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树跟桫椤湖有什么区别?

蓖齿苏铁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蓖齿苏铁,树干可高达3米。叶厚,缘平;叶脉在叶面处隆起。主要分布于云南和四川等地区。
蓖齿苏铁 [苏铁科] [苏铁属]
别 名:凤尾蕉 
拉丁名:Cycas pectinata Buch.-Hamilt
科拉丁名:Cycas poctinata Griff
产地分布:
产亚洲热带、我国西南部有分布、云南、一带植于庭院观赏。
树干高达3m,老树常有分枝。小叶较厚,宽约6~8mm,边缘平或微反卷,背面无毛,基部下延,叶脉在叶两面显著隆起,正面叶脉中央有一凹槽,羽叶基部之小叶成两列等长针刺。
干茎粗大,高可达3m,叶长大,可达1.5m~2.2m;羽片厚革质,长达15~25cm,宽0.6~0.8cm;边缘平,两面光亮无毛,叶脉两面隆起,且叶表叶脉中央有1凹槽;羽片基部下延,叶柄短,有疏刺。多歧苏铁_百度百科
多歧苏铁(Cycas multipinnata)是一种苏铁属植物,树干褐灰色,羽叶近对生,披针形,下部一对最长,顶羽片2~3次二叉分歧;小羽片薄革质至革质。分布在云南省红河以北个旧、、屏边、等县(市)交界处的一块狭很小地域,是世界上罕见的古老珍稀植物。多歧苏铁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裸子植物活化石”,与恐龙、大熊猫并称为“巴蜀三宝”。[1]
日,一套中国问世,苏铁的形象开始从方寸之间进入更多有心人的视线。
多歧苏铁最早出现于距今2.5亿年前的,甚至可以追溯到3.2亿年前的,兴盛于&恐龙时代&,距今1.5亿至1.9亿年。这种在英文里称为CYCAS的活化石植物,是种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种群,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苏铁对研究种子植物的起源、与动物的协同进化、古地理气候的变化以及现代种子植物区系等具有特殊的意义。[2]
树干高20-40厘米,直径10-20厘米,褐灰色,
叶痕宿存,无茎顶绒毛。长8~10cm,宽2.5~3.5cm,羽叶1片,稀3片,长达(1.95)3~4.85m,宽70~150cm,三回羽状深裂,一回羽片6~11对,近对生,披针形,下部一对最长,长85~105cm,宽40~60cm,向上逐渐变短;二回羽片6~11枚,5~7枚二叉分歧互生,倒卵形至椭圆形,长20~35cm,宽10~18cm,间距6~20cm,具1~2.5cm的小叶柄;三回羽片(2)3~5次二叉分歧;下侧具2~3片,每片具1~2枚小叶,顶羽片2~3次二叉分歧;小羽片薄革质至革质,倒卵状矩形至矩圆状条形,长7~22cm,宽1~2.4cm,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尾部长约2cm,上面具光泽,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脉两面稍隆起,下面后期无毛,边缘平或微
多歧苏铁幼苗
波状,基部渐狭,下侧明显下延;叶柄长0.9~2.7m,中部直径2~3cm,基部直径3~4.5cm,刺31~76对,圆锥状,微扁,长0.3~0.5cm,刺间距1.5~5cm。小孢子叶球圆柱形,先端圆截形,黄色,长35cm,直径8cm,基部柄长3.5cm,直径2.5cm,小孢子叶倒卵形,顶部不育部分腹面半圆形,长2.5cm,具2~6枚小裂齿,近中部粗大,向两侧渐小,具黄褐色短柔毛,后渐脱落。顶片卵形,边缘篦齿状分裂,两侧约具15对钻形裂片,裂片长2~3.5cm,6~8枚,种子近球形,径约3cm。 花期4-5月,果期9-10月。[4]
海拔下限150,海拔上限1000。生长在中低山山地雨林下。[5]
分布在以北、、、等县(市)交界处的一块狭很小地域。[5]
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
多歧苏铁叶片
标准出处《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第一批)》(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
.攀枝花旅游局[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The Cycas Pages[引用日期]
.Flora of China[引用日期]
.安徽省气象局[引用日期]
.中国自然标本馆[引用日期]请输入您的账户名和密码
十年不见龙利鱼 一株桫椤已难觅浏览量:&& 手机看新闻&
字号:&摘要:合水中华桫椤自然保护区,位于高明更合镇老香山,海拔699米,峰峦起伏,峡谷深邃。这种与恐龙生长于同一时代的植物,曾是恐龙口中的美食,堪称“活化石”。   人类活动及生态环境变化成生物“杀手”,许多珍稀动植物成濒危物种发出新芽的桫椤。南都记者 郭继江 摄龙利鱼。资料图片  【怀想篇】第五期  “现在打鱼非常困难了。”佛山着名的打鱼基地九江沙口渔民们心中充满苦涩 。十多年来,西江鱼类数量的减少以及鱼种的变化,正一步步冲击着这里的渔民们。每年十一月前后,本是捕捞龙利的大好时节,但多数渔民已经十年未曾在西江看到过龙利鱼了。同样濒危的鱼类,还有中华鲟 、卷口鱼 、鲥鱼等鱼类 。过去十余年,是佛山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佛山生态环境发生显着变化的时期。根据动植物专家的研究,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已对多种动植物生存带来重大扰动。