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家庭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健康有哪些影响

五行健康操
五行健康操的概念是什么?『五行健康操』是吴德胜老师参考国术、香功以及韵律操编排而成的,现代人吃得太多、太好,又缺乏运动。五行健康操的概念是什么?这几年来吴德胜老师为了提倡全民运动一小时,防癌健康新观念而设计,这些动作相当的简单易学而且轻松有劲,只要我们每天早晚做一次健康天天有进步。五行健康操怎么做?1.拍打天门2.双龙吐珠3.前摆后摇4.开合虚掌5.排山倒海 等。
广场舞的盛行,从某种角度说明了大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更加注重身体保健,从内心意识到日常健身的重要性,随着广场舞的愈演愈火,有一名叫五行健康操的健身方式悄……
最近网络流行跳五行健康操,听说可以减肥,广场上很多老年人也比较喜欢这个操,那么五行健康操可以减肥吗?对于年轻人而言,锻炼身体的时间本来就不够用的情况下,跳五行健……
最近广场大妈们兴起了在广场跳五行健康操,很多人觉得广场做虽然人多,但是却给公众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噪音,其实五行健康操在家也能做。五行健康操是根据中医理论为了是……
五行健康体操口令,你知道吗?五行健康体操主要讲究的是阴阳平衡,调理身体,它结合了国术、香功、韵律而编制的,它的动作非常的简单,只要我们每天坚持练习,对我们的身体……
五行健康操是参考国术、香功、气功、韵律操等改编而成,根据中医理论为了是人体活血通脉而设计,因而五行健康体操的好处的很多。同时,不分年龄,男女老少皆可做,尤其对于……
五行健康体操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对于调理身体有很好的作用。而且五行健康体操的动作简单,有利于大家学习。那么做五行健康体操都有什么好处呢?下面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下吧。
五行健康体操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对于调理身体有很好的作用。而且五行健康体操的动作简单,有利于大家学习。那么做五行健康体操都有什么好处呢?下面就让千媚网简单为大家介……
五行健康体操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对于调理身体有很好的作用。而且五行健康体操的动作简单,有利于大家学习。那么做五行健康体操都有什么好处呢?下面就让千媚网简单为大家介……
五行健康操是参考国术、香功、气功、韵律操等改编而成,根据中医理论为了是人体活血通脉而设计,因而五行健康体操的好处的很多。同时,不分年龄,男女老少皆可做,尤其对于……
五行健康体操是一套简单易学的体操,不仅能够给人带来娱乐,更能给人带来健康。五行健康体操是一种非常适合中老年做的一种体操,中老年人长期练习五行健康体操,能活动筋骨……
健康五行体操中老年需要注意什么?五行健康体操是一种非常适合中老年做的一种体操,中老年人长期练习五行健康体操,能活动筋骨,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的精神.
天气回暖,出门旅游的人逐渐增多。想让旅途安心又舒心,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易学实用的健康体操。只要打开电脑,跟着教练跳,不错的运动!免费的运动!我想大部分的朋友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活动了吧!
很多人不相信中医,认为中医太过神化,其实不这样。种种对中医的言说,与一些打折中医旗号夸大的一些人,让大家对中医的一些基础理论都不再那么相信。
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都有健康受到威胁的困扰,疾病往往悄然而至。那么,他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呢?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在日常工作中该怎样消除这些痛苦!
日,由帕友网携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专家和康复科专家为帕金森病患者量身打造的国内首套“帕金森健康操”在上海交通大学医……
少吃肉,多晒太阳,经常唱歌,这些国际上公认的健康法则你都学会了么?
您在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每天早上睡醒后都会做些什么呢?不少人的回答都会是:洗脸刷牙,吃夜宵或早餐,而很少有人会在睡眠前后让身体做做运动。如果您每天晚上长时间无法入睡……
对于很多OL来说,一天可能会在办公室坐上八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慢慢地会发现大腿及手臂越来越粗壮,肌肉越来越酸痛,遮遮掩掩又不是长久之计,那么,快来试试下面的健……
帕金森病患者终于有了专业性的“康复教程”。近日,国内首套专门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健康操发布。神经系统专家表示,治疗帕金森病,后期的康复锻炼和药物服用、外科治疗“缺……
和其他旅行一样,商务旅行中也会有一些不可预料的风险随时随地存在,所以在出发前和途中都要处理好相关事宜。
徒步旅行对于青年人和中年人,无疑可以增强体质,但是,如果不做好徒步旅行的防病准备,则有可能适得其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我们需要经常乘坐长途飞机,进行空中旅行。
徒步旅行对于青年人和中年人,无疑可以增强体质,但是,如果不做好徒步旅行的防病准备,则有可能适得其反。
您在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每天早上睡醒后都会做些什么呢?不少人的回答都会是:洗脸刷牙,吃夜宵或早餐,而很少有人会在睡眠前后让身体做做运动。如果您每天晚上长时间无法入……
久坐或坐姿不正会导致腰酸背痛,脖子咯噔咯噔地响。日本职业治疗师酒井慎太郎在《改变姿势除腰痛》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应对这类不适的运动方法,简便易行。
春节就在眼前。人在他乡的你,或许正准备启程回家。目前,春运已经进入高峰阶段,学生流、民工流、探亲流、旅游流汇聚,火车站、汽车站、机场人头攒动,客车、飞机、火车……
你知道五行蔬菜汤吗?五行蔬菜汤是近年来比较知名的一个保健汤,是曰本细胞学博士,立石和先生依据汉方、五行相生相辅、五色、五味入五脏原理发明的。用牛蒡、白萝卜、白萝……
五一小长假是很多人放松的最好的时间,那么五一外出旅游保健要预防哪些疾病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五一出游好注意哪些。
由于工作的繁忙,常常忘记了运动。以至于健康扣分,想要有健康的身体,就要做适当的运动。什么,没时间做运动?没关系,小编分享一篇10搞定的健身操给大家。
利用旅游活动来调节心态,解郁强身,可称之为旅游养生。旅游养生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最近几天,气温都在30℃上下,眼看着这星期的温度直逼40摄氏度大关,如此的高温,让我们望而生畏。夏季市民因天气炎热而引发的中暑、皮肤晒伤等病症多了起来。对此,……
今天是霜降,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季一过,寒冷的冬季便会接踵而至。故,民间素有……
副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重症病患等营养治疗
单位: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单位: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按摩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单位: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职称:主任医师 教授
单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职称:主任医师 教授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单位:广东省中医院 按摩科
职称:主任医师 教授
频道热点专区为什么有些父母会经常对子女冷嘲热讽?
