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己没有2016城市围棋联赛赛?

有没有人给说说,日本围棋为什么不行了?
180回复/9亮 31467浏览
虽然围棋起源于我朝,但现代围棋日本的地位是没的说。当年陈祖德第一次击败日本棋手,那都是头条新闻级别,80年代老聂在中日擂台赛上那就是民族英雄。可最近20年,感觉棋坛从韩国独霸变成了中韩争霸,没日本什么事了,三国擂台赛简直就是打酱油的,新生代更是远不日中韩。日本围棋是群众基础不如以前了,还是怎么个情况,有达人给说说嘛?
这些回帖亮了
这正好从侧面反映了日本AV的发展速度......
引用1楼 @ 发表的:
这正好从侧面反映了日本AV的发展速度......
引用2楼 @ 发表的:
sb日本呗,什么都被棒子超,更不用说被我们秒了
这种帖子 你们这种货色就别来玷污围棋了好么
中国围棋崛起还是靠的联赛以及棋院制度的良好结合。
韩国人的围棋培养可以参考他们的电子竞技,崇尚攻杀的棋风,职业棋手对于细节的重视。
日本传统的头衔战报酬高,强度低,一旦拿到头衔,很难有动力去报酬和激烈程度不成正比的国际大赛和中韩高手拼个你死我活。后备力量也很成问题。
中日韩三国
日本最传统,讲棋理棋道,当然,反面来看就是保守;
韩国最没底蕴,但是也最务实最直接;
中国介于两者之间。
引用24楼 @ 发表的:
日本的围棋文化怎么最好了?围棋从古到今都是讲胜负的,你手势再标准,坐姿再美妙,棋臭一样是低境界。
围棋文化课不止于形态。
  日本围棋比较拘泥于棋形、棋理,往好了说就是规范严谨,往差了说就是创新思维不够,走不出自己的小圈圈。
  回望历史,中国古代围棋也是不肯开放规则,被坐子头限制得一塌糊涂,开局没有变化,只讲究攻杀,然后近代国力衰微,这才被日本完爆。
这个,真的是体制的问题了。
以前三国体制差不多,都是日本近代建立的体制,棒子和天朝学习。
围棋棋手按段位定水平高低,拿对局费,可以参加的比赛。比如一个九段棋手的对局费就是低段棋手的N倍,还有薪水神马的一堆福利,参加比赛的难度也不一样,低段棋手从预选赛打起,高段的各种优厚赛制,还有循环圈这一福利,循环圈的赛制就是几个高手组成循环圈比赛,成绩最差的一个还是两个我忘记了降级,最好的一个挑战上届冠军,冠军赛输了保持在循环圈,然后没在循环圈的数以百计棋手争夺进入循环圈的资格。可以看出这赛制最极端情况就是这一年最强的棋手只有几个可以在循环圈。
而升段赛一年就一次,还有名额限制,你要命不好,同辈水平差不多的多久杯具了。
棋魂里有说日本的体制,架构完善,等级森严,但也比较腐朽。
近代棒子崛起也是体制最开放,最先提出拿了世界冠军直接给九段的,还有亚军几段,什么什么的几段,完全和比赛成绩挂钩,国内比赛也多为标准的杯赛制淘汰,高端棋手顶多有分组优势,还是要下那么多棋,你实力强机会一样的。所以棒子很多低段棋手杀出来,今天还是4段,5段,明天就是9段了。鼓励新人。
天朝目前也是这个体制,所以天朝和棒子新人辈出,而日本新人其实老说有天才出来,可在这么严酷的体制下,被打击的很惨。
引用3楼 @ 发表的:
规则不一样,而且日本更重视国内比赛,钱多。当然中韩实力上升也是原因,但是差距没有现在表现得这么大。
差距绝对就是像现在表现得这么大,说日本棋手重视国内只是他们的遮羞布,当然,井山裕太和张栩放到中韩,还是很有竞争力的,但是中韩国内实力和他们差不多的有至少三十位,而日本国内其他棋手和这二位差距甚大,可以想象在考验实力厚度的三国擂台赛,日本为啥早早就全员出局了,而中韩两方至少还有实力接近的二十多位棋手因为轮不上上场嗷嗷叫。
引用28楼 @ 发表的:
日本本因坊战和棋*河蟹*都是四五千万日元,比应氏杯还高,七大头衔战已经足够高手们分了。
日本传统7大棋战均实行挑战制:棋圣(4500万)、名人(3700万)、本因坊(3200万)--以上为7番胜负;天元(1400万)、王座(1400万)、小棋圣(777万)、十段(750万)--以上为5番胜负。
像乐邦,威少这种身体素质超群的去下围棋会如何?这么靠后有人看到么
这正好从侧面反映了日本AV的发展速度......
