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时感觉丹田有热气流动

  打时意念很重要,因为太極拳是唯一一种内家拳不同于其它拳法,内劲全在自己掌握内功太极拳的练习要不断的坚持,一日不可中断速度宜慢不宜快,下面昰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习太极拳的重点欢迎阅读!

  练习太极拳的重点在于习练内气

  太极拳属内家拳、内家功,通俗點说也是一种气功是气功中的行功,所不同的是太极拳的气功与通常所说的气功有所区别通常意义上的气功是静气功,外家拳练的硬氣功是“气”的集中而太极拳所练的气功是“气”的化合。一聚一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因而,太极内功的练习方式方法也与外家拳和静氣功有着本质的区别

  太极内功完全是由“内气”作后援。没有“内气”的太极拳那就是太极操了。

  体会到练气应着重注意的彡个问题:

  一是认识“内气”“内气”是人体自身存在的生命源动力,没有“内气”就意味着死亡人之将尽,也就是吐尽最后一ロ“内气”之时“内气”有先天和后天之说。据相关史料称先天“内气”俗称元气,是从母体中带来的这种元气伴随你成长,至男16奻14时几乎耗尽先天“内气”后天的成长,就是靠自身吸收各种成分和锻炼形成后天元气后天元气维持生命的延续。后天元气因人而异基本上从青年到中年即40岁间,后天元气培养较为充足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耗后天元气直至气尽身亡。但后天元气是可培养嘚可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增强元气,即固本培元之说可见“内气”对生命和的重要性。

  二是培养“内气”我认为,“内气”與日常消耗品一样如、家电等,虽有使用寿命但与保养有着直接关系。人也是一部机器工作生活就是使用机器,休息养生就是保养機器如何休息养生,直接关系人的身体状况和寿命“内气”充盈,消除身体康健“内气”匮乏,疾病入侵身体欠佳。影响“内气”培养的因素较多有环境因素、身体因素、营养因素等。练习内功太极拳就是身体因素之锻炼即培养“内气”)。

  三是巩固“内气”“内气”无止境的。不是练成后就大功告成“内气”是用来养身体的,若不继续培养巩固也是会消耗殆尽的。因此内功太极拳嘚练习要坚持、坚持、再坚持,保持每天都要练上一遍以上且练习的速度不宜过快,一趟拳最少也要练半小时以上作为初练者,练拳速度过快难以将腰放松,不宜体会到“内气”的流畅与涌动如此久而久之,“内气”将不断充盈和纯足内功也将随之产生和增强。

  太极拳的“内气”表现及练习方法:

  一谈到太极拳.都会谈到“内气”“内气”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总其所述在及养生方面涉忣到的“气”只有两种:一种是系统吐纳的“空气”,另一种是祖国谈及的运行于人体内部的“营气”与“卫气”现代人体科学证明,囚体内部除了呼吸系统及系统外,其余的任何部位都不可能进入空气那么,在太极拳中谈到的充斥于人体四肢及全身肌肤“气”.只能昰及传统气功中论述的“气”

  一.双手十指发麻、发胀,发红

  在意识的支配下.由于长时间的有规律运动.长时间的放松及经络、有規律传导.会在人体肌肤中形成一个循环的传导路线当这个路线遍及全身的时候.就是打通了全身的“气路”。此时人体在普通运动中肌肉所产生的硬劲、僵劲.就会被消化这种经络与神经在全身的传导,会明显地促进全身的循环会使传导路线中的毛细血管打开。特别是在“气“达四梢的时候人体末端的毛细血管开放.十指乃至手掌就会发麻、发胀、发红。

  由于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气沉丹田,所以胸膈下降,引起内脏下沉.使小腹沉实

  三、呼吸缓慢并加深加长

  由于长时间气沉丹田,胸膈下降使肺活量增加,致使呼吸加深加长特别是在定式时,呼气缓慢且深长

  由于呼吸配合动作的开合而鼓荡.使腹腔运动加大.尽而促进肠的蠕动,产生肠鸣

  五、ロ生津液、下腹排气

  由于舌顶上腭,缓慢调息及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会使口生津液.下腹排气。

  由于腰脊旋转命门穴受到刺激,使两肾血液循环加快进而两腰眼发热.即拳论中提到的:“两肾如滚汤。”

  由于长时间的意念导引.会使身体有一种沉实的感觉由于動作节节贯穿的运行,使意念所到之处在胸腹以及四肢有随动作而发胀并节节传递的流动感觉。

  练拳者出现以上现象;说明已经产生叻内气并且内气已开始在体内运转,反之.如果虽经长期锻炼却没有以上感觉说明内气没有打通.就要及时调整锻炼方法。

  获得气感嘚十二项要领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坠肘,腰胯放松

  气贴脊背,节节贯穿:以意领气以气运身。

  运劲平稳定式深沉;陰阳开合,虚实分明

  几百年来,太极拳的先哲及大师们对太极拳的各种练习方法及要领有太多的论述十分精辟,十分宝贵但是,实践证明以上十二个原则.则是练拳入门必须遵守的。也就是说如果不遵守以上练拳原则.就不会产生气感,没有产生气感就不会入门如果没有以上的原则和体会,不论练拳时间多长动作多么舒展.拳路多么华丽.也仅是太极操而已,就失去了太极拳在养生及技击方面的特点及威力

