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如何识别创业机会还有机会吗?现在还可以做吗?

现在互联网真的适合创业吗?
大家推崇的互联网现状如何,现在国内的创业者们的生存状态怎么样,希望能有业内人士说下实情。
按投票排序
其实你说的是两件事情。分开说吧……现在的互联网真的适合创业么?任何一个行业没有适合与不适合创业一说,只有适合和不适合的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的本质,是不适合创业的。大多数人,既没有执行能力,也没有战术能力。现在看的太多所谓的项目,太讲究战略了。战略铺的特别大,根本没有战术上的措施,基本的一二三步都没有想法。真正操作起来,细节上根本没有讲究,这个事情的复杂之处在于,你有特别良好的职业训练,不行,因为会特别僵化不江湖,这样在初期竞争的时候会非常吃亏;但是如果没有职业训练,也不行,根本不知道怎么带人,带团队,需要什么样子的人。说的再不客气点,连注册个体工商户如何注册,公司的经营范围都搞不清楚,就盲目的拉人做起来了。互联网已成了江湖,不是江湖中人,不明白很多事。都不说信封,肉鸡这种事情,很多产品你想抄一个都抄不好,为什么?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有一些产品的出发点和背后的故事,根本不知道当时为什么做这个产品,这个产品到底是怎么挣钱的。现在整个互联网界其实已经发展了有一段时间,很多真实的状态需要混许久才知道。这个行业的麻烦之处在于,你以为门槛很低,有一个好想法,拉一个团队就能上,其实背后的故事特别特别多。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烦有人总跟我说风口,君不见那位大哥都做到总裁级别,看准一个东西跳出来,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产品,营销,软件,硬件,后台,一拉就一把团队,再说一个风口理论,可是很多创业者一耽误就好几年。有的连续创业者根本就没想做上去,结果一不小心上市了都不知道怎么做了。尤其技术不强在每个阶段都会遇到很多麻烦,且不说产品做到最后架构特别乱,就是用户量上了一个级别,遇到攻击怎么办?别说到时候有钱找大牛这种话,大牛都是从一开始就在一起的,请来的空降最多一外包,而且明摆着不信任自己的技术,这样极容易出事。被攻击要挟呢,地推被阻挠呢,很多人想都没想好就想做,做起来就出事。君不见现在表面上看起来做的风生水起的都是有多上年关键岗位经验,或者有特别资源的。别天天说老贾,当年人家一个空得公司能做到现在,背后非人胆识和交换,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上的事。对传统行业没有敬畏,导致了必然不会沉下去了解,结果被黑了后连为什么都不知道。这就跟开餐厅不知道前场后场比一样可笑。而且,多数创业者,都没见过钱长什么样子。没见过钱的样子,融过天使之后,没有强有力的信念,极容易出岔子,这点上,国内创业者比国外创业者不单纯的多。没见过钱,从第一天就是为了钱来的,根本不是为了事来的。真的弄到了钱,甚至侥幸上市,分钱上就处大问题。可是,上市是终点么?不是,只是起点而已。其实你看多了就会发现,上市这个玩意,就跟考试一样,满足所有条件就60分及格就能上,偏偏国人最擅长的就是考试。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拿钱不是问题,拿钱怎么用,怎么分,是大问题,这个时候想好了,拿钱更不是问题了。总之,草莽一般的行业创业时候需要草莽一般的人,例如99年的互联网,但是就是这样,8848也是没做起来;一个行业发展了那么多年,也会有特别好的新公司存在,例如西海岸的Automony这样的。没有不适合的时间,只有不适合的人,可惜的是,不管在什么时间,大多数人都是不适合的。至于国内创业者的状态?听说总理去创业大街的时候,早上很多创业者被警察拦在了创业大街外面。另外,你看现在知乎一登陆,一页拉下来,40%做广告,50%自带公众账号,就10%好好答题,里面还经常推送情感的,是我关注的姿势不太对,还是到底变成了啥玩意啊……广告做的还理直气壮好像在社交网站上做广告是应该,做就做呗,有的东西写的还真不太对劲,就这样的互联网环境,不混个1年半载,你如何分辨,你现在看到的,是真,是假?
