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偶然还是必然然

搞艺术跟做其他事情一样,都得脚踏实地。
一定有人会问,总是有天才吧,天才行事独特,也许用不着那么累。问题是,哪有那么多的天才?而且,旁人怎么知道天才有没有用功,或者以怎样的方式用功?中国的聪明人太多了,聪明人爱偷懒,都喜欢“顿悟”而不喜欢“渐修”,最好能够“一超直入如来地”。这样一来,就误事了。
记得有位研究中国古代美术史的西方学者说过一句话:即便是第二等的人才耽于写意画,也会导致“衰败”。其中“衰败”这个词语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苏东坡是充满明星色彩的,他的一些观点往往带给后人莫大的影响。比如“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很显然,这只是“英雄欺人”之语。苏东坡其实十分用心于师法前人,从他的书迹中可以看到从“二王”、 颜、褚到徐浩、李北海、杨凝式等各家的“信息”,不过他的理念是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他在另外的场合则津津自得地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宋代的另一位“牛人”米芾也不含糊,他在讨论书法的时候说过的大话是“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元人倪瓒的名言“ 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耳”,可能就是从这里来的。然而,不要忘了,在米芾“意造”出他那风流无匹的“刷字”之前,还有个“集古字”的过程。刘熙载《艺概》云:“米元章书大段出于河南,而复善摹各体。当其刻意宗古,一时有集字讥。”试想想,什么叫“集古字”,不是天底下最笨的功夫么?而且还得顶住时人的讥笑。
“推求”“点画”,自然是很“烦”的。既然坡翁米老说书法可以“意造”,点画可以“信手”涂抹,那我不妨也学学他们,来个“放笔一戏空”,掉臂独行,多么潇洒自在?这大约是当今许多书画家的如意算盘。“宋人尚意”是书法史上的一个说法,这个“意”的内涵是什?,有了“意”以后是不是就“万事足”了?却少有人深究。绘画领域也存在同样的现象,清代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提了个疑问:“宋人谓,‘能到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
有观点认为,“宋人尚意”是导致书法法度弛坏的一个源头,但实际上宋人仍然是有传承有高度有创造的,不应该归罪于他们那些富有“煽动性”的话语。这就好比有人看了电影里的抢劫剧情,第二天就持刀上街,恐怕责任还是在自己身上。
必然与偶然,向来是艺术创作领域争论不休的一个核心话题。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据称是历史上最善于思索的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中的每根线条、每片颜色,都是长久寻思的结果。达芬奇除了考虑所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探讨达到目标的方法。在他看来,偶然与本能,只能在“一般艺术制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当然,达芬奇只是代表了一个极端, 所谓“雕琢之致,翻成自然”,类似于诗词创作中“两句三年得”,“捻断数根须”的“苦吟派”。我们不能无视那些“下笔万言,倚马可待”的“激情派”艺术家,比如浪漫不羁的诗仙李太白,狂草大师“颠张”与“醉素”,绘画中的王洽泼墨、米家云山,以及现代画家傅抱石激情澎湃、“往往醉后”的“抱石皴”。同样是画嘉陵江山水,李思训“期月方成”,吴道子则“一日而就”。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的确存在“兴往神来”、“妙手偶得”的情形,于是大家将其归之于说不清道不明的“灵感”。然而,灵感的特点正在于它的随机性与偶然性,所谓来无影而去无踪,人类至今还没有找到随意控制灵感产生的办法。
东汉崔瑗的《草书势》指出草书应遵循的主要法则:“纤微要妙,临事从宜。”显而易见的是,假如没有平日能力、意识上的积累与准备,“临事”将何以“从宜”?惟有慌张趔趄而已。
