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例子都是经过科学家证实地球是监狱实验证实的还有一些不系统的实例 分析说明文作用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练习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说明文答题技巧及练习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说​明​文​答​题​技​巧​及​练​习​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说明文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说明文阅读试题 说明文阅读练习 说明文阅读相关知识点 初中语文试题 第132页 满分5_满分网
当前位置: >
> 说明文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简单
火星上奇妙的石柱(8分)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科学家表示,火星上古老的熔岩流呈现与众不同的被毁断裂特征,表明洪水间或淹没过火星的部分地面。科学家研究大量先前的发现也得出同样的结论。这是美国地质勘测局的地球物理学家莫西·米拉卓和美国宇航局火星勘察轨道器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HiRISE)照相机小组共同发现的,他们将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地质学》杂志上。科学家表示,这种被毁断裂特征叫“柱状节理”,这是首次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上被发现。那么什么是柱状节理?我们知道耸立在海边的所有岩石群统称为丛石。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波浪和海风的影响形成的多面的岩石柱,能使人感觉到天的神秘。其实,组成丛石的岩石在地形学上相当于柱状节理,即熔岩冷凝时收缩形成很好的节理(缝)。比如,流动性强的熔岩流冷却时形成的节理比较规则。冷却过程中熔岩的表面通常收缩形成一些中心点,连接这些点的线中央又形成向两侧各成直角的缝。收缩的中心点如果分布均匀,各个方向的缝相结合构成六角形的形态。而且这些缝(节理)如果发育比较理想,那么它把熔岩分离成无数个六角形的石柱。这样的节理就叫柱状节理。被这些节理分离形成的石柱,根据熔岩的厚度和冷却速度可达高达数十米,长达数十里的规模。米拉卓说,这种石柱的特征能帮助科学家了解火星上的水在地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科学家发现,火星石柱直径大约1米,高约30米,这可以从陨坑倾斜的内壁上看出来。“HiRISE照相机正好具备清晰拍摄这种石柱的能力,如果照相机以正确的方向对准这些石柱,就能清晰地拍到它们。”当陨坑形成时,其壁上的岩石就会向后倾斜,指向天空,从而可以容易辨认出来。在火星上发现,有石柱的陨坑所在的区域有大规模火山爆发的历史。米拉卓表示,陨坑壁上观察到的多层柱状节理表明火星熔岩是被洪水周期性淹没导致熔岩快速冷却形成的。他们估计此洪水泛滥的周期持续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相比之下,在地球上,柱状节理普遍存在。比如,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岩石中就有。这为研究火星上的柱状节理提供了一个参照。表明火星地面曾被洪水淹没过的其他地质特征还包括一些峡谷,模型研究表明一些地区至少被淹没过一万年。科学家称,火星凯希谷曾遭遇过不同规模的洪水冲袭。一些来势凶猛的洪水甚至可能淹没了谷地的最高处,而小洪水只在河道中奔腾下泻,并不断使河床加深。1.根据文章内容,给“柱状节理”下一个定义。(2分)“柱状节理”就是
 2.“科学家发现,火星石柱直径大约1米,高约30米,这可以从陨坑倾斜的内壁上看出来”一句中加点的“大约”可以删去吗?为什么?(2分)3.下列不属于柱状节理一项是(
)(2分)A.耸立在海边的,由于波浪和海风的影响形成的多面的岩石柱。B.地球上,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岩石。C.火星上,流动性强的熔岩流冷却时形成的规则的缝。D.火星上,陨坑壁上观察到的多层柱状的节理。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A.科学家表示,火星上古老的熔岩流呈现与众不同的被毁断裂特征表明洪水间或淹没过火星的地面。B.被这些节理分离形成的石柱,根据熔岩的厚度和冷却速度可达高达数十米,长达数十里的规模。C.美国宇航局火星勘察轨道器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HiRISE)照相机小组发现这种石柱似的特征能帮助科学家了解火星上的水在地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D.火星上发现有石柱的陨坑所在的区域有大规模火山爆发的历史,这种柱状节理是火星独有的地理地貌。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简单
