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接触绿化行业 每天都是农民工一样晒笑拂满身花影泥土 现在慢慢开始我开始喜欢上了花树爱种植

圣徒绫汜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圣徒绫汜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1d6a29c7_be0e2c9',userId:,blogListLength:30};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农民工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4个义项):
农民工 - 社会群体
所属类别 :
其他实业人物相关
其他实业人物相关
&农民工&一词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1983年提出,是指在本地或进入城镇务工的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7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2.7亿人。2014年农民工总量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其中,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长2.8%,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增长1.3%。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864元,比上年增长9.8%。 日开始实施《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1,新《办法》为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特殊形式就业群体加入工会组织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日举行的上海市总工会十三届七次全委会上,朱雪芹作为324万多名上海农民工工会会员的代表成功当选为兼职副主席。
定义 指具有农村户籍却在城镇工作、生活的打工者
贡献 生活工作 在城市,为城市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引申 新生代农民工,户籍问题,工资拖欠问题,生活质量
6 7 8 9 10
农民工,即农民工人,他们是农业户口,但从事着非农业的工作;他们生活工作 在城市,为城市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社会学家、评论家艾君认为,在中国实施多年的实行二元户籍下,我们所说的“农民工”,实际是指“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但事实上,社会对农民工存在歧视心理。其实农民工也包含户口在农村、工作在城市的专科、本科高学历人才。2013年两会期间,四川省农民工白领樊萍如当选人大代表,她2000年考入工商管理专业。2004年毕业后,她曾在深圳工作两年多。2007年回到成都,进入四川金星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先后在生产部门、技术部门、企业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现任企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然而她的确符合农民工的定义: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这位白领的户口至今仍在简阳农村,名下还有田地。“农民工概念的外延在扩大”“选我当农民工代表,也许正好说明我们农民工概念的外延扩大。农民工并不只是从事简单、重复和体力劳动的进城打工者,也包括我这样的人”,对于自己农民工代表的身份界定,樊萍如是理解。
新生代农民工
“”,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新生代农民工博客新生代农民工博客,是一个专注于新生代农民工新闻资讯报道、新生代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表达新生代农民工心声、点滴记录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等的90后原创性独立博客,作者郭晓伟,和他的朋友们。
的民工是实行在农村实行,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后,开始大量涌入城市,才渐渐出现的。从全国来看,最开始的农民工主要以为主,接着就是制造业。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工流动的规模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流动迁徙的形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跨地区流动,随着沿海地区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的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大量短期甚至长期迁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人口流动也称为“民工潮”;另外一类流动则是农民就近流动到快速发展的本地城镇。
(一)农民工数量继续增长,总量达25278万人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加528万人,增长3.4%。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584万人,比上年增加320万人,增长2.6%;举家外出农民工3279万人,增加208万人,增长6.8%。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增加527万人,增长5.9%。(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快于东部地区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民工10790万人,比上年增加323万人,增长3.1%,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42.7%;中部地区农民工7942万人,比上年增加323万人,增长4.2%,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1.4%;西部地区农民工6546万人,比上年增加409万人,增长6.7%,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25.9%。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加528万人,增长3.4%。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584万人,比上年增加320万人,增长2.6%;举家外出农民工3279万人,增加208万人,增长6.8%。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增加527万人,增长5.9%。 (一)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从农民工的就业地区来看,2011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16537万人,比上年增加324万人,增长2.0%,占农民工总量的65.4%,比上年降低1.