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参加高考分高考不分文理科科

高考改革以后,不分文理科,该如何应对?_文综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2,769贴子:
高考改革以后,不分文理科,该如何应对?收藏
备受社会关注的《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于上周四正式发布。选考、选学、一贯制、名额分配、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等都成为人们最近热议的话题。在这次被称为“史上最强”的中高考改革中,多项措施打破了教育多年的惯例,比如将不再划分文理科,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考题也越来越开放,考查学生9年、12年的积累;中招名额分配比例不断提高,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一系列的变化对学校会产生什么影响?学校是否将面临重新洗牌?学校又将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新的发展?  
创维OLED-S9D
选考带来新挑战  特色学校迎来新机遇  分析新的招考方案,无论是新中考还是新高考,都出现了选考。这一理念的出现,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似乎第一印象就是孩子可以偏科,参加考试的时候只选择孩子成绩最好的科目。  
“实际上,新方案的本意是鼓励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并不是鼓励学生偏科,而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特长领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供给侧的改革,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海淀进修学校校长罗滨表示,新方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对于学校、教师来说意味着一次挑战和改变。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副校长白继侠表示,学校都会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课程体系,在初三前基本不会让学生形成偏科现象。“有人理解选考就是鼓励偏科的观点是片面的。相反,接近中考前进行选考就是为了防止学生偏科,过去没有选择史地政生作为考试科目的时候,初中就已经人为地设置偏科了。”白继侠说。  
而在顺义区第十五中学校长王振江看来,就算是偏科,如今的偏科也不同于以往。新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给学生提供了选择性,文理不分科,每一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优势去选考部分学科,这是让每一名学生发挥自己长项的“以长博长”。  长期以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句话深深影响着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在高考中,理科较好的学校在很长一段时间整体处于领先地位。如今,选考的出现,让众多过去称为“小科”或“副科”的科目被赋予主科同等的地位。新方案中强调尊重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个性化是学校和学生最终的追求目标,因此,一批以特色见长的学校和特色学科将获得家长学生的青睐,这批学校在这一机遇下将迎来新的发展,其结果必将影响或改变原有学校的格局。
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书记王祺认为,由于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的权利,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小科”,很有可能出现“以小博大”的局面。“可以想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终将会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各个学校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科目或独特的教学特色。”王祺说,“未来,加强学校的特色学科建设有可能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形象的一条有效途径。”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发帖人是女婴父亲,刚以难民身份进入德国。
经过铁路菜市的火车速度很慢,很远就要鸣笛示意。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上北大还是上清华”“读文科还是读理科”曾困扰了无数学生。如果你家的小朋友刚上初一,或者还没上初中,那么恭喜你!现在,他只用忧虑“上北大还是上清华”了。
  昨天,《湖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取消文理分科、实行一年多考、参考综合评价体系、合并录取批次……
  本着先试点再推广的原则,改革将会给考生带来哪些变化?
  现在读高一的学生:(部分市州)将试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但不影响高考录取。
  现在读初三的学生:下半年上高中后,将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但不影响高考录取。
  现在读初二的学生:2017年上高中后,将试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但不影响高考录取。
  现在读初一的学生:上高中后,将全面实行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影响高考录取。
  湖北高考怎么考?
  不分科
  2021年起,全国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科。
  总分750=语文150+数学150+外语150+自选3门课*100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和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总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以等级分计分,录取时各科折算为100分。
  计入总成绩的3个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外语一年多考
  考生可以参加两次外语考试,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大学如何招生?
  减少和规范加分项目
  2016年,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和散居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减少农村独生女加分分值;
  2017年起,取消农村独生女加分政策。
  解读:
  今年,只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考生继续享受高考加分政策。湖北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指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以及宜昌市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10个县(市)。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不再享受加分政策,只是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合并录取批次
  艺术本科录取从3个批次调整为2个批次。
  高职高专录取将高职高专(一)和高职高专(二)2个批次合并为1个批次。
  从2016年起,文理类本科录取批次由3个批次调整为2个批次。
  分段填报志愿
  2016年考生填报志愿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填报:本科提前批(文理类、艺术类、体育类、技能高考),高职高专提前批(文理类、艺术类、体育类、技能高考、高职联办本科计划),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
  第二阶段填报:高职高专批文理类。
  平行志愿:所有批次所有科类均实行平行志愿
  且平行志愿由原来6个院校志愿增加到9个;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招生录取模式
  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全面实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技能高考。
  积极探索“院校+专业类”分类投档录取模式
  总之,到2021年,湖北将实现“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即依据全国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录取的模式),基本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时代要求、具有湖北特色的考试招生制度。
  湖北新闻官方出品 | 原创精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洽谈合作事宜 | 请联系在线客服
  本文编辑:苏逸冰
  本期主编:苏逸冰
  网络运营:孙宇 朱汉武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湖北新闻,是湖北广播电视台最核心的新闻生产部门,是湖北卫视...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 >高考从哪年开始不分文理科第一篇:《2017年起高考只考语数外 将不分文理科》
2017年起高考只考语数外 将不分文理科
●总成绩=语数外统考+自选3科成绩
●语数外科目、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
●高考外语考试,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2014年上海、浙江推行高考改革试点
●2015年起,增加全国统一命题省份
●探索多元录取机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新京报讯 高考将不分文理科,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昨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标志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全国层面的高考改革将于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高考计分“3+3”自选科目看特长
今后,高考会怎么考?