得说一下,“去中介化”是一个说法,不是说没有了中介,就像说“工业化”不是说没有了农业。约定俗成的叫法不用特意较真。————关注这个问题主要是想看看创业者当前的状态,结果没有多少人回答,只好来抛砖引玉了。当前互联网很多人简单的认为就是移动互联网,并依次得出以下结论:已经发展了五六年了,机会不那么多了,当前创业者太多了,所以,现在不见得适合创业。这个观点是很片面的。首先,当前的互联网革命并不仅仅意味着“移动”,但必须得承认,“移动”是很大一部分。当前社会中的大多数事物都是前互联网时期的产物,都基于“人不可能时时刻刻使用电脑”的假设。所有三十年以前发明的事物,它们设立之初完全不可能预料到如今人人都随身带有可联网智能设备的情况,所以这些事物都会被冲击或者颠覆。随着所有人都拥有智能设备的世界到来,科技正在渗入生活的各个层面、所有领域,一切才刚刚开始。除了智能之外,和之前的互联网区别有哪些呢?产品转服务,服务去中介,最终产生全栈式创业。产品转服务是什么意思?由提供所有权,转为提供使用权,同时单一定价转为动态定价。Netflix算,百度音乐会员算,神州租车算,各种SaaS也都算。无论是产品使用还是传统服务,都在向会员制发展,同时通常也伴随着大数据分析。举个例子,当电影院改成会员制,每月付费自由选择场次,会发生什么事呢?电影院会记录会员喜爱的电影类型、常去的戏院、习惯的座位、看电影的时间等等。拥有这些资料之后,电影院会切割场次,务求服务到最多交集的会员,如情侣、亲子、文艺青年等。然后可以对不同场次的广告做定制,还可以开发新的延伸服务。一旦转变成会员制,企业自然会去理解客户,而客户也乐意提供这些资讯,为求换得更切身的服务,双方建立了长期关系的意愿。这种模式是一种永不停歇、时时更新的营收模式,和过去产品做出来一锤定音的模式非常不同。基于会员制,又衍生出免费模式,这个对于大家而言,就更加熟悉了。什么叫去中介呢。中介很多,比如房产中介,负责连接买家与卖家。任何产业只要有超过一定数量的买家与卖家,就会有中间人。经销商、贸易商、代理商等都是中间人。中间人的价值是让供给与需求对接,提供通道、信任与方便,也因此有规模经济,催生出大型品牌。大型品牌,又孕育了全国性的广告,以及全国性的大众媒体。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规模经济,最终形成价廉物美的时代。而互联网出现改变了一切,Amazon、facebook等的出现摧毁了大众媒体对舆论的垄断,大量的电子商务平台承担建立信用的恶人,提供供应商与消费者自行对接的平台。B2B方面,更有数不清的企业自己建立网站,直接跟上游或下游产业链沟通。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以个人为主体的去中介出现了,带来了产地直销、团购、私教、自媒体、小型外包……各种渠道的阻碍都不再是问题。共享经济也就是这么来的,P2P借贷也是这么来的,众筹也是,比特币也是,海淘也是,很多都是。最后,什么叫“全栈式创业”?假设你开发了一个对特定产业有价值的新技术,过去的策略是向传统企业销售或是授权你的技术,而新的策略是自己建一个完整,端到端(end to end)的产品或服务,跳过传统企业。既然技术能够取代柜台人员,那么就可以提供一个不需要柜台的住宿服务,也不需要买地、盖旅馆,干脆只要对接房间与旅客就好了,还能获得更大的利润。这的例子就是Airbnb。全栈式创业指的是不只在技术上创新,还从头到尾掌握使用者体验的企业,也就是“非科技”的部分包括营销、生产、配送等都自己来。从订房到退房,旅客都在 Airbnb 上完成。将来旅客要再订房时,第一个想到的还是 Airbnb。旧金山的公共运输系统花了两年三百万美金,才搞清楚乘客都是由哪些站上车,而Uber,同样的资料只需要一秒钟。这便是如今科技公司正在挑战传统企业的不公平优势,其实也正是所谓的“互联网+”的概念。这个时代的来临并非简单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而是因为基础设施铺设得足够健全。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新浪,没有宽带就没有爱奇艺,没有手机就没有微信,智能手机没有GPS,也就没有Uber存在的可能。物流配送、支付手段等基础建设的成熟,才带来O2O的大量兴起。