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438万人,比上年增加334万人,增长8.1%,占农民工总量的17.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215万人,比上年增加370万人,增长9.6%,占农民工总量的16.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分省看,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这4个省吸纳的农民工占到全国农民工总数的近一半。(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比重继续下降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5828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增长0.3%,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5072万人,比上年增加7.4万人,增长0.1%,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增加数量和增幅均明显低于上年水平。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分别占全国农民工的23.1%和20.1%,分别比上年下降0.9和0.8个百分点。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对农民工的就业吸引力在逐步下降。  (三)跨省外出的农民工数量减少,农民工以跨省外出为主的格局改变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8390万人,比上年增加772万人,增长10.1%,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2.9%;在省外务工的农民工7473万人,比上年减少244万人,下降3.2%,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47.1%。在省内务工的比重比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2011年,去省外务工人数减少,改变了多年来跨省外出农民工比重大于省内务工比重的格局。(四)外出农民工仍主要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从外出农民工就业的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占10.3%,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占20.5%,在地级市务工的占33.9%,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一)农民工以男性为主,年长农民工比重逐年增加分性别看,男性农民工占65.9%,女性占34.1%;分年龄段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16-20岁占6.3%,21-30岁占32.7%,31-40岁占22.7%,41-50岁占24.0%,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4.3%。调查资料显示,4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由2008年的30.0%上升到2011年的38.3%,三年中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34岁上升到36岁。尽管每年农村新增劳动力主要会加入到农民工的行列中,但农民工年龄结构的变化,也说明农民工的“无限供给”状况在改变。(二)年龄和家庭因素对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有很大的影响农民工中已婚者占73.4%,其中,本地农民工已婚者占90.2%,远高于外出农民工已婚者58.2%的比例,这主要是由于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高出外出农民工12岁,本地农民工中40岁以上的占60.4%,而外出农民工40岁以上仅占18.2%。这反映了已婚、年纪较大的农民工更倾向于就近就地转移,大龄农民工不仅外出缺少竞争力,而且需要照顾家庭,这使得他们的外出积极性减弱。(三)农民工以初中为主,青年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在农民工中,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14.4%,初中文化程度占61.1%,高中文化程度占13.2%,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9.8%。外出农民工和年轻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88.4%和93.8%。外出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本地农民工,青年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最高,也是最具潜力的农民工群体。(四)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农民工占多数,青年农民工更倾向参加非农在农民工中,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10.5%,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26.2%,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68.8%。青年农民工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要高于年长的农民工;与此相反,年长的农民工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要高于青年农民工,年龄层次越低,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也越低,这说明青年农民工正逐渐丧失从事农业生产的技能。
(一)农民工收入增长较快,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收入差距缩小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2049元,比上年增加359元,增长21.2%。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2053元,比上年增加357元,增长21.0%;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2006元,比上年增加374元,增长22.9%;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1990元,比上年增加347元,增长21.1%。近两年外出农民工的收入增速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增幅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缩小。(二)本地农民工与外出农民工之间、受雇人员和自营人员之间的收入差异明显在外出农民工中,受雇人员月均收入2015元,比上年增加360元,增长21.8%;自营人员月均收入2684元,比上年增加458元,增长20.6%,受雇人员比自营人员收入低669元。