昨日发布的《意见》规定,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昨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这些科目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的方式呈现,命题则由省级专业命题机构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统一组织实施,考试则在高考标准化考场进行,阅卷程序、标准和方式也将统一要求。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选出的3个科目等级成绩将如何计入总成绩,如何与高考成绩挂钩,可能要看上海、浙江试点方案如何规定,“怎么将等级换算成分数,确实有技术问题”。
根据《意见》规定,2014年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
2015年起将增加全国统一命题省份
根据《意见》要求,从2015年起,将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
全国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介绍,截至目前,已有16个省(市、区)进行分省命题,在探索高考多样化、高考命题和当地教改、课改相衔接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等人调研发现,绝大多数省份都希望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这是因为很多省份缺乏高考命题专业能力,而当初实行分省命题也是教育部出于分散国家考试安全压力的考虑,“但现在高考试卷也不依靠坐火车传递,实现信息化了,安全条件和过去大不一样”。
杨东平说,增加全国统一命题省份,也为推广异地高考解决了考试基础问题。
综合素质建档案高考录取将参照
《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2014年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
1 改革后英语是否会削弱?
专家称,改革对高考英语没有太大冲击
按照《意见》规定,外语仍与语文、数学一样全国统考,分值不变,但增加了一次考试机会。
根据此前北京中考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拟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比重,英语满分从150分拟降至100分。
【解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曾参与过上海一家外国语杂志组织的专题讨论,他们曾在两个月前撰写反对降低高考英语比重的报告,交给相关部门。
上述参与此轮改革制度设计的核心专家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其提倡将英语按照等级进行评价、计分,但“讨论中阻力很大”,最终还是规定按照分值计算,且分值不变。
“这次改革对高考英语没有太大冲击。”文秋芳认为,首先,外语分值不变;其次,增加一次考试机会也并非不可能,像托福、雅思一年都组织多次考试,但需要确保两次考试难度相近。而先在上海、浙江进行试点,也是基于改革要谨慎前行的考虑。
2 学业水平考试会增负担?
教育部表示,每科或有两次考试机会
学业水平考试不同于传统会考,将上升为国家级考试,建议各省份每年组织一次包括所有14门科目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两次考试的机会。也就是说,高中3年,学生年年都或需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这是否会增加考生负担?
【解读】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昨日表示,这次改革是要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一是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的方式呈现。除了进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科目以外,其他学科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
第二,记录高校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可以扬长避短。可能大家学习的时候都有这个经历,如果你学的东西是你感兴趣的,你不会感觉到有负担。所以我们想给学生这样的选择权。
第三,每门课程学完即考,我们称之为“一门一清”。同时,我们鼓励为学生提供每一个科目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可以减轻学生集中备考和一次考试所产生的心理焦虑和精神负担。
3 如何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各地将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管理平台
《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那么,如何让综合素质评价客观公正反映学生表现?