从小到大基本上没听过父母对自己有什么夸奖,而且父母完全不会维护自己,跟别的孩子吵架了不论谁的错都是我不好,劈头盖脸的责骂是经常的,有时候确实是我在理的话母亲会歇斯底里痛哭然后说我不孝之类的话(父母是教师)。且我父母特别希望我一直能跟他们生活而我本人则希望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不被他们干涉。我知道周围大部分人的父母都是很维护孩子的,没太听过我这种情况。我的性格已经收到严重影响,曾有过抑郁症,这跟这种家庭模式是不是有关系呢?如何能有效的避免父母对我强加桎梏这种行为?------------------------------------------------------------------------------------------------------------------------------------我已经找到解决办法啦~现在很享受跟父母的关系,希望题下众知友都能幸福~
按投票排序
522 个回答
你所描述的这种情况在中国的家庭中并不少见,这与中国传统家庭结构中缺少人际边界有关,即人与人之间非常紧密的共生在一起,这就缺少了家庭成员对于每一个独立个体权力的尊重,父母对孩子有绝对的处置权,就像是对待他自己的一条胳膊一条腿,孩子成为父母身体的延伸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在这种关系模式下,父母会认为自己有权力这样做,而不会感受到这实际上是在侵犯另一个独立个体的空间。但这样的关系模式是非常有害的,会造成两代人双方的痛苦。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中,以父母为核心的家庭结构会赋予父母非常大的权力,父母就像是孩子的拥有者,孩子需要顺从父母的想法,如果孩子独立的思考与父母的想法差异太大时,孩子就要放弃自己的想法,否则的话就有可能被认为“不孝”。孝字其实最早的含义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结,但是后来被统治阶级用来训练“顺民”,孩子从一出生就顺从父母的想法,否则就会被道德审判,长大后,这个孩子就会成为习惯性顺从的人。对统治阶级来讲,对孝的倡导带来了统治的轻松,但是从人性上来讲,顺的结果是使国民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文化也进而层层衰落。现代社会信息透明度明显增加,一些多元文化不可避免的进入到现代人的头脑中来,这里面有些信息是与我们大的文化背景相冲突的,这个冲突同样会表现在两代人对于事物的不同理解,不同处理方式中来。而对于上一代人来说,他们成长的环境中,更缺少独立的空间,所以他们成长过程中习惯了“顺从“,现在他们做了父母,也会习惯以曾经被父母约束的方式来约束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的孩子与他们相比,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必然会带给这一代父母更多的冲击,冲击越大,他们就会越期待夺回掌控权,从而确保自己内心的安全体验,确保在感觉上是对孩子有掌控感的。当父母对孩子冷嘲热讽时,其实也是潜意识中他们在试图削弱孩子逐渐独立的部分,从而保证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紧密联结。在中国独生子女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孩子所承载的来自父母的期待可能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要多得多,父母对孩子期待的越多,带给孩子的压力也越大,父母的恐惧也会越强烈:首先是越少越怕失去,对于这唯一的一个孩子,有一天他长大了,父母就要重回空巢状态,这对于之前几十年一直把照顾孩子当成事业来做的父母来说,孩子越大,也意味着他们离”失业“越近。为了抵御无人可照顾的无用感,父母可能会在无意识中去贬低孩子的能力,限制孩子的独立,从而保证孩子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照顾之下,也就保证了父母的价值感。其次是父母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压力会让父母对于有足够的竞争力有强烈渴求,而当他们自己在生活中受挫的时候,他们就会本能的将期待放到孩子身上去,希望孩子更有能力,这样就不必重复他们所感受到的艰难。实际上这是他们将自己身上无力的部分投射给了孩子,他们担心孩子能力不足其实是来自他们对自己的不认可,这样,当他们责备孩子不够好时,孩子就担负起了那个”不好“,这样,父母就不必去面对自己身上不好的部分了。这种情况下,孩子实际成为了家庭中的替罪羊,为整个家庭担负起”不好“的责任,从而其他人成为好的,尤其对于不健康自恋的父母,他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补偿自己脆弱的自恋。其实,每一个可能伤害孩子的父母,都曾经是一个受伤的孩子,当他们成长中的伤口没有修复时,他们就会用曾经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学会更健康的方式。所以,当你的父母对你挑剔责备时,也意味着他们内心缺少更健康安全的体验。他们不能夸奖你,可能是因为他们也从小没有被夸奖过的体验。而且,夸奖别人,意味着有能力感受到别人是好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当感受别人好的时候,就会将自己感觉为不好的,所以,夸奖别人实际上需要非常好的心理功能才可以做得到。虽然实际上,当我们发自内心的去欣赏别人时,并不会减少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也不代表我们比别人差,但生活中非常多的人是没有能力去欣赏他人的,发自内心的欣赏他人,来自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信任与接纳,而这些能力,来自我们成长中曾被很好的对待。当我们对自己没有那么多接纳时,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去与别人对比和竞争,我们会害怕竞争失败,害怕别人比自己更好,因为幻想中更好的人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被爱,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希望自己成为最被爱的那个孩子。所以,欣赏别人并不容易,当我们没有能力确定自己是被爱的时,我们就不愿去欣赏他人了,因为我们担心他会把爱的感觉全部拿走。所以,也许你的父母内心也有各种各样的恐惧,所以,他们也没有能力给予你欣赏。你想离开这样的关系,能帮助你的人,实际上只有你自己。你不希望被这样的关系模式限制,就需要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做出一些调整:期待他们改变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任何人都没有改变他人的可能,所以你需从自己开始调整: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不必为他人的情绪负责,也不必被他人的情绪所控,因为这也是每个人需要为自己负责的事。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因为你需要打破一些延续了多年的模式,任何的改变都像一次冒险,你会遇上各种阻力的。你需要在与父母的关系中逐渐独立起来,当你的人格越独立时,你面对他们的责备,面对他们的恼火等等的能力会越强,他们就越难在情绪上控制你,你在生活里也会变得更加自由,当你能自由的生活时,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看到改善的,当这些改善发生的时候,你的父母就可以在与你的关系中学习到一些新的方式,他们也会做出调整,得到改善的。