不唯鱼类,鸟类、兽类包括植物,在物种多样性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虽然生态和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共识,但目前尚未释放出足够的约束力。  鱼类现状龙利鱼汛期,今日一条难寻  12月4日午后,南海九江沙口。天空中度灰霾,飘起毛毛细雨。头发大半谢顶的何孝权蹲在自家渔船上,布满老茧的双手来回拨弄着,试图将湿漉漉的渔网理顺。船舷的另一头,站着一位身材瘦小的老妇,那是何孝权的老婆。两人静默无语,各自埋头忙于手头的活。  下午一点多,渔船靠岸,一天的捕鱼生活就算结束了。当两位老人清点一天的收获时,失望地发现,这又是失败的一天:捕获的鱼不到5斤重,都是巴掌长的小鱼,三两都不到“现在捕鱼真是太难了。”何孝权一声长叹。  在眼前的这片江面上,何孝权夫妻二人连着自家的这条渔船已经飘荡了快40年了。遥想30多年前,那时是捕鱼的黄金岁月。对九江沙口一带的渔民而言,每天捕获五六十斤的鱼,实在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然而,此后形势每况愈下。新千年前后,每天尚能捕获二三十斤,如今这一切都成奢望,十余斤已算是好的。  在九江沙口渔民的记忆中,初冬正是捕捉龙利的好时节,每年10-12月是龙利鱼的鱼汛期。龙利,学名舌鳎,又名鳎沙、牛舌,肉质细腻味美,食之鲜肥而不腻,宽体舌鳎为海洋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在何孝权记忆中,七八年前,龙利的价钱都卖到了120元。  物以稀为贵,龙利就是如此。然而,在九江渔民们的眼中,龙利已经十年都没见到了。消失在渔民视野中的,还有鲥鱼、卷口鱼等。在黄金好的记忆中,最后一次捕捞到三黎鱼(鲥鱼的俗称),已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如今,渔民们打上来的鱼,多是一些杂鱼,如王鱼、黄鱼、罗非鱼等。  珠江在佛山境内的主干流是西江,纵横交错的河网,是珠江水系的一部分。“现在,珠江渔业资源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李新辉口气坚定。李是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珠江中下游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主任,长期跟踪珠三角的渔业发展状况。  李新辉曾做过调查,“根据上世纪80年代的调查,珠江水系共有鱼类385种,几乎占了我国淡水鱼类种数的一半。而目前,以珠江中下游为例,少见或不见的鱼类达到131种,约占总数的1/3。中华鲟、鲥鱼、舌鳎等鱼类更成了珠江多年未见的鱼类。原来近50种可捕捞到的经济鱼类,到现在只剩下10多种。”李新辉痛心疾首。如今,一些对生态环境要求不高的杂鱼和外来鱼种则成了水域的“主角”,如罗非鱼、雀鳝、清道夫等,它们已完全改变了珠江水域原本的生态。  何孝权已经62岁了,西江的水面耗去了他大半辈子的时光。在他未来身体尚佳的情况下,西江仍是他生活的圆心。他在船中间划桨,老婆在船尾撒网,“不知道现在还能看到的这些鱼,以后会不会像龙利一样,就突然消失了。”何孝权的疑问,飘散在宽阔的西江面上,没有回声。  植物现状数百株珍稀植物,如今只寻到1株  就在九江渔民抱怨捕鱼越来越困难时,在高明更合镇老香山葱郁的森林中,一群穿着野外装束的人们,也在为眼前看到的景象忧心忡忡。这群人都是植物研究专家,来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东省林科院,他们是到高明合水中华桫椤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的。  合水中华桫椤自然保护区,位于高明更合镇老香山,海拔699米,峰峦起伏,峡谷深邃。山中有一片近200年未开发过的原始次生林,在佛山这样一个重工业城市,这是最后一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原始次生森林。这些专家要寻找的,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桫椤。这种与恐龙生长于同一时代的植物,曾是恐龙口中的美食,堪称“活化石”。  夏日一个闷热的午后,在一位当地林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考察组的车辆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而行。行至半山腰,工作人员示意司机停下。随着工作人员的指引,在道路旁的沟壑中,一株不大的桫椤静静地耸立着。几位专家见到桫椤,顿时喜出望外,赶忙上前去查看其生长状况,也顾不得沟壑的陡峭和不远处的马蜂窝。  这株桫椤直径不足20厘米,乍一看,与铁树有些相似,一条条支径从树干向外伸展开,从下往上看像一把撑开的雨伞。“这株桫椤年龄不大,不过长势还不错。桫椤喜阴湿,较常生长在沟壑里。”一位专家介绍道。  发现了第一株桫椤,考察队顿时“士气”大振,顾不得天气炎热和雨后山路的泥泞,大家开始继续向保护区内进发。一股清泉从山顶涓流而下,大家顺着清泉逆流而上,向着森林最深处探寻。保护区内,清溪蜿蜒,古木参天,藤绕枝蔓,但仍然依稀可辨有人至的痕迹。溪边断断续续会有一段人为踩踏出的小径,可容一足。其间,几棵老树上还被歪歪斜斜刻着名字。偶然间,草丛中还躺着几个塑料瓶。  然而,考察队终没能再发现第二株桫椤。  “原来这里有数百株桫椤。”跟随大家考察的本地林业工作人员介绍说。而现在,桫椤作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数量早已锐减。  人的因素无处不在的人类“入侵”  桫椤的逐渐消退,是目前佛山生态消退的一个缩影。一些曾经在佛山茂密生长过的珍稀树种,如格木、苏铁蕨、金毛狗等,如今也越来越稀少。  