【解读】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昨日表示,首先,对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事实要如实记录。其次,对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要进行公示,要阳光、透明,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第三,教育部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
子管理平台,便于监督,“同学之间可以监督,这一点公开透明很重要”。最后,对于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罚。
昨日,崇文门中学校长刘福盛介绍,目前北京市中学已经实行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其中有评分、分级等内容,但不与高考挂钩,“只是一个参考”。其中,有军训、社会实践、物理化学实验等内容,评分者为任课教师或班主任等,评价结果会在学生毕业时发放。
刘福盛认为,该评价体系能够综合反映学生在校时的综合情况,具体如何实施还要等北京出台政策。
本版稿件采写/新京报记者 许路阳 黄颖 实习生 赵欢
(原标题:高考只考语数外 不分文理科)
第二篇:《教育部2017年高考有望执行文理不分科》
教育部:2017年高考有望执行文理不分科
北京青年报讯 “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近日发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内容引发热议,在昨天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出台文理不分科的方案,“相信时间不会太长”。
北京征求意见稿与《决定》内容不矛盾
今年10月,北京公布了《年高考(微博)高招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根据征求意见稿,在接下来几年,北京高考仍将延续现有的文理分科考试方式。有老师和学生指出,这份征求意见稿与《决定》有所冲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透露,“文理不分科”的提法应该是教育部即将出台的一份文件中的内容,这份文件将会提供《决定》框架下的具体措施。储朝晖表示,北京的政策只是迈出了高考改革的一步,在《决定》公布之后,北京的地方政策还可以进一步跟进。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虽然《决定》发出不久,但是此前已经有部分省份尝试“文理不分科”。山东省规定,从2011年开始,新入学的高中生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这届学生明年将参加高考。不过当地媒体报道,尽管山东高考改革提出不分文理科,但高考科目还是有文史方向和理工方向之分,实际上就是过去的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
文理不分科后 高考制度将随之改革
储朝晖表示,现行的文理分科制度主要是基于实用的考虑,而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些出色的人物都是贯通文理的大家,因此他支持文理不分科。
储朝晖指出,认为文理不分科会加重学生负担的看法是在过去的高考制度下做出的判断,例如山东、江苏等省区都曾经在文理分科和文理不分科之间“徘徊”。
他分析,过去之所以出现文理不分科之后效果不佳,是因为课程设置已经发生变化,但高考制度没有跟上变化。高考作为指挥棒,学生“一心为高考”,因此课程改革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在储朝晖看来,未来在实现文理不分科之后,高考制度会随之改革,高考的定位会发生变化,由考查知识变为考查综合素质。“比如考查学生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那个时候考试可能也就没有标准答案了。”
预计2017年高考有望执行不分科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表示,一旦执行文理不分科,至少需要三年的缓冲期。
储朝晖表示,缓冲期虽然必要,但也不能太长。他预计,教育部即将公布的文件更有可能在明年公布,即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就可以执行文理不分科的教学方式,2017年的高考执行文理不分科。
储朝晖表示,实现文理不分科后,对于学校的管理体制、老师的绩效考核甚至整个教育制度都要发生改变。课程设置可能进行相应调整,具体如何教学和考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文理分科曾因争议未写入教改纲要
“在各项改革中,高考改革是最复杂、最敏感的一件事,,,,”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教育部公开资料中发现,自2011年开始,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眼中“最复杂、最敏感”的“高考改革”已经连续三年被明确写入教育部年度教育工作要点。
社会对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预期形成于2010年。当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正式公布,其中提到要“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探索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 《纲要》并未提及“文理分科”。事实上,早在《纲要》征求意见之初,文理分科就引起了社会热议。《纲要》起草组成员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问题争议非常大,几乎意见对半开,所以现在简单决定
并不是合适的时机。” 2011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下一步高考改革将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
最近3年,高考改革都写进了教育部年初制定的年度工作重点。2011年,教育部提出“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改革”,“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指导高考改革试点”,并“开展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分类入学考试试点”。
2012年,教育部提出“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制定发布改革方案,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探索本地区高考改革”,同时“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
今年1月,教育部明确2013年将“研究制定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其中,高中学业考试改革、高考综合评价改革和异地升学等均出现在工作重点中。
专家:文理改革要配合高考变革
熊丙奇指出,取消文理分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素质教育存在的所有问题,教改的症结仍然是高考制度。应该坚定地推进招考分离的高考制度,即中学自主教学、考试社会组织、大学自主招生。
“改变了高考制度,把高考的考试内容和教学内容脱钩,那甚至都可以不用提文理分科和科目改革了。”熊丙奇说,例如美国的SAT考试是能力考试,而学生高中只需要学7门必修课,剩余的学分学生可以任选选修课程,完全没有文理分科的问题。
熊丙奇指出,如果高考制度不改变就执行文理不分科,学生的负担将不降反增,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也没有任何帮助。
教师:不考试科目恐没人学
北京一零一中学的林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取消文理科之后,重要的是如何考试。“如果减负,减少考试科目,那你觉得结果会是什么?”林老师反问,“一定是不考试的科目没人学。”
林老师说,关键还是高考这根指挥棒。如果继续减少考试科目,那么不在考试科目内的学科就会很快边缘化,“就像现在不高考的那些学科一样”。 而如果增加考试科目,又不太符合“减负”的趋势。 家长:不分文理学生恐没优势
张女士的儿子今年读高一,比较擅长文科。她反对文理不分科:“如果不分文理科,那孩子的优势就丧失了。”同样从事教育工作的她表示,孩子都会在理科或是文科方面表现出优势和天赋,如果文理不分科考试,那么会“卡”掉更多在某一方面有天赋的学生。