他们嘲讽的不是你,而是他们内心虚弱无力的自己,他们知道已然无法控制你的想法和行动,只有通过这样不断的辱骂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打击你的快感,从而树立自己作为父母的威信。
补上几句话:未想到这个回答能引发如此多的共鸣,但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曾经受过伤或正在受伤的我们懂得,偌大世界里不是我们一人孤身前行。因为自己的经历以及所在行业的原因,所以看到很多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大多有着存在诸多问题的家庭教育。我谈论的主要是这种行为造成的恶果,而父母错误教育的成因,王雪岩老师说得更专业,对我们更有启发。很多人问及“如何去做”“看了哪些书”的时候,说实话,扭曲性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自我的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于我而言,不是哪一本书或几本书让我发生改变,而是贯穿于我整个成长过程的每一本好书,点点滴滴汇成涓涓细流,自幼便热爱阅读,或许在阅读之中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净土,得以逃避父母的伤害,或许在阅读中那些人物的故事或是言语给了我前行的勇气。此外,就是知行合一。懂得是一回事,有勇气去做,突破自己心里的安全区又是另一回事。可是,try it,fail it,fail better.不断尝试之中,虽然时有失败,但时机来临之际,终将绽放光彩。而那艰难取得的成功,让我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最想强调的一点,就是,请尽快的认识到,父母对我们的伤害只会给我们带来一段时间的影响,而不应该为我们人生的所有失败负责。把自己性格弱点全部归咎于父母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会让我们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都是你们的错,才形成了现在的我——这不是全无道理,但是会阻碍我们自我改变——是的,他们犯了错,但现在的我,有能力,也应该为自己剩余的人生负责。接受无法改变的,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而自己才是自己的国王。当你发现自己越来越好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可以摧毁你。即使知道自己的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但是,自己也一定可以安然度过——这才是真正的自信,不是么。也曾抱怨过自己的出生,自己的生长环境,羡慕过在开明家庭生长的孩子,但经历了种种苦难,不断突破这些先天局限,淬炼出更好的自己的时候,发现或许这就是上天给予的指引——它给予我的苦难,是为了其他人不会再承受。祝大家新年快乐。冬天已经远去,春天正向我们坚定的走来。-------------------------------------------------------------------------------------------------------------------------------------这种父母经常性冷嘲热讽的行为,我们可称为“家庭冷暴力”或“家庭精神暴力”。家庭教育中的暴力,一般分为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身体暴力(热暴力)不在这次讨论范畴,而家庭精神暴力是父母实施的经常性的伤害子女人格尊严的行为,分为情感虐待和语言暴力,情感上的虐待通常表现为父母的态度冷漠,缺乏与子女的语言交流和情感沟通,严重时子女在家庭生活时会产生严重窒息感。对家庭成员语言上的虐待则是精神暴力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例如,冷嘲热讽子女的缺点和失败,用言语伤害、打击子女的自尊等,子女常常在心理上感到痛苦或伤害。但我们要将这种“精神暴力”和“批评教育”区别开。批评教育也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模式。林崇德说过:“表扬是爱,批评也同样包含着爱。”从我的教育教学经历来看,过分温和会有失教育者的威严,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无批评的教育是一种伪教育。但是,批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起孩子在思想上的变化,使孩子能够端正态度,提高思想认识,从而避免犯错。这样的批评一般具备就事论事、具有合理性、公正性的特点,而且,艺术性的批评更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当然这需要父母高超和耐心的教育智慧。相比之下,“语言暴力”则是父母以孩子学习、生活中的不足或错误为突破口而实施的个人的情感宣泄,这与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理念背道而驰。家长的侮辱和谩骂只能使处于成长期的的少年产生恐惧感、自卑感,压抑感,叛逆感。因此,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效果作用上,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十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并不能区分这两者,“有多少罪恶是以爱之名”。家庭身体暴力是显性的暴力,而家庭精神暴力则属于隐性暴力,伤害强度大,或者持续的时间长,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一点在你叙述中已经有所体现。中央综治办和中国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对 1000 多名普通未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当问及“你认为自己性格有何特点”与“家里人对你怎样”,在家里被“经常骂”的孩子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有 25.7%的孩子“自卑”,有 22.1%的孩子“冷酷”,有 56.5%的孩子“暴躁”。