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论是什么意思啊?

流动性偏好利息理论的海词问答与网友补充:
流动性偏好利息理论的相关资料:
相关词典网站:流动性偏好理论
相关工具书解释
解释债券(金融资产)利率期限结构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债券的到期期限越长,价格变化越大,流动性越差,其风险...
(本文共132字)
权威出处:
利率政策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利率也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率政策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利率“微调”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保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仍然十分的有限,我国的货币政策依旧过多的依赖银行存款准备金调整、信贷配额等方式,而这些方式又过多依赖于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容易使得经济运行偏离市场机制的轨道。本文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从货币需求与利率相互作用机制的视角,阐释了我国利率政策弱有效性的原因。一、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的货币需求与利率解析与传统经济学家对货币需求的看法不同,传统西方经济学者大都没能突破这样一个定性思维枷锁即:只从货币交易的媒介功能来考查社会为了完成一定商品流通需要有多少货币,由此决定货币的需求。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则从资产选择的角度对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全新的分析,从而开辟了货币需...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流动性偏好,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态保存其收入或财富的心理动机,它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中对货币需求所下的特别定义。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在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抛弃了货币纯粹作为交易媒介的观点,第一次将货币作为与各种生息资产并列的一种资产来研究。《通论》出版后,从希克斯对《通论》的评论文章和1939年出版的《价值与资本》而开始的新古典综合,却将凯恩斯的命题导入了不同的研究轨道。在新古典综合逐渐淡化流动性偏好的同时,许多更接近于凯恩斯的学者不但继承了流动性偏好理论,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凯恩斯的认识,他们认为货币是私人财富存量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收入流量的循环手段。1951年,罗宾逊[11]将其利率模型加以扩展,用以说明利率结构。1954年,凯恩[3]除了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扩展模型之外,还重新考察了凯恩斯自己关于持有货币的预防性动机的论述。1961年,沙克尔[12]在与以离散预期为基础...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自从19世纪末的边际革命以来,经济学家们对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之下的价格决定的基本原则达成了空前一致,在将这些原则应用于经济学的各个理论分支的过程中也取得了成功。然而当将这些基本原则应用于利息率的决定时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产生了一系列迥然不同且颇有争议的理论模式。人们甚至在利率产生的原因这一最基本的问题上都难以达成共识,利率到底是由时间偏好决定的呢?还是由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决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即认为利率由代表需求方的资本的生产率和代表供给方的人们的时间偏好的双重边际决定(以费雪为代表的新古典可贷基金理论)?或者完全由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存量所决定(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或者由货币因素和实际因素共同决定呢(罗伯特森的货币性可贷基金理论)?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费雪的新古典实物利率理论占据着经济学教科书的显要位置。但是后来受到了凯恩斯的批评,并以纯货币存量的利率决定理论即流动性偏好理论代替之。继而罗伯特森将利率决定的实物因素和货币因素融...
(本文共18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现在的位置:
【读书笔记】可贷资金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
宏观经济学中(曼昆第五版,北大出版社),可贷资金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非常重要,前者用在对长期经济变化的考量,主要出现过两次: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中用作金融市场模型的搭建(79页),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中与外汇市场模型共同搭建开放经济体的模型(212页);后者则用在对短期经济波动的考虑,主要就出现在第34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由凯恩斯提出(269页)。为了对比两种理论,272页的参考资料部分做了说明。在此,将两者理论的特点分别归纳如下,以便查阅和对比。
可贷资金理论
想储蓄的人借以提供资金、想借钱投资的人借以借贷资金的市场称为可贷资金市场。(79页)
以真实利率为纵轴,可贷资金量为横轴。(80页,213页)