天是亮的却布满乌云,所有焦距被闪光判了死刑,你想做什么英雄,我看你不过是佣兵,我只想哭只想哭只想哭,我只想哭只想哭只想哭...
sb日本呗,什么都被棒子超,更不用说被我们秒了
规则不一样,而且日本更重视国内比赛,钱多。当然中韩实力上升也是原因,但是差距没有现在表现得这么大。
中日韩三国
日本最传统,讲棋理棋道,当然,反面来看就是保守;
韩国最没底蕴,但是也最务实最直接;
中国介于两者之间。
中国围棋崛起还是靠的联赛以及棋院制度的良好结合。
韩国人的围棋培养可以参考他们的电子竞技,崇尚攻杀的棋风,职业棋手对于细节的重视。
日本传统的头衔战报酬高,强度低,一旦拿到头衔,很难有动力去报酬和激烈程度不成正比的国际大赛和中韩高手拼个你死我活。后备力量也很成问题。
Novak Djokovic
I cheer for you, serbian boy
引用2楼 @ 发表的:
sb日本呗,什么都被棒子超,更不用说被我们秒了
咋混到24J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日本国内的N个头衔战就够日本棋手忙活了,何况奖金高难度低
引用3楼 @ 发表的:
规则不一样,而且日本更重视国内比赛,钱多。当然中韩实力上升也是原因,但是差距没有现在表现得这么大。
可否有数字证明,比方说LG杯三星杯冠军多少,本因坊、名人战、棋*河蟹*之类的冠军又是多少?
日本国内的比赛比世界冠军的奖金都高
还有日本都是慢棋,2天才一场比赛,习惯于长考
中国韩国都是快棋,而世界性的比赛都是快棋
棋灵王大结局了。
围棋这种要沉下心的运动除了体制维持还能靠什么啊,联赛少,太难出头了
引用8楼 @ 发表的:
可否有数字证明,比方说LG杯三星杯冠军多少,本因坊、名人战、棋*河蟹*之类的冠军又是多少?
三星杯3亿韩元,本因坊3200万日元
而且日本的头衔战,挑战者从循环圈出,不能挑战也有机会留在循环圈里
头衔保有者只要对付挑战者即可
对比中韩及国际棋战
日本国内比赛节奏更慢,待遇更优厚
ID1 地狱蝗虫 死在小黑屋了
ID2 七个女朋友 密码忘记了
ID3 闻仲张奎
引用3楼 @ 发表的:
规则不一样,而且日本更重视国内比赛,钱多。当然中韩实力上升也是原因,但是差距没有现在表现得这么大。
差距绝对就是像现在表现得这么大,说日本棋手重视国内只是他们的遮羞布,当然,井山裕太和张栩放到中韩,还是很有竞争力的,但是中韩国内实力和他们差不多的有至少三十位,而日本国内其他棋手和这二位差距甚大,可以想象在考验实力厚度的三国擂台赛,日本为啥早早就全员出局了,而中韩两方至少还有实力接近的二十多位棋手因为轮不上上场嗷嗷叫。
对日本围棋界的了解就剩下耳熟能详的老头们了
怀旧是个很温馨的事情。温馨就好,不要让它发烫。――姚明
依旧忠诚于江苏南钢队
咸吃罗卜淡操心
六超之后再无超一流棋手…
江山待有才人出,等下一拨吧…
日本国内棋赛奖金相当高!
我的个人体育用品小店:乔麦体育正品店
三叶草真皮板鞋G96195仅售410元,你值得拥有!
asics元年老鞋不变的情怀!