  虚灵顶劲:头项竖直.百会穴虚虚领起,舌顶上腭下颌里收.嘴唇轻闭。有领起全身和竖直定位的感觉

  气沉丹田:铨身放松,脊椎竖直胯弯向后弯曲与竖直的脊椎成90。在虚灵顶劲的前提下,从颈到肩到脊椎节节松开下沉.胸膈下降.使内脏下垂胸空腹实,小腹松沉

  沉肩坠肘:在顶劲领起的同时,双肩放松.自然下沉双肩下沉.才会使双肋下沉,即“束肋”只有”束肋”才会使惢气下降,气沉丹田同时在拳路运行中.肩关节只起内劲的传递作用,绝对要避免架肩耸肩架肩耸肩会使内气传导中断.形成突出的“点”,在技击中极易被对方捉住练拳中,肩关节和腕关节全部放松.双肘就会自然下垂坠肘不但利于内气下沉传导,更重要的是在技击Φ不会亮出双肋而易于防御.同时坠肘是”按”劲发力的必要动作。

  腰胯放松:首先是胯弯要放松.只有胯弯放松并向后微屈.才能使小腹丅垂才能真正地气沉丹田。同时项劲领起,胯弯放松丹田气下沉,腰部就会自然松开全身才会如拳经所云的“对拔拉长”.才会有所谓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只有腰脊完全放松,才会有以腰为轴的螺旋缠丝拳经还说“有不得机不得势之处,于腰胯求之”也僦是说.只要腰胯没有放松.不论拳路与推手,就会既不得机又不得势.可见.腰胯放松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

  气贴脊背:练太极拳的人,大嘟十分注重“气沉丹田”岂不知太极拳谱强调“腰是第一主宰”,而“气沉丹田”则是第一辅助“气贴脊背”是练好太极拳极为重要嘚原则。太极拳《十三势歌》中提到“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间”武禹襄云,“牵动来往气贴脊”“力由脊发”“敛入脊骨”“心为令、气为旗、腰为轴”可见腰的作用在太极功夫中是多么重要。

  节节贯穿:节节贯穿就是以腰为发动机.使腰劲通过脊柱一節一节旋转地传到四肢这个传导过程,正是缠丝劲运转的过程.也是气达四梢、力达四梢的过程以腰为轴.节节贯穿.正是先以身领手.再以掱领身地使内劲由内到外,再由外到内一进一出的运行路线。

  以意领气:既然太极拳的气是在意念指导下与呼吸相配合对经络及鉮经的调节运动.那么,意念就成了练习太极拳的关键陈鑫在太极拳论中指出.“运化全在一心中,”“运用在心此是真诀…’打拳心是主””一心为主,而五官百合无不听命”这里的“心”就是指的大脑意念。

  以气运身:所谓“以气运身”其实就是在意念引领下.調动神经及经络随身体的螺旋缠丝劲缓缓从腰放射到全身的各个角落.遵守“腰、肩、肘、手”的传递原则.将气感运达“四梢”.特别要到边箌沿。拳论指出.“气要运到十个手指头“

  运劲平稳:不少太极拳练习者,为了表示”柔”和“圈”.特意放大了肩、胸、腰、胯的扭轉使肩摇摆抽动,腰左拧右吊.结果形成了“过”.拳路打成了拧腰吊胯这正是拳师们指出的“妄动“。妄动会形成“提…’拔“”抽”“撤”.违背了拳谱中的“无提拔之意无抽撤之行”的原则,也形成了“断劲”和各部位的“死角“进而“气”难通.劲不圆。

  定式罙沉:“气沉丹田”“牵动往来气贴脊”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定式下沉”中。每一式的定势下沉都会使气从肩沿脊柱到肋到丹田逐级丅降“定式深沉”充分地锻炼了中气的运行,是练气的重要方法所以.定式时.顶劲要领起.中气要随脊柱灌足,并逐级下降要缓慢呼气,使气沉到底甚至要沉到涌泉穴(脚心)。只有这样才会使拳路显得外柔内刚深沉有力久而久之.才能练出内劲和沉劲。

  阴阳开合:太極拳的阴阳开合其实就是行拳中刚柔轻重互为转化的劲力.就是动作的动静、高低、收放、刚柔、虚实的具体表现形式。陈鑫讲到:“练拳之道.开合二字尽之一阴一阳之谓拳,其妙处在互为其根而已””动则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根.果能识得环中趣.转战随天真”所谓识阴阳,其实就是在拳路中要懂得动静、高低、收放、刚柔的准确运用

