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盛产哪些宝石棉花的城市

巴西的最大城市是什么
樱草小号61
圣保罗巴西最大的城市、最大的工业中心、世界4座最大的都市之一圣保罗,位于国境东南部马尔山脉大崖壁边缘海拔800多米的高原上,东南距外港63公里,城区面积1624平方公里,包括郊区在内的大圣保罗则达2300多平方公里,大圣保罗人口超过1300万.该城虽然处在南回归线附近,但因地势比较高,夏季多雨凉爽,冬季干燥偏冷,无严寒, 是一座气候宜人、林木苍翠、风光秀丽的城市. 圣保罗最早是印第安人的村落.日,葡萄牙殖民者来到这里,发现其地理位置理想,便大兴土木兴建城镇,因这一天恰好是天主教纪念圣徒圣保罗的日子,便将这座城镇命名为圣保罗.1711年圣保罗设立市.1822年,巴西在这里宣布独立.到 1880年,圣保罗仍只是一座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4万的小镇,但到19世纪末期,因附近地区大面积种植咖啡和外国移民大量涌来,城镇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到1940年城市人口已超过130万.据有关报道称,圣保罗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 圣保罗给人的印象是一派十分繁华的景象.从飞机上俯视这座南美洲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全市6.4万条街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市区许多建筑物高达三四十层,如圣保罗州银行高32层,在160米的楼顶建有一座电视塔;意大利大厦高41层,顶端建有餐厅和了望台,凭栏远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圣保罗市商业十分繁荣,商业区主要集中在迪雷塔大街、“十一月十五日”大街、圣本托大街、安东尼奥·普拉多广场和共和国广场一带.共和国广场中心的花园里,设有工艺品集市,有出售宝石、古董、木雕、皮货、邮票、硬币、名画的摊位,每逢星期日,圣保罗市民和外来游客纷纷涌到这里,使集市变得水泄不通.市中心地区有一个占地2.7万平方米的大市场,商品繁多,种类齐全,而且价格较低廉,一天到晚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另外,1600多家大小饭店、餐馆分布全市各个角落,但主要集中于市中心、富裕阶层聚居的东南区和消费水平较高的西区.巴西素有“咖啡王国”的称号,咖啡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8,而圣保罗附近地区是巴西的重要咖啡产地,市区大街小巷各类咖啡馆比比皆是,一天到晚顾客盈门. 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城市工业的形成和发展同圣保罗州的经济密切相关.公元19世纪以前,圣保罗州盛产棉花、稻米和咖啡,所以作为州首府的圣保罗市的工业以棉纺、粮食加工、咖啡加工的传统工业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了冶金、机械、汽车、电力、食品、水泥、化学、橡胶、烟草、造纸等工业,而这些工业部门能够大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工业原料的大部分可从圣保罗州及附近地区获得.近二三十年来,圣保罗又建有巴西电子工业中心、汽车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炼油厂.圣保罗现有3万多家工厂企业,产业工人200多万,集中了巴西全国工业的一半. 圣保罗也是一座文化城市,市内有圣保罗大学、天主教大学、医科大学及其他各类高等学府和专科学院,拥有藏书逾百万册的圣保罗图书馆.郊区有建于1901年的巴吞吞毒蛇研究所,饲养和陈列着2000多种、数量达数万条的各类毒蛇,每年生产解毒血清2. 85亿支和预防伤寒、破伤风、百日咳、白喉等传染病的疫苗2500万支,是世界公认的毒蛇研究中心,每年吸引30多万外国游客前来参观.圣保罗市区博物馆众多,其中著名的有圣保罗美术博物馆、巴西美术博物馆、家具博物馆、航空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印第安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建筑别具一格,藏品丰富,对游客具有极大吸引力.圣保罗市区还有许多著名建筑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美洲最大的教堂之一——天主教大教堂.这座教堂始建于本世纪30年代,落成于圣保罗建城400周年的 1954年,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气势宏伟,多姿多彩,地下室里保存着许多圣徒的遗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巴西棉花生产——2014年ICAC第73次大会报告
年度巴西植棉110万hm2,总产为170万t,单产皮棉为1546 kg·hm-2,这是世界上雨养棉田的最高单产水平.
