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太移民无法生活,想户口从学校迁回老家家可以吗?

三峡移民想回家
像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大规模移民一样,搬迁的车轮滚动,只意味着第一步的迈出。外迁移民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与被吸纳的过程。其中有一些人,因无法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选择回到接近故土的地方,被称为移民的“返流”现象。“返流”的增多,伴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2009047期封面
三峡移民,去留之间
1992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翌年8月,国务院颁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确定了移民安置、安置区及淹没区管理、移民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扶持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国当代由政府主导的、最大规模的移民工程随之启动。
据统计,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 多万平方米的房屋。截止2008年底,政府组织和自主外迁的移民共计19.7万人。
“三峡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涉及范围广,移民数量大,持续时间长,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务院三峡办移民安置规划司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做了这样的表述。这次大规模移民,对于减载人口、缓解环境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像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大规模移民一样,搬迁的车轮滚动,只意味着第一步的迈出。外迁移民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与被吸纳的过程。其中有一些人,因无法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选择回到接近故土的地方,被称为移民的“返流”现象。“返流”的增多,伴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三峡“返流”人口有多少,目前尚无统计。以《中国新闻周刊》的调查可知,“返流”绝非个别现象。正如三峡移民问题专家雷亨顺所言,对这一问题,必须正视并研究解决之道。
移民“返流”提出的是复杂的课题,既说明政策上有尚须跟进和完善之处,也表明外迁移民与迁出地之间需要更积极的融合。
三峡工程,显露出的是中国人利用自然的魄力和智慧,以此魄力和智慧,应该可以很好地解决相关的社会问题。
文章导读:
留守者的后移民生活
日,一辆专列搭载899名巫山人,抵达了广东惠州。他们作为巫山县最后一批三峡移民,被安排到13个移民安置点,开始了完全陌生的生活。
经过7年磨合,绝大部分三峡移民留守下来,但因安置地域不同,留守者的境遇也差异极大。少数人在当地飞速发展的“开发经济”中受惠,土地上建起厂房,移民村盖起高楼,厂租房租每月源源不断;而另一部分人,则田地抛荒,为生计发愁。
唯一没有变化的,是大家抹之不去的三峡移民身份
本刊记者/刘刚 (发自广东惠州) 甄宏戈(摄影)
清早5点半,天刚蒙蒙亮,65岁的王德渊就下地了。他在街边的荒地里辟有一小块地,种点家用的瓜果蔬菜。王德渊种地并不是为了省钱,这个已经盖起6层楼房的移民村小组长,坚持这样“活动筋骨”1个小时。
差不多同一时间,20公里外的良井镇移民村,移民王诗端已钻进嘈杂的良井农贸市场。王诗端是去捡菜叶的,62岁的他要先给菜摊老板帮忙1个小时,末了,象征性地支付1块钱,拎走10余斤菜叶子,回家喂鸡喂鹅,贴补家用。
年纪相仿的他们,都是重庆市巫山县外迁三峡移民,日,他们和897名老乡作为巫山县最后一批三峡移民,搭乘专列抵达广东惠州,被安排到13个移民安置点。
同在惠州,他们的生活境遇,却多有不同。
房与地的烦恼
虽然都姓王,又同住巫山县城,但在移民惠州之前,王德渊和王诗端的人生并无交集。日,宜昌始发专列,载着包括王德渊和王诗端在内的899名巫山县三峡库区移民,抵达他们人生的第二个故乡——惠州。
按照当时国务院的安排,广东省需要接收安置三峡库区外迁农村移民7000人,广东的肇庆、高要、佛山以及惠州四市,成为三峡移民的接收地。
赶在天黑前,899人被当地政府安排的大巴接回移民安置点。安置点以惠州市区为中心,分布在四周的13个镇街。王德渊到了东北角的水口街道,姜华去了西南角的陈江街道,这两个点离城区最近,有公交车直达市区。王诗端则去了良井镇。
实际上,此前一年,外迁的移民就到过安置点,有的还是考察过多个点后,权衡利弊才签订协议。
起初,王德渊并不愿外迁,老家在巫山县巫峡镇高塘村的他,做过人大代表、治保主任,“跟县长、书记一起吃过饭”。为了移民的事,他曾两上北京,后来思想工作做通了,他到惠州安置点考察,看中了水口街道,觉得“挨着东江工业区,开发得早,前景好”。
同年,姜华到陈江考察,安置点附近除了中央粮库在建,一栋房子都没有,规划的移民村紧挨着铁路,但因为一个叫“红花岭”的小山坡,连铁路都看不到。地里杂草丛生。“一个山坡,一块荒地”。当时接待考察移民的领导承诺,不过10年,这块地一定会开发。姜华3天走了4个点,临走前,他在陈江第十九个位置签下名字。
王诗端选良井,是他看到移民后的生活有奔头,因为良井综合市场就规划在移民村的附近。
王德渊和老乡们在惠州的移民生活,是在热闹、喜庆中开始的,当晚,13个镇街的主要领导都参加了欢迎宴。姜华所在的陈江镇,摆了整整10桌,镇委书记带着妻儿来给村民接风。移民村的安置房内,灶上用的连菜板、菜刀都有,姜华说,“就差开火过日子了”。
但也有小插曲,第一天夜里,潼湖镇的移民村,小偷在窗户外,勾出村民的裤子,偷走了里面的手机。更大的问题,是在移民拿到入户的钥匙之后发现的。
王德渊至今记得,钥匙交给村民,进屋后,看见门窗的结合处有裂缝,“宽的地方能塞进去一节烟蒂”,当场就有村民哭了。
按照《广东省安置三峡库区外迁农村移民实施方案》,三峡外迁移民人均拥有20平方米的住所,采用混合结构、二层基础、铝合金窗(加铁防盗网)、外墙贴马赛克。
