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卖自行车为了上网,怎么教育路上网才好

为上网 少年卖空家中值钱物_网易新闻
为上网 少年卖空家中值钱物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讯(记者 赵媛)他是她的亲生儿子,她用链子锁过他,把他的手打烂过,她在家里把他当贼一样提防。现在,她只要提起儿子就满眼泪水,精神几乎崩溃。这就是15岁的儿子徐鹏(化名)为上网不断卖家里东西并离家出走,给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带来的痛苦。
  “不上网的时候他真的很乖”
  昨日下午3时,在西安市东大街她工作单位的门外,彭女士翻着儿子徐鹏小时候的照片告诉记者:“自从2005年儿子迷上网络开始,给他的钱似乎永远不够花,他就开始卖家里的东西。”彭女士说刚开始徐鹏只是卖自行车、手机,到后来就开始卖大件,什么DVD、VCD、音响和电脑等东西全都被他卖了用来上网。“我们家以前情况还可以,现在稍微值钱点的东西都被卖空了。”彭女士说自行车就卖了五六辆,手机她都记不清卖了多少个了,就连刚买的电脑也卖了。“不上网的时候他真的很乖。”彭女士说,只要儿子不上网,就会在家帮她做饭、洗衣服,从来不让她累着,“我生病的时候他就整夜整夜地守在床前,怕我渴了、饿了”。说到这里,彭女士满脸都是泪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可儿子一旦走进网吧,连我都不认识了。”就在3月15日早上,徐鹏骑着父亲的电动摩托车出去后到现在都没有音讯。“他肯定是把车卖了上网去了。”彭女士说儿子这样做不是一次两次了,为了不让他出去,她用链子锁过他;因为他偷家里的东西,她把他的手打烂过,还送他到专门的戒网瘾学校,但什么效果都没有。沉溺网络仅是父母教育的失败?“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求了,只求他能回到我们身边。”彭女士说自己现在和丈夫想得最多的就是,在教育孩子的哪个环节出了错。“我们回想了一遍又一遍,一直觉得孩子今天这样,是我们教育的失败。但当我在网吧寻找我的孩子时,一次次看到那些坐在网吧里面无血色、眼睛没有光彩的孩子时,我会经常问自己,难道这么多的家长都教育失败了吗?”“我知道国家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但在我找儿子的过程中,我进去过的网吧几乎都有未成年人。”彭女士说现在对于她来说,网吧之害甚于毒品。“如果这些网吧真的能按照国家规定,坚决不让孩子们进,那我们的孩子至少还有点救。”现在,彭女士和丈夫白天忙工作,晚上找孩子,“我们几乎要垮掉了,但我们一定要找到他”。她无助地说。
本文来源:华商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享给朋友: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flash地址: 复 制html代码: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复 制分享视频到站外获取收益&&手机扫码分享视频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好孩子自行车组装教程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好孩子自行车组装教程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Copyright(C)2017 优酷
版权所有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如何教孩子骑自行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教孩子骑自行车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4月12日,台湾淡江大学教育心理咨商所所长杨明磊应邀来到济南,以“家庭重塑”为题,谈了在寻找家庭归属感、教育子女、处理家庭成员关系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其中,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以教孩子骑自行车为例,阐述的“不依赖≠独立”的观点,引起了在场父母的反思及共鸣。  杨明磊说,长期以来,很多父母培养孩子时误把“不依赖”当作“独立”,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教孩子“不依赖”是用拒绝和排斥帮助的方式,硬生生地将孩子从父母身边推开;而教孩子“独立”,应该是在父母的支持和祝福下,孩子悄无声息地发展出自己的能力,自然而然地离开父母,形成“相依不相赖”的关系。