好治疗。从日记上看,老师治疗皮肤病根据《内经》“损其脾者,饮食不为肌肤。”主要是从脾论治。方药每一位中医师都有他喜爱的或特色的用药,比如,明代张景岳喜欢用熟地,人称“张熟地”;近代的张锡纯喜爱用石膏,人称“张石膏”等等。老师的用药也很有特色,有些可以称之为“用药之秘”。这要分别从单味药、对药或药对、“三药”和“四药”等说起。单味药:穿破石,全身是宝,老师总结了其五大功效:一是穿透力稳健,服用后劲十足,凡体内血脉不通者皆可用之。二是肝胆系统疾病,以及各类病痛瘀滞,皆可用之。三是可作为抗痨药,对治各种结核。四是体内各种症瘕积聚、包块囊肿,譬如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前列腺肥大等皆可用之。五是穿破石根茎金黄,流白色浆汁,带有豆腥味,通利之中还有补益作用,可以用于农村干活劳伤、积损、陈年旧疾。生姜的七大效用:一是生姜带皮偏温胃;二是生姜去皮其性偏热,可温下焦肾;三是生姜皮温中偏凉,可利水,治疗上焦皮毛疾病,如五皮饮中的应用;四是生姜切片走肺经;五是生姜切丝走心经;六是炮姜引入血分止血;七是煨姜温而不走,温暖中焦。鸡矢藤,消积滞化痰,真正用好一定要研末。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治疗梅毒的要药,但一定要忌茶。鸡内金,消食化积,缩尿止遗。马勃,治疗阴囊潮湿特效。枇杷叶,能降十二经逆气。止咳要刷洗去背面的毛。龙骨、牡蛎,治痰之神品。骨碎补,耳鸣耳聋的特效药。白术,重用疗死肌。葛根,重用通鼻窍。石菖蒲,重用治疗疮、痒、瘀。白芷,重用治疗额窦炎、鼻窦炎。小茴香,单用治疗小腹受寒。老鹳草,专治吊线风。降香,行气活血又降气。黑豆——“肾之豆”,通利补益之品。延胡索——中医的止痛药。蝎子,油炸治疗皮肤病。松节,还有助于睡眠。对药或药对:小伸筋草+淫羊藿,治疗腿抽筋的专病专方。苍术+鸡矢藤,苍术升脾之清气,鸡矢藤将胃之浊积。益母草+黄芪,一个升清气,一个利浊水,对各类白带异常、蛋白尿都有效。曾听一位老中医讲,其功效类似于治疗肾病的激素。艾叶+苦参,一个温开,一个苦降。专治疗肠道湿毒积滞排不干净。丹参+徐长卿,去心经风热极效,有类似西药扑尔敏的功效,是各种过敏瘙痒的专病专方。生龙骨+生牡蛎,一个把肾水往下收,不肾阴;一个把浮火往下收,补肾阳。牡蛎+葛根,治疗颈椎不利索极效。土茯苓+忍冬藤,治疗梅毒。火麻仁+猪甲,称“通肠二药”。乳香+没药,研末,专治疗溃疡引起的胃痛、十二指肠痛等。白芍+甘草,即芍药甘草汤,可以治疗肝郁引起的便秘。生姜+大枣,可调和两手脉象不一致的病人。虎杖+乌梅,散收消息肉。贝母+远志,打粉,治疗夜间磨牙(痰热型)。穿破石+丹参,治疗血压偏高效果很好。硫磺+大黄即颠倒散。凉水外敷,治疗各种鼻头粉、酒渣鼻、痤疮。土大黄+桔梗,用于外科手术,防治疤痕。“三药”调气机“三药”:桔梗+枳壳+木香,桔梗、枳壳,一升一降;木香则理三焦之气滞。引药入腰肢“三药”:杜仲+川断+五加皮治阳痿“三药”:蜈蚣+淫羊藿+鹿角片 &(蜈蚣入脊背,鹿角通督脉。)“鼻三药”:苍耳子+辛夷花+通草扁桃“三药”:威灵仙+白英+青皮治心脏病“三药”:红景天、银杏叶、酸枣仁。小儿退热“三药”:竹茹、蚕沙、陈皮。(若高热动风,加石膏、钩藤)痛风“三药”:土茯苓、萆薢、威灵仙。“四药”治疗腹部肥胖,痰湿滞留很好的“四药”:黄芪、白术、当归尾、薏苡仁。专门针对小肠“四药”:苦参、艾叶、火麻仁、鸡矢藤。治胃“四药”: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升清阳“四药”:白术、冬瓜子、葛根、柴胡。通脉“四药”:丹参、当归、川芎、葛根。白癜风必用“四药”:制何首乌、乌梅、补骨脂、墨旱莲。验方秘方带状疱疹的专病专方:青黛+朱砂,等份研末,麻油调,外敷。治疗小儿百日咳,用全蝎、甘草等份研末,每次1-3克即效。治疗癌瘤的一组药:扣七子、沉香、灵芝、蚤休、绿寿茶。扣七子与灵芝一配上,可以调动五脏六腑之灵气。任之堂胃炎散:黄芩、黄连、砂仁、干姜、白术、枳实、白芨、海螵蛸、浙贝母、延胡索、金果榄、赭石。各等份,研成细末,每次5克冲服,一日2次。金果榄能杀幽门螺旋杆菌;白芨化腐生肌;延胡索理气止痛;浙贝母化痰散结。减肥五郁汤:香附、川芎、苍术、鸡矢藤、火麻仁。顽固腰腿神经痛方:黄芪40克 & &青风藤30克 & &黑豆30克 & &鹿衔草40克透骨草15克 &小伸筋草15克 &党参20克 & &猪鞭3条杜仲30克 & &金毛狗脊20克 &鹿角片10克 &土鳖虫8克(研末冲服)延胡索20克 &当归20克 & & &枳实15克 & &生麦芽20克小儿食积一二三四方:一味葛根升清阳,二味苍术与鸡矢藤,三味气药畅中焦:枳壳、桔梗、木香四味,两组药对:柴胡与黄芩,桂枝与白芍。治疗睾丸痛的五核丸:橘核 &荔枝核 &龙眼核 &山楂核 &川楝核任之堂跟诊日记第七部分(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15:34:16|&&分类:
|字号&接着老师谈到四诊,尤其是脉法。老师崇《诊脉心法》脉象之首脉为郁脉,老师说他多年切脉的感受,就是首先要找出郁脉。没有找到郁脉,就不知道是何脏受病。《诊脉心法》曰:“郁脉乃粗意,与细正好匹,其意定部位,何经何脏立。”“总按为第一,求得粗与细。分取为第二,细辨是何疾。”这是老师诊脉的纲要,就是先用整体观念总按,再分部取脉象,辨证论治。老师说,脉法很重要,四诊之中,我看病主要是号脉,我对脉法比较自信。脉法的整体观念很重要,所以第一是总按,没有把整体观念按出来,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跟西医就没什么差别了。其次是,寸关尺三部脉象分取,这三部脉象不可能同浮同沉,如果按二十八中脉象,笼统的跟病人说是脉弦、脉涩、脉细,这说明此人还不会号脉。没分部位描述,说明他是在猜病人的状态,用猜病是经验,而非真正号脉。当然有经验的中医,由于行医时间长了,他凭经验也会猜准,比如,他会看相用药,如脸颊无肉,是脾虚,眼睛跳动时肝脉急,鼻头出汗,是肺气不敛,长得肥臃。大腹便便,是痰湿,他通过望都可以望出经验,但望诊不能够代替切脉。又比如闻诊,病人一来说话,就有股异味扑过来,很显然是胃气不降。