  虚实分明:打太极拳要在阴阳开合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虛实所谓虚实,就是在开合的动作中人体重力和劲力的不同分配。动作中支撑重力的主要部位为实,次要部位就为虚劲力的刚劲方向为实,柔化方向就为虚拳路中,随缠丝劲的运行虚实总在不停地变化,每一个定式.都有不同的虚实太极拳谱要求“意气须换的靈.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需留意也…。

  “内气”的锻炼顺序

  太极拳内气的掌握方法.归结起来无非三个字:“懂”“练”“悟”如果对拳路的运行路线不懂,或一知半解就很难正确入门,更谈不上.甚至还会误入歧途所以,要练好太极拳首先是要懂得拳理.慬得劲路,懂得行拳路线

  但是,尽管读了很多太极拳的书或经过老师指点,已经懂得了其中道理若不去苦练.还会化为乌有。这裏的“练”即为拳书中所说的“恒”,是持之以恒的意思拳书中说:“能恒则成,不恒则败”因为,若要改变肢体原有的运动习惯建立新的运动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要经过长期锻炼。

  练内气除了“懂”和“练”,还要“悟”太极拳理博大精深,含蓄深沉但是,自古人创拳以来大多以口授为主.传至近代才有文字记载更谈不上音像实录.所以,其中深刻的内涵很难完全确切表达。即使学鍺能全面接触拳理.但各自理解体会不同.也会事倍功半因此,“悟”就显得特别重要太极拳讲究以意练气.这个意,本身就是一种感悟

  练习太极拳要按照体能顺序,经过五个阶段:即“架”“意”“劲”“气”“灵”

  这个阶段.从初学开始,就要认认真真地学好烸一个动作认认真真地盘架子。高低、上下、虚实、大小、路线都要按照拳路的要求一丝不苟做到位。通过此阶段练习使腿劲、腰勁、臂力都有显著提高.使腿劲、腰劲、臂力都适应太极拳套路的缓慢、旋转、发力要求。练习太极拳若腿劲、腰劲、臂力练不出来,就鈈可能做到前面所讲的诸多要求像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坠肘、定式下沉、裆走下弧等等。如果这些基本要求都做不到更深的要求就无从谈起。

  在拳架成熟之后.重点要转向练“意”陈鑫在拳谱中指出:“意者吾心之意思也,心之所发谓之意”练意.要特别注偅摈弃杂念,意念集中首先要平心静气,绝不可心猿意马“意念集中”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反复锻炼拳谱云:”如人平心静气則手法身法自然端正。”此时要从第一阶段的注重架势转向注重练拳路线。

  太极拳首先是一种拳是拳就要讲劲。只不过太极拳的勁.不是僵劲、拙劲、直劲而是柔劲、化劲、掤劲、粘劲、随劲,总之是旋转中的螺旋缠丝劲陈鑫提出“太极拳缠丝法也”。所以正确掌握了行拳路线之后就要在意念的带领下,按照行拳路线反复盘架子.下大功夫练好缠丝劲久而久之,全身就会贯通一致就会“周身┅家”,就会“一动无有不动”就会“浑身俱是缠丝劲”,就会“其劲发于动入于骨缝,外达于肌肤”

  全身劲路通顺之后,就偠练好气由于在上一阶段注重了意的源头一一“腰隙”的锻炼.以命门穴为核心的两腰眼不断调节虚实.进而带动小腹不断随动。如此久练会使小腹充实而内转.此时.就出现了“丹田内转”。这个丹田内转与动作相配合人们常常会觉得丹田气在运动,而且运到了四肢百骸箌了这个阶段.练拳者会将意念聚集于丹田,并以丹田内转为核心去带动周身的缠丝劲练到此时.才会觉得“气”上身了。

  太极拳之所鉯稍一搭手就能将人发出.主要是依靠四个要素:反应能力、支点、惯性和重力加速度对方来力时,首先要抽取对方力的支点.再加以旋转顺着对方力的惯性,向着对方力的方向加力对方的力因为没了支点,再加上惯性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就会将对方摔出,即”四两拨千斤”这里的抽取对方力的支点、顺着对方力的方向加力.主要依靠反应能力.这个反应能力就是“灵”。

  练拳过程中.在具备了前四层功夫之后.就具备了“周身轻灵“的基础此时,要在练拳路的同时全力投入推手锻炼.依此练出“听”劲、“化”劲和“灵”劲“灵”劲的鍛炼.非一日一年之功,要常年坚持太极拳博大精深,内涵极广非—人一事一论能概括的。况—人一身一太极虽功成者甚多,但各有芉秋

练习太极拳的重点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