现在朝阳区一所示范校读高中的李同学直截了当表达了对文理不分科的反对。“考那么多肯定增加了压力。”他说,“除非他不考语文、数学、英语,或者降低文综、理综的分值。”在学生看来,分值降低就意味着压力减少,而高中学习无一例外是奔着高考去的。
李同学表示,如果不考虑考试,文理不分科当然是个好事,“学得多总有好处”。如果回到考试,他认为选科考试是个好主意:“这样我们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科目来考。”
第三篇:《江西省明年全面推行高考改革 2015年入学新生开始不分文理科》
江西省明年全面推行高考改革 2015年入学新生开始不分文理科
9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5日下午,针对新高考改革方案,教育部召开了各省级教育部门视频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并要求各省制订具体方案。近日,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慧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结合我省实际对新高考方案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杨慧文表示,我省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同时结合江西本地实际,尽快制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并将按照实施方案逐步推进。
目标:5大任务
杨慧文接受记者采访时,将此次高考改革的重点概括为五大任务:
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明显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完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破解义务教育学校择校难题。
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功课;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分类考试成高职招生主渠道;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卷省份。
大幅减少加分项目;全面规范自主招生;完善招生选拔机制;淡化录取批次,推行平行志愿;注册入学、宽进严出、弹性学制、学分转换。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升考试安全水平;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2014年,上海、浙江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改革时间:外语单项改革今年先行试点 高考全面改革最快明年实施
今年6月份,我省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提到,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初步设想分两步走:2014年新学年入学的高一新生,着手实施“外语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单项改革试点;2015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实施高考统考科目改革,不分文理科,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至于如何组织实施外语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分值如何设计等问题,杨慧文表示,我省此前确定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向基本上体现了国家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我省将待教育部相关配套实施意见发布后,尽快确定我省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并报教育部备案。
“是否可以先进行单项改革试点,全面改革何时推进等,还要经教育部同意。”杨慧文表示,我省最快将从2015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全面推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但如果教育部有新要求,也有可能适当延后。
综合评价:我省将建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意见》提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不分文理科,高考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个科目的成绩。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其中包括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每门都是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自身特长,在六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招生录取机制也将进行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解读:杨慧文表示,今后,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考录取依据,我省将从新生入学开始,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这一改革举措打破围绕高考指挥棒的做法。投档录取将不完全看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成为升入高校的重要依据。
招生倾斜:江西农村学生上名校机会将增多
《意见》提出:要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
解读:长期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偏低。为了让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更加公平,此次改革强调,要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目的是要让优秀的农村孩子不仅有大学上,还要上好大学。
杨慧文介绍说,从规模上讲,我省高招录取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名牌高校招生计划在我省投放较少,老区孩子就读名校的难度较大。此项改革意味着今后部分名牌高校的分省计划将向中西部地区加大权重。
自主招生:各种联考方式将不复存在
《意见》提出: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解读:杨慧文表示,高校自主招生不规范,容易滋生腐败现象,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极为关注的问题。目前,全国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有90所,招生人数占试点高校招生人数的5%。近年来,自主招生出现了“掐尖”“小高考”的趋势。“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不得采用联考方式,也就意味着老百姓俗称的‘华约’‘北约’‘卓越联盟’等联考方式不复存在了。”
第四篇:《教育部发布高考改革信息: 15年起取消特长生加分 17年不分文理》
教育部发布高考改革信息:15年起取消特长生加分 17年不分文理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其中,意见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此外,意见指出,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2014年底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酝酿多时的高考改革方案终于有些眉目了!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将在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刘利民,部长助理林蕙青介绍《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学大大”为您呈上新鲜热辣的考试招生方案亮点!