&储蓄是可贷资金供给的来源。&&投资是可贷资金需求的来源。&(80页)&利率是贷款的价格。&&由于高利率使借款更为昂贵,所以,随着利率的上升,可贷资金需求量减少。&&由于高利率使储蓄更有吸引力,所以,随着利率的上升,可贷资金供给量增加。&考虑在开放经济体中(涉及进出口),&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国民储蓄(S)&,&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国内投资(I)和资本净流出(NCO)。&(212页,参考S=I+NCO)经过论证,&较高的真实利率鼓励人们更多地储蓄,因此,增加了可贷资金供给量。&而且可以证明国内投资随真实利率的升高而降低,资本净流出也随真实利率的升高而降低,从而可贷资金的需求仍然随真实利率的升高而降低。
&在产量水平既定时,利率的调整使可贷资金的供求平衡。&可贷资金理论&强调了经济中储蓄倾向和投资机会的重要性。&(272页)
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平衡。(269页)
假定通货膨胀率不变,根据名义利率=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36页),纵轴既可以解释为名义利率也可以解释为真实利率,横轴为货币量。(270页,271页)
&由于货币供给量由美联储的政策所固定,所以它不取决于其他经济变量,特别是它不取决于利率。&&一旦美联储做出了决策,无论现行的利率是多少,货币供给量都是相同的。&(270页)&货币的流动性解释了货币需求。&&虽然许多因素决定货币需求量,但流动性理论强调的一个因素是利率。&&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271页)
&对于任何一个既定的物价水平,利率的调整使货币的供求平衡。&流动性偏好理论&强调了货币政策的重要性。&(272页)
两种理论的对比说明
1.很有意思,可贷资金理论中强调&资金&,是不考虑通货膨胀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则强调&货币&,但同样是假定通货膨胀率不变(事实上,通货膨胀率变化也只是造成了以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为纵轴图表的形态略有差异,不会对图表中的变化趋势造成影响。)140页这样定义货币:&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和劳务的一组资产。&但对于资金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所以凭经验来理解,&货币&就是流动的资金,&可贷资金&则是可以转变为通货(货币)的资金。
2.按照对货币与可贷资金的理解,两个理论在图表呈现基本一致:纵轴都是利率,横轴都是一定量的货币(因为可贷资金被贷出来后通常都是货币的形式)。但特点完全不同:可贷资金理论的资金供给由国民储蓄(S)决定,并且随利率的升高而升高,流动性偏好理论的货币供给则不取决于利率;可贷资金理论的资金需求由国内投资(I)和资本净流出(NCO)决定,并且随利率的升高而降低,流动性偏好理论的货币需求则以&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来解释,虽然最终表现同样是随之利率的升高而降低。总结可以发现:长期(可贷资金理论)来看资金的供给随利率的上升而增加,但短期(流动性货币理论)内货币的供给由美联储决定,和利率无关;长期的资金需求由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共同决定,随利率的上升而下降,短期的货币需求则由于&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所以随着利率的上市而下降。
3.如何解释上述不同,参考272页的参考资料:
长期来看,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A.&产量由资本和劳动的供给以及把资本和劳动转变为产出的可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我们称之为自然产量率)。&(产量为真实变量)
B.&在产量水平既定时,利率的调整使可贷资金的供求平衡。&(利率为真实利率)
C.&当产量与利率既定时,物价水平的调整使货币的供求平衡。货币供给的变动引起物价水平同比例变动。&(物价为名义变量)
更直观一点就是:产量-&利率-&物价。
短期情况下:
A.&物价水平固定在某个水平上(基于以前形成的预期),在短期中它对经济状况的变动反应较小。&
B.&对于任何一个既定的物价水平,利率的调整使货币的供求平衡。&
C.&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影响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从而影响产量水平。&
更直观一点就是:物价-&利率-&产量。
作为对上述结论的解释,原文还有以下分析:
&许多价格对货币供给变动的调整是缓慢的,这一事实反应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而不是垂直上。结果,在短期中,物价总水平本身并不能使货币供求平衡。物价水平的这种黏性要求利率变动,以使货币市场均衡。利率的这些变动又影响物理与劳务的总需求。当总需求波动时,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产量就背离了要素供给和技术所决定的产量水平。&
这里提到了第33章&&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
基于短期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且不可预测的;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抛弃古典经济学的古典二分法(变量分为真实变量和名义变量)和货币中性(货币供给的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不影响真实变量)的假设,为了分析短期波动,经济学家提出了基于真实变量和名义变量如何相互影响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产量(真实变量)为横轴,物价水平(名义变量)为纵轴,于是,不论长期还是短期,物价、利率和产量都联系起来了。
分析总需求和总供给要从GDP等式入手:(GDP)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总需求曲线:
在货币供给确定的条件下(242页,274页会给出货币供给变动情况下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情况),由GDP等式右端来分析(由于货币供给确定,等于就是真实GDP),假设G不变的情况下,C、I、NX分别对应财富、利率和汇率效应,均随着物价的下降而增加,而G的变动与物价水平不变情况下C、I、NX的变动还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G增加,或者物价水平不变情况下,C、I、NX的增加都会造成总需求曲线右移)(参照245页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和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