在佛山林科所,种植着许多佛山的濒危保护植物,如格木、金花茶、杜鹃红山茶、见血封喉、猪血木等,在专业园林工人的照料下,它们得以较好地生长。但也有一些很难人工种植,如桫椤、苏铁蕨等。  在佛山市林科所副所长林薛克娜看来,这些珍稀植物物种的衰退,与人类的入侵密切相关。桫椤数量的急剧减少,就是当地村民偷偷挖掘所致。桫椤有观赏和药用价值,村民常偷挖桫椤,由于桫椤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村民挖回去的桫椤,多成活不了。  “物种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生存竞争的关系,人类已成为鸟类生存最大的天敌。”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鸟类研究专家张敏如是说道。在张敏看来,人类的强势入侵,尤其是最近30年来的城市化的狂飙突进,极大地挤压了鸟类生存的空间。  对于鸟类而言,其宜居的环境依次是沿海湿地区、森林区、农田灌丛区和城市区。即,城市区是鸟类最不宜居的环境。张敏介绍,中国目前共有1400多种鸟类,其中适应城市的不超过40种。由于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原因,昔日,珠江口的滩涂是鸟类最集中的地区,在过去三十年里被填掉了一半多,现在的滩涂面积不及30年前的一半。  张敏介绍,南海三山新城在建设初期,曾联系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试图通过人工措施,来改善鸟类生存环境,让三山新城能吸引更多的鸟类,提高当地生态环境水平。当张敏等研究人员到三山新城转了一圈后发现,只能引进一些常见的对城市适应性强的鸟类。那些珍稀鸟类很难在这里生存。  目前,广佛一带鸟类已经越来越少了。以前珠三角一带常见的大型雁鸭类、鹳类、鹤类鸟,如今已难觅其踪。如三水的禾花雀,如今已变得稀有。而那些大型兽类,如熊、豹子等动物,其对生态的要求,都是在人为干扰少的地方,比如未开发的森林等。  西江鱼类种类的锐减,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大规模水利设施的建设。在珠江水产研究所李新辉眼中,这甚至是鱼类种类锐减、渔业资源萎缩最重要的原因。根据李新辉的统计,目前,珠江水系已经在建或正在开发的水坝有7278座。在李新辉看来,佛山北江大堤也是一个致使鱼类出现生存危机的“刽子手”。  环境因素大气、水污染成生物“杀手”  除了建设堤坝、偷盗野生动植物等生态破坏以外,环境污染也是造成目前动植物物种萎缩的另一大原因。环境污染最主要的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受水污染毒害最深的,莫过于鱼类。那些以工厂废水和生活污水为主的陆源污染物,对生活在水中的鱼儿,无疑是一剂慢性毒药。  去年年底,顺德环境运输与城市管理局对全区90条内河涌进行抽样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超过70%的内河涌水质处于五类水质以下,其中劣五类的超过60%。  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鱼儿受工业废水排污影响大量死亡的事件。搜索媒体报道可发现,2008年8月,广东佛山市卡迪雅生态建材有限公司超标排放污水,导致佛山狮山大榄涌受到严重污染,河内鱼虾成片死亡。2010年1月,三水区西南街道邓岗村委会黎北村村民20亩的大鱼塘边17个鱼坑,每个鱼坑里都埋着1000斤左右的鱼。这些鱼最终被认定是因农场非法排污所致。  素有“生态晴雨表”之称的两栖动物,被视为监测环境变化的关键“早期预警系统”。据最新研究,全球41%的两栖类动物受到灭绝的威胁。在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亮看来,珠三角的情况只可能比全球的情况差。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源污染导致栖息地破坏。  另一方面,大气污染也让佛山臭名远扬。今年8月,省环保厅公布上半年广东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佛山(含顺德)成为重酸雨区,酸雨频率大于50%。自从1995年开始,今年是佛山第19次进入重酸雨区的黑名单。  “酸雨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说我们最常见的榕树,一场酸雨下来,榕树就会出现叶尖干枯。”市林科所负责人说道。令佛山尴尬的是,摘掉重酸雨区的这顶黑帽子,仍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在第19次进入重酸雨区后,市环保局对外表示,无法给出明确时间摘掉重酸雨区的帽子。  部分稀有濒危动植物  植物类:格木、金花茶、杜鹃红山茶、见血封喉、猪血木、桫椤、苏铁蕨等。  鱼类:赤魟、中华鲟、鲥鱼、卵鳎、舌鳎、花鲆、异鯮、长棒花鱼、南方白甲鱼、卵形白甲鱼、石鳜、华南鲤、卷口鱼、暗鳜、唇鲮、青鳉等。  鸟类:黑嘴鸥、黑脸琵鹭、东方白鹳、禾花雀、鸳鸯、中华秋沙鸭、红隼等。  两栖爬行类:豹猫、蟒蛇、虎纹蛙、沼水蛙、棘胸蛙、平胸龟等。  兽类:水鹿、大灵猫、穿山甲等。  记者手记  “生态保护不是政府的独角戏”  如今,在经济高速发展30年后,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共识,政府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刚刚发布的佛山政府绩效评估办法中,环境保护的指标成为权重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估机构负责人郑方辉教授表示,对环保的重视,是360多名政府官员、专家、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观点。  