天亮后,细心的村民发现,有的安置房基础下沉。一打听,惠州13个移民点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安置房质量问题成了移民们刚到惠州前两年的头等大事。
2004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安居房变成豆腐渣”为题曝光此事,负主要责任的原惠阳区移民办主任、区三峡移民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何光胡,后因受贿38万元获刑13年。事后,当地政府很快拿出了修缮方案。
除了房屋质量,另一个焦点问题就是安置土地,各个移民点对此也展开了各自的努力。同样根据《广东省安置三峡库区外迁农村移民实施方案》,王德渊和他的移民老乡,每人拥有9分耕地。
据多个移民点的村民相互印证可知,考察签订移民协议时,接收点都指定过一块“让人满意”的耕地,但移居到当地后,政府都会借“没有征到这块地”等理由,重新划一块土地给移民村。
在潼湖镇移民村,政府以同样理由另安排了一块地,离村民小组7里多路。村民不愿意,导致3年时间没有土地种。由于多年包车往返惠州反映问题,前后十四五次,每人凑钱已不下六七百块。该纠纷最后以村民的胜利告终——每人划了5分地,潼湖镇移民村小组一共71人,剩下的近30亩耕地,政府给了1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71人平分,但招商很困难,没有人租用。
姜华所在的陈江镇,后来也重新划了一块地,但在高压线下,土质差,“天旱时讨不到水,大雨时又讨不到收成”,村民不要,闹了很久。姜华所在移民村迁入22户70人,安置耕地63亩,后来,陈江镇政府答应,斥资200多万,给移民村建起3100个平方的厂房,在竣工之前,政府还向移民村发放1.5万元的生活费。
移民村地里同样立着高压线铁塔的良井镇,其命运就远不能与陈江镇相比了。良井镇移民村共23户69人,安置耕地62.1亩,移民整7年的时间里,只有2003年曾以230元/亩的价格租给他人种西瓜。后来,因村小组长拿承租者回扣、低价出租耕地遭到村民抵制,这62.1亩地就荒了下来,至今,地里杂草足有半人高。现在,王诗端和村民在村口拉起红色横幅,打出土地招租广告,但也鲜有人问津。
危房加上土地问题,让人无法安居乐业,用王诗端和留守村民乔光辉的话说,“移民找不到生活”,良井镇出现大量移民返流。
2003年,良井14号房的刘长康一家4口,移民惠州不到一年,就率先离开惠州,回巫山去搞养殖业。紧接着,小组村民纷纷加入回乡队伍,到2004年上半年,23户中返流17户。甚至有两户卖掉了安置房和宅基地,一套2人的房子,卖了4.3万,一套3人的房子,卖了8万。
良井成了惠州13个移民点中返流最严重的镇。在王诗端看来,返流者有相似的特点,比如有比较殷实的积蓄,老家还有房子。
现在,良井镇移民村剩下6户留守,那些离开的人偶尔也会到良井来,不过,他们不把这当作“回家”,只是来看现状变了没有。
13个移民点中,更多的移民还是选择了留守。
(本文来源:
没有相关论坛帖
更多相关搜索: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瞭望东方周刊》
“温州楼市至少要调整三年,短期资金现在套牢,撤出基本无望。”长期在上海的温州炒房客秦国明说,如今温州人都想着套现,因为现在的调控政策都看不到头
《中国新闻周刊》
你站在地沟里蒙混别人,别人在牛奶里搞三聚氰胺。你让别人恶心,别人让你寒心。整个中国食物生态,已经被几乎所有食物制造者,搞得几近崩溃。
《中国新闻周刊》
具有自身利益偏好的地方政府,需要在民生保障和政府腰包之间做出选择。
《新民周刊》
日本开拓团纪念碑被砸背后,除了狭隘民族主义之外,究竟还隐藏着什么?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也不能忘记历史,但终究,还是要往前看的。
《新民周刊》
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股市有风险,楼市有“路障”,高利贷成了当下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全民“放水”的疯狂。
《南方人物周刊》
39死近200伤,一次铁路事故中最低级、最应该防范的追尾碰撞,让打鸡血般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高铁打了个冷颤。大干快上的狂热背后是强大的长官意志,以及基于垄断养成的自大、昏愦和腐败,对安全与生命的极端漠视.
《中国新闻周刊》
几乎每年铁道系统内部都要进行安全大检查,但温州动车追尾悲剧还是发生了。这种内部监督的失控,最终凸显了外部监督的必要性.
《中国经济周刊》
世界级的大都市,均以都市圈的形式出现。历经半年,“首都经济圈”终于从一个概念进入到了规划制定阶段。
《瞭望东方周刊》
水资源日益稀少的今天,汉江水到底是随“南水北调”输往北京和天津,还是留给三峡用来航运和发电,这是长江的两难。
《南方人物周刊》
陈氏家族的百年浮沉,烛照出了中国近代文化人命运的一个缩影。
《中国新闻周刊》
在15个月的等待和努力宣告失败后,姚明他选择了放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习惯没有姚明的NBA。
《新民周刊》
又一个央企含着微笑,对利益永无止境的索求,对苦主哭诉的无动于衷,对生态恶化的置若罔闻,对社会愤怒的视而不见。围观中,渤海慢慢地死去。
《中国周刊》
在资源过度向大城市倾斜的中国,生于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的人别无选择。但他们来到大城市后才发现,在大城市生活,要处处当忍者,他们已经成了大城市的“人质”。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分享次数:
精华游戏文章
经典游戏大作下载
热点内容图文推荐
近期热点内容回顾
最新下载推荐
近期游戏大作推荐
精彩视频推荐
Copyright&2003- All rights reserved. 游民星空 版权所有
冀ICP证B2-  有两个例子:  1.
。  我一个单身妈妈我在打工,儿子七岁在家上学,父母带?。我很想知道同样情况的有没有。  我在深圳,以前做客房服务员,通过努力做到了客房主管,我没学历,没能力,没技术,能够做到主管已经很知足,如果做的好可以升为经理。我一个月三千工资管吃住,我不想再婚了,我相一个把孩子功上大学,买上房。家里经济不好,爸爸弄伤了手啥也做不了了。地也不多全家二亩。我也想带孩子问题是现在没能力,深圳上学贵死了,孩子来了住哪?吃什么?有没有时间带?这些都是问题啊!  2.
