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奥妙南斯拉夫二战电影在哪儿能看到

外掛中字115網盤禮包:豆瓣網影評:导演: 编剧: 主演:
/ 类型:剧情 / 喜剧 / 奇幻/情色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 / 南斯拉夫语言: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 英语 / 俄语 / 德语上映日期:<font style="color:#71-10-13片长:<font style="color:# 分钟 / Sweden: 85 分钟IMDb链接:剧情  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介绍了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赖希(Wilhelm Reich)的研究成果与生平,包括对相关人物的访问与影像资料。赖希致力于将精神分析与共产主义结合,宣称来自生命自身的倭格昂能是拯救人类病症的关键,并发明了看似荒诞的倭格昂能储存器。赖希的所作所为很快被美国政府查禁,不幸病死狱中。1971年的南斯拉夫,一位工人狂躁的反对国家新产生的红色资产阶级,信奉性自由才能达到共产主义的米伦娜(Milena Dravic 饰)在室友和一男人纵情的房间外,向邻居们宣讲性的伟大。与此同时,一位身着破烂服装,头戴钢盔手执枪模的男人在美国街头游荡,他的背景音乐是高昂的战斗旋律。米伦娜与一位苏联的人民艺术家相识,两人的分歧最终导致了怪诞又无奈的结局。南斯拉夫简介提到南斯拉夫就不得不简要说一下巴尔干的,这一地区诞生过孕育西方文明的伟大希腊文明,出现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后来被罗马征服,公元395年东西罗马分裂为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统治了几百年。时间发展到了15世纪的1453年,已经在帝国和***教侵袭下日暮西山的拜占庭帝国迎来它灭亡的日子,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攻占并血洗,奥斯曼的魔爪伸向了东南欧。南斯拉夫的民族主体是罗马没落时期进入巴尔干地区的斯拉夫人,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同属于斯拉夫民族。十四世纪时期塞尔维亚王国曾是中世纪的强国,与中欧地区的匈牙利王国、波兰王国是欧洲顶强的王国。 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科索沃的画眉坪击溃塞尔维亚联军,由此开始了在巴尔干地区长达489年的统治,取得巴尔干地区统治权的奥斯曼土耳其在巴尔干地区实行民族分化和民族压迫政策,同时用***教来对抗这一地区传统的东正教和天主教。民族压迫加上宗教分歧使得巴尔干地区错综复杂,也为后来的种族大屠杀埋下了隐患。十九世纪晚期,没落的土耳其帝国已经无力阻止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独立浪潮,1830年希腊的独立极大鼓舞了巴尔干地区被土耳其帝国奴役几百年的民族,土军先后被保加利亚等国军队击败,被迫承认巴尔干各国的独立,但是几百年里的民族压迫、民族分化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库。并直接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处心积虑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战以同盟国失败告终,失败的奥匈帝国被肢解,奥匈帝国位于巴尔干地区的大部分领土被协约国分给战胜国的塞尔维亚),由列强们强行捏成一个王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塞-克-斯王国吸收了独立的黑山王国,成立南斯拉夫王国。在南斯拉夫王国时代,大塞尔维亚主义盛行,并对克罗地亚采取了种族灭绝的大屠杀,塞族和克族埋下深深的仇恨。二战中,南斯拉夫被纳粹德国和意大利占领,铁托领导的南共联盟在苏联红军配合下,解放了南斯拉夫,成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修改宪法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74年,南斯拉夫修改宪法,6个加盟共和国获得自治地位。塞尔维亚境内阿尔巴尼亚族聚居的科索沃省和匈牙利族聚居的伏伊伏丁那省成为拥有较多自治权的自治省。。1980年铁托逝世,南斯拉夫走上民族分裂的道路,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共和国脱离南斯拉夫联邦宣布独立。1991年10月15日,波黑宣布为主权国。1991年11月20日,马其顿宣布独立。1992年2月12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领导人举行最高级会议,决定组成新的国家。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宪法正式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联合正式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于日宣布成立,由前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组成。南联盟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国土面积102 173平方公里(略大于我国的浙江省),为前南斯拉夫面积的39.94%。塞尔维亚共和国面积88 361平方公里,占南联盟领土的86.5%;境内有两个自治省:北面的伏依伏丁那和南面的科索沃。黑山共和国面积13 812平方公里,位于西南部,占国土面积的13.5%,濒临亚得里亚海,有293.5公里海岸线。南联盟的邻国有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7个国家,国境线全长2585.2公里。南联盟的塞尔维亚北部是多瑙河、萨瓦河、蒂萨河三大河流经的平原地区,是最重要的农业区,是著名的粮仓;多瑙河以南地势逐渐升高,耕地减少,草地和天然牧场面积则逐渐增加,有摩拉瓦河贯穿于中部,形成以丘陵和山地为主的河谷地带,是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西部的德里纳河与波黑交界。黑山境内则多为崇山峻岭。塞尔维亚南部的杰拉维察峰是全国最高峰,海拔2656米;黑山境内最高峰是博博托夫库克峰,海拔2522米。黑山境内的泽塔河和莫拉查河流向亚得里亚海,而斯库台湖则是全国的最大湖泊,面积369.7平方公里。南联盟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温度为11-12℃,年降水量北部为550-650毫米,山区为800-1200毫米,博卡科托尔斯卡海湾地区为欧洲降水量最多的地区(5300毫米左右)。塞尔维亚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区农业发达,有少量石油和天然气;中部以及南部的科索沃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盛产铜、铝矾土、铅锌矿、褐煤、铁等。