对比本地务工与外出务工的收入情况,在本地受雇的农民工月均收入比外出受雇的低261元。调查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收入高于本地农民工的收入,自营人员的收入高于受雇人员的收入。(三)在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从外出农民工的从业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2302元,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2041元,在地级市、县级市和建制镇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2011元、1982元和1961元。从不同地区务工收入的增幅来看,在直辖市务工的收入增幅要快于平均水平。(四)不同行业收入水平差别较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和制造业收入增幅高于平均水平从外出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行业看,收入水平较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2485元和2382元;收入较低的分别是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1807元、1826元和1920元。从收入增幅看,增幅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的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建筑业和制造业,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收入增幅低于平均水平。
农民工问题是指中国大陆由于农民进入城市参与经济活动后涉及的一系列权益保障的总称。针对农民工问题,现在在政策研究界、学术界有几种观点:一是部分学者的观点,让农民工在城市住下来,“”问题将不存在。二是国研中心研究报告的观点,创造将农民工转化为稳定的城市产业工人和市民的制度环境。农民工问题在建国后三四十年前表现得尚不明显,但到了改革开放以及建立的今天,城市与乡村的矛盾就日渐突出。当致富成为人们第一需求和追求目标时,城市人占有各种政策的抉择领导地位、占有意识领先的统治地位、占有转化成货币的掌控权等等,当处在两眼墨黑最封闭的乡村的农民进城务工时,自然会对他们制造出许多政策的限制,强加给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赋予一些带有歧视性的概念、名词。再说农民工在就业方面,城市制定外来劳动力分类目录,把脏乱差工作留给民工。农民工从事行业的基本特点是:体力要求较高的房地建筑工、城市清洁和的操作工种、的苗木工、居民家中的钟点工或保姆、厨师、服务员等脏、累、险、差工种。出现这些限制和歧视的主要原因是意识问题。因为意识的误区,导致制定政策的错位。其一,在决策者眼里,因为存在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利益之争,即农民工进城就业,加剧城市居民的就业矛盾,因此城市政府的政策趋向与城市居民的利益趋向一致。其二,政府害怕“”,从而试图将农民圈在农村。其三,中国各大城市存在“隐性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入必然使城市的“超城市化”进一步加剧,城市治理成本大幅加大。其四,城市劳动力失业给城市政府带来的成本十分巨大,而农村劳动力找不到工作最多也只是回家种田,政府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入。其五,城里人对农民工的歧视一方面源自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由于出身形成的尊卑贵贱观念;另一方面则是一部分城里人认为农民工抢他们的饭碗而产生的反感和仇视。这些原因虽是城市限制农民工进入数量、工种限制等歧视性政策的直接理由,当然农民工就业歧视也有一些其他深层的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农民工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文化派生出来的对乡村的政治、文化、经济的排斥而产生的人的等级观念的歧视。这就是有的学者所说的农民属于“草根”底层,城市人属于“花草”上层。因此,解决了农民工进城问题,即便让他们在城里住下来,并不能从根本解决所有农民问题,更不可能出口狂言“三农问题将不存在”。这种理论观点,实际属于修修补补,治标不治本,形而上学、纸上谈兵。农民工保障问题农民工保障问题与中国二元社会结构高度相关,关系到中国社会稳定和。近期出现的“ 民工荒”已为中国农民工问题敲响了警钟。笔者认为,农民工保障的缺位是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必然产物,解决农民工保障问题是顺应中国社会转型要求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重要形式,也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内在要求,应将为农民工提供保障作为解决目前“ 民工荒”的应对之策。解决农民工保障问题必须消除目前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同时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也不能操之过急。现在只有在工伤保险领域,出台了比较统一、完善的,其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且根据此《通知》,各省根据各地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等,制定各地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具体规定,如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出台的《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基本实现了农民工发生工伤,享受与非农民工同等的待遇保障,甚至更为灵活的享受工伤待遇的方式。但关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领域,农民工待遇并没有完全实现与非农民工相同待遇。
中国将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居住农民工的户籍问题,《国务院关于解决 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逐步地、有条件地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农民工的户籍问题。《意见》规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适当放宽农民工落户条件;大城市要积极稳妥地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户籍问题,对农民工中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高级技工、技师以及其他有突出贡献者,应优先准予落户。具体落户条件,由各地根据城市规划和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改进农民工居住登记管理办法。对于农民工维权问题,《意见》明确,要加大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执法力度。