全栈式创业和过去产业链整合的区别在于,前者着重于使用者体验的程度,后者着重的是生产流程,苹果就同时包含了两者。最可能受到全程型创业挑战的领域,往往是受政策保护的产业,比如教育、金融、医疗,但也是最难以进入的领域。说到这个,就不得不冷静地看待当前的发展阶段。理论而言,技术的进步会摧枯拉朽般渗入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创业机会,很快把社会发展得像科幻般高效。但是,任何技术都逃不开社会环境的限制。打个比喻,你清点一下口袋里的东西,我想出门三件宝应该是钥匙、钱和手机。而且,很可能其他国家的人也差不多如此。现代社会营造的是:知道我们拥有的物品在哪里、能在正确时机取用它们,以及在它们的妥善照顾下有安全感。正是这些因素驱使我们挑选随身携带的物品,慢慢养成习惯,也逐渐接受无形的、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但如果把眼光放到阿富汗,就完全不是这样了。由于阿富汗的文化分布广泛,加上民众对金融和技术理解的知识程度较低(只有百分之九的阿富汗国民在金融机构有户头),从而形成矛盾:人们感受到的失窃风险是那么高,高到他们相信实体是唯一安全的形式——你看不到的东西,就不是你拥有的东西。所以直接把工资发到账户的公司,其员工一收到入帐通知就会立刻把钱领出。更糟糕的地方,塔利班把银行卡、智能手机之类的事物都认为是异教的西化工具。举上面这个例子比较极端,实际想说明的事情是任何新技术、新理念推进社会的程度会受到诸多国情民情和文化的限制,比如说airbnb在我们国家就很难发展。同样,这一次互联网产生的产业革命也会有自己的天花板,不能盲目乐观;但目前还远没有到可做之事已做完的瓶颈状态,所以抛开投资的泡沫和创业者是否过多的问题,现在依然是非常适合创业的年代。继续等大家的回答。
国人爱投资不爱消费,咋办?满足你们,全民创业即全民投资,中国经济就靠你们了。
对于80%甚至90%的人来说,从来就没有哪个时候是真正“适合”创业的。现在只是国家因为“某些原因”鼓励大众创业,并且通过媒体不停放大和宣传创业成功者的例子,让普通人产生人人都有机会的幻觉..创业和创业成功不是一个概念。后者始终是少数。
在现在这个时代,创业这件事情被人为加上了神圣光环。好像出来创业就很牛逼,创业了就能上去敲钟赚大钱,创业就是一件很有情怀的事情。说句不好听的,现在这波互联网创业就像是新世纪的大炼钢铁,只是炼出来的不是废钢。先说说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1、执行力超强,有想法很快能上手筹备的,拖延症创业那就是个笑话;2、精力旺盛的,每天熬夜还能神采奕奕的最好;3、擅长做需求分析的,找准需求非常非常重要,很多人瞎忙活了很多年的项目最后才发现根本不存在这需求;4、最最重要的还是,有资源。就算你想找个靠谱码农也需要资源。某个学生当年想做两轮平衡车,但是一来不懂原理,二来技术也不怎么样。但是这哥们是清华的,认识一个清华学长在某军工央企,他给这个学长打了电话,这个学长又给他当高层的清华学长打了一个电话。最终的结果是,这位高层派了几个工程师专门帮助他做这个项目,还帮他推广,后来做成了。如果一个二本院校的学生听到了这个故事,感觉很励志,也翘了课去创业做平衡车,他做成的概率有多大呢?其实,我们有时候都不太愿意承认,一件事情发生概率很小很小的时候,那就是不可能。人生不可能像电影一样开主角光环。很多人习惯用上帝视角来看一个个创业案例,用个人视角看自己的项目。你以为光有执行力就可以?有个好的idea就可以创业?或者有情怀?很多人告诉你的所谓的“人森经验”并不一定真的是他做成功的最本质的原因,这是个资本的时代,光有情怀有个P用!某关系不错的哥们之前在某公司工作了几年之后出来创业,做O2O项目,后来公司被BAT的某一家收购了。项目做成之后经常被请回原来的学校各种演讲,论调无非是“现在是最好的时代”、“遇见了机会要勇敢去抓住”、“创业不要怕失败”等等这些。我听说了之后开玩笑跟他说:“等你儿子长大了,看了这些,搞不好毅然决然辍学创业去了呢。”他听到后放下筷子,对我说:“他要敢这么干,我肯定打断他的腿!” 很多在互联网创业当中赚到钱的人,后来都不愿意做产品了。有的做起了投资人,有的做起了外包。真正做过产品的,才知道中间有多少坑。什么叫创业?