南联盟的水力资源丰富,已建成的水电站年发电能力为100多亿千瓦小时。全国森林覆盖率为28%,木材蓄积量为3亿多立方米。南联盟的农用土地资源较丰富,对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天然的优势。南联盟全国的农用土地面积为620多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0.9%,高于欧洲平均水平(47.1%)和世界平均水平(36.6%)。长期以来,农用土地的面积相当稳定,年的40年内,农用土地只减少了1%,耕地面积减少了1.5%。按人口平均的耕地面积为0.39公顷,高于欧洲和世界的平均水平。1996年南联盟的农用土地为622.5公顷,其中耕地占59.6%,果园占4.3%,葡萄园占1.4%,草地和天然牧场占34.2%。据1991年全国人口普查,全国人口为1 040万人(占前南斯拉夫的44.3%),其中塞尔维亚共和国977.9万(占94.1%),黑山共和国61.5万(占5.9%)。南联盟居民中的民族构成是:塞尔维亚族占62.6%,阿尔巴尼亚族占16.5%,黑山族占5%,匈牙利族占3.3%,斯拉夫穆斯林占3.2%,此外还有茨冈(吉普赛)、克罗地亚、斯洛伐克、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土耳其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塞尔维亚语。南联盟的首都是贝尔格莱德,人口117万。塞尔维亚共和国首府也设在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人口约18万)、普里什蒂纳(人口约15.6万)分别是两个自治省的省会;黑山共和国的首府是波德戈里察,人口12万。二次大战后,前南斯拉夫工业的迅速发展,农业人口迅速减少。在南联盟地区,1948年农业人口占72.3%,1961年为55.6%,1991年下降到17.3%。1991年南联盟的农业人口为173.8万,农业劳动力为106.1万,占全国劳动力的24%。在农业人口中,20-59岁的劳动力占46.7%,由于部分19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人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因此农业人口中劳动力比重较高(61.1%),男性劳动力为男性农业人口的70.5%。1990年,南联盟地区的社会产值占前南斯拉夫的38%左右。在南联盟经济中,塞尔维亚共和国占95%,黑山共和国占5%。1990年南联盟地区的社会产值约合265.9亿美元,人均2530美元。其中工矿业占42.5%,农林业占18.2%,建筑业 占6.5%,交通邮电业占8.7%,商业占15.4%,饭店旅游业占1.7%,其他行业占7%。1991年,南斯拉夫发生武装冲突而解体,各共和国之间经济联系中断,经济开始大幅度下降。1990年代,南联盟一直在困境中求生存。1992年南联盟成立后,因波黑战争而遭受国际社会严厉制裁和封锁,经济加速下滑,1993年社会产值已降至1990年的44%,并出现了世界史上罕见的恶性通货膨胀。1994年南联盟实行了以重建货币体系和恢复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稳定经济政策,生产开始回升。1995年底,国际社会部分地停止了对南联盟的制裁,1996年11月完全取消了制裁,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经济环境。南联盟的社会产值继1994开始恢复性增长后,1997年已恢复到1990年的54.2%,约合180亿美元,年平均的通货膨胀率为18.5%。1999年上半年,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据估计,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使饱受制裁之苦的南联盟经济雪上加霜。1990年,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约为3000美元,1998年下降到1640美元,1999年仅为仅为900美元。1995年,代顿波黑和平协议签署,宣告波黑战争结束。1998年,南联盟政府指责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多次发动暴力袭击,造成大量平民和警察伤亡,派遣军队进入科索沃。美国及其盟国指责南联盟在科索沃杀害了大批阿族居民,制造了“人道主义灾难”,恢复对南联盟的部分制裁。1999年,以南联盟政府拒绝执行西方国家主导的和平协议为由,美国领导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空袭78天。6月,米洛舍维奇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2000年,米洛舍维奇在总统选举中败给反对党塞尔维亚民主党领导人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2002年,米洛舍维奇被引渡到荷兰海牙前南问题国际法庭受审。为了避免巴尔干半岛继续分裂,欧盟促成塞尔维亚和黑山建立松散的国家共同体。2003年,南联盟共和国议会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松散的国家共同体。除了共同总统、统一的军队、外交等国家权力,两个共和国有不同的法律、海关、货币乃至边防部队。宪章还规定,3年后,两个成员国有权通过全民公决,决定是否另立门户,分别成为独立国家。2006年黑山共和国议会在首府波德戈里察举行特别会议,通过投票表决,确认5月21日黑山就独立问题举行的全民公决结果,正式宣布黑山独立。黑山宣布独立,标志着南斯拉夫成立一个历史,至此,前南斯拉夫的6个联邦共和国已全部独立。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历史对此给予了最好的阐述。先看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铁托当然明白将差异性极大的各民族统合在一起是何其不易,因此采取了相当谨慎的民族政策。二战期间,德意法西斯采取“分而治之”政策,给南人民带来无尽伤痛:克罗地亚族的“乌斯塔沙”分子曾大量残杀塞尔维亚人,而“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切特尼克”分子也残害了大批克罗地亚人。铁托与这些极端民族利己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他反复强调,大小民族一律平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共产党要努力使民族主义的一切消极现象消灭,并用国际主义精神教育人民”;号召各族人民“为建立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兄弟般的自由与平等的共同体而奋斗”,“既要反对中央集权主义的民族主义,又要反对分裂主义的民族主义”。这些做法使国内和党内的民族主义倾向逐步收敛,南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空前高涨,并为自己是“南斯拉夫人”的一员而自豪。