强化监察执法,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完善日常巡视检查制度和责任制度,依法严厉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健全农民工维权举报投诉制度,有关部门要认真受理农民工举报投诉并及时调查处理。加强和改进调解、仲裁工作。对农民工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要简化程序、加快审理,涉及劳动报酬、工伤待遇的要优先审理。起草、制定和完善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意见》要求做好对农民工的服务和工作。要把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对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要简化程序,快速办理。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其困难条件。有关行政机关和应当引导机构和积极参与涉及农民工的诉讼活动、非诉讼协调及调解活动。鼓励和支持律师和相关法律从业人员接受农民工委托,并对经济确有困难而又达不到法律援助条件的农民工适当减少或者免除律师费。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法律援助资金,为农民工获得法律援助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意见》提出,要强化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组织在农民工维权工作中的作用。
在调查的农民工中,被克扣和拖欠过报酬的农民工分别占两成。其中半数以上的农民工被克扣或被拖欠的报酬属于工资收入。农民工被拖欠报酬时间最短的有一个月,最长的达到八年,平均被拖欠了四个月。被拖欠过半年以下的农民工有五千一百九十五名,占被拖欠农民工数的百分之九四点四九。农民工权益受保障的程度明显偏低。农民工所在单位提供工作待遇较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民工没有享受和,近八成的农民工不能,还有八成的女职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制度。另有五成左右的农民工得不到工伤补偿或者加班补贴,近四成农民工未与单位签订任何或协议。农民工生活质量普遍不高。首先是农民工生活、卫生条件差。受工资水平低限制,大部分农民工的月消费几乎全部用于住宿和食品消费,而在生病时,只有少数人会选择去正规医院,其他人大都选择自己买药治疗或去个体诊所。其次是居住环境质量差。近四成的农民工居住在工棚或集体宿舍里,地方狭窄拥挤,室内肮脏零乱,除了被褥衣物,几无他物。子女受教育难、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不到位、农民工从事的职业技术含量低且工资水平低也是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目前的农民工的精神生活状态是令人担忧的———在他们当中,许多人缺少最基本的文化娱乐方式,许多人的精神上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许多人面临着性苦闷和性压抑。不过对于农民精神上的“亚健康”危机,政府已经引起重视。从送片进工地,到文明办评选来京务工人员“文明之星”,再到市总工会为民工建图书室,买电视机,政府各个部门已经开始为丰富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进行了努力。 农民工组建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昨天举行“一线工人谈履职”为主题的记者会,邀请6位全国人大代表答记者问。安徽代表团的代表直言,因长久分居,城市农民工中已大量出现“打工潮下组建临时小夫妻”情况。她建议解决农民工夫妻两地分居问题。(京华时报,3月11日)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组建“临时夫妻”,游走在伦理和法律的边缘,在令人瞠目结舌的同时,也从侧面映射出农民工艰辛的生存状态。随着时代进步,农民工的权益问题逐渐被社会所重视。农民工薪资被拖欠、工伤权益维护等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公共部门对于上述问题的介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显然令人欣慰。但不可忽视的是,社会对于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讨薪、工伤维权等“物质权益”层面,对于农民工的心理、情感等“精神权益”层面的关注,显然还不够。比如人大代表刘丽提到的城市农民工“打工潮下组建临时小夫妻”现象,比如农民工在城市面前产生的心理疏离感和自卑感问题,社会对此显然还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关注也就寥寥。而随着90后新一代农民工的不断壮大,他们的文化权益问题也应该引起重视。农民工不是“干活机器”,他们也有情感和精神需求,这些需求跟薪资等物质权益一样,都是确保劳动力再生产所不可缺少的。但是,相对于薪资等相对“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权益来讲,农民工精神层面的权益缺失则不容易被发现,从而使得这一重要的“精神权益保护”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荒芜状态。农民工不能只靠吃饭活着,他们也需要文化、心理、精神等权益,精神的慰藉,心灵的呵护,文化的浸润,有时候这种精神权益的作用甚至比物质权益更重要。农民工组建“临时夫妻”,虽然难免经受伦理和法律的双重拷问,但这种“临时夫妻”背后有着难以言说的爱与痛。在城乡二元化鸿沟仍旧难以逾越的当下,外出务工仍旧是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在离乡背井的外出务工过程中,物质条件的艰辛和精神心理的焦虑纠结在一起,使得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一直处于社会底层。发声平台的匮缺,利益诉求渠道的狭仄,不论是物质权益还是精神权益,使得农民工沦为易被侵害难于维权的“高危”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工自行组建“临时夫妻”,是权益需求和供给不均衡的结果。城乡二元化的桎梏,使得农民工夫妻或者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在家抚育孩子、照顾老人,这就使得农民工夫妻双方的情感维系被认为割裂,长期的两地分居无疑使得他们的情感需求处于稀缺状态。即便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不堪的生活环境也无法确保双方情感需求稀缺状况得到满足,由此使得双方情感维系逐渐有了裂痕。虽然一些地区开始探索实行农民工“夫妻房”等措施以缓解双方情感需求,但这种扬汤止沸之举,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农民工权益问题,需要在背景下依靠制度救济解决。新型城镇化释放出的红利,应更公平地普及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弱势群体身上。对于农民工来讲,农民工进入城市后的社会保障跟、老人、儿童的权益保障都不可少。不论进城还是留守,权益保障都应逐渐向城市看齐,而新型城镇化显然是弥缝城乡权益差距的重要途径。让改革激发出更大的制度红利,才能消除那些游走在伦理与法律边缘的“临时夫妻”,从而在更大层面上维护农民工的物质和精神权益。
