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嘉濯是什么意思思?

锜锛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锜锛是什么意思
锜锛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五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索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五言歌谣继续产生,并被采入乐府,其中如《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
文人五言诗始于何时,前人的看法颇不一致。旧传西汉枚乘、李陵、苏武、班婕妤等人的五言作品,实际上不可靠。今存最早的文人的五言诗当为东汉班固的《咏史》∶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
参考资料: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元吉隆初巳、踏青的生动写照清明节晋代陆机有诗写到,濯秽游黄河:“迟迟暮春日。”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天气柔且嘉
意思: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望采纳
这一跌下,直有四五丈深,张无忌双足着地,立即跃起,施展“壁虎游墙功”游到陷井顶上,伸手去推翻板。触手坚硬冰凉,竟是一块巨大的铁板,被机括扣得牢牢的。他虽具乾坤大挪移神功,但身悬半空,不似站在地下那样可将力道挪来移去,一推之下,铁板纹丝不动,身子已落了下来。
赵敏格格笑道:“上边八根粗钢条扣住了,你人在下面,力气再大,又怎推得开?”
张无忌恼她狡狯奸诈,不去理她,在陷井四壁摸索,寻找脱身之计。四壁摸上去都是冷冰冰的十分光滑,坚硬异常。
赵敏笑道:“张公子,你的‘壁虎游墙功’当真了得。这陷井是纯钢所铸,打磨得滑不留手,连细缝也没一条,你居然游得上去,嘻嘻,嘿嘿!”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天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烂漫、忸怩、成百盈千、浑身解数、座无隙地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烂漫、忸怩、成百盈千、浑身解数、座无隙地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欢迎收听,请采纳!!!
烂漫:1, 光彩四射,绚丽多彩。(阳光灿烂,景色秀美。)
出处: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彤彩之饰,徒何为乎?澔澔涆涆,流离烂漫。”(澔澔、涆涆:都是光明灿烂的样子。流离:光彩四射的样子。)韩愈《山石》诗:“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 散乱,分散。
出处:《庄子.在宥》:“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陆游《绍兴府修学记》:“世衰道微,俗流而不返,士散而无统,乱于杨墨,贼于申韩,大坏于释老,烂漫横流,不可收拾。”(杨墨:杨朱、墨翟。申韩:申不害、韩非。释:佛教。老:老子,指道教。)
3, 放浪。
出处:韦庄《庭前桃》诗:“曾向桃源烂漫游,也同渔父泛仙舟。”
4, 淫靡。
出处:刘向《列...
1、坦荡,无做作;颜色绚丽多彩,十分美丽。2、形容害羞,不好意思,不大方的样子。3、众多的意思4、用尽一切办法5、形容场面热闹观众多
多,茂盛。羞涩的样子。表示非常多。全部的本事。全坐满了,表示人多
我觉得你应该问度娘,顺便纠正一下错别字。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浑身解数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园冶_百度百科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园冶》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同时《园冶》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在文学上也有其一定的地位。
园冶基本信息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立基、屋宇、装折、门窗、、铺地、掇山、选石、10篇。
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同时,《园冶》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在文学上也有其一定的地位。[1]
园冶作者简介
,字无否,号否道人,江苏苏州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为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根据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整理了修建吴氏园和汪氏园的部分图纸,于七年(1634年)写成了中国最早、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这也是世界造园学上最早的名著。