【科技院】阅读《高科技污染》,回答文后题目。(7分)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简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近十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0分之一。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2分)A.高科技污染仅指高科技垃圾造成的污染。B.高科技垃圾分布于太空的各个角落。C.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虽然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危害却很大。D.对高科技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有很大困难,堆置对环境保护不利,因此,人类始终束手无策。2.下面对全文内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高科技污染。B.文章开头就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了什么是高科技污染,并概说了它的类别、污染到的范围。C.从全文的角度看,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每一类又举了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D.纵观全文,可以看出高科技污染只有处理难度大,污染严重这两个特点。3.防治高科技污染是每个人都应关心的问题,请你针对文章中所提到的高科技污染的某一种类,通过想象,提出一种防治的设想。(3分)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简单
阅读《灯光是一种毒品》,完成小题。(16分)灯光是一种毒品艾先立
①日,人类的灯光第一次照亮这个世界。从此,深邃美丽的夜空便渐行渐远。如今,我们的地球在太空中就像游乐园一样,光点密集,熠熠生辉,尤其欧洲和美国夜空。人工光的亮度正以每年5%一l0%的比率增长。
②这眩目的明亮,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生物依靠星辰和月亮的微光辩别方向,而人工光的泛滥对它们形成的误导常常造成致命的伤害。据统计,每年有近一亿只禽类撞在北美洲的有光建筑上。在饰有华灯的华盛顿纪念碑下,一个半小时内就能找到500多只鸟的尸骸。明亮的灯光也会干扰蚕蛾的迁徙,使大批蚕蛾无端被困在黑暗的孤岛上,坐以待毙。“人工白昼”还致使许多昆虫被强光源周围的高温烧死。
③受影响的还有一种甲壳纲动物和轮虫。本来它们在夜间游到水面吃水藻,白天则在水下休息并躲避猎食者。街灯的强光折射到水面上,这些微小的生物一直停留在水面下。后果是,蜉蝣生物被剥夺了营养来源,以此为生的鱼虾大量减少;幸存的水藻却快速疯长,破坏了其他水生物的生长环境,使清澈的水质受到污染。可见,人工光的泛滥会影响食物链彼此依存的正常关系。
④更糟糕的是,西雅图市弗莱德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夜间工作的妇女比非夜间工作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高出60%;上夜班的年头越多,夜班时间越长,接触的光线强度越高,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其他的研究还表明,照在视网膜上的灯光,即使在睡眠期间,也会减少褪黑激素的生成,而褪黑激素能帮助调节昼夜节律,还具有抗氧化的功能。神经内分泌学家鲁塞尔·雷特说:“灯光是一种毒品。滥用灯光。就是在危害健康。”
⑤研究光污染的科学家们一致认为,社会应该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光污染的程度。他们建议对固定照明设施进行遮盖,并将散射光的圆灯换成不散射光的平底灯,让灯光照向需要照射的地方。而不是过路人的眼睛和居民的窗户……阿尔瓦勒兹说:“装饰性灯光应该像高明画家的画笔,要画龙点眼的突出细节,而不应该像粉刷匠手里的刷子,均匀地细密的刷满整个建筑物。”【相关链接】某市将通过灯光建设,构筑几大主题景观体系,以展示该市作为现代国际大都市繁华的恢弘气势。景观一,由中心城区1000余条纵横交错的路灯廊道构成的“霞光干道”夜景景观。景观二,由百余栋公共建筑“里光外透”和200栋15层以上高层建筑灯光构成的“都市辉煌”夜景景观。景观三,由18片居住小区的甬路灯光、楼道灯光、楼门灯光、楼名灯光、标识灯光和绿化小品等装饰性灯光构成的万家灯火夜景景观。1.阅读选文,概括列出人工光有哪些危害?(3分)2.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3.结合上下文,指出文章第③节画线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作用。(3分)在饰有华灯的华盛顿纪念碑下,一个半小时内就能找到500多只鸟的尸骸。4.文章第⑤段介绍了科学家们提出的降低光污染的建议,请你再提出两条降低光污染程度的建议。(2分)5.阅读“相关链接”,联系全文,就该市夜景工程的利与弊说说你的看法。 (4分)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超级发动机让汽车更省油全世界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考虑到温室气体排放的严峻形势,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努力寻求更好的汽车动力源,包括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等。虽然这些技术及其它替代方案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从近期来看,由于内燃机仍处于汽车动力的绝对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内燃机效率仍是降低石化燃料消耗的最重要途径。
庆幸的是,现在有很多技术能够提高内燃机的效率。更好地控制燃烧室中油气混合的比例、控制汽油在其中的点火方式,或者控制利用这些能量的机械装置,可以使传统内燃机达到与油电混合动力发动机相当的效率水平。
内燃机被广泛用作汽车、卡车、摩托车和摩托艇等交通工具的动力源。它最大的优点在于,使用的燃料(汽油)相对来说储量丰富、价格便宜且能量密度较大,而最大的缺点是效率一般。目前效率最高的车用汽油机的效率值只有20%-25%,即燃烧汽油产生的能量中只有20%-25%用以驱动汽车前进。柴油机和油电混合动力的效率较高,能达到25%-35%,但成本也相对昂贵。氢燃料电池车,可以将氢气能量的60%转化为动力。