1.雇主有意拖欠。多见于餐饮、制衣、制鞋等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类企业也出现此类情形,雇主有意拖欠,有钱也不发给农民工。2.一些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使农民工的工资不时能按时领取。如北京美洲视线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明明已经账面亏空,却一边向员工吹嘘自己有多么雄厚的资金实力,一边又暗地变卖公司资产以图不支付员工应得工资,致使40多名员工3个多月工资付之东流,损失共达50多万之巨。3.将拖欠工资做为留住人的一种手段。普遍存在用尾欠作为留人的手段。包工头普遍担心春节后人手缺乏,或者跑到其他包工头那里,往往拖欠农民工一部分工资,一般在600元左右,强迫农民工来年继续在其手下干活。4.垫资施工是欠薪的根本原因之一。据调查,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潜在规则”:多数开发单位都将“施工企业先行垫付工程款”作为招标的一个必要条件,等工程进展到一定程度,开发商再将工程款分期分批拨付给施工单位,这就给拖欠工资问题埋下伏笔。5.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导致欠薪。农民工运用法律自我保护的能力较低,认为老板给不给钱,或者什么时候给钱,是老板的事,自己拿他没办法。6.政府工程资金缺口大,造成拖欠。
“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当前要抓紧解决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2003年末,一场“风暴”在全国范围内平地而起。而其肇始,只是温家宝考察途中的一次行程安排外的“拐弯”。“总理考察时经常临时决定停车,我们必须随时做好准备。”新华社摄影记者刘卫兵回忆,日至26日,温家宝赴重庆、湖北三峡库区考察。24日下午5时许,奔波了近一天的随行人员大都已闭上眼睛在汽车上休息。猛然间,记者们所坐的面包车停了。“后边总理的面包车没跟上来。”警察大声说,“赶紧回!”钻进柑橘林,走过坑洼不平的泥泞小路,大家看到一处略显破旧的农舍前,温家宝正坐在木凳上和村民交谈。“家里有几口人?粮食够吃吗?养的猪好卖吗?柑橘多少钱一斤?水库蓄水后土地还够不够种?孩子们都能读上书吗?上学一年要花多少钱?……”看到有些村民总是不好意思的样子,他不断鼓励大家:“你们想想,还有什么要跟我说?”一直坐在左侧的农家妇女熊德明开口了:“我想说说我家里打工的事。”原来,熊德明的丈夫参加修建了云阳新县城中心广场阶梯,包工头拖欠的2000多元工钱一直不给。“一会儿我到县里去,这事一定要跟县长说,拖欠农民的工资一定要还!”温家宝作出了承诺。当夜,熊德明和丈夫拿到了拖欠的2240元工资。她也被评为200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社会公益人物。此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解决建设领域问题。至当年年底,为农民工追回欠款数百亿元。2004年3月,上任满一年的温家宝在的最后,特别强调要“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当前要抓紧解决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1、建立施工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约束和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一是施工企业在领取前,按照工程合同价款的一定比例向工程所在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交纳职工工资保障金,工资保障金在工程合同价款中列支,专款专用。二是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将工资保障金存入指定银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三是施工企业招收农民工,必须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依法享有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以及保险福利的权利,并在规定期限内持农民工名册到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四是施工企业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施工工程期限小于一个月的或者双方约定支付工资期限低于一个月的,另其约定。五是在期间及工程竣工后60日内,有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启动工资保障金,及时发放拖欠的农民工工资。2.严格规范新建项目的审批手续。对建设资金不到位的建设项目不办理项目审批,不予立项、不予开工建设,做到新帐不欠,老帐限期付清。3.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对存在拖欠农民工资问题的房地产和建筑业企业,主管部门记入企业信用档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对清欠不力,没有及时完成清欠任务的房地产和建筑业企业,将向社会公布进行曝光。4.建立日常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通过设立拖欠举报投诉电话,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业企业的监管,促使每个建设领域企业依法支付农民工工资,落实清欠责任,及时兑现农民工工资。5.建立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其主要由政府财政出一部分资金,组成欠薪保障应急基金,专门用于应付突发性、群体性的欠薪纠纷。目前,浙江省嘉兴、已经建立这一制度。其主要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抗市场风险能力比较弱,在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存在时间成本和程序复杂难以让农民工接受的情况下,有效地保证农民工群体临时性的生活救济。6.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维权意识。加强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法律法规保护意识,有关部门应设立农民工工资清欠举报电话,一旦发现有工程款拖欠的,农民朋友能及时向政府反映。7.国家应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对的监管力度,抑制不合理的投资行为发生,以切实防止新的拖欠现象发生。
据有关方面测算,2005年农民工数量估计1.5亿人。农民工主要分布于、采矿业、和其他低端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沿海地区各个生产领域的产业工人均以农民工为主,农民工的提法从代作为术语开始频繁出现,在此以前最常见的提法为民工。由于造成的就业、福利歧视等原因,农民工是中国大陆城市最底层的阶层,许多人处于非常艰难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逐步采取措施,以统一城乡户籍制度,这将从根本上达成农民工的公平就业和待遇。
农民工子女没有城市户口,其教育成为一大问题。
农村打工者没有参保意识,在发生工伤或疾病时,不能享受医疗保险。