日本人追求完美,过程境界流
中韩重结局,一些棋局虽然感觉下不下去了,还是用茅坑流拖死对手...
好吧我是意识印象流...
Hard work beats talent when talent fails to work har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33人参加识货团购378.00元124人参加识货团购698.00元75人参加识货团购538.00元81人参加识货团购239.00元152人参加识货团购369.00元82人参加识货团购129.00元148人参加识货团购345.00元231人参加识货团购249.00元76人参加识货团购498.00元363人参加识货团购79.00元32人参加识货团购166.00元26人参加识货团购155.00元  >  
新浪视点:日本首轮全败 世界围棋格局未改变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16强中仅剩下河野临一位日本棋手
  新浪体育讯  第11届春兰杯今日打响,首轮16名棋手出战,两两厮杀,胜出的八人将与八名种子选手在第二轮争夺八强名额。
  目前世界围棋大赛大多采用公开赛制,预选赛动辄数百人参赛,热闹非凡。只有应氏杯和春兰杯还遵循传统形式,由主办方分配各国参赛名额。不过将于今年4月开战的第八届应氏杯赛制也有所改动,参加本赛人数扩充到30人,并且赛程大大缩短,半年决出冠军,显示出与时俱进的姿态。
  传统或许在某些方面会显得落伍,但也自有其存在的价值。预选赛给了大批实力在名气之上的棋手出头的机会,也会让一些名将因为一时发挥不佳,失去本赛参赛资格。虽然“当下状态最好的就应该是最强的”,但失去一些“招牌”也会叫人遗憾。今年的欧洲杯,荷兰队无缘决赛圈,难免让许多情怀无处排遣。所以,春兰杯的“坚持传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参赛棋手的实力与影响力兼顾,也是新时代下别具一格的风景。
  因为种子选手的存在,第一轮往往强强对话不多。出战的十六人中,中国棋手占了六名,包括芈昱廷和柁嘉熹两位世界冠军,真正够分量的挑战是韩国新锐罗玄对阵小米。
  韩国围棋在近几年的中韩对抗中基本处于守势,最大原因就是后备力量厚度差距明显。曾被寄予厚望的罗玄实际上比芈昱廷还大一岁,2011年他便杀进三星杯四强,声名鹊起。不过其后罗玄进入瓶颈期,世界大赛中未再有新的耀眼表现,眼睁睁看着比他更年轻的中国少年范廷钰、芈昱廷、柯洁攀上世界冠军宝座,在韩国国内也被李东勋、申真谞等人掩去锋芒。最新韩国等级分排名第16位的罗玄有由“锐度棋手”转为“中坚棋手”之势,看来现在的韩国围棋已经过了李昌镐、李世石年少成名便一飞冲天,直至把握权杖的年代了,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步日本围棋“后六超时代”的后尘恐非危言耸听。
  小米和罗玄历史交锋1胜1负,本局的战况也堪称激烈,不过小米基本控制住局势,罗玄无法贴目而落败,第一轮唯一的中韩对抗以中国棋手获胜告终。
  “最强挑战者”既然被顺利拿下,别的对手能否掀起大浪呢?其他五位中国棋手,四人对阵日本棋手,论实力都是上风棋,却也都不可轻言必胜。
  山田规三生是本届春兰杯年龄第二大的棋手,仅次于江鸣久。生于1972年的山田,第一届春兰杯就曾出场,一上来就输给了周鹤洋。暌违十届,山田卷土重来,但面对中国名人连笑,拼尽全力也不过是执黑盘面多2目的结局。日本棋手虽然竞技寿命整体明显长于中韩,但在世界级水准的年轻棋手阵前,经验的作用显然远小于战斗力。
  三位日本年轻棋手村川大介、一力辽和许家元都实力不俗,按照二十年前的标准,他们如今的成就也都足以令人赞叹了。可惜面对千锤百炼的中国同龄人,他们仍显得书卷气稍重,不错的局面也扛不住各种暗器飞舞,相继败阵。最有希望破关的村川大介在吃掉李轩豪的大龙后仍目数不足,只能徒呼奈何。