1931年,徐悲鸿为齐白石编辑画册并作序,序言中有一段相当精辟的论述:“艺有正变,惟正者能知变。变者系正之变,非其始即变也。艺固运用无尽,而艺之方术,至变而止……由正而变,茫无涯际……及其既变,妙造自然……”。徐氏提到的“正”与“变”,正是艺术创作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这里的每一层意思都极为重要--“惟正者能知变”,只有真正掌握了必然性的规律,才可能驾驭偶然性的灵感;“变者系正之变”,那个神奇的“百分之一”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恰恰是孕育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之中;“非其始即变也”,一开始就想抄捷径,直奔那偶然性而去,是注定“此路不通”的。对于抱着这类想法的“聪明人”,徐悲鸿毫不客气地斥之为“浅人”,指出他们所追逐的“变”,只不过是“似是而非之伪德”,与“粗陋荒率之败象”。
关于“惟正者能知变”的道理,董其昌在《画旨》中有着类似的说法,“……士大夫当穷工极妍,师友造化。能为(王)摩诘,而后为王洽之泼墨;能为(李)营丘,而后为二米之云山”。郑板桥在谈及“工”与“写”的关系时,也说了一句充满“辩证”意味的话:“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不工而后能写意也”。
钱钟书先生曾以“兵家者流”为例,总结了古今“造艺”、“治学”的四种“性行”:赵括学古法而墨守前规,霍去病不屑学古法而心兵意匠,来护儿我用我法而后验证于古法,岳飞既学古法而出奇通变不为所囿。有什么样的天性,往往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行为和道路。这四个人里面,赵括无疑是资质庸下的,霍去病、来护儿则属于天才型的特例,而只有岳飞走的是一条“由正而变”、贯通了“必然”与“偶然”的可资仿效的正路。
“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艺术之路如果真的那么平常容易,那么艺术就失去了她的尊贵与光辉,也就不成其为艺术了。
对于今天有志于艺术的人来说,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不要轻率地将自己确认为天才。如果真是天才,低调一点也不碍事;二是天才有可能会乖张傲物,却未必不用功,甚至可能是世界上最用功的人。咱们可不能被那些“欺世之语”给忽悠了,把大话当作米饭来吃。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材料作文“偶然和必然”及范文4篇
作者:不详&&时间: 21:44:14&&来源:&&人气:
  【作文材料】
  天下没有偶然,偶然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钱钟书
  【范文广场】
  1、执偶然之果,寻必然之因(穆彤)
  偶然,是麦子抽穗前倏然而至的细雨,淅淅沥沥滋养大地;偶然,是果实成熟前云层乍现的阳光,洋洋洒洒温暖生命。然而,麦粒的饱满或干瘪,果实的香甜或青涩,看似是阳光雨露偶然恩赐的结果,而实际上,农人的精耕细作,大地的日日供养才是其一朝成熟的必然原因。
  自然万物如此,我们,作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一棵会思考的芦苇亦然。正如钱钟书所言:“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就好比钱老《围城》的横空出世,备受赞扬,即便当初是偶然试笔之作,其实也还是他反复读书,反复笔记造就的必然。
  大多时候,人生在世目睹的一切成败荣辱,表面上仿佛都是偶然之机遇促成的,却都有其必然的铺垫。我们倘若可以执偶然之果,找寻必然之因,人生之路就会愈加清晰,不复迷失。
  或许,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安史之乱的偶然造就了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是盛唐繁华的偶然促成了李白诗意的浪漫翩跹。是的,环境,机遇,时事,这些都是偶然不假,可杜甫性情中的贫而不改其志,是他铸就诗史的必然,李白个性中的落拓而不改其狂,是他被誉为诗仙的必然。杜甫心中牢不可破的“道”,使他对那个社会永不会失望,那希望支撑着他不妥协不苟且,当然也就不富贵不安逸;李白心中不可动摇的骄傲和不羁,使他始终被稳稳托于云端,使他始终拥有最酒意的诗和最恣意纵横的美。
  今天,我们执着偶然的结果,沿着历史长河溯流而上,去探索,去寻找那些影影绰绰的必然因子。不要只看到“会天大雨,道不通”,就以为陈胜、吴广起义只是偶然,而忘却了那田埂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豪言壮语以及秦皇的暴戾恣睢而失却的民心;不要只看到楚霸王受围四面楚歌,就认定兵败垓下只是兵家常事,只是偶然,而忽略了曾经他的刚愎自用——正中了爱因斯坦那句箴言:“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