  我一同学,同届而不同专业的,此人学习非常好,钻研精神颇佳。计算机专业(偏数控加工方向的)。  此人英语极好,分配在国营大企业数控加工中心。此人技术超一流,工作中又自学了日语,因为日本数控业很厉害,因此是全厂的技术骨干(前两名的)。参加工作前三年很受领导器重,曾带领全科7-8个人去意大利学习数控技术,自己亲自任翻译(这个专业,一般的翻译也胜任不了,不懂技术呀),胜利完成学习任务。可谓前途一片光明呀。  很糟糕的是,老科长退休了,厂里不知怎么把一个不怎么样的人提拔来当科长了。由于新领导技术业务不太行,遭到我这个同学的鄙视,结果我这个同学工作也就不顺利了(对抗领导,能顺利吗)。最后被迫辞职,全家移民加拿大了(这是2001年的事了)。  (此事我们假设排除此人被排挤而必须离开中国这个原因)。
楼主发言:21次 发图:0张
  没有必要,但做出此种选择也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个论题毫无讨论价值,所以参与者寡,哈哈。我真是很可恶。  
  先说第一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无非就是说“在农村谋生不易”吧,地少呗。  我在东北。  我老姨家在东北农村,离省城大约100公里吧。我老姨和老姨夫已经62岁了,不太能干动农村的活儿了。  她家地倒是很多,每年只种玉米,玉米每年大约能毛收入4万元(没有扣除化肥和农药、种子等农资)。实际上,他们老两口是干不动这么多活的,播种和收割时,是要雇人用机器进行的。  我们先不谈这个粮食收入,因为东北每家的地还是很多的,对于你们不具备借鉴意义。  现在种粮,比以前可简单多了,就是不需要中间的“锄地”了,种地和收割以及脱粒,也全是机械化了。  因此,农民的农闲时间很长的。  我老姨夫就利用这个空闲时间养两头牛,这两头牛会生一头小牛,小牛犊长不太大时,就可以卖5000元。要是多养些时候,能卖到不等了。  这个养牛过程,其实也很简单,每天好天的话,就牵牛出去,到甸子中放放牛,回家就放在院子里(农村的院子还是很大的,当然也有牛棚了)。  我说这么多,就是要说:其实,农村的生活,现在也很好弄的。  所以,我认为,实在不应该出去打工挣钱,完全没必要。你这样做,既照顾不了孩子,也不能管父母,这是失败的活法。  你就是在农村,养头牛(或养两头牛),也能生活不错,何必抛家舍业呢?  你的月薪3000,其实不多,未必就比在农村养两头牛过的舒服。
  哦,我忘了补充点内容了:  我老姨有一儿一女,女儿就初中毕业,现在嫁给到省城的一个国营企业工人了,现在在省城生活,闲来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生活很是一般。  儿子是大专毕业,在省城做二手房的业务员。尚未结婚。  我补充这两点,是要说明:我老姨家的活计,孩子基本是无法帮忙的。  我老姨夫现在上岁数了,腰不太好,干不了重活;我老姨心脏问题较重,也干不了重活。
  在东北农村,我老姨家的生活,很是不错了。这是我老姨夫亲口对我说的(或者他自己觉得自己生活不错了,反正是一样了)。
  有时并不是不得已,而是一种逃避。逃避老家那种单调乏味的生活。  与收入无关,就像玩野了的孩子,想让他收心好好念书,总是很困难。  但也必须得承认,在中国,如果收入不高,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想要带好一个孩子,父母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你要舍弃的可能不是一点点,而是你的整个人生。
  @好懒的MM猪 8楼
14:27:00  有时并不是不得已,而是一种逃避。逃避老家那种单调乏味的生活。  与收入无关,就像玩野了的孩子,想让他收心好好念书,总是很困难。  但也必须得承认,在中国,如果收入不高,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想要带好一个孩子,父母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你要舍弃的可能不是一点点,而是你的整个人生。  -----------------------------  单调的生活嘛,我倒觉得大家在大城市里,每九晚五的,那是最无聊的、最乏味的了。  如果是农村的,带一个孩子,我看并无多大难处,最不济也还可以种地和养殖为生,何必弄得自己背井离乡,孩子顾不上,老人也怎着遭罪,那真是失败的活法。  比如例子一中的那个家长,这种打工真的有意义吗?
  楼主的题目不错,决定坚决收到“你问我答”几期后的内容中。
  先收藏,有空在看!  
  @拍砖专用ID2 9楼
  单调的生活嘛,我倒觉得大家在大城市里,每九晚五的,那是最无聊的、最乏味的了。
  如果是农村的,带一个孩子,我看并无多大难处,最不济也还可以种地和养殖为生,何必弄得自己背井离乡,孩子顾不上,老人也怎着遭罪,那真是失败的活法。
  比如例子一中的那个家长,这种打工真的有意义吗?
  -----------------------------
  现在年轻一辈的农村人,懂种地和养殖的真的不多。我们这儿种地收入方面是比较差的,想靠种地谋生,至少在我们这儿是不可能,一般是一门手艺搭着种地。种地只是解决基本生活费,想买点什么,生个病啥的都生不起。
还有养殖也是门技术活,一般农村家里搞养殖的,倒真是收入都不错。
还有种地那种苦,和做工是不能比的,要操的心也绝对比工厂做工多。
  真正的种地,并不是城里人种点小菜园那种。
至于机械化,我们是平原,受地形限制也只有部分能使用。 何况还有好多都是不能靠机械化的,比如芝麻,比如棉花等。
  我妈就是从农村出来的,家里条件其实还好,还是家中老小,农活也没干过多少。
  她是招工考出去的,她对我讲,上班时有时也很烦很累,但每个星期休息,一回家,路过田里,看见大家顶着大太阳干活,就觉得很幸福。 再上班时就充满了干劲。
  比如例子一中的那个家长,这种打工真的有意义吗?  ---不过,这种打工,我也觉得毫无意义。看似无奈,其实有种自欺欺人的意思。  这位妈妈完全可以在家附近的城里找一份工,带着父亲孩子。只是这样就意味没有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才说像她这样的父母,如果想要尽父母的责任,代价太大。
  @拍砖专用ID2
16:24:00  单调的生活嘛,我倒觉得大家在大城市里,每九晚五的,那是最无聊的、最乏味的了。  如果是农村的,带一个孩子,我看并无多大难处,最不济也还可以种地和养殖为生,何必弄得自己背井离乡,孩子顾不上,老人也怎着遭罪,那真是失败的活法。  比如例子一中的那个家长,这种打工真的有意义吗?  -----------------------------  @好懒的MM猪 12楼
17:54:00  现在年轻一辈的农村人,懂种地和养殖的真的不多。我们这儿种地收入方面是比较差的,想靠种地谋生,至少在我们这儿是不可能,一般是一门手艺搭着种地。种地只是解决基本生活费,想买点什么,生个病啥的都生不起。  -----------------------------  现在还这样吗?不对吧?  我一般带孩子去农村见识见识,都是去我老姨夫家的。我曾与他深唠过数次。  他说,现在农民的生活非常的好:  首先说,农民现在不用交农业税,每年国家还给补助700多元(这个数字是我2006年去的时候他说得,不知现在是多少)。  其次,现在的看病,都加入”新农合“了,看病的话,国家给报销很多,具体数字他跟我说了,可惜我给忘了,似乎报销不利并不比城里的职工少,我老姨夫表示非常满意。  另外,由于农村也有”退休金“了,当然比较少,我老姨和老姨夫两口子,每人每月是大概70多元吧,但就是这点钱,我老姨夫表示“很好用”,因为每个月吃些额外的肉食,是绝对够了的。  再者,农村也是不吃粗粮的,一般都是大米饭和白面。要是吃粗粮,业余城里人一样,那是为了调剂口味才吃的。  (注意各位,前面提到的这些钱的数目,对于城里人自然是很少了,不太值得提,但是农村的生活费用很低,不要与城里比)。  我老姨夫家,每年卖玉米,毛收入是4万多元,纯收入大约3万元吧。  当然,我知道,很多外省的农村,自己家没有这么多地的,我也说过我们不拿他家的土地收入来做对比。  就说我老姨夫养牛,纯是利用农闲,且我老姨夫是个绝对老实人,没啥魄力,因此基本上每年只是卖一头小牛的水平。就这个小牛,就值元。这个养牛法,也没啥技术可言(我老姨夫自己都说,这牛养的,纯粹是自己闲得,根本就是有一搭无一搭的,就是根本没尽力,呵呵)。  所以说,考虑到我老姨夫两口子身体都不太好、子女无法帮忙、魄力也不足的因素,还能挣得每年10000元的样子,那么假设你自己年轻体壮、你父母也没有我老姨夫岁数大,那么每月3000元、背井离乡、父母和孩子都不能照看的打工法,绝对不值得去做。  且就是这月薪3000元,你也还是没有能力在城市买房、把孩子和老人接过来吧?而且单以打工而论,你这月薪3000,应该算可以的了,一般的端盘子、在电子工厂生产线上打工的,恐怕月薪还达不到3000呢!