由于中国大陆现状是人口众多,就业问题成为头痛的问题,城市本身存在大量失业,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绝大多数处于闲置状态,加上城乡二元体制的分割,直至2005年为止,农民工的仍旧没有任何保障,由此引发的农民工问题自19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一庞大的群体学者将其划为、,绝大多数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医疗保险,因工致伤、致残和致死的事故的基本人权都没有保障,甚至诸多黑心的、雇主恶意克扣、拖欠和拒付农民工的工资,并已酿成社会问题。民间涌现诸多农民工维权斗士,开始广泛关注农民工问题,政府开始考虑农民工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出《关于废止〈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就业管理暂行规定〉及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并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民工维权手册》。担任以后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开始整治恶意拖欠工资的雇主,国务院推出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社会学家、三农问题评论家艾君近几年年针对农民工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实施策略。他认为,要界定农民工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农民是什么?农民如果是一种职业而非身份,该按照职业,也就是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人来界定农民。如果界定农民是一种职业,那么“农民工”又是什么呢?是种职业?是农民职业转工人职业?是既做工人又做农民?那么那些长期从事非农业劳动的农村人还是农民工吗?他认为,如果说农民是一种职业,眼下提出农民工概念的本身就存在概念不清和语法的误区。如果承认农民是种身份,那么提出“农民工”的概念是成立的。他强调,首先,“农民工”的概念就变成一个错误的提法。农民是职业,那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了,那么农民工,不就成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人”了吗?可事实上,社会上把农民工指的是农业户口,但从事着非农业工作的劳动者。从“农民工”一词的盲目出笼,已经把“农民”给界定为一种身份了。也许“农民工”一词的出台就缺少科学性合理性,也走入了概念的误区。艾君认为,农民工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文化派生出来的对乡村的政治、文化、经济的排斥而产生的人的等级观念的歧视。这就是有的学者所说的农民属于“草根”底层,城市人属于“花草”上层。因此,解决了农民工进城问题,即便让他们在城里住下来,并不能从根本解决所有农民问题,更不可能出口狂言“三农问题将不存在”。这种理论观点,实际属于修修补补,治标不治本,形而上学、纸上谈兵。他认为,户籍制度是引发城乡差别的原因之一。即使在城市里工作,身为农民户籍身份的农民工也无法享有城市人的“补贴”。城市化的实质是转化农民为居民,转化小生产的主体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户籍制度是农民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三农问题的产生的一大原因,是农民受到歧视、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主要因素,是其他诸如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一切公平制度之所以存在并得以执行的前提!随着的进程和城乡统一户籍制度的实施,伴随农村医疗、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等福利的实施,农民工必成历史。他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认为应该有步骤、有规划、分阶段、有深度地进行城乡改革,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其一,首先要从户口制度入手,在2年内彻底取消其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 “ 居民户口 ”,打破多元体制向一元体制转化。消除城乡户籍差别是第一步。其二,在消除城乡户籍差别之后,新的制度安排必须要迅速跟进,利用2-3年时间建立起城乡社会福利、医疗、养老、就业等保障一体化的制度。其三,从户口入手,福利、医疗、养老、就业等保障一体化的制跟进,然后就要着手解决好农村人土地归属问题。农村解决好了以上三点,接下来就是在城市、农村,实行“以房定户”制度。即,人出生后,就注册永久性公民出生地户口,户口的迁移实行像一样注册登记制,登记注册的基础是有住房作为唯一的条件。眼下“农民工”一词的出笼是个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由此看来,那么我们城里的工人下乡种田是否该叫“工人农”了,岂不贻笑大方吗?[3-4]也有专家提出,解决农民工问题存在两个主要的障碍。一是城乡二元体制的人为壁垒;二是农民工文化水平低下的历史痛楚。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要打破障碍。主要方法是:城乡二元体制需要破解。所谓破解,即不能一棒打死,不能一棍打翻。城乡二元体制在历史的特定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落后的体制没有跟上快速发展的社会。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批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30年的转移造成的后果是城市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广义上的农民工。他们满怀理想,打平之后发现,这个世界原来不是他们的。而悲剧的根源就是城乡二元体制。二元的城乡体制让进城的农民工享受不到城市的各种福利和待遇。受伤后,保险缺失;失业后,他们还是农民;子女入学,“赞助费”让人“望校兴叹”。虽然如此,部分城市试图改变城乡二元体制的失败又告诉我们这个体制不得不继续沿用。因为,城乡二元体制消除之后会面临城市人口膨胀及随着而来的城市问题,也会造成农业人口的短缺。因为在城乡两级分化严重的今天没有农民不会甘愿留守农村,因为人总是希望生活能够更好的,因为城市的公共设施、便利的生活条件让人羡慕。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教授在《中国农民工调查》中指出:“农民工之所以能够在城市中以比较低廉的价格从事经济活动,正在于他们的这种两栖身份。如果中国没有户籍制度,农民工就会希望拥有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方式、一样的收入、一样的劳动条件,但我现在觉得,我的家在农村,我到你这里来就是为了挣点儿钱而已,只要收入我认为可以,我就干了,这就是中国很低的劳动成本之所以能够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畸形的“民工荒”告诉我们,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农民工也必须转型。九年义务教育历经风雨之后已有95%以上的普及率,新一代的农民工文化水平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他们在务工过程中的帮助取得明显效果。他们的工作可以更轻松了,维权意识提高了,业余生活丰富了。因此,我们有必要继续普及义务教育,尤其是尝试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仅仅是教育并不能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立稳脚跟。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加快,传统的靠体力生存的“苦力”市场逐渐萎缩,一大批需要专业技能的企业诞生。企业需要有技术的农民工,大部分农民工却只有体力。这就造成了部分行业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民工荒”的出现告诉我们,在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不要忘记让“农民工”也跟着转型,否则,转型后的企业就会缺少血液,无法生存。