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而且也能诗善画,他主[2]
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
武进吴玄的东帝园
仪征汪士衡的寤园(銮江西筑)
扬州郑元勋的
他还是一位诗人,时人评价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遗憾的是其诗作已散佚,令人难以窥其风貌。
园冶图书目录
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笔意,每宗之。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也。”遂播名于远近。
适晋陵吴又于公闻而招之。
公得基于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土而下,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落成,
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百,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时汪士衡中翰,延予西筑,似为合志,与又于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姑孰曹元甫先生游于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先生曰:“斯千古未闻见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辟,改之曰‘冶’可矣。”
时崇祯辛未之秋杪否道人暇于扈冶堂中题。
园冶兴造论
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古巧,精艺,其人岂执斧斤者哉?若匠惟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梁一柱,定不可移,俗以“无窍之人”呼之,其确也。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为进多少?半间一广,自然雅称,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体、宜、因、借,匪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既有后起之输、云,何传于世?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于后,为好事者公焉。
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径缘,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既是。轩楹,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收四时之烂漫。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刹宇隐环窗,彷佛片图小李;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萧寺可以,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白苹红蓼,鸥盟同结矶边。看山上个篮舆,问水拖条枥杖;斜飞堞雉,横跨长虹;不羡摩诘辋川,何数季伦金谷。一湾仅于消夏,百亩岂为藏春;养鹿堪游,种鱼可捕。凉亭浮白,冰调竹树风生;暖阁偎红,雪煮炉铛涛沸。消尽,烦顿开除。夜雨芭蕉,似杂之泣泪;晓风杨柳,若翻蛮女之纤腰。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窗牖无拘,随宜合用;栏杆信画,因境而成。制式,裁除;大观不足,小筑允宜。
〖一 相地〗
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新筑易乎开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于,自然古木繁花。如方如圆,似偏似曲;如长弯而环璧,似偏阔以铺云。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之去由,察水之来历。临溪越地,虚阁堪支;夹巷借天,浮廊可度。倘嵌他人之胜,有一线相通,非为间绝,借景偏宜;若对邻氏之花,绝几分消息;可以招呼,收春无尽。架桥通隔水,别馆堪图;聚石叠围墙,居山可拟。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一)、山林地
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培山接以。杂树参天,楼阁碍云霞而出没;繁花覆地,亭台突池沼而参差。绝涧安其梁,飞岩假其栈;闲闲即景,寂寂。好鸟要朋,群麋偕侣。槛逗几番,门湾一带溪流,竹里通幽,隐僻,送涛声而郁郁,起鹤舞而翩翩。阶前自,岭上谁锄月。千峦环翠,万壑流青。欲藉陶舆,何缘谢屐。
(二)、城市地
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邻虽近俗,门掩无哗。开径逶迤,竹木遥飞叠雉;临濠蜒蜿,柴荆横引长虹。院广堪梧,堤湾宜柳;别难成墅,兹易为林。架屋随基,浚水坚之石麓;安亭得景,莳花笑以春风。虚阁荫桐,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移将四壁图书。素入镜中飞练,青来郭外环屏。芍药宜栏,蔷薇未架;不妨凭石,最厌编屏;未久重修;安垂不朽?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窗虚蕉影玲珑,岩曲松根盘礴。足征市隐,犹胜,能为闹处寻幽,胡舍近方图远;得闲即诣,随兴携游。