  按说春兰杯这样分配名额的赛制对于预选赛成绩惨不忍睹的日本棋手相对有利,可惜当下的日本围棋面对世界大赛时并不是几个人参战的问题,而是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锐度刺向高峰,只能期待偶露峥嵘。因为中韩棋手的大面积强悍,如今日本棋手的国际赛场竞争力尚大大不如世界大赛创办初期的韩国棋手,井山裕太也成不了曹薰铉,单看纸面成绩,所谓的“复兴”怕是比昔日中韩的追赶更具难度。
  上升势头迅猛的辜梓豪与中华台北小将许皓鋐之战没有预想得轻松,却也未出意外。看来,厚度与锐度的形成需要足够肥沃的土壤,宝岛棋手同样任重道远。
  韩国两大高手朴永训和金志锡签运上佳,分别对阵美洲代表江鸣久和欧洲代表伊利亚,毫无悬念,全场前两局结束比赛。西方人开发的人工智能已经击败了人类顶尖高手,不知这一里程碑事件会不会引导西方人以新的思路学习围棋,冲击东方人在围棋人类赛场上牢不可破的统治力呢?春兰杯历史上,美洲代表车敏洙曾在第七届淘汰今村俊也杀进十六强,欧洲代表尚无建树。今年代表美洲出战的江鸣久老师是第三次出现在春兰杯赛场上,此前两次分别输给古灵益和柁嘉熹。与年轻的世界一流强豪交锋,江老师心态平和,自称“追星族”,午休期间还在微信群发比赛照片与棋友分享,尽得快乐围棋真髓。不过就欧美的本土棋手竞争力而言,随着美国的麦克雷蒙年华渐老,欧洲年轻人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当然,人脑在围棋上的进步速度无法与电脑相比,欧美棋手想要与中韩一流强豪抗衡,仍不是三五年之内能看到的事情。
  首轮战果毫无意外,“边缘棋手”全部出局,具备冠军竞争力的中国六人、韩国两人闯关,阿尔法的冲击波至少目前还没有对人类围棋的竞技秩序产生任何影响。说实话,这样的格局持续久了也会让人审美疲劳,十六强中的棋手除了日本的河野临夺冠会令围棋界震动,其他人已经很难制造出超越前人的影响力。当然,每一个个体的努力都必须尊重,取得的成绩都应该赢得掌声。
  围棋要真正走向世界,不能只靠阿尔法,更需要优秀的人类用各种笔法不断书写新的传奇。
  (燕飞)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京公网安备号京网文[7号ICP:31多图长文慎入。******头衔战,是盛行于职业围棋界的一种特色赛制。所谓头衔,是一种“传递式的冠军”。普通的体育比赛,不论是小组赛、循环赛、淘汰赛等常规赛制如何组合,最后从所有参赛选手中决出的,就是冠军。而新的一届比赛,和旧的一届就完全分割开来了。新的冠军,也和旧的冠军无关。而头衔战之所以不同,在于常规比赛决出的“冠军”,是“挑战者”。挑战者将和头衔的保有者进行终极对决,如原头衔保有者获胜,则卫冕成功,头衔不动;如挑战者获胜,则挑战者抢过头衔,原头衔保有者下台。所以头衔战的历届“冠军”,是以一种类似击鼓传花的传递方式延续下来的。******日本围棋界,是头衔战的发源地,也是头衔一说最有存在感之处。虽然头衔战后来传至了中韩,但在头衔在中韩棋界的受重视程度及影响力,和日本的头衔在其国内的地位相比,相去甚远。日本围棋共有七大头衔战,分别为“棋圣战”、“名人战”、“本因坊战”、“王座战”、“天元战”、“碁圣战”、“十段战”。其中“棋圣战”、“名人战”、“本因坊战”并称“三大头衔”,是日本棋界最重要的头衔战。而其他四个头衔,一般被认为是小头衔。三大头衔一般都以“棋圣”&“名人”&“本因坊”排序,这不仅仅在于三者的“优胜赏金”(可以理解为冠军奖金)的多寡顺序如此,也在于三者的影响力大小基本照此排序。随着日本职业围棋界新闻棋战漫长的传承,各大头衔的“优胜赏金”也在不断的变化中,而三大头衔的赏金排序却基本没变过,其余比赛的赏金也一直无法与三大头衔相匹敌。