总之,作为克罗地亚族的铁托在处理国内民族问题上尽最大努力地做到“一碗水端平”,因而保证了南国内几十年的团结一致。反观米洛舍维奇和他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正是过度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使他们跌进了深渊,这在波黑和科索沃问题上表现得最明显。为帮助波黑境内的塞族兄弟,作为塞族的米洛舍维奇硬是将南斯拉夫拖进波黑战争,结果“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连带着遭受了西方的制裁,最终被迫服软认输,签署了《代顿协议》。如果说在波黑问题上垂怜同宗兄弟尚无可厚非的话,那么米氏在科索沃问题上的强硬就实在说不过去:由于历史的原因,科索沃对于塞族和阿尔巴尼亚族所具有的意义,同耶路撒冷对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具有的意义相似。米洛舍维奇却只知“塞族利益至上”,处处以“塞族代言人”自居,不顾其他民族的平等利益和愿望。他先是取消了阿族占90%的科索沃省的自治权,后是武力镇压科索沃独立的企图,并最终招致北约对南的军事打击以及他的下台、被捕、受审、死亡。其实在科索沃阿族中,最初占上风的是温和派反对势力,他们一开始的要求也不过是扩大自治权,而非独立乃至并入阿尔巴尼亚,正是米氏的一味高压引起了越发强烈的反弹。米氏错误的民族主义政策可谓“伤人又害己”,成了个人和国家脖子上的绞索,越勒越紧,且后遗症直到他死后都没有痊愈:塞尔维亚迄今仍未逮捕引渡一些参与波黑和科索沃战争的前南政府和军队高官及波黑塞族领导人,并就科索沃最终地位明确表态,致使它加入欧盟的日程遥遥无期;而黑山恰是因为不愿意在入盟进程中受“连累”,才毅然“拂袖而去”。兴也大国外交,衰也大国外交对于南斯拉夫这样一个夹缝中的中等国家而言,对大国外交的正确与否,对它的命运确有关键作用。答案也同样尽在历史中。先看铁托时期的南斯拉夫。1948年,南共由于反对苏联的大国、大党主义,被开除出共产党情报局和社会主义阵营,南与苏东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关系全部中断;西方国家虽想借机将南斯拉夫拉入自己的怀抱,但前提则是南改弦易辙,逐步走资本主义道路。铁托在与东西方打交道时,充分显示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一方面,南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既不加入西方集团,也不回社会主义阵营,而是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国家一道,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保卫世界和平,争取自己的独立地位和对国际事务的正当发言权,结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另一方面,也不断绝同东西两大集团及其首领美苏的往来,而是游走于两方之间,最终使尼克松和赫鲁晓夫等人都对铁托敬重有加,争相建立与南的联系,从而抬高了南的身份。如果说铁托的“铁”中充满了睿智和机敏,那么米洛舍维奇的“钢”中就满是僵硬和蛮干,最终“画虎不成反类犬”。米氏不仅昧于知己,也难说知“时”、知“势”。面对冷战后欧洲地缘政治版图西进东退的大环境,以及西方在巴尔干采取“双重标准”、偏袒他人、削弱塞族、企图主导巴尔干秩序安排的“不义之举”,米氏却选择了“联俄抗西”的下下之策。他不曾想过,仅凭塞尔维亚区区之力何以能抗拒西方强权的“眷顾”和打压?他更没有料到,自身尚且难保的俄罗斯只不过视南为战略棋盘上的一颗可用可弃的小棋子。米氏以强硬政策来安排巴尔干局势并与北约相抗,无异于螳臂挡车;而他“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企图让南加入俄白联盟以寻求“保护伞”的做法,更注定是空欢喜一场。最后,他的事业、国家连同生命一并化为了灰烬。不能否认,铁托时代的内外政策也不全是带来好处:强调公平会引起各小民族个性的张扬,为日后“分家”埋下隐患;而“不结盟”政策使得南大难临头时竟无法获得世界上哪怕一个国家真刀真枪的支持。可我们不能脱离南内部联合的脆弱和外部强力的挤压这些基本事实,可以说,铁托做得不算完美,也不可能完美,但已经够好了!我们也同样承认,米氏是条真正的硬汉:无论是在台上当权,还是身陷缧绁,都不失“巴尔干之鹰”的本色,他领导下的塞尔维亚人在科索沃战争中为保家卫国血战不止、以小抗大的英勇气概也令人肃然起敬。但“形势比人强”,他和他的国家纵然屈辱满腹,愤恨满腔,也只能一次次认命低头。
短短80多年时间,竟出现过三个“南斯拉夫”,而它们如今又已一一化为历史的陈迹。这本身就说明了这片土地的不寻常。顾名思义,“南斯拉夫”的意思就是南部斯拉夫人的国家。“南部斯拉夫人”是对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等诸多民族的统称,他们从公元7世纪起就居住在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有的还曾兴邦立国;但到15世纪后,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就分别被置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统治之下。从19世纪中叶到一战结束,随着上述两大帝国的衰落和最终崩溃,塞尔维亚和黑山等民族纷纷争取到独立地位。在此大背景下,1919年,第一个“南斯拉夫”诞生:它始称“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8年才改称“南斯拉夫王国”。作为精心挑选的国名,“南斯拉夫”的本意就是告诉国人:大家同属“南部斯拉夫人”,要团结如一家。这个“第一南斯拉夫”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其疆域包括今天的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以下简称“波黑”)、斯洛文尼亚乃至匈牙利的部分土地。二战中,1941年,德意法西斯入侵南斯拉夫。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后,于1945年11月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的新宪法又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为“第二南斯拉夫”。它下辖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马其顿六个共和国,它们均为联邦主体;塞尔维亚还管辖两个自治省(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1991年,存在47年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随着东欧剧变浪潮解体。1992年4月,在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先后宣布独立后,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联合建立了新的“南斯拉夫联邦”(“第三南斯拉夫”),两自治省仍隶属塞尔维亚。