(徐景:“学生何以成暴君”,载《齐鲁晚报》2004 年 3 月 23 日)。孩子性格缺陷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当以孩子为话题中心的家庭语言暴力发生时,缺乏辨别能力的儿童会吸收来自家庭成员对自我的消极评价,这种评价直接影响了孩子最初对自我心理和行为模式的判断,从而心理上趋向于这种消极的评价。孩子被贴上消极的标签以后,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在人群前容易感到自卑或耻辱,导致抑郁挫折的悲观情绪。一个人被打上标签之后主要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烙印的产生,二是自我形象的修正。当标签在孩子的内心被被动认可以后,他就会在内心里把这种标签和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被认可和接受联系起来,而且视这种标签为自我价值的显著特征,对孩子来说,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以及自我认知的不全面使其成为受害者,当没有外界强有力的矫正因素的情况下,少年自我引导力量匮乏,他们渴望得到关注和尊重,渴望得到群体的认可和接受,但是家庭冷暴力的环境却为他们带来了扭曲的心理情绪和行为模式,一方面渴求被认同,一方面又不断负面强化标签,这种矛盾极其导致青少年产生嫉妒、愤怒、怨恨等不良情绪,遇到挫折时会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易成长为人格不健全的人。至于为何有的父母会采用“精神暴力”来教育小孩,有着复杂的成因:就个人层面而言,完美主义人格倾向的父母更容易采用这种教育模式,他们有的自幼也是生长在这样的环境,即使在成年后,他们对自身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尤其当有的人因客观因素而限制自己理想发展的压制,比其他父母具有更高的期待和更少的耐心。另一方面,传统家长的权威性并没有在当今社会得到消解。儿女的不顺从容易产生不孝等评价。而且家庭冷暴力与家庭成员的社会压力相关。当你成为大人后,你会发现,父母不仅仅是父母,他们还是职员(教师),还是丈夫妻子,还是儿子媳妇,还是别人口里的好同事好上司(好老师),尤其面临经济条件的压力、工作上的压力、家庭的变故、夫妻矛盾等等时,他们更容易选择精神暴力作为情感压力的宣泄口。所以,父母压力的合理释放和调节,在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要。从我个人经历而言,还想补充一点,为人父母最困难的一点,如何成为好的父母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个人探索,而错误的经验有时会强化错误的教育模式。例如你父母如果在苛刻的教育环境长大而有所成就,那么他很容易认同这样的教育方式。我有一个成绩极为优异的女学生,经常挨打,原因很简单,她亲姐姐也是这样被打着考进北大的,所以无论怎样和家长沟通,都无法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这真是一种悲哀。至于你所问的,如何避免这种桎梏,我们要明白,改变父母,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我们永远不能低估成年人的固执,尤其是作为权力下层(孩子)对他们提出建议时,只有民主型的家长才会顺利接受,非常遗憾的是从你的描述来看你的父母并非如此。还有的就是当你出现很大问题时,或许你的父母会有所警醒,但那个时候为时晚矣,所以就成本和成效而言此路不通。我能告诉你的,唯一能脱离父母给你的枷锁的方法,就是尽快成为一个心智成熟,能依靠自己强大内心消解父母教育负面影响的人。了解这是他们行为的不当,体谅他们的不容易,改变不了就漠视它们的负面影响。实际上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和你非常类似,我印象里基本没有得到过父母的正面评价,我拼命努力即使考到第一也只会得到你千万不要骄傲,考到第二就是你看看你离第一名差距有多大,手工做不好就会被斥责笨手笨脚怎么生了你这个笨孩子等等,所以,我曾是一个自卑,很喜欢讨好别人,性格隐性暴力,容易嫉妒别人的人。但幸好读了一点书,有了一点点阅历,努力将自己雕刻成另外一个样子,虽然有时候这些负面的性格在逆境时会冒出头来,但基本上我现在是一个温和,宽容,性格开朗,容易满足,爱笑,懂得欣赏的人。《犯罪心理》里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被虐者,长大后,或成为施虐者,或成为抓这种人的人。与君共勉。
为什么有些父母会对子女冷嘲热讽?所有父母几乎都在意识中认为自己不管做了什么过分的事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潜意识中却不一定是这样的。很多父母在潜意识中是希望毁灭自己的孩子的,把这种无处发泄的压抑和怨恨投射到自己最容易控制的孩子身上。虽然他们的理智认知中觉得自己最终是爱孩子的,但潜意识里却有着很强烈的倾向去阻挠、破坏孩子的生活。有一些父母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比自己优秀,无论是从知识广度还是其他方面,都无法接受。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这样的家长决不会在口头上直接承认这一
点,甚至有可能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们有着这样的潜意识倾向。一般这样的家长都会比较专制,喜欢端架子,不大可能出现与孩子做朋友的情况,经常会拿辈分和中国传统的孝道来压孩子。抚养孩子本来是为了让他/她成长,成为可能性中最好的自己。但对于这种家长来说,抚养孩子的目的中不是陪伴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而是为了时时刻刻印证自己的优越感。一旦发现孩子有一些长处或者天赋,在外人面前可能会炫
耀,但心底却并不是真实的为孩子感到高兴,也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去培养或提供优越的条件。而是会在不经意间在言语或者行为中进行打击,摧毁孩子的自信和热爱。以保留自己的优越感和控制权,证明自己比孩子强。因为被自己的孩子超过,对他们来说是无法容忍的事情。这种家长会不断对孩子进行负面的预言来干涉
孩子,比如,你不行,或者你这次虽然成功了但你下次一定会失败的(还是那句话,他们的意识中有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有可能有感觉但是意识对自己进行保护而不愿意承认),直到他们的预言起到效果或者达到印证。但在达到印证之后他们又会反过来抱怨孩子,我就知道你不行,或者你看我说对了吧。我们可以认真
的思考一下,如果我们亲爱的朋友或者喜欢的人在一件事情上失败了我们会说: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失败这样的话吗?我们可以认真体会一下这种话里所包含的感情:1 幸灾乐祸——我一直就是这样认为的。 2