尽管内燃机技术已经发展很多年,但还是有许多地方可以继续改进。最近美国环保局的研究显示,从1987年到2006年,美国汽车发动机的效率大约每年提升1.4%,这些提升主要通过提高燃烧效率和热效率、降低机械摩擦损失和附件消耗等手段来实现。
一些即将施行的法规将确保未来汽车动力效率的提升主要用于提高汽车实际的燃油经济性。2008年起,中国出台了相应法规,分阶段对不同排量的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作出规定。美国环保局正在制定汽车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美国交通部已经完成了更严格的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标准。这两个机构必须在日之前推出一个综合两方面要求的最终标准。
由于竞争激烈,汽车制造商不会过多报道他们未来将使用的技术的成本和收益,但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局在2008 年对众多技术策略进行了评价。不同技术常会获得重复收益,综合应用这些技术获得的收益会少于它们的累积收益。
这种方法意味着,汽车公司将不再为了“达标”而大量制造小型轿车,因为新标准对各种车型进行了综合考虑,目的是要汽车公司设计出能效更高而二氧化碳排放量更低的产品。新标准的实施并不是鼓励或者限制某一种车型,而是为了使所有车型都能尽可能提高能效,真正做到经济节油,并且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摘编自《环球科学》2012年第3期)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虽然这些技术及其它替代方案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②这种方法意味着,汽车公司将不再为了“达标”而大量制造小型轿车。2.第二段说,“现在有很多技术能够提高内燃机的效率。”具体指哪些技术?请概括回答。(3分)3.从全文来看,为了“让汽车更省油”,人们做了哪些努力?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4.下列判断都是错误的。请指出其错误所在,并简述理由。(4分)内燃机具有燃料储量丰富、价格便宜且能量密度大、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②省油新标准的实施主要是为了限制某些车型的开发和使用。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简单
①你见过一个能炒一盘菜的巨型青椒吗你尝过长米、重克的特大黄瓜吗?你听说过一亩地能产一吨优质稻谷吗这些农作物并非神话而是事实,它们的种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经过太空之旅后而变得神奇无比。到太空中去培育更多更好的良种成为人类的新希望。空间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的这一希望奠定了基础。?②在太空,物体的重量只有地面的百万分之一,被称为微重力状态,生物极易发生遗传变异,对细胞、蛋白质、微生物的培养十分有利。太空还剥去了大气层的“外衣”,太阳光辐射比地面强得多,宇宙高能重粒子极其丰富,将使种子、微生物等细胞中的遗传密码发生有益突变,产生新物种。另外太空环境近似真空,没有污染。专家们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感觉不到的这些环境条件,为发展新材料、新物种、新医药等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所和生产基地。在太空环境里,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要比地面快成千上万倍。③率先提出空间植物和微生物变异理论的美、俄科学家,多年来却与航天育种这一领域失之交臂,捷足先登的是“太空俱乐部”的后来者——中国。?④我国返回式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为空间育种和生物学科研提供了契机。早在年,王大珩教授就提出运用航天搭载进行生物科学研究的建议。年我国首次利用卫星进行了植物种子和微生物材料的搭载试验,它拉开了我国航天育种研究的序幕。?⑤十多年来,我国先后在颗卫星和两艘宇宙飞船上搭载了多种植物、微生物等,培育出一批生物新品种、新品系、新种源。我国的空间育种成果赢得了世界的赞誉,美、俄、保加利亚等国科学家们纷纷表示了要求合作的愿望。?⑥年月,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精选处理的杂交水稻种子被放入返回式卫星,在太空中“修炼”了天后返回地球。这些种子在海南繁育基地种植了株。经实验分析发现,一些水稻发生了高频率的变异,个别植株的性状分离变异率高达%,比用射线辐射变异率高倍,比自然变异率高数万倍。如今这批航天水稻已经进入第六代,形成了新品种,单季亩产达到公斤。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空间育种的总种植面积已超过万亩。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2.第②段划线的“这些环境条件”具体指哪些?(2分)3.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④~⑦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2分)4.文章开头划线的部分如果去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5.说说画线句中使用什么说明方法?使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4分)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简单