按照大佬徐小平的说法:创业就是一生资源的总爆发。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大部分人都不适合创业。看似互联网创业门槛低有个想法拉个团队就能搞,实际上,这背后需要撬动多少资源是外面的人很难想象的。大部分离职创业的人都还不如在原来公司干下去赚得多;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满满的情怀,抱着一颗改变世界的单纯想法,折腾了两三年,回过头来什么都没捞着,以前老老实实读研工作的同学都把自己甩得很远了。跟一在某大型央企当项目经理的朋友聊,我问他为什么不创业?他说,出去创业了能调动这么多资源么?当时听了很佩服他,他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搞互联网创业的,大部分在融资前就散伙了,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死在了天使轮没过多久,活下去的要么是资金链断了公司倒闭,要么就是在资金链断掉的前一天。虽然很多属于第一种的人会很矫情地给自己贴标签说自己曾经是创业者,只不过失败了。在我看来,钱都没有融到那根本不叫创业,那只是在过家家。趁着大潮去创业的,本质上就是投机。BAT之所以是BAT,FLAG之所以是FLAG,那是因为这帮大鳄首先占据了重要的刚需,再者,在这基础上他们早已经能盈利。很多创业者骗自己说,盈利不重要,只要能留住客户。确实,很多大佬的例子误导了很多创业者。刘强东做京东可以说自己用盈利换客户、用客户换发展,但是你有他那么强么?你能保证你的项目有足够的客户粘度?除非是刚需。其次,现在投资很热是因为流动性盛宴各个机构手里有钱,投资公司急着把钱花出去,等到哪天大家手里没钱了呢。你们看看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做智能硬件的死了多少?任你当初多么疯狂,在哪哪敲钟,大潮降临的时候,再多的情怀,再多的用户,再多的估值都挡不住。
革命不分先后,创业不论早晚。不管是基于互联网的创业,还是基于传统实体业务的创业,都是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创业?因为我们看好一件事情的前景,认识到其中蕴藏着巨大商业利益和市场空间,能给我们带来超额的经济回报,能给社会创造价值,能给自己的人生做个无愧的交代。什么时候适合创业?任何时候都适合创业。我读书的时候老师说过,投资要看3-5年以后的前景,如果一个项目没有奔着五年以后的形态去做,就没有投资价值。在毕业的十年里,我因为没有这样的眼力和眼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赶在员工大买断之后进了建行,晋职渺茫;但如果同一时期我去股份行,则完全不同;赶在音像行业的尾巴上去了中凯,不得不在大衰退的第一时间离开;赶在功能手机的高峰期去了国产手机省代商,一边喊着渠道扁平化、一边从扁平化受益,却没想到去创业做零售;听信了新闻联播跑去做农业,做了才发现去早了;等自己克服了心理障碍进入民间借贷的时候,正赶上那一轮的行业大崩盘;.............我10年做了20多个行业,跳槽比翻书都快,不断眼含热泪地介入新的行业,不断的擦干眼泪摇头离开。2013年夏天的一次偶然事件,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兜里揣着医院给的那张模棱两可的诊断书,在秦岭的深山里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深夜的秦岭山风呼啸,此起彼伏的鬼哭狼嚎,我躲在车里浑身颤抖,恐惧、悔恨、咒骂、绝望、愤怒,恨极了自己的懦弱与无能。那个夜晚,我发誓再也不要随波逐流的活着。凌晨的时候,我最终决定要自己做一件事情,用我的后半生,不管多长。我轻轻的撕碎了那张纸,当做不曾看见。那天上午,我最后一次以一个员工的身份去上班。我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我现在做的事情,也没有经过所谓的深思熟虑。因为我回过头来发现,我过去所做的所有当时认为已经过时的行当,今天仍然有人坚守,仍然生机勃发。