嗅觉灵敏的人,一闻便知,还有说话声音大小、有力无力,也知虚实。又如问诊,按十问歌细腻地从头问到脚,反复地问,也可以问到个大概。问得厉害的,如胃痛、腰痛,是血瘀还是寒湿,只要把病邪性质搞清楚都可以问通。任何一门诊技,都有大用,望闻问切,也无所谓高下,各有所长。看好了病,才是王道。所以,凡诊断的手段,都只是为你治病服务,并不能成为你炫耀的资本。学好了,也不能混饭吃,最好是能把病看好,才是正途。譬如,有人精于望诊,如江湖相命看相先生,他一望就知道个大概。你的家庭、父母如何,你的身体怎么样,说个精准,却没法下药。所以说,四个诊法之中,学哪个学得透都有用。接着,老师又在详细谈切脉,老师说,切诊,首先要整体观,要分上下内外。寸上尺下,浮外沉内。这是整体的,要搞清楚。但脉象里面,也有假象。尺脉弱,主腰膝酸软无力。可病人腰脚正常,你这时精通脉象后,就可以通过号脚上扶阳脉,来补寸口脉的不足。又比如病人寸脉弱,一般主头颈供血不足。可病人头好好的,你可摸人迎脉,脉象有力便无碍。而寸口脉弱,他不仅主肺,也管大肠,也主上肢,还管脑袋。心脉,也在寸口,心火亢,还要综合号手少阴心经。号肾脉,也有假象,比如他肠道有积滞,比不是虚弱,只要一拉出积滞,脉象就有力了。还有,肾脉有力却腰酸,医生给他一吃补肾药,他肾就酸痛得厉害,我估计这是以前医生没号准脉。那是鸠占鹊巢,要先祛除痰湿才能不进去,要先泻后补。这就像一盆污水,要清理干净,是先注入清水,还是先放掉污水。当然是先放掉污水,再注入清水,才能得到清澈的水。所以,一个医生,永远要给自己提个醒,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能因为个人的偏见所误导,傲慢与偏见,不利于诊断病人。老师又说,脉涩、滑、细、弦,这些都要知个大概。把脉要把整体加细微就好办了。脉理一点都不玄,很多医生,号脉都不号这个整体。老师今晚还特别对我们初学医者,讲了一些要注意的地方。接下来,正是老师讲学医的很多误区,我们一一把老师说的,记录在案。老师说,第一就是学医不要有秘方思想,不要到处找偏方、秘方。大部分都是常规的病,常规的方就可以医治。真正养人的是普通五谷杂粮,广东人吃天上飞的,也吃地下走的,容易吃出各种杂七杂八的病。我们只要用普通的药就行了,如陈皮、甘草、麦芽、鸡内金、山楂、山药、白扁豆、连翘,这些一下去,各种因为吃坏身体的疑难杂病,病人变得能吃能拉了,病情便一步一步好转过来。可见,化腐朽为神奇,才是真的神奇。在普通中,发现奇迹,才是真的奇迹。人能在普通的大米中尝出香味,能在常见的大白菜中尝出甜味,这才是高手。真正治病的高手,就是知常达变,用最平常的药,就可治最复杂多变的疾病。又如小茴香,这么普通的要,可以做香料,能否参悟这个道理,与人体气机联系上,就可以治疗腹部的疑难杂病了。这药普通不伤人,我们都是用非常普通的药,而不是一来病人,就用川乌、草乌、马钱子,来标新立异,故作神秘。当然,普通的药也有层次之别。如九制老陈皮,就比新的要好。道地的藏红花比传红花要强。同样的大白菜,乡村农家的比大棚种植的要好吃。大厨师调煮出来的味道,跟普通小饭馆煮出来的又不同。普通的药物,能化为神奇,这就是真本事。因为它平和普通,不会出事,安全可行。所以,不要特别追求秘方、祖传,所谓的秘方,其实都是相当普通的药材,炮制出来的。接着,老师又谈到行医者的第二个误区。老师说,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想法,病人一来一望,就先下个病机,比如声音说得大点,就断他为肝火重。小声怯弱,就断他为肾气不足。当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后,你所问的思路,都会围绕着这个问题转。这病人可能就是个简单的肠道湿热,你就往肝上想。或病人只是心情郁闷、怯弱,你就说他肾虚。所以,不能轻率下诊断,先入为主。老中医有经验的,是可以凭经验,来治好很多病。有时经验确实能帮人,但也有时它会害了自己。《大医精诚》说:“不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詈毁诸医。”行医的第三个误区,老师接着谈到。不要打击别人,抬高自己,这也是很多医生最大的误区。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独特之处。其实人的贫富贵贱从高层的神来看,都是一样的。你所谓的钱,在他眼中只是废纸,你的汽车,在他眼中也不过是废铁而已。目前中医的发展,就困在这里。动不动就说,那家伙不行,这家伙也不行,就我行,所有人都不行。这种眼光是没法发现美的,以欣赏的眼光来看时,看到的一切都是好处。中医的同行,不是冤家,我们是战友,不是敌人。因为各有所长,相互弥补,才会相互提高。所以有所能,就要做好自己本分。千万不要打击、诋毁对方。《大医精诚》说:“不得专心经营财物。”老师又说到行医者的第四点误区,就是很多医生喜欢宰病人,五付药,就收两千三千块。医生没必要宰病人,也没有能力判断病人的贫富。有人装穷,有人装富。而真正行医时,要特别注意,人活得越单纯越好,要一视同仁。不要抱有宰的心理。当你恶念一发时,人的形神是不统一的。当你看淡名利时,你的身心是很和谐顺畅的。所以要有平等观,一来病人,如果就想着他的贫富,怎么赚他的钱财,这心就不平衡了,不平衡的心,就会让身体变得不平衡。医生本身就不是赚钱的行业,想通过医生赚大钱,这本身就是错误的。《大医精诚》说:“行医者,要胆愈大而心愈细。”老师说第五点误区就是,心不够细。行医者心细才能觉察洞悉疾病,一个医生要做好,要求是很高的。心不静下来,是没办法看到细微的差异。所以要当好一个医生,是很不容易的事。既要有忍辱的儿女情怀,又要有作战的英雄胆略。比如号脉,需要整体把握加细微把握,真正的号脉是一个不断修炼历练的过程。心要非常细,但又不能钻到牛角尖里。《大医精诚》说:“不可自矜己德,偶然治愈一病,便昂头戴面,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老师说到的第六点行医者误区,就是不要夸大自己功劳,逢人就说自己有多么高明,治好病人,好像病人欠他好大的人情一样。