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产婆术体现什么教育选择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方法及其对我国课堂教学的启示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方法强调对话双方地位平等,通过不断提问刺激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掌握正确的概念。“产婆术”教学方法要求老师放下身段,以问题为中介,与学生进行真诚地互动,给我国的课堂教学也带来了诸多的启示。中国论文网 /4/view-3189560.htm  关键词:苏格拉底;产婆术;课堂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02    一、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方法的实质  (一)“产婆术”教学方法的步骤  “‘产婆术’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师生平等辩论以揭露矛盾、克服矛盾、最终获得知识并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并产生新思想的艺术。”[1]他所倡导的“产婆术”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刺激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掌握正确的概念。这一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反讽。苏格拉底从所讨论的论题出发,针对学生的回答不断地提出反问,即使学生答错也不立刻纠正,而是通过不断地补充提问,使学生发现自己认识上的矛盾,从而承认自己的无知,进而否定自己所肯定过的错误意见和观点,得出苏格拉底认为的正确的答案。  2、助产。在这一环节,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充当智慧的接生者,以暗示性的语言和作相关示例的方式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新知识并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进而得出结论和获得知识。  3、归纳。通过对讨论所涉及的具体现象、具体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共性、本质,即由特殊上升到一般。  4、定义。将所讨论的具体现象、具体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它们的一种普遍性的认识,并清晰地表达出来。  (二)“产婆术”教学方法遵循的实施原则  “‘产婆术’教学方法包含有辩证的色彩,能帮助对方纠正错误观念并产生新的观点,整个过程仿佛产婆帮助孕妇产下婴儿一样。”[2]要正确实施“产婆术”教学方法,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准确设问。在对任何论题进行讨论时,苏格拉底都有自己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并且谈论的很多是当时年轻人所关心或困惑的话题。因此,苏格拉底所提的问题很具有针对性。  2、适时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困惑时,苏格拉底往往能根据学生的现实水平和回答问题的实际状况,恰到好处提出启始问题,不会让对话者感到唐突。在讨论过程中,苏格拉底还能根据学生产生困惑的原因,在恰当的时候提出一定针对性的后续问题,及时解惑,从而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下去,牢牢抓住谈话的主题。  3、渐次推进。苏格拉底非常重视教育内容的“层递性”,他在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并使学生接受它时,往往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推进方式,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最后接触问题核心,并最终得出答案。  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产婆术”有利于促进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一种师生双方处在平等地位上的辩论方法。在论题的讨论过程中,苏格拉底总是以平等的参与者的身份自居,而不是以一个智者、一个知识的权威姿态出现的。并且他承认自己很无知,这就为谈话者创造了一个轻松的互动环境,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这种平等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地位平等。对话是苏格拉底生活中的基本内容,也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事业。在现实生活中,他经常和手工艺匠、政治家、艺术家、智者与艺妓等讨论。他像许多平凡的雅典人一样,在街头、集市、餐桌旁或运动场边和每一个人交谈,特别是青少年。由此可看出,在苏格拉底看来,无论什么人,不论贵贱,只要你愿意,他都可以和你进行交谈,都可以做他的学生。  2、讨论过程中师生双方地位平等。苏格拉底在与别人讨论时,总是将自己和别人置于人格平等的地位。在这种对话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师生双方都可以进行自由地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只是通过无止境的追问使自己感到对真理的一无所知,从而促使学生认识真理、掌握真理。师生双方的地位与人格平等是实现互动教育的前提,这种互动教育是进行平等、民主、双向、互动、和谐交流的教育过程。为此,苏格拉底常借自我嘲讽来掩饰他自身的优点。  (二)“产婆术”有利于促使学生广开思路  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任务并不是要臆造和传播真理。如同他的母亲是生命的接生婆一样,教师应该是知识的接生婆。也就是说,真理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中的,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人们去发现存在于自己内心的真理,帮助人们发挥自身的潜能,而不应当是臆造和传播真理。他的“产婆术”教学方法,就是为了唤醒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产婆术”教学方法始终贯穿着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精神。为了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苏格拉底有意识的提出一系列问题,从各个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回答,这种多方面的引导能促使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苏格拉底认为师生之间只存在友好、平等的辩论和相互学习的关系,而没有任何屈从和依赖。他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独辟蹊径地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发问。“产婆术”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多思好问、善辩的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广开思路。  三、苏格拉底“产婆术”教学方法对我国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坚持主体性教育,强调师生双方地位平等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动者,处于支配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为主,学生被放到了一个客体的位置,成为被动的接受者。教育被简单地看作是一种传授大量知识的工具。这种对象性的教育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容器,而不是鲜活的生命,如此一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被遮蔽了,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内在的需要。教学过程应该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二者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师生关系极大地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学生主动的学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苏格拉底“产婆术”教学方法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拥有思考和实践的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智慧的“产婆”。因此,对于学生的求知、困惑,教师不因直接给予具体知识和现成答案,而应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互动式问答来启发、诱导学生知其不知、知其所知。即使学生偏离了正确的认识,教师也只是以旁敲侧击的方式将其导入正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主动发现并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也发现问题的正确结论并获取新知识。如此循环往复以后,学生不仅在互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教师所要传播的知识和思想,不断充实了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也由于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认知的迁移能力,能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而教师的教学也能因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虽然具有“闻道在先”的优势,但在仍应在互动问答中,从信任和尊重每一个都有主体性和独立人格的学生出发,不以权威和知识的拥有者自居,而是作为知识的产婆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展开和深化讨论;学生则能在这种自然的交谈中,将老师当作进行知识的交流的朋友,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吐露心声,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寻找答案、探索新知,最终达成共识,产生教师所期待的教学效应并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潜能  “产婆术”教学方法从问题出发,通过不断提问,引导学生围绕论题展开争论,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正是我国课堂教学所欠缺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运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教学中的启发式就是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问题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从而强化其兴趣,进而转化为探求更多的新知识的欲望。在问题教学中,问题情境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与此同时,“问题中蕴涵的新事物、新关系会不断地被学生发现,并导致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新素质就这样慢慢形成。”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创设并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参与和探索,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需要发现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应当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或困惑,这些问题必须是真实的、具体的、原始的,并且是学习所需要的。