(三)、村庄地
古之乐田园者,居于畎亩之中;今耽丘壑者,选村庄之胜,团团篱落,处处桑麻;凿水为濠,挑堤种柳;门楼知稼,廊庑连芸。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正可;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论,栽竹相宜。堂虚绿野犹开,花隐重门若掩。掇石莫知山假,到桥若谓津通。桃李成蹊,楼台入画。围墙编棘,窦留山犬迎人;曲径绕篱,苔破家童扫叶。秋老蜂房未割,西成鹤廪先支。安闲莫管稻梁谋,沽酒不辞风雪路。归林得意,老圃有余。
(四)、郊野地
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水浚通源,桥横跨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谅地势之崎岖,得基局之大小;围知版筑,构拟习池。开荒欲引长流,摘景全留杂树。搜根带水,理顽石而堪支;引蔓通津,缘飞梁而可度。风生寒峭,溪湾柳间栽桃;月隐,屋绕梅余种竹;似多幽趣,更入深情。两三间曲尽春藏,一二处堪为暑避。隔林鸠唤雨,断岸马嘶风。花落呼童,竹深留客。任看主人何必问,还要姓字不须题。须陈风月清音,休犯山林罪过。安亵,俗笔偏涂。
(五)、傍宅地
宅傍与后有隙地可葺园,不第便于乐闲,斯谓护宅之佳境也。开壑,理石挑山,设门有待来宾,留径可通尔室。竹修林茂,柳暗花明。五亩何拘,且效温公之独乐;四时不谢,宜偕小玉以同游。日竟花朝,宵分月夕。家庭侍酒,须开锦幛之藏;客集征诗,量罚金谷之数。多方题咏,薄有洞天。常余半榻琴书,不尽数竿烟雨。涧户若为止静,家山何必求深。宅遗谢眺之高风,岭划孙登之长啸。探梅虚蹇,煮雪当姬。轻身尚寄玄黄,具眼胡分青白。固作千年事,宁知百岁人。足矣乐闲,悠然护宅。
(六)、江湖地
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征大观也。悠悠烟水,;泛泛鱼舟,闲闲。漏层阴而藏阁,迎先月以登台。拍起云流,觞飞霞伫。何如,堪偕子晋吹箫;欲拟瑶池,若待。寻闲是福,知享既仙。
〖二 立基〗
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倘有乔木数株,仅就中庭一二。筑垣须广,空地多存,任意为持,听从排布,择成馆舍,余构亭台;格式随宜,栽培得致。选向非拘宅相,安门须合厅方。开土堆山,沿池驳岸。曲曲一湾,濯魄清波;遥遥十里荷风,递香幽室。编篱种菊,因之当年;锄岭栽梅,可并庾公故迹。寻幽移竹,对景莳花。桃李不言,似通津信;池塘倒影,拟入鲛宫。一派涵秋,重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开林须酌有因,按时架屋。房廊蜒蜿,楼阁,动“江流天地外”之情,合“山色有无中”之句。适芜眺远,壮观瞻遥。高阜可培,低挖。
(一)、厅堂基
厅堂立基,古以五间三间为率。须量地广窄,四间亦可,四间半亦可,再不能展舒,三间半亦可。深奥曲折,通后,全在斯半间中,生出幻境也。凡立园林,必当如式。
(二)、楼阁基
楼阁之基,依次序定在厅堂之后,何不立半山半水之间,有二层三层之说,下望上是楼,山半拟为平屋,更上一层,可穷千里目也。
(三)、门楼基
园林屋宇,虽无方向,惟门楼基,要依厅堂方向,合宜则立。
(四)、书房基
书房之基,立于园林者,无拘内外,择偏僻处,随便通园,令游人莫知有此。内构斋、馆、房、室,借外景,自然幽雅,深得山林之趣。如另筑,先相基形:方、圆、长、扁、广、阔、曲、狭,势如前厅堂基余半间中,自然深奥。或楼或屋,或廓或榭,按基形式,临机应变而立。
(五)、亭榭基
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
(六)、廊房基
廊基未立,地局先留,或余屋之前后,渐通林许。蹑山腰,落水面,任高低曲折,自然断续蜿蜒,园林中不可少斯一断境界。
(七)、假山基
假山之基,约大半在水中立起。先量顶之高大,才定基之浅深。掇石须知占天,围土必然占地,最忌居中,更宜散漫。
〖三 屋宇〗
凡家宅住房,五间三间,循次第而造;惟园林书屋,一室半室,按时景为精。方向随宜,鸠工合见;家居必论,野筑惟因。虽厅堂俱一般,近台榭有别致。前添敞卷,后进余轩。必用重椽,须支。高低依制,左右分为。当檐最碍两厢,庭除恐窄;落步但加重庑,阶砌犹深。升拱不让雕鸾,门枕胡为镂鼓。时遵雅朴,古摘。画彩虽佳,木色加之青绿;雕镂易俗,花空嵌以。长廊一带回旋,在竖柱之初,妙于变幻;小屋数椽委曲,究安门之当,理及精微。奇亭巧榭,构分红紫之丛;层阁重楼,迥出云霄之上。隐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槛外行云,镜中流水,洗山色之不去,送鹤声之自来。境仿瀛壶,天然图画,意尽之癖,乐余园圃之间。一鉴能为,千秋不朽。堂占太史,亭问草玄,非及云艺之台楼,且操般门之斤斧。探其合志,常套俱裁。
(一)、门楼
门上起楼,象城堞有楼以壮观也。无楼亦呼之。
(二)、堂
古者之堂,自半已前,虚之为堂。堂者,当也。谓当正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
斋较堂,惟气藏而致敛,有使人肃然斋敬之义。盖藏修密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
,自半已后,实为室。《尚书》有“”,《左传》有“”,《文选》载:“旋室娟以窈窕。”指“”也。
(五)、房
《释名》云:房者,防也。防密内外以寝闼也。
(六)、馆
散寄之居,曰“馆”,可以通别居者。今书房亦称“馆”,客舍为“”。
(七)、楼