其实医生治病,只是帮病人度过一个小劫而已,医生不能帮你渡过河后,还背你上山,你的路要靠自己走。所以,病人也不能对医生期望太高,要求太高。比如,感冒治好了,医生决不能保证你一辈子不感冒。你发烧胃痛了,医生治好了,也不能保证你一辈子不发烧胃痛。所以,真正能挖根治好的病,没有几个。故病人不可把希望全寄托在医生、药物上。医生,也不过帮病人度过一个个小小的劫难而已。更不能居功自傲,夸大自己的功劳,会对自己的提高影响很大。确实,杯子水满了,人就会把它倒掉。人如果居功自满了,天就会把它倒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啊!所以《易经》中“谦卦”是最吉祥的,居功自傲是最要不得的。第七点,老师说,真正的西医是不反对中医的。比如,德国的西医生,看了老师书后,特别过来请教老师,拿上百个疑难杂症、问题来问老师。老师说,德国的西医水平要比我们先进几十年,他们对各种疼痛,都没有根治之法,只有治标的止痛药,他们都没有小看中医。就拿头痛来看,有个上海的患者,顽固性头痛,当上火来治,吃了很多清热下火的药,吃后会舒服一些,过后又剧痛,总是反反复复,最后还把脚都吃得冰凉的。人哪有那么大火呢?身体每个症状出现,都是一个信号。比如房子冒烟着火,应该治火而不是治烟,要看清真相。这个病人脸色发黑,小腿发凉,还吃下火药,我就给他生附龙母的思路,没有用一味清火的药,病人吃后,上半身就哆嗦,其实,那是寒气从上面散出,不散出,以后会长肿瘤的。结果,第三天就不哆嗦了,却觉得身体很虚乏,我再给他一些调补气血的药,一周后边痊愈了。接着,老师又总结说,当对立的病症出现时,不可偏执于一端,应该两边都抓。如病人上半身火热头痛,下半身却很冰凉。用温病派思路清火,会加重他脚凉。用火神派的附子、热药下去,也会出问题。吃大量附子会把肾水烧干,会取代人体功能,人会很累。这种对立的病状,就应该让身体气机,自动循环起来。第八点,老师说,行医者不要轻易下论断说这个病治不好。《黄帝内经》说:“言不可治者,不得其术也。”疾病都是可治好的,不能治说明医道还没有钻透。《黄帝内经》说的这个术,不局限于中医、中药、针灸、艾条,也包括拍打、点穴、按摩、导引,更包括静坐参禅,这些都是医道、医术。譬如,有大病绝症,先教育好他们,治他们的心,然后才用药,真正的高人是度人,治病算啥。医道通仙道,医道学得越精深,越高妙的话,自然会带领越多人上去。行医起码有四个层面,一是治肉体的,二是治气机的,三是治心的,四是治神的。所以,能调神的,静坐、参禅、练功,都是治疗疾病的医术。今晚老师,做最后总结说,人生有很多疑惑,学医有疑惑,做生意有疑惑,当官有疑惑,有疑惑就要问,要问道。不疑惑是不正常,成长不了的。老师现在也有很多疑惑,接下来,老师三月三号晚上,就要坐车前往海南,参加为期三天的道医会。上面会有很多高人聚会,各献绝技,老师也详细准备了一个月左右的发言稿。这次,老师前去,也想解除心中许多疑惑,向同行道友问道解惑。第十三天,3月2日。今早,我们八点半准时到,任之堂大药房前已经排满了病人。来找老师看病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这些日子,江浙地带的病人挺多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疗效好,一传十、十传百吧,另一个原因则跟老师写的书籍有关吧,江浙地带文化水平比较高,很多知识分子书香门第,古人云:“江浙文人多,沪上名医擞。”江浙比较多文人才人,沪上就是就上海,那地方名医辈出。所以许多江浙病患,都带着老师的书前来找老师看病。从这里我们想到,老师上午看病,下午爬山、写书、整理医案的决策是相当正确的。因为给某个病人开方用药,只是治疗一人一时之病,如果把经验整理成书籍,却可以治一方民众,乃至数十上百年后的疾病,没有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正如那句话说得好:劝人一世以口,劝人百世以书。我们中医也是善道,行医也是在行善。治人一时,可以凭处方用药,但治人百世必当以书籍流传。所以,老师现在也越来越重视把经验交给我们,老师说,他不教学生,他只把自己的经验和所学所知,全都教出来。阴部瘙痒湿疹比较难治,老师面对这种顽固性阴囊潮湿、瘙痒的疾病,一般采取内外兼修的治疗方法。因为这种湿疹瘙痒没有特效药,且容易复发。俗话说:“治啥别治皮。”这皮肤病治起来,也让不少医生搔头抓腮。第一个病人就说是阴部潮汗、脚臭、瘙痒,老师就叫我开六味药,分别为:蛇床子100克,苦参50克,百部100克黄柏50克,葛根150克,枯矾50克。然后叫周师傅抓药并打成粉,吩咐病人一次抓一把,丢入开水盆中,待温度适宜,便用这药水洗涤患部,然后泡脚。老师这个方子也是民间秘方来的,《太氏药谱》中谈到治疗最难治的皮肤湿疹,就用到这个思路,而且只有四味药,原来一位民间郎中有一外洗方,视为不传之秘,太树人跟他多次长谈,软磨硬泡,最后才从他口中套出这外洗方,专治疗这周身上下皮肤湿疹的,后来这个方子,还献给了国家。方子为:苦参60克,床子30克 百部30克,益母草30克。用法,煎水洗涤湿疹,如果患者全身湿疹,可以用药水洗澡,每剂药可以煎洗两到三次,根据身体情况,再辩证配合内服中药,效果更佳。老师特别还在方中加葛根跟枯矾,因为病人阴囊潮湿、汗多,这枯矾可以收一收,湿热郁在下焦,清气不能上升,故加入葛根以升清气。老师还把这种药改为打粉。一是方便病人使用,少了煎汤的麻烦,一兑入热水中即可用。二是打成粉后,有效成分更容易析出。第二个病人,是非常常见的妇科杂病,她胸肋有隐痛,小腹容易胀,小便次数多,手脚怕冷。老师叫我开逍遥散打底,再加枳实、竹茹、木香、蜈蚣,加强中焦理气、降逆的力量。还加入小茴香、益智仁。小茴香,在日常生活中常作调味料,这药对于妇女、老年人阳虚、尿频、腹胀满,既安全且有效。老师说,这种病人有水液储留在三焦之内,不能下行膀胱,所以时时有尿意,但真正解小便却解不出来。这样的女性患者,往往在做B超时,可以发现有盆腔积液。这时单用补肾缩小便的方法不究竟,因为膀胱为脏器,既能收缩也要能疏放,所以老师特别配入益智仁以收缩膀胱,小茴香以疏放宣通下焦膀胱气机,促进水液运行。老师说,小茴香性温,走下焦,能够散小腹之寒,宣通小腹之气机。患者服药后,常常出现小腹转气,放几个响屁后,尿频即愈。