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的统招的新生怎样选第二银川会计专业统招

西南大学转系难吗?怎样转?_百度知道
西南大学转系难吗?怎样转?
提问者采纳
第一步先准备转专业,第二步再选择个专业读双学位,依此作为考研方向。如果拿出复读的精神来拼搏大一基础课(英语和数学),就一定能转专业成功。转专业国家允许,并成为大学教务部门大一第二学期的定期工作。主要是大一最后考试,大一学习的都是基础课,比较通用,不过千万别挂科,只要你不跨批次和专业即可。至于难以问题与想去的专业人数有关,总体控制5%。如果想开学时就转,最好早去学校,联系看能否找到愿意和你对换专业的,那样2人到教务处重新注册登记一下,各自报到就可了。现就转专业答复一下: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大学生进校后,符合条件的可转专业。(一)在校本科生在完成大学一年级课程,进入二年级之前,理由充足者可以申请转专业。充足的理由包括:1、在某一学科方面确有特长的学生。2、因为身体健康原因,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者;3、通过转专业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成材,且参加学校的选拔,选拔合格者(多数都用这一条)。(二)不具备条件者不能申请转专业。条件包括:1、新生入学未满一年者;2、二年级及以上者;3、各类委培,代培生未经委托单位同意转专业者;4、艺术类、体育类考生,跨文、理科类别转专业者;5、跨高考录取批次转专业者;6、已办理试读手续者;7、曾转专业或转学者;8、专科升入本科者。(三)转专业申请时间和申办程序:1、学生转专业每学年集中审批一次,申请时间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的最后两周。2、教务处于每学年第二学期末,根据转入专业的办学条件,分文、理科向全校公布转入专业的接受名额。3、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原则上参加选拔后各专业转出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所在专业当年招生数的3-5%,转入人数不得超过转入专业当年招生数的3-5%。4、学生本人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并填写《转专业申请表》,由学院审核同意后统一报教务处。5、经教务处审核通过并办理相关手续后,申请人(不包括满足转专业条件第1、2条者)于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前参加教务处组织的文、理科选拔考试。考试内容:理科为数学、英语。文科为英语,有的大学再加政治,有的加考计算机。到学校自己就知道以往都靠什么课程了。测试成绩按文、理科分别排序,并根据排序的结果由申请人依次挑选自己要求转入的专业。(四)转专业的学籍管理:1、学生转入新的专业,原则上按照入学时的年级所适用的学籍管理细则进行管理。2、学生转入新的专业后,必须完成转入专业的教学计划方可毕业和获得学士学位。 主要是大一最后考试。只要你不跨批次和专业即可。只要早作计划就能实现。现就转专业答复一下: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大学生进校后,符合条件的可转专业。(一)在校本科生在完成大学一年级课程,进入二年级之前,理由充足者可以申请转专业。充足的理由包括:1、在某一学科方面确有特长的学生。2、因为身体健康原因,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者;3、通过转专业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成材,且参加学校的选拔,选拔合格者(多数都用这一条)。(二)不具备条件者不能申请转专业。条件包括:1、新生入学未满一年者;2、二年级及以上者;3、各类委培,代培生未经委托单位同意转专业者;4、艺术类、体育类考生,跨文、理科类别转专业者;5、跨高考录取批次转专业者;6、已办理试读手续者;7、曾转专业或转学者;8、专科升入本科者。(三)转专业申请时间和申办程序:1、学生转专业每学年集中审批一次,申请时间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的最后两周。2、教务处于每学年第二学期末,根据转入专业的办学条件,分文、理科向全校公布转入专业的接受名额。3、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原则上参加选拔后各专业转出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所在专业当年招生数的3-5%,转入人数不得超过转入专业当年招生数的3-5%。4、学生本人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并填写《转专业申请表》,由学院审核同意后统一报教务处。5、经教务处审核通过并办理相关手续后,申请人(不包括满足转专业条件第1、2条者)于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前参加教务处组织的文、理科选拔考试。考试内容:理科为数学、英语。文科为英语,有的大学再加政治,有的加考计算机。到学校自己就知道以往都靠什么课程了。测试成绩按文、理科分别排序,并根据排序的结果由申请人依次挑选自己要求转入的专业。(四)转专业的学籍管理:1、学生转入新的专业,原则上按照入学时的年级所适用的学籍管理细则进行管理。2、学生转入新的专业后,必须完成转入专业的教学计划方可毕业和获得学士学位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西南大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所在地:重庆市
学校类型:综合
办学性质:公办;
通讯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联系电话:023- 邮编:400715
招生办咨询电话:023―
择校关键词:
普通专业平均学费 :
元/生/学年
文史类普通专业平均学费 :
10000元/生/学年,元/生/学年
理工类普通专业平均学费 :
4500元/生/学年,元/生/学年
录取分数线:
<span id="line_year" value="年
重点专业:
建校时间:2005年
在校人数:50000人
老师人数:0名
占地面积:9600亩
重点学科数:0个
人气指数:16618
版权所有&&江西省聚之源科技有限公司赣ICP备号-1
法律援助热线:400-
公益热线:400-
商务合作:
电子邮箱: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西南大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下,是国家“”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西南大学是一所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72所高等学校之一,教育部与农业部共建的8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家免费师范教育试点的6所高校之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部署的重点建设的4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重庆片“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牵头单位;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重庆市大学联盟的创始学校之一。
主要院系 文学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 5个
校训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硕士点 106个
创办时间 1906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综合
主要奖项 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主要奖项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管部门 教育部
学校属性 211工程
现任校长 张卫国
知名校友 袁隆平谢世杰李丹阳等
中文名 西南大学
外文名 SouthwestUniversity
博士后流动站 16个
地址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目标定位 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
办学类型:普通本科所在地: 性质类别:综合类通讯地址: 北碚区天生路2号邮政编码: 400715