那么,什么样是让孩子“不依赖”,什么样又是教孩子“独立”呢?杨明磊以学骑自行车为例,进行了详细地解说。  第一种情况:爸爸对孩子说,“你大了,可以学骑自行车了!”孩子自己去学,爸爸在一边远远地看着,或者忙着与别的父母聊天。看到孩子摔倒了,远远地喊一声,“爬起来!学骑自行车摔倒是常事。”孩子自己拍拍身上的土,爬起来,继续学。这样经历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两个小时,也可能是一两天五六天,孩子学会骑自行车了。  第二种情况:爸爸对孩子说,“你学骑自行车吧!爸爸在后边给你扶着。”孩子很安心,一会儿爸爸认为孩子骑得挺熟练了,就说,“好了,你会骑了。爸爸撒开手了!”爸爸刚撒开手,孩子“咣叽”一声摔倒了。爸爸边赶紧扶起孩子,边自言自语,“看来还是不能松手。”于是,孩子骑上自行车,爸爸接着在后边扶着,过一段时间,爸爸觉得孩子骑得不错了,又喊了一声,“你会骑了!爸爸松开手了。”结果刚松了手,孩子又“咣当”一声摔倒了……如此反复,孩子最终也能学会骑自行车,但与第一种情况比,需要的时间会长很多。  第三种情况:爸爸也是对孩子说,“你学骑自行车吧!爸爸在后边给你扶着。”孩子很安心,一会儿爸爸认为孩子骑得熟练些了,就逐渐减少了手上的劲儿,后来就只搭着手,再骑一段时间爸爸就把手松开了,只是跟着孩子跑……最后,爸爸悄悄退到一旁。等到孩子发现的时候,自己已经骑得得心应手,爸爸正在远方微笑着看自己。  “在场的各位,你是怎么教孩子学骑自行车的?”杨明磊说,只有第三种情况,才是真正教给孩子“独立”。前两种情况,虽然也能学会骑车,但对孩子的性格养成都有不利的影响。  在第一种情况下,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独立、坚强,但一次一次摔倒,又得不到爸爸的安慰和鼓励,就逐渐让孩子失去了对痛苦的感受能力,对自己的痛苦不能感受,对别人的痛苦也不能感受。同时,爸爸在孩子心目中,也成为教官,而不是可亲近的父亲。  在第二种情况下,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会形成习惯,有父母依赖着就觉得安全,离开了父母的依赖就心理缺乏安全感,加上父母“撒开了手还是不行”类似话,一遍遍加以负强化,孩子很难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同时,父母的言行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独立就意味着失去父母的支持”,因为不愿意失去父母支持,所以也不愿意独立。  “第三种情况中的孩子,充分感受到了‘独立’的快乐!不管去哪里,都会感受到父母的关爱,都会感受到父母的祝福。”杨明磊说,希望有更多的父母让孩子感受到独立的快乐。   农村大众报记者 魏新美  杨明磊:咨商心理学博士,现为台湾淡江大学教育心理咨商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台湾咨商心理学会理事。是台湾身形微语言技术第一人。其所倡导的接触治疗在临床心理学工作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专家简介  记者感言:  听了杨明磊教授举学自行车的例子,记者很惭愧――自己就属于第一种父母。在很多事上对儿子有些严酷,只要觉得他“这么大了,可以做了”,就给他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做,自己跑到一边写稿子、做家务,对儿子不闻不问。儿子5岁多就能自己在家里玩两三个小时,既不找妈妈,也不害怕;小学前就自己到街上买东西;一年级就自己上学放学;很久以前就会自己煎鸡蛋……儿子看起来挺独立,但感情不细腻,看到有人掉眼泪、难受什么的,好像没看到一样。以前,我对儿子的“视而不见”不理解,现在才知道,都是自己教养方式欠妥造成的。再如,在孩子做作业的问题上,记者的做法也经常在第一、二种情况之间徘徊,导致儿子只要妈妈管,就得A加,不管就得A减,甚至得B。  骑自行车只是一个例子。这一个例子,可以给我们很多思考。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如何既让孩子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又感到父母的支持和关爱,这需要每一个做父母的反思、学习、揣摩,从而总结出适合自己及孩子的方法。方法万千,原则一个,那就是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数教育平板怎么上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