《说文》云:重屋曰“楼”。《尔雅》云:陕而修曲为“楼”。言窗牖虚开,诸孔慺慺然也。造式,如堂高一层者是也。
(八)、台
《释名》云:“台者,持也。言筑土,能自胜持也。”园林之台,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无屋者;或楼阁前出一步而敞者,俱为台。
阁者,四阿开四牖。汉有麒麟阁,唐有凌烟阁等,皆是式。
《释名》云:“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有休休亭,本此义。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至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
(十一)、
《释名》云: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
(十二)、
轩式类车,取轩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则称。
(十三)、卷
卷者,厅堂前欲宽展,所以添设也。或小室欲异人字,亦为斯式。惟四角亭及轩可并之。
(十四)、广
古云:因岩为屋曰“广”,盖借岩成势,不成完屋者为“广”。
(十五)、
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古之曲廊,俱曲尺曲。今予所构曲廊,之字曲者,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壑,蜿蜒无尽,斯寤园之“篆云”也。予见润之数间高下廊,传说所造。
(十六)、五架梁
五架梁,乃厅堂中过梁也。如前后各添一架,合七架梁列架式。如前添卷,必须而轩敞。不然前檐深下,内,斯故也。如欲宽展,前再添一廊。又小五架梁,亭、榭、书房可构。将后换长柱,可装屏门,有别前后,或添廊亦可。
(十七)、七架梁
七架梁,凡屋之列架也,如厅堂列添卷,亦用草架。前后再添一架,斯九架列之活法。如造楼阁,先算上下檐数。然后取柱料长,许中加替木。
(十八)、九架梁
九架梁屋,巧于装折,连四、五、六间,可以东、西、南、北。或隔三间、两间、一间、半间,前后分为。须用复水重椽,观之不知其所。或嵌楼于上,斯巧妙处不能尽式,只可相机而用,非拘一者。
(十九)、草架
草架,乃厅堂之必用者。凡屋添卷,用天沟,且费事不耐久,故以表里整齐。向前为厅,向后为楼,斯草架之妙用也,不可不知。
(二十)、重椽
重椽,草架上椽也,乃屋中假屋也。凡屋隔分不仰顶,用重椽复水可观。惟廊构连屋,构倚墙一披而下,断不可少斯。
(二十一)、磨角
磨角,如殿阁躐角也。阁四敞及诸亭决用。如亭之三角至八角,各有磨法,尽不能式,是自得一番机构。如厅堂前添廊,亦可磨角,当量宜。
(二十二)、地图
凡匠作,止能式屋列图,式地图者鲜矣。夫地图者,主匠之合见也。假如一宅基,欲造几进,先以地图式之。其进几间,用几柱着地,然后式之,列图如屋。欲造巧妙,先以斯法,以便为也。
〖四 装折〗
凡造作难于装修,惟园屋异乎家宅,曲折有条,端方非额,如端方中须寻曲折,到曲折处环定端方,相间得宜,错综为妙。装壁应为排比,安门分出来由。假如全房数间,内中隔开可矣。定存后步一架,余外添设何哉?便径他居,复成别馆。砖墙留夹,可通不断之房廊;板壁常空,隐出别壶之天地。亭台影罅,楼阁虚邻。绝处犹开,低方忽上。楼梯仅乎室侧,台级藉矣。门扇岂异寻常,遵时各式。掩宜合线,嵌不窥丝。落步栏杆,长廊犹胜,半墙户槅,是室皆然。古以为巧,今之柳叶生奇。加之明瓦斯坚,外护风窗觉密。半楼半屋,依替木不妨一色天花;藏房藏阁,靠虚檐无碍半弯月牖。借架高檐,须知下卷。出幙若分别院,连墙拟越深斋。构合时宜,式征清赏。
栏杆信画化而成,减便为雅。古之回文万字,一概屏去,少留佛座之用,园屋间一不可制也。予历数年,存式百状,有工而精,有减而文,依次序变幻,式之于左,便为摘用。以笔管式为始,近有将制栏杆者,况理画不匀,意不联络。予斯式中,尚觉未尽,仅可粉饰。
门窗磨空,制式时裁,不惟屋宇翻新,斯谓林园遵雅。工精虽专瓦作,调度犹在得人,触景生奇,含情多致,轻纱环碧,弱柳窥青。伟石迎人,别有一壶天地;修篁弄影,疑来隔水。佳境宜收,俗尘安到。切记雕镂门空,应当磨琢窗垣。处处邻虚,侧景。非传恐失,故式存余。
〖六 墙垣〗
凡园之围墙,多于版筑,或于石砌,或编篱棘。夫编篱斯胜花屏,似多野致,深得山林趣味。如内花端、水次,夹径、环山之垣,或宜石宜砖,宜漏宜磨,各有所制。从雅遵时,令人欣赏,园林之佳境也。历来墙垣,凭雕琢花鸟仙兽,以为巧制,不第林园之不佳,而宅堂前之何可也。雀巢可憎,积草如萝,祛之不尽,扣之则废,无可奈何者。市俗之所为也,高明而慎之。世人兴造,因基之偏侧,任而造之。何不以墙取头阔头狭就屋之端正,斯匠主之莫知也。
(一)、白粉墙
历来粉墙,用纸筋石灰,有好事取其光腻,用白蜡磨打者。今用江湖中黄沙,并上好石灰少许打底,再加少许石灰盖面,以麻帚轻擦,自然明亮鉴人。倘有污渍,遂可洗去,斯名“镜面墙”也。
(二)、磨砖墙
如隐门照墙、厅堂面墙,皆可用磨成方砖吊角,或方砖裁成八角嵌小方;或小砖一块间半块,破花砌如锦样。封顶用磨挂方飞檐砖几层,雕镂花、鸟、仙、兽不可用,入画意者少。
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古之瓦砌连钱、叠锭、鱼鳞等类,一概屏之,聊式几于左。
漏砖墙图样
漏砖墙式之一(菱花漏墙式)、漏砖墙式之二(绦环式)、漏砖墙式之三、漏砖墙式之四(竹节式)、漏砖墙式之五(人字式)、漏砖墙式之六至十六。
漏砖墙,凡计一十六式,惟取其坚固。如栏杆式中亦有可摘砌者。意不能尽,犹恐重式,宜用磨砌者佳。
(四)、乱石墙
是乱石皆可砌,惟者佳。大小相间,宜杂假山之间,乱青石版用抿缝,斯名“冰裂”也。
〖七 铺地〗