优越感——你看,我就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你在我面前一直只能是个失败者。无论怎么说,能说出这种言语的父母的动机绝不是为了孩子好,或者爱。这是一种非爱行为。虽然听起来很令人伤心,但确实有父母在事情未开始之前就会对孩子进行负面的预言——这种语言的目的并不是担心孩子或者激励孩子(如果是激励,除非父母经常表扬孩子偶尔打击一次是为了激励),而是希望这种预言得到印证所以这样说。不过父母可能在理智上不知道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折断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翅膀,是他们的潜意识引导他们这样做的,从心底不爱孩子,或者没有爱的能力。-------------------------------------------------------------------------------------------------------------------------------------------看到有答案说,”父母毁了自己是借口,那样同学老师前任也都能毁了你"。我想说,父母的影响还是和同学老师ex带来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亲子关系是本体,和其他人的关系都是客体。与其他人各种关系的模式都是亲子关系模式的延伸,包括在幼年时期形成的依赖模式都会产生非常长远的影响。所以,如果真的成长在一个问题家庭,不要相信那些”你这是为自己找借口“的言论。要发现问题的根源,承认问题的存在才能够解决问题。题主有两个问题1 我的性格已经收到严重影响,曾有过抑郁症,这跟这种家庭模式是不是有关系呢?必然有关系。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大的动力来源于父母。孩子的很多行为的内在本质,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扬。因为父母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衣食住行都由父母提供,如果被父母抛弃,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死亡。一个一直被父母打击的小孩是不可能拥有健康强韧的心灵的。因为他的自我评价来源于父母对他的评价,如果父母经常打击,一个小孩不会去想“父母是错的”,而是“我是错的”。当他发现无论结果怎样,无论怎样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也得不到父母的爱的时候,就会放弃这种追求。一个在严重打击式教育中长大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会有两种情况:(1)自暴自弃,网瘾少年、极度叛逆的少年都是由这种畸形教育的家庭中或者缺乏爱的家庭中走出来的。(2)抑郁症或心理疾病。抑郁症其实就是一种极度自我否定的结果,父母给投射了太多“你不行”“你不行”的信息,这种信息导致人丧失信心,以及对生活的热情,也陷入到无限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死循环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常常是那些得到了充足的爱的孩子。不存在”溺爱“的情况,”溺爱“根本不是爱,而是一些父母由于自己童年时期生活的贫乏而把各种需求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溺爱“是父母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孩子的需求。”溺爱“是一种非爱行为。真正的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去尊重,同时也给他一定的保护和限制。无论是家庭暴力、溺爱、还是持续的否定,都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去尊重。一个在爱中长大的孩子,会有健康的自信。因为他知道失败了也有人爱他,不害怕尝试,也不会逃避人际交往或者过于惧怕感情上的伤害,他的家庭支持就像一个安全岛,他永远有退路,这来源于父母无条件的爱。但是那些在恐吓和否定中长大的孩子,没有这种自信,一旦做不好就可能被辱骂甚至抛弃,然而抛弃就意味着死亡。即使成年了,童年的恐惧也会一直留在心里。如何能有效的避免父母对我强加桎梏这种行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尝试了无数次,我想告诉题主,几乎不可能。当然也存在极少数父母幡然悔悟的情况,但是我发现,很多父母并不是不懂得什么是好的教育,而是他们不真正在乎这个东西。他们能从否定你、打击你中发泄很多情绪,还有更多深层次的心理需要。你不能改变父母,你只能改变自己。首先,你要认识到父母的行为是错的。小时候的那些经历,你出生在这个家庭,以及他们对于你的打击,通通都不是你的错。而且,不要相信”父母不管怎样都是父母,他们给你生命养育了你,是伟大的”。我一直觉得这是流氓逻辑,而且会对那些在不幸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产生非常不好的心理影响。这一切只是生命的过程,父母养育当然辛苦,但这不代表他们有权利扼杀你的精神。就像我们把老虎关在动物园的笼子里,好吃好喝伺候着,不听话就抽两鞭子,这是伟大吗?我不知道题主是否是成年人,是否经济独立。如果是未成年人,尽量住校,而且要面对现实。这可能很痛苦,但你要明白有的父母就是不能时时刻刻爱孩子的。(不管他们怎么狡辩,一定不要相信那些伤害你的行为是爱。他们当然有爱你的时候,但有的时候一些行为的出发点绝不是因为爱。这个时候你要重新定义爱,可以把爱当成是流动的。有的时候他们爱你,有的时候不爱。你可以理解他们,是他们的成长环境导致了你的悲剧,但是你对爱的理解和定义会影响到今后的生活,从友情到爱情。如果你依然认为父母对你的伤害是爱你的,可能以后你也会那样对待身边的人——朋友伴侣孩子,而且可能会陷入虐恋,因为你潜意识里认为那种变态的伤害也是爱。但是如果你很有原则的明白,从潜意识到意识,什么才是爱,什么不是爱,你今后的感情生活会很好,你不会那样对待身边的人,也不会选择和伤害你的人在一起。)关于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和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2》,里面阐释的很清楚,题主可以看看。当你接受现实(父母不是真的“爱”自己)的时候,父母的言辞的伤害性就会小很多。但如果题主已经独立了,建议不要把自己长期置于一个消沉的环境,到外面开始自己的生活,尽到儿女的义务就好。(评论区提示:道德帝请绕道)
看到这个题我实在感触颇多大一的那个寒假,我想的最多的是自杀。我是在妈妈的苛责下长大的,妈妈的自以为是强加价值观直接导致了我不爱说话的性格,因为她会抓着一件小事然后当做宣泄口来辱骂你,你顶一句她骂你十句,所以沉默是最好的回答,长此以往我变得越来越沉默。高考完的那个暑假,我打工赚了点钱,很想出去旅游,我已经很省了,加上五百多的来回动车费我一共花了一千多点,她还是说我花了这么多,然后骂我说我就知道吃好用好玩好。我长那么大都没有出过省,真的很想出去看看,没有问他们要钱,钱都是我自己赚的,还是要被她说。家里条件不好,我其实是很自卑的,高中毕业后我不愿意出去见同学,因为见面时看到他们掏出的手机都是iPhone,而我却。。大学以后也永远待在寝室里,她又埋怨我不和人接触,性格孤僻,但多年养成不和她顶嘴的习惯,我也决然不会和和气气向她吐露心中的委屈,其实我真的好自卑好自卑。在这样的环境下,妈妈永远只会辱骂你,不体谅你,她对亲戚朋友谈起我永远是负面的。害的我现在自卑内向还有轻微抑郁,因为小时候的心灵创伤真的是一辈子的事。所以我告诉自己如果以后无法提供良好教育条件,这个条件包括精神和物质,千万别生孩子,不然就是害人。这个苦我吃过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重蹈覆辙。