自主命题省份将减少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初为全国统一命题,后逐渐出现省份自主命题,至今已有过半省份自主命题。意见要求,从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
高考加分将进一步减少
意见要求,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2014年底,各省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自主招生高考后举行
根据改革安排,2015年起将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再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
招生批次将逐渐取消
2015年起,有条件的省份将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意见要求,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本科高职学分有望互换
根据意见要求,2015年教育部将研究出台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沪浙率先试点高考不分文理科
根据安排,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1、分不分文理科?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这次改革将先选择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上海市、浙江省开展试点文理不分科。今年底,上海市、浙江省两地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高二、高三学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不进行试点省份的学生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
2、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会否“加负”?
大家可能注意到这次提出了“两依据、一参考”,其中一个依据是依据统一考试成绩,再就是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次改革我们强化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主要是为引导学生认真地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也是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至于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次改革是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是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的方式呈现。除了进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科目以外,其他学科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
第二,记录高校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可以扬长避短。可能大家学习的时候都有这个经历,如果你学的东西是你感兴趣的,你不会感觉到有负担。所以我们想给学生这样的选择权。
第三,每门课程学完即考,我们称之为“一门一清”。同时我们鼓励为学生提供每一个科目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为什么这么做?这样是可以减轻学生集中备考和一次考试所产生的心理焦虑和精神负担。
3、如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这次考试制度改革是“两依据、一参考”,这次改革提出要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升学的参考,这一点非常重要。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考试成绩有局限性,成绩只能衡量学生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考试成绩主要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但不能反映学生的行为表现,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他的全面发展情况;
二是人才选拔标准应具有全面性。这次我们把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结合起来选拔人才,方式应当说更加科学,有助于扭转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促使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实现知行统一。
应当说开展综合素质评价非常重要,但实话实说,在操作过程中也是个难题。为此,我们这次改革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探索。一是在考察的内容上,看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情况。重点看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要综合考察。我们常讲怎么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从这里面全面地考察。第二从考察方式上,重点是看学生成长过程中能够集中反映综合素质的一些具体活动和相关的
事实。比如说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参加志愿服务,这些情况都可以记录进去,这是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德智体美,全面对学生进行考察。
大家可能最关心的是怎么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信。为了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靠,改革着力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对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事实要如实记录。第二,对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要进行公示,要阳光、透明,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第三,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监督。记录了孩子的表现,同学之间可以监督,这个孩子参没参加志愿服务同学们都知道,这一点公开透明很重要。第四,对于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罚。通过这些制度的设计,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靠。谢谢。
4、考试加分是否有变?
这次改革,是给考试加分做“减法”,总的原则是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进一步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学生特长可客观记入综合素质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第二,重点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原则上只适用于本地所属高校在当地招生;第三,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降低过高的分值;第四,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要严厉打击加分造假。凡高考加分造假的考生,一经发现,实行“三取消”:取消加分资格和高考报名资格;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
5、自主招生怎么改?
自主招生是为了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偏才怪才”,这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按分数录取的一种补充。
这次改革,主要明确5项措施:一是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二是试点高校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三是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四是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五是从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教育部将尽快制定相关文件,各试点高校也将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谢谢。
6、关于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有没有时间表?
我们将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的上海市和浙江省先行试点。这次试点主要探索的内容,就是刚才利民部长讲到的“两依据、一参考”,换句话说是探索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这种探索的目的就是想破解“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问题,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作用,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分散学生的应试压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高校科学选才。
按照目前的安排,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两地将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今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两省市的高二、高三学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不进行试点省份的学生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
7、如何解决“寒门难出贵子”?
这次改革将采取两项倾斜政策:第一项是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这项计划从2012年启动,到今年已扩大到5万名,覆盖22个省份的832个贫困县,今年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2013年增加了11.4%。第二项是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专门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
第五篇:《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不分文理科 明年取消6项加分项》
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不分文理科
明年取消6项加分项
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不分文理科 取消6项加分项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高考,都主要是按文理分科,考察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外加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成绩,也就是大家所说的3+x,高校在招生时依据这些考试的高考总分数进行录取。 而根据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
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并最终在2017年实现全面推广。
不分文理科 高考总分由两部分组成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6类奖项获得考生高考不再加分
据悉,从日起,将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只保留“烈士子女”等5类加分项目。教育部要求,各省市不得擅自扩大全国性加分项目使用范围。此外,有关部门要对加分资格进行复核复测。涉及体育类特长生加分的考试,体育部门要按照二级运动员标准进行严格测试,确保加分资格真实可信。最终规定,以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为准。
1.在高中获得“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
2.“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
3.高中阶段获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
4.高中阶段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奖项。
5.高中阶段获省级优秀学生称号。
6.高中阶段被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
第六篇:《高考将不分文理科》
高考将不分文理科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教育部负责人就这次改革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2014年启动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
问: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是: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二是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三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四是改革监督管理机制。五是在少数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问:如何缩小区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
答:2013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为76%,最低省份录取率达到70%,两者的差距由2007年的17个百分点缩小至6个百分点。这次改革主要采取3项举措,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一是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二是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三是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力争到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问:如何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机会?