长期以来,“农民工”已经成了人们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习惯性称呼,与这个词相伴的往往是更多的关注和同情。而最近,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谈及“农民工”这一称谓时表示,这样的称谓本身就带有歧视色彩,呼吁社会慎用这一称谓。 “工农商学兵,本是职业的划分,为什么唯独“农民”永远要被加上特定的标签呢?”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昨天在与社科界专家学者座谈时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并呼吁取消“农民工”这一称谓:卢展工:专家们都在这里, “农民工”应该呼吁取消这个概念。农民是职业呀,哪有生出来就是工人的?哪有生出来就是商人的?结果偏偏农民生出来就是农民,刚生出来就变农民了,他还没干活儿呢,就农民了。我提了好几次,尽量不要用“农民工”,工人就是工人,就是从农村到城市当工人就是工人。要不你干脆都是这样,农民干部,当了常务副省长了也是农民干部,农村出来的嘛。卢展工:包括在企业、在单位的相应的待遇,你农村招进来的跟本地的就不一样,跟城市居民就不一样,一系列的歧视,本来应该融合,到哪个地方就应该融合到单位,融合到学校,融合到我们社会,这个社会才能和谐。“农民工”这一称呼的背后隐藏的是一系列的歧视,要努力消除身份界限,鼓励外来务工人员融入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
7月13日,记者跟随巴彦镇民政办杨主任,来到巴彦镇郭家营村。据杨主任介绍,巴彦镇原名罗家营乡,1996年撤乡建镇,1999年被列入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位于首府东郊,距市区8公里,镇域面积7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万亩,总人口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万人,辖1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以前,巴彦镇属于中远郊区,随着城市的扩大现在已属于中郊,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再过几年就变成近郊了。”杨主任这样对记者说。郭家营村是巴彦镇最东边的村落,站在村里,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村子很安静:除了大喇叭里播放的二人台,记者几乎听不到别的声音。该村村支书谢志喜告诉记者:郭家营村占地约7000亩,主要种植蔬菜和粮食。郭家营村有人口1400人左右,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约占三分之一;40~70岁的人口是种田主力,但是只要身体允许,80岁仍躬耕不辍。“这几年天旱,很多农民在地里忙活一年,收成也只能保证自家够吃。年轻人都在市里或者外地上学,毕业了就打工。现在村里30多岁的人都不会种地,更别说80后和90后了,他们名下的土地只能承包给来村里的外地人耕种。”谢志喜说。谢志喜家有15亩地,只有他一个人在耕种。“我爱人在城里上班,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我家地里今年种了些土豆,除了自己吃还可以做成粉条。我们俩加起来一年能收入4万多元。” 谢志喜是一个典型的农民,他对土地有着浓浓的情感。“我不愁种地,我父亲今年72岁了,一个人种15亩地,我们农民除了种地干啥都觉得不得劲儿。”在郭家营村,即使家里收入不错,老人们还是会选择种地。谢志喜的生活条件在村里算是中等,但是他却总是愁眉苦脸的。“我只有一个孩子,现在正在上大学,我希望他毕业以后回来。就算他不会种地,我老了儿女在身边总是好的。”但是谢志喜的儿子谢鑫却不是这样想的。谢鑫今年21岁,目前在一所大学学习财会。谢鑫的中学时光是在市里度过的,虽然他的户口在村里,但他从来不知道自家有多少耕地,也不知道如何耕种。谢鑫说:“我的中学同学都在外地上学或者打工,我也不想回农村。我从小就没种过地,我以后也不想种地。毕业后,我可能会考虑留在包头做会计。”谢鑫说话的时候,记者发现谢志喜表情严肃,眼中充满泪水。他叹了口气说:“哎,以后他在包头工作,留下我们老两口,这日子越过越凄凉。”在郭家营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扛着锄头、挑着水桶的老人。在采访中,记者路过一处果园,一位名叫张占元的老人正在给果树浇水。当记者询问他的年龄时,他比划了一个“八”的手势。
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只有很少一部分孩子能通过考试进入城市的重点中学就读。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孩子却享受不到同样的待遇,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十分心痛。——呼和浩特市新民学校校长王江林现在村里30多岁的人都不会种地,更别说80后、90后了,他们名下的土地只能承包给来村里的外地人耕种。——赛罕区巴彦镇郭家营村村支书谢志喜我想自己创业当老板,最好在市区有个自己的店铺,再把父母接到城里安享晚年。这样等我的孩子长大了,就是真正的城市人了,就能享受到比我更好的教育了。——新生代农民工孟耀栋想让后代成为城里人
想让后代成为城里人从谢鑫家出来,记者走在村里,不时看到闲坐聊天,或领着抱着孙子散步的老人。在一个安静的院落里,记者见到了孟春霞和她的母亲王桂香。孟春霞的哥哥孟耀栋今年26岁,3年前大学毕业后四处打工,最近在一家工作。孟春霞是90后,现就读于学习财会专业。孟春霞说:“学校放假后,我本想出去打工,但是没能在大饭店找到工作,所以就回家帮父母干活。前几天在地里摘豆角,上午出去下午才能回来,脖子和胳膊都晒黑了。这几天农活不忙,我就在家里绣十字绣。”她腼腆地笑着说。谈及学校的生活,孟春霞告诉记者,今年学业很忙,周一到周五每天上8节课,课余时间她喜欢看书、打球、上网。她感到校园生活很充实,很有意义,她希望毕业后留在呼和浩特市或包头工作。“同学们多数留在包头,我想和他们在一起。”她说。母亲王桂香则希望孩子们能留在身边,她告诉记者:“孩子父亲的腿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受伤,并留下了残疾,现在只能在工地下夜,一个月也就1000多块钱。我血压高,每天离不开药,什么重活都不能做。今年,我将家里的大部分地都包给别人种了,只留下少部分地种点菜自己吃。”从孟家出来,记者来到了孟耀栋打工的快递公司。孟耀栋是个帅气健谈的小伙子,他说他以前在市区的大超市里做过销售,后来因为担心母亲的身体才放弃了。孟耀栋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接触过的农活儿。