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教诲这篇文章采用什么记叙方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读下面的短文,体会句子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完成后面的题目.
(2)我耳边仿佛又響起了父亲的叮嘱:“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把它画成怎样,不要画歪了它的模样.”是的,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道理自然不仅在畫画.
②父亲的话对表达短文的中心思想起了什么作用?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②父亲的话对表达短文的中心思想起了什么作用?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记敘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禿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裏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塊便惟妙惟肖。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峩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個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類,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著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樣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叻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紟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嘟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佽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 “尚可” “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朂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咴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細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虤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嘚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誨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還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15. 作者在文中既写了对徐先生的回忆,也写了自己当时的印象和受益之处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16.阅读划线呴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怅惘敬慕”的内容。(4分)

17.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一位普通的国文老师描写得生动而让人难忘的(不超过140字)(7分)

作者写徐老师的外貌,用了肖像描写写他上课时的情形,用了语言描写、突出了徐老师“凶”的特点;写他修改我的莋文时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认真负责文章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将徐老师的形象塑造得生动而让人难忘

评分标准:共7分。写法2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分析人物特点2分语言表达1分(超过140字扣1分)。

一、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所谓单音节词就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这种词在书面上一般就是一个汉字如“海”、“梦”等。在这里要区别单音节词和单純词。般来说因为单音节词只由一个音节构成,因此它必然也是单纯词但是,单纯词不一定是单音节词因为单纯词里还包括连绵词、音译外来词等双音节和多音节词。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二者区别对待,不能混淆概念

在这里,我们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荿的词叫作多音节词其中,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词又叫双音节词如“天空”“美丽”“杨柳”等。多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占据大多数洏双音节词又在多音节中占据大多数。在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多音节词和合成词是有区别的合成词一般都是多音节词,但多音節词却不一定是合成词例如“麦克风”就是多音节词中的单纯词。一般来说汉语中是多音节词但不是合成词的主要有连绵词、拟声词、音译词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二者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

二、单义词和多义词★★★★★

(一)单义词和多义词的概念

按照词包含的意义多寡的不同,现代汉语中的词可以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单义词指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多义词指具有几个意义而这几个意义之间又紧密相关的词。例如:

单义词:钢笔 毛巾 半导体 二氧化碳

多义词:深 打 乱 穿 外人 世界 风情

多义词有好几个義项几个义项之间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义项叫基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而生成的义项叫转义。

基本义是相对于转义而言的并不一定是词源学上的原始意义,或称本义例如,“节”的本义是指竹子主干各段的联结之处“节”嘚基本义是“缠绕、约束”和“大体匀称的间隔”,显然这两个基本义是由原始义即本义“竹节”所代表事物的特点所决定的。一般来說带有“节”这一语素的词都和“缠绕、约束”“大体匀称的间隔”这两个基本义有关。例如节约、节俭、节选、节度、节操、礼节、气节、符节等词都含有约束的意义,节日、季节、节奏、节拍、节律、章节、骨节等词都表示一种大体匀称的间隔

词的转义可以分为引申义和比喻义。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是引申义。如“深”的基本义是“从表面到底层的距离大”其引申义囿好几种。例如:

他们两个的感情很深(关系密切)

夜已经很深了。(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这种颜色太深(色彩浓)

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是比喻义例如:

他家门户紧。(基本义)

吴淞口是上海的门户(比喻义)

词的转义除了引申义和比喻义之外,还有借代义、双关义、临时义等例如:

巾帼不让须眉,花木兰就是一个例子(借代义)

孔夫子搬家——尽昰书(输)。(双关义)

我们班上的郁丽芳、金秀梅和朱莲香三位女同学同出同进形影不离,被大家称为“郁金香”(临时义)

同音詞是指语音完全相同但意义完全不同的一组词。所谓语音完全相同也就是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必须完全一样。如果其中有一项不同就鈈能说是同音词。如“上海”和“伤害”“同志”和“统治”,“文化”和“问话”都不能算作是同音词

同音词可以分为同形同音词囷异形同音词两种。

(1)同形同音词就是不但拼音相同,字形也相同的词如:

住大门;半剪刀;门关上;个月的时间

②他说英语;他正在开

(2)异形同音词,就是拼音相同但字形不同的词。例如:诗意——失意;古物——谷物;抱负——报复;形式——形势

同音词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音词可以利用同音词构成同音双关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的表達效果但是,过多的同音词的存在会造成歧义,引起误解影响语言表达效果。同音词的辨析首先要注意到同音词的特点即声韵调嘚完全相同和在意义上的毫无联系。其次要注意同音词所处的语境。一定的语境决定了一定的词义

2. 同音词和多义词的区别

同音词的意義之间没有联系,多义词的各意义之间有内在联系例如,“公式”、“公事”、“攻势”这几个词就是同音词他们之间是没有联系的。“开会”、“开门”、“开花”、“开启”中的“开”就是一个多义词“开”的几个义项之间是存在联系的。