答:这次改革主要采取两项倾斜政策:一是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二是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专门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力争到2017年使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
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优质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
问:对中小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何考虑?
答: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是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次改革的重点:一是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二是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三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问:如何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答:这次改革的重点,一是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必修课程,避免严重偏科。二是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统一组织实施,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三是要求各地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
问: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怎样保证其评价真实可信?
答:这次改革重点,一是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二是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三是各省(区、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学校组织实施。
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试点地区不分文理科
问:如何实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答:这次改革提出了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措施。一是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二是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三是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问:对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有何举措?
答:这次改革主要采取3项措施。一是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二是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三是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
问: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自主招生?
答:这次改革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的措施。一是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二是试点高校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三是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四是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五是从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问: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将有哪些变化?
答:这次改革,高校招生录取方式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要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二是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三是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四是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五是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六是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七是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八是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主要试什么?
答:高考综合改革重点进行两个方面的探索:一是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二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
制。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上海市、浙江省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两地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试点省(市)的其他在校高中生和没有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高中生,仍实行现行高考办法。
第七篇:《辩论论点-高考不分文理科的好处》
文理分科之后,学习内容虽然减少了,然而学习深度却上去了。如果拿涉及面广泛而难度较低的考试和涉及面窄而难度较高的考试让人们做选择,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前者。此外,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够做目光短浅狭隘的“井底之蛙”。文理分科以后,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在高考报考的可选择面上都大大变得狭窄了,而文科可选的专业更是相对于理科来说是相形见绌。由此可见,文理不分科不管是从考试的难度来说,还是从选择大学专业的角度来看,都是比文理分科要有绝对优势的。