本年度,巴西出口棉花60万t,成为全球第五大棉花出口国,主要出口市场(国家或地区)为韩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越南、中国台湾、巴基斯坦.政府已经没有库存.
年,卷(期):
Keywords: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七年级地理巴西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七年级地理巴西
上传于||文档简介
&&介​绍​巴​西​的​P​P​T​演​讲​课​件
大小:3.0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巴西城市介绍!求求大家帮个忙,急急急_百度知道巴西农业_百度百科
巴西农业,是指巴西国内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第一产业的总和。巴西是农牧业大国,农牧业是巴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巴西以国土面积、可耕地资源、气候特点等优势以及世界对农产品需求增长为依据,确定“以农立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巴西有优质高产良田3.88亿公顷,其中的9000万公顷尚未被利用;2.2亿公顷的牧场。2004年的农牧业产值180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农村劳动力177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数的37%;农产品出口值390亿美元,占出口总量的40%,农业被视为拉动巴西国民经济的火车头。
巴西农业概况
2013年,巴西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均排名世界第一的有:咖啡、酒精、糖、柑橘;农产品出口量世界排名第一的是:大豆、牛肉、鸡肉、烟叶、皮革。此外,猪肉、水产品、棉花、生物燃油、玉米、稻米、水果、干果等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巴西农业农作物
巴西农业部和巴西地理统计局的综合信息显示,2004年巴西的农作物总产量为119.294百万吨,总种植面积5800万公顷。包括农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在内的15种主要农产品分别是(以产值大小排序):大豆、甘蔗、玉米、稻米、咖啡、子棉、木薯、柑桔、烟叶、芸豆、香蕉、小麦、马铃薯、西红柿、。
主要农作物
种植面积(公顷)
产量(吨)
产值(千雷亚尔)
单产(公斤)
21 538 990
49 549 941
32 627 677
415 205 835
12 149 902
12 864 838
41 787 558
11 595 513
13 277 008
23 926 553
18 313 717
巴西农业发展
1、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增产潜力很大。 巴西的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巴西仍处在“拓展农业边疆”的发展阶段,耕地面积仍在不断扩大。巴西中西部著名的“”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国家可耕地总面积为2.8亿公顷。近20年来,巴西的耕地面积每年递增1.84%,从3440万公顷扩大到4950万公顷,但仍只占到国土面积的6%,人均0.3公顷(4.75亩)。巴西农业增产的潜力极大,甚至有专家认为,巴西将是“21世纪的世界粮仓”。
2、农业以出口产品为主,但粮食尚需进口。 政府鼓励生产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赚取更多的外汇,同时也可减少对咖啡、可可等传统出口作物的过分依赖。农业仍是国家赚取外汇的主要行业之一。
3、大庄园主农业和小农并存,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巴西的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均衡。全国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园主手里,其规模大得惊人,最大的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公顷。他们经营现代化的商业性农场,以生产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农产品为主。另一方面,占农场总数85%的是自给性小农,以生产木薯、黑豆等为主,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还有无地的农民1200万,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多半仍处于赤贫状态。