近年来,政府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佛山开始实施产业升级,陶瓷、纺织、印染等一批污染大的企业相继被关停,继续生产的企业则要求升级排污设备。整个汾江河治污在历经前四次治而无效的背景下,再次高调起航。如今,经过3年整治,耗资54.6亿元整治汾江河,终于实现不黑不臭的基本目标。  在鱼类保护方面,从2011年开始,佛山每年4、5两个月休渔,让鱼类休养生息。仅仅两年时间,就有了明显的效果。根据李新辉的研究结果,在休渔前的五六年时间里,鱼苗量一直未见明显增长。而月的监测结果显示,广东鲂(一种鱼类)鱼苗量是2011年同期的15倍,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的鱼苗量是2011年同期的6.4倍。  “很显然,通过一些举措,很多生态修复方面的工作可以有很明显的成效。”李新辉说道。在他看来,休渔政策让鱼儿能够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有利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鸟类研究者张敏则介绍广州南沙的经验。通过围海造陆而形成的南沙,在造陆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湿地。南沙政府方面发现,这些湿地聚集了不少鸟类,于是决定建造一座南沙湿地公园,现在,这座湿地公园最多时有上万只鸟类聚集于此。她想说的是,政府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高楼大厦,要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注意生态的保护和恢复。  尽管政府在治污以及其他生态修复方面有了更大力度的举措,但目前,佛山及所在的珠三角物种仍显现衰退的趋势。“目前的举措并不足以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政府的力度还应该更大。”在李新辉看来,在渔业保护方面,政府治污的力度应该更大,同时在水坝建设方面,要充分权衡生态损害的成本,而社会力量也应该积极参与生态的保护,“生态保护不是政府的独角戏。”  鸟类保护专家张敏则呼吁,政府应尽可能保留一些生态多样性丰富、未曾开发过的地方,在城市建设快速推进过程中,为鸟类留一些生存的空间。而鸟类和两栖类动物以及兽类动物的生态恢复,所需时间显然更长。 0相关文章南都网佛山和惠州频道编辑南都网江门和中山频道编辑南都网顺德和东莞频道编辑南都网珠海频道编辑[转载]张果老砍桫椤树
&张果老砍桫椤树
——神秘赤水之神奇传说
志(联系电话:& 注:本文旨在打造人文赤水,其知识产权已注册。)
&&&&&&&&&&&&&&&&&&&&&&&&&&&
上篇:万代传奇事& 千里共婵娟
新千年的中秋之夜,古老的赤水河在皎洁的月光下静静流淌,波澜不兴,妩媚动人。而赤水河畔最丰富的竹子,其品种繁多,风格各异,密密匝匝,从水面一直延展到群山之巅,形成著名的漫漫竹海。
在赤河中游某处,群山叠翠,环卫一湖,是为月亮湖。月亮湖旁,有一主峰巍然屹立,巨岩灿若红霞,故名丹霞峰。峰前两峦侧偎,活像慈母乳房。而那山势渐缓,八字形绵延而下,整个坡面梯田层层叠锦,酷似美女秀腿,又恍如汉子铁膊。咋看咋如意,想啥啥生情,故人称靓妹湾。山谷间两泉汩汩而出,形如乳液;流不远又合二为一,形成小溪;小溪底、岸皆赤红色丹岩,艳阳之下,水底流火,波焰熊熊,故名焰溪。焰溪瀑布级级成梯,如银梳、如锦帘,配以修竹茂林,其声如乐,其景万千。而溪畔一幢幢漂亮民宅星罗棋布,便是赤水人家。
其中一栋小院红瓦白墙,美观大方,是黔北乡村之常见风景。唯一的区别是该庭院紧临小溪,溪畔有两棵桫椤,清风月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桫椤是两亿年前侏罗纪时期就有的植物,曾经与恐龙共舞,也是从那时活着走到今天的唯一的活化石。而赤水,是地球上现存桫椤最多,最集中的唯一的侏罗纪之乡。
今夜,我们就从这里讲述一段有关桫椤的传奇佳话。
这家人是南宋抗蒙名将袁世盟后裔,世盟当年奉旨率部平南,“留镇守土”,曾在今习水县太平场插杉定界,至今已近八百春秋。那杉如今高48.8米,胸径2.23米,冠幅覆盖300多平米,成了著名的“中国杉王”。八百年来,袁姓后裔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共同继承着纯朴的赤水民风,传承着古老的丹霞文明。
中秋节,是中华传统的团圆节。阖家欢聚,吃月饼,赏月亮,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追求和梦想。今夜这家子——两位古稀老人,一双八九岁的孙儿孙女,男孩名袁长远,女孩叫刘元清。他们与周围的许多人家一样——吃着月饼,赏着月亮。而团聚,则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因为孩子的父母,即老人的儿、女、媳、婿,全都在远方打工(农民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年年守望,有时连续数年不归,及至见面,孩子不识爹娘,双方皆以泪洗面,凄然相向。这,就是赤水河畔(乃至西部乡间)一道新的创伤。
此时,祖孙四人吃着月饼,心系他乡。女孩儿望着月亮,渐渐泪眼朦胧,她已经五年没有见过父母,已经忆不起父母模样。今夜是中秋,老师说,中秋吃月饼,月圆人也圆。可此时此刻,爸爸妈妈却还远在他乡。她问外婆:“外婆,妈妈怎么不来团圆啊?”