  忘了说了,上面的回答中,很多“你”,其实是指某个帖子中的一个人(就是在深圳工作、月薪3000元而把孩子扔给父母的那人),呵呵!
  再说说主贴中的第2个例子:  我与此同学关系非常好,所以我对他的情况还是很是了解的。  我个人以为,这种背井离乡,也大为不值。生活在国外,终是不能入主流。且其父母和兄弟都在国内,这每年过年过节,他会是什么心情?  就他现在这个生活水平,并不比他不走强。我知道他当初的很多同事,水平当时与他都不是一个档次的,但是人家的生活都很好了,且相当的好。
  我也来说说吧,我先生家是农村的,五弟兄,俩还是农村户口。  大伯哥现在乡下,儿子,女儿都大学毕业了,结婚了,俩孩子都马上要带小孩了。大哥大嫂养猪,养羊,有土鸡,土鸭,土蛋吃,空气新鲜,粮食蔬菜纯绿色,精神无负担,最是让人羡慕。但是,他儿子读大学的时候,每年的学费,我们都要帮衬的。靠那点薄地,供不起俩孩子上大学,俩孩子毕业后,一切只有靠自己,父母一分钱都没法给。  楼主的姨父家情况不一样,东北地多,种点玉米都可以过活,我们这的农民,如果在农村,只是够点基本的生活。  小叔子,出来打工十多年了,倒插门去女方家,有楼房住,两层,无比宽敞,干嘛还出来?手头没多少现钱,道理同上。最主要的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点的环境,让孩子长点见识。他的小孩一出生就一直跟着他们,住我们的房,住他哥哥的房,今年终于按揭买了自己的房。农村的房子,估计他们干不动了才会回去住,或者是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合不来才回乡下去住。  小叔子的孩子,才12岁,从来不乐意回乡下老家,外公外婆在乡下,也不乐意回去。大道理讲不通,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小孩子都清清楚楚。  所以,批驳那些在外打工不乐意回家的农民工,是没有多少道理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中国的农民生活有多艰辛,收入有多可怜,在外打工累死,也比种下去庄稼,看天吃饭得强。  当然,我也是比较鄙视那些只顾自己潇洒,不管孩子和老人的,这点,和楼主,妹妹猪意见并不相左。  至于出国,也是同样的道理了。哈哈,如果有机会,我愿意我孩子出去,我自己也愿意出去。只要有条件,想回来看亲人,或者把亲人接过去,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  记住,钱能够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拍砖专用ID2 15楼
19:34:00  忘了说了,上面的回答中,很多“你”,其实是指某个帖子中的一个人(就是在深圳工作、月薪3000元而把孩子扔给父母的那人),呵呵!  -----------------------------  明白!
  我说得正是现在的情况,可能各地农村各不相同吧!其实我知道的还不是最差的地方。  我们住的周边就是村子,一般都是老公外出生意或是打工,妈妈在家务农(也就是种点菜)带孩子。 真正种粮食棉花的只有老人。当然,我们住的地方属于开发区,周围公司、厂还有不少,所以年轻人都可以住在家里 ,再找一份活。
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还是很不错的。  另外,有好些是征地致富了的。  我家的亲戚是离城稍远的地方,家里种粮食,种菜,养鱼,抛开成本,除去日常生活开销,看病,所剩无几。后来年纪大了,种田种不起,就减了些田,男的找了份城里看门的活。 另外,他们有一份低保,每年好像是600元,够干什么?还不够药钱。  他的儿子儿媳,一个木匠,一个裁缝,搭着种点地,所以生活还算行。
  养鱼其实是挣钱的,但他们年纪大了,规模小,技术又不好,所以也有限。  种粮食是最不挣钱的,种菜卖收入才比较可观。但是得靠城里菜场近,否则也不划算,又辛苦。农村里经常会有好多菜烂在地里的情况。  如果卖给菜贩子,就得大规模的种,走量。但是也有风险,就是种子买错,出来的品质不好或是大家都种,导致积压,没人要。
我们这儿的新闻常有菜压在地里没人要的。
  我明确知道或是亲眼所见积压的就有冬瓜、花菜、西瓜。 有一年,我们这西瓜零卖才一角钱一斤。 到地里收,五分钱一斤。当然第二年就涨了,没下过五角。因为好多人不种了。  还有冬瓜,大量的烂在地里,臭气熏天。  这些还不包括天灾,这些年不是水灾,就是旱灾。农民损失也很惨重。
  既然没钱,解决不了一些问题,那就老老实实待乡下的家里,待发展中的中国,别挪窝,和家人在一起,也是种幸福。小孩子的成长,一旦错过,是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损失。老人的晚年生活无多,不能尽孝,后半辈子心不安不好过。
  @拳拳之心1997 17楼
20:18:00  当然,我也是比较鄙视那些只顾自己潇洒,不管孩子和老人的,这点,和楼主,妹妹猪意见并不相左。  -----------------------------  呵呵,我并不鄙视这样的人,只是认为,那种打工,完全没必要。打工就能把日子过好了(与所谓的农村生活相比)?  这种打工,不但弄得自己“背井离乡而远离孩子和父母”,而且给中国的运输业也带来了无限的压力(每年的春运就是例子)。关键是,打工就是打工,无法改变自己生活的,起码绝大多数无法改变。
  @拳拳之心1997 19楼
20:23:00  既然没钱,解决不了一些问题,那就老老实实待乡下的家里,待发展中的中国,别挪窝,和家人在一起,也是种幸福。小孩子的成长,一旦错过,是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损失。老人的晚年生活无多,不能尽孝,后半辈子心不安不好过。  -----------------------------  这正是我的意思!  打工,简直就是啥都没得到:挣得少,生活没改变;父母和孩子也都无法照顾。
  @拍砖专用ID2
19:34:00  忘了说了,上面的回答中,很多“你”,其实是指某个帖子中的一个人(就是在深圳工作、月薪3000元而把孩子扔给父母的那人),呵呵!  -----------------------------  @好懒的MM猪 18楼
20:22:00  明白!  我说得正是现在的情况,可能各地农村各不相同吧!其实我知道的还不是最差的地方。  我们住的周边就是村子,一般都是老公外出生意或是打工,妈妈在家务农(也就是种点菜)带孩子。 真正种粮食棉花的只有老人。当然,我们住的地方属于开发区,周围公司、厂还有不少,所以年轻人都可以住在家里 ,再找一份活。