大凡砌地铺街,小异。惟厅堂广厦中铺,一概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或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鹅子铺成蜀锦;层楼出步,就花梢琢拟秦台。锦线瓦条,台全石版,吟花席地,醉月铺毡。废瓦片也有行时,当湖石削铺,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绕梅花磨斗,冰裂纷纭。路径寻常,阶除脱俗。莲生袜底,步出个中来;翠拾,春从何处是。花环窄路偏宜石,堂庭须用砖。各式方圆,随宜铺砌,磨归瓦作,杂用钩儿。
(一)、乱石路
园林砌路,做小乱石砌如榴子者,坚固而雅致,曲折高卑,从山摄壑,惟斯如一。有用鹅子石间花纹砌路,尚且不坚易俗。
(二)、鹅子地
鹅子石,宜铺于不常走处,大小间砌者佳;恐匠之不能也。或砖或瓦,嵌成诸锦犹可。如嵌鹤、鹿、狮球,犹类狗者可笑。
(三)、冰裂地
乱青版石,斗冰裂纹,宜于山堂、水坡、台端、亭际,见前风窗式,意随人活,砌法似无拘格,破方砖磨铺犹佳。
(四)、诸砖地
诸砖砌地,屋内、或磨、扁铺;庭下,宜仄砌。、叠胜、步步胜者,古之常套也。今之人字、席纹、,量砖长短合宜可也。有式。
〖八 掇山〗
掇山之始,桩木为先,较其短长,察乎虚实。随势挖其麻柱,谅高挂以称竿。绳索坚牢,扛台稳重。立根铺以,大块满盖桩头;堑里扫以查灰,着潮尽钻山骨。方堆顽夯而起,渐以皴纹而加;瘦漏生奇,玲珑安巧。峭壁贵于直立,悬崖使其后坚。岩、峦、洞、穴之莫穷,涧、壑、坡、矶之俨是;信足疑无,举头自有深情。蹊径盘且长,峰峦秀而古。多方景胜,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雅从兼于半土。假如一块中竖而为主石,两条傍插而呼劈峰,独立端严,次相辅弼,势如排列,状若。主石虽忌于居中,宜中者也可;劈峰总较于不用,岂用乎断然。排如炉烛花瓶,列似刀山剑树;峰虚五老,池凿四方。下洞上台,东亭西榭。罅堪窥管中之豹,路类张孩戏之猫。小藉金鱼之缸,大若之境。时宜得致,古式何裁?深意画图,余情丘壑。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构土成冈,不在石形之巧拙。宜台宜榭,招云;成径成蹊,寻花问柳。临池驳以石块,用之有方。结岭挑之土堆,高低观之多致;欲知堆土之奥妙,还拟理石之精微。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缘易短。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叼人力。探奇投好,同志须知。
(一)、园山
园中掇山,非士大夫好事者不为也。为者殊有识鉴。缘世无合志,不尽欣赏,而就厅前三峰,楼面一壁而已。是以散漫理之,可得佳境也。
(二)、厅山
人皆厅前掇山,环堵中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殊为可笑。加之以亭,及登,一无可望,置之何益?更亦可笑。以予见:或有嘉树,稍点玲珑石块;不然,墙中嵌理壁岩,或顶植卉木垂萝,似有深境也。
(三)、楼山
楼面掇山,宜最高,才入妙,高者恐逼于前,不若远之,更有深意。
(四)、阁山
阁皆四敞也,宜于山侧,坦而可上,便以登眺,何必梯之。
(五)、书
凡掇小山,或依嘉树卉木,聚散而理。或悬岩峻壁,各有别致。书房中最宜者,更以山石为池,俯于窗下,似得。
(六)、池山
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点其步石,从巅架以飞梁;洞穴潜藏,穿岩径水;风峦飘渺,漏月招云;世上无仙,斯之瀛壶也。
(七)、内室山
内室中掇山,宜坚宜峻,壁立岩悬,令人不可攀。宜坚固者,恐孩戏之预防也。
(八)、峭壁山
峭壁山者,靠壁理也。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
(九)、山石池
山石,予始创者。选版薄山石理之,少得窍不能盛水,须知“等分平衡法”可矣。凡理块石,俱将四边或三边压掇,若压两边,恐中有损。加压一边,即罅稍有丝缝,水不能注,虽做灰坚固,亦不能止,理当斟酌。
(十)、金鱼缸
如理山石池法,用糙缸一只,或两只,并排作底。或埋、半埋,将山石周围理其上,仍以抿固缸口。如法养鱼,胜缸中小山。
(十一)、
峰石一块者,相形何状,选合峰纹石,令匠凿笋眼为座,理宜上大下小,立之可观。或峰石两块三块拼掇,亦宜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势。或数块掇成,亦如前式;须得两三大石压封顶。须知平衡法,理之无失。稍有欹侧,久则愈欹,其峰必颓,理当慎之。
(十二)、峦
峦,山头高峻也,不可齐,亦不可笔架式,或高或低,随至乱掇,不排比为妙。
(十三)、岩
如理悬岩,起脚宜小,渐理渐大,及高,使其后坚能悬。斯理法古来罕者,如悬一石,又悬一石,再之不能也。予以平衡法,将前悬分散后坚,仍以长条堑里石压之,能悬数尺,其状可骇,万无一失。
(十四)、
理洞法,起脚如造屋,立几柱著实,掇玲珑如窗门透亮,及理上,见前理岩法,合凑收顶,加条石替之,斯千古不朽也。洞宽丈余,可设集者,自古鲜矣!上或堆土植树,或作台,或置亭屋,合宜可也。
(十五)、
假山以水为妙,倘高阜处不能注水,理涧壑无水,似少深意。
(十六)、
曲水,古皆凿石槽,上置石龙头喷水者,斯费工类俗,何不以理涧法,上理,口如瀑布,亦可流觞,似得天然之趣。
(十七)、
瀑布如峭壁山理也。先观有高楼檐水,可涧至墙顶作天沟,行壁山顶,留小坑,突出石口,泛漫而下,才如瀑布。不然,随流散漫不成,斯谓:“作雨观泉”之意。
夫理假山,必欲求好,要人说好,片山块石,似有野致。苏州虎丘山,南京门,贩花扎架,处处皆然。
〖九 选石〗
夫识石之来由,询山之远近。石无山价,费只人工,跋蹑搜巅,崎岖挖路。便宜出水,虽遥千里何妨;日计在人,就近一肩可矣。取巧不但玲珑,只宜单点;求坚还从古拙,堪用层堆。须先选质无纹,俟后依皴合掇。多纹恐损,无窍当悬。古胜太湖,好事只知花石;时遵图画,焉识黄山。小仿,大宗子久。块虽顽夯,峻更嶙峋,是石堪堆,便山可采。草木,采后复生,人重利名,近无图远。