外婆看出其心思,将她拥入怀中,指着月亮说:“小心肝儿,妈妈此时也在吃月饼,也在赏月亮。你仔细瞧瞧,月亮里也有一颗树,看看啊,像不像咱们这棵桫椤?”
两个孩子仔细注目许久,一齐跳起来拍手欢叫:“真的像呢,外婆,为什么啊?”
“像的很啊,爷爷,桫椤为什么会跑到月亮上了?”男孩也急切地问道。
“外婆,那树旁好像还依着一个人呢,那是谁啊?”到底是女孩儿心细,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两位老人哈哈大笑,他们深情地对望一眼,一齐说道:“老婆(头)子,那咱们就给孙儿们讲讲吧。”于是,男孩依着爷爷,女孩儿偎着外婆,两位老人打开记忆之门,开始演绎赤水河畔那一段原滋原味儿、扣人心弦的古老童话……
很久很久以前,赤水河畔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传说他们的祖先是赤水河里的金鱼,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演变,金鱼变成了人。他们最初在大山的洞穴中生活,又经过亿万年的磨练,才逐渐脱离了阴暗潮湿的洞穴,迁徙至河畔山麓之间。他们用竹子搭框架,用茅草盖屋顶,建起了自己的房子。他们靠着捕鱼、打猎和采集蘑菇、竹笋、野果为生,过着艰辛、忙碌而恬静的生活。古老的赤水河奔流不息,用甘甜的乳汁养育着自己的儿女。儿女为了纪念祖先,自称鳖1人,鳖是他们对鱼的统称。
鳖民部落在赤水河畔繁衍生息。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自身智慧和技能又处于原始阶段,他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危险,时刻面临死亡威胁。全靠很高的生育率对抗着极短的平均寿命,艰难地发展着。整个部落就像风中摇拽的灯烛,随时都面临消亡的危险。
有一年秋天,西北方来了一个黑风魔,他无影无踪,时不时卷起狂风。每当此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鳖民们房上的茅草就被层层揭起,飞得老高老高,撒到荒郊野岭。而最最要命的是:这风魔能窥测玉皇大帝圣旨,每当玉帝降旨下雨的前夕,他就开始发飚,他用疯狂的魔爪狠狠地拔起鳖民房上的茅草,像吹蒲公英果球一样吹得飘飘渺渺。当鳖民们的房屋仅剩骨架以后,大雨便倾盆而下,之后又常常淅淅沥沥,久久不停。
而那时,鳖民们身上仅围着稀稀拉拉的树叶和少量兽皮,大雨一浇,浑身湿透,老幼体弱者尽皆病倒,甚至导致瘟疫流行。再加上无医无药,缺吃少穿,很多人就在严冬中慢慢死去,异常凄惨。这种悲剧年复一年,后来风魔愈来愈恶,死的人愈来愈多,鳖民人口大量减少,眼看就要灭绝,情况危急万分。
关键时刻,张果老大仙来了,他与其同伴铁拐李、汉钟离(钟离权)、吕洞宾、曹国舅、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并称八仙,他们是专为人做好事的,果老更是其中最为仁慈者。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本想联络他的七个伙伴,与风魔战斗,为民除害。但那可恨的风魔却来无影去无踪。你武艺再高,武器再好,你看不见,摸不着,有招等于无招。因此,风魔肆意狂啸,八仙束手无策。
果老大仙自思无法降服风魔。他想,解救鳖民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们造出坚固的房子。这种房子必须风雨不透,防署耐寒。而要建这种房子,凡间的木料不行。特别要说明的是,那时还没有松、杉等乔木,除了竹子,就是野蕨荒草,无法搭建。
一个中秋之夜,月如玉盘挂在空中,天蓝如海,星光隐隐,月光皎皎。果老大仙变成一个长者,在赤水河边散步。很多男女青年在赤水河中划着独竹舟,相互对唱优美的山歌,展示绝技。他们脚踏一根粗大的竹子,手握一根细长的竹杆,粗的是“船”,细的是浆。这是他们祖祖辈辈为了生存而练就的独门绝技——仅凭两根竹子,他们就可在赤水河上自由往来。