办学历史悠久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院校。 西南大学成立于2005年7月,由原、原西南合并组建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发源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西南地区开中国新学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发展演变,遂成今日之西南大学。学校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等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极大的鼓舞。学科优势明显学校现有在校学生5万余人, 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1400余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文、 史、教、理、工、农、医、管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下设30个学院,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6个省部(市)级重点学科、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8个博士点、2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6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本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研究员、副研究员120余人,博士生导师19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人事部杰出专家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6人。科研成就斐然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有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拥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教育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2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8个省部(市)级重点实验室,19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版社1个,主办发行学术期刊12种。近年来,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快速提升,在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年度重大项目等高级别项目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共获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项目1500项,总经费近2亿元;获省部级科技奖17项、省部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80余项。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成果入选“2006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教育特色鲜明学校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办学宗旨,按照“注重人格塑造,突出综合培养,强化实践训练,服务社会民生”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学校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探索并实践了综合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123456”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光炯”计划和文化素质教育“雨僧”计划,设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本科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创新实践学分”;实践了“2+1”学期制改革;实施分类、分级、分流教学改革,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实施学分制,主辅修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修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在全国率先实施“支教”模式,积极探索学生海外教学实习。这些改革举措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多年来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大力弘扬“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形成了大学生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综合素质大赛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学校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94 年、1999年、2005年连续三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自1987以来,学校连续十九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基础设施完善学校占地面积641.93万平方米(9629亩),校舍面积157.9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61.6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82亿元,纸质图书资料438万余册。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不断完善,采用了先进的万兆以太网技术,搭建起基于公共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的数字化校园网络,学生联网计算机超过12000台,提高了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体育场馆及其设施配套齐全。学校各类运动场总面积达到188830平方米,现有4个400米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40个篮球场,17个排球场,129个乒乓球场,64个羽毛球场,4个游泳池,15片网球场等各类室外体育场;1个综合体育馆、1个篮球馆、1个羽毛球馆,馆内设施先进、功能完备。学校有7个学生生活园区,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设施完善;食堂菜品丰富多样,能满足不同地域学生的口味。校园环境优美学校位于重庆市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著名风景旅游区北碚。前临逶迤蜿蜒的嘉陵江,背靠重峦叠翠、温泉汩汩的缙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校园绿树成荫,百花飘香,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是国家园林绿化先进单位,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更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园地。国际交流广泛学校与、、、、、、、、中国台湾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44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正式合作与交流关系,与美国、日本、韩国、泰国、中国香港等5个国家地区的12所大学开展了联合培养学生项目,成立了“中韩教育交流与研究中心”、“加拿大交流与研究中心”,在海外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形成了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模式、新格局。毕业生就业好长期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优秀毕业生, 代代学子胸怀祖国、探求真理、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坚持“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的就业工作理念,收到了良好效果。近几年来,学校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外语水平高,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为帮助学生就业,学校设有专门的毕业生就业管理和服务机构,通过一系列系统、规范的措施来帮助和指导毕业生走向社会。如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召开供需见面会,推荐毕业生参加公务员和各类干部选拔考试等。我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畅通、选择机会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3%以上。