对这个问题真的很多感触。最根源的问题就是,他们无法接受你是个独立平等的个体,不归他们管这个事实。父母,不管表面上对你好,还是对你坏。如果不懂得尊重你的人格独立,那么终究会是你人生的祸害和包袱。我想每个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吧。就是你有一个心爱的娃娃,你给这个娃娃穿衣服,给他化妆打扮,拿着他,假装他说话,用手抓着他走路。这个时候,娃娃变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你成为了这个娃娃最重要的人,从而自己也获得了奇妙的存在感。如果有一天,这个娃娃突然活了过来,有了自己的生命,意识,和思考,能说话,能走路。不再需要依赖你行动了。你会不会很高兴。但是如果,这个有了生命的娃娃对你说,我不喜欢你给我穿的衣服,不喜欢你假扮我时说的那些话,甚至我不喜欢你,不想要再呆在你身边。我有自己想要想做的事情了。我要离开了。你会怎么想。你会难过,你会失望,你会觉得被背叛了,被辜负了。你会宁愿这个娃娃根本没有活过来,还是那个安安静静任你摆布,不会说话,不会行走的娃娃。对不对。我想,当父母感觉到孩子开始独立,开始要脱离他们开始自己生活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心情吧。但是孩子终究不是娃娃。他首先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的个体。不是你的所有物。他的生命来自于宇宙,而不是你的恩赐。你只不过,是他降临在这个世界的暂时的接待者和领路人而已。可是大多数的父母却不明白这个道理。说的再难听一点。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社会上,被法律限制着,被社会角色限制着,被所在的公司条例限制着,受上级的约束和支配,受同事朋友评价的约束和支配,无时无刻不得不面对各种不顺心的事,这时候,突然出现一个人,那么天真,一片空白,对世界还不够了解,无法形成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对这个人来说,你就是一切,他无条件的完全的信任你,奉你的话为圭臬,把最真诚最柔软的一面,毫无保留的展露给你,发自真心的爱你,遇到事情,第一个想到和你商量,把你的建议当作重要的考量。这样一个在生活中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甚至不被认可不被重视的你,会不会很需要这段关系,会不会在这种关系里获得巨大的存在感和成就感。这样的你,会轻易的允许这样一段关系改变,会轻易接受曾经那个那么重视你的人,进入更广阔的世界,眼中容纳更多的东西,不再看得到你,不再听得到你吗?于是你,自觉不自觉的,开始限制这个人,对这个人的迈出的离开你的每一步赶到恐慌,然后将这种恐慌转化为恶毒的恐吓,以打消这个人离开你的念头,以竭力维持这段日益变质的关系。很残酷,很无奈,很不美好,但也许,这就是真相。给予尊重是很难的,因为尊重别人就意味着要限制自己的欲望,给予平等就更加的难,因为不平等和身处高位的支配感实在是太好了。当然我不排除明智的父母,和父母多多少少有的真正希望孩子过得好的心情。但是这个世界上那么多的人,好的坏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父母。你又怎么能天真的指望,每个父母都能明智的把握和子女的这段关系。很多人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活明白。你又怎么能指望他能明白这种控制孩子的冲动究竟来自于希望孩子过的好的理智还是自己害怕失去的恐慌与不甘。很多人自己活的已经太痛苦,他太需要这样的关系,给他滋养,给他平衡,所以你又怎么能指望他忍着痛苦放手,你又怎么能指望他们能战胜本能和欲望的引导,宁愿为难自己,而做出真正有利于孩子的选择呢?下面是我自己经历的分享。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句听起来很浪漫的话,对我来说,却好像是噩梦一样。在别人眼中,我不应该对我的父母不满。按他们的话说,他们是最开明的父母。我是我的表姐妹中最幸福的孩子。可就是这样自诩开明的父母,依然会理所当然的介入我的人生,理所当然的贬低打击我认为珍贵的东西。我也曾有一度非常的痛苦,因为如果对如此开明的父母感到不满,那是不是我的错。后来,我长大了,长到有足够的理智和清醒,能自己辨别是非了,才明白,他们所谓的开明,不过是一种表象。本质还是不变的。他们仍旧把我当作自己的所有物,没有承认过我的意识和人格的独立性。更谈不上尊重了。小时候,我的成绩一直很好,所以虽然调皮捣蛋点,父母也不怎么苛责,后来,到了高中,进了奥数班,我每天都觉得生不如死,是真的生不如死,那时候住校,每天上自习到9点,然后10点宿舍熄灯,早上6点起来做操。感觉一点点自己的空间都没有了,觉得委屈难过,连一个哭的地方都没有。从此我就脱离了他们心中优等生的设定。DIY出国,gap year,做义工。整天的不务正业,学校成绩也没有很好。遭遇感情问题,一度陷入抑郁。然后我就发现以前所谓的开明其实都是假象。他们开始焦虑,开始紧张,开始给我找工作,找对象,相亲。总之,就是各种介入我的人生,帮我安排。我才明白,原来,我就是个投资项目。盈利前途好的时候放权,而不盈利亏本的时候,就开始收权,监管。从头到尾,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就好像是看到一台机器坏了,就赶紧按自己的想法把他修理到正常。但是人的生命并不是机器,是不可以用好和坏来简单衡量的。每一次的际遇,都有他自己的因果和意义。每次我跟他们讲理想,讲我做一件事情的动机,感觉就跟对牛弹琴一样。他们根本不想听,根本不在乎。他们在乎的,仅仅是你做的事情能不能走到正常的轨道上,就是以后找个好工作,赚钱。结婚生子。要说最厉害的,还是所谓的大棒+糖果的训练系统。这种训练方法渗透在每一个方面。比如花钱,只要是他们认可花的,多少钱都可以。但只要是他们不认可的,多便宜也是我乱花钱。但认不认可的标准,并不是理性,也不是正确的价值观,而是很简单的标准,和他们自己像不像,以及符不符合他们对我的规划。比如,回国以后,我父母一直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找个公务员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早点让它们抱孙子。用他们的话说,稳稳当当的。所以那时候家里新房子装修,他们就花了好多钱装修我的房间,厕所,还有婴儿房。真的是好多钱,光是阳光房的窗子就花了8万块钱,我自己听到都吓到了。我爸还一直说要给我买车子。从这里看,他们对我真的特别好对吧。但是当我提出,我不喜欢现在的这份工作,想到上海去学习摄影,然后通过做翻译养活自己,他们就拼命的打击我,说我根本没有能力,说我肯定生存不下来。结果我跟他们说要钱半年的房租的时候,(我并不是很奢侈的人,虽然也没有很省,但上海那种地方,一个月1500真的不是特别好的房子),6个月也就是1万块钱不到,我说我的房间的地板还没装,你们就买差一点的,差价绝对不止1万,结果他们就骂我各种败家,说我不懂得节省,不懂得挣钱的辛苦。