而随着赏金变化,余下四个小头衔的排序也一直在变动中。总体来说,影响力在一个档次上,而比三大头衔低了一个档次,却比其他普通比赛高了一个档次。纯以赏金排序,是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日本棋院官方的排序也是按这种方法来的。下表,即为当前日本七大头衔战的“优胜赏金”及出现时间汇总表格:注:1. 数据来源自日本棋院官方网站2. 此处所指的头衔的出现时间(当代),不是指比赛开始创办的时间,而是指第一届比赛结束,首个头衔保有者诞生的时间。3. 之所以强调(当代),是由于“棋圣”、“名人”、“本因坊”等三大头衔存在历史渊源。用一种更加直观的表示方式吧:注:上图中,各圆相互间的面积之比,即为其所代表的头衔的“优胜赏金”之比。当然,只用“优胜赏金”来排序固然简单直观,但不看源流、不讲背景,难免令人存疑。须知,明眼可见之奖金多寡,系果而非因。接下来,我们分开来说。******一.“棋圣”棋圣这个词几乎人尽皆知,但很可能绝大多数人对其的了解都不准确。一般所说的棋圣,大致有三种可能的理解:1. 头衔战中的“棋圣战”冠军,这是一种头衔;2. 通过头衔战的特殊政策或是官方的特殊授予,获得的“名誉棋圣”,这是一种称号;3. 民间舆论对某位棋力高强的棋士的尊称,这是一种赞誉式的俗称。当代的职业围棋界发展业已相当成熟,一般很少称某位棋手为“棋圣”。就算提到的“棋圣”,也基本是前两种。第一种很明显,“棋圣战”冠军即为头衔保有者,虽然这“保有”只是暂时的。第二种则来源于日本“棋圣战”的一项特殊政策:凡是在“棋圣战”中获得五连霸,或是累计获得头衔十次的棋手,有资格在退休或六十岁以后使用“名誉棋圣”的称号。这种名誉称号,是终身的。区分清楚了吗?“头衔”是暂时的,而“名誉称号”是永久的。日本“棋圣战”历史上,获得“名誉棋圣”称号的共有两人:藤泽秀行和小林光一。藤泽秀行在年间完成了从第一到第六届“棋圣战”的六连霸,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名誉棋圣”。后来虽然小林光一通过但从成绩看更加斐然的八连霸,也获得了“名誉棋圣”称号,但因为种种原因,无论职业围棋界还是民间,只要提起日本棋圣,一定是指藤泽秀行,而非小林光一。除此之外,中国的棋圣聂卫平也应该归于第二种情况。聂老因为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的惊世表现,于1988年被国家授予“名誉棋圣”的终身称号。(见)虽然这称号并非像日本那样通过正统的“棋圣战”上的累计成绩得来,但由于其来源成绩过硬,又是国家授予,并且受到了世界围棋界的公认,所以这个终身称号是有权威性的。当然,当年的这种特殊授予方式,也引起了一些包括政府高层和棋界人士的反思,认为这种流程不甚妥当,故而类似的情况没有再次发生过,聂老迄今为止仍是中国唯一享有“终身名誉棋圣”称号的棋手。前两种情况,在当代发展业已相当成熟的职业围棋世界中,是广受承认而毋庸置疑的。但第三种理解,在世俗间仍有很大的市场。在职业围棋制度不成熟的过去,俗称的“棋圣”一般都源于民间的赞誉,并且环绕着至高无上的光环。这第三种情况,历史上先后被民间称为“棋圣”的人,大致有如下几位代表人物:古代中国的黄龙士(清)、范西屏(清);古代日本的宽莲(平安)、道策(江户)、丈和(江户)、秀策(江户);当代的吴清源。古代的围棋制度不够成熟,不能和现今围棋的高度职业化相比,故而民间的俗称就在历史上因其独占性而有了“权威性”。但当代,由于“棋圣”一次已经成为明确的头衔或者名誉称号,故而民间说法只能是民间说法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现当代围棋大师吴清源。