巴西的地区发展也很不均衡。在经济发达的南部、东南部地区,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大量的资本投入。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是巴西的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东北部,虽有不少河流湖泊,但是没有灌溉系统,由于气候干旱,农业基本上“靠天吃饭”,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小农主要依靠传统的,有的甚至刀耕火种,对资源的破坏相当严重。
巴西农业种类
咖啡、蔗糖、柑橘生产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
巴西农业种植业
巴西主要种植水稻、大豆、木薯、甘蔗、小麦、马铃薯等。由于灌溉面积微不足道,产量受气候影响很大。2002年,大米的产量为1048.9万吨(单产153公斤/亩),小麦的产量320.3万吨(单产98公斤/亩)。
近几十年来,巴西农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迅速发展了大豆生产。1994年大豆面积增加到了1194万公顷,产量达2485万吨,2002年巴西大豆产量达到4190.3万吨。巴西的大豆产量已经超过了亚洲的大豆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总产量的1/5。大豆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成了巴西重要的外汇来源,近年来平均为国家获得近30亿美元的外汇。其中,大豆常年出口量为300万-400万吨,创汇8亿多美元,大豆饼粕出口大致在850万吨,创汇16亿美元,豆油出口达50万-80万吨,创汇约3亿美元。
从70年代中期以来,巴西开始实施用甘蔗加工乙醇以取代汽油的计划,以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因此甘蔗的种植面积大增。与此同时,棉花本来是巴西的第二大出口品,因棉田纷纷转产甘蔗和大豆,出口的结构也有明显的调整。此外,巴西的气候适宜于许多热带水果生长,柑桔和浓缩桔汁是重要的出口产品,香蕉、菠萝等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巴西农业畜牧业
巴西的牧场面积相当于耕地面积的3倍,广阔无垠的牧场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养牛的头数和牛肉的产量均占世界第2位,猪的头数名列世界第3位。巴西的养禽业近年来发展很快, 2002年存栏有1.76亿头牛,3000万头猪,1.05亿羽小鸡。在肉类出口方面,巴西的禽肉和猪肉产量都占拉美国家的首位。肉类出口每年为国家创汇约8亿美元,其中尤以禽肉的出口增长较快。养牛业以放牧为主,集约化的奶牛场集中在大城市附近,奶产品仍需大量进口。在南美洲,巴西是奶制品最大的进口国,每年需耗费外汇1亿多美元。
巴西农业渔业
巴西有很好的发展渔业的条件,但是现在渔业的生产水平还较低。巴西目前渔产品的出口只占拉美国家的第5位,而进口量却占第1位。80年代以来,水产品产量从90万吨下降到了目前的80万吨,主要是由于近海的捕捞量减少,而淡水鱼的产量一直稳定在20万吨的水平上。
巴西农业林业
巴西森林覆盖率高达60%,是林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90年代初,年产圆木2.65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1992年,巴西的林产品出口总额将近19亿美元,占拉丁美洲的54%。
巴西农业农产品加工业
一方面,由于,巴西的农村发展很不均衡,许多地方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储存、运销和加工的能力有限,因此农产品的损耗相当可观。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技术,无力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值的利益被转移到发达国家。以可可豆为例,巴西在1992年出口了5.2万吨可可粉,只赚得2151万美元;相反,地处寒温带的荷兰根本不产可可,却出口了10.3万吨可可粉,创汇高达1.46亿美元。
巴西农业对外贸易
巴西2002年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出口17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8.1%。在出口的初级产品中,(1)大豆出口30.3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02%,其中向中国出口8.25亿美元居第一,其次是荷兰5.43亿美元、德国3.07亿美元、西班牙2.23亿美元、1.64亿美元、日本1.40亿美元、英国1.28亿美元、1.24亿美元、意大利0.97亿美元、法国0.94亿美元、其他4.18亿美元。(2)豆粕出口21.9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64%,其中出口荷兰6.40亿美元、法国4.73亿美元、比利时卢森堡1.11亿美元、意大利1.08亿美元、德国1.05亿美元、韩国0.97亿美元、英国0.90亿美元、泰国0.89亿美元、印尼0.82亿美元、西班牙0.78亿美元、其他3.2亿美元。