这种尿频一般是小腹受寒,老师经常单用十五到二十克小茴香,一般一天一剂,一剂见效,三剂即愈。第六个是脸上长斑的患者,她非常关切地问老师能否治好。老师说,你要是能配合治疗,肯定能治好!首先就要把水果给戒了,别吃花椒辣椒,凉茶凉药都不能喝,要多去运动,脸通红通红的,就容易好。病能得就能治,多少比你病得还严重的,照样治得好好的。老师这句话就是一句安慰剂,病人心必须要安下来,对自己必须有信心,对医生也必须有信心,治起病来会顺利很多。老师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病人心中有有郁、有热。老师便开菖蒲、丹参、徐长卿。菖蒲开心窍,威灵仙治疗各类脏腑、皮肤、骨髓、肾精疼痛麻木。老师说,丹参与徐长卿,这两味药去心经风热极佳。两药相配,有类似西药扑尔敏抗过敏的功效,即各种过敏、瘙痒的专方专药。这两组药对是治疗瘙痒的关键。第八个是癌症患者。老师交代家属说,老年人癌症不应该太过紧张,只要老头子能吃能睡,不要给他增加压力。老师并没有特别因为癌症而用什么偏方、秘方,也是非常平常的方子,以调理老年人脾肾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这老年人以腰酸胀活动不利且疼痛难忍为主症。老师便以《伤寒论》中的肾着汤为底加减变化,这个病人是湿浊郁在下焦,不能升腾起来。老师特别交待病人可到民间找百草霜这味药来服用。百草霜原来就是农村烧柴火的锅底的黑垢,这农村的灶锅底垢是经百草烧炼而成。老师说,百草霜此味药不简单,凡“天上的雾,地上的霜,半空中的水”,都是良药,百草霜算是天上的雾了,属纯阳凝结啊。这癌瘤病患年老体弱,三焦水湿停聚,痰湿阻滞,用此药乃以阳制阴。第十三个病人,非常有代表性。按病人的说法,他是得了疲劳综合症。年纪还轻轻,又没有什么重病大病,他老师觉得自己很疲劳很困。老师说,神不足则思眠。《医学传心录》说:“多睡者脾胃倦而神昏。”这种病人不仅易困,而且非常容易感冒,西医常称之为胃肠型感冒,反反复复,最后得慢性鼻炎。老师摸他脉后,说这是中焦关部有郁滞,是脾胃滞塞,清气升发不上来。老师便叫我开桂枝汤和玉屏风散。玉屏风散中,苍术、白术连用重用,还加入葛根、川芎。老师说,头晕易疲劳都是因为大脑缺气,平时病人多思虑少运动,导致脑供血不足,中医认为是思虑伤脾,清阳不升。老师在《万病从根治》中也常建议这样的病人用苍术、白术二药泡茶喝,等量各十克,对于平时少运动多坐电脑旁的白领阶层来说,有一定效果。可以让清阳上升,缓解头部晕晕沉沉。加入川芎、葛根,专治疗脑供血不足。这四味药苍术、白术、川芎、葛根,是专门健脾除湿升发清阳的。既然清阳都已经出上窍了,那接下来就要解决浊阴出下窍的问题了。下窍是排浊的,主要是大肠与膀胱,老师加入鸡矢藤、火麻仁,鸡矢藤消肠中积垢,火麻仁润肠通便,令积垢排出,而黑豆便把浊水往肾膀胱一收,通利之中带补,则浊水去而精气生。这三味药,便是解决浊阴出下窍的问题。这种疲劳综合症的病人,由于缺少运动,血脉走得很慢,所以饮食上要特别注意,凡粘性食品应少吃不吃,哪些是粘性食品,如鸡蛋、糯米、肥肉、糖果、鸡肉等,这些东西一吃入肠胃,便粘糊糊的,容易生痰湿,阻碍血脉流动。最后是能少荤多素,起码保证晚上那顿是全素。符合养生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的原则,而且因为晚上万物归藏,人阳气减弱,过食、饱食或食难消化之物,都会让人昏沉困倦乏力。我们从老师主编的《高手过招》中看到这样一个良方是苏忠德老医师的十六味流气饮,这方专从调气层面治疗周身上下一切肿块,善用者神效无比,凡身体气滞血瘀、水停,周身上下郁塞不通,皆可用之。这汤方我们也没有试过,老师的枳壳、桔梗、木香,在里面也有,自古以来十六味流气饮,就有许多个版本,为什么叫流气,就是让周身气机顺畅流动起来,凡积滞肿块气血流动所过者化,之所以会有积滞肿块就是因为气血长期不能通利流动所致。这方歌就只有两句话,即:三物二陈苏芪防,槟枳乌桔青木香。三物就是指四物汤去熟地,以其碍腻妨碍气机故也。三物即川芎、赤芍、当归。二陈即二陈汤,陈皮、法夏、茯苓、甘草。接下来分别为:苏叶、防风、黄芪、槟榔、枳实、乌药、桔梗、木香。这是中医理气派的基本用药思路,在民间理气派的郎中也是非常多的。这里提到十六味流气饮理气的思路,就是因为老师今天正谈到气药的用处。这时,广州的同学看老师治疗肝郁脾滞的病人,木香动辄用到三四十克,非常不解。他在老师旁边,也跟老师号脉,我在一边抄方,这时正看到第十五个病人。老师说,这个病人看似心肺阳气不够,实则是大小肠不通,有肠积,所以要重用理气药。那病人会不会气力不够营养不足呢?老师说,这病人天天忙于吃喝应酬,身体营养足够,只是肠积有滞而已,气力不足,并不一定是营养不够。广州的同学还是有些不解说,用枳实会不会破气太厉害?老师说,有病则病受,肝郁脾滞,用木香、陈皮是顺气为主,而青皮则是偏于破气,所以木香重用,治疗肠积并不伤人。接着,老师又说,为何枳实降气之力要大于枳壳呢?因为枳实沉一些密度大一些,枳壳轻一些空一些。即《药性赋》所说:“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这个时代,吃喝应酬病很多,《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书上常说,肝郁脾虚,用逍遥散。可对于肝郁脾滞的人来说,逍遥散的力度就明显不够了。这时,老师就会加入枳壳、桔梗、木香,加重理气之力。可见,并不是医生喜欢用理气、破气的药,而是因为很多病人确实是饮食没有节制,把胃肠血脉都吃到走不动了。很多病人,老师这里是治好了,又胡吃海塞,把身体吃坏了。吃坏了,又来老师这里吃药调理,可见身体的疾病,单靠中药,也不能治本啊!必须有中医养生的观念,饮食有节,疾病总是三分靠医生治,剩下的七分则要自己来调啊!没有医生会保证给病人治好感冒、胃痛后,叫病人一辈子不复发的。所以老师常说,真正能挖根治好的疾病没有几个。大多疾病是病人病在饮食生活观念上,真是“痰生百病食生灾”啊!当今时代,吃喝病、应酬病占了大半,针对饮食过度引起的肝郁脾滞、食积难化,该如何调整饮食习惯呢?