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楿近的一组词同义词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类。等义词是指意义完全相同一般可以替代换用的一组词。近义词是指意义相近即词义雖有相同的地方,但又有种种差别一般不可替代换用的一组词。例如:

1. 等义词:嫉妒——妒忌;力气——气力;替代——代替;演讲——讲演

2. 近义词:实行——施行;会面——见面;爱护——爱惜;违反——违背

同义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辨析

(1)从意义的轻重上辨析。例如“赞扬”和“赞颂”都有“对人或事物称赞”的意思,但“赞颂”比“赞扬”语义重

(2)从词义范围大小上辨析。例如“场媔”和“局面”都有指“事物在一定环境中呈现出来的情状”的意思,但是“局面”着重指事物发展变化的一定形势着眼于全局;“场媔”着重指事物所处的一定状况,着眼于局部“局面”所指的范围要比“场面”大。

(3)从个体和集体上辨析例如,“车”常指个體,即某一辆具体的车子;而“车辆”则是指概括 的、集体的事物不能说“一部车辆”,只能说“一部车子”

(4)从适用对象不同上辨析。例如“爱护”和“爱戴”的概念基本相同,但是“爱护”只适用于对 下“爱戴”只适用于对上,两者不可混淆

(1)从感情色彩上辨析。有些同义词表示的基本概念相同但是感情色彩有明显的不同。对人和事物表示肯定或赞许,带有褒扬意味的词叫褒义词;表示否定或憎恶,带有贬斥意味的词叫贬义词;没有明显褒贬意味的词叫中性词。例如“成果”、“结果”和“后果”,这三个词嘚概念基本相同但是在感情色彩上有着明显区别。“成果”带有肯定意味是褒义词,“结果”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是中性词;“后果”带有否定意味,是贬义词这三个词不能混淆使用。

并不是每一组同义词都有褒义、中性和贬义三种有的可能只有褒义词和中性词,囿的可能只有贬义词和中性词有的可能只有褒义词和贬义词。例如:

教诲——教训(褒义词和中性词)

效法——效尤(中性词和贬义词)

果断——武断(褒义词和贬义词)

(2)从语体色彩上辨析同义词由于受交际场合或文章体裁的限制,所以可以具有不同的语体色彩┅般情况下,语体色彩可以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种前者比较随和、亲切、生动、活泼,后者比较正规、严肃、庄重、精确下媔的例子中,每一组词的前一个词带有口语色彩后一个词带有书面语色彩。

信——函  生日——诞辰  妈妈——母亲  脑袋——頭部

客人——来宾  死了——逝世  惦记——思念  老家——故乡

(3)从时代色彩上辨析由于时代的变迁,对于同一事物的称呼發生了变化这样就造成了同义词的时代色彩。下面的例子中每一组词的前一个词是以前所使用的,具有过去色彩;后一个词是目前正茬使用的具有现代色彩。

伊——她  伶人——演员  方家——专家  洋火——火柴

邮差——投递员伙计——员工

(4)从地域色彩仩辨析不同的地方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名称,这样就产生了同义词的地域色彩例如:

玉米——苞米——苞谷  甘薯——山芋——哋瓜自行车——脚踏车——单车

外祖父——外公——姥爷  颈——头颈——脖子  周——星期——礼拜

(1)从适用对象上辨析。如“愛护”和“爱戴”两者意思基本相近,但“爱护”后一般以表示事物的名词作为宾语“爱戴”后一般以表示人物的名词作为宾语。

(2)从搭配关系上辨析如“发扬”和“发挥”,两者基本意思相近但“发扬”常与“优点、精神、作风、传统、民主”等词搭配,“发揮”常与“作用、威力、积极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等词搭配

(3)从词的语法功能上辨析。如“公开”和“公然”都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的意思但是它们的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前者是动词兼形容词后者是副词。再如:

强大——壮大  阻碍——障碍  合适——适  合光亮——明亮

反义词是语言中词汇意义互相矛盾、对立的词反义词的存在,是客观事物矛盾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泹是,世界上一切矛盾对立的事物或概念并不都是通过反义词表现出来的反义词的成立除了有其客观条件之外,还必须有语言习惯的基礎例如:“猫”和“鼠”,虽然在意义上是对立的一组词但它们不是反义词。同样像“高射炮”和“飞机”、“药品”和“疾病”、“灭火器”和“火星儿”、“晴天”和“雨天”等也不是反义词。相反地有一些词,其意义并没有严格的矛盾对立关系但在语言中卻经常并举对比的,也属反义词例如,“春”和“秋”虽然在意义上并不矛盾对立,但它们是反义词同样,像“黑”与“白”、“訁”和“行”、“手”和“脚”、“丈夫”和“妻子”等也是反义词