这种逻辑存在在每一个生活的细节里。比如我妈,每次和我上街去买衣服,买我的衣服。如果是她看中的,不管多贵,(她特别喜欢Eland,一件风衣2,3000),她买的一点意见都没有,笑眯眯的。但如果是我看中的,她没看中,哪怕这个衣服才几十块,她都会特别特别的生气,就算我坚持买了,每次我穿的时候,她都会说这个衣服哪里哪里不好看,特别特别不好看。经常讲的我很难过,以后都不敢穿了。然后她就会说,你看,你还是听我的吧,你最后穿的多都是我选的衣服。所以小时候,我每次买衣服都不是为了自己高兴,都是为了让她高兴提心吊胆的。反正就是各种各种双重标准。只要是他们喜欢的,多少钱都不要紧,笑眯眯的,反之,如果不是,就跟我各种提钱,各种强调钱的重要性,说我败家,不懂得节省。我以前,总是被弄的,不敢有自己的主见,只要他们开心就好了,于是买了很多自己不喜欢,不需要的东西。别人看我,好像是阔绰的大小姐。其实我真正喜欢,需要的东西,我都特别不敢买,哪怕是几十块,很便宜的东西,我都不敢买。比如一个我妈说不好看,我自己偷偷买的发夹,我用了6,7年,期间坏了2次,都没舍得丢。修修再用。这个就造成我的消费习惯非常非常的差,经常买一些自己根本不需要不喜欢还特别贵的东西,一点都不心疼,用起来也不爱惜。相反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反而特别的舍不得买。而且买东西的时候有巨大的心理负担,老是觉得要讨好谁,如果没有别人告诉我,这个东西买得对,买的好,就会一直惶惶不安,感觉做错了事情。就是工作了以后花自己的钱也是这种感觉。我想,对我妈来说,我就是她的洋娃娃,打扮的漂漂亮亮是为了她看着高兴。洋娃娃怎么可以穿主人不喜欢的衣服呢。或者是她年轻的翻版,以前年轻的时候想穿而没有穿的衣服,在我身上就实现了。就是这种感觉。从来没有想过我的感觉,是不适合我,我喜不喜欢。我爸爸也是一样,他自己喜欢吃酒席,基本上一个星期,有5天都是在外面吃酒席。所以,他会经常问我,你想吃什么,我买给你。就是多贵的东西,他都不会有一点抱怨的买给我吃。看起来确实是很贴心。但是我喜欢看书,一本书不贵吧,20几块钱。有的时候买的多了,一个月花了100多块,他就会说,你买这么多书干嘛啊,网上那么多的书,你干嘛花钱买啊,还不是一两次,是我每次买书他都要这么说,感觉我买书花了100块就非常奢侈,非常不懂事。其实他有时候帮我买吃的,一次就不止一百。总之就是,如果是他自己愿意花钱的地方,你花了,他一点意见没有。如果不是,你就是不懂事,乱花钱,败家。听起来似乎没什么,但事实上,这种点点滴滴的事情对我的影响非常的大。就是我不敢有任何自己的主见。如果顺着他们的意思,那么活的又轻松又不用考虑钱,但如果想养成自己的习惯,走自己的路,立刻就时时刻刻都很窘迫,感觉花的每一分钱都充满了罪恶感。长此以往,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变成和他们完全一样的人。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任何东西,都变成了他们的翻版。似乎只有这样,我才是个好女儿。走我们帮你安排好的路,怎么样都没关系,我们保驾护航,帮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的好好的。走你自己的路,后果自负,撤掉一切的支持,一瞬间面临很大的生活压力和阻力。一旦有一点失败,就是,看吧,我说的没错的,当初就应该听我的吧。没亲身体验的人也许不能了解。但是这种双重标准,真的,非常的恐怖。就好像是动物的反馈试验。做了"对"的事情,就有香蕉苹果,做了"错"的事情,就要被电击。而对与错的标准,掌握在他们的手中。长此以往,动物渐渐被训练的顺从他们的意思。而丧失了所有的自己思考的余地。剥夺我身为一个人的个性,把我变成另外一个他,或许,就是我父母眼中,所谓生命的延续的方式吧。我记得,之前我在家里的时候,按照父母的想法,考了公务员,过的每天都很安稳(在他们看来)和悲惨(我自己的感觉),压抑,空虚,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而且因为找这个工作的时候,我爸是拖了关系的。所以我就感觉欠了我爸非常大的人情,什么都要被他数落,稍有不满就要被说,没有一点点的尊严。过的非常的憋屈。然后他们就整天给我画大饼,告诉我以后的前程有多么的美好,可以当科长,每年可以拿多少钱,可以经常旅游。甚至还给我安排相亲对象。对象是我爸爸的好朋友的儿子。而我跟他除了3岁以前不记事的时候跟着父母出去旅游过一次,根本没有任何印象。对方的父母似乎对我很满意,但问题是,他们根本没有接触过我,不知道我是怎么样一个人,他们满意的,仅仅是我的父母而已。我非常清楚的记得,当我爸都没有问我什么意见,而是严肃的告诉我,他对这个对象很满意的时候,我那种如坠冰窟的感觉。或者是已经麻木的没有感觉了。我的人生,或者我的存在已经没有意义了。我的人生,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替我过了。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好像折断你的翅膀,绑住你的手脚,当你无法动弹的时候,喂一口饭给你吃,然后对你说,你看我对你多大的恩惠,没有我们你根本活不下去。所以,你不可以评价我,不可以讨厌我的生活方式,不管我多坏,你要感激我,听从我,发自真心的爱我。我被他么人为的变成一个仅仅靠依附寄生他们而活着的废物,没有值得欣赏的地方,仅仅是能活着就应该要感恩戴德了。后来我辞掉了单位的工作,一个人去了外地。我清楚的记得,那个曾经跟我说我的前途有多么光明的妈妈跟我说,不听老人言,你一定会过的很悲惨的。等你撞的头破血流的时候你就知道现在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了。我爸也说,这个世界可怕的不得了。像你这样根本生存不了,你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吧,可以少吃很多苦。那时候我真真切切的害怕恐惧和动摇。那时候,我跟他们的关系非常紧张。基本到了没办法用正常语气说话的态度。他们就说,你看,你跟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好好相处,到外面根本不可能和别人好好相处,根本生存不了。但当我真的走出来,我发现世界真的没有他们讲的那么可怕。我奇妙的发现自己是可以好好说话的,我可以不做一个整天和人吵架的坏人。一开始,我还总是很内疚,觉得自己这样有礼貌,是不是故意装的很虚伪。直到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原来是可以做一个好人的,不小心妨碍了别人会觉得内疚,帮助了别人会觉得快乐,发现这样的自己原来是可以被别人接受。我更遇到了很多不错的人,也遇到了一些机会,更发现自己不是一个废柴,遇到了问题是可以靠自己解决的。于是渐渐的,也看到了发展的一些方向。其实,我要的并不多,尊重,自由,也就够了。理解,有时候真的是一种奢侈品。其实,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过得好还是不好,就连你自己都无法打保票,这本来就由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机遇组成的。他们给我画的大饼也好,对我的诅咒也好,无非是通过放大我对未知和不确定的恐惧,加上一个虚幻的未来,来控制我的行为,依照他们所想的行动而已。