①古老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玩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筝同样在为人类作贡献!②风筝又名纸鸢(一种凶猛的鸟)、纸鹞(yào雀鹰),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有一块说明牌上也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③风筝的发明,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示:1749年,美国一位名叫威尔逊的天文学家,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空中试验仪。他用6只风筝将天文仪器吊到700多米的高空中进行科学试验,第一次测到了大气的温度,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数据,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用风筝挂上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时,把风筝送上天,引来雷电,从而证明了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避雷针也由此发明。1804年,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用两只风筝作机翼,研制出了一架5英尺的滑翔机。1894年,英国科学家设计了一只供战场观察的军用风筝,其作用犹如当今的卫星电视转播……④最近,科学家提出了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据估计,风筝风力发电机获得每千度电的成本仅有1.5欧元。而欧洲国家每千度电的发电成本平均为43欧元,风筝风力发电机的成本仅是后者的三十分之一。⑤据报道,俄罗斯物理学家在这方面作过探索。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而牵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假如风筝所在高度的风力不足的话,人们还可以放松绳索使风筝升高。意大利科研人员计划建造发电能力在几兆千瓦范围的大型设备,并在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模拟计算。设想的风筝发电装置,在风力作用下能够带动固定在地面的旋转木马式的转盘,转盘在磁场中旋转而产生电能。这种风筝重量轻,抵抗力超强,可升至2000米的高空。一个直径1000米的巨轮便可以提供250兆瓦的发电能力。这将是第一台发电能力和常规电站不相上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⑥此外,科学家还设计建造家用式的高空风力发电设备。房主可以把这样的设备安装在自家房顶上,或许还可以替代太阳能电池。这些小型风筝梯子只需100米或者200米高,就可以足够为一户人家提供几千瓦的电力。⑦当今,风筝在科学试验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利用风筝作海洋救生工具;利用风筝牵引船只;利用风筝传递信件;在风筝上安装无线控制照相机,进行空中摄影;在风筝上安装喷水器,喷洒悬崖上的植物……这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1.概括。本文第④~⑥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理解。细读本文,说说风筝发电与常规电站发电相比有哪两大优势?3.品读。第⑤段除了使用列数字的方法外,还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举例分析其作用?4.拓展。风筝最早发源于中国,风筝的发明成为中国人的一大骄傲。请发挥你的想象,进行一次创新之举,设想出将风筝运用于生产、生活、科研等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方法(文中提到的除外,文字要简洁)。5.应用。风筝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试着写一首赞美风筝的诗歌,形式不限,四句即可。示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简单
现代文阅读。(10分)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分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千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亿年前,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你看,月亮岂不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造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1.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2.文章对“月亮的起源”提出了三种推测性学说。请根据文中提供的天文学信息,分别做出解释。(3分)⑴ “俘获说”(地球的妻子):                                 
   ⑵ “同源说”(地球的姐妹):                                    
  ⑶ “分裂说”(地球的女儿):                                     