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还是很不错的。  另外,有好些是征地致富了的。  我家的亲戚是离城稍......  -----------------------------  农村的花销就很少,我们也不能拿城市的生活来衡量了。  比如上文说的,我老姨夫每年卖掉的那头小牛,就值元,这个钱数,足够孩子上学用的了(假设我老姨夫还有上学的孩子)。
  是的,我们都经济排第二了,这些人还在拉国家的后腿。反正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痛。
  人各有命!  前几天我回老家,侄儿娶媳妇。侄儿初中毕业就不上学了,跟他爸爸干活。目前开了个装载机的什么部件的修理部,挣的也够花了。  目前农村的条件我都羡慕死了。当年我要是没考上大学,我也孙子都要上学了。我那帮子没上大学的伙伴们一个个都很自在。比我们强多了,人家不知道啥叫压力。  给大家看看我们老家的照片吧:                  
  对了,农村不但村村通公路,而且连路灯都有了。
  @周原老农 24楼
21:59:00  人各有命!  前几天我回老家,侄儿娶媳妇。侄儿初中毕业就不上学了,跟他爸爸干活。目前开了个装载机的什么部件的修理部,挣的也够花了。  目前农村的条件我都羡慕死了。当年我要是没考上大学,我也孙子都要上学了。我那帮子没上大学的伙伴们一个个都很自在。比我们强多了,人家不知道啥叫压力。  给大家看看我们老家的照片吧:  -----------------------------  大笑!  很有说服力呀!  我就说嘛,在农村,你别太懒,日子还是颇为可以的了!
  @拍砖专用ID2 22楼
20:51:00  农村的花销就很少,我们也不能拿城市的生活来衡量了。  比如上文说的,我老姨夫每年卖掉的那头小牛,就值元,这个钱数,足够孩子上学用的了(假设我老姨还有上学的孩子)。  -----------------------------  农村除了住房和吃的,其他都比城里贵。 年轻的夫妻、 孩子要不要出去玩?要不要买点新衣服,要不要看电视,用电脑?想不想吃点不是自己地里种的东西?
算起来,他们买的都是价高质次的东西。
并且城里孩子一抬腿就到的地方,他们得花好几道交通费才能到。  最重要的是教育,现在农村小学合并,小孩子要上学要很远,且教学质量奇差。  条件好一点的,会在镇上租房读书。更好的当然是市区买房读书了。  年纪大的开销是小,可是一旦生病,钱也是不够花的,好多老人压根就不敢进医院,有病就那么拖着。不过,一般没有负担的老人还是情愿待在家里。
  家里有负担的,那些老人简直就是在用命拼钱。 不信,查下汉正街的扁担。 如果,真是在家种地收入高,他们何苦背井离乡做苦力。  当然,现在农村脑子活泛的,收入高的也是很多,但绝不是种田就行的。  你老姨这个养牛其实也是门本事,我想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养好的吧!  我们周边有人养过牛,黄牛还有奶牛,但是能靠小牛挣钱的几乎没有。现在都不见踪影。   大批量养牛的,见过,赶着一群牛在江堤上放牧,其实这是不允许的。
  @拍砖专用ID2
20:51:00  农村的花销就很少,我们也不能拿城市的生活来衡量了。  比如上文说的,我老姨夫每年卖掉的那头小牛,就值元,这个钱数,足够孩子上学用的了(假设我老姨还有上学的孩子)。  -----------------------------  @好懒的MM猪 27楼
22:46:00  不信,查下汉正街的扁担。 如果,真是在家种地收入高,他们何苦背井离乡做苦力。  -----------------------------  这个难说!  有一种心态,叫“这山望着那山高”,我想大概就是这样。  也许,是所谓嫌弃“农村单调的生活”吧。但是打工,一般是不会改变状况的,两头不讨好呀!
  多么古风古韵,还常有骑行的人经过,但这也是真实的农村名居。
  @好懒的MM猪
22:46:00  不信,查下汉正街的扁担。 如果,真是在家种地收入高,他们何苦背井离乡做苦力。  -----------------------------  @拍砖专用ID2 28楼
22:58:00  这个难说!  有一种心态,叫“这山望着那山高”,我想大概就是这样。  也许,是所谓嫌弃“农村单调的生活”吧。但是打工,一般是不会改变状况的,两头不讨好呀!  -----------------------------   这个出来做扁担的都是年纪比较大了的,基本上纯为了给孩子挣学费而来。那个生活不是一般的艰苦。 与你说的两种情况都是无关的。
  回复第29楼,@好懒的MM猪    --------------------------  这种房子一看就不是住人的。  
  回复第27楼,@好懒的MM猪  @拍砖专用ID2 22楼
20:51:00   农村的花销就很少,我们也不能拿城市的生活来衡量了。   比如上文说的,我老姨夫每年卖掉的那头小牛,就值元,这个钱数,足够孩子上学用的了(假设我老姨还有上学的孩子)。   -----------------------------   农村除了住房和吃的,其他都比城里贵。 年轻的夫妻、 孩子要不要出去玩?要不要买点新衣服,要不要看电视,用电脑?想不想吃点不是自己地里种的东西? 算起来,他们买的都是价高质次的东西。 并且城里孩子一抬腿就到的地方,他们得花好几道交通费才能到。   最重要的是教育,现在农村小学合并,小孩子要上学要很远,且教学质量奇差。   条件好一点的,会在镇上租房读书。更好的当然是市区买房读书了。   年纪大的开销是小,可是一旦生病,钱也是不够花的,好...  --------------------------  许多聪明的农村娃不读书也好,把基因保存在乡野,等大战了,城市打烂了,精英人才打完了,乡野英豪就来收拾摊子了。  
  回复第29楼,
@好懒的MM猪  @周原老农 32楼
23:45:00  这种房子一看就不是住人的。  -----------------------------
这是我实拍的,住着两位老人。 山区, 而且还不少。
  回复第29楼,
@好懒的MM猪  @周原老农
23:45:00  这种房子一看就不是住人的。  -----------------------------  @好懒的MM猪 34楼
00:18:00  这是我实拍的,住着两位老人。 山区, 而且还不少。  -----------------------------  也许,这老人没有子女,或者子女是在外面打工的吧!