1998年,随着科索沃省阿尔巴尼亚族分裂势力活动的升级,南派军队前往镇压,1999年3月,美国及其北约盟国指责南联盟在科索沃杀害阿族居民,制造“人道主义灾难”,对南联盟空袭78天。6月,南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科索沃的丧失促成了又一轮解体:日,塞尔维亚和黑山就两共和国未来关系达成协议,组成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的松散邦联,黑山在三年内不就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如今,随着黑山的独立,南斯拉夫走完了它痛苦的解体历程。国运起落,教益良多国人想必最熟悉的还是第二和第三个“南斯拉夫”:成长于六七十年代的老一辈人无法忘怀风靡当时的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歌曲《啊!朋友再见》;而1999年中国驻南使馆在科索沃战争中被炸燃起的熊熊大火,则在生活于新时代的人们的脑海中久久萦绕,挥之不去。的确,后两个南斯拉夫以及它们的缔造者的命运有可比性,也最能使我们理解这些变幻无常的分合风云:铁托缔造的南斯拉夫存在了47年,作为东南欧的地区性大国屹立于巴尔干半岛,是当之无愧的冷战时代“不结盟运动”的旗帜和多民族和谐共存的典范,其国际地位举世瞩目;终铁托之世,外部势力不敢染指南斯拉夫。米洛舍维奇手创的南联盟却只存在了10多年,从战乱不已直至分崩离析;米氏本人也在悲剧落幕前不久在海牙国际法庭监狱含恨辞世。一样是联邦制,一样的“铁腕”人物领导,鲜明对照中的成败得失,足以让我们引以为戒。
血铸的和平既然北约已经公开站在穆斯林一边,穆斯林也就无所顾忌了。1994年11月, 穆斯林武装在比哈奇地区又发动了进攻。由于准备充分,开始时,穆斯林武装还取得 了一些胜利。10月30日,穆斯林攻占了重镇克重帕,并夺取了比哈奇附近约 200 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不幸的是,穆斯林在军事上的胜利只是昙花一现,塞族很快转守 为攻,并集中兵力把穆斯林的精锐部队第五军围困在比哈奇的河谷中,并于16日晚 兵临比哈奇城下。这一次,克罗地亚克拉伊纳塞族共和国也卷了进来。他们向波黑塞 军提供了有力的空中支援。美国一看情况不妙,一再要求北约再次对塞军进行空中打 击。11月21、23、26日,北约先后出动了80余架飞机,投下了数百吨炸弹, 炸毁了克拉伊纳塞控区内的小型机场、波黑塞军的导弹基地和其他军事补给设施。这 是北约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击。第一次空袭北约仅仅出动了两架飞机,可以说那次空袭 仅仅是象征性的,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意义。但这一次北约可是动真格的了。卡 拉季奇愤怒地谴责北约已经公然站在穆斯林一边。塞军一面更加猛烈地进攻比哈奇城, 一面扣押了400名维和人员为人质。北约的行动没有阻止住塞军进入比哈奇安全区。
漫长的和平之路前方在武斗,后方在文斗。在前线交火的同时,波黑三方在谈判桌上摆开了第二 战场。由于波黑战乱引起各方关注,因此,内战爆发伊始,国际社会就不断进行调解。 早在1992年2月,欧共体就在海牙举行波黑和会,推动波黑三方达成了多项停火 协议,但停火协议墨迹未干,三方冲突再起,打成一团。4月,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 要求外部势力撤出波黑,停止对波黑的一切干涉,决定立即派100名军事观察员前 往波黑监督三方实施停火协议。5月,安理会再次通过决议,呼吁南斯拉夫联盟和克 罗地亚从波黑撤出自己的军队。联合国驻萨拉热窝维和部队的代表也积极进行斡旋, 推动波黑三方达成多项停火协议,但所有这些,不过是一纸空文。在这种情况下,联 合国决定成立由加利秘书长主持的“南斯拉夫危机指挥部”。6月,鉴于波黑战乱持 续发展,联合国决定对南斯拉夫采取压的一手,相继决定对南斯拉夫实行经济制裁以 及授权国际社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以保障向波黑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7月, 欧共体在伦敦又举行波黑和会。和会上,欧共体提出,波黑可根据民族划分成3个州, 建立瑞士模式的邦联制国家,但未获三方一致同意。1992年8月26日至27日, 欧共体和联合国在伦敦召开了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会议。与会的有安理会5个常任理 事国、欧共体各成员国,以及欧安会、***会议联盟和前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等3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400多名代表,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历史上最大的一 次国际斡旋会议。经过多方斡旋和妥协,伦敦会议最后通过了多项文件,并决定成立 前南斯拉夫问题指导委员会,作为伦敦会议的后续行动和常设性机构,负责解决与前 南斯拉夫有关的各种问题,波黑问题是其工作重点之一。委员会由欧共体特使、英国 前外交大臣欧文和联合国特使万斯两人为主席。9月11日至12日,万斯和欧文访 问南斯拉夫,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领导人米洛舍维奇会谈,会谈后,双方发表了 联合公报,强调将不折不扣地执行伦敦会议精神,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现有争端。在两 主席的督促下,波黑塞族和穆斯林同意将重武器集中在萨拉热窝的指定地点,交联合 国观察员监管。 1993年1月2日,新年的钟声刚刚敲过,波黑的冲突三方在万斯、欧文的主 持下坐到了一起,在日内瓦举行首次会谈,与会的还有南联盟塞尔维亚米洛舍维奇和 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会议两主席提出了解决波黑冲突的一揽子方案。方案包括3个 方面的内容:一、未来波黑宪法的十点原则(后改为九点);二、波黑的版图划分;三、 停止军事冲突,冲突各方将重武器交联合国管辖。方案旨在全面解决波黑冲突。 针对波黑三方在国体问题上的争议,万斯——欧文方案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方案既没有满足穆斯林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要求,也没有接受塞、克两 族将波黑按民族划分成3个地区,然后组成“邦联国家”的主张,而是将波黑建成分 权制国家。它承认波黑有3个立宪民族,但是,不承认它们具有法人地位。只有3个 民族协商一致才能确定修改宪法等重大问题。在目前情况下波黑受国际监督机构监督, 直到三方一致认为不再需要监督为止。 在版图划分上,万斯——欧文方案主要照顾了民族分布因素和各方的实际控制线。 它将波黑划成10个部分,3个省以穆斯林为主,面积占波黑领土的 38%;2个省以 克族人为主,面积占波黑领土的15%;3个省以塞族人为主,面积占波黑领土的43%; 一个省主要由穆克两族混居;首都萨拉热窝为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这个方案对波黑 三方中的克族与穆族各打了30大板,但对塞族则打了40大板。