吴老并没有获得过“棋圣战”冠军,更没有通过累计冠军获得“名誉棋圣”称号,当然也没有因为卓然的成绩收到任何国家授予的称号。将吴老称为“昭和棋圣”,是媒体舆论领衔的民间说法,而且仅仅是日本的部分民间说法,没有任何权威性,答主也从没听任何圈内人士认可过这种说法。当初我在写介绍聂老的回答说“聂卫平是当代中国唯一的棋圣”时,就有人在评论区发挥想象力,指责我“将吴老开除出中国”。咱们不谈争议,只从专业角度来说,由于不符合相应条件,所以吴老也压根就不是现代职业围棋界所称的“棋圣”。而职业围棋界一般公认,吴老在围棋界的地位,高于一般的棋圣。如果说“棋圣”等日本七大头衔的保有者像是武侠小说中各大门派的掌门人,而享有终身“名誉棋圣”等称号的棋手像是独领一时风骚的武林盟主,那么吴老就像是......作者。1974年,由于日本棋院和当时第一大赛事——旧“名人战”的举办方读卖新闻社因赞助问题出现争议,日本棋院转而将“名人战”的举办权给了朝日新闻社,经过三年的利益斡旋,最终双方和解,日本棋院授予读卖新闻举办一项举办更大规模赛事的权利。这就是“棋圣战”。可能是由于“棋圣”这个词自古以来的光环,当读卖新闻要举办一个奖金和影响力也压过“名人战”的赛事时,想到的赛事命名就只有这个词了。只有“棋圣”这个词,才有可能盖过日本围棋史上至高无上的“名人”。******二.“名人”日本的“名人”,并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意指的有名的人,而是对棋界的天下第一人的尊称。1578年,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织田信长在和当时的日本围棋第一人——僧人日海对弈之后,震惊于日海的惊世棋艺,尊称其为“名人”,从此该词就象征着在日本棋界至高无上的地位。1588年,“战国三杰”中的另一人丰臣秀吉赏赐日海,并赐予其制定围棋制度的权利.1612年,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战国三杰”的最后一人)设立官办“碁所”,并邀请日海前往主持,日海改号“本因坊算砂”,前往赴任。从此,算砂(日海)成为第一代“名人”,同时也是本因坊家族的第一世。而“名人”,同时代最多只可有一人。从算砂以降,“名人碁所”在幕府的守护下,一直是日本围棋界的核心,拥有最高的权威。而历代高手,多有自立门户者,称为各大“家族”。说是家族,其实既有子息承袭,亦有纯粹的师徒,更像是家族与门派的结合体。算砂手创“本因坊家”,成为各大家族(门派)之首。不久后,算砂的弟子中村道硕手创“井上家”;算砂师父的儿子安井算哲手创“安井家”;算砂宿敌鹿盐利玄的徒弟林门入斋,在“安井家”的扶持下创立“林家”,与“安井家”共同对抗“本因坊家”。从此,“本因坊家”、“井上家”、“安井家”、“林家”四门并立,合称四大家。“碁所”规定,只有上述四大家可以有“家督”(掌门人),而四家的家督有资格竞争“名人”(九段)和“准名人”(八段)。其他家族(门派),最高者不可超过“上手”(七段)。除此之外,“服部家”、“坂口家”和“水谷家”也受到官方承认,可以领官禄。而除上述七家之外,其他家均不受官方承认,地位较低,不成气候。而由于对“名人”的争夺被限制在四大家之内,故而四大家对“名人碁所”的争夺成为日本围棋史的主流。1936年,第十世名人本因坊秀哉被迫将“本因坊”称号和“名人”称号放弃(有偿),新生的日本棋院才得以有资格使用“本因坊”和“名人”的称号来举办比赛。而由于世袭制改为头衔挑战制,这两个终身的“称号”也变成了暂时的“头衔”。事实上因种种纠葛,直到1962年,第一届“名人战”(旧)才在读卖新闻的赞助下举办,压过已有的“本因坊战”而成为棋界第一大赛事。首届比赛中,吴清源(车祸后状态大为下滑)与藤泽秀行(下图左一)、坂田荣男(下图右一)三雄并立,成为竞争棋界巅峰的第一集团。