  @拍砖专用ID2
20:51:00  农村的花销就很少,我们也不能拿城市的生活来衡量了。  比如上文说的,我老姨夫每年卖掉的那头小牛,就值元,这个钱数,足够孩子上学用的了(假设我老姨还有上学的孩子)。  -----------------------------  @好懒的MM猪 27楼
22:46:00  农村除了住房和吃的,其他都比城里贵。 年轻的夫妻、 孩子要不要出去玩?要不要买点新衣服,要不要看电视,用电脑?想不想吃点不是自己地里种的东西?
算起来,他们买的都是价高质次的东西。
并且城里孩子一抬腿就到的地方,他们得花好几道交通费才能到。  最重要的是教育,现在农村小学合并,小孩子要上学要很远,且教学质量奇差。  条件好一点的,会在镇上租房读书。更好的当然是市区买房读书了。  年纪大......  -----------------------------  是啊,我老公的老家,孩子要上学得去乡里,上中学要到县城,都得家长带着孩子租房子住,除了感冒发烧,有点病要跑县城,所以我大姑子听我说想在农村找块地盖个房子住住,满目诧异,坚决反对。再想想他们村那个环境,唉,不是每个农村都那么美好。
  @拍砖专用ID2
20:51:00  农村的花销就很少,我们也不能拿城市的生活来衡量了。  比如上文说的,我老姨夫每年卖掉的那头小牛,就值元,这个钱数,足够孩子上学用的了(假设我老姨还有上学的孩子)。  -----------------------------  @好懒的MM猪
22:46:00  农村除了住房和吃的,其他都比城里贵。 年轻的夫妻、 孩子要不要出去玩?要不要买点新衣服,要不要看电视,用电脑?想不想吃点不是自己地里种的东西?
算起来,他们买的都是价高质次的东西。
并且城里孩子一抬腿就到的地方,他们得花好几道交通费才能到。  最重要的是教育,现在农村小学合并,小孩子要上学要很远,且教学质量奇差。  条件好一点的,会在镇上租房读书。更好的当然是市区买房读书了。  年纪大......  -----------------------------  @朱乖宝 36楼
11:17:00  是啊,我老公的老家,孩子要上学得去乡里,上中学要到县城,都得家长带着孩子租房子住,除了感冒发烧,有点病要跑县城,所以我大姑子听我说想在农村找块地盖个房子住住,满目诧异,坚决反对。再想想他们村那个环境,唉,不是每个农村都那么美好。  -----------------------------  那么,出去打工,就能改善状况了吗?
  @拍砖专用ID2
20:51:00  农村的花销就很少,我们也不能拿城市的生活来衡量了。  比如上文说的,我老姨夫每年卖掉的那头小牛,就值元,这个钱数,足够孩子上学用的了(假设我老姨还有上学的孩子)。  -----------------------------  @好懒的MM猪
22:46:00  农村除了住房和吃的,其他都比城里贵。 年轻的夫妻、 孩子要不要出去玩?要不要买点新衣服,要不要看电视,用电脑?想不想吃点不是自己地里种的东西?
算起来,他们买的都是价高质次的东西。
并且城里孩子一抬腿就到的地方,他们得花好几道交通费才能到。  最重要的是教育,现在农村小学合并,小孩子要上学要很远,且教学质量奇差。  条件好一点的,会在镇上租房读书。更好的当然是市区买房读书了。  年纪大......  -----------------------------  @朱乖宝
11:17:00  是啊,我老公的老家,孩子要上学得去乡里,上中学要到县城,都得家长带着孩子租房子住,除了感冒发烧,有点病要跑县城,所以我大姑子听我说想在农村找块地盖个房子住住,满目诧异,坚决反对。再想想他们村那个环境,唉,不是每个农村都那么美好。  -----------------------------  @拍砖专用ID2 37楼
11:20:00  那么,出去打工,就能改善状况了吗?  -----------------------------  拍砖,你所说的农村换了我肯定不出去,可是你要是呆着我老公的老家呢?光孩子上学你就得离开家,而在镇里县城能找到什么工作?既然地里的活做不了,那不如去能挣钱多一点的地方,所以他们村里都只剩老人(包括我老公这一辈的)和还没上学的孩子。  你所说的那个在深圳的母亲,我也觉得没必要,但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特别是农村的年轻人,他们很向往繁华的城市,让他们习惯了那里的生活根本不可能回老家,其实如果我还是20来岁,跟老公回老家的话光上个旱厕都不知道要吐槽多久呢。  再说说农村的收入,现在是比过去好很多,没那么多要上缴的了,还能有补贴拿,但是看我老公的哥哥,再怎么样也还是比打工辛苦,今年给棉花打农药都中毒进了医院,最后棉花就白瞎了,就算往年棉花收入不错,但是采棉花可是个苦活,一直不离开是因为家里的老岳母还在,去年她病逝了以后,大概明年他们也要去儿子那里生活了。  我不是指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也觉得我去我老公那里生活也没多大问题,只要有水有电有网线,可是他们村里的人包括已经在县城生活的大姑子,还有出来上学工作的几个小辈,根本不觉得农村的生活好,除了老人舍不得土地和房子,其他的能到县城到县城,能去省城去省城,到了外地就没有一个还想回老家的了。  你说的农村我也知道,不说我常州外婆家了,我大姑子的儿媳妇的娘家就不错,地里种小麦玉米,都有机械化了,听她说一年下地也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她父亲平时去附近的工厂打工,母亲在家种种菜,听得我都想去她那里找房子住了。  所以说,不要一概而论,你要抨击那个深圳妈妈你了解过她老家的条件么?一般来说在城市过不好而老家活得还滋润的肯定不会赖在城市,我外婆家的几个姨妈舅舅的孩子们都在那里呢,可是我也认为我老公老家那里的孩子真应该出来,特别是学校的教育,要是我说出来那肯定会被鞭挞得一塌糊涂。  当然,孩子要跟父母在一起生活,那个深圳妈妈可以换一个压力比深圳小条件比老家好一点的地方,带着孩子一起,而不是要么深圳要么农村。
  回复第29楼,
@好懒的MM猪  @周原老农
23:45:00  这种房子一看就不是住人的。  -----------------------------  @好懒的MM猪
00:18:00  这是我实拍的,住着两位老人。 山区, 而且还不少。  -----------------------------  @拍砖专用ID2 35楼
09:23:00  也许,这老人没有子女,或者子女是在外面打工的吧!  ----------------------------- 确实孩子不在身边。在的话如果务农也无力顾及。 因为根本很少大块的田地,种点东西很辛苦。尤其是水的来源,如果少雨的话,几乎都要半死不活,根本谈不上收成。
  大家见过初中班级标准教室每个班107人的情况吗?县城,一个打工大省的县城的教育的情况,农村空了,只剩下走不了的了,所有的人都到县城买房来了,你呆在农村,光子女教育就愁死你,你在农村读初中,也就意味着你的孩子只能初中毕业,考高中,变成梦了。有的方园几里都见不到一条牛,为什么?人们不敢养牛啊,强盗太喜欢牛了,牛肉贵啊,你养几条牛试试?绝对是强盗先杀你,再杀你的牛。  
  @朱乖宝 38楼