所以我觉得过多的考虑是多余的,任何行业只要你认真挖掘都存在机会,事在人为。就互联网来说,目前仍然没有错过最好的创业时机,技术的更新迭代和商业模式的进化普及,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迅速和深入。我如果说有人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就有了成熟的SaaS你会不会信?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和乡村,在大量的传统行业,互联网还只是蜻蜓点水,机会仍然很多。即使是在某些已经开发过度的领域比如社区、电商、社交、游戏领域,也仍然存在着一些细分和垂直领域的机会有待挖掘。互联网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次技术革命,是一个工具和载体,并不是一切,也不可能改变一切。遵循技术的特点去寻找能够用互联网替代原有工具和技术的领域,尽可能的利用互联网去改造、优化原有的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是就个人的经历而言,互联网创业有这样三个参考建议:能做服务不做产品。能做运营不做开发。能做C端不做B端。本来以为三条之中我只有2条是错的,后来认识了一位高人,当他讲起过去的经历,我知道我第三条也错了。最后,机会永远不会错过,如果一个项目你觉得再过半年去做就晚了,那么这个项目只适合投机,不适合创业。好的项目永远是,今年有条件今年做,明年有条件明年做,后年再去做也不觉得晚。以上。
分几个层面来说吧。第一,创业这件事永远是九死一生。失败者永远是90%以上的人。我有个朋友,前网易和糯米的产品总监,现在在做一个校园社交的项目,要说靠谱,他绝对算得上靠谱,要说努力,他们整个团队也不差,加班到半夜12点过后绝对是家常便饭。但他从出来创业,到现在前后折腾两年了,仍然处于探索期,时常都处在一种这个月我完全不知道下个月我需要做什么的状态。上次我们见面聊天,说起创业,他感叹,对于创业来说,很可能这种茫然混乱和不确定的状态才是常态。所以,如果真想创业,请一定考虑清楚,假如你连续两三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里都处于这么一种状态之中,你真的能接受么?第二,对于真正有想法、敢于折腾的创业者们而言,现在的确是最好的时代。往前推10-15年,那个时代的创业,是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气的。不夸张的讲,在那个时代要想创业,真的是一件需要动辄赌上身家性命去博一把的事。很多时候,不成功,便成仁。想要创业,你要背负上来自于家庭友人和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压力。经济上就更不用说,那个时候因为缺乏融资渠道,要想创业,你往往必须要自己做自己的投资人,投入全部的储蓄和时间,一个人挑起全部的风险和压力。那个时代的创业者们,真的是极其孤独和勇敢的一群人。因为创业失败而导致妻离子散的故事,在那个时代也真的太多太多。但如今的时代已经好了太多太多,无论是资本面、创业环境、舆论导向以及各种对于创业者和创业项目提供帮助的组织,都已经很多,用圈内某位投资人的话来说,在这个时代,一个人只要聪明、有能力、敢于折腾,他真的是可以把创业当作一种生活方式的。大不了,无非这个项目黄了,我换个方向再来一次。远远不像十多年前那个年代当时那批创业者们要背负那么多和那么巨大的压力、风险和负担。第三,关于互联网创业领域的机会和现状,一句话:机会真的一大把,但死掉的也一定是90%以上。不要只看到那些活下来的企业和项目,有机会多去找找那些已经死掉了的项目,多跟他们的人聊聊,你对这个领域的认知才会更客观更深入。最后,我也一定要重申和强调。真的不是人人都需要创业,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譬如我自己,我就不是一个一定需要去创业的人。在考虑创业之前,最好想明白,你想创业的内在动力和诉求是什么,假如只是为了博点功名挣点钱,坦白说,创业真的不是最好的方式。