穆斯林占地虽少, 但都为工业城市,克族也得以维持现状,而塞族的损失就大了。不要说它脱离波黑独 立,连建立松散的邦联主张也没有得到满足。此外,在领土划分上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内战爆发前它就占有波黑60%的领土,内战爆发后它的版图又扩充了10%,可以说, 在战场上已经绝对占有主动地位,它认为,在谈判桌上它手中的牌也应该比其他两方 多,不料这个方案不仅剥夺了它在战场上的成果,连本来属于它的也要被迫放弃了。 更不能容忍的是,根据这个方案,塞族最大的省份与塞尔维亚共和国之间的通道被切 断,整个塞控区被搞得支离破碎,这样一来,将来如何与母国联系?如何与母国合并? 此外,塞族管辖区的能源、矿产资源和工业设施很少,其经济资源仅占波黑总数的五 分之一。按此方案,大约五分之二的塞族居民将生活在穆斯林与克罗地亚族的管辖区 内,他们的安全如何得到保障? 因此,实际上从万斯、欧文提出这个方案的一开始, 就注定它是不会成功的。 由于该方案不仅涉及两主席的政治前途和声誉,而且关系到欧洲局势的发展,因 此两主席从谈判一开始就向三方特别是塞族一方施加了强大的压力,甚至以“最后通 牒”和军事干预相威胁,要它们于1月12日前对方案作出答复。欧共体主席德洛尔 也在一旁敲边鼓,扬言要用“战争对付战争”,以终止前南斯拉夫领土上的战争。但 是,这一切收效甚微。1月4日,第一轮谈判结束,只有克族代表在上述文件上签字, 塞、穆两方代表均表示不便擅权,要回去商量后才能决定。 第二轮谈判于10日开始,主要讨论两主席提出的宪法原则问题。由于原则同塞 族的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塞族代表表示不放弃建立国中之国的想法,拒绝了两主席 的原则建议。12日下午2时,两主席不得不宣布会谈破裂。在米洛舍维奇的调解下, 谈判继续进行,万斯将十点原则改为九点原则,谈判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由于塞族 的权益基本得到满足,加上害怕承担使谈判破裂的责任,塞族代表突然表示同意九点 原则。1月20日,塞族议会批准了协议。万斯和欧文总算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看来,他们这一番心血没有白费。波黑问题的解决出现转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月23日开始了第三轮谈判,主要解决版图划分问题。 这涉及到三方的切身利益,因此,开幕式上三方就相互攻讦,致使直接谈判无法进行 下去。30日,塞、穆双方在日内瓦拒签和平协议。这个结果,两主席已经预料到了, 他们建议将和平计划交安理会讨论,然后迫使塞、穆双方接受。为了寻求妥协,塞族 领导人卡拉季奇建议,先就没有争议的大约70——80% 的领土达成协议,其余有 争议的部分交给联合国控制,两年后再通过全民公决来决定其归属。但他的建议遭到 了克、穆两族领导人的拒绝。这样,塞族议会于4月3日正式拒绝版图划分。 从3月下旬开始,西方国家就集中力量对波黑塞族及其母国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 和国施加压力。北约战斗机4月12日起在波黑上空强制执行禁飞令,安理会于4月 17日深夜通过了820号决议,规定如果塞族到4月26日还不全部接受万斯—— 欧文计划,将对它及南斯拉夫实施更严厉的制裁,包括贸易禁运、交通封锁和资金冻 结。同时两主席对塞族的要求进行了重新考虑,并作了适当让步。4月24日,欧文 与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会谈,但未获成果。第二天,欧文与南斯 拉夫联盟总统乔西奇及米洛舍维奇、卡拉季奇等人进行了长达7个小时的马拉松式的 会谈。面对西方的强大压力,南联盟负责人转而主张塞族先接受该方案,遗留问题待 以后解决。消息传出,当天晚上在塞族议会会议上,议员们群情激愤,大多数人认为 如果接受这个方案,那就是对“民族利益的背叛和投降”。第二天凌晨,议会以压倒 多数第二次拒绝了版图划分方案。美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立即对此作出强烈反 应,加紧了对南斯拉夫的制裁。北约的军舰在亚得里亚海和多瑙河上执行禁运任务, 南联盟与其他国家的水运联系完全中断。乔西奇说,南斯拉夫从27日起已经成了一 座特殊的集中营,这对本就十分脆弱的南斯拉夫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克林顿还扬言, 要对塞族军事目标进行空中打击,解除对波黑穆斯林的武器禁运。面对乌云压顶的局 势,南斯拉夫走投无路,只好向塞族施加压力。28日,乔西奇表示,他希望波黑塞 族能接受万斯——欧文方案。次日,米洛舍维奇与波黑塞族议长克拉伊什尼克会谈后 宣布,波黑塞族议会将于5月5日再次开会,讨论是否接受两主席的和平方案。希腊 总理米佐塔基斯趁热打铁,于5月1日、2日在雅典召开有前南各方国际调解人参加 的和会,主要就修改万斯——欧文计划进行谈判。经过8个小时的讨价还价,卡拉季 奇终于答应在和平计划上签字,但是,他表示,他的签字还需得到议会的批准才能生 效。显而易见,卡拉季奇此举实属无奈,失去南斯拉夫联盟的支持,波黑塞族将在政 治、军事、经济上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塞族不仅无法保卫它的胜利果实,甚至连生 存都无法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把打落的牙齿往肚咽了。他不无悲痛地说,他 签字是一场悲剧,不签字也是一场悲剧,为了和平,为了塞族的统一,他必须签字。 然而,塞族的处境并不是每个塞族人都能看到的。5月5日,波黑塞族议会如期 举行,为了保证议会能批准卡拉季奇的签字,乔西奇和米洛舍维奇一齐前往,但议会 表决的结果令他们大失所望:塞族议会拒绝批准卡拉季奇的签字。塞族是否接受万斯 ——欧文方案,由全民公决决定。无疑,他们和卡拉季奇采取了同样的立场,将球踢 了出去。不出所料,5月15日全民公决的结果是:拒绝接受万斯——欧文计划。 既然谈判桌上无法解决问题,那就只好在战场上见分晓了。这个时候,波黑的联 盟关系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原来联手对付塞族的穆克联军,此时发生内哄。原来穆 克两族仅仅在对付塞族上有共同语言,在其他方面的分歧并不比他们与塞族的分歧少。 现在和平不能实现,各方都要多占地盘,增加自己的谈判桌上的砝码,在这种情况下, 穆斯林首先向自己过去的盟友克罗地亚族武装开火,因为,相对于塞族而言,克族武 装要容易对付。在波黑东部同塞族的争夺受挫后,穆斯林转而向西部克族地盘发动进 攻,并凭借其相对优势的实力夺取了特拉夫尼克和泽尼察等战略要地。克族岂是好惹 的! 你不仁,休怪我不义。于是,克族转而同塞族联手。这下子穆斯林的亏可就吃大 了! 过去,穆克联手,再加上克罗地亚政府军,他们都不是塞族的对手,现在单凭穆 斯林岂能打得过塞克联盟! 塞族和克族虽然不久前还是对手,但毕竟素质高,配合起 来还是挺默契的。塞克两军在战场上连连得手,这下可苦了穆斯林了。 塞族和克族不仅在战场上相互配合,在谈判桌上,他们的立场也相互接近了。他 们发现,双方并不真正是势不两立,在很多问题上他们还是有共同语言的。比方说, 塞族要独立,要与塞尔维亚母国建立一个“大塞尔维亚”,克族又何尝不要统一? 