从国外学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文理是普遍不分家的。西方不少科学家都具有深厚的人文学科功底,比如牛顿、笛卡尔、莱布尼茨等人具有深厚的哲学功底。瑞士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皮亚杰也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边界在逐步模糊化。毋庸臵疑,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自然科学研究者也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人文学科根据需要适当运用自然学科的一些研究方法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知识面宽广的“宽口径”人才。在这种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的双重因素驱动下,文理不分科这一政策不仅充分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对于个人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不失为一项惠及社会,关爱人才的明智之举。文理不分科有利于基础教育阶段人才的培养。 从就业来看,文科生比理科生的选择空间要小许多。如果今后不再分文理,那么考生的选择面就要变宽,竞争也不会像现在这么激烈了。
文理不分科对学生成长是有益处的。目前,江苏的高考是实行XXXXX模式,考生参加高考,实际考的是9门课程。但由于高考选拨的需要,一些大学课程已经下放到高中阶段,学生的潜在能力被提前挖掘。而目前高二的分班,学生的学科兴趣还不成熟,强制性分科,并不是兴趣特长的体现,不利于其长足的发展。文理不分科,可能学习的深度不如以前,但是从广度上看,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取消文理分科,对于中学来说,不用刻意让学生必须“学这个不学那个”,给教学带来了平衡,对学生的考察难度降低,实际上会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学生究竟适合学文科还是理科?还是在某一个大学科方面的某个专项有特长?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并没有很明显的苗头,如果不是将来从事某一方面的学术研究,学生应该在高中阶段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全方位的能力培养。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文理不分科方案将很快出台。
不分文理科的好处在于,让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对于纠正学生学习偏科、学习知识不系统、不全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文理不分科的好处就是因为绝大多数行业需要用到综合知识,文理不分科可以让学生兼备文理素质,对以后的工作有好处。
长远来看,不管是自然科学素养的欠缺,还是人文科学素养的欠缺,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都是有害的。 一个人思维方式的形成应该是全面的,文科的知识有利于感性思维的培养,而理科的内容又有利于理性思维的形成,因此作为一个思维全面的人,只有在不分文理科的情况下才可能培养出来。文理本来就不是两家,而是人们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下强硬地把它们割裂开来。结果呢,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定是不全面的,比如现在一些文科瘸腿的理科生解题时最大的问题是看不懂题,结果只能干瞪眼没办法。而那些文科同学在阅读科技资料时也象是被扔进云里雾里,虽然有文学知识,但是仍不懂材料所云的是什么。还有就是在作文方面,理科生的作文往往生动有余而文采不足,而文科生的作文虽然看起来很华美,但读起来不过是玩弄词藻,缺乏生活的气息
学知识和摄取营养一样,一方面要防止太过或不及;另一方面又要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平衡。基础教育应该涵盖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外语、文史、地学、天文、法律等十门功课都应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必须全面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我国现阶段的高考模式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系统。中学生为了适应这一模式,在学知识最关键的高中时段被人为地划分为文科和理科。文科学生不学物理、化学、生物;理科学生不接触历史地理知识。结果文科生不知道自由落体;理科生则认为屈原是解放前的人……
当西方国家健步如飞追赶科技革命的浪漫时,我们的学生居然是一条腿走路,一蹦一跳地和约翰逊赛跑。 地球上的文明发达国家都不存在中学教育文理分科的现象。因为数学、物理、化学、国文、天文、地学、历史、生物、法律是自然、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是每个青少年学生必须熟悉掌握的基础知识。如果人为把这些基础学科割裂开来,每个学生只修习其中的一半,那么他们在知识结构上就是一条腿独跳的残废,无论如何也跑不过两条腿走路的外国人,这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崛起是极为不利的。现代社会推进文明取得重大进步的人才大多是知识全面的“通才”,文理分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成为杰出的“通才”。历史上那些在学术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学者如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里程碑式的科学巨匠,基本上都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哪一个不是知识全面的杰出“通才”?我们平时总是抱怨国民思想狭隘短视,诸不知这种文理分科式的教育体制正在加强这种狭隘短视的民族思维。一个只掌握“半边”基础知识的“知识残废”能够养成全局、整体、博大、久远的思维习惯吗?
在高考那种恶性竞争的升学环境里,如果不列为必修的考试科目,学生在学习这门功课时会认真主动吗?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会花费必要的心血吗?当老师和学生都是磨洋工式应付时,学生能学好这门功课吗?
现在中学生的负担重并不是学科过多造成的,而是对每门学科的“过份复习”造成的。基础学科知识只需要掌握个大概,等上大学时再精修其中的某一门。基础学科的许多知识并不需要掌握得特别精确,比如历史知识,我们没必要准确无误地背诵历史年代,只要掌握历史前进的脉络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就足够了,因为无论我们把历史年代背诵得多么滚瓜烂熟,过上几年后就会逐步忘记,更何况记住历史年代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中学时代无论你把哪一门功课“复习”得如何举一反三,几年过后就差不多忘光了,且实用价值大可怀疑。试问你在中学时要求背诵的课程你现在还能够背诵吗?这些要求背诵的课程对你究竟有多少益处?这是对学生脑力劳动的极大浪费,同时让多数学生讨厌书本知识,导致学生走向社会后一看见理论学科式书本就头疼。在外国乘地铁时你会看到很多人在看书,可你在中国乘地铁时能看到几人在看书?中国学生学习的用功劲可是举世闻名的,为何走出校门后那么讨厌书本呢?还不是我们“过份复习”某门功课的教学模式造的孽。科学发明和文学创作大多不是在中学完成的,而是在大学和社会完成的。有成就的学者和文人终生都在学习。当学生走出中学校门后讨厌书本知识时,中国的科学发明和文学创作还会百花齐放吗?我们会打开诺贝尔奖的大门吗?