苏州府所属,石产水涯,惟消夏湾者为最。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险怪势。一种色白,一种色青而黑,一种微黑青。其质文理纵横,笼络起隐,于石面遍多土幻坎,盖因风浪中充激而成,谓之“”,扣之微有声。采人携锤錾入深水中,度奇巧取凿,贯以巨索,浮大舟,架而出之。此石以高大为贵,惟宜植立前,或点乔松奇卉下,装治假山,罗列园林广榭中,颇多也。自古至今,采之已久,今尚鲜矣。
昆山县,石产土中,为赤土积渍。既出土,挑剔洗涤。其质磊块,巉岩透空,无耸拔峰峦势,扣之无声。其色洁白,或植小木,或种溪荪于奇巧处,或置器中,宜点盆景,不成大用也。
宜兴县张公洞、善卷寺一带山产石,便于竹林出水,有性坚,穿眼,险怪如太湖者。有一种色黑质粗而黄者,有色白而质嫩者,掇山不可悬,恐不坚也。
金陵下七十余里,地名七星观,至山口、仓头一带,皆产石数种,有露土者,有半埋者。一种色青,质坚,透漏文理如太湖者;一种色微青,性坚,稍觉顽夯,可用起脚压泛;一种色纹古拙,无漏,宜单点;一种色青如核桃纹,多皴法者,掇能合皴如画为妙。
金陵,大圈大孔者,全用匠作凿取,做成峰石,只一面势者。自来俗人以此为太湖主峰,凡花石反呼为“脚石”。掇如炉瓶式,更加以劈峰,俨如刀山剑树者,斯也。或点竹树下,不可。
灵璧县地名“磐山”,石产土中,岁久,穴深数丈。其质为赤泥渍满,土人多以铁刃遍刮,凡三次,既露石色,即以铁丝帚或竹帚兼磁末刷治清润,扣之铿然有声,石底多有渍土不能尽者。石在土中,随其大小具体而生,或成物状,或成峰峦,巉岩透空,其眼少有宛转之势,须借斧凿,修治磨砻,以全其美。或一两面,或三面,若四面全者,即是从土中生起,凡数百之中无一二。有得四面者,择其奇巧处,取其底平,可以几案,亦可以掇小景。有一种扁朴或成云气者,悬之室中为磬,《书》所谓“”是也。
(七)、岘山石
镇江府城南大岘山一带,皆产石。小者全质,大者镌取相连处,奇怪万状。色黄,清润而坚,扣之有声。有色灰青者。石多穿眼相通,可掇假山。
宣石产于所属,其色洁白,多于赤土积渍,须用刷洗,才见其质。或梅雨天瓦沟下水,冲尽土色。惟斯石应旧,逾旧逾白,俨如雪山也。一种名“马牙宜”,可置几案。
(九)、石
湖口,石有数种,或产水中,或产水际。一种色青,浑然成峰、峦、岩、壑,或类诸物。一种扁薄嵌空,穿眼通透,几若木版以利刃剜刻之状。石理如刷丝,色亦微润,扣之有声。称赏,目之为“壶中九华”,有“百金归买小玲珑”之语。
英州含光、真阳县之间,石产溪水中,有数种:一微青色,间有通白脉笼络;一微灰黑,一浅绿。各有峰、峦、嵌空穿眼,宛转相通。其质稍润,扣之微有声。可置几案,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有一种色白,四面峰峦耸拔,多棱角,稍莹彻,而面,可鉴物,扣之无声。采人就水中度奇巧处凿取,只可置几案。
(十一)、
“散兵”者,汉张子房楚歌散兵处也,故名。其地在之南,其石若大若小,形状百类,于山。其色青黑,有如太湖者,有古拙皴纹者,土人采而装出贩卖,维扬好事,专卖其石。有最大巧妙透漏如太湖峰,更佳者,未尝采也。
(十二)、
黄石是处皆产,其质坚,不入斧凿,其文古拙。如常州黄山,苏州尧,,沿大江直至采石之上皆产。俗人只知顽夯,而不知奇妙也。
(十三)、旧石
世之好事,慕闻虚名,钻求旧石。某名园某峰石,某名人题咏,某代传至于今,斯真太湖石也,今废,欲,不惜多金,售为古玩还可。又有惟闻旧石,重价买者。夫太湖石者,自古至今,好事采多,似鲜矣。如别山有未开取者,择其透漏、、坚质采之,未尝亚太湖也。斯亘古露风,何为新耶?何为旧耶?凡采石惟、人工装载之费,到园殊费几何?予闻一石名“百米峰”,询之费百米所得,故名。今欲易百米,再盘百米,复名“二百米峰”也。凡石露风则旧,搜土则新,虽有土色,未几雨露,亦成旧矣。
(十四)、
斯石宜旧。有五色者,有纯绿者,纹如画松皮,高丈余,阔盈尺者贵,丈内者多。近宜兴有石如锦川,其纹眼嵌石子,色亦不佳。旧者纹眼嵌空,色质清润,可以花间树下,插立可观。如理假山,如理假山,犹类劈峰。
(十五)、花石纲
宋“花石纲”,河南所属,边近山东,随处便有,是运之所遗者。其石巧妙者多,缘陆路颇艰,有好事者,少取块石置园中,生色多矣。
(十六)、六合石子
灵居岩,沙土中及水际,产玛瑙石子,颇细碎。有大如拳、纯白、五色者,有纯五色者。其温润莹彻,择纹彩斑斓取之,铺地如锦。或置涧壑急流水处,自然清目。
夫葺园圃假山,处处有好事,处处有石块,但不得其人。欲询出石之所,到地有山,似当有石,虽不得巧妙者,随其顽夯,但有文理可也。曾见宋·杜绾《石谱》,何处无石?予少用过石处,聊记于右,余未见者不录。
〖十 借景〗
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切要四时,何关八宅。林皋延竚,相缘竹树;城市喧卑,必择居邻闲逸。高原极望,环屏,堂开侵人,门引春流到泽。艳紫,欣逢花里神仙;乐圣称贤,足并山中宰相。《闲居》曾赋,“芳草”应怜;扫径护,分香幽室;卷帘邀燕子,闲剪轻风。片片飞花,丝丝眠柳。寒生料峭,高架秋千,兴适清偏,怡情丘壑。顿开尘外想,拟人画中行。林阴初出莺歌,山曲忽闻樵唱,风生,境入羲皇。幽人即韵寮,逸士弹琴于篁里。红衣新浴,碧玉轻敲。看湾,观鱼濠上。山容霭霭,行云故落凭栏;水面鳞鳞,爽气觉来欹枕。南轩,北牖虚阴。半窗碧隐蕉桐,环堵翠延萝薜。俯流玩月,坐石品泉。苎衣不耐凉新,池荷香绾;梧叶忽惊秋落,虫草鸣幽。湖平无际之浮光,山媚可餐之秀色。寓目一行白鹭,醉颜几阵丹枫。眺远高台,搔首青天那可问;凭虚敞阁,举杯自相邀。冉冉天香,悠悠。但觉篱残菊晚,应探岭暖梅先。少系杖头,招携邻曲。恍来临月美人,却卧雪庐。云冥黯黯,木叶。几树夕阳,寒雁数声残月。书窗梦醒,遥吟;锦幛偎红,呈瑞。棹兴若过剡曲,扫烹果胜党家。堪赓,清名可并;花殊不谢,景摘偏新。因借无由,触情俱是。
夫,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庶几描写之尽哉。