我离开家以后,也不止一次的,通过短信,告诉他们我为什么这么做,告诉他们我的想法。可是,让我失望甚至绝望的是,每次打电话过去,在我写了很长很坦诚的话以后,他们只是跟我说,你自己好好想想。简单来说,他们根本没有理解,或者说根本没有试图理解过我。他们的潜台词不过是,你犯了错,自己好好想想,等你反省过了就会明白我说的是对的,你是错的。他们根本从来就不明白,对一个人来说,对与错,并不是那么重要的。或者说人生根本没有对与错,重要的,是每时每刻,我们都诚实的面对了自己。我们都真正的活着。我想,对他们来说,这些都不是太重要吧。重要的,仅仅是我是不是依旧是他们生命的延续,仅仅是这种令人无法呼吸的共生关系,而已。最后,我想说,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愿意主动和父母交恶的子女。就连已经经济独立,有了自己家庭的子女也一样。因为对子女来说,父母是和生命之初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是安全和内心眷恋的所在,是最初认识到的世界组成。承认父母的不好,就跟承认这个世界本质上是不好的一样,这种认知所带来的彻骨的冷和绝望,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所以心理咨询里有一条潜规则,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把问题的矛头指向一个人的父母,哪怕大部分的心理问题的根源正是来自于一个人的原生家庭。也正是因为这样,那些打着爱,亲情的旗号,做着控制子女,侵犯其人格独立,尊严,以满足自己,获得存在感的父母就尤其可恶。我们这个世界,总体而言,是喜欢粉饰太平的,主流意识,特别是在国内,是强调孝敬的。在这样的舆论和道德绑架下,承认自己父母的不对就更加的难,不仅对别人说要难,就连对自己承认都充满着矛盾和负罪感。就像现在写着这篇回答的我,都隐隐的害怕别人看到,而被指责。如果有看过《寒蝉》电影,就知道明明被教授强奸的女学生,最后却反过来认为自己爱上了教授,只因为教授对大家都很好。大家都很喜欢教授。如果不认为自己爱上了教授,就无法活下去。这样一种,因为地位的不平等,并且封闭的共生关系下,被践踏自尊,被侵犯,被伤害的那一方有多么的被动和无力。所以,大多数的子女会合理化父母的行为,会为父母的不对找借口,会想尽办法说服自己接受。正因为这种种的困难,所以我在这个用近乎偏激的语言讲我的经历。没错,我们倡导原谅倡导和平共处,没错,我们终究不应该和父母老死不相往来。但这些都bu应该成为我们忽略问题,忽略自己所受到的伤害,并纵容这种伤害不断侵蚀我们人格和尊严的理由。尽一切能力,独立,不管是经济还是人格。坚定的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判断。用尽全力的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自己完整的,独立的生活圈子。尽可能减少和父母之间的共生关系。这是我目前能想到做好的办法。只有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和父母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的情感交流。因为爱的前提,永远是平等和尊重。
楼上为楼主分析的很多,自顾自诉苦的也很多。我来说办法吧,尽你可能离你父母远远的,远走读书或工作,越远越好。我的妈妈像你父母一样,连理亏时的说辞都一模一样。这个世界上有的父母,他们或许曾经被生活亏待过,或许有着压抑不住又不敢随意释放的控制欲,他们人格不完善而不自知,刚愎自用,懦弱,只敢将脾气以爱的名义发泄在无力反抗的子女身上。远离父母,自辨对错,去重建属于你自己的逻辑与秩序。当父母以“不孝”来要挟你,不要听。你要知道,你连自己都不是,谈什么孝顺?也别再怨他们,别回味委屈。你已自由,请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平静世界。我走过和你一样的童年和最初的青少年,当我终于踏入高中远离父母,这之后的多年里,我无数次修正自己的三观和心态。我很庆幸大多数时候远离家庭的状态,也很感激一路遇到的好朋友和各种去实现价值认识自我的事情。时至今日,我已经不再害怕这样的父母。虽仍不愿回家,母亲也不曾改变半分,可我已是完全不同的我。母亲在我心里就像一个一旦要不到糖果就会大声哭闹的小孩,我看着她,不做反驳,仅觉得可惜和惆怅。远离吧,楼主。愿你成为你自己。
因为我们和父母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维度的人,很难产生共鸣和代入感,相反却很容易产生误解和摩擦。父母和我们每天的聚焦点是不同的,他们要考虑柴米油盐酱醋茶和中年危机萌生的白发,而你,关注的更多是吃喝玩乐声像影剧和少年倔强的臂弯,所以,我们很难理解父母为什么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父母也很难理解我们为什么能倒头大睡,无忧无虑,我们无法体会父母面对衰老的恐慌,父母也很难明白我们独自成长的彷徨。我们处在不同维度,真的很难去讲什么感同身受,更不用说,在发生冲突时,能平等对待,好言好语地解决问题。父母所在的维度,更多地是关注一些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事物,你可以说他们势利,但他们不过是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而我们呢,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巴不得对整个宇宙都敞开怀抱,而父母,基于他们所谓维度所持有的基本观念,会对我们的所作所为,嗤之以鼻。感同身受产生的前提,是要两者都在相同的维度之上,否则,你口口声声说的正义,不过是对别人充满蔑视的同情罢了。
过几天要过年了,我却一刻都不想在家里待着希望时间快点过去,过完年就可以出去了楼主大四,自己找了一份工作,过年就去上班我的父亲,没有读过书,倒插门,内心深处充满自卑,没有朋友,很节省,都到了抠门的地步,不会用挣来的钱改善生活,觉得生活就要过得苦兮兮,并且以此自豪常常对我说,你看我每天这么早起来,做这么多事,每天累的半死不活,就是为了你,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都是为了你,并且也要我和他过得一样我父亲动不动就说:我去死了算了,去马路上找一辆车撞死你们还可以拿点钱。我母亲就说:你去吧,去啊,不死我看不起你,你撞死在别人车上,让别人占了晦气而我就沉默不语~母亲,19岁生了我他们之间没有爱情为了生我弟弟,打了一个孩子,那时候我读小学,母亲肚子里的孩子都有七个月了动完手术我问她宝宝呢?她说没有宝宝~我看到同病房的孕妇,床头都有一个小宝宝我以为她逗我的然后偷听到她们谈话,说小孩就在医院阳台的厕所用一个黑袋子装着,让外婆给点钱给医生,让他找人埋了我偷偷跑去看,只看到很多黑色的袋子丢在那里,我知道其中一个就是我妹妹~后来有了我弟弟~我读高中的时候我母亲流了一个孩子我读大学的时候我母亲流了一个孩子都是她自己去医院流了,然后一个人每天去打点滴我在哪?高中那个孩子我不知道,大学我不在身边他们之间只有责任,没有爱情我和弟弟就是他们的责任也是他们的包袱我总觉得身上背负着罪恶的十字架如果不是因为我,他们不会在一起从小就是很“懂事”的孩子和表妹表哥一起玩,家里有什么事,只喊我去因为我“懂事”
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