后来,独竹船又成了他们寻找心上人的红线之舟。
每到中秋佳节,他们便在赤水河上比赛。谁的歌唱得好,谁的船划得妙,谁就能找到最好的伴侣。为此,他们纷纷在独竹上展示绝技,有的表演单手倒立,有的表演独脚展翅;有的叉一字,有的玩空翻……。歌声、笑声、划水声,把赤水河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年复一年,中秋节就成了他们一生中最盼望、最浪漫的夜晚。因为过了中秋,就有很多情侣结伴走进他们新搭的茅草房,开始自己一生中最最浪漫的时光。
“爷爷,老师说,这叫独竹漂。是我们赤水人独创的民族运动项目,还获得了金奖呢。”男孩插嘴说。
“我们老师也是这么说的。外婆,您刚才说他们划着独竹舟对歌谈恋爱,当初您和外公也是这样的吗?”女孩问道。
“是啊,你外公当年划得可好了。”
“当年啊,你外婆的歌唱得好,人也漂亮,追的人可多了!哈哈哈!”
“死鬼!就你脸厚,这么大月饼还塞不住你那臭嘴!”祖孙一齐大笑起来。
“外婆,你就唱一首嘛,人家就想听嘛!”外婆被缠不过,只得唱:
“阿哥想妹不用愁,虺江苦练独竹舟。
中秋驾竹能鼓浪,阿妹随哥上竹楼。”
“赤水河古称虺(hui)江,虺指蟒蛇,据说那时蟒蛇可多了!”爷爷解释说。
两个孩子沉浸在漫漫遐想之中。不久,长远又问:“爷爷,那大仙后来又怎么样了?”
爷爷故意捋着胡子,拖着长腔说:“孙儿啦,爷爷口干了,怎么讲啊?”
两个孩子会意:“我去倒茶!”一齐冲进了屋里。
欲知后情,请看下篇。
&&&&&&&&&&&&&&&&&&&&&&&&&&&&&
下篇:大仙困月境& 神树惠人间
爷爷吃了茶后,故事又继续进行:
在鳖民们欢乐的时刻,果老大仙却眠思苦想,叹气连连。他知道此时虽好,此景虽美,可过了秋天就是冬天。风魔虽此时未到,但不久必到。届时,又有大批的鳖民在劫难逃。怎么办哪?果老大仙走到山顶,仰天高喊:“苍天哦苍天,这些鳖民如此善良,如此勤劳。可是,他们将要遭受苦难,还可能导致灭顶之灾!菩萨啊,救救他们吧!”这喊声发自肺腑,撼天动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
大仙的呐喊响彻长空,大仙的仁爱感动上苍。果然,奇迹出现了:天空金鸡豪唱,月宫天门洞开。嫦娥仙子祥瑞环绕,白衣飘飘,风姿绰约,正从月宫遥望人间。那洁白的玉兔,在她的脚下蹦蹦跳跳。美丽的嫦娥看见大仙,就笑盈盈地向他招手。原来嫦娥正在桫椤树下乘凉,恰巧听见了果老大仙的呼叫,知道他定有难处,于是打开天门召唤他。大仙喜出望外:对呀,嫦娥是个美丽、温柔而又善良的仙子,她一定会有办法。大仙常在赤水河畔游玩,他用赤水河边的竹子削成最薄最薄的青篾,编成簸箕,练就了驾簸箕云的绝技。见嫦娥招手,大仙马上驾起簸箕云,直奔月宫。只听呼呼风响,转瞬即到。
嫦娥捧出桂花茶,满室清香。她问大仙何事心急,大仙指着赤水河流域诉说鳖民们的苦难。嫦娥从高高的月宫向下一看,只见群山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姿态万千。尤其是那五柱峰,更如青锋剑出鞘,剑气入云霄……。而一条秀水却在山间蜿蜒,波光鳞鳞,形如玉带。水面上,一对对鳖民青年,正划着独竹舟尽情嬉戏,他们情歌唱和,爱漫九天……。
嫦娥看得呆了,她没有出过月宫,想不到人间还有如此美景。但她同时发现这些山峰虽然布局美丽,却几乎都是光秃秃的。是啊,深秋季节,山本无树,百草又枯。那一片萧条,的确让人心酸。再听了果老大仙诉说风魔害人一事,嫦娥面带愁容。她望望月宫里的桫椤,望望果老大仙,再望望赤水河畔那低矮的茅草房。一咬牙,狠下心说:“大仙啊,目前人间还没有树,人们当然建不起房。我这月宫桫椤,是仙界极品。你要救鳖民,只有砍下她。有了她,即便不用大仙的法力,也可建成千万栋高楼大厦,这种桫椤大厦,绝对风雨不透,风魔再凶恶也不能摧毁它。”
大仙面露难色:“嫦娥仙子,这,这不好吧,即便玉帝不怪罪,你这月宫也仅此一棵,此树砍了,你咋办啊!”