12:07:00  拍砖,你所说的农村换了我肯定不出去,可是你要是呆着我老公的老家呢?光孩子上学你就得离开家,而在镇里县城能找到什么工作?既然地里的活做不了,那不如去能挣钱多一点的地方,所以他们村里都只剩老人(包括我老公这一辈的)和还没上学的孩子。  你所说的那个在深圳的母亲,我也觉得没必要,但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特别是农村的年轻人,他们很向往繁华的城市,让他们习惯了那里的生活根本不可能回老家,其实如果我还是2......  -----------------------------  你的例子有说服力!农村的情况看来也很不相同。  不过吧,打着为孩子的名义去打工,我认为还是勉强了点。打了工,实际是不顾孩子了,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  试想,将来得挣多少钱,才能补上与孩子的疏远距离呢?
  @等待中楼
15:05:00  大家见过初中班级标准教室每个班107人的情况吗?  -----------------------------  那么,这种县城教育,就解决教育问题了吗?(如果我们考虑孩子教育的话)
  农村那种枯燥的生活我这老头老太都不愿意常住别说有朝气的年轻人了。江苏农村  算可以的了,到了晚上静的也只有狗叫声,除了集体行动一个人是不敢在那过夜的,就  是来个小偷也不敢喊啊乡下只要老的弱的
  本想忍住不回,实在………。就讲讲全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的农村吧,毫不夸张地说,部分农村比西部某些省份的城市都要好的多,汽车早就进入了普通家庭。可是年轻人仍然抓住机会在往城市奔,为什么?其他先不谈,医疗和教育是民生大头。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能和市区医院相比吗?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额度能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额度相比吗?乡镇学校师资能和市区学校师资相比吗?人都不傻!很多年轻人即使短期内在城市买不起房,只要有了孩子,想尽一切办法,借尽能借的亲戚都要在市区买套房,核心就在于子女的教育!谁都想过好日子!噢,你们的孩子可以想着985、211,甚至出国留学,他们的孩子就连普高都是奢求!不要说农村的条件我都羡慕死了(偶尔度假和长期生活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不要说许多聪明的农村娃不读书也好,把基因保存在乡野,妄想着再次“农村包围城市”?凭什么不给他们同样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来做出选择?  对于拍砖说的那位深圳打工妈妈和移民加拿大的同事,没办法做出合适的评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生总是有得有失。那位妈妈会做出自己的选择。估计拍砖又要说我装圣人了O(∩_∩)O哈哈~
  @看着时间溜过 44楼
17:15:00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生总是有得有失。  -----------------------------  既顾不了孩子,又顾不了父母(且让父母给全全代管孩子),试问得在何处呢?
  @看着时间溜过 44楼
17:15:00  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能和市区医院相比吗?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额度能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额度相比吗?乡镇学校师资能和市区学校师资相比吗?人都不傻!很多年轻人即使短期内在城市买不起房,只要有了孩子,想尽一切办法,借尽能借的亲戚都要在市区买套房,核心就在于子女的教育!谁都想过好日子!噢,你们的孩子可以想着985、211,甚至出国留学,他们的孩子就连普高都是奢求!  -----------------------------  试问:这些东西,是打工那水平能获取的吗?  能吗?
  @看着时间溜过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生总是有得有失。
  -----------------------------
  @拍砖专用ID2 45楼
  既顾不了孩子,又顾不了父母(且让父母给全全代管孩子),试问得在何处呢?
  -----------------------------
  得也许就是不甘心,就是梦想中的机会。
  如果回家,生活将是望得到尽头,在大城市里,虽然希望渺茫,但多少还是能有一丝丝能改变生活的梦想。
  回家,连梦都没了。
  这个“得”还有一样,便是自由。
  @看着时间溜过
17:15:00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生总是有得有失。  -----------------------------  @拍砖专用ID2
17:44:00  既顾不了孩子,又顾不了父母(且让父母给全全代管孩子),试问得在何处呢?  -----------------------------  @好懒的MM猪 47楼
18:37:00  这个“得”还有一样,便是自由。  -----------------------------  那就是可以让父母倒霉些,自己自在些?
  @看着时间溜过
17:15:00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生总是有得有失。  -----------------------------  @拍砖专用ID2
17:44:00  既顾不了孩子,又顾不了父母(且让父母给全全代管孩子),试问得在何处呢?  -----------------------------  @好懒的MM猪
18:37:00  这个“得”还有一样,便是自由。  -----------------------------  @拍砖专用ID2 48楼
18:47:00  那就是可以让父母倒霉些,自己自在些?  -----------------------------  这个楼主可真执拗。按你的道理说,农村人就永远不要出来好了,穷孩子也不要削尖脑袋考什么大学了,在农村待着,多好啊,绿色环保压力小,还可以照顾老人,养两头牛,日子也可以不错。中国的打工大军,脑子都是进水了。那个榆木疙瘩教授,何必考大学出来嘛,在农村的日子,比如你当年的小伙伴们,都过得不错。
  妹妹猪,辛苦解释这大半天,辛苦了,抱抱,哈哈。只是,你是白费力气呀。
  楼主,出去打工,当然可以改变现状。我小叔子的孩子,生在省城,幼儿园,小学都是读的省城的学校,初中,高中,估计也会在这继续读下去,按揭的房子也买了,还可以上户口,如果小叔子不出来,守着老家的岳父母,能给孩子创造这些条件吗?房子有了,老人愿意出来住,也是可以的,老人不愿意出来,自然也要给钱,那也不算不孝顺。守着农村,都拿不出钱,给父母看病都无钱,那才是真正的不孝顺。  年纪轻轻待家里务农,如果只是种点粮食,那是要给穷死的,小地方的工不好打,要挣钱,还得去大城市。所以,别再质疑什么了,人家抛家别子,也是为了全家将来更好的生活,不仅是为自己。
  出去有出去的无奈。北方这几天雾霾,总觉着是人多给祸害出来的。  无控制的往大城市跑,多少是农村的?怕小县城的也不老少哇。  人生的自由,人生的无奈。对于弱者,还是同情为上。
  @拳拳之心1997 51楼
22:12:00  楼主,出去打工,当然可以改变现状。我小叔子的孩子,生在省城,幼儿园,小学都是读的省城的学校,初中,高中,估计也会在这继续读下去,按揭的房子也买了,还可以上户口,  -----------------------------  这个,有多大代表性?