他 们不是也建立了一个“赫尔采格——波斯尼亚克罗地亚共和国”? 难道他们不想与克 罗地亚共和国建立一个“大克罗地亚”? 须知,那可是千年以来所有克罗地亚人的梦 想。这样,双方(还有各自的母国)频频接触,立场越来越相近,终于,1994年6 月16日,米洛舍维奇和图季曼提出一个“三分波黑”的计划,三大民族按聚居区组 成民族国家,再组成邦联。这个主张被国际社会接受。欧文和他的新搭档斯托尔腾贝 格(万斯因计划未成已经打道回府)在此建议的基础上,考虑了波黑三方的方案及波黑 的现实情况,于7月27日在日内瓦提出了新的欧文——斯托尔腾贝格——揽子和平 方案。方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版图划分。塞族占波黑领土的 52%,主要在波黑东部 和西北部,穆斯林族占 31%,主要是波黑中部、西北角和东部的某些飞地、克族将 占 17%,主要是波黑西南部和北部的一小块。穆斯林还将在亚得里亚海滨获得一个 出海口,在萨瓦河边拥有一个内河港口。至于三方争夺最激烈的首都萨拉热窝和南部 重镇莫斯塔尔,在找到解决办法之前暂由联合国和欧共体托管两年。第二个问题是国 体问题。方案规定,波黑由3个独立的、权限相当大的民族共和国组成松散的邦联— —波黑共和国联盟。邦联主席团将由3个共和国的总统组成,邦联部长委员会将由9 人组成,每个共和国各派3名。总理和外交部长由各国轮流担任,大部分政府职能由 3个共和国行使。 方案是以塞、克两族的方案为蓝本,因此,理所当然地反映了塞、克两族的利益。 首先从国体上看,塞、克两族的要求都得到了满足。从版图划分上看,虽然塞族目前 占有波黑 70%的领土,但塞族并没指望它会守住这么多土地。它所以在战场上攻城 略地,是为了增加自己在谈判中的筹码。只要能实现和平,满足塞族的基本利益,让 出一些土地也无妨。因此,卡拉季奇称,欧——斯方案实现了塞族的3个目标:建立 自己的国家,不再处于任何人的统治之下,能与母国塞尔维亚保持联系。因此,塞族 准备接受这个方案。 克族也对这个方案大体满意。首先,方案实现了自己立国的梦想,划分给克族的 版图也能确保它与克罗地亚的联系,且与其实际控制地区一致。在三方混战中,能打 出这么一个结果,应该满意。波黑克族领导人博班认为,欧——斯方案是“唯一能结 束战争与恢复和平的妥协”,克族议会也表示,如果塞族和穆族都同意该方案,克族 也不准备当和平的绊脚石。但是,也有一些不“公正”的地方需要在未来的谈判中纠 正。如莫斯塔尔应作为克族的首府,而不是由什么国际组织托管。 只有穆斯林最不满意。穆族人口最多,占 43%,它一直主张波黑保持统一,以 便在中央集权政府中起主要作用,现在这个目标没有实现,国家将一分为三,穆斯林 的人口优势没有体现为权力优势。此外,穆族人口占波黑的 43%,但根据方案分得 的领土仅31%,与其实际地位不符,因此,它要求再得到5——6%的领土,否则, 情愿把战争继续打下去。8月24日,波黑主席团甚至发布了总动员令,预备役军人 向有关部门报到。穆斯林议会也于27——28日开会,讨论是否接受欧——斯方案。 争论十分激烈,最后决定,拒绝接受不经修改的和没有国际监督的和平计划。 在两主席的斡旋下,波黑三方于7月27日在日内瓦重开谈判。30日,三方就 宪法体制达成口头协议,同意由3个共和国建立一个联盟。但8月2日正当要进行版 图划分讨论时,穆族领导人伊泽特贝戈维奇突然节外生枝,提出目前的宪法协议不能 保证“未来联盟的国家地位”,提出修改协议,谈判因而中断。经过幕后协商,谈判 于14日恢复。18日,三方就萨拉热窝的地位问题达成一项过渡性的解决办法,在 末找到最后解决办法前,萨市的9个区由联合国托管,剩下的一个区由塞族管理。20 日,谈判顺利结束,三方同意,30日重返日内瓦签字。开局不错,人们有理由认为 波黑已经重现和平曙光。 岂料风云突变。重返和会的穆斯林代表提出了修改方案。穆族主张加强中央政府 权力,联盟权力机构应实行比例代表制,并应为3个共和国将来合并作某种规定。显 然,穆族仍想建立一个以穆方占主导地位的中央集权的联盟,而不是塞、克两族希望 的邦联。此外,穆斯林占有的领土应增加到34%。和会再次告吹。 日内瓦和会破裂后,欧文、斯托尔腾贝格不禁黯然神伤。方案是你们自己提出来 的,版图划分也是你们自己提出来的,我们只不过作了一点和事佬工作,不料你们还 是谈不拢。两主席对穆斯林的出尔反尔十分反感。塞、克两族已经作出重要让步,尤 其是塞族,在占优势的情况下,让出这么多土地,应该说是很不容易的。穆族人口是 多,占有的土地也少了点,但谁让你们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呢? 如果你们在战场上也像 在谈判桌上这么硬气,事情就不是这样的了。因此,斯托尔腾贝格认为,版图划分很 难再作实质性的修改,穆斯林必须作出痛苦的抉择。日内瓦和会失败,波黑和平再次 笼上阴影。 1994年4月,国际社会为解决波黑问题再作努力,美国、俄罗斯、英国、法 国、德国组成了波黑问题五国联络小组。同年7月,联络小组向波黑三方递交了新的 和平方案,即“五国联络小组方案”。五国联络小组接受了波黑分裂的现实,承认了 塞族共和国与穆克联邦是波黑国家的两个实体之一,但是,方案未给予塞族共和国将 来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合并的权力。在版图划分上,方案规定,穆克联邦占 51%, 塞族占49%。此时,塞族在军事上占有优势,且它占领的领土已经达到70%,因此, 塞族表示很难接受。塞族议会3次开会,讨论这个方案,最后对方案不置可否,然后 又通过一项包括5个先决条件的补充声明,要求对方案进行修改。但五国联络小组在 向三方递交方案之初就已经挑明,三方只能对方案说 YES或NO,而不能修改。在这种 情况下,塞族决定举行全民公决,让人民自己决定是否接受这个方案。8月4日,塞 族举行了全民公决,结果是:拒绝。国际社会对此很是气馁。塞族这种拖延手法让五 国很是气愤。30日,五国外长在日内瓦发表声明,决定加强对支持波黑塞族的南联 盟的制裁,并表示解除对穆斯林的武器禁运。 塞族全民公决的结果使塞族在国际社会陷入孤立。南联盟过去一直支持塞族,这 次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米洛舍维奇于7月31日发表声明,五国联络小组的 方案已经满足了塞族的要求,为了全体塞族人的最高利益,波黑塞族领导应该立即接 受方案,不要再为争夺百分之一二的地盘而延误和平进程。但塞族领导人对米洛舍维 奇的劝告充耳不闻,仍然坚持己见。结果,在塞族全民公决的第二天,南联盟对塞族 采取了断然措施:终止一切政治、经济联系、封锁边界,除人道主义物资外,禁止一 切车辆出入。南联盟立场的转变立即使波黑塞族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无情的自立和分裂在南斯拉夫濒临分裂的关键时刻,外部势力的插手使事态复杂化了。 当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准备独立之时,欧洲国家还是心存疑虑的。欧洲已经平 静了40余年,各国的边界已经稳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允许南斯拉夫分裂,会不 会打开民族主义的闸门?如果是那样的话,平静的欧洲可能会乱成一团。因此,最初, 欧洲国家采取静观其变的做法,静待事态的发展。 但是,想混水摸鱼者大有人在。比方说德国。南斯拉夫的内乱在它看来就是一个 可趁之机。它忘不了它与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间的恩恩怨怨。历史上塞尔维亚族就是俄 国的盟友,俄国是德国争霸欧洲的一大障碍。