嫦娥说:“我是仙子,更应该关心人间疾苦,此树在月宫仅供我独享,不过风景而已。但到了人间却可以解救民间劫难,让万民免受灭顶之灾,值得啊!”
果老闻言,感激万分。他于是取出凤羽,那是他在赤水河畔帮助双凤战胜魔鬼,建起双凤台后,神凤姑娘送给他的。大仙吹口仙气,凤羽就变成了一把锋利的斧子,开始砍树。
他砍啊,砍啊,砍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木屑飞溅。谁知这桫椤是月宫的镇月之宝,不是那么容易砍下的。你砍下一大块,它立刻长出一小块,你明明一刀砍进五寸,刀一抽出,那口子却只有一寸深。饶是果老大仙法力高超,道行深厚,急切间也无法砍下。果老砍了半天,也只砍出了一个一尺多深的口子。而那树身直径数丈,这点刀口就如一道小划痕,对它毫无影响。但果老大仙却砍得浑身酸软,头昏眼花。他累得实在不行了,只得放下斧头休息一会儿。大仙依着树干,以手托腮,肘部就撑在所砍的缺口处打起了盹儿。没想到他这一盹,竟和月宫结了缘,永远出不来了。
待他醒来,却发现所砍的口子早已愈合,而自己的手臂,竟被活生生嵌在了树中,与树身连为一体了!再看斧头,原来铮亮铮亮的斧头,这时却锈成了红褐色的铁花,那斧头的柄上,竟然长出了一大朵漂亮的蘑菇!
原来天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那果老大仙所用的斧头,乃是凡间凤羽所化,带有凡气,凡气砍进树身,树的伤口就按凡间的时间计时了。果老大仙睡了一天,桫椤树的缝口就长了一年。桫椤树是神树,自身修复功能特别强。你想啊:砍一刀,刀一抽出它就可以长合大半,过了一年它还会不长合缝吗?
这一来坏事了,果老大仙的手臂再也出不来了。他使劲拽啊,拽啊,怎么也拽不出来,嫦娥仙子也无法。果老大仙那个急呀,急得心都要跳出来了。他倒不是担心自己的安危,他是神仙,不会死去。但他担心赤水河畔的鳖民,担心他们遭到灭顶之灾,那不是一个部落的灭亡。那可是目前地球上唯一的人类群体啊。嫦娥见状,就宽慰他说:“大仙啊,您已经尽力了,而且还为此失去了自由,他们会感激您的。您虽然没有砍下桫椤树,不能为他们建房子,但您砍下的这些树屑可以帮助他们。”
嫦娥言罢,捧起那些桫椤树碎屑,飞到赤水河上空,把它们撒在最美丽的群山之间。神树就是神啊,每一块碎屑都是一粒种子。它们落地生根,入土发芽。到了次年夏天,竟长成了一株株参天大树。鳖民们就用树杆建房,树叶盖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风魔虽然还是疯狂,但鳖民们住在坚固的房子里,就风雨无忧了。而且,桫椤树每遇大灾之年还结出漂亮的果子,孝子和老人吃了,治病延年;忤逆儿孙吃了,就会中毒而死。
果老大仙的朋友(八仙中的另外七个)前来看他,要砍掉桫椤救他出去,大仙坚决不允,他说:“鳖民既已得救,何苦再伤桫椤!”
只求他们将那柄锈变成红褐色的斧头带回赤水,埋在地下。那红褐色的斧头埋入大地,大地就变成了红色,诞生了美丽的赤水丹岩;那斧头柄上的蘑菇融入大地,幻化为菌灵芝,成了救世奇珍。不光能消灾避邪,还能解百毒、治百病。但它有灵性,要心地善良,孝感天地之人才可能遇见它。
多年以后,仁慈的观音菩萨终于降服了黑风魔,把他变成了供人们观赏的铁树。但铁树到底还保留着一些野性:它的叶子是暗绿色的,保留了其黑的本色;而生硬的叶稍既尖又硬,常常刺人,那是恶性难改啊。
后来,地球上植物渐渐增多,出现了质地优良的松、杉、楠木等优质木材,桫椤树最终完成了她长期作为建材的使命。嫦娥见人们终于度过了苦难深重的漫漫长夜,走到了追求幸福享受的黄金时期。就召唤桫椤种子回月宫,桫椤不忍离去,嫦娥便将她的形体缩小后留下,让其与人为伴,供人们观赏。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桫椤,她不结果。因为桫椤的魂灵,到底还是回到了月宫。
“外婆,老师说:我们赤水是著名的‘侏罗纪公园’,就是因为有了桫椤。”
“我们老师也说过,她上作文课时还教我们描写桫椤,老师写得可好了。”
“我们老师也教的,老师说:桫椤像铁树,都有一根粗壮的主干,叶茎上连着片片小叶,但铁树的叶子张张一样,桫椤的叶子却片片不同。”
“我们老师也说铁树的叶子硬如钢针,常常刺人;而桫椤的叶子秀丽柔软,美如巨屏。”
“老师还说:桫椤树在阳光下是一把嫩绿的印花大伞,片片翠叶如幼鹅羽黄。”
“老师还说桫椤叶子如少女秀发,你轻轻一拨,她就温柔礼让。你想要多少阳光,她就透给你多少阳光。” ……
两位老人似懂非懂,但他们也听得心花怒放。婆婆见他俩没完没了,就打断他们说:“孩子们,你们说得都对。但因为桫椤来自月宫,所以要欣赏最美的桫椤,还必须借助多情的月光。”
两位老人又深情地相互望望,拉着孙儿孙女来到小溪边上。月光下,桫椤的叶子成了深绿色,是那种浓得滴翠的绿。月儿将她的面庞映在水中,月儿自己又挂在水中的天上。这时,地上的桫椤在天上;天上的桫椤在水乡。而月光经桫椤叶筛过印在水里,就像苗家蜡染一样美奂美仑。这种天地融融之景,让两个孩子惊呼起来:“奶奶啊,到底哪棵是我们家的啊?”
