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逆转是怎样解释里昂剔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国际经济学考试重点简答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国际经济学考试重点简答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_百度知道国际经济学第二章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暂无简介
期货现货投资顾问|
总评分4.0|
浏览量10452
大小:1.3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全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简要阐述里昂蜴夫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对里昂惕夫悖论解释
我是小彬°V6Y8
又称为“里昂惕夫之谜”.20世纪的50年代,由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苏联籍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V.Le-ontief)对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进行统计验证后提出.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状况不同,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不同.为了获得国际贸易利益,各国必然会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较密集地使用其相对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那些需要较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的商品.许多经济学家都试图在经验统计上对上述理论进行验证.里昂惕夫考察了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方面的经验数据后,得出了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故称为里昂惕夫悖论.  里昂惕夫根据美国1947年和1951年200个产业部门的出口产品与进口替代产品的统计资料编制了美国投入-产出表,用以比较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出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与进口替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里昂惕夫得出如下结果:1947年,美国每出口100万美元的商品,需要资本约255万美元,劳动为181人/年,从而资本/劳动比率为14015,而美国每生产100万美元的进口替代品,需要资本约309万美元,劳动为170人/年,从而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劳动比率为181184,美国在1947年出口品的资本-劳动比率低于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劳动比率.1951年的计算结果也与其一致.这表明,在50年代,在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出口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品主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美国是一个资本丰裕而劳动力缺乏的国家,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美国的外贸商品结构应当是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里昂惕夫的研究结果与此完全相反.  其他经济学家又采用里昂惕夫的方法对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验证,也发现里昂惕夫之谜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许多经济学家试图解释这一悖论,提出的论点有:(1)里昂惕夫本人认为,由于美国工人的受教育水平、技术水平都高于其他国家,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也高于其他国家,可以认为是其他国家水平的3倍,真正的美国劳动力数量就应当是实际工人人数乘以3,而美国实际上是一个劳动力较为丰富、资本较为稀缺的国家,因此美国的贸易格局并没有违背赫-俄原理.其他经济学家根据这个思路进一步提出,劳动应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资本应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美国的出口商品表面上资本密集度较低,而实际上由于包含了大量凝结有人力资本的熟练劳动,其资本密集度是较高的,进口商品则相反.(2)在不同的国家,同一种商品是可以以不同的要素密集度来生产的,由于劳动要素在美国的价格较高,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美国企业家愿意以资本要素代替劳动要素,从而在别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在美国则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形成了要素密集度逆转现象.里昂惕夫正是采用进口替代品资料进行验证的,而不是进口品资料.(3)商品生产要素除资本和劳动外,还包括自然资源.美国需要出口丰裕的自然资源,进口稀缺的自然资源产品,其中,出口的自然资源产品通常也是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产品,而进口的自然资源产品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自然资源的论点解开了美国与加拿大等国贸易结构中的里昂惕夫之谜.贸易壁垒的存在也是产生里昂惕夫之谜的重要原因.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的关税体制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保护水平就很高,阻碍了美国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提高了进口品的资本-劳动比率,产生了里昂惕夫之谜.如果实行自由贸易,美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会有所提高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