(3)鲜、冻肉鸡出口13.3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21%,其中出口日本2.15亿美元、1.88亿美元、俄罗斯1.69亿美元、德国1.11亿美元、荷兰1.01亿美元、英国1.01亿美元、香港0.76亿美元、0.57亿美元、0.34亿美元、新加坡0.33亿美元、其他2.46亿美元。(4)咖啡豆出口11.9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98%,其中出口德国2.66亿美元、美国2.07亿美元、意大利1.16亿美元、日本0.92亿美元、比利时卢森堡0.57亿美元、西班牙0.49亿美元、法国0.47亿美元、0.40亿美元、0.32亿美元、希腊0.28亿美元、其他2.55亿美元。(5)甘蔗原糖出口11.1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84%,其中出口俄罗斯4.94亿美元、加拿大0.85亿美元、伊朗0.80亿美元、埃及0.62亿美元、马来西亚0.39亿美元、美国0.38亿美元、阿拉伯联合酋长国0.38亿美元、0.35亿美元、沙特0.33亿美元、其他1.72亿美元。(6)橙汁出口8.6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44%,其中出口比利时卢森堡3.13亿美元、荷兰2.45亿美元、美国1.42亿美元、日本0.76亿美元、韩国0.26亿美元、澳大利亚0.15亿美元、0.099亿美元、中国0.073亿美元、新西兰0.036亿美元、其他0.19亿美元。(7)鲜、冻牛肉出口7.7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29%,其中出口智利1.12亿美元、荷兰1.09亿美元、意大利0.64亿美元、沙特0.63亿美元、埃及0.58亿美元、英国0.53亿美元、俄罗斯0.45亿美元、德国0.40亿美元、西班牙0.39亿美元、以色列0.28亿美元、其他1.60亿美元。(8)豆油(毛油)出口6.7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12%,其中出口伊朗2.25亿美元、印度1.57亿美元、中国1.17亿美元、埃及0.43亿美元、0.37亿美元、0.27亿美元、0.17亿美元、马来西亚0.11亿美元、0.10亿美元、0.08亿美元、其他0.19亿美元。
巴西农业科学技术
巴西主要的农业科研和推广机构是“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和“巴西农牧业技术推广公司”,分别成立于年,均隶属农业部。现在,巴西农牧研究公司是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农业科研单位之一,拥有高级农业科研人员2000人,在全国有41个研究中心。在它成立以来的22年里,向社会推出科研成果8000多项,投资回收率高达43%。该公司的主要资金靠联邦政府拨款,此外,该公司还经常接受和私人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这个公司根据国家农业发展的需要,近20多年来研究的重点有:
巴西农业大豆品种改良
70年代巴西大豆年产量仅150万吨左右,经过该公司的努力,培育出了适合赤道地区生长的16个新品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低纬度地区试种大豆的热带国家。大豆的单产从每公顷1000公斤提高到2000公斤。目前,巴西大豆种植已逐步由南部、东南部向北部转移,特别是中西部稀树草原地区,大豆产量达2500吨左右。
巴西农业高产品种培育
巴西已经成功地育成了适合本国气候与土壤条件的小麦新品种,使单产大幅度提高,减少了对进口小麦的依赖。此外,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科学家们还培育成了胡罗卜、马铃薯、甘蔗良种。
巴西农业稀树草原研究
鉴于稀树草原对于巴西农业发展的重要性,1975年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心,研究该地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问题。经过20余年的研究和开发,吸引了外国资本,本地区的种植面积已由过去的450万公顷扩大到1000多万公顷,成为巴西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和出口基地。
巴西农业根瘤菌育种
由于采用这种技术,已经使巴西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每年用于进口氮肥的费用估计可以节省15亿美元。
巴西农业生物工程研究
巴西在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巴西农牧业技术推广公司拥有2.3万名职工(其中科技人员1.3万),在全国设有2500余个办事处,其使命是将农牧业新技术直接传授给农业生产者。
巴西农业政策支持
巴西农业政策演变