(注:以上均为三人晚年照片,首届名人战时的照片颇难寻觅)最终吴清源和坂田荣男“同归于尽”,而藤泽秀行幸运的渔翁得利,成为新时代的初代“名人”。这是“名人战”历史上著名的“双雄共倒”。此后吴清源渐渐远离一线,藤泽秀行被卷土重来的坂田荣男拉下宝座,而坂田荣男在做了两届“名人”之后又在第四届上遭遇挑战者——吴清源首徒林海峰,坂田荣男刚轻蔑的说完“不会有二十多岁的名人”就被林海峰打的落花流水,从此坂田一直遭到林的压制,再也没能拿到“名人”。而1974年到1976年间,日本棋院、读卖新闻社和朝日新闻社三方的利益纠葛,造成了旧“名人战”的终结和新“名人战”的开始,同时还引出了新的第一大赛“棋圣战”。同样,“名人战”也有着五连霸或累计夺得头衔十次即可获得晚年的“名誉名人”称号的政策,赵治勋(下图左)和小林光一(下图右)先后于1984年和1991年获得了“名誉名人”称号。无论如何,“名人”虽然曾为第一大头衔,却在“棋圣”出现之后不得不位列次席。******三.“本因坊”“本因坊”一词源自佛门,僧人日海在寂光寺任主持时,住在名为“本因坊”的塔头之中。而塔头,是高僧圆寂入塔之后,弟子与后人为了守塔而在塔旁所建的庵院。1612年日海奉德川家康之招,前往主持官方“碁所”,为了取一个新的名号,就用了自己一直所居住的塔头的名字——“本因坊”,同时改号“算砂”,成为第一世本因坊算砂。从算砂以后,300余年间,日本一共产生了十代“名人”,其中有七位都来自于本因坊家。1923年末代本因坊秀哉开始转让“本因坊”称号。而自1936年起,在日本棋院的主持下,第一届“本因坊战”开始举办,“本因坊”一词从此告别了世袭称号,成为了头衔。而在1962年“名人”头衔出现之前,“本因坊”一直是日本棋界最大的头衔。“本因坊战”同样有着和“棋圣战”、“名人战”类似的“名誉本因坊”称号。不同的是,所有夺得“本因坊”头衔的棋手,都可以将自己的名字改一个名号。而获得“名誉本因坊”的棋手还可以在自己的名号前面加上“第XXX世”的前缀。从1941年至今,获得“名誉本因坊”的有:高川格(下图左一)、坂田荣男(下图左二)、石田芳夫(下图右二)、赵治勋(下图右一)四人。其中高川格改名号为高川秀格,坂田荣男改为坂田荣寿,石田芳夫改为石田秀芳,而赵治勋因是韩裔而未曾改名。“本因坊战”历史上,最有名的事件当属“原爆之局”。日,第三届“本因坊战”中,岩本薰挑战桥本宇太郎的第二局比赛在广岛市郊举行,正好遭遇广岛原子弹爆炸。二人被气浪掀翻,但随即爬起来复盘,继续完成了对局,本局在围棋史上原本地位一般,却因为该事件而鼎鼎大名,被称为“原爆下的对局”。(注:上图,为田壮壮导演的电影《吴清源》中对这局原爆下的比赛场景的还原)在“本因坊战”的历史上,颇为引人瞩目的棋手原本为从第八届开始完成九连霸的高川格。但不幸的是,高川连霸期间恰好是吴清源巅峰时期,高川之所以能够连续夺冠,获利于吴清源因国籍等原因而造成的无法参赛。而当时每一届“本因坊战”结束之后,在位的“本因坊”可以获得一次挑战吴清源的三番棋机会,于是高川格每年夺得头衔之后,都要在“特别三番棋”中惨遭吴清源血洗。不知幸耶?不幸耶?很多年之后,赵治勋从1990年到1999年完成了“本因坊战”十连霸的伟业,超过了高川格的记录,然而由于此时日本棋坛的竞争激烈程度已然不如往昔,所以“第二十五世本因坊治勋”的名号反而没有给棋界留下如当年高川秀格那般的震撼记忆。1962年“名人战”(旧)得以成行,原本为棋界第一大赛的“本因坊战”立刻退居次席。而1976年“棋圣战”问世之后,“本因坊战”的影响力和奖金排名再次下降,从此定格在七大头衔中的第三位。******四.“王座”、“天元”、“碁圣”、“十段”四个小头衔的名号,相对来说不如三大头衔的名号的来历大。同样的,四个头衔也可以转为“名誉XX”的称号,只要你达成五连霸,或者累计夺得头衔十次。迄今为止,享有“名誉王座”称号的,仅有曾八连霸、生涯十一夺头衔的加藤正夫(下图左一);享有“名誉天元”称号的,仅有林海峰(下图左二);享有“名誉碁圣”称号的,仅有大竹英雄(下图右二)和小林光一(下图右一);而暂时还未产生获得“名誉十段”称号的棋手。