作为创业ing的人,说说自己的看法。从传统行业转行而来,第一次创业做的理财社区,把初创会犯的所有错误都犯了,然后失败。目前正在第二次创业中。题主的问题,现在的互联网适合创业吗?我先对比非互联网年代说个例子。小学的时候父亲创业,在我们家乡最繁华的商业区十字路口一家老国营大楼里租了个临街的铺面,1米3左右宽的柜台,卖磁带。因为地址选得好,每天来来往往的年轻人比较多,磁带也卖得不错。但是生意范围也就仅限于上下班路上会经过这个路口,能看到这个铺面的人。再远一点,人家看不到我们,即使看到,也不愿意绕过来就为了买盘磁带了。而为了做这摊生意,提前的铺面寻找,租金沟通,每日看店,进货盘点等等,都少不得。吃个饭都和打仗似的。---------------------我是怀旧完毕分割线----------------------------创业是一种选择,每个年代都有人做出这样的选择。而今的互联网年代,对比之前的传统行业创业,由于门槛更低:很多先期的成本由铺面/装修/传统媒体广告宣传 变成了一台电脑+互联网就能搞定的事情,让条件的限制影响变得更小:你在三线城市做的一个项目,也许影响到了旧金山某位顾客的生活,而不像我家磁带店,连一个十字马路的距离都难以跨过。让好的经验更容易被传播和学习,更多人趋利避害,使用更高效的手段,等等。然而,在自由市场下,蓝海的终点都只能是红海。在风口上,猪都能飞;风口过了,鹰也必须要努力振翅才能不被淘汰。更好的初期条件,更低的门槛,只会导致一个结果,更快的竞争涌入,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你的竞争力是否能够在这样的创业环境中胜出?这才是更关键的事情。至于创业者的生存,有连续创业的,这部分人基本生活无忧,本着梦想而去。有失败后先回归打工状态,谋求下一次创业机会的。极少数成功了的,成为了故事。
每种模式的成立都有基本条件。要互联网创业先把基本条件理清楚。
从去年到今年,准确来说是从2013年到现在一直都是在创业,就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首先,对于这个时代,只要你信仰互联网,任何时候进场都不会晚,从1995年到现在,中国在互联网之下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互联网自身也被这样一群海龟,极客,投资人们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互联网的又一次大潮即将到来。对于互联网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我所说只是自己所认知的互联网,对于互联网的发展超哥也说了比较多,现在能掀起腥风血雨的 1是科技 2是新的商业模式,科技的发展已经到了指数增长的爆发期,智能穿戴设备,无线充电,克隆技术,量子力学,无人驾驶,等等近几年都会迅速发展起来,相应的这些领域需要的是高科技技术型的人才。阿里 腾讯,发展到现在,也在努力寻找更上一层楼的台阶,互联网大潮会越来越明显,至于国家政策啊,扶植啊,也是对创业的一种鼓励。但是想通过做一些传统的比如APP,网站或者只是有好想法而萌发的创业梦想,除非想法能够超前五年,要不然还是安安静静的多看书多关注互联网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好想法实在太多,而在路上在做的有实力的人也是太多,然而浮夸的人却是最最多的。看到一位知友说收到天使湾的邮件说是面谈,只是衷心的希望顺利。因为之前也见过很多投资人,投资公司的,最后还是被忽悠了。融资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要去见的经理真的只是一个小罗罗,要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一个创业者,是这个时代的勇士,不要低身下气的跟别人谈,你是为投资人赚钱的。希望谨记!还有就是钱未到账合约啊,意向书啊等等,还什么都不是,不要被自己意淫的几百万蒙住了眼睛,该去做的尽快去做好,时间不等人。投资人也是不会等你的。希望你的团队够硬!也希望那位知友能看到。毕竟年龄相仿而我也是往前多走了几步而已。希望能让你知道我的步子。言归正传,既然要创业,一个团队是最重要的,静下来把要做的都安排好,格局说小一点,行行出状元,不要畏手畏脚。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游泳一样,有一片湖,最早下水的,会游泳的已经游了很远,不会游泳的有的站在岸边,有的勇敢下水,体力好韧劲强,学习能力好的,也慢慢学会了游泳,还有那些只能被淹死。而那一片湖,适不适合游泳也是相当于小马过河。也要感谢那些教你怎么游泳的人。这是不算最好的时代,也是不算最差的时代,所以现在需要的是一些勇士去披荆斩棘。