在巴西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巴西的农业依然能够继续发展,主要得益于农业政策的适时调整。巴西农业政策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但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政策特点。以1994年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达成为标志,巴西农业政策明显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在1995年以前,巴西的农业政策经历了由补贴向价格支持的转变,目的是支持和保护农民收入。年用于农业的政策资金累计约2191亿美元,其中310亿用于农业补贴,其他用于投资和市场政策。限于财政压力,巴西政府从1985年开始取消对农业的补贴,转为以农产品价格支持为主的政策。1975年以前,巴西的农产品出口以咖啡为主。从1975年开始转向谷物,如大豆、玉米、大米和小麦等。为了促进农业结构的转型,从1975年开始正式对大豆、豆类和木薯等实行价格支持。还专门成立了农牧业技术研究公司,改良大豆等,使之更适合于巴西的土壤。从1985年开始,价格支持(PGPM)成为农业政策的支柱,其目的是确保农民具有稳定的收入。价格支持主要有两个手段:一是联邦政府的直接购买(AGF),当市场价格低于规定最低价格时政府买入。例如1987年政府用最低价格方式购买农产品达1230万吨;另一个是营销贷款(EGF)。价格支持促进了巴西农业的发展。1985年到1995年,农业补贴由142亿美元减少到60亿美元,但是,谷物产量却由5980万吨增长到8000万吨。
上述政策一直持续到1994年WTO的成立与农业协议的签署。从1995年开始,农业市场更加开放。一方面出于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考虑到必须遵守WTO的游戏规则,巴西政府开始转变农业政策,提出了两个新的政策措施来逐步取代旧的价格支持政策,即产品售空计划(PEP)和期权合约补贴(option contracts)。旧的价格支持计划目前仅限于稻米、玉米、小麦、木薯和豆类等主要作物。2000年,政府购买了51.7万吨大米、9.3万吨豆类和0.3万吨其他作物。这一阶段的政策目标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持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是针对大农场,减少价格支持,使之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二是确保农民收入不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维持社会的稳定,主要是针对小农户而采取家庭农业支持计划,防止农村人口向大城市的过快和过度流动而造成社会问题。从1995年开始,虽然对农业的补贴和价格支持力度降低,但是谷物产量却不断增长,由1995年的8000万吨增长到2001年的9830万吨。
巴西农业农业政策
虽然巴西农业政策在1995年之后做出了重大调整,产品售空计划和期权合约补贴成为两个新的。但是,时至今日,巴西农业政策仍然包含很多方面,它们共同影响着巴西农业的发展和巴西农民的收入。巴西的农业政策由结构政策、国内支持政策和贸易政策等三方面构成。
1、结构政策
结构政策主要包括土地改革计划和家庭农业支持计划。土地改革计划的目的是吸引农民到内陆的中西部开发后备耕地资源,通过大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竞争力的提高;而家庭农业支持计划则专门针对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小农,通过该计划使小农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以防止破产的小农向大城市过快流动而带来社会不稳定,最终保证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
(1)土地改革计划
巴西后备耕地资源丰富,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开发,政府一直努力吸引南部地区的农民到这些地区从事农业。促进土地改革的主要工具是土地征用(land confiscation),征用之后分给农民(如早期时为每个农场提供300公顷),使得45401个家庭得以在农村定居下来;另一项措施是于1999年成立“土地银行”,由联邦政府向农民提供信贷用于购买农村地产,从而推动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2000年,这类信贷额高达2.67亿雷亚尔,1.56万家庭从27.6万公顷土地中受益。
(2)家庭农业支持计划(PRONAF)
家庭农业支持计划有三条主线:一条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农村公共需要的道路、电信、电力、勘探、仓库的建设等。由市上报计划,由农业部驻州代表处审核计划是否可行。然后组织一个评审组,由农业部代表处、州农业厅官员、市农业局官员和农场主代表(一般占50%)组成,根据气候、土壤、农民经验、当地市场情况及产量情况而不是根据作物种类,在可行的计划中确定优先扶持对象,由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出资(各约1/3),农民不出资。在部分地区,也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予以支持,大体上农民和政府各出一半价钱。第二条是农业信贷。给小规模农户提供比(17%)更低的低利率(2%或6%),分期付款的话还可以免除30%的本金。如果到期不能按时归还,可以向农业部门进行解释,可以考虑延长还贷时间。在州,“小规模农户”的标准有五条:1)农场农业用地少于20公顷;2)收入来源只能是农业; 3)家庭年收入低于3万雷亚尔(约1.2万美元);4)必须是家庭经营,最多只能雇佣长期工1人,特殊情况下可以再临时雇佣一人;5)必须住在农村或附近村庄。第三条是免费对农民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免费提供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资料,但种子、肥料等仍然是商业行为。