 3.对文章中说明的“俘获说”、“同源说”、“分裂说”三种学说,你最认可的是哪种学说?请简要说说理由。(2分)4.语言风趣又不失准确,是本篇说明文的突出特点。请你选择一个方面举例说明。(3分)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简单
消声混凝土“吞食”公路噪音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公路噪声已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日,对公路两旁的居民来说,有了好消息:在距离德国一座立交桥约1公里的地方,交通噪音明显降低。原因在于,这一带的公路铺的是“开孔型沥青”,具有消声功能,可以“吞食”车轮滚动时发出的声响。
“开孔型沥青”之所以可以降低噪音,是因为用它铺设的公路表面有许多微小的孔隙,可以“吞食”车轮滚动时发出的声响。德国联邦交通局声学专家巴托洛梅乌斯说,这一技术是利用了声学上所谓的“排气效应”。当轮胎在路面上滚动时,会排挤与路面接触点上的空气,发出声响。而如果路面上有许多半露出来的孔隙,那么“排气效应”就不再发生,这样就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了。但这种名为“OPA”的“开孔型沥青”的缺点是,这种路面经过一段时间车轮碾压后会变形,路面的孔隙会封塞,从而影响消声特性。长久下去,公路上的噪音又会重新变大,差不多8年之后,它就和常规的沥青公路没有什么区别了。
现在,德国联邦交通局的科研人员们正在开发两种更为“结实”的“消声混凝土”,原理与“开孔型沥青”相同,均利用微小孔隙达到消声效果。这两种“消声混凝土”:第一种可称为“空隙型混凝土”,第二种可称为“细槽型混凝土”。
 “空隙型混凝土”利用的原理和“开孔型沥青”相似,也是利用微小的孔隙。在浇铸这种混凝土时,不使用颗粒小于4毫米的沙子和粉尘等,也就是说,这种路面是由小石子组成的,而石子和石子之间有许多空隙。研究人员称,“空隙型混凝土”的情况会怎样,现在还不清楚,希望混凝土的脏污程度不会像沥青那么厉害。沥青里含有强粘结剂,是用来粘结石子的,但这种粘结剂会使灰尘和脏物也被牢牢地粘在上面。而“空隙型混凝土”不像沥青那样有粘结剂,所以它的使用期限会比“开孔型沥青”更长。  目前,科学家们对另外一种减噪音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已经很有把握了,那就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水洗混凝土——“细槽型混凝土”。“细槽型混凝土”的具体生产过程是这样的:先做出普通的水洗混凝土路面,然后再用刷子刷它的表面,把上面的添加物刷掉。这样处理之后,便会出现一个平整的路面,没有很明显的上下起伏,或者是坑坑洼洼。随后,修路工人再在这样的表面上纵向铣出一道道的细槽。这些细槽的作用是,车轮滚压过来的时候,空气可以流进去;车轮滚走以后,空气又可以被放出来。这样,生成噪音的“排气效应”便会有所缓解。此外,这种混凝土的造价要低于“空隙型混凝土”,也更容易铺设。  控制噪声还需要综合治理。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张建平认为,从理论上说德国的实验为减低交通噪声提供了新的途径。我国也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但同时,面对日益严重的噪声问题,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
①差不多8年之后,它就和常规的沥青公路没有什么区别了。
②从理论上说德国的实验为减低交通噪声提供了新的途径。 2.消声混凝土能“吞食”公路噪音,概述其消声原理。(3分)3.本文同时写“开孔型沥青”、“空隙型混凝土”、“细槽型混凝土”,其说明作用是什么?简要回答(3分)4.文中两种消声混凝土哪一种更有发展前途?为什么?简述理由。(4分)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简单
碳捕捉和封存技术①节能减排,走低碳发展道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佳方案。因此,如何减排二氧化碳的新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其中碳捕捉和封存技术开始成为一个热点话题。②为了避免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可以首先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进行碳捕捉。琼·吉宾斯博士说:“碳捕捉首先是通过金属片‘清洗’发电厂排放出的尾气,把二氧化碳‘捕捉’下来;接着是让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一个加热塔的蒸汽加热,得到更纯的二氧化碳;最后是将气体通过压缩塔,得到方便运输的压缩二氧化碳。通常,捕捉一吨碳的成本约60美元。但在中国,我预计成本可能降至40美元/ 吨。”中国华能集团的蒋敏华表示,公司将于今年在上海启动第二个碳捕捉示范项目,每年捕捉10万吨二氧化碳,然而高昂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进程。③碳捕捉后,将捕捉下来的碳,用一定的方法埋入地底或海洋,封存起来,进行碳封存。据了解,目前二氧化碳的封存技术分为“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两种。适合封存二氧化碳的地质结构包括油田、气田、咸水层、无法开采的煤矿等。据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性质稳定,若地质封存点经过谨慎选择、设计与管理,注入其中的二氧化碳99%可封存上千年。④但是,现在科学家们还无法保证封存的二氧化碳不会泄露出来。所以,封存二氧化碳,最主要的是要有大片的空地,这样才可能把二氧化碳存储在地下。另外,一定要进行地质勘探,不能封存在地震多发地带,万一发生大地震,二氧化碳泄露出来会造成极大的危害。