老师说,少荤多素这是一方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饥饿疗法,佛家丛林二十条准则中,其中一条就是专门论治病的,把这条咬透实行,疾病起码可以减轻一半。这句话就是:疾病一减食为汤药。《红楼梦》中也有这样相关的饥饿疗法,就是通过适当减少饮食,生出饥饿感,把胃气养出来,然后用消化病气。所以古人说:“忍的三分饥,胜服调脾之剂。”而我们也发现人在生病状态,胃口自然会较弱,这也是身体一种自救的行为,它是在消化病气。病人自动都会吃少吃清淡,给他好吃的他还不喜欢。所以平时养生保健治病期间,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时常保持饥饿感,少荤多素,饭到七分饱。从老师这里的病人看来,不孕不育的疾患也非常多。不孕不育已经成为现代都市生活人群的普遍关注焦点,女的称为不孕,男的称为不育。第二十二个患者,正好是不育症。未谈治疗,先谈医嘱。不育症药物治疗知识辅助手段,病人真正身体强壮,才是孕育之道。古籍《辨证录》说:“凡男子不能生育有六病,六病何谓:一曰精寒,二曰气衰,三曰痰多,四曰相火盛,五曰精稀少,六曰气郁。”我们从这六方面就知道,不能生育者应该注意什么?一曰精寒,冰冻、凉饮、生冷水果都应该戒掉,俗话说:“冰冻断人种,烧烤毁人容。”北极南极终年冰寒,寸草不生。赤道周围温暖如春,草木生生不息。老师也强调,空调决不能对着背吹。、二曰气衰,人年纪老了,叫年老气衰。如果没有修道,不能生育孩子,是很正常的事。还有言多伤中气,多话者不利于生孩子。服务业、跑业务的,一天讲话不停的行业,患这种病症的几率也较多。三曰痰多,痰是粘滑之物,能够使精子活力减退,不能游动。平时喜欢吃鸡蛋、肥肉、糯米、动物内脏、糖果的人,都是偏于痰湿体质,血液粘滞、精子活力差。所以孕育首先要少吃或不吃粘性食物,鱼生痰,肉生火。还有西餐大都是粘性食物,容易生痰助湿的。四曰相火盛,哪种人相火盛?熬夜的人特别容易相火盛。老师交代他们要把熬夜上网戒掉,别以为上网只是伤眼睛,眼睛模糊戴个眼镜就好,从中医整体观来说,肝开窍于目,肝主筋,熬夜上网,抽用的是肾精肝血,损伤的是筋骨。长期面对电脑、手机也是令浮火上腾于双目的一种举动。浮火上亢了,腰肾便寒冷,精子动力便差。五曰精稀少,纵欲者不治,老师说,精子要七十多天才能长成。所以治疗精少、没精的病患,不可能一两个月就解决,除非是精子活力差的。六曰气郁,生闷气的令肝经收缩,不能疏泄。肝经是下络阴器的,精子要足够动力,必须靠肝疏泄畅达,有不少阳痿不育的患者,仅用几味疏肝理气的药物便可解决,如四逆散加蜈蚣。说明,生闷气是很杀精的,他会把精子郁死在下焦,正如老师说,你累了,它也累了,你烦躁,它也烦躁,你走不动,它也走不动。那么这个病人,又该怎么治呢?我边抄方,边发现这个病人,说话声音低怯,底气不足,很明显是虚证为主。老师建议他吃聚精丸,并说着聚精丸是由鱼鳔胶与沙苑子两味药组成,偏于粘稠,可以用苍术泡水送服,然后老师开方。我们后来把老师这个方子总结了一下,叫不育一二三四五。那天中午,我们与东梅、王蒋一起吃饭时,谈到每日跟师必须有一得,我们便说今天这一得,就是老师的治不育一二三四五,记住这个口诀,以后碰到相关病人,在这个底方上适当作加减变化,应该就八九不离十了。那什么是不育一二三四五呢?即:一味鸡矢藤消积,二芪当归补血虚。三药入肾续杜皮,四君五子衍宗奇。若还晨勃无气力,蜈蚣鹿片仙灵脾。那么这一二三四五蕴含的医理药性又是什么呢?首先鸡矢藤消积化滞,有积滞便有气郁,有气郁身精子便乏力。鸡矢藤消积滞的同时,也消滋腻的药物,是身体易于吸收。因为补肾的药物大都偏于滋腻,鸡矢藤消积开胃气,使身体易于受纳。当归补血汤,是气血并补之方。专门治疗气血两虚、贫血、出血等病。续断、杜仲、五加皮,三味药转入腰肾,引药入肾,补而不腻。四君子健脾养后天之本,五子衍宗丸补精助先天之本,以子通子。老师说,病人成勃正常后,生育的几率就大大增加。这蜈蚣、鹿角片、仙灵脾(淫羊藿),都是兴阳之品。特别是淫羊藿,大有来头。在西北有很多牧羊者,发现羊吃一种草后,一日可以交尾数十遍而不殆,所以人们称这种类似豆叶的藿草为淫羊藿,羊吃了后,大大增加繁衍生息的能力。当今临床上用以治疗男子真阳不足引起的阳痿,效果极佳。还有个经验,以淫羊藿配石楠叶,可治疗女性性欲冷淡。这淫羊藿又叫仙灵脾,也是沾仙带灵的药草,需要重视起来。如果是女性不孕的,老师便常把四君子换为四物汤,原方打底不换。虽说我们这个时代是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的小康社会,可很多人却因为过度温饱而不健康,身体这种东西很奇怪,太过了会生病,不及了也不行。故《黄帝内经》说:“生病起于过用。”一天到晚都看电视、电脑,过用了肝血,导致肝气都走不动了,郁在那里。吃饭也经常过量,引起胃肠长期超负荷承载,这样胃肠也走不动了。这个皮肌炎的患者,嗳气,长期过度温饱,她脸上、手上尽是红斑,今天来复诊,已经是很多次来复诊了,我问她好些了吗?她说,腿脚本来没什么力的,现在轻快多了。以前吃激素强的松,吃到嘴巴都烂了,胃也病了,一直减不下来。后来在这里吃中药后,才把激素减下来,以前人也很胖的,现在好多了。这个皮肌炎的患者,虽然现在还没有根治,但在老师这里吃药,却很有信心。可见,中医中药不单可以治病,而且还可以调理病人被西药毒坏了的身体。许多西药要病人终身服药,而且药量越来越大,这是一条不归路啊!俗话说:“不服药得中医。”中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病人不吃药也能获得健康,哪有终身抱着药罐子的。现在病人吃激素,一天吃到十五粒,吃到人都肿了,如果不是中医中药,她怎么可能减下来呢?我问她,你现在每天吃多少片激素了?她高兴地说,由十五片,现在减到三片了,但还不敢全停,现在胃口好多了,腰腿也有力,还可以带小孙女,逛超市、花鸟市场,以前出门走不远就没劲,现在逛完花鸟市场回来,仍然有劲。老师说,她本身的阳气,现在正逢春天,要往外发。却因长期饮食过量,温暖过度(暖气),那阳气就升发不畅,所以现在还经常嗳气,我们把她的脾胃调调。然后老师就叫我开平胃散与枳术丸合方,然后再用寒温并用的思路,加大黄、黄芩、附子、肉桂、石膏、代赭石、降香、金银花,这些药物打成粉,给病人服用一个月,一共才三十九块。真正的中医就这么实在。