“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帮家里锄地、拔草。后来,父母怕我耽误学习,很少让我去地里帮忙。中考的时候,我本来有机会到呼和浩特敬业中学读书,但是父亲出车祸让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我便选择在离家很近的呼和浩特市第九中学上学了。”孟耀栋的大学是在山东上的,他说:“我是学生物制药专业的,但是我更喜欢销售。毕业后,我一直从事销售方面的工作。刚开始在山东,后来觉得离家太远,就到了呼和浩特市工作。这几年,母亲的身体越来越不好,我只能选择在村子附近工作。虽然这里的工作很辛苦,工资也不多,但是为了母亲,我只能先这样了。”从孟耀栋身上,记者看不到丝毫农村小伙的影子。他说,除了户口,自己和城市人没什么两样。他也不会因为家庭背景而自卑,但是谈婚论嫁的时候,农村户口、住房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摆在他的面前,他又感到很迷茫。孟耀栋是乐观的,谈到对未来的设想,他说:“我想自己创业做老板,最好在市区有个自己的店铺,再把父母接到城里安享晚年。这样等我的孩子长大了,就是真正的城市人了,就能享受到比我更好的教育了。”农村户口隔断城市梦新生代农民工有六盼
农村户口隔断城市梦从郭家营村出来,记者又来到位于新城区毫沁营乡石头新营子村的呼和浩特市新民小学。呼和浩特市新民小学是一所私立学校,该校共有39个教学班、2300多名学生,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全校学生的三分之二。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子女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希望孩子可以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因为没有城市户口,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将更为艰辛。采访中,该校的王江林校长告诉记者:“私立学校不同于公办学校,很多政策都享受不到。比如,国家推行的校安工程只针对公立和,所以,从整体硬件设施上就和公办学校相差甚远。另外,私立学校的老师都是聘任制的,流动性较大,这多多少少也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而且,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通过考试进入重点中学。同在一片蓝天下,这些孩子却享受不到同样的待遇,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十分心痛。”据王校长介绍,新民学校的生源每年都有递增,来上学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家在外地随父母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子女。虽然在他们的家乡也建起了许多,但是由于缺少师资,很多父母还是会选择将孩子送到城市里来上学。王校长说:“这些孩子既无法享受城里学校的资源,又无法享受家乡希望小学的资源,处于边缘地带。而他们的父母由于都是打工族,每天早出晚归,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给孩子辅导功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还特意推迟了放学时间,老师们义务给孩子们补课,以尽量减轻家长的负担。”
新生代农民工有六盼记者了解到,据抽样调查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在这些农民工里,有一个特殊的小群体,那就是新生代农民工,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他们主要有六盼:一盼稳定就业,二盼进城务工有房住,三盼子女平等就学,四盼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五盼提高收入、物价平稳,六盼获得社会认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这“六盼”中,老有所养和病有所医是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迫切希望。从赤峰市翁牛特旗来呼和浩特市打工的深有体会,他说:“我们在老家看病都用新农合报销,虽然没有城镇医疗保险比例高,但是总能减轻点负担。不过,新农合需要先交钱后报销,看大病的时候明显感觉手里钱总是不够。”巴彦镇民政办的杨主任称,为了解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他们每年投入大量财力,镇里7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有100元补贴,不少家庭还有低保。看病除了新农合报销之外,还有一次性大病救助,其中最多可以得到15000元。“农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我们这样做也是防止因病致贫,让他们在城市里安心打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脱离土地,到城市打拼。不管是生活在首府周边农村的孟耀栋等年轻人,还是如新民学校农民工的孩子们,他们对于未来都充满信心。除了期盼,他们也在努力的生活。“可能我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到山东工作了,但是留在父母身边,我一点也不后悔。”孟耀栋这样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28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指出,2013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2609元,比上年提高319元,增长13.9%。公报称,201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1474元,与2012年的46769元相比,增加了4705元,同比增长10.1%,增幅回落1.8个百分点。2013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2706元,与2012年的28752元相比,增加了3954元,同比增长13.8%,增幅回落3.3个百分点。2013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2609元,比上年提高319元,增长13.9%。公报指出,2013年,全国共有27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7%。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上海市的16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和新疆的15.2元。公报称,研究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方案,开展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试调查和分析比较。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百科兴趣圈
{{if list && list.length}}
360百科致力于成为最为用户所信赖的专业性百科网站。人人可编辑,让求知更简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满身起湿疹是否传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