“外公,你说哪棵更好看啊?”
两位老人无法回答,他们就轻轻地教孙儿吟唱:
桫椤树,桫椤丫,月宫神树水中花。
九十九股朝天长,九十九股朝地杈。
九十九股结罗汉,九十九股结菩萨。
孝子吃来能长寿,忤逆儿吃药死他。
这首他们童年时爷奶教唱的歌,两位老人今天唱来还这么亲切,这么流畅。两个孩子唱得入了迷,一遍又一遍唱个不停。
男孩唱完突然问道:“爷爷,那果老大仙这么多年被嵌在树中,他不饿吗?”
“哈哈,远儿别担心,那果老大仙啊,他的血脉已与神树连通了,他们可以相互补充养料,生活得可好咯。”爷爷的回答让他们很满意。
“可果老大仙被困在月宫,八仙不就差一个了吗?”女孩眼里又充满了惆怅。
“啊,还是我们清清心肠好啊。这个问题啊,是观音菩萨解决的:菩萨为大仙的善举所感动,特意做了点化。因此,大仙的肉身虽不能动,但其灵魂可以自由飞翔。所以呀,八仙还是一个整体,他们还在行侠仗义,造福四方呢。”小女孩听了,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爷爷又说:“为了感谢八仙,人们每逢新房落成做踩门酒或高龄老人做祝寿酒时,都要宴请八仙。”爷爷就教他们唱八仙歌:
拐李仙师道法高,钟离祖师把扇摇。
洞宾背剑清风绕,果老骑驴献凤毛。
国舅云板敲得好,湘子云端吹玉箫。
仙姑手执长生草,采和篮里献蟠桃。
“奶奶,那我们竹海里的八仙树是怎么来的啊?”女孩唱完又问。
“哦,孙儿问得好!那是因为八仙的善举感动大地,感动赤水河,丹霞的土地菩萨为了让咱们记住恩人,特意生长的。那八仙树不光是竹海的美丽风景,还时刻保佑着咱们呢。”
“那他们会保佑在广东的爸爸妈妈吗?”女孩重又挂满忧伤。
“清清乖,别担心,八仙呀,不光保佑赤水河的人,还保佑天下人呢。”外婆轻轻地抚摸着女孩的头安慰她。
爷爷又说:“只要能看见月亮的人,就能看见桫椤树。桫椤树是神树,她保佑着所有看得见她的人呢。”
“噢,我知道了:老师说珍贵的桫椤树只属于赤水,那是她不愿离开故土,只在丹霞大地上生长。因为丹霞是果老大仙神斧染红的,她当然离不开了。”男孩要高一级,思路自然宽一些。
“我要告诉同学们,月宫除了有嫦娥姐姐,还有果老大仙。”女孩也不示弱。
“哈,我们还要告诉远方的客人,即使他们不能亲到‘侏罗纪公园’。也能看见桫椤树。因为月宫的神树,就跟咱们赤水的桫椤一模一样。”男孩言罢,两个孩子高兴得拉起手跳了起来,这是他们度过的最美最美的中秋节。
跳了一会儿,男孩停了下来,很认真地说:“爷爷,奶奶,我们老师还说:我国的嫦娥飞船就要登月了。今后啊,我们也可以去月宫。”
“表哥哥,带我一起去嘛,我也要去月宫看果老大仙和嫦娥姐姐。”
“好的,请上我的‘神州九号’飞船吧。”男孩拉过一条长凳跨上去,女孩看了很高兴,也跨上去骑在后面,二人作天空飞翔状,同时欢快地唱起刚学的儿歌:
“桫椤树,桫椤丫,月宫神树水中花。
九十九股朝天长,九十九股朝地杈。……”
注:1黔北古有鳖县。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铁树和金海柳 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