能看好病,或令疾病好转,用的方法中药,有很简单,这叫简验。病人服起要来不麻烦,而且买药价钱不高,这叫便廉。简验便廉也正是真正民间中医的特色。以前有个当地扫地的妇女,得了酒渣鼻,每年春季,鼻子都红肿。她找上老师问该怎么办?老师把脉后对她说,你得吃一周的药,大概要一百多块。她说,太贵了,吃不起。老师说,那这样吧,我配些不贵的药粉给你抹抹,怎么样?这病人点了点头。然后,老师就给她配颠倒散,即大黄、硫磺各等份研末,一包才几块钱。她回去抹几次后,居然彻底好了。后来,她又介绍几个相同的病人过来,有些效果特别好,但也有些用颠倒散效果不明显的。譬如,一个酒渣鼻的老年人,他就刚开始用颠倒散,效果不明显,老师说他肠胃中有积滞,上冲肺鼻,得先吃保和丸,疏通肠胃,然后用颠倒散,一抹就好了。后来,果然是这样治好的。可见,治疗疾病,还是按老师说的,要内外兼修,即便是小小的皮肤病,也有它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变化。有时不懂,病人单用软膏涂皮肤,阻碍肺气宣发,反倒加重疾病。颠倒散用大黄、硫磺等份打成药末,凉水调敷患处,是治疗各种粉刺酒渣鼻的经典方剂,这种酒渣鼻粉刺的机理就是,体内有郁热化火,但肌表又有寒湿之邪困阻,是郁热难于疏泄,寒湿不得消散。老师说,一味寒药大苦大寒的大黄,加一味温药大辛大热的硫磺,药力激荡,寒热对流,这样郁热得泻,沉寒得散,病就自然好起来了。而且硫磺本身还能杀虫,不论寒热都有效。对于这种病人,最重要的是平时要注意饮食习惯,一是少吃花椒辣椒,以免身体积热,二是要把水果戒了,水果凉药,能把身体阳气郁在里面,透发不畅,形成寒包火的各种皮肤病、粉刺、牙痛、口腔溃疡、咽喉炎等。火车票是定在明天晚上,我们中午吃完饭后,回到宿舍,连觉也不能睡了,必须要把跟诊日记做完。每天几十个病人,我们只要随便抽出几个典型的来写,就够写上一个下午。所以这几天来,早上忙着抄方、摸脉,下午则忙着整理医案,连去爬山都不可能了。中午吃饭时,深圳的一位患者说,他刚去游完龙泉寺,龙泉寺在十堰市也比较出名,我们也想去看看。那深圳患者说,这里只需要坐八路或六十七路公车,到张湾区政府,然后转二十四路就到龙泉寺了,一个下午可以游个遍。后来我们还是决定整理医案,我们到一个地方,最喜欢游览三点。一是寺庙、道观。因为“天下名山僧占多”,寺庙道观的建址,一般都是风水宝地的所在,还有寺庙道观一般都有佛经道书免费流通,可以请些经典回去阅读,甚至有缘的话,还可以遇到高人,所谓“深山藏古寺,禅房卧蛟龙”。寺院道观是有不少隐逸高人的,“千点万点,不如高人一点。”人的很多智慧,并不一定全在书中,所谓“家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有时一句话,人可以受用终身。二是我们喜欢逛二手书市场。旧书店里面有不少宝,现代出的很多书都偏于泛滥,以前出的很多书都很凝练。中医跟西医不同,中医师越古老越有味,西医是越现代越发达。我们比较好传统文化,所以平时都喜欢往故纸堆里钻。三是就是山林,尤其是森林公园,有泥石黄土地的那种,人越走越有劲,越走越有味道。特别是人迹罕至的深山,里面元气很足,空气中就有百草药的飘香。人爬山能得健康,道理也在这里。中药治病是用它的四气五味,而山林之中,药草飘香,就有它治病的气味。老师也常说,山珍海味再好吃,最终也会吃青菜萝卜,轿车奔驰再好坐,到头还是要穿布鞋爬山。可见人健康的生命归宿,最终还在自然的山林中。晚上我们吩咐大饭堂炒一盘手撕包菜,然后就吃,刚吃到一半,东梅就打电话来,叫我们别吃了,老师要一起请我们吃饭。我们说,都快吃饱了,就干脆吃完后再过去陪你们吃饭好了。吃完饭我们会大药房,原来王蒋、东梅已经找到新房子了,我们、老师、周师傅一起帮他们搬家具。人多力量大,一个来回就把那些行李家具都搬好了,然后老师就带我们一起不远处的八百亩餐馆吃饭。由于明天我们就要南下了,广州的同学正是今天晚上南下的火车,他现在已在火车上,发短信来跟我们说,车上特别多人,叫我们要带上凳子,不然站票就真的没地方坐了。他上来跟老师学一周的脉诊,在饭桌上,老师说,今天早上他终于搞明白了郁脉。想到这位同学上午还跟老师学脉,那时老师摸完一个中焦郁滞的病人,他摸过后,突然跳了起来,兴奋地说,哈哈!我摸到了!我摸到了!原来广州的同学他摸懂了老师所说的郁脉。老师是崇《诊脉心法》的,《诊脉心法》说:“脉象之首脉为郁脉。”所谓郁脉就是不顺畅之意,六部脉象相对偏粗,即为郁脉。老师说他多年来切脉的感受,他说没有找到郁脉就不知何脏受病。这时,广州的同学激动异常,因为他瞬间体会到老师郁脉的意思。后来,与老师辞行前,他执弟子礼,并言不虚此行,对老师感激之行更是溢于言表,临行前说道:“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有空我还要过来学习。”饭后,我们同老师一起送王蒋、东梅会宿舍,我们则跟老师会到大药房。我们把跟诊日记交给老师,算是基本完成任务。老师问,这些日子学得咋样了?我们说,基本理顺了许多临床治病的思路。特别是老师断病咽喉炎、食道炎、胆囊炎、颈椎炎、腰脚不利索、视物模糊这些病症问题。我们跟老师这么多日,都隐隐觉得有些诊病断病的把握,这些东西都不是书本上可以直接学来的,在现实临床中,老师手把手教,学得很深刻。老师又说,好,之前也有个福建的小伙子,他也是学中医的。他是利用度蜜月的时间来这里学习的,来我这里看到病人两眼就发光,学得非常刻苦。后来,本来打算同他老婆去武当山的,到头来还是舍不得去,直到假期结束才走的。老师说,这小伙子学到了东西,他只待那么几天,以前用中医,医院不重视,现在回去可以了,有效果了。比如有个病症,头晕、眼花,用升清降浊的思路就清醒过来了。他很高兴,还时常与老师联系,请教一些疑难杂病。老师说,这小伙子能学到东西,是他心摆得非常诚敬。可见学东西,不在乎时间的长短,有人跟师三年,未必能得师精髓,但有人跟师临证数日,便豁然开朗。这正是印光法师说的:有一分诚敬则有一分利益,有十分诚敬则有十分利益。老师说,枳壳、桔梗是很好的药对,还有龙骨、牡蛎,可以解决不少疾病。人身体气机升降好比交通,该左走的左走,该右走的右走,不管大病小病,有病没病,都要各司其属,都要这样,清升浊降,各归其位。老师又说,中医调的是心神气形,调气比调形更重要,调气后,就要调神了。