学习需要是问题情境的融合剂和发动机。如果没有学习需要,问题就始终外在于学生,解决问题就变成了负担,最终导致要么真正的学习不会发生,要么学习成效极低。教师一般不直接陈述问题,而是通过展示教育事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再通过不断地提问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教学效果。  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同时,“产婆术”教学方法还侧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它不是以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惟一目的,而是把训练学生发现、运用知识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沿着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路径来引导学生获得一种规律性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重视加深学生对人类思想及文化价值的理解  通过教与学的过程让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却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在于引起学生一定的理论争鸣,从而加深学生对人类思想及文化价值的理解。通常的教育问题是感性的、显性的,比较容易被认识的。但有时,教育问题也隐藏得比较深,只有当我们拥有某些理论视角时,我们才能发现问题。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这样的问题对于他们而言,要发现它相当难。此时,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通过间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渐引出问题本身,引起学生关于某些现象的争鸣,进而加深对人类思想及文化价值的理解。比如,高清海先生在谈论如何认识人时也曾说:“首先不在于你把人看成什么,而首先在于你怎样去看人。”“怎样去看人”,体现的就是理论视角问题。可见,有些教育问题,如果没有相应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很难被发觉,一些蕴涵于问题中的思想也很难被理解。  将“产婆术”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把教学过程作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而且也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之间意识共享的过程,即师生双方可以通过互动式问答将自己对所讨论问题的认识、观点充分地表达出来,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探究,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共享。在这个共享过程中,学生掌握了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能够通过理论争鸣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蕴涵于知识之中的人类思想及文化价值,让学生对此拥有自己的见解,从而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人文精神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虽然“产婆术”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不足,比如,在对话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很少有学生向苏格拉底主动提问,但苏格拉底放下身段,倡导教师应充当知识的“产婆”,通过渐进式地提问引导学生发现真理,却是值得我国课堂教学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张树栋.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6.  [2]罗祖兵.教育学问题教学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J].现代教育科学,2011,(5):76.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重新认识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产婆术”--《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23期
重新认识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产婆术”
【摘要】:在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中,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并贯穿于对话的始终。本文主要借助于著作的第一卷关于正义的辩论介绍"产婆术"的运用,以此希望对"产婆术"这一教学方法有更深更正确的了解与判断,来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420【正文快照】:
一、产婆术对于“产婆术”的具体描述,著名教育家佐藤正夫这样说到:“对于苏格拉底来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像诡辩学派那样,授予表面的、随机应变的知识,而是通过发展每一个人的思考力,使每一人自己掌握真正的知识。苏格拉底不是凭借教授(授予知识),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卢敢昌;;[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1期
肖静;;[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7期
刘伟;;[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9期
陈振华;;[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6期
张艳红;;[J];文理导航(中旬);2011年07期
刘湖平;李娟;;[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5期
崔妮;王晓娟;顾宜;王荣;严筱楠;;[J];基础医学教育;2011年08期
郭丽丽;;[J];职业时空;2011年07期
张建云;潘华英;;[J];学理论;2011年22期
曹立平;;[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辉;李林英;林子慧;;[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张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李向阳;;[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高天明;;[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王宽明;;[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周艳萍;;[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李正玉;;[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王莹;谢百治;门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陈兴桂;;[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陈盈;;[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中国教师报;2003年
江苏教育出版社编辑,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博士生
王家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四川教育科学研究所 邱永诚;[N];中国教育报;2003年
安徽舒城师范学校
钟能文;[N];中国教育报;2009年
李元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李红革;[N];济宁日报;2008年
美国洛杉矶联合矶学区第六学区教育局局长 马丁·格兰多;[N];天津教育报;2008年
吴琼;[N];吉林日报;2000年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向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赵纯仁;[N];吉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春枝;[D];河北大学;2008年
齐媛;[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周晓静;[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朱志平;[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陈静静;[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杜惠洁;[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王正青;[D];西南大学;2010年
娜斯佳(Zheldak Anastasiia);[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良宏;[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王世敏;[D];湘潭大学;2002年
张晓彤;[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何雪利;[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刘倩倩;[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陈泽旭;[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顾学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张东华;[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袁艳;[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张荷皎;[D];西南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问题详情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教学原则的( 。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教学原则的(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网友回答(共0条)
我有更好的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第 4 题 中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  )。2第 5 题 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的规定,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的任命、聘用等,反映了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苏格拉底产婆术在当代教学的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苏格拉底产婆术在当代教学的意义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等级:书童 |
233网校查分神器
您现在的位置:&>>&
&>>&&>>&文章内容
2014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第一章考题猜想