崇祯甲戌岁,予年五十有三,历尽风尘,业游已倦,少有林下风趣,逃名丘壑中,久资林园,似兴世故觉远,惟闻时事纷纷,隐心皆然,愧无买山力,甘为桃源人也。自叹生人之时也,不遇时也。武候三国之师,梁公女王之相。古之贤豪之时也,大不遇时也!何况草野疏愚,涉身丘壑,暇著斯“冶”,欲示二儿长生、长吉,但觅梨栗而巳。故梓行,合为世便。
园冶内容简介
《园说》是全书的总论,作者从造园艺术出发,就园林所要达到的意境做了描绘,其中最为精辟的莫过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了。它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一个纲,也是人们评价一个园林艺术作品的重要信条,两篇文字都不仅长,但言简意深。
造园设计是要创造一种意境的,为着创造这种幽、雅、闲的意境,造成一种“天然之趣”,《园冶》把园址的选择(“相地篇”)作为造园的第一件事,因为它是造园设计的基础和根据。
“相地合宜”则“构园得体”。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即选址要合理。园址有山林地、村庄地、郊野地、江湖地、城市地、傍宅地。依其天然的条件,“园地惟山林最胜”,它“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如能结合不同特点的地形,发挥不同地形的特点,就能创作出不同特点的园林艺术作品。
如村庄地,“团团篱落,处处桑麻,凿水为壕,挑堤种柳,门楼知稼,廊庑连芸”,具有浓郁的田园风味,在城市中长久居住的人,到这种村庄地田国园林中另有一番情趣。
又如江湖地,“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徽大观也”。在江边、湖边、深柳或疏芦之地,适当地而又规模不大的建造园舍,就可以取得很好的造园效果,不亚于洋洋大观,建筑太多反而会破坏了大自然原来的美。
城市地本不宜选园,但也不是绝对的,如能处理得好,却也能“闹处寻幽”,也有“得闲即诣,防兴携游”之便。
计成对十亩之地的田园如何规划也作了具体布局。他认为,十分之三开池,十分之七中以四分垒土成山,高低可以不论,栽竹最为相宜。内外景色,厅堂空旷,好似开放的绿野,叠石成山,又环篱筑成曲径,植桃李满园,直能入画。总之,造园设计就是要巧于利用园址地势的高低形状,及风景资源来造景。
“立基”讲的是园林建筑的设计原则。一般园林应以“定厅堂为主”,首先考虑取景,适以南向为宜,其余亭台可以“格式随宜”。主体建筑定了,那么下一步便是“……筑垣须广,空地多存,任意为持,听以排布,择成馆舍,余构亭台,格式随宜,栽培得致。……开土堆山,沿池驳岸;曲曲一湾柳月,濯魄清波,遥遥十里荷风;递香幽室……池塘倒影,拟入鲛宫。一派涵秋,重阴结复,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开林须酌有因,按时架屋,房廊蜿蜒,楼阁崔巍,动江流天地外之情,合山色有无中之句”。
“屋宇”、“装折”、“门窗”、“铺地”、“墙垣”都是园林建筑的具体内容。在《园冶》中不仅都列了专题,而且都辅以图说,为研究江南园林和明末清初的南方建筑提供了文献资料。
第三篇“屋宇”,指出了园林屋宇的特色和单体建筑的营建。单体建筑的设计首先从平面布置着手,然后设计立面。屋宇的结构有五架梁、七架梁、九架梁;草架、重椽磨角的结构,与现存江南常见的梁架相吻合。
第四篇“装折”,即内檐装修,如屏门、移动的隔扇、门窗等装修,是中国建筑分隔空间及内外的活动构件,起到空间的分割与联系等作用。
第五篇“门窗”,这里专指墙上的门窗框洞。“门窗磨空,制式时裁,不惟屋宇翻新,斯谓园林遵雅。工精虽专瓦作,调度犹在得人,触景生奇,含情多致,轻纱环碧,弱柳窥青。伟石迎人,别有一壶天地;修筱弄影,疑来隔水笙簧。佳景宜收,俗尘安到。切忌雕楼门空,应当磨琢窗垣;处处邻虚,方方侧景”。既讲出了门窗的做法与原则,又把门窗在园林室内外空间隔与联,用门窗造成室内外空间的渗透等作了意境深刻的分析。
第六篇“墙垣”,“凡园之围墙,多于版筑,或于石砌,或编篱棘。夫编篱斯胜花屏,似多野致,探得山林趣味。如内花端水次,夹径环山之垣,或宜石宜砖,宜漏宜磨,各有所制,从雅尊时,令人欣赏,园林之佳境也”。计成认为园内的花前、水边、路旁和环山的围墙、或石叠、或砖砌,或宜砖墙,或宜磨砖,材料方法,各有不同,但总的必须“从雅遵时”合于园林环境。那种把园林的围墙任凭工匠雕成花草、禽鸟、神仙、怪兽之类,以为巧制,反而不美,有损于园林意境,即使在宅堂中应用,也不能成功。他的这种审美观点,对我们今天的造园活动是非常有益的。
第七篇“铺地”,铺地篇篇首较长,主要把铺地的道理讲了出来。总的原则是铺街砌地,与花园住宅略有不同。只有厅堂大厅中铺地一概用磨砖;而小径弯路,长砌多用乱石;庭院中多用连叠的胜形花纹,近阶也可用回文。
八角嵌方,又选鹅石铺地,宛如蜀锦。锦条以瓦片砌成,台面以石版铺平,花间吟诗,则地堪当席,月下饮酒,则石似铺毡,废瓦片也能得时,当作湖石削铺,宛似波涛汹涌;破方砖可供大用,磨制成型,拼成花纹,如冰裂纷坛。路径的铺砌看来是平常之工,铺砌得好,就使得庭阶不落俗套。如此铺砌,犹似足下生莲花,美人从景中走出;翠拾林深处,眷情又何处来。花木间的窄路最好铺石,厅堂周围的空地当应铺砖。计成还认为“园林砌路,惟小乱石砌如榴子者,坚固而雅致,曲折高卑,从山摄壑,惟斯如一,有用鹅子石间纹砌路。尚且不坚易俗”。而用乱青版石成冰裂纹的方法,宜铺在山崖、水坡、台前、亭边,“意随人活,法砌似无拘格,破方砖磨铺犹佳”。
第八篇“掇山”,山石是中国园林中的重要内容,石块处处有,而山林之妙主要在于设计者胸中要有真山的意境,然后通过概括、创造,使假山的形象有逼真的感觉,也就是“有真为假做假成真”,“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雅从兼于半土”。