所以治病期间,要重视话疗。老师所谓的话疗,就是通过语言把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心态告之患者,令患者能够遵从。明天晚上老师就要坐车去海南参加第二届道医会了,去年是第一届,这第二届道医会主要是献宝。就是那些修道学医的人们多年的临证精髓,会纷纷地在道医会上发表演讲,老师也准备了讲稿。老师说,他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了,他要做些有意义的事,多做些善事。这并不是说老师有很多钱,而是老师很知足,家里每天的开支很少,这正应了那句话,人需要的东西不多,想要的东西太多。之后,老师又将起他小时候读书的经历,还有大学时到废品收购站去买各类二手书,后来又谈到立体几何。老师说学中医要把病人的立体感立出来,像把脉一样,脉一摸,气血的立体感就要出来。所以,老师还想再续写《医间道》,老师说《医间道》上的“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知识从平面上来绘画看的,以后还要继续深化,人体是一个空间立体。这样老师也说他还需要继续完善提高自己的医学体系。老师问我们是不是急要赶回南方?我们说并不急,没有什么特要紧的事。老师说,既然这样也可以多留些日子。我们想了一下,觉得也是,古人学一门技艺,都要有石上坐三年的决心与毅力。我们在老师这里前后学习还不到半个月,虽说每天都学到很多东西,但作为一名合格的传统中医师来说,还远远不够。这样我们就决定再呆一个月,并且每天写跟诊日记,整理医案,上午抄方把脉,下午读书写心得。老师说写跟诊日记很有意义,可以令很多没能来任之堂的中医学子,直接学到很多东西。第十四天,三月三日。《大医精诚》说:“一人向隅,满堂不乐,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现在许多家长带小孩来看病,心急如焚,宁愿代小孩受病。今天第一个病患就是小儿发烧咳嗽,家长特别关心,问了老师很多。这小儿发烧,起源于父母过于关爱小孩,想给小孩进补,用玉屏风散煮羊肉给小孩吃。老师看了后说,春天不能随便进补,春天阳气往外往上升,不要随便喝温补的东西。老师又说,春天肝阳上亢的病人很多,我们要帮他收收。小孩子是少阳之体,正逢春天,阳气上越,会把下面的阴水消耗掉,这小孩是明显的脾肾阳虚、肝阳上亢。春天的病有三种:一是阳气升不上去,要用疏肝理气的思路。二是阳气升发太过,要用镇肝收敛的思路。三是阳气郁在中焦,要用升降调和的思路。这样这个小孩,老师便开了个简单的方子。以黄芩、桑叶、桑白皮、竹茹,清泻肺热降胃气。再以芦根、白茅根,甘淡之品,引浮热从膀胱小便排出。用龙骨、牡蛎,把亢越的肝气往下镇收。还加入芍药甘草汤,养阴缓急,止咳嗽气急。这方中十味药,基本都偏于顺降。人体气机有降就有升,“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故治病不能纯升亦不能纯降,纯升则阳亢不制,纯降则气泻不止。这时,老师在十味顺降的药中,再加入一味苍术,可以让小孩在降气顺肺的同时,能升发清阳。这样,方子就有升有降了。老师还交代病人回去要把脚搓搓,引浮热下行。关于小孩子的保健,许多家长都不知道。小孩子的病,其实是家长惯养出来的。所谓关心则乱,我们临床上看很多父母太过关心小孩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掉了。对小孩的欲求过于顺从,要吃什么尽管给他,还担心小孩营养不够。恰恰相反,很多小孩根本不是营养不够,而是营养过剩。胃肠有积滞,所以老长不好。老师说,不能给小孩零食,零食害人不养人。民间有句话叫:“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现在的父母很少有能理智地给小孩三分饥与寒的,只会过度温饱,导致小孩的经常感冒发烧,这点,也是很值得思考的。第五个病人是佛门第子在家居士,她得了胃病,她说她胃老容易胀胀的火烧火烧的,这次是来复诊的,上次吃了药,好些了。她说,吃药后大便变得很稀烂,大便一天两次,肚子也老咕噜咕噜叫,放屁很多。老师摸她脉后说,你上次肝脾郁得很,现在松了些。放些屁拉些稀屎畅通腑畅,中医叫“气郁成莝,推陈出新”。老师问她脑袋清醒了些吗?她点头说,是清醒了些,只是现在嘴巴还特别干,干得一点唾沫都没有。老师问她,打呼噜吗?她点头。老师说,这是痰阻气滞,以口呼吸口就容易干。她是学佛吃素的,但却说一出门坐车,脚就容易抽,口中异味也特别大。其实,吃素的目的并不是吃清净的饮食,而是要达到素心的目的。素食只是手段,素心才是根本。她说,她学佛每天都诵经,但仍然很烦。老师说,你思虑很多,思则气结,思虑伤脾,肝脾功能发不出来,所以想多了也是病,你身子中间长胖,是中焦气机堵住了,所以胃中容易有烧胀感。这样老师知道她头晕以及胃胀的症状减轻后,又继续守方,所谓效不更方,老师还是用加强版的逍遥散。还特别加入鸡矢藤与海浮石。老师说,病人身上有痰湿积滞,鸡矢藤能把肠中积滞化散。海浮石专化顽固痰湿。这病人吃后食欲会增加,胃口会开,还会不断放屁,也容易睡觉。71第六个病人,也是来复诊的,心慌心悸。她说她睡觉不好,老容易发汗,吃了两剂药后,现在好了些了,以前脚怕冷,一年四季都冰凉。老师摸她脉后说,她阳气上逆得太厉害,本来整个大自然春天就属于阳气上升的,这样她下面的水湿都会被带上来,所以心脏很不舒服,这是水寒射心。老师问她平时大便怎么样?她说平时有些便秘,大便没劲。这样,老师便开附子、白术、红参,温补脾肾阳气。再用龙骨、牡蛎、芡实、竹茹,把浮阳之气向下收。然后再用丹参、桂枝、酸枣仁、菖蒲,宣通心气,宁心安神。心与小肠相表里,再用火麻仁润通小肠,减轻心脏压力。心经有热,要靠小便导出体外,再用益母草活血利水,使水寒之邪不能上逆为害。老师还交代这病人,平时没事要把脚搓一搓,晚上适当泡泡脚,把湿浊之气往下移。老师治疗心脏病,都非常重视中医整体观,在扶心肾阳气的同时,一般都会用龙骨、牡蛎镇静安神,反之阳亢为害,在通心血脉的药中,特别常用丹参、桂枝、酸枣仁、菖蒲。由于心与小肠、膀胱关系很大,小肠不通,浊气会上泛心窍,膀胱不利,浊水也会上泛心窍。这时,用药就会照顾到润肠通小便这点。