  曾经,天朝上国梦碎甲午,并非蛮夷之国的偶然侵略,而是封建王朝几千年来积弊丛生的必然结果;如今,中国梦正在路上,同样并非偶然崛起,而是国力坚强步步铿锵的最好馈礼。
  可见,人生路上,我们须执偶然之果,寻必然之因。想要收获什么果 ,就该种下什么因,种下勤劳,收获沉甸甸的麦穗;种下严谨,收获红澄澄的果实,种下仁义礼信,便收获温暖春风……
  2、必然成就偶然(王婉听)
  “这天下就没有偶然,偶然是化了妆带了面具的必然。”——钱老的一席话不知打破了多少侥幸者的清梦。我们往往把偶然当作实现人生飞跃的节点,却没有看到偶然的本质是必然的结果。决定人生成败的并非命运之棋无常的落子,而是我们内在的品质与长久的积累。
  有些人相信冥冥之中真的有神明在主宰我们的命运,因为那些成败的节点大多来自于偶然——机遇的青睐、选择的岔口、突降的灾祸与幸运,它们仿佛具有太多的偶然性,不过是一个“恰好”,心跳的一瞬命运便随之改变。偶然是短暂的,人们在其前后的境遇截然不同,因此它常常会被冠以“决定因素”的谬名。
  可正如质变的飞跃需要量变的长久积累,偶然的背后也并非空无一物。我们如何抓住机会,如何做出选择,如何应对突降的否泰,是由经验积累与性格品质决定的。可以说,偶然来自于必然,它需要必然的条件,是长久积累与内在品质导致的必然结果。
  事实是,你的人生,并非偶然选择了你,而是你拥有了被偶然选中的品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绝非茫茫大海上的偶然一瞥,那两种文明的邂逅的背后,有着欧洲血脉里流淌的自由意识与冒险精神,有着日臻完善航海技术,有着在血汗中发展的造船业做基础和驱动力。当扎实的内在与条件成熟的外在相遇,两种必然相结合,宏大的新世界才在眼前徐徐展开——偶然非天降之物,它需要我们为自己打下必然成功的基础。
  之所以说必然是“化了妆带了面具”,大抵是因为它在出现的一瞬我们往往难以见其真容。而必然所需的,则要求我们耐得住寂寞承得住苦难。JK罗琳因火车上一段偶然的幻想而遇见灵感,于是《哈利波特》横空出世,征服全球。可在那魔棒一挥天旋星转的背后,是自幼就为故事痴迷成魔的罗琳十余年奇思妙想的积累,与她在穷困潦倒不被理解的困窘中对梦想的坚守——她的偶然成功是必然的结果。
  反观当下,多少人怀着侥幸幻想着一夜暴富一夜成名。证券交易所里无数双饥渴的眼睛,走秀台前多少个做梦的少年——不具备必然的资质与坚忍意志的他们,也许永远也等不来偶然的幸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被多少人当作不走运的借口,可又有几人真正做到了尽己力去“谋”?唯有那些孜孜不倦地充实自己,创造有利条件,磨砺坚忍意志的人,才能为偶然的幸运打造必然的基础,实现生命的腾跃。
  既然偶然成就于必然,那就让我们从必然做起,打造品质,积累能力,淬炼精神,从而走向必然的成功!
  3、不是机缘是必然(孙慧敏)
  钱钟书先生曾在《围城》中写道:天下就没有偶然,偶然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诚哉斯言!剥离开世俗眼中的功成名就的浮华之后,我们看到的,将不再是一夜成名的机缘巧合,而是焚膏继晷的必然嘉奖。
  是的,我们往往感叹于一种叫做“妙手偶得”的才学,而忽略了其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必然积淀;我们往往艳羡着一种叫做“涉笔成趣”的天赋,而忽略了之前“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的必然钻研;我们往往期许着一种叫做“青云直上”的幸运,而忽略了曾经“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必经悲辛。我们的眼中常常只有功成名就的幻象,而心中却没有为目标潜心、为梦想奋发的观念,这也就注定了我们自身的悲剧:在对偶然机缘的无尽等待中放弃了通往成功的最为直接的必然之路——奋斗。
  我们渴求的一切皆起源于此,起源于“仰望星空”的美好梦想,起源于“不忘初心”的真心坚持,更起源于“路在脚下”的毅然前行。或许,更多世俗的目光会浅薄地聚焦于最后的结果,但我们不能如此。或许,更多的凡夫俗子会幼稚地迷恋于坐等偶然之成的感觉,但我们必须剥离从众的盲目、把握生命的必然。唯有让积极主动的必然行动战胜消极保守的无谓等待,我们才能真正知晓未来的方向,开启成功的命盘。
  就像那个创建了阿里巴巴商业帝国的马云,他所成就的一切,美国人所戏说的“中国在资本主义上超过了我们”的事实,岂是偶然的灵光一闪、着手一做便可收获的?马云经历三次高考,才勉强考上大学;成立海博翻译社,没钱时不得已卖鲜花礼品;创办中国黄页,到处宣传被当作骗子。不正是这样生命必经的崎岖坎坷最终成就了马云吗?不正是这样坚定的永不言弃最终催生了马云吗?