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爆发,就是因为 一个塞尔维亚青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一战中,塞尔维亚加入协约国 一方作战,为战后的独立奠定了基础。而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历史上就是奥匈帝 国的属地,同德奥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战时,克罗地亚独立国就是站在德国一边,事 事听命于柏林。而塞尔维亚人,则组织了一个流亡政府,同德国作对。这些往事,德 国哪能轻易忘记。只不过德国在二战中战败了,不得不洗心革面;但是,重新恢复自 己在欧洲事务上的发言权,则是德国决策者梦寐以求的。现在,机会来了,南斯拉夫 自己乱了起来。所以,当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后,德国就迫不及待地准备 承认这两个国家的独立,还美其名曰支持“民族自决原则”。只是因为欧共体表示反 对,德国才不得不再忍让一时。不过,嘴上不能承认,心里早就承认了,并且暗中向 克、斯两国提供武器,帮助他们训练部队,让他们同塞尔维亚火并。德国外长还多次 会见克、斯两国的领导人,表示要同塞尔维亚断绝一切合作关系。到1991年12 月,德国再也忍不下去了,于是它甩开了欧共体,单独承认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 为了保持欧共体的行动一致,欧共体于1992年元月也承认了这两个国家的独立。 南斯拉夫的分裂得到了确认。 在德国的影响下,欧共体其他国家“拉偏架”,站到克、斯一边。在他们的眼中, 克、斯两国是新生的“民主政权”,应予以支持,而塞尔维亚和黑山,则还是共产党 执政的“独裁”政权,是“欧洲最后一个布尔什维克堡垒”,应予以摧毁。他们支持 克、斯两国独立,是为了支持“民族自决”原则,但是,当克罗地亚境内60万塞族 人也步克罗地亚的后尘,要求“民族自决”,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候,他们却没有 克罗地亚的好运。这次,欧洲各国都支持克罗地亚。此外,西方国家还以南斯拉夫境 内出现武装冲突为由,停止了对南斯拉夫联盟(即塞尔维亚和黑山)的经济援助和正常 的贷款,使得本已岌岌可危的南斯拉夫经济雪上加霜。当然,对塞尔维亚人来说,这 一切仅仅是开始。当波黑内战爆发后,欧共体还采取了其他一系列的严厉措施,进一 步制裁南斯拉夫。1992年5月11日,欧共体12国召回了驻南斯拉夫大使,取 消了南斯拉夫在欧安会的席位,随后,又对南斯拉夫实施石油禁运,还威胁要进行武 力干涉。这种在民族仇杀中袒护一方反对另一方的作法愈演愈烈,最终使事态变得不 可收拾。
要了解波黑战乱的起因,不能不说到南斯拉夫。正是由于原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 的解体,才导致了波黑的战争。如果追溯得再远一点,这场牵涉到波黑各方的民族仇 杀实际上植根于几百年来的民族主义。 波黑,全称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在这场战争前,波黑是统一的南斯拉夫联 邦共和国的一个共和国。除波黑外,组成南斯拉夫联邦的还有以塞尔维亚人为主体的 塞尔维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人为主体的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克罗地亚人为主体的克 罗地亚共和国、黑山人为主体的黑山共和国和马其顿人为主体的马其顿共和国。南联 邦除以上几个主体民族外,还有阿尔巴尼亚人、匈牙利人等十几个民族。就民族构成 的多样性、复杂性而言,南斯拉夫在巴尔干诸国中首屈一指。为此,南斯拉夫得了一 个外号:迷你(英文中“小”的译音)欧洲。 乍看起来,这些民族名称各异,令人眼花缭乱,实际上,这些民族拥有一个共同 的祖先——斯拉夫人。6世纪时,匈奴人的西进引发了欧洲历史上的民族大迁徙,一 些斯拉夫人南下进入巴尔干半岛并在这里定居下来,逐渐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为一体, 形成一个单独的民族集团,统称为南部斯拉夫人。10世纪时,马扎尔人( 匈牙利人 的祖先 )进入现今的匈牙利,切断了东西部斯拉夫人与南部斯拉夫人的联系。此后, 南部斯拉夫人开始独立发展,经过千余年的民族融合,最终形成了6个主体民族,即 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穆斯林人、马其顿人和黑山人。历史的风 风雨雨,在这些民族身上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民族之间的矛盾十分复杂。 历史上,南斯拉夫只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虽然塞尔维亚人和 克罗地亚人都曾建立过自己的国家,但统治这块土地时间最长的还是一些外族人,如 土耳其人、奥地利人、匈牙利人,小小的南斯拉夫,成了外族炫耀武力的场所。真正 由南部斯拉夫人立国的时间很短,如塞尔维亚人曾在12世纪建立王国,但1354 年即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直到1878年俄土战争时期,塞族人才联合俄国打 败土耳其获得独立。至于克罗地亚人就更惨了,历史上克罗地亚只有在16世纪马· 古贝兹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后,才有过39天的独立记录,其余时间一直受外族统治。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南斯拉夫才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1919年9月10日 在巴黎附近的圣日尔曼宫,协约国与战败的奥地利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条约规 定,奥地利承认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后改称南斯拉夫)的独立。 塞尔维亚国王亚历山大被奉为这个新国家的国王,首都为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的产 生曾使长期遭受外族统治的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兴奋不已,他们终于与自己的 斯拉夫兄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但是,好景不长,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很快发现,这个南斯拉夫并不是他 们的南斯拉夫,而只是塞族人的南斯拉夫,实权全部掌握在塞族人手中,从1918 年至1941年,历届政府的首相和主要阁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塞族人,其他民族只能 是配角。塞尔维亚统治者实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政策,将大批持不同政见的克罗地亚人 判刑、流放,从而大大激化了克、塞矛盾。1928年塞族议员公然在议会刺杀克族 领导人拉迪奇。