家庭农业支持计划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小农户的基本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把小农固定在土地上,不让农民大量进入城市,抑制农业人口向大城市的过快流动而造成的城市社会问题,为维持社会稳定。该计划于1997年开始实施,1999年开始推广。以里约州为例,该州没有大规模农场,主要是中小农场。54%的农场在10公顷以下、37%的农场在10-100公顷、9%的农场在100-1000公顷,基本没有超过1000公顷的农场(而巴西北部很普通的农场就可达到2.5万公顷)。近三年已经在34个市得到推广,约有1.4万个农民参加了该计划。其中用于技术培训的资金300万雷亚尔、用于基础设施的资金约3700万雷亚尔(其中联邦政府提供1500万,其余为州市两级政府提供)、农业信贷项目250项共提供贷款1200万雷亚尔。
巴西农业其他支持政策
①解决农民的债务危机
自1995年以来,巴西政府一直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农民的债务危机问题。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允许到期(1995年6月份)不能还债的农民可以继续与放款者协商而延期还贷。农场债务在20万雷亚尔(约合10万美元)以下的,可以延期10年还贷,年利率为3%加上政府制定的特定商品最低价格的变化率;债务在20-50万雷亚尔之间的,可延期20年还贷,年利率为8%加上物价指数变化率(the variation of the General Prices index);债务在50-100万雷亚尔之间的,年利率为9%加上物价指数变化率;债务在100万雷亚尔以上的,年利率为10%加上物价指数变化率。
②促进计划 (RECOOP)
RECOOP的目的是促进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增强其资本实力。为此,该计划预算210亿雷亚尔,其中包括16.5亿雷亚尔用于债务再协商。RECOOP执行委员会分析了652项提案,认为有439项可行,其中已经有322项获得通过。截至日,已经有133项得以实施,大约14.33亿雷亚尔。
③税收政策
对农民只征收个人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27.5%,但是年收入在15000雷亚尔以下的免征所得税。如果亏损,三年之内可以在税前所得中抵扣。
④鼓励加工业发展
各州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有不同的优惠政策。例如帕雷拉斯州规定,在加工企业投产之后前10年,政府把所得税全部留给企业作流动资金,第11年开始逐步偿还,保证了加工业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⑤公路建设
巴西大面积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最大制约条件是交通问题。因此,巴西政府把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州际间的公路以及州际公路到各个农场之间公共道路完全由政府出资。此外,农场内部的道路建设也有可能争取到一定的政府支持。
巴西农业农业贸易政策
巴西政府努力促进与农业有关的各贸易团体和机构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协调。此外,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着力于动植物卫生检疫协定的落实。在动物健康、植物保护和食品检疫检验等方面加强管制,对转基因产品十分慎重。
巴西农业主要经济作物
巴西农业大豆
农作物中的最主要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相当于全国农作物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一半,其产值相当于全部农产品产值的三分之一,2004年的产量为4955万吨,为世界第二大生产国,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24%。
在巴西27个州中,19个州为大豆产区,其中位于中西部地区的(Mato Grosso)州的大豆产量占总产量的29.3%,10个主要市级产区中的7个在该州,2个在(Goiás)州,1个在(Bahia)州,10个优势产区的产量占总产量的17.32%。
主要市级产区
产量(吨)
占本州产量%
占全国产量%
Mato Grosso
Mato Grosso