专业介绍专业类型专业名称专业层次专业名称专业层次农学类农学本科园艺本科植物保护本科茶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林学本科园林本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本科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动物科学本科蚕学本科本科水产养殖学本科动物生产类本科医学类药学本科药学类本科历史学类历史学本科民族学本科哲学类哲学本科工学类电气信息类本科轻工纺织食品类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本科自动化本科本科通信工程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软件工程本科网络工程本科城市规划本科土木工程本科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环境工程本科制药工程本科化工与制药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包装工程本科纺织工程本科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生物工程本科本科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本科机械类本科生物工程类本科本科教育学类本科教育学类本科科学教育本科教育学本科文学类英语本科日语本科新闻传播学类本科汉语言文学本科新闻学本科对外汉语本科法学类法学本科社会工作本科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理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物理学本科化学本科生物科学本科地理科学本科心理学本科地理科学类本科环境生态类本科应用化学本科生物技术本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地理信息系统本科材料物理本科材料化学本科环境科学本科应用心理学本科化学类本科管理学类市场营销本科公共管理类本科工商管理类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工商管理本科会计学本科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旅游管理本科电子商务本科行政管理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土地资源管理本科农林经济管理本科农村区域发展本科类本科公共管理本科经济学类经济学类本科经济学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金融学本科
第三十六条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入学须交纳学费、住宿费、书本费等费用。学校实施按学分收取学费,其标准按照重庆市物价局核定的标准执行。第三十七条免费教育师范学生入学时须参加学校组织的面试,并与学校签定《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基层就业学生,入学时须与学校签定《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培养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协议书》。第三十八条国防生新生入学须签订《国防奖学金协议书》,并接受学校和解放军驻校选培办组织的资格复审复查。复审复查合格者正式确认其国防生资格,不合格者取消其国防生资格,按教育部及学校有关招生和学生管理规定处理。第三十九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3个月内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
西南大学充分利用西南之独特自然人文资源, 经百年发展,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并以教育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为主要特色。学校校本部设有31个学院,专业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55个一级学科。学校现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7个“十二五”一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个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项目,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种博士授权点、19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校共有105个本科专业。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9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7个,18门,市级精品课程44门。学校的家蚕基因组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教育学、心理学、农学居全国先进水平,生命科学、管理科学优势明显,社会科学、文学、理学实力雄厚。
一级学科博士点:序号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林经济管理
硕士点:序号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应用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风景园林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林经济管理
音乐与舞蹈学
戏剧与舞蹈学
学位点教育博士(西南大学新增为我国15所首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使重庆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升到了博士层次,填补了重庆市博士专业学位的空白)硕士专业学位点、体育硕士、、翻译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工商管理硕士、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林业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
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西南大学共有49个学科参评,8个学科排在前10位,22个学科排在前20位,其中,心理学排在第3位。序号
艺术学理论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林经济管理
外国语言文学
戏剧与影视学
新闻传播学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
风景园林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音乐与舞蹈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国语言文学
重点学科建设
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生态学、果树学省部级重点学科“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有:31个一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立项建设一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9]序号
应用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林经济管理
音乐与舞蹈学
新闻传播学
“211工程”
“十一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1.昆虫基因组学与现代蚕丝学2.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心理学科创新建设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与教学创新研究4.面向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生态学学科建设5.山地农业特色学科创新建设6.西南民族社会发展与西南研究特色学科构建“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1.生物学与分子化学2.教育与心理学科建设3.农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1. “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 “农林实践基地项目”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重点科研平台