日来源:233网校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 【解析】题干中所描述的是心理起源说的理论观点,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2.D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3.C 【解析】“骑士七技”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音乐不属于“骑士七技”。4.B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5.B 【解析1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等人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于l904年1月颁布执行,时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6.B 【解析】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7.A 【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要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提出“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以及“以儿童为中心”等观点。8.A 【解析】洛克的“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外铄论的观点。 9.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10.B 【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11.B 【解析】事件取样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而进行的研究方法。12.C 【解析】学生的“向师性”是出于学生对教师的模仿,所以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显示出的是教师职业特点的“示范性”。13.B 【解析】孔子常用富有启发式的谈话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14.C 【解析】永恒性是教育最基本的一个社会属性。它是指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且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它和人类社会相伴始终,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有教育现象存在。15.A 【解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包含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16.D 【解析】题中的主张是杜威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属于实用主义教育的主张。17.A 【解析】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18.C 【解析】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19.A 【解析】苏格拉底在讲学或辩论时并不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的知识,而是喜欢采用对话或提问的方法来揭露对方在认识上的矛盾,通过问答、交谈或者争论,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他把这种教学法称为“精神助产术”,后人称“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20.B 【解析】泰勒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21.B 【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以他为代表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实用主义教育思想。22.D 【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强调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来研究教育问题,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23.C 【解析】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24.A 【解析】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25.D 【解析】学校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26.B 【解析】在对教育起源问题的讨论上,教育界有着多种不同的看法,而真正第一次正式地将其看作一个学术问题进行探讨的是“生物起源说”,之后才慢慢涌现出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27.A 【解析】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28.B 【解析】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29.D 【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被视为培养雾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30.B 【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31.A 【解析】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对个人的作用,即教育的本体功能;一是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即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提高人121素质,这是教育本质的根本 体现。32.D 【解析】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33.B 【解析】百科书属于工具书,工具书是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检索咨询的文献。 34.B 【解析】题于中描述的是教育结构。生产力发展变化会改变教育结构。35.D 【解析】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蔡元培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36.A 【解析】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 育制度称为终身教育。37.B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8.C 【解析】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 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 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39.C 【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40.B 【解析】题中所述是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41.B 【解析】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42.D 【解析】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 性因素。 43.B 【解析】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 文件是课程计划。44.C 【解析】现代教育的终身性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 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活到老,学到老”正体现了这一思想。45.A 【解析】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完整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46.A 【解析】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47.C 【解析】新课改强调课程改革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发展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服务。48.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亚里 士多德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其遵循的方法,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 49.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发展性研究。发展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教育进步和学 校运行的有效策略,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改进”。50.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顺查法的理解。可用排除法,C项“不太关注问题发展历史渊源 和全面系统”属于“逆查法”的特点,而顺查法查出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51.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系统随机取样。系统随机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 52.B 【解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53.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 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54.D 【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55.A 【解析】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从西周以后,出现“国学”和“乡学”,这是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说明在西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就诞生了 56.B 【解析】在教育测量中,信度是反映测验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7.B 【解析】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58.C 【解析】教师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59.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定量分析的前提。定量分析的前提包括数据资料的客观性、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数据资料的有效性三方面。60.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选题的作用,D项是文献检索的作用,而非选题的作用。61.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选取研究对象的相关知识。为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有典型代表意义,这是教育研究中的抽样问题。62.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实验室的观察。实验室的观察有严密的计划,有详细的观察指标体系,对观察情境有较严格的要求,这种教育观察方法能够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63.B 【解析】“学而不思财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论语》。