掇山之法首先要掌握石性:形态、色泽、纹理、质地,而作不同的用处。石性有坚、润、粗、嫩……,形有漏、透、皲、顽……,体有大小……,色有黄、白、灰、青、黑、绿……。然后依其性,或宜于治假山,或宜于点盆景,或宜于做峰石,或宜于掇山景;或插立可观,或铺地如锦,或植乔松奇卉下,或列园林广榭中。“立根铺以峰石,大块满盖椿头”,然后“渐以皲文而加”使造型“瘦漏生奇、玲成安巧。峭壁贵于直立,悬崖使其后坚。岩、峦、洞、穴之莫穷,涧、壑、坡、矶之俨是”,“路径盘且长,峰峦秀而古”。
《园冶》列举的掇山之法可造出十七种山景之多,如“园中掇山,……而就厅前一壁,楼面三峰而已,是以散漫理之,可得佳境也”。计成认为园中掇山,一般只就厅前作成一个壁山,或者楼前掇上三峰而已,如能布置得疏落有致,必能创造出优美的境界。
对于厅山,“人皆厅前掇山,环境中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殊为可笑。加之以亭,及登(登临),一无可望,置之何益?更加可笑。以予见:(依我看)或有嘉树,稍点玲珑石块,不然墙中嵌理(装做)壁崖,或顶植卉木垂蔓,似有深境也”。
关于楼山,“楼面掇山,宜最高才入妙,高者恐逼于前,不若远之,更有深意”。他的意思说得明白,楼前掇山宜高,也能引人入胜,但过高又有逼近楼前之感,如稍远一点,颇出深远之意。
阁山:“阁皆四敞也,宜于山侧,坦而可上,便以登眺,何必梯之”。计成认为四面开敞的园林建筑—阁,宜建于山旁,而且要平坦易上,便于登阁远望,其内部当然没有再设楼梯的必要了。
书房山:“凡掇小山,或依嘉树卉木,聚散而理,或悬崖峻壁,各有别致,书房中最宜者。更以山石为池,俯于窗下,似得壕濮间想”。房前窗下山石构砌,一池清水,使人意趣无穷。
池山:“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点其步石,从巅架以飞梁;洞穴潜藏,穿崖径水,峰峦飘渺,漏月招云;莫言世上无仙,斯住世瀛壶也”。真可说是人间的仙境了。
内室山:“内室中掇山,宜坚宜峻,壁立岩悬,令人不可攀。宜坚固者,恐骇戏之预防也”。室内假山峻拔壁立岩悬,人不能登攀,做坚固些以防儿童游戏出事故。
峭壁山:“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皲纹,佩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圆因窗”。望去,就如欣赏一幅立塑的画,宛如镜游祖国的大好山水,妙极。
山石池:“山石理池,予始创者”。将山石布置成池,计成说这是我创造的方法。对园地较小的宅园,计成有简单易行的办法,那就是用金鱼缸。他说:“如理山石池法,用糙缸一只,或两只,并排作底,或埋、半埋,将山石周围理其上,仍以油灰抿固缸口。如法养鱼胜缸中小山”。
关于峰峦洞崖瀑布等理法,计成都有极为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峰石一块者,相形何状(看其形状),选合峰纹石,令匠凿荀眼为座,理宜上大下小,立之可观,或峰石两块三块拼掇,亦宜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势”。
峦的叠法,“山头高竣也,不可齐,亦不可笔架式,或高或低,随致乱掇,不排比为妙”。即掇山成峰峦,不可作笔架式,而应疏落有致,切忌呆板。
岩:“如理悬岩,起脚宜小,渐理浙大,乃高,使其后坚能悬。斯理法古来罕者,如悬一石,亦悬一石,再之不能也。予以平衡法,将前悬分散后坚,仍以长条堑里石压之,能悬数尺,其状可骇,万元一失”。
计成认为掇山有水方妙。“假山以水为妙,倘高阜处不能注水,理涧壑无水,似有深意”。这种干涧的做法,虽然无水,但使人感到意味深远。
第九篇:“选石”,“……取巧不但玲珑,只宜单点,求坚还从古拙,堪用层堆。须先选质,无纹俟后,依皲合掇,多纹恐损,垂窍当悬”。他还认为古人称湖石好,好事者只知花石之名,门外汉那知黄山之美,小型假山可仿倪云林的稿本,大型山则可取黄于久的笔法。这既说明选石的方法,也说明我国古典园林中选石掇山与石绘画的密切关系。他还主张,选石应尽量就地取材,近处没有的,再图远求。
第十篇:“借景”,这也是结束篇。计成认为,园林的造法虽无一定格局,但要“借只有因,切要四时”,“高原极望,远岫环屏,堂开淑气侵入,门引春流到泽”,“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林阴切出莺歌,山曲忽闻樵唱,风生林樾,境入羲皇。……湖平无际之浮光,山媚可餐之秀色”。
借景,是园林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原则。借景不拘“远、邻、仰、俯”,更不分“春、夏、秋、冬”,要把自己的视野展开,并加上自己的听觉、嗅觉,去尽情地享受耳目所及的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东西:草木、花香、岛语、虫鸣、湖光山色、田畴绿野、晴峰塔影,梵宇钟声……,及四季景物的变化。“因借无出,触俏俱是”,“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儿描写之尽哉”。[2]
园林意境创作如同绘画,必须意在下笔之先,先构思出极好的腹稿,才能创作出极尽美景的园林艺术空间。
园林绿化是造园的极重要的方面,是园林的生命所在。可以说,没有树木花草,也就没有园林,而《园冶》一书对此论述甚少。
水同样地是园林的生命所系,没有水,同样不能成其为园林。而书中没有讲到“理水”,所以从造园学的全面内容来此该书是有局限性的,但它仍不失为一本很有价值的关于中国造园学的教科书。[2]
.合肥新闻网[引用日期]
安怀起.中国园林史:上海出版社,1991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嘉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