⑤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调查,全球油田中大概可供9300多亿吨的二氧化碳埋藏,这相当于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的45%。据预计,“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应用能够把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20% 至40%。⑥除了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还可以实现一定的商业价值。被捕获的碳可以用于石油开采、冶炼厂,甚至汽车业。在全球范围内,最早成功实现“碳捕捉与封存”试点项目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证实,在油田里灌入二氧化碳,可以使得石油的采收率提高40-45%。⑦碳捕捉和封存技术仅仅是一种储存以避免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的技术手段,它并不是控制二氧化碳的最佳途径。现在人们要做的,关键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利用生物质跟煤混合燃烧,这样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降低10%至20%。目前来看,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是增加燃烧效率,还可用混合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1.根据文意解释,什么是“碳捕捉和封存技术”? (3分)2.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①文中引用琼·吉宾斯博士的话,是为了具体说明碳捕捉技术的流程,以及这一技术简单可行,价廉物美。②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二氧化碳之多,为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前景。3.从文中看,采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哪些好处与不足?(4分)4.在目前状况下,你觉得一个国家应该怎样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请结合文意,分点概括回答。(3分)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2分)堰塞湖:不期而至的湖泊①史载:l933年2月25日四川茂县叠溪地区突然发生里氏7.5级地震,顷刻间,叠溪四周峰塌坡裂,岷江三处水流受阻,水位疾升300余米,形成11个海子。其后,一个海子突然决口,沿岸村寨全被吞噬。这里的“海子”就是堰塞湖。②堰塞湖是河道因山崩、地震、滑坡、冰碛(qì)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藏东南峡谷地区八宿县的然乌错(“错”,藏语“湖”的意思)是暴雨引起山崩堵塞河谷形成的堰塞湖,波密县的古乡错是冰川泥石流堵塞而形成的堰塞湖,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和镜泊湖都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熔岩堰塞湖。最新的堰塞湖则是日汶川大地震中形成的。③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就是由许多堰塞湖所构成的,这种地质地貌也是历史上的无数次地震自然形成的。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给人类带来了婀娜多姿的自然美景,也带来了难以预料的灾难。稳定的堰塞湖对人类一般不会构成威胁,而不稳定的堰塞湖则后患无穷。这是因为堰塞湖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水深几乎都在百米以上,加之堰塞湖的堵塞物会因冲刷、侵蚀、溶解而崩塌。一旦崩塌,高悬的湖水就会奔腾而下,不要说洪水会将下游淹没,就是在水流到达之前的空气压缩波就足以将所有的建筑物摧毁。④历史上很多堰塞湖形成后是要溃决的。堰塞湖的溃坝分为瞬时全溃、瞬时部分溃决、逐步溃决三种。相对来说,瞬时全溃危险性最大,而逐步溃决危险性最小。因此,准确判断堰塞湖的性质非常重要。如果堆积体以石灰岩为主则相对比较稳定,而以松散土为主相对容易溃决。只有在第一时间去堰塞湖现场,才能较准确地了解堆积体的情况,但往往产生堰塞湖的地方都是徒步难以到达现场的。运用我国开发的三维电子江河与遥感等先进技术,对堰塞湖形成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大体测定堆积体的体积、水体体积、汇流面积、可能溃坝的最大洪量及影响范围等。在此基础上,实施控制性泄洪。另外,在排险的同时,还必须及时利用遥感等多种手段进行监测和预警,开展堰塞湖风险评估分析,预测堰塞湖渍决时间及泛滥范围,从而制定下游危险区的临灾预案。 1.第一段叙述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2.第二、三两段都举了堰塞湖的例子,请分别说说这两处举例的各自的用处。(3分)3.说说下面这句话中划线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运用我国开发的三维电子江河与遥感等先进技术,对堰塞湖形成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大体测定堆积体的体积、水体体积、汇流面积、可能溃坝的最大洪量及影响范围等。4.阅读第四段,说说如何减轻堰塞湖带来的灾害,请分点概述。(4分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说明文500百字以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