1934年克罗地亚民族主义分子安特·帕韦利奇等人在法国马赛刺 死了亚历山大国王,法国外长巴都也成了陪葬。这一行动又引起塞族人的公愤。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帕韦利奇等人为虎作伥,与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沆瀣一气,组建了傀 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从而过了一把真正的“独立”瘾。帕韦利奇对内实行种 族灭绝政策,塞族首当其冲。当时,克罗地亚境内有塞族人200万,而被害者竟达 60多万! 战后发现的“千人坑”、“万人坑”就有300多个。另一方面,受南斯 拉夫流亡政府指使的塞族民族主义武装切特尼克部队,又在其控制地区滥杀无辜的克 族居民,作为报复。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总共牺牲170万人,占 全国人口的九分之一,其中半数以上是自相残杀。 1945年南斯拉夫获得解放,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夺取了政权,南斯 拉夫获得新生。但是,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并未因此而缓解,民族仇杀造成的伤口并 未因此而愈合。人们用一至八8个数字来形容南斯拉夫复杂的形势。即一个政党( 南 共联盟 ),一个领袖(铁托),两种字母(拉丁字母和基里字母),三种法定的官方语言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或克罗地亚塞尔维亚语、斯洛文尼亚语和马其顿语),四种宗教 (东正教、天主教、新教和***教),五个主体民族( 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 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黑山族,穆斯林族是信奉***教的塞尔维亚人被强行组成 的),六个共和国,七个邻国,八个联邦单位(6个共和国加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两个 自治省 )。对如此错综复杂的矛盾,以铁托为首的南共领导并无清醒的认识。他们认 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确立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民族问题, 理由是“出于阶级利益想复活民族主义和民族不平等的资产阶级已被消灭”。在这种 思想的指导下,他们于1953年取消了议会中的“民族院”。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共和国之间争夺联邦资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民族主义思想 抬头。针对这种情况,南共领导承认了民族问题的存在。1964年举行的南共八大 上第一次讨论了民族问题。结论认为,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已经以“最好的方式解决 了”,但同时又强调各民族的个性,忽略它们的共性。当时,南斯拉夫进行过一次题 为“有没有南斯拉夫人”的全民讨论,结论是,没有南斯拉夫人,南斯拉夫只是对外 国而言才存在。在国内,人人都属于某个具体的民族。在这种观点指导下,铁托等人 片面强调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机会均等”、“轮流坐庄”。在联邦机构包括驻外机 构和社会团体中都派出等额代表,联邦的权力不断下放,到1974年已经所剩无几。 联邦的决策大权也被分散了。1974年宪法规定,各共和国和自治省拥有主权,具 有国家性,联邦的重要决策要由八家协商一致才能决定,这样,实际上每个民族都可 以行使否决权。联邦逐渐被架空,大权旁落。曾有观察家对此现象评论道:到下一个 世纪,欧洲将出现10个国家,即一个统一的西欧,一个统一的东欧,此外还有8个 南斯拉夫。 铁托本人是反对民族主义的。如1969至1971年,他曾在全国发起一场反 民族主义运动。他清理了克罗地亚共和国及其首府萨格勒布的领导班子,随后又撤换 了塞尔维亚共和国、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贝尔格莱德市的领导班子。但是,他的反民 族主义更多的是针对塞尔维亚族的。身为克罗地亚人的铁托和斯洛文尼亚人的卡德尔 这两位联邦巨头,实行了“弱塞尔维亚、强南斯拉夫”的政策。在划分共和国的领土 时,塞尔维亚的面积小于战前的面积,波黑境内信奉***教的塞尔维亚人被强行划 为穆斯林族。这样,塞尔维亚的总人口就减少了五分之一,然后,又在塞尔维亚共和 国境内建立了以阿尔巴尼亚人为主体的科索沃自治省和以匈牙利族人为主体的伏伊伏 丁那自治省,并不断扩大其自治权,最后使它们成为与塞尔维亚平起平坐的“国中之 国”。这对于人口占全国40%,幅员占全国34%的塞族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赤裸 裸的歧视和剥夺。这种错误的民族政策为以后的民族仇杀埋下了祸根。 比起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来,波黑的民族情况还要复杂得多。前两者都有一个 主体民族,而波黑是由塞族人、克族人和穆斯林族人共同组成的,且三方的实力相差 无几。穆斯林族人口稍多,也不过占全部人口的44%,而克族人虽然最少,也有20%, 更何况,克族人和塞族人都有自己的独立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三方的力量势均力敌。 今天的穆斯林和塞族人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但谁能想到,20多年前,穆斯林人 和塞族人实际上是一家。那时,根本就无所谓穆斯林族,有的只是信仰***教的塞 尔维亚人。14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战场上打败了塞尔维亚,同时也征服了 当时是塞尔维亚属地的波斯尼亚。信仰***教的征服者“一手拿剑,一手拿《古兰 经》”,强迫原来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改宗***教。除了宗教信仰不同外,他 们与塞尔维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且,他们讲的语言还是正宗的塞尔维亚语。南斯 拉夫建国后,也将他们视为种族集团,而不是一个民族。这种局面到70年代有了根 本性的改变。当时的领导人铁托和卡德尔,为了削弱塞尔维亚人的力量,人为地将波 黑的穆斯林划为穆斯林族,与其他5个主体民族平起平坐。本来,塞族人在波黑的人 口构成中占第一位,但到70年代,占第一位的已经是穆斯林族,塞族只能退居其次 了。按宗教信仰为标准划分民族,这在全世界都是首创,但也形成了波黑独特的民族 矛盾。正是这种独特的民族矛盾,使得波黑成了地地道道的火药库,只要一根火柴, 就能将它引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的奥妙 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