  所以,成也好,败也好,不在于偶然之间的命运给了我们什么,而在于我们用必胜的信念创造了什么,我们所创造的必然联系,才是最终能够战胜命数、定夺一切的伟大力量。
  那么,何必做一个被动等待的默然者?为何不去做一个主动出击的勇敢者?当我们真正走上了这条追随梦想而非幻象、期待奋斗而非巧合的道路,就会发现:卸掉了华丽的油彩与精心的伪饰之后,成功之人的手中,攥紧着必胜的自信,成功之人的脸上,写满了生命的必然。
  故曰:因与果,运与命,应作如是观:不是机缘,是必然。
  4、“偶然”不“偶然”(谢雨欣)
  偶然,一直是一个带有不确定性的词,代表着突然出现,代表着意想不到,代表着一切不可知的情况和结果,看似不可掌握无法捉摸,然而,就像钱钟书先生说的那样:“天下没有偶然,偶然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偶然并不真的是偶然,而是不断积累而转化的必然结果。
  我们总是喜欢把许多事情都归结于偶然,仿佛这样就可以把一切都心安理得的归结于虚无飘渺的上苍,仿佛这样一切的结果过错从此都与自己无关,自己犯了错,似乎用一句理直气壮的“我都计划好了,谁知出现了偶然情况”就可以敷衍过去,别人取得了什么成就,似乎用一句酸溜溜的“他有什么,不过是偶然得到了机会”就可以全部抹杀。他们像一只鸵鸟一样,将一切的不顺心不如意的归于偶然,一边对他们所认为的偶然结果冷嘲热讽不屑一顾,一边两手空空原地苦等,无所事事的等着那天偶然的青睐。
  的确,偶然看似只是突然发生的不可预料的情况,可是世上没有什么可以凭空出现,一切的偶然在出现之前都埋藏着无数隐秘的必然,他们看似是突然出现毫无预兆,实则早已存在于一切的细节之中,你所认为的偶然,只不过是别人把握了一切你所忽视的机遇付出了你所不知道的艰辛之后,理所应当的迎接的必然。
  我们只看到麦克斯韦凭借一次偶然的借书结识霍普金斯教授,最后在物理学界建立了电与磁的桥梁的辉煌,却不知那无数夜晚昏暗灯光下一张张草纸中埋首的倔强。我们只看到詹姆斯卡梅隆导演次次出品都为经典,却不知在每部片子背后数年的沉寂与积淀的沧桑。我们只看到了孟非凭借一次意外的机遇声名远扬,却没有看到在那背后小小临时工夜以继日的不辞辛劳和抓住一切机会的顽强。这些人看似偶然的偶然,实则是真真正正用汗水堆积出的必然。
  我们总是这样,总是关注着那突然出现的让人成功的偶然,却总是忽视那背后浸透了血与泪的苦痛的必然积淀。我们总是不甘于自己的庸碌与平凡,总是揣着怨愤之心诅咒着苍天的不公,总是哀叹着命运女神的无视。然而没有人的成功只是偶然,没有人的幸运是阴差阳错,与其坐等,不如自己奋起,不如自己抗争,我命不由天,我会用一个个看似的偶然,来堆积出独属于我的必然。
  偶然并不是真的偶然,成功,从来都不相信偶然。"输出型"翻译学习的倡导者
人人都可以成为翻译家!
& 外译中 &
& 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
文章标签:
19:37 12:51 17:16 16:18 13:55
您还没有 登录
原文标题:原文网址: 原文作者:横山信治原文语言:日文原文分类:
欢迎来到翰文网, 让我们一起 发现 分享 阅读 翻译---- 跨越语言界限,分享和理解不同文化.
翰文网是一个开放的翻译练习平台, 通过翻译 交流 专家指导, 开始你的职业翻译之旅.
由大家把中日文的互联网精华内容发布到网站上, 在练习中日互译的过程中分享有价值的信息.
Copyright@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本站保留所有权利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刊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译者)本人观点 不代表本站立场
"输出型"翻译学习的倡导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翻译家
北京翰译欣翻译有限公司 | Email:
技术支持: 合作译者群: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偶然与必然作文素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