大家都在创业,我还是安心打工比较好一点
去卖保险吧!互联网现在都用烂了。
举个自身的例子,可能比较狭隘开一个多月的淘宝店,自身执行力较差,从页面就看的出来,跳失率很高,没有竞争力好不容易有人要买,结果码不全,战术失败,就算客人好心说愿意等,十个估计有八个也会丢失从战略上说,我以后要做到多大多大,怎么转型,怎么怎么样,好像玩的挺高端其实压根就没有战术可言,战术来说,就是默认模式,走一步说一步,走不了再说,没有预见性,像我这样的,死了不知有多少,如今第一的答案给了太多的启发执行力如果再偏差一些,基本无望,找个稳定工作混日子吧天天泡知乎,果然还是能找到好答案的
适合非常适合,一是因为现在市场实在是大,二是因为热钱多,都不需要自己出钱,有人出钱让你去拼一把,这种情况在以前都不多见,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水平不那么行的都出来创业了。。。。
仅有0.6%的项目能拿到钱,比一家猎头公司的成交率还差。所以,还是那句话绝大多数人得做好自建资金池的准备。另外也怕只有残酷到这样的地步,VC才有可能获利,经纬投的这120家企业最终能够退出的估计在10%~30%之间。其中能通过IPO退出的应该不超过3~5家。所以,创业真不是好玩的游戏。
创业于我而言不存在互联网还是不是互联网,是发现了一个需求,没有人很好的满足,正好自己有意愿、有想法、有能力、有资源满足它,只是互联网是个合适的方式。褚橙是个好例子
不是互联网适合不适合,是9成9的人不适合创业,每个行业都如此。
你要是有好点子有毅力有胆识 什么时候都适合创业。你要是只是想想,什么时候都不适合创业。比如我们公司,是我正式获得的第一份工作。一家创业公司,去年11月上线的,我是今年3月开始这份工作的。在这份工作前我和同学用业余时间开过淘宝店拿到了几个钻的信用和每个月几千的稳定收入,也做过化妆师给婚纱照写真化妆修片,也做过设计助理。因为对互联网行业感兴趣所以投了这个方向的工作。所以也很感谢老大愿意用我这个在这个方向不是很有经验的小白。跑题了,回到正题我们公司现在人很少 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目前大家每天都在很努力工作,同事们之前关系也很融洽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走得不远 但是也有很多公司在我们之前倒下了我们发自内心地希望大家能一起,走得更远。互联网时代就像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要想身处这个行业
就得站稳自己不要被浪潮打翻在地就像有些答主所说,有些人的创业只是为了钱 大家也应该看到过,一些企业在上市以后因为股东利益之间的矛盾闹内讧的事情。而有些“创业者”,从融资之后就开始被钱迷惑了脚步,最后死于纷争。有些创业者,在拿到第一笔融资以后,就开始想要怎么使用和安排这笔资金进行下一步,怎么订计划,怎么推广,怎么招兵买马拥有一支好团队,怎么完善产品的核心价值……有这些想法并且去做的创业者,就算这次失败了,我相信他们也不会太差。经验来自于试错。从试错里吸取教训。再完善。我们永远在路上。各位,加油。
创业不谈几率只看结果。对于某些人来说什么时候都适合创业,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什么时候都不适合创业。当然在现在互联网时代大潮之下,创业的门槛降了又降,你能拉起三五人的团队,想出一个有搞头的点子外加忽悠到一笔启动资金,那么就去开始你的追梦旅程吧。
这是最好的时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机会的识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