所以文理不分科如果把握得好,不但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相反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高级中学文理分科利小弊大,会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极大地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不容易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和合格现代公民,更不容易培养出推进社会文明取得明显进步的大胸襟大气魄的杰出“通才”。
因为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虽然分科后,我们可以主修一些科目,但或许以后上了社会会发现,自己想做的一些的事情与当初自己选择的不一样,进而影响了我们对工作的热情,所以,若不分科,我们可以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无论怎样,都不会影响自己的。并且我们有时会发现,自己文理都有不好的学科,不分科的话,我们可以取长补短。
文理分科是一只无形的巨手,操纵着高中生的命运。许多学生、家长如履薄冰:一旦选错了方向,就会贻误终生。在高考指挥棒的喝令之下,任何一个高中生都必须对此作出选择。选择分科,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关于文理分科的争论由来已久:有人赞同,有人谴责。分还是不分?理由在哪里?一项网上调查结果表明:60%的网民建议取消文理分科,30%的网民反对取消文理分科,有10%的网民对此表示无所谓。
回顾1977年恢复高考,文理分科30年来,“学文还是学理”已让中国无数学生、家长和学校伤透了脑筋,尝尽了苦楚,长期进行的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办法,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朱永新严厉痛斥当前文理分科制度,使得广大的高中生深受其害,无论是从学生承受能力的角度,还是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文理分科实质上都是对学生的一种“强权”政策。
分科的选择超出了高中生的承受能力,十六七岁的高中生社会阅历尚浅,是非判别能力较低,自我认识水平不足,对于“学文还是学理”,他们不可能做出符合自己发展需求的正确判断,所以所谓的自愿选择对他们来说,实际上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有效行使的权利。面临分科,学生表现出盲目跟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与此同时,文理分科还带给了高中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滋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因为当初选科的非自主性,必然会导致他们在以后高考失利、兴趣不符、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出现后,把“失败”归咎于高中不得不分解的“强权”。这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无疑是不利的。
文理分科制度还是一种剥夺学生接受文理公平教育的权利的“强权”。长期的文理分科,最让人感到痛心的是导致了我国高中学生群体结构出现了不该有的畸形:过早地文理分科,造成理科学生不再读经典,知识面狭窄,缺少人文精神;文科学生则逐渐远离、淡化了严谨的科学思维训练和科学精神培养。分科严重剥夺了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严重制约了学生对于更高层次的教育追求,人的综合素质提高成了一句空话。文理分科的结果彻底违背了其初衷,学生的特长潜力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人才资源也根本谈不上得到科学有效的配臵。
高校站在了推翻“文理分科”斗争的第一线。2001年,北京大学开始推行“元培计划”,旨在“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2005年,复旦大学将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地域的3700名新生混合重组,成立四大“复旦学院”进行一年跨专业通识教育。
从2000年至今,江苏先后进行了4次高考方案改革,平均两年一次,尤其是社会上引发了广泛争议的“08新方案”,伴随着“物理”、“化学”等一批以往重、难点学科的“降级”,人们已经彻底看不到一点“文理分科”的影子了。2008年2月,山东省教育厅明确要求规范高中学生文理分科时间,在山东省教育厅举行的全省普通高中校长素质教育专题培训会上,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指出,山东省高中学校的素质教育将分三步实施,到2011年,全省高中全面实施课程标准,这意味着届时文理分科将被取消。
看着“文理分科”制度即将远去的背影,人们又有了新的思考,分科没了,接下来该怎么办?选择什么样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是摆在教育界甚至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难题。就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来看,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甚至做到“文理打通”,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的,但有一句话写得好:“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里的“天公”不是别的,指的应该是一种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大环境。
第八篇:《高考不分文理科》
高考不分文理科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目的就是探索招生录取与高中学习相关联的办法,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高考,都主要是按文理分科,考察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外加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成绩,也就是大家所说的3+x,高校在招生时依据这些考试的高考总分数进行录取。
不分文理科 高考总分由两部分组成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说,改革的重点是探索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简单地说就是“两依据、一参考”。目的是破解“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问题,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高校科学选才。
改革时间表:上海 浙江今年试点
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这次改革将先选择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上海市、浙江省开展试点。今年底,上海市、浙江省两地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高二、高三学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不进行试点省份的学生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
第九篇:《高考改革启动 将不分文理科》
高考改革启动 将不分文理科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高考,都主要是按文理分科,考察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外加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成绩,也就是大家所说的3+x,高校在招生时依据这些考试的高考总分数进行录取。
不分文理科 高考总分由两部分组成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说,改革的重点是探索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简单地说就是“两依据、一参考”。目的是破解“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问题,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高校科学选才。
改革时间表:上海 浙江今年试点
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这次改革将先选择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上海市、浙江省开展试点。今年底,上海市、浙江省两地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高二、高三学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不进行试点省份的学生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
第十篇:《高考改革启动 将不分文理科》
高考改革启动 将不分文理科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目的就是探索招生录取与高中学习相关联的办法,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高考,都主要是按文理分科,考察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外加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成绩,也就是大家所说的3+x,高校在招生时依据这些考试的高考总分数进行录取。
不分文理科 高考总分由两部分组成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
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说,改革的重点是探索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简单地说就是“两依据、一参考”。目的是破解“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问题,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高校科学选才。
改革时间表:上海 浙江今年试点
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这次改革将先选择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上海市、浙江省开展试点。今年底,上海市、浙江省两地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高二、高三学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不进行试点省份的学生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高考从哪年开始不分文理科”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更多相关文章注:高考从哪年开始不分文理科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最近更新热点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