Campo Novo do Parecis
Mato Grosso
Nova Mutum
Mato Grosso
S&o Desidério
Primavera do Leste
Mato Grosso
Diamantino
Mato Grosso
Mato Grosso
巴西农业棉花
2004年巴西的棉花产量为379万吨,比上年增产72.71%。马托格罗索(Mato Grosso)州为州级绝对优势产区,占总产量的一半;9个主要市级产区中的6个在该州,分别是:Campo Verde、Sapezal、Diamantino、Pedra Oreta、Campo Novo do Parecis、Itiquira,2个在巴伊亚(Bahia)州-S&o Desidério(占总产量的8%)和Barreiras,1个在戈亚斯(Goiás)州-Chapad&o do Céu。
巴西农业甘蔗
是巴西甘蔗的重点产区,占全国产量的57.69%,10个主要市级产区中的7个在该州,马托格罗索(Mato Grosso)、(Pernambuco)和(Rio de Janeiro)州各占1个。
主要市级产区
产量(吨)
占本州产量%
占全国产量%
Morro Agudo
Campos dos goytacazes
Rio de Janeiro
Jaboticabal
Piracicaba
Baraa do bugres
Mato Grosso
Pitangueiras
Pernambuco
Dois Córregos
巴西农业稻米
2004年的产量1327万吨,南部地区是巴西稻米的主要产区,占全国产量的56.73%,其中(Rio Grande do Sul)一个州的产量就占总产量的47.74%;中西部地区居第二位,占总产量的21%。10个主要市级产区均在南里奥格兰德(Rio Grande do Sul)州。
主要市级产区
收割面积(公顷)
产量(吨)
占本州产量%
占全国产量%
Uruguaiana
Santa Virória do Palmar
Dom Pedrito
Cachoeira do Sul
Arroio Grande
巴西农业玉米
2004年的玉米产量为4178万吨,是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范围遍布所有27个州,主产区集中在8个州,占总产的90%,分别是:(Paraná)、(Minas Gerais)、(S&o Paulo)、戈亚斯(Goiás)、马托格罗索(Mato Grosso)、南里奥格兰德(Rio Grande do Sul)、(Santa Catarina)、(Mato Grosso do Sul)。
10个主要市级产区
主要市级产区
产量(吨)
占本州产量%
占全国产量%
Mato Grosso
Mato Grosso
Lucas do Rio Verde
Mato Grosso
Mato Grosso do Sul
Chapad&o do Céu
S&o Desidério
Nova Mutum
Mato Grosso
Mato Grosso do Sul
Minas Gerais
巴西农业咖啡
2004年的咖啡产量2,465,710吨,东南部地区是主要产区,占总产量的81.77%。10个主要市级产区的7个在东南部的米纳斯(Minas Gerais)州,3个在(Espírito Santo)州。
主要市级产区
产量(吨)
占本州产量%
占全国产量%
Três Pontas
Minas Gerais
Espírito Santo
Patrocínio
Minas Gerais
Espírito Santo
Nepomuceno
Minas Gerais
Campos Gerais
Minas Gerais
Minas Gerais
Minas Gerais
Rio Paranaiba
Minas Gerais
Espírito Santo
2004年的柑桔产量1831万吨,产区分布在26个州,主要产区在东南部地区,占总产量的84.11%,其中仅圣保罗一个州的产量就占80.36%。10个主要市级产区中的9个在圣保罗州,一个在东北部的巴伊亚(Bahia)州。
主要市级产区
产量(吨)
占本州产量%
占全国产量%
Casa Branca
Itapetininga
巴西农业出口情况
2004年巴西农产品的出口值为390.16亿美元,出口增幅27.3%,占当年巴西总出口值964.75亿美元的40.4%。是自2002年以来连续三年呈现的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近三年的情况是:2002年农产品出口值248亿美元,顺差204亿美元;2003年农产品出口值307亿美元,顺差258亿美元;2004年实现农产品顺差341.3亿美元,超过了当年全国贸易的总顺差额(336.9亿美元)。
巴西农业部预测,由于国际市场初级农产品价格下跌、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美元贬值不利于出口等因素的影响,2005年巴西的农产品出口增长幅度应小于去年,预计增幅在15%左右,出口值约为450亿美元。
2004年巴西农产品出口情况
出口值(亿美元)
顺、逆差(亿美元)
比03年增、减(%)
大豆及其制品
木材及木制品
纸张、纸浆
生皮、皮革、鞋靴
咖啡、茶、马黛茶
棉花、棉纱
烟草、卷烟
谷物和制粉
水果、蔬菜
可可和可可粉
乳品、蛋品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盛产茶花的城市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