  @看着时间溜过
17:15:00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生总是有得有失。  -----------------------------  @拍砖专用ID2
17:44:00  既顾不了孩子,又顾不了父母(且让父母给全全代管孩子),试问得在何处呢?  -----------------------------  @好懒的MM猪 47楼
18:37:00  得也许就是不甘心,就是梦想中的机会。  如果回家,生活将是望得到尽头,在大城市里,虽然希望渺茫,但多少还是能有一丝丝能改变生活的梦想。  回家,连梦都没了。  这个“得”还有一样,便是自由。  -----------------------------  MM猪说话就是到点,真聪明
  回复第29楼,
@好懒的MM猪  @周原老农
23:45:00  这种房子一看就不是住人的。  -----------------------------  @好懒的MM猪
00:18:00  这是我实拍的,住着两位老人。 山区, 而且还不少。  -----------------------------  @拍砖专用ID2
09:23:00  也许,这老人没有子女,或者子女是在外面打工的吧!  -----------------------------  @好懒的MM猪 39楼
14:27:00  确实孩子不在身边。在的话如果务农也无力顾及。 因为根本很少大块的田地,种点东西很辛苦。尤其是水的来源,如果少雨的话,几乎都要半死不活,根本谈不上收成。  -----------------------------  现在国家正在进行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就是不要让农民要跑远才能找到工作。国家马上要展开的城镇化建设,就是要把农民从田野里解放出来,称为生产车间的工人。  快些啊,建国以来,农民太苦了。
  @拍砖专用ID2 4楼
12:45:00  先说第一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无非就是说“在农村谋生不易”吧,地少呗。  我在东北。  我老姨家在东北农村,离省城大约100公里吧。我老姨和老姨夫已经62岁了,不太能干动农村的活儿了。  她家地倒是很多,每年只种玉米,玉米每年大约能毛收入4万元(没有扣除化肥和农药、种子等农资)。实际上,他们老两口是干不动这么多活的,播种和收割时,是要雇人用机器进行的。  我们先不谈这个粮食收入,因为东......  -----------------------------  这在我的老家是行不通的,畜牧业发展不起来,没有足够的草,以前几家合养头耕牛吃草都难。  种水稻也不行,我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面积的水田,但我爸种了有7个人口的,每年才收1万多斤水稻,我们家是畈上的,在这个省人均水田面积算好的了,这一年下来要化肥和农药、种子等农资,还有雇机器的费用。  如果投资经济作物那投入一般人也承担不了风险。
  现在的农村与小时候记忆中的农村差太远了,在城市里呆得久了,就总想回去寻找儿时的记忆,可每次回去都是深深的失望!  儿时的农村,民风淳朴,那时还没有打工一说,村里人丁兴旺。每到上学放学时,一群群孩子沿着种满油菜花的弯曲小径飞奔着回家吃饭,吃好后呼朋引伴接着往学校飞奔,那种人声鼎沸的热闹劲就让人每天心情愉快!干农活时也是家家互相帮助,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特别是每到晚上手工剥玉米时,所有的邻居都聚在一起,今天剥你家的明天剥他家的。主人家只要烧点开水,准备点饼子之类的小点心宵夜就好了,邻居吃好晚饭就全聚拢来,每个人出节目,年龄大的唱山歌,年龄小的唱儿歌,见过世面阅历深的就讲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每天晚上都是欢歌笑语,好不热闹!  那时虽然穷点,但贫富差距小,感觉每个人都很开心!上升的通道也没有完全堵死,因为我小时候如果有人考上中专或大学,家里是不用出学费生活费的,一切都由国家承担,而且直接转户口包分配。用长辈的话说,就是祖坟上冒青烟,脱农皮了!  反观现在,虽然国家给农民的政策优惠了,不用交农业税双提留之类的,甚至地种多了还有奖劢,对于家无学童的中老年人来说,负担确实小了,可以过桃花园一样的生活!但对于家有学童的家庭,现在负担非常之重。因为人口太少,基本都没有村小学了(想当年我们读小学时每个教室都是满的),也就是说,孩子从幼儿园起就得到镇上住校,有条件的家庭会在镇上租房安排老人陪读,穷一点的就只好让三岁的孩子就脱离父母,被逼着去适应大集体的生活。父母得交学费生活费,周五去接周日去送。如果两个孩子读书,每月生活费差不多700左右,这是按最低标准吃。即使这样低,让农村父母每年拿出近万元也很困难,即使没日没夜做,也不会有余钱,那么将来孩子到外地上高中大学的费用就肯定没着落,所以只能选择要么离乡背井打工多存点,要么放弃子女上大学!
  拍砖大哥说的虽然有道理,做父母的再艰难也应当把孩子带在身边,不能让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少父爱母爱而出现心理问题。但总觉得你有点“何不食肉糜?”的高高在上的感觉。虽然现在的农村远看经济条件确实比过去好很多,但近看,其实还是千疮百孔,问题很多。希望国家能真正关注农村下一代的教育,不然等这一代留守儿童成人后,可能会因为童年留下的心理阴影而给社会造成动荡!
  @尘缘如梦2010 58楼
14:48:00  拍砖大哥说的虽然有道理,做父母的再艰难也应当把孩子带在身边,不能让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少父爱母爱而出现心理问题。但总觉得你有点“何不食肉糜?”的高高在上的感觉。虽然现在的农村远看经济条件确实比过去好很多,但近看,其实还是千疮百孔,问题很多。希望国家能真正关注农村下一代的教育,不然等这一代留守儿童成人后,可能会因为童年留下的心理阴影而给社会造成动荡!  -----------------------------  +1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驾驶证怎么转回老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