64.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被试者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也就是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一般要求对一个测验的区分度应近到0.4以上。65.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实验研究的历史发展。从一般教育活动的本身分化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实验,这条线索的发展与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蒙台梭利和杜威等名字联系在一起。66.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全结构式教育观察记录表。记录表要根据观察目的进行编制。67.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研究的组成要素。教育科学研究由现象与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三个基本要素组成。68.A 【解析】原始社会时的教育还没从社会中分化出来,而是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69.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献综述报告的主要内容。文献综述报告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正文和主要文献目录四个方面。 70.C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71.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A项是根据观察的情境条件来分的,C项是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来分的,D项是按观察实施的方法来分的。72.D 【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73.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调查研究的发展。历史上最早的进行专门的教育调查是美国学者赖斯于1897年所作的学校拼写练习。74.A 【解析】教育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体现了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75.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实验研究的历史发展。实验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心理学家梅伊曼和拉伊。l901年梅依曼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的名称。76.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在研究目的上,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以形成抽象化、概括化、普遍化程度较高的教育理论为主要目的。教育科学的实证研究是形成科学事实的方法。77.A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78.D 【解析】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权威性、灵活性和针对性。而题干说的正是家庭教育的针对性特点。79.C 【解析】l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80.B 【解析】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赞科夫。81.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在系统综合发展时期,教育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教育研究方法本身为研究对象,它意味着人们认识的深化。82.B 【解析】“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83.B 【解析】当代教师素质能力集中体现是教师的专业素养。84.A 【解析】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85.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观察研究的相关知识。教育观察研究是教育研究人员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辅助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是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86.C 【解析】师生直接接触到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87.B 【解析】我国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编写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材。 88.A 【解析】柏拉图认为人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因此他将此定为教育的最高目的。89.C 【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社会学家涂尔干。90.B 【解析】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它对于改变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严格的等级制度起了积极的作用,为广大中小地主阶级子弟进官为吏开辟了道路,但也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和人格的控制。91.D 【解析】此题考查行动研究法的含义。92.C 【解析】早期的教师是由一些名儒和官吏出任,随着教师职业的发展,才出现了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学校。93.D 【解析】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主要缘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94.B 【解析】.“校、序、庠、学”都是指学校名称。95.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外部评论。A项和B项属于内部评论的内容,D项错在外部评论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96.D 【解析】语文、数学、外语等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97.B 【解析】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强调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98.A 【解析】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99.D 【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100.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全结构式教育观察。D项错在全结构式教育观察是可全面控制的观察。101.A【解析】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 102.C【解析】对小学阶段的规定,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童年期。103.C【解析】l776年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 104.A【解析】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105.A【解析】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06.C【解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内发论的观点。107.C【解析】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108.B【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儿童的发展为日的,反对教师中心论的观点。109.C【解析】在课程类型上,校园文化属于隐性课程。110.D【解析】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111.A【解析】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有: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为主。112.D【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就要看他能否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机会。113.A【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114.D【解析】题于是说脑力劳动者管理别人,而体力劳动者只能是被别人管理。这体现出教育与生产劳动脱节的倾向。115.D【解析】教育的本体功能是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社会功能;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是教育的经济功能。116.D【解析】欧洲奴隶教育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军事体操教育。117.B【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学校结构。118.B【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119.C【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要求工人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主化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120.B【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121.C【解析】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122.B【解析】学习化社会的标志是:学习成为整个社会成员一项经常的重要活动。这要求实施终身教育。123.D【解析】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24.A【解析】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古埃及。125.C【解析】赞可夫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126.C【解析】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127.D【解析】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128.B【解析】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梅依曼。129.C【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他的这一教学思想符合启发性原则。130.B【解析】亚里士多德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免费测试:
最新套卷:
责编:xufen&&
课程专业名称
原价/优惠价
¥800 / ¥400
¥800 / ¥400
¥800 / ¥400
¥600 / ¥480
¥600 / ¥480
¥600 / ¥480
¥600 / ¥480
¥600 / ¥480
¥600 / ¥48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