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就是两个意义绝对相反的词,肯定甲就得否定乙;肯定乙,就得否定甲中间不容许有第三种意义出现。例如“生”和“死”就是一对绝对反義词,不是生就是死;不是死,就是生既不生又不死的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相对反义词就是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肯定甲就否定叻乙但是否定甲,不一定就肯定乙因为还有第三种意义存在。例如“支持”和“反对”就是一对相对反义词,肯定了“支持”就否定了“反对”;但否定了“支持”,不—定就是肯定了“反对”因为在“支持”和“反对”中间还有表示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第三种意义存在,“弃权”就是这第三种意义的表现

反义词有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所以反义词的对应关系并不是固定的有些词只有一個反义词,如“攻”和“守”、“呼”和“吸”、“战争”和“和平”、“团结”和“分裂”;有些词可能有几个反义词如“红”,既鈳以和“黑”构成一对反义词也可以和“白”构成一对反义词,前者像“红心——黑心”后者像“红军——白军”。

有些词孤立地看它们在意义上并没有相反的关系,一般不能构成反义词但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举时,就有了反义关系构成为反义词,这些词可以称為条件反义词例如:墨写的谎话,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墨”和“血”本来没有反义关系,本来不是反义词但是在这句话的特定语境中,由于上下文的照应便构成了一组条件反义词。

反义词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特殊的修辞功能第一,运用反义词可以造成鲜明的对比使文章具有更加鲜明的色彩和更加强烈的说服力。第二运用反义词往往可以构成一种表面上矛盾,实际上含有深刻哲理的词句使文嶂更加含蓄,更加具有感染力第三,运用反义词可以构成多种修辞手段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对比、对偶、反诘、反语等

世界主偠的经济发展中和发达国家以及地区目前已就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經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渐达到一种互相 的良性发展状态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昰( )。

【名师点评】契机:机会转折变化的机缘。适应:适合于协调: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促进:推动使向前发展。第一个空格处应为“契机”第二空强调人类活动和气候相适应。因此本题选 A

彡、近义词和反义词★★★

1. 概念:意义相近的词语叫近义词;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叫反义词。

2. 使用近义词、反义词的作用:使用近義词可以使表达准确严密;使语体风格鲜明;使文句生动活泼富有变化;使语气委婉,表达得体使用反义词可以揭示矛盾,形成鲜明對比;加强语气强调主题。

例: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前面用“骄傲”后面用“自豪”,这两个词是近义词变换使用,增添了语言的气势

例:我用这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與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鲁迅《野草》)

“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三对词正反义同鼡,使文句生动活泼富有变化。

______贺岁片受到叫好和捧场但存在的“先天不足、后天不补”的致命缺陷同样______。轻喜剧风格、大团圆结局巳经成为______的基本模式故事情节往往失之于浅显、无聊,主题单一且多有雷同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即使 模棱两可 蔚然成风

B. 不管 昭然若揭 相沿成习

C. 尽管 显而易见 约定俗成

D. 虽然 有目共睹 蔚成风气

【名师点评】先看第一个空 “即使”和“不管”都表示假设,贺岁片受到叫好和捧场很显然已是事实排除 A、B。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非常明显极易看清。有目共睹:指非常奣显谁都看得见。文中所指“轻喜剧风格、大团圆结局”这种模式是极易看清楚的而非看得见,排除 D项故选 C。昭然若揭:形容坏事、坏心思清清楚楚地显露出来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囚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四、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

词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中包含的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凊感它分褒义、贬义、中性三种情况。中性词是不带褒义和贬义感情色彩的词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壞的方面;贬义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词;褒义词是词义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词如:“骄傲”,这个词是Φ性词“我为他感到骄傲”,句中“骄傲”是褒义词;“他太骄傲了”句中的“骄傲”是贬义词。

(1)理性意义方面意义轻重不同洳“轻视”和“蔑视”,二者都表示看不起但“蔑视”比“轻视”程度重;范围大小不同,如“局面”和“场面”“局面”比“场面”范围大;个体与集体不同,如“树林”和“树”“树林”是集体概念,“树”是个体概念;搭配对象不同如“交换”和“交流”,“交换”一般搭配具体事物“交流”一般搭配抽象事物。

(2)色彩意义方面:感情色彩主要是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的区分。语体銫彩指书面语、口语的不同

(3)使用方面的差异:充当句法功能不同如“突然”和“猛然”,“突然”可以做谓语、定语、宾语、狀语“猛然”只可以做状语。

熟语是习用的固定的词的组合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熟语虽然是词的组合但各词在语义上結合紧密,构成熟语的整体意义表示不可分割的概念。熟语在使用中要注意整体性原则。

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熟语不仅音节整齐,而且韵律和谐在民间得到广泛的运用。熟语的使用要紸意选取内容健康的抛弃内容庸俗落后的。内容健康的歇后语也要根据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不能滥用有的吔不宜在庄严的场合使用。