人下焦肠腑膀胱通畅,上面心脏就容易安宁,正如一个国家,边疆息战,君主便心宽。有广东化州过来的病人,经常呃气,老师开方调气机。老师说,咳嗽嗳气,不论寒热,都可以用枳壳、桔梗两味对药调中气,若还中焦有积滞,就加入木香。这病人住在车厢宾馆,经常一天到晚看电视,老师跟他说,要多爬山运动,少郁在宾馆里看电视。我一边给你疏肝补肝血,你一边却看电视消耗肝血,这并不好治啊!确实,如果小病,病人没配合医嘱的话,也会缠绵难愈,即便是大病,病人肯真心配合治疗,也可以大病化小,小病化了。这病人吃中药后,觉得肠道有些痛,但过后就舒服些。很多人也会这样,我们发现,便吃饭边看电视,这样的人群,非常容易腹胀痛,为何?这叫肝木克犯脾土,吃饭时应该顺胆胃之气下降的,可边吃边看电视,边上网还便说话,心血都背抽用调动到眼睛嘴巴上来。这也是我们当今时代为何那么多人会得胆汁反流性胃炎,就是吃饭动用肝胆之气,或看电视,或上网,或说话,导致肝气横逆犯胃。第十个病人,向老师要胃炎散。老师说,我们任之堂的胃炎散对于七成以上的胃炎都有疗效,但对于胃下垂、气虚无力的就不可以吃,这胃炎散还是主要偏于理气、降下的。所以中气不足者一般不适合服用。老师的胃炎散是在《医间道》书中第一百五十二页公布的,针对的是胃气不降引起的嗳气、呃逆、反酸等症状。老师这个方子也是寒温并用、升降同调的,治疗各种慢性胃炎,主要是十二味药,如下:黄芩、黄连、砂仁、干姜白术、枳实、海螵蛸、白芨浙贝母、元胡、金果榄、代赭石。上面十二味药各等分,研制成细粉,每次五克冲服,一日两次。特别提到这几味药:金果榄能杀幽门螺杆菌。白芨化腐生肌,助胃修复。元胡理气止痛,浙贝母化痰散结。第十一个病人是过敏性鼻炎的。老师说,这种病主要从头为诸阳之会来理解,但如果仅从清阳不升,通过补头部阳气来治鼻炎还远远不够。那该怎么办呢?清气上升同时要让浊气下降。这病人说,他经常流黄鼻涕,吃遍无数消炎药,后来吃到胃痛不敢再吃了。现在头部好像一吹到风就痛。老师问她,解大便怎么样?她说,比较费劲。这时老师重用葛根汤,葛根用到四十克,还加入当归补血汤,以补气血,脱邪毒外出。老师说,肠胃有积,则九窍不利。然后又加入鸡矢藤四十克,火麻仁二十克。这两味药,专治疗肠积,助胃肠通降的。上焦的浊阴不能降,可以从通下焦胃肠,令浊血有出路。、这个道理,在《内经》上也有说:“头晕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就是说人头面孔窍的疾病,或鼻炎,或眼花,或耳鸣,或口腔溃疡等,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胃肠升清降浊的功能出现障碍了。用这个中医整体观的思路来调脾胃肠道,可以治疗很多种疾病。 72第十四个病人,大腹便便,中焦肥满,也是来复诊的。他是前列腺肥大,老师上次给他开了通下的药,这次她来复诊,老师首先为他拉了肚子没有?他说,拉了,一天拉了七八次。老师问他,拉过后,会不会受不了?他说,没什么感觉,只是这耳边有些痒,太阳穴有些胀。老师说,好汉抵不过三泡稀,吃药后泄下,如果不乏力,那么说明是身体在排毒邪。老师接着说,你寒湿郁在下焦,久郁化热成毒,既要可以散寒,又要可以解毒。有两味药可解:蜂房、蛇床子,当然还有硫磺,不过硫磺一般不内服。接着,老师便介绍张昭汉先生的原始点按摩法。老师说,所有脑袋疾病、感冒、头晕、眼花、鼻塞、流鼻血、牙痛等,都可以从耳后边找到相关的通点,那后边有人头部阳气的开关。这个病人说他太阳穴有些胀,眼睛有些花,老师便当场示范。一边按病人额头,一边用拳头骨节点按病人后脑,这样按了大概两分钟左右,病人咬牙切齿,双手紧握着桌子边,痛得青筋直冒,鼻头汗出。按后,病人松了一口气,老师笑问咋样了?病人说,眼睛清多了,浑身都清爽多了。这原始点压痛疗法,很快速,按后病人眼睛立马舒服。老师说,曾经治疗过一个流鼻血的病人,患者在其他地方采取多种办法,都未止住,采用原始点按摩法,按了一分钟后,就好了。我们看老师按病人的场景,那真像病人在受刑一样,比拍打还要深刻。大概这也是吃苦了苦的一种方法吧。老师甩甩手,然后回到椅子上,叫我开方,黄连温胆汤。然后特别加入五味药,我们称老师这五味药为“减肥五郁汤”。有哪五郁呢?气、血、湿、食、积。气郁用香附疏理。血郁用川芎疏理。湿郁用苍术升散。食郁用鸡矢藤消化。积郁用火麻仁润下。然后,又加入蜂房、穿破石、葛根。蜂房对前列腺增生、寒湿、郁毒有良效,既是温药散寒湿,又能解毒。穿破石开路先锋,无攻不破。葛根升阳,如离照当空,蒸腾诸郁。老师说,减肥不能单靠药物,要靠锻炼。病人说,没时间锻炼啊!老师说,你只吃不动,小病变重。运动少,阳气不能外发出来,思虑多,又消耗了大量阴血,吃饭一吃进来,中焦就瘀堵。你要放淡定点,多锻炼,锻炼不一定要特别在健身房,锻炼意识比锻炼本身更重更要。当你有锻炼意识后,日常生活中无处不锻炼,比如上下班,上下楼梯,能多走动,就多走动,就是锻炼了。去健身房,未必是真锻炼,在那里很多人都排很多浊气,反而不如直接去爬山。上午十一点多,还有几个病人,我就先跟老师说,我去火车站把火车票给退了,当我把火车票退好后,老师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了一切,在这里住宿修学需要的东西,床、垫、电饭煲,甚至碗筷,老师家里有的,通通都叫我们上去搬,周师傅还特别借来一辆三轮车,把床、凳、桌等家具放到车上,然后我们跟东梅、王蒋、周师傅,一起把车堆到富康小区,搬上三楼。中午吃饭后,我们回大药房,老师得知我们还缺一张床板,便叫王蒋回来量好尺寸后,就同我们坐车去建材市场按照尺寸切割一块大床板,然后和我一起走回来。晚上车厢宾馆老板娘又请客,老师由于今晚要坐火车去海南参加道医会,所以在家里吃饭。我们回大药房时,和老师道别,老师要到南方去,道医会开三天,来回坐车各一天,这样的话,老师要九号才能回来。这期间五天,老师交代,首先你们要注意人身安全,第二要注意病人的安全,有需要熬抓的药,按要求来,第三要注意药房的安全。然后老师把药房钥匙交给我们......阅读(7075)|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常锻炼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