总供给曲线:
从GDP等式左端入手,仍然为真实GDP,长期来看,&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生产(它的真实GDP)取决于它的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的供给,以及可得到的用于把这些生产要素转变为物品和劳务的生产技术。&&物价水平并不影响这些真实GDP的长期决定因素。&(246页)所以,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不随物价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从短期来看,&当经济中的实际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供给量就背离了其长期水平或自然水平。&(250页)所以,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为此,经济学家还提出了&黏性工资&&黏性价格&&错觉理论&等理论来解释,但思想都是:当预期物价与实际物价不符的时候,名义工资、价格等变量无法及时调整,从而造成变化滞后,于是导致总供给曲线发生了扭曲。接着是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都会由于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增加(进步)而右移,对于短期总供给曲线,预期物价水平下降也会导致曲线右移。(参照254页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
4.至此,应该说将可贷资金理论与总需求总供给的长期模型结合,并参照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中的货币数量论方程式:M(货币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P(物价水平,以GDP平减指数表示)&Y(产量,真实GDP)(167页),接下来就可以分析出产量-&利率-&物价的关系;同样,将流动性偏好利率与总需求总供给的短期模型结合,就可以分析出物价-&利率-&产量的关系。可以参照273类似的推导过程。
这里发现需要注意的是:要搞清楚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含义(特别是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客户想要购买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曲线。&总供给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选择生产并销售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曲线。&无论可贷资金理论中的可贷资金需求供给曲线(S=I+NCO=I+NX,193页,212页),还是流动性价格理论中的货币需求供给曲线(270页,273页),都不是总需求曲线(Y=C+I+G+NX,241页)!
5.最后,按照个人理解说明的两点是:
A.预期的物价水平,必然是由于古典理论解释不了的现象,才会有人想出这种概念:预期的物价水平其实也代表了人们对未来经济的主观看法,而现实中的工资、价格等都未必与预期相同,而且经济变化通常也不会立即影响这些变量,于是,就造成了短期经济波动呈现出古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也许,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解释长期资金供给随利率变化,而短期货币供给不随利率变化的原因。整体而言,人们的预期是多么重要,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往往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从这一点上讲,经济多么的主观化啊(当然,长期来讲,短期的波动通常都会收敛于由客观因素决定的古典经济规律上)。
B.产量,利率,物价,这三个变量关系很微妙,我还没有理解深入,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并非两两独立,但也许可以在三维空间中画出他们的关系图表,以后有空要研究研究。
【上篇】【下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WP Cumulus Flash tag cloud by
requires Flash Player 9 or better.
RSS(feedbuner)
Revolver Maps流动性偏好理论是什么意思啊?_百度知道
流动性偏好理论是什么意思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nbsp同学你好;&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nbsp。&&nbsp、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nbsp,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nbsp.baidu;&&/c/gaodunzhidao" href="http。&& 考生一定要注意一下看自己是否能报考;&&nbsp. 3 ;&&&&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 期货从业报考条件;&&nbsp,如您满意!  LiquidityPreferenceTheory流动性偏好理论假定远期汇率高于未来即期汇率的理论;&&nbsp。&&&&nbsp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流动性偏好理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什么是流动性偏好理论?_百度知道
什么是流动性偏好理论?
提问者采纳
单位搞活动。 跟你说个日常生活的。他的理论就是流动性偏好。 他觉得这三个动机决定了货币需求:交易动机,投机动机,预防动机。三个动机你听过了吧,把“利率引入货币需求”:这个是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我大概跟你说说吧。假如价值200元的,没人发一瓶金龙鱼花生油。这个就是流动性偏好,我猜很多人都希望发100元现金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流动性偏好理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动性偏好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