“碁圣”一词其实与“棋圣”相通,因“碁”字原本就是“棋”的繁体字,日语中也使用的更多,因为两个头衔共用一词会产生误解,故而大头衔战“棋圣战”使用简体字,而小头衔战“碁圣战”使用繁体字。“十段”这个称号非常有趣,因为大家都知道,职业围棋段位以九段封顶,突然冒出来一个十段,不了解的人还以为是这位棋手超乎寻常的厉害呢。其实“十段”并不是指段位,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头衔名称。当今日本和韩国都有此头衔战,而中国没有。有个好玩的段子。曾经在围棋话题下的某个热门答案中,答主提到了“桥本昌二十段”(当时桥本昌二有“十段”的头衔),评论区有人惊到:“桥本昌是谁?!都二十段了?!”......此事在知乎围棋群内,成为了一时倾倒众生的笑话。有群友说到:“淡路修三怎么没拿过‘十段’,不然就是淡路修‘三十段’了!”我弱弱的接了一句:“韩国还有个棋手叫李映九......”******日本的七大头衔,在日本围棋独领世界风骚的时代,曾是世界棋坛的巅峰所在。但上世纪90年代世界棋战时代全面展开以后,随着韩国的崛起和日本的衰落,七大头衔在世界棋坛的存在感越来越弱。2013年,日本的“金童”井山裕太(下图)同时手握“棋圣”、“本因坊”、“王座”、“天元”、“碁圣”、“十段”六大头衔,在日本棋坛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一人顶六衔的记录。然而,鉴于无论他在世界棋坛的地位还是在在世界比赛中的成绩,都远不能和他那些走在世界巅峰的前辈们相比,故而这记录也在世界棋坛毫无影响力,更像是一个花絮。随着世界棋战的成熟,头衔战的辉煌日渐成为了历史。而在大家不断惊叹日本七大头衔战的奖金之高时,其实世界比赛的冠军奖金已经悄然逼近了日本的七大头衔。就在可见的将来,世界比赛的奖金额度势必快速超越日本头衔战。而头衔战奖金甲天下的时代结束后,其也将走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头衔,不再是巅峰了。未来的世界,是世界冠军的。
旧日本围棋界(20世纪30年代及以前):名人是棋界老大,拥有各种特权;本因坊是围棋世家,也是其家主的称号。近代日本曾有四大世家,最后在19世纪由本因坊家一统浆糊。于是本因坊和名人常集于本因坊家家主一身。&br&当代日本围棋界:以上诸头衔均为某一项赛事(称“头衔战”)冠军得主的荣誉称号。日本棋界一般以奖金额度确定各头衔的座次。百度了一下,2011年,七大头衔战冠军奖金如下(单位:万日元):&br&棋圣(4500),名人(3700),本因坊(3200);以上为所谓“三大头衔”。&br&十段(1450),王座(1400),天元(1350),碁圣(750);以上合称“七大头衔”。&br&&br&当代中国围棋界:有棋圣、名人、天元等三项头衔战。然而这些头衔的意义并没有得到重视,所以也就无所谓孰高孰低了。 另外韩国也有对应的部分棋战,但是对头衔的重视程度也和中国差不多。
旧日本围棋界(20世纪30年代及以前):名人是棋界老大,拥有各种特权;本因坊是围棋世家,也是其家主的称号。近代日本曾有四大世家,最后在19世纪由本因坊家一统浆糊。于是本因坊和名人常集于本因坊家家主一身。 当代日本围棋界:以上诸头衔均为某一项赛事…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雕翎不腐,鼎镬不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某单位举办围棋联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