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培育基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综合实验大楼1.淡水生物生殖与发育重点实验室2.南方山地园艺重点实验室3.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4.认知与人格重点实验室5.发光与实时分析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蚕桑功能基因组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3.西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4.西南作物遗传改良与育种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家蚕系统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2.作物种质资源利用创新引智基地重庆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市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现有专职科研人员300余人,拥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建有重庆市北碚区国家大学科技园,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全国百强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9个国家教育部、国家农业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16个市级教学团队,11个重庆市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版社1个(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为我国百强大型出版社,十佳教育出版社),主办发行学术期刊12种。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3亿元。优良的学术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铸就了西大人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精神,推动着西南大学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社会效益显著,学术影响日益增强。学校在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年度重大项目等高级别项目中有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以家蚕基因组研究、基础心理学研究、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西南适应性实验、中学物理教学标准研制、人类时间认知研究、农作物品种选育、柑橘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建立、三峡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学校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数百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西南大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途径,带动全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有力举措。作为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机构应运而生。含弘学院,其名出自西南大学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每年选拔组建大文科类“吴宓班”和理工农科类“袁隆平班”,入选学生需具备心智健全、智力超群、体能优异、外语水平高四个条件,录取比例控制在2%以内。含弘学院坚持“厚基础、强素质、扬个性、求创新”的育人理念,实施多样化、个性化、开放式的人才培养。学校已专门设立每年30万元的含弘奖学金和含弘助学金,每年还将为含弘学院投入100万元建设经费。
学校与美、英、加、法、德、日、澳、俄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所留学生楼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先后与国外22所大学开展了联合培养学生项目,在海外设立了2所孔子学院(与泰国孔敬大学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2所孔子学院),播种华夏文明,推广汉语文化。学校立于西南所创科研成果——家蚕基因框架图谱及其系列蚕桑配套技术和人才培养成果,铺就了新时期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新型丝绸之路,使学校声誉远播欧美、日韩、东南亚。
西南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科技教育优势,通过承担科研项目、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建设任务等途径,造福桑梓,服务社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学校与西南地区不少贫困县建立了长期的县校合作关系,其中与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共建农业综合科技示范基地被誉为全国县校合作典范——"石柱模式";学校在重庆奉节县探索师范专业大学生"顶岗实习支教"经验已为教育部充分肯定,并正在西部贫困地区稳步推行。学校还与贵州贵阳、遵义、黄平,云南昭通、永德,四川万源、三台、凉山、阿坝若尔盖,广西自治区河池、宜州等县(市、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地方农业经济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探索出成功经验。学校先后建立了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西南大学科教成果推广中心,成为重庆市和西南地区农林蚕桑科技原创基地及其成果孵化与示范推广基地。
西南大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缙云山南麓,嘉陵江北岸。学校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是国家级园林绿化单位,学校占地总面积12700余亩(三大校区总面积,其中校本部面积9630亩),校园单体面积居全国高校之首。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学校各类运动场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其中5个塑胶田径运动场,3个综合类体育馆。
2005年,原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原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合二为一图书馆(19张),组建成。经过几年的发展,西南大学图书馆先后成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国务院颁发“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及重庆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西南大学文献分中心。中心图书馆建成后,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图书馆馆舍面积6.2万余平方米(在建中心图书馆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荣昌校区图书馆目前有馆舍437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500万余册,电子文献累积726万余册;磁盘阵列达到 147TB,拥有IBM机架服务器19台。藏书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其中尤以古籍善本、抗战文献资料及教育学、心理学、农业经济管理等藏书为特色,特别是抗战时期大后方出版物为海内外珍本。西南大学图书馆拥有万方、CNKI、Web of Science、Elsevier、Springer等中外文数据库80多个;拥有终端检索机、查询计算机600余台,为读者提供网上浏览、查询及光盘检索;设立了信息咨询部、特藏部及科技查新工作站,使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得到了更全面的发挥,使图书馆服务进一步向纵深深化;建立了经济管理分馆、竹园学生园区阅览室、师范教育阅览室等,扩大了图书馆传统服务的新领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统招专升本在读调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