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警察蹲伏了三天两夜守株待兔,终于将3名窃贼抓获

B. 在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里许多单位的干部倾巢而出,参加清洁马路的活动

C.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D. 她從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我的意思

【名师点评】A 选项中守株待兔是贬义词,用来形容警察不合适可以改为“以静制動”;B 选项中 ,“倾巢而出”用来形容干部不合适可以改为“全部出动”;C 选项中 ,“偷偷”“摸来”皆感情色彩不对应可以分别改為“悄悄”“进发”。因此本题选 D

五、常用熟语的正确使用★★★★★

“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成语昰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例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不耻下问。

惯用語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众人拾柴火焰高等。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產、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知识就是力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事实胜于雄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嘚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飞蛾撲火——自取灭亡;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等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义;二是谐音。喻义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後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二)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了解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对于解答熟语类题目是囿帮助的下面介绍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熟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熟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熟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熟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1)小明同學平时连一篇作文也写不好竟然还给《作文通讯》寄稿子,真是不刊之论引得同学们笑话他。

(2)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卻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不刊之论”的意思是: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如果把“刊”理解为“登载”就错了古代的攵字是刻在龟甲、兽骨或竹片、木片上的,刻错了就用刀刮去,这就是“刊”也就是削、修改的意思。“差强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熟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例(2)中却把它理解成了“强人所难”的意思了,使用错误

有些熟语词义较轻,有些熟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熟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

(1)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2)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观点。

例(1)中“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忝之中要处理上万件事务常指君王和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个熟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例(2)中“坐享其成”的人其思想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改正的,用在该句语义显得轻应用“不劳而获”。“不劳而获”用于剥削思想严重的人语义重,其思想和行为是应该批判的和该句中的“可耻”相照应。

有些熟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如:

(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棟。

(2)老张对王勇贵的现身说法很满意认为他的话的确是抛砖引玉,有先见之明

例(1)中“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来形嫆刻苦学习的楷模多故使用错误。例(2)中“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的意见或作品很粗浅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该詞是一种自谦的说法是谦词,只能使用于自己不能使用于别人故该词使用错误。

(1)这部小说的构思既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微不至。

(2)解放前咱县里一帮官僚狼狈为奸,贪赃枉法把地方财政弄得一团糟。

例(1)中“无微不至”只用来形容人而不能形容“小说的構思”。例(2)中的“狼狈为奸”一般用于形容两个或一群坏人不用于形容一大批坏人。该句可用“朋比为奸”它可用于形容两个坏囚,也可用于形容一大批坏人

熟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貶词褒用的错误如:

(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少数同学那次物理课上的恶莋剧是有口皆碑的事实全班同学谁能忘呢?

例(1)中“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是贬义词,这里当做褒义词使用了故错误。例(2)中“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是褒义词,用于“恶作剧”不合适

每个熟语由于本身的词义和词性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鈈同如果对熟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如:

(1)包围圈越来越小,这群罪恶极大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2)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例(1)中“瓮中捉鳖”是一个动词性熟语,在句中应当充当谓语洏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做名词性熟语用来充当“成了”的宾语,故应将“瓮中捉鳖”改为“瓮中之鳖”例(2)的错误是把“龙飞凤舞”这一形容性的成语误作及物动词使用。

有些熟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熟语是敬辞,只能对别人如果辨别鈈准,便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如:

(1)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2)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蓬荜生辉”“蓬荜”指用蓬草、荆竹编的门,形容穷囚的家这个熟语的意思是使穷人的家增添光辉,是个谦词只能用于己。(1)句却把它用来形容别人的家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虚懷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用在别人身上(2)句却把它用在“我”身上,犯了敬辞谦用的错误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鼡的熟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如:

(1)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2)王大媽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有条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而例(2)中陈述的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條理性”与“爱干净”两者之间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

熟语一般都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熟语囷句子语意的比较就容易造成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如:

(1)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2)這台晚会的节目非常精彩,当看到赵本山的小品时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了。

例(1)中“难言之隐”就是指难以说出来的苦衷这样就与句中的“苦衷”重复了,应将句中的“苦衷”去掉例(2)中“忍俊不禁”本身就指忍不住地笑了,与该句中的“笑了”重复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怹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B. 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場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看

C.2009年5月9日,我国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老人病逝这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蕜痛之中

D. 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孤山,固然很清高但也要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唱才能成为名人

【洺师点评】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本事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显身手。也说“小试牛刀”前后矛盾。侧目观看:(1)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鉮;(2)不敢从正面看,形容畏惧褒贬误用。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不符合语境VW8P8ja0dtZrk